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全民刷“舌尖”的場面嗎?
兩部《舌尖上的中國》
把紀錄片做成了要追著看的“偶像劇”
那些珍饈美味,萬家故事
刺激著我們的味蕾
看餓了一幫觀眾
值得驕傲的是
《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
再次將陜西美食地圖展開。
陜西的水盆羊肉
《舌尖上的中國3》首先出場的陜西美食就是——水盆羊肉,節(jié)目可是大篇幅介紹了這道美食。
這不,讓本來就擁擠熱鬧的回坊又迎來了一大撥簇擁者。
這才剛過十一點,門外慕名而來的食客們還排著長長的隊等著來吃,門口卻已經有工作人員吆喝起來了。
以大碗裝盛的水盆羊肉
是陜西人喜愛的傳統(tǒng)小吃
西北地區(qū)自古牛羊交易繁盛
精心烹制的羊肉湯
始終是人們離不開的美味
曾有人說,與其獨自食飯
不如一起水盆羊肉走起~
《舌尖3》在水盆羊肉這道民間美味背后,展現(xiàn)了一個父子兩代人傳承技藝與匠心的溫情故事。
紀錄片中,兒子將當天做好的一碗羊肉湯,畢恭畢敬地端給一臉持重的父親白玉亭品嘗,問父親還需要加啥減啥?父親細品了一口后,說了一聲“好,真香”,兒子這才松了一口氣,露出了憨厚純真的笑容。
然而有網友認為,片中的水盆羊肉并不具備代表性,并進行了專業(yè)的糾正。網友“愛我大秦川”就發(fā)文表示:
水盆羊肉是由商周時代的“羊臐”演變而來。秦漢時稱為“羊肉臐”,唐宋時又叫“山煮羊”?!渡郊仪骞芬粫校浭隽酥笱蛉鉁募记?,指出:羊作臠,置砂鍋內,除蔥椒外有一秘法,只用捶真杏仁數枚,活水煮之,至骨亦糜爛。
水盆羊肉在陜西其實有兩種,一種是西安回族做的水盆羊肉、另一種是渭北(渭南、蒲城、大荔、澄城等縣)漢族做的水盆羊肉也叫清湯羊肉,名字雖說一樣,但味道有很大的區(qū)別。
陜西好吃的水盆羊肉當屬渭北的,也就是渭南,蒲城,澄城、大荔、韓城地區(qū)久負盛名。
雖都講究的是湯香,肉爛,饃酥,吃上一碗唇齒留香,通體舒服。但各地的做法又有所不同,澄城和蒲城都是清湯羊肉。
澄城的湯講究湯色黃亮,小茴香出頭, 用一種月牙餅搭配吃的,把肥瘦相間的羊肉片夾在剛打出來的月牙餅中,最后夾些新鮮辣椒醬,就著羊肉湯,有滋有味。
澄城的水盆羊肉一般早上三、四點鐘肉就煮好了。五、六點鐘就會有人來吃開鍋羊肉(因為越早,湯越清,味越濃)。吃之前將羊肉撈出放在案板上,肥瘦任由食客挑選。而蒲城的羊肉湯色深微紅,花椒味重。
到了韓城卻又有了大火濃白的羊肉湯,自己要加料加鹽的吃法,但都無一例外一碗水盆除了湯就是肉,稍許香菜、小蔥等,不會放木耳、黃花、粉絲之類。
這些地方的水盆羊肉到了西安都會有所改良,也分不清到底是出自于哪里了,只要自己喜歡了就好。
金邊白菜
《舌尖上的中國》從來不吝惜對陜西這塊土地的熱愛。在第一集,把鏡頭伸向了藍田“勺勺客”的“金邊白菜”。對陜菜大師杜西峰做了不少介紹。關乎“金邊白菜”的描述,鏡頭也是眉飛色舞的。
烹醋燎火,火隨菜轉,菜隨瓢走,前推后翻,左捭右闔,白菜向四個方位翻起。東西南北,四野八荒之義蘊含其中,飛火炒菜,花打四門,大開大合,焰勢磅礴。
短短幾分鐘,白菜四周被火焰燎染上金色。微微的焦糊鎖住了汁水。脆嫩爽口的金邊白菜,散發(fā)著時光的幽香……能把一個“醋溜白菜幫子”解說得如此清新脫俗,這就是傳說中的“中華飲食之精妙”。
萬般皆下,美食為大。
▼
花打四門
“花打四門”經過幾十年陜菜廚師的傳承和發(fā)展,已經成為陜菜的一門絕技。在烹調菜品時用“花打四門”絕技,菜在瓢中四個方位快速顛翻,能使菜品傳熱均勻、達到色香味俱佳效果、操作時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操作此項技藝時鍋底溫度需在600℃~800℃,鍋內溫度達200℃,花打四門,飛火炒菜,前后左右,菜隨瓢走,大開大合,火焰磅礴,“花打四門”代表了陜菜廚師和陜菜的精氣神。
在陜西藍田,廚師被稱為“勺勺客”,藍田廚師一勺走天下。
讓花打四門名動天下的是陜西藍田人李芹溪,他作為陜菜的一代宗師,曾經在慈禧太后逃難西安時執(zhí)掌御宴,據說當時,慈禧每天必有一道金邊白菜,用的就是花打四門的技藝。
如今尋常巷陌經營“陜菜”的飯館比比皆是,游客不僅能吃到涼皮、肉夾饃、水盆羊肉……為代表的地方小吃,也點名道姓的要品嘗 “葫蘆雞”、“蓮菜炒肉”等經典的老陜菜,陜菜的本來面目正慢慢浮出水面。
其實大陜西的美食
包紙姐姐連續(xù)說上個三天三夜也無法全部說盡。
所以,不妨帶上你的胃,
親自來到陜西
感受下這里爽朗、
豪氣的飲食文化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