此文發(fā)《教學與研究》2019年10月
新高考形勢下高中語文教學新思考
湖北省建始縣第一中學 劉華敏 郵編:445300
【摘要】新高考改革為語文課程改革提供了一些機遇,也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比較大的挑戰(zhàn)。尤其是面對整個高中合格考、等級考和高考等多場考試,學生難免會有較之以往更多急功近利的思想,他們在追求分數(shù)的時候往往擠壓的是對語文的學習時間,弱化的是對語文學科的投入。所以,語文教師力爭在課程開發(fā)、課堂教學和考試評價上下功夫,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努力營造高效語文教學的和諧環(huán)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術魅力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內驅力。
【關鍵詞】新高考 高中語文 教學方法 機遇與挑戰(zhàn)
湖北新高考改革可以說是革命性的,它由一次高考變?yōu)槎啻?,由?guī)定科目變?yōu)樽赃x科目,重點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具體來說,數(shù)學文理不分,英語一年兩考,分合格考和等級考,高校錄取采用“兩依據(jù)一參考”(“兩依據(jù)”指依據(jù)統(tǒng)一高考成績和依據(jù)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一參考”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的導向非常明顯,即尊重教育教學的規(guī)律和人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既看到分,又看到人。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必須清醒地意識到此次改革對高中語文學科的影響雖然沒有像數(shù)學、英語及其他學科那樣顯豁,卻在無形之中對自己的課程理解、課堂教學素養(yǎng)和考試評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努力尋求適應和調整的策略和措施,要有新的作為。
一、積極參與校本課程開發(fā)建設,為豐富學生的學習經(jīng)歷提供多種可能
課程是學校辦學的關鍵要素,更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載體?!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span> 就高中語文課程來說,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重在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要促進學生語言的感知力、理解力、分析力及運用能力的成長,促進學生文化生命的成長。
幾年年前教育部發(fā)布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是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xiàn)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六大素養(yǎng)。在我看來,它事關課標修訂、課程建設、學生評價等眾多事項,是課程改革的“關鍵”、新課標的“源頭”和中高考評價的“風向標”。
而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要求學生全面發(fā)展,要明確綜合素質評價是重要的升學參考依據(jù),其內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發(fā)展狀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修習課程及其學業(yè)成績、身心健康信息、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興趣愛好與個人特長等。
所以,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助推學生全面發(fā)展和落實“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課程的實施就非常關鍵。學校盡可能提供讓學生有多元選擇的語文課程,這就需要語文教師積極作為。一方面要牢固樹立“課程意識”,認識到課程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在學生,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創(chuàng)造者、主體和受益者;另一方面除了上好基礎型課程外,更要有意識地開發(fā)和建設校本課程,讓學生報名選修,為豐富學生的學習經(jīng)歷提供多種可能。具體來說,教師要認真分析本校已有的課程資源特點,立足地域特點和歷史文化資源,立足當下大力倡導弘揚國學和傳統(tǒng)文化的時代背景,積極發(fā)揮自己的特點、特長和特色,加強團隊合力,結合語文課程是人文課程的特點,針對高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開發(fā)諸如《語文與旅游》、《南社》、《金山寺廟文化》等課程,開設諸如《<論語>解讀》、《孟子的說理藝術》、《<史記>中的'列傳’選讀》、《<</span>古文觀止>選讀》、《<</span>世說新語>選讀》、《唐詩宋詞元曲選讀》等國學和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課程,也可以從語文教材中拓展出去,開發(fā)諸如《朦朧詩欣賞》、《中外著名微型小說賞析》、《民國大師風骨》、《中國古代貶官文化》、《西方名著選讀》等課程,也可以開發(fā)活動體驗性課程,諸如《人物訪談》、《實用調查報告》、《演講與口才》、《創(chuàng)意寫作》、《朗誦藝術》、《影視欣賞》、《趣味對聯(lián)》等。在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建設和運用過程中,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和心胸,讓學生理解豐富多元的文化,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讓學生不斷發(fā)現(xiàn)自我、認識自我、豐富自我和完善自我。
當然,課程的實施方式也很重要。實踐證明,體驗是學生接受課程學習的最好方式。在高考改革背景下,我們教師除了有傳統(tǒng)的課堂授課方式外,還要增加學生實踐和體驗的學習方式,可以邀請專家和學者開設各種人文主題的講座,可以推薦人物傳記等書籍進行專題閱讀和整本書的閱讀指導,可以選擇《百家講壇》《大師》《先生》《大家》等文化類的視頻節(jié)目進行觀摩和交流。我們要讓學生通過體驗,能夠從教材和課本走向生活,走向社會,走向自我,能夠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到語文的特點和魅力,愛上讀書和表達,并且自覺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二、積極進行課堂教學研究實踐,為豐富學生的學習經(jīng)歷提供多種機會
教學是課程的具體實施,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主要陣地。新高考改革促使語文課堂教學發(fā)生變化,已經(jīng)成為學科領域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
語文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能自如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能力,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和審美素養(yǎng)。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我們的語文教學不能再像過去一樣填鴨式的教學。若保持原有的“我講你聽”“我說你記”“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必然會減少,語文學科的地位將會下降。我們的教學也不能再像以往那樣太過功利,即考什么就教什么就學什么,所謂以考定教定學,這樣做的后果必然是教師的視野越來越狹隘,學生的思維越來越機械,這與改革的目標相違背。我們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再也不能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讓考試指揮棒左右,如果腦子里還都是知識點和考試點,那就錯把手段當目標了。于漪老師說,“學生不讀書、少寫作,只是機械操練,是不可能學到語文的真本領,而教師押考題、走捷徑和碎片化教學,也難以讓學生形成真正的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所以,我們要真正解放思想,做語文教學專業(yè)的主人,擺脫考奴的身份與困境。
具體來說,我們倡導教學組織形式的豐富性與教學方式的多元化,要積極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型為主動探究型學習;要引導學生關注文本的內在精神,從語言的表層走進文本的深處,使學生在理解知識、思想、文化的同時,真正地獲得知識、思想、文化的啟迪;要關注學生的生命發(fā)展,把語文課堂當作學生生命發(fā)展的重要的時空“加油站”。如教學教材中的文言文《黃州快哉亭記》時,我們要讓學生知道中國文人在寫作此類亭臺樓閣等建筑物的“記”時,往往對建筑物的描寫是次要的,而重點在于探討命名的緣由、建筑物命名的內涵,借此表現(xiàn)自己的人生志趣和理想,體現(xiàn)中國文人獨特的審美,這對學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生命影響。
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經(jīng)歷(包括課前預習準備、課中學習交流、課后總結拓展),關注主問題的形成與解決,注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思考表達過程。我們要對學生注重知識積累、情感體驗、思想碰撞、語言開發(fā)和能力遷移。我們要倡導多元的評價方式,包括口頭表揚和書面贊美,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采用等第、分數(shù)、展示等多種方式,為豐富學生的學習經(jīng)歷提供多種機會,盡量讓學生展示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激勵自我。我們可以針對高一語文教學,在“興趣”和“規(guī)范”上著力;針對高二語文教學,在“思辨”和“探究”上下功夫,而針對高三語文教學,在“方式”和“效益”上動腦筋。因為高三教學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壓力大,所以不妨用“走班專題講課”這種相對輕松、靈活、有彈性而有效的教學策略。所謂“走班專題講課”,是指教師立足學習高強度的高三學生的突出特點,在教學活動中根據(jù)事先準備好的專題復習內容,以走班的形式,“流動”到自己將要上課的班級進行課堂教學的一種策略。它彌補了固定教師教學以整個班級為單位的行政班的單一性特點的不足,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和信心。這一教學策略,既符合課改理念,也為實現(xiàn)教師個性化教學以及大面積提升教學效益提供了一種可能。
在教學中,我們要更加重視和關注單元教學設計。從認識單元教學內容,分析確認教學單元,到梳理單元基本問題,統(tǒng)整分析單元內容,形成單元知識結構,從確定單元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到形成單元教學策略,安排單元教學課時,凸顯單元整體意識和主題研究意識,讓學生的深度學習真正有效落地。通過制定學生學習評價的方案,更好地整體把握教材和解讀教材,提升課程統(tǒng)整和設計能力;讓學生能夠除掌握個別的知識點外,也能夠厘清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識體系、更加牢固的知識結構。對于教材中的主題單元,我們可以適當傾向“人文性”,而對于教材中的文體單元,我們可以適當傾向“工具性”。我們要正確把握教材編寫者的意圖,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把每個單元的最后所設置的單元學習活動融入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以此來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過程”原則,來增強學生學習過程的實踐性與體驗性。
另外,語文課堂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語文學科知識的實際應用性又很強。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我們要有意識地打通學生的生活世界和書本世界的聯(lián)系,把學生生活世界的信息整合進教學的書本世界之中。我們要進一步借助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把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的三維空間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拉近課堂與實際生活的距離;利用翻轉課堂讓學生在網(wǎng)絡平臺的教學資源中開展自主學習,將遇到的難點留到課堂上與教師進行互動學習,教師針對學生的疑難問題進行解答,并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三、積極進行考試命題評價研究,為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創(chuàng)造多個平臺
考試命題和評價在整個課程建設實施和課堂教學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它是一種教學檢測和激勵導向,目的是為了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提升教學質量效益。
從今年高考改革的命題來看,無論是全國卷、還是外省市試卷,都緊密圍繞“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核心任務,在“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等關鍵問題上下足了功夫,既注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也放眼時代主流,又考慮學生實際;試題較以往更注重考查內容與社會生活實踐的聯(lián)系,更注重對學生的信息篩選、綜合分析、概括理解、語言積累運用、邏輯推斷和審美鑒賞等能力的考查;真正做到了以“核心價值”為引領,實現(xiàn)高考評價體系在“必備知識”基礎上對“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的全面覆蓋,也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的基礎性和作為母語學科的重要地位,對語文教學是一種非常好的導向。
作為高中語文教師,積極進行考試命題評價研究,為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創(chuàng)造多個平臺就顯得責無旁貸了。我們可以以個體或備課組形式多學習和研究歷年的高考語文試卷,摸索其命題的思路和規(guī)律,探究其命題的方式和方法,反思和改進自己命題的問題和不足。我們要改變以往命題的隨意性和評價的簡單化,而要體現(xiàn)命題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階段性檢測命題時,我們要根據(jù)單元教學目標和學情特點,要做到貼近教材課文,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時代,兼顧文本的經(jīng)典性和時效性,兼顧試題的識記理解考查和鑒賞批判考查。我們要倡導命題的原創(chuàng)性,注重命題的科學性和新穎性,千萬不能馬虎大意甚至主觀臆測,以免學生因為考試發(fā)揮不好而懷疑自己甚至老師的教學,降低對語文的學習熱情。而在試卷講評上,我們可以嘗試師生共同參與交流探討甚至讓學生講、教師點撥的方式,再也不能停留在“教師報答案,學生記答案”的老路上了。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在考試做題中的進步和亮點,通過正向的口頭表揚、書面評價、展示等方式給予學生進一步努力學習的信心和動力。尤其面對開放式題目,我們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思考討論交流,最好能夠形成認知沖突,讓學生在豐富的思維場中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展示學生的個性和風采,從而形成批判性思維的意識和能力,提升學習品質。
總而言之,新高考改革為語文課程改革提供了一些機遇,也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比較大的挑戰(zhàn)。尤其是面對整個高中合格考、等級考和高考等多場考試,學生難免會有較之以往更多急功近利的思想,他們在追求分數(shù)的時候往往擠壓的是對語文的學習時間,弱化的是對語文學科的投入。所以,語文教師力爭在課程開發(fā)、課堂教學和考試評價上下功夫,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努力營造高效語文教學的和諧環(huán)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術魅力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內驅力;要充分理解《中庸》所提出的“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思想,對于教育,就是要使每個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在那里得到充分的發(fā)展;還要加強團隊合作,有勇氣破解難題,有智慧踐行育人,更有毅力堅持初心,體現(xiàn)語文學科“化人以語、育人以文”的優(yōu)勢功能,助推學生文化生命體的長遠發(fā)展,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而作為學校領導,尤其是分管課程建設和教學的領導,要有為語文學科和語文教師保駕護航的胸懷,要在學校輿論導向和價值引領上把好關,更要善于調動語文教師開發(fā)建設課程和進行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努力創(chuàng)造各種機遇和搭建多樣平臺,保證教師的課時安排,建立合理有效的評價機制等。
上一封 下一封
? 返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