⑽陳述典故和掌故 我國乃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幾千年的文化歷史上,有數(shù)目頗多的歷史掌故和文學(xué)典故,成為后人的口齒美談。行酒令作為一種口頭文學(xué),常常用到典故和掌故。一般多是在行射覆、拇戰(zhàn)、猜枚、擲骰子、擊鼓傳花等酒令輸了后,罰說一個古代笑話、人物掌故和文學(xué)典故。以佐興助酒?!读凝S志異·狐諧》中有一段描寫道:“酒數(shù)行,眾擲骰為瓜蔓之令??椭倒仙?,會當飲,戲以觥移上左曰:‘狐娘子太清醒,暫借一杯?!υ唬骸夜什伙嫞戈愐坏?,以佐諸公飲?!薄都t樓夢》第五十四回,擊鼓傳花行令,賈母笑道:“若到誰手里住了,吃一杯,也要說個什么才好。”風姐兒笑道:“依我說,誰像老祖宗要什么有什么呢。我們這不會的,豈不沒意思。依我說也要雅俗共賞,不如誰輸了誰說個笑話罷?!笨梢钥闯霎敃r社會上,在酒席筵前,引經(jīng)據(jù)典,談笑湊趣風氣甚濃。 也可以以這些題材行純粹語言形式的酒令,一般是限定一個角度或題目,由每人陳述列舉一個掌故或典故,構(gòu)成令語。下面說一個歷史故事: 岳飛趕考到京后,一次和弟兄們吃酒行令,要說一個古人吃酒,吃得英雄,說不出的,罰酒三杯。張顯說的是“關(guān)云長單刀赴會”,湯懷說的是“劉季子醉后斬蛇”,王貴說的是“霸王鴻門宴”,岳飛說的是“曹瑋席間斬敵獻頭”。四人說的都是歷史掌故。輪到牛皋,牛皋道:“我不曉得這些古董,只是我吃他幾碗, 不皺眉頭,就算我是個英雄了?!彼娜舜笮Φ溃骸耙擦T,也罷?!迸8抻谑浅粤藘纱笸?。 ?、狭姓f俗語和諺語 中國民間諺語和俗語非常豐富,口頭說令常常引用舉說—些,構(gòu)成令詞。 明馮夢龍《古今譚概》談資部記載一個酒令故事,說“古亭劉端簡公居多,邑大夫或慢之。值宴會,端簡公出令佐酒,各用唐詩一句,附以方言,上下相屬”。文中所說的方言,實際上也就是俗語。
《三笑》電影里,祝枝山當著丞相的面要顯示唐伯虎的才能,于是出了個考題道:“我們前天在杭州行了個酒令,第一句拆一個字,第二句一句俗語,第三句引出一句唐詩。”唐伯虎答的是:
品字三個口,寧添一斗,莫添一口,口口口,勸君更進一杯酒。 |
|
2、游戲酒令
從古到今,社會上還有許多以語言為輔助或純粹脫離語言的比較固定的獨立的游戲形式的酒令。這些游戲分別都有其相應(yīng)的令具,都有其具體的方法、原理和過程,多仍并用語言,大多數(shù)都要利用人的智慧能力。這些游戲酒令的設(shè)計使用,使酒席筵前出現(xiàn)了動作和聲響,使令席上非常熱鬧、活躍。
用作行酒令的這些游戲,是民間游戲的一個方面,這些游戲大量的是專門為行酒令而設(shè)計創(chuàng)造的,也有一些是把民間其他方面的游戲形式用于行酒令了。這些酒令游戲在各地民間存在量很大,在古代文學(xué)作品中也多有出現(xiàn),擇其主要的分別介紹于后。
⑴射覆
射覆是最早的酒令游戲,據(jù)有關(guān)史書記載,三國魏管輅、晉郭璞都有射覆事唐李商隱《李義山詩集·無題二首》詩有“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句。清沈復(fù)《浮生六記》卷一閨房記樂有“蕓不善飲,強之可三杯,教以射覆為令”句,又有“船頭不張燈火,待月快酌,射覆為令”句。
射覆,射者,猜度也;覆者,遮蓋隱藏也。射覆游戲早期的耍法主要是制謎猜謎和用盆盂碗等把某物件事先隱藏遮蓋起來,讓人猜度。這兩種耍法都是比較直接的。后來,在此基礎(chǔ)上又產(chǎn)生了一種間接曲折的語言文字形式的射覆游戲,其法是用相連字句隱寓事物,令人猜度,若射者猜不出或猜錯以及覆者誤判射者的猜度時,都要罰酒。清俞敦培《酒令叢鈔·古令》云:“然今酒座所謂射覆,又名射雕覆者,殊不類此。法以上一字為雕,下一字為覆,設(shè)注意‘酒’字,則言‘春’字、‘漿’字使人射之,蓋春酒、酒漿也,射者言某字,彼此會意?!边@基本上說明了射覆酒令游戲的耍法原理?!都t樓夢》第六十二回中描寫的射覆酒令即與此同,覆者先用詩文、成語和典故因隱寓某一事物,射者猜度,用隱寓該事物的另一詩文、成語和典故等揭謎底。比如,寶釵和探春擲骰對了點子后,探春便覆了個“人”字,寶釵說“人”字泛的很,探春又覆了一個“窗”字,兩覆一射。寶釵見席上有雞,便射著探春用的是“雞窗”、“雞人”二典,即覆的“雞”字,因而射了一個“塒”字。探春一聽,知他射著,用了“雞棲于塒”的典,二人一笑,相互會意,各飲了一口門杯。再如,李紈和岫煙對了點后,李紈便覆了一個“瓢”字,概用了“瓢樽空掛壁”的典,即覆的“樽”字,岫煙射著,說了—個“綠”字,概用了詩句“愁向綠樽生”的典。二人才會意,各飲一口。
⑵投壺
投壺也是較早的酒令游戲之一。其法大概是在酒席上設(shè)特制之壺,以壺口為目標,賓主每人持矢四支,依次投入壺中,以投中多少決定勝負,負者飲罰酒。
投壺既是我國古代宴會時的一種酒令游戲,也是一種風俗禮制,歷代史籍文章載述甚多?!抖Y記·投壺》記述最詳,有云:“投壺之禮,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執(zhí)壺,主人請曰:某有枉矢哨壺,請以樂賓。賓曰:子有旨酒嘉肴,某既賜矣,又重以樂,敢辭。主人曰:枉矢哨壺,不足辭也,敢固以請。賓曰:某固辭不得命,敢不敬從。賓再拜受?!笨梢娡秹刂百e主之間的客套禮數(shù)頗多。言及投壺之方法具物時有云:“壺頭修七寸,腹修五寸,口徑二寸半,容斗五升,壺中實小豆焉,為其矢之躍而出也。壺去席二矢半,矢以柘若棘,毋去其皮?!庇衷疲骸盎I(即壺矢),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笨芍^詳盡了。看來投壺用的矢也是為行酒令而特制的,不同于戰(zhàn)爭用矢。據(jù)記載知,這種特制之矢有三種尺度,室內(nèi)用二尺,堂上用二尺八寸,庭中用三尺六寸。
《左傳》昭十二年載云:“晉侯以齊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壺?!薄逗鬂h書·祭遵傳》載云:“對酒設(shè)樂,必雅歌投壺?!泵鞔瘟伎∽端挠妖S叢說·娛老》有云:“惟松江專要投壺猜枚,夫投壺即開起座喧嘩之端矣,然恐昔日祭征虜之雅歌投壺,未必如是。”后漢祭遵,字弟孫,曾任征虜將軍,故有祭征虜之稱。此處“昔日祭征虜之雅歌投壺”即指《后漢書》所載的祭遵雅歌投壺之事。
宋代歐陽修《文忠集·醉翁亭記》寫云:“酒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座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薄吧洹瘞缀酢巴丁?,句中“射者中”也即言投壺事,意即投壺的投中了。明代吳安國《累瓦二編》卷之十二應(yīng)諧有一篇云:“有酒徒十人,群居而飲,有客請曰:‘今日之飲,無隱厥技以為劇,可乎?’其一人進曰:‘吾善于簫?!卸嗽唬骸嵘朴诟琛!钟卸嗽唬骸嵘朴谖??!松朴谵?,二人善于壺……”所謂壺,即指投壺。
投壺酒令游戲,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產(chǎn)生,到明清以后逐漸不傳,前后兩千多年,足見其頗多趣味,也可見我國古代風俗習慣之—斑。
?、遣旅?nbsp;
猜枚酒令游戲,源于射覆。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卷之三十三娛老即云:“猜枚乃藏鬮射覆之遺制?!逼浞ǎ鐣嬀茣r,取若干小物件,如錢幣、棋子、瓜籽、松籽、蓮籽和小果粒等,一人先藏手在背,將小物件握于拳中后伸出,供人猜測有無、單雙、個數(shù)和顏色等,猜中者為勝,不飲,猜不中者為負,飲罰酒。也有時,三射而后以射中多少決定勝負,負者飲罰酒。
唐人詩有云:“城頭擊鼓傳花枝,席上摶拳握松子?!笨梢?,酒席上猜枚酒令游戲,其史頗久。《紅樓夢》第十九回云:“只顧猜枚行令?!钡谄呤寤赜性疲骸耙涣镒?,猜枚劃拳?!薄端疂G全傳》第一百零二回有云:“當下猜枚行令。清沈復(fù)《浮生六記》卷一閨房記樂有云:“筵中以猜枚贏吟輸飲為令。”
猜枚酒令游戲也稱猜拳。元姚文奐《竹枝詞》有句云:“剝將蓮肉猜拳子,玉手雙開各賭空?!奔匆?。清翟顥《通俗編》有《俳優(yōu)·猜拳》篇,所言亦為猜枚事。
猜枚酒令游戲,涉及具物簡單隨便,又頗小巧有趣,人們對之十分喜愛,世代相沿,所以一直流傳至今。
?、饶磻?zhàn)
拇戰(zhàn)俗稱劃拳,也是我國酒令游戲中的一種傳統(tǒng)方式,頗為古老。明代王征福有《拇戰(zhàn)譜》,專記劃拳令辭。清代江藩《漢學(xué)師承記·朱笥河先生》有云:“拇戰(zhàn)分曹,雜以諧笑?!鼻迳驈?fù)《浮生六記》有句云:“拇戰(zhàn)輒北,大醉而臥”拇戰(zhàn)也稱作拇陣,概因拇指相搏,互爭勝負,有如戰(zhàn)陣而得名。清趙翼詩有:,“老拳轟拇陣,謎語斗鬮戲”句。拇戰(zhàn)還稱作豁拳、豁指頭、猜拳等。、明李日華《六研齋筆記》載云:“俗飲,以手指屈伸相搏,謂之豁拳,又名豁指頭。蓋以目遙覘人為己伸縮之數(shù),隱機斗捷,余頗厭其呶號?!薄都t樓夢》第六十三回寫云:“彼此有了三分酒,便猜拳贏唱小曲兒?!薄端疂G全傳》第一百零九回寫云:“猜拳豁指頭,大碗價吃酒?!钡鹊?。
⑸擊鼓傳花
擊鼓傳花也稱擊鼓催花,也是我國古老的一種酒令游戲。唐人詩有“城頭擊鼓傳花枝”。宋代范成大《上元記吳中節(jié)物》詩有“酒壚先迭鼓,燈市早投瓊?!泵髂┍МY老人《今古奇觀》第十五卷有云:“盧楠正與賓客在花下?lián)艄拇呋ǎ栏杩耧??!鼻宕驈?fù)著《浮生六記》卷四浪游記快有云:“始則折桂催花,繼則每人一令,二鼓始罷?!苯蹴w著《淞隱漫錄》中《李四娘》篇寫云:“猜拳交杯,擊鼓傳花?!笨梢娺@個酒令游戲出入詩文,在當時社會上頗有影響,也頗有歷史了。
評書《金鐲玉環(huán)記》中有一段擊鼓傳花行令的描寫,說桂蓮和桂梅從對詩答文中發(fā)現(xiàn)茶童像是雷寶童,因父母在座不好問知真實。于是,叫丫環(huán)春紅在門外擊鼓,他們和老爺夫人傳花喝酒,私囑春紅舔破窗紙,看見花到老爺夫人手中則住鼓,讓老爺夫人喝酒。結(jié)果,一會把老爺夫人哄醉扶回睡了。二位小姐把茶童請入座中,對詩答令,終于知道了茶童原來就是遇難流落到賈府的雷寶童。
《紅樓夢》中有好幾回寫到擊鼓傳花行令。第五十四回寫道“風姐兒因見賈母十分高興,便笑道:‘趁著女先兒們在這里,不如叫他們擊鼓,咱們傳梅,行一個春喜上眉梢的令如何?’賈母笑道:.‘這是個好令,正對時對景。”’所謂“春喜上眉梢”是“擊鼓傳梅”的雅稱?!懊贰?、“眉”諧音,將“傳梅”說成“春喜上眉(梅)梢”是討吉利的口彩。寫到響鼓后的情景時云:“那女先兒們皆是慣的,或緊或慢,或如殘漏之滴,或如迸豆之疾,或如驚馬之亂馳,或如疾電之光而忽暗。其鼓聲慢,傳梅亦慢,鼓聲疾,傳梅亦疾。恰恰至賈母手中,鼓聲忽住?!崩L聲繪色,使人如臨其境,擊鼓傳花之法大勢已見。
根據(jù)有關(guān)記載和描寫,可見擊鼓傳花酒令游戲的玩法是,專門設(shè)置一個擊鼓,采取一枝花,酒席上隨著鼓聲和節(jié)奏速度,依次循環(huán)相傳這枝花,鼓聲住后,花枝落到誰手里,誰喝罰酒一杯,有的還說些令語。專設(shè)的擊鼓之人,一般在舊社會多是用盲藝人和下人,用下人一般要在門外或屏風背后?!都t樓夢》第七十五回擊鼓傳桂行令,就是“命一媳婦(下人)在屏后擊鼓”。下人就在席前,則要用布條把眼纏住。總之,擊鼓的不能看見見花枝的傳送情況,鼓聲的快慢、停止都是由他自己隨便掌握,住鼓罰酒一般說來是偶然的。行此令所用之鼓,在古代也多是特制的?!都t樓夢》第五十四回擊鼓傳梅行令就是用的“一面黑漆銅釘花腔令鼓”。據(jù)某些些載述,行此令也有用鑼代鼓的。
擊鼓傳花酒令的特點是場面大,聲響大,宜乎人多,隨機性強,住鼓靈活,罰酒偶然,因此令內(nèi)之人多有提心吊膽之感,促動花枝急急相傳,易于活躍場面氣氛。試想,鼓聲連響,花枝頻傳,語笑喧嘩,杯盞交錯,何等壯觀有趣。
?、恃琅屏?nbsp;
牙牌令即利用牙牌所行的酒令。牙牌為民間牌類游戲用具,多用于賭博,耍法頗多,相傳為宋代宣和二年設(shè)計制造,用象牙制成,所以叫牙牌。后來也用獸骨制造,于是也叫骨牌。至明代又用硬紙制造,便叫紙牌。這種耍牌長二寸許,寬約半寸,長方形狀。一面刻印著以不同方式排列的不同顏色的點數(shù),一般從一到六,上下兩重,每張牌上分別有二到十二個點子,分紅綠或紅白兩種顏色。每副牌三十二張,每張都根據(jù)牌上的點數(shù)叫有名稱。上下兩重都是—點、二點、三點、四點、五點和六點的牌,分別叫做長幺、長二、長三、長四、長五和長六,統(tǒng)稱為長牌。其中“長幺”牌也叫“地牌”,“長四”牌也叫“人牌”,長六”牌也叫“天牌”。其他牌都分別按點數(shù)有名稱,諸如幺六、五六、二五、五點、花九、雜七等不盡列之。古代這種耍牌除了象牙、獸骨、硬紙制造的外,也有用竹子和烏木制造的。
用牙牌行酒令,一般是用兩張或三張牙牌的色點配付子,列說牙牌花色。
關(guān)于牙牌酒令,現(xiàn)代紅學(xué)家鄧云鄉(xiāng)在其所著《紅樓識小錄·酒令》中言其曾購得過一本關(guān)于“牙牌酒令”的書。書中內(nèi)容三分之二是牙牌副子,這些牙牌副子三張一副,一副牙牌配一句唐詩,極為形象,頗見慧見。有幾副是:
左邊一張“幺五”,中間一張四五“花九”,右面又是一張“幺五”,這樣下面一排都是白色五點,上面一排都是朱紅點子,右上角題唐詩云:“林花著雨胭脂濕?!笔稚袼?,頗見匠心。
左邊一張“人牌”,中間一張二三“五點”,右邊一張“長三”?!伴L三”斜看很像一條船,角上題杜詩云:“野航恰受兩三人?!笔智擅?。
并列兩張“長三”,再加一張三六“花九”,一共五排斜列著的三點,好像一根鏈條,邊上六點像是墜著一個重物,題詩云:“千尋鏈索沉江底?!闭鏋樾蜗?。
中間一張“人牌”,左右兩邊各一張“錦屏”(此牌上四下六共十點,上紅下綠形似彩色屏風,故名曰“錦屏”),上面一排三張都是四個紅點,顯得很華麗左右象征兩扇屏風,好像是一個貴婦人坐在中間,右上題詩云:“只似人間富貴家?!闭媸窃傩蜗蟛贿^了。
行令列說這些牙牌花色副子時,一般是令官配好付子后,分張舉說,最后合而言之,道出副子名稱,令席上賓客依次即興接口比上一句令語。其令語大部分是根據(jù)牌上色點所說的象形性的,也有的是根據(jù)牌名和副子名稱諧音湊韻的。試析幾例看之?!都t樓夢》第四十回金鴛鴦三宣牙牌令時,鴛鴦道:“有了一副了。左邊是張‘天’”,賈母道:“頭上有青天?!边@便是湊韻而已。鴛鴦道:“當中是個‘五與六’?!辟Z母道:“六橋梅花香徹骨?!边@張牌上五下六共十一點,一頭的五點像一朵梅花,一頭的六點用六橋代之,這句即屬象形。鴛鴦道:“剩得一張‘六與幺’。”賈母道:“一輪紅日出云霄?!边@張“幺六”,牌,上下共七點,“一輪紅日”指紅色的幺點,“云霄”指代綠色的六點,這句也是象形。最后鴛鴦道:“湊成便是個‘蓬頭鬼’?!辟Z母道:“這鬼抱住鐘旭腿?!薄芭铑^鬼”是長六、五六和幺六這副牌的名稱。賈母所說的這句屬借事發(fā)揮湊韻而已。其他再如鴛鴦?wù)f:
“有了一副。左邊是個‘大長五’”,薛姨媽道:“梅花朵朵風前舞?!边@句也是象形,因為這張“七五”牌,上下由兩個梅花形的五點組成,所以說“梅花朵朵”。再如鴛鴦?wù)f:“左邊一個‘天’?!摈煊裾f:“良辰美景奈何天?!边@便純屬即興湊韻了。
另外,鴛鴦把一副三張合起來說的牙牌副子名稱,也大部分是象形之語。如與湘云說的左邊“長幺”,右邊“長幺”,中間“幺四”的這副牌,鴛鴦?wù)f:“湊成一個‘櫻桃九熟’。”因為全副三張牌九點皆紅色,所以用九顆熟透的櫻桃作比,頗為形象。再如與薛姨媽說的長五、二五、長五這副牌,鴛鴦道:“湊成‘二郎游五岳’?!边@里二郎代指其中的一個二點,五岳代指其中的五個五點,借用神話傳說,也很形象恰當。
牙牌酒令在古代時頗為普遍,因其比較繁瑣,又難度較大,所以早巳湮沒不傳了。
?、索蛔恿?nbsp;
骰子令即利用骰子所行的酒令。骰子為一種民間游戲用具。立體方塊形狀,大如杏核。相傳為三國·魏曹植所造,本只有二,用于游戲投擲,故名為投子。其用玉石做成,故又謂之瓊。唐時加至六個,改以骨制,始有骰子之名。其六面分別刻著一、二、三、四、五、六點,點著有色,故也稱色子。其點色一般有紅綠、紅黑或白黑兩種,各個各面點色交錯變化,擲之以決勝負。骰子在古代主要用于賭博,又其上刻有點子,所以古時也稱為博齒。骰子除了用玉和骨制造以外,古代也有用木頭制造的。
古代擲骰行令,其法頗多?!读凝S志異·狐諧》有云:“酒數(shù)行,眾擲骰為瓜蔓之令,便是一種,其法不詳?!都t樓夢》第63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寶玉要行令,麝月笑道:“拿骰子咱們搶紅罷?!彼^搶紅,即是擲骰為戲,以所得紅點多少定勝負,負者罰飲,故名曰搶紅。
《紅樓夢》第一百零八回描寫的擲骰行令,是用四個骰子擲,按擲出的點色叫有名稱,并確定喝酒人數(shù)、杯數(shù),還要根據(jù)骰子點色說個曲牌名,下家再接一句《千家詩》。比如,薛姨媽擲了四個幺,鴛鴦道:“這是有名的,叫做‘商山四皓’。有年紀的喝一杯?!薄吧躺剿酿胖各蛔拥乃膫€幺點。于是賈母、王夫人等年老的各喝了一杯,薛姨媽說了個“臨老人花叢”,下家是賈母,接了一句:“將聞偷閑學(xué)少年”。
又如,每人用六個骰子依次擲三次,第一擲無幺,第二擲無二,第三擲無三,則都要受罰酒。再如用一個骰子擲下,是幾點,則按點數(shù)從下家開始數(shù)起,數(shù)至某誰,誰喝罰酒。還有其他方法,這里不一一列舉。
骰子在古代行令中,還有很多輔助用處。比如,射覆行令時,依次擲骰,對了點的二人交手射覆。再如,搖抽簽籌行令時,輪流擲骰,按點數(shù)數(shù)至某誰則誰搖抽簽籌,另外,還用擲骰子確定由誰起令、誰作令官等,不再贅述。
有不少古詩人還把骰子度入音律,唐白居易《長慶集·就花枝》詩云:“醉翻衫袖拋小令,笑值骰盤呼大采?!碧拼鷾赝ン拊娨嘤性疲骸傲岘圇话布t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等等。
?、塘饔x
流觴亦稱為流杯、傳杯等,這個酒令游戲源遠流長,非常古老,起源于我國古代迷信習俗修禊活動。
古俗,農(nóng)歷三月上旬的巳日,人們都到水邊嬉戲、沐浴、采蘭,以祛除災(zāi)禍,祈降吉福,稱為修禊,也叫春楔。遠在周代,便有此俗。到了漢代,三月上巳己正式確定為節(jié)。三國·魏以后將此節(jié)固定到農(nóng)歷三月初三日,后來,此俗進一步發(fā)展,產(chǎn)生了臨水宴賓風俗。
曲水流觴是由上巳節(jié)派生出來的一種風俗。期間,人們在舉行祓禊儀式后,就聚會于環(huán)曲的水流邊,臨水設(shè)宴,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杯在誰面前打轉(zhuǎn)或停下,誰即取飲,叫做流觴,也叫流杯。觴為古代酒器,多為木制,底部有托,易于漂浮。當時也有陶杯,兩邊有耳,稱為羽觴,體質(zhì)較重,流杯時一般放在荷葉上,使其能夠漂浮。
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蘭亭舉行修禊活動,事后,他們傳承古俗,進行了曲水流觴活動。他們俱是當時名士文人,相約杯在誰面前打轉(zhuǎn)或停下,誰就要即興賦詩并飲酒,作不出詩的再行罰酒。至此,流觴活動由一種一般風俗習慣,正式形成了一種酒令游戲。據(jù)史載,此次曲水流觴,飲酒賦詩,有十一人各成詩兩篇,有十五人各成詩一篇,有十六人沒有成詩,各飲罰酒三觥。事后,王羲之將大家的詩收集成冊,并揮毫作序,此即舉世聞名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序中記述此次活動云:“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楔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笨梢娖涫r。
王羲之等人舉行的這次曲水流觴活動,突出了詠詩論文,沖淡了迷信色彩,是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曲水流觴活動,對后世影響很大,揭開了千余年會稽儒風,后世上巳賦詩之俗、酒席賦詩之俗亦俱由此起。
晉以后,曲水流觴活動逐漸普遍,影響愈來愈大。南朝梁人宗懔《荊楚歲時記》載云:“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間,為流杯曲水之飲?!北敝茆仔拧垛鬃由郊ご嘿x》云:“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邊多解神。樹下流杯客,沙頭渡水人?!狈浅I鷦有蜗?。唐代杜牧《樊川集·和嚴惲秀才落花》詩也寫云:“共惜流年留不得,且環(huán)流水醉流杯?!碧拼S朝英《靖康湘素雜記》中也載及流杯事。還相傳唐代李白曾游居四川萬縣,邀友人在此地流杯飲酒,好興賦詩。后人在此地建有“流杯池”。宋代高承《事物紀元》里專設(shè)有《流杯》篇,詳言流杯事之起源發(fā)展情況??梢姰敃r社會上流觴活動之風行普遍。
到明清時代,這種活動逐漸減少,概與其勢太繁雜有關(guān)。民間基本上不傳,在宮廷里要進行流觴活動,則在亭子里面的地面上人工筑造一條彎曲折繞的流水槽,人則環(huán)坐在槽邊,浮杯于上,簡便為之。此亭專用于流杯宴會,故名曰“流杯亭”。
到后來,人們把擲骰數(shù)點傳杯行令這種酒令游戲,叫做流觴,基本上把臨水設(shè)宴,曲水流觴游戲活動取代了。
可是,事有例外,紹興蘭亭一帶的曲水流觴飲酒詠詩風俗卻一直盛傳不衰,直到今天。這大概就是王羲之等人所揭開的千余年的會稽儒風。目前,中外文壇諸家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三日,多有到紹興蘭亭聚會者,潑墨揮毫,詠詩論文,紀念王羲之等人,并進行曲水流觴游戲。此地還保留有古代“流觴亭”,亭前有曲水,亭中陳列著一張明永樂十七年仿刻的曲水流觴場面石刻圖,生動地再現(xiàn)了古代這一風俗游戲活動的真實情景。
更有趣的是,我國古代曲水流觴活動,還傳入日本。早在公元958年,日本福岡縣太宰府天滿宮,就仿效我國的曲水流觴活動,舉辦了“曲水宴”。曲水宴儀式十分隆重,與會者穿上仿古服裝,進行修祓禮儀,跳起巫女神樂舞,隨后進行了曲水流觴活動。這種活動,在日本一直流傳至今。1983年清明前,福岡縣書法美術(shù)振興會、西日本電視臺太宰府天滿宮聯(lián)合組織了“蘭亭曲水之宴訪華團”,專程到蘭亭與紹興市書畫家一起舉行曲水流觴活動,并進行藝術(shù)交流??梢娢覈糯@一風俗活動和會稽遺風流傳之廣,影響之大。
⑼搖抽令簽
搖抽令簽也是古代非常流行的一種酒令花樣。大概是用象牙、獸骨、竹、木等,專門制作一種行令用的簽子,叫作令簽,插放于相應(yīng)的簽筒內(nèi),行令時在座賓客依次輪流搖抽一支,按簽上標注的飲酒方式、方法、人數(shù)、杯數(shù)及要求所說令詞等,組織說令行酒。
在古代,這種行令方法曾頗為流行普遍,令簽多是當時多才好事之人為之,其設(shè)計制作的多有別出心裁、耐人尋味者。
《紅樓夢》第六十三回姑娘們行令,用的那副“象牙花名簽子”就非常精制有趣。這副簽子是每支簽上畫一支花,題著簽子名稱,還鐫刻一句唐詩,標明了飲酒方式、人員、杯數(shù)和所說令詞等。其中最先寶釵抽的一支是畫著一枝牡丹,題著“艷冠群芳”四字,鐫一句唐詩是:“任是無情也動人?!庇肿⒅骸霸谙操R一杯,此為群芳之冠,隨意命人,不拘詩詞雅謔,道一則以侑酒。”于是大家共賀了一杯,寶釵叫芳官唱曲,芳官唱了一曲《賞花時》。最有趣的一簽是探春所抽的那支,上面畫一枝杏花,題寫“瑤池仙品”四字,詩云:“日邊紅杏倚云栽?!弊⒃疲骸暗么撕炚?,必得貴婿,大家恭賀一杯,共同飲一杯。”無怪乎探春抽出來一瞧就羞得紅了臉,擲在地下。最熱鬧的一簽是最后襲人抽的那支,畫著一枝桃花,題著“武陵別景”四字,詩云:“桃紅又是一年春?!弊⒃疲骸靶踊ㄅ阋槐K,坐中同庚者陪一盞,同辰者陪一盞,同姓者陪一盞。”結(jié)果算來,香菱、晴雯、寶釵三人與他同庚,黛玉與她同辰,芳官與他同姓,杏花是探春,六七人共飲一杯。
1982年,在江蘇省丹徒縣出土了一副唐代涂金銀質(zhì)酒令簽子,這副簽子也頗為文雅別致。這套令具計有令簽五十支,令旗一面,龜負簽筒一個。簽筒上刻有“力士”字樣,據(jù)專家考證,這套令具可能是當時地方官吏準備送給太監(jiān)高力士的,或者是高力士訂做的。筒身正面鐫有雙勾“論語玉燭”四字,概為這套令具之題名。五十支令簽每支上都刻有令辭,言明了飲與不飲、張飲李飲、飲多飲少等情況,茲舉幾例看之:一云:’“食不厭精,勸主人五分?!薄疲骸榜啿患吧啵嗾Z處五分。”一云:“匹夫不可奪志也,自飲十分?!币辉疲骸凹核挥鹗┯谌??!币辉疲骸懊舳脤W(xué),不恥下問,律事五分。”一云:“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觥錄事五分?!痹瓉恚@些令詞均出自《論語》,無怪乎題名曰“論語玉燭”。
搖抽令簽酒令本來非常別致有趣,可惜也已不傳了。
?、螕u抽酒籌
說起酒籌,頗覺耳熟,在古代酒令史上這個概年非常有影響。晉稽含《南方草木狀》有云:“越王竹……南人愛其青色,用為酒籌。”唐《王建詩·書贈舊渾二曹長》云:“替飲觥籌知戶小,助成書屋見家貧?!被I即酒令籌。唐白居易《長慶集·同李十一醉憶元九》詩亦云:“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彼螝W陽修《文忠集·醉翁亭記》寫云:“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也說及酒籌?!端疂G全傳》第一百零一回亦寫云:“觥籌交錯,燈燭輝煌。”等等。
古代這些著作詩文中所說及的酒籌,其實有兩種。一種是用骨、竹、木等制成的小片或小棍,行令時用以計數(shù),名曰酒籌。唐元稹《長慶集·河滿子歌》有句云:“何如有熊一曲終,牙籌記令紅螺杯?!毖阑I即指用象牙所制的酒籌,這就明白地說出這種酒籌是用于行令計數(shù)的。
再一種就是搖抽酒籌行令花樣所用的酒籌。這種酒籌其設(shè)計、原理及耍法和前面介紹過的令簽基本一樣,不同在于它是用硬紙印制的。從流傳下來的一些酒籌葉子看出,這些酒籌設(shè)計印制非常精美,其上描繪有歷史故事圖畫,看去富麗堂皇,文雅別致。上面也注明了飲酒的方式、方法、人員和杯數(shù)等,多標有“敬賓客”、“敬老年”字樣,反映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樸實無華的文明禮貌思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