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代人對“自己的一代”感受深刻,親切和留戀,不奇怪。但生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人,可以說是“特殊的一代”。
生于五十年代的中國人,現(xiàn)在被稱作是“50后”,大多數(shù)人都已進入了不惑或知天命的歲數(shù)。
作為一代人,一方面,在社會向現(xiàn)代轉型的過程中,50后的大多數(shù)人付出了沉重代價。
而另一方面,50后作為共和國的同齡人,他們身上有著無比的優(yōu)越感和自豪感,可以說,50后又是新中國最幸福的一代人!
50后的童年時代
寧靜、平和、有情趣
50后的童年,物質極為匱乏,但這并沒有磨滅他們生活中的情趣,那時的50后還是孩子,也有著屬于他們的童年記憶。
過年的那幾天,孩子們是最大的受益者。大人們會用平常節(jié)省下來的零花錢為孩子們添置新衣,而最令人動心的是那些平常日子難以看到的各種好吃的、好玩的東西。
對于五十年代的孩子來說,一年中最讓人期待的節(jié)日,除了過年,就是十一國慶節(jié)了。十月一日,對于生長在紅色中國的孩子們來說不僅僅是一個節(jié)日,更像是一個盛大的狂歡典禮。
回望那段生活,人們常常會用寧靜、平和等字眼來形容。雖然已過知命之年,但逢五一、七一、八一、十一依然情懷未泯,50后的赤子之心永遠屬于中國!
50后的青年時代
永遠年輕、非常簡單
五十年代年輕過的人,往往都分外懷念那個年代——那是一個民族最先嘗到自由味道的年代。
可能正因為此,50年代的年輕人,今天依然顯得如此年輕,與今天貌似活躍其實內心疲憊不堪的“潮人”、“達人”相比,“革命人永遠是年輕的”,的確是真理。
要知道,艱苦樸素是那個時代的人們追求革命和進步的標準。
曾經有無數(shù)當代的年輕人,因為感情生活的不穩(wěn)定而怨天尤人,甚至抱怨不斷。
而回到五十年代——那個時代的感情卻是非常簡單的,空氣里的一點桂花香就能成為所謂愛情的信號,每個人都是白水一杯。
50后的壯年時代
螺絲釘、勤懇、責任
他們在工廠是好工人,永遠是一顆紅心、一種準備,永做革命英雄主義的螺絲釘,擰到哪里都不得不那么牢固可靠。
當時工人和農民的地位很高,干勁很足,沒有任何萎靡。家里的大人,鄰居、老師,沒有一個不是工作勤懇,態(tài)度真誠,身心內外透著高度負責任的態(tài)度。
在50后看來,每一個人都是天下的主人翁,都把對整個國家、社會的愛化為每一滴熱血,每一口呼吸。
50后的衣食住行
樸素、簡單、慢半拍
生于五十年代的人們,衣食住行非常樸素、簡單,正如當時一首民謠所說:“四個兜的中山裝,小米高粱吃得香,幾戶人家一個莊,走親訪友靠步量。”
革命的激情,心中的理想,引領著50后的生活,他們工作繁雜但沒有怨言,生活清苦但沒有牢騷,遇到困難也不氣餒。
雖然他們曾經砸掉家里的鐵鍋去大煉鋼鐵,雖然他們曾經誤以為糧食畝產幾十萬斤,但他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無可厚非。
50后對紅燒肉、豬下水有著由衷的割舍不掉的眷戀之情,這完全是由于三年“自然災害”、物質極度匱乏而導致的結果。
50后的衣著打扮永遠是那樣落后于時代半拍,酷愛三結頭皮鞋,穿件西裝也顯得別別扭扭。
面對著指責,他們會富有哲理的告訴小字輩:“時裝潮流是三十年一輪回,今天落伍的很有可能是下一年度意大利米蘭時裝周的發(fā)布對象?!?/span>
50后這一代
是火紅的一代人
二十世紀的五十年代稱為火紅的五十年代,而生于五十年代的人,也是火紅的一代人。
50后有著太多的革命浪漫主義情結,喜歡聽大西北的音樂,喜歡看大西北的風光片,并鄭重其事的告訴子女:“當年差一點就寫了血書遠赴大西北貢獻熱血和青春。”
當50后回頭去審視他們成長的軌跡時,也許仍然會為當初他們那些天真而執(zhí)著的表情和行為感動。
和新中國一起成長起來的他們天生擁有著一種優(yōu)越感和自豪感,而他們所成長的氛圍也為他們的性格乃至人生經歷刻印上了無法磨滅的時代痕跡。
新生國家所特有的激情和朝氣滲透在他們蓬勃的血液當中,與此同時,共和國所經歷的崎嶇與曲折的歷程也不可避免地融入到他們成長記憶中。
50后這一代
是“理想主義”一代人
50后經歷滄桑而精彩,縱觀歷史沒有任何一代人像50后們所經歷的歷史變故多樣且波瀾壯闊。
生于五十年代的人,經歷了幾十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的運動,他們背負著青春理想投入到農村中,那火車站轟鳴的汽笛聲,站臺上高亢的歌曲,勾起無數(shù)人久遠而模糊的記憶。
生于五十年代的他們,精神世界是經“特殊材料”制成,并經過了慘烈的拆解、震蕩、蝕銷和改換,總體又可稱為“理想主義”一代人。
作為火紅的一代人和“理想主義”一代人,50后同時又是最幸福的一代人。50后與共和國共成長,退休后又享受著改革開放的紅利,是新中國以來最幸福的一代人。
謹以此文送給所有50后,請讓更多的50后看到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