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書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藏頭護(hù)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凡落筆結(jié)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边@個是東漢蔡邕在其《九勢》中所論述的述運筆規(guī)則。強調(diào)了“勢”的重要性是。
《熹平石經(jīng)》
寫字要有勢,沒有勢的字,就是古人所說“狀若算子”,呆板機械,了無生趣。那作為一個書者該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字有勢?其實只要你在臨帖的時候仔細(xì)觀察還是可以看出端倪的。有人總結(jié)出這幾個基本的。如果遵循了這幾點,勢自然生矣!
已有的幾種書體中,草書、行書的勢能應(yīng)當(dāng)最強,小篆是靜態(tài)的書體,勢能最弱??瑫m然也是屬于靜態(tài)書體,但是楷書卻可以寫的飛動有勢,并不呆板。比如說:
道
請看這個“道”字,作者在行筆時迅速,使得線條極具有彈性,點畫呼應(yīng)緊密,極為生動、活潑,硬是把楷書寫出了行書的味道。另外再看這個“顏”字。
顏
照片上的這個“顏”字,采用了傾斜,弧線,速度,顧盼四種手法,使本來平正的字,變得生動而有氣勢。這也是顏真卿善用弧線造勢,也是顏體楷書的一大看點。
節(jié)選自《苕溪詩》
圖中的“心”字——三點有呼應(yīng)有度,三者雖然有隔有連,但是整體上依舊存在著右上角和左下角的勢。
書法史上小楷代表作之一的《靈飛經(jīng)》通篇的筆勢呼應(yīng)特別緊密,且看其中的這個“奉”字。作者在寫這個“奉”字的橫畫時行筆速度很快,尤其是在起筆時最為明顯,三個橫畫之間的承接連貫,行氣暢達(dá)。這無疑增加了改字的動勢。
奉
王鐸作為明末清初的書法家,其作品歷來受人喜歡。其作品,尤其是行草書很是喜歡左右扭動,制造搖擺之勢,產(chǎn)生強烈的動蕩感。
圖中“王鐸”二字,還有“亭寇驚”三字,字形擺動幅度之大,用東倒西歪形容毫不夸張。除此之外,每一個字的扭曲度是非常大的。這也起增勢的作用。且在字與字上下連接上,采用了更復(fù)雜的多種手法組合,既有一順邊連接,也有左右擺動連接,還有字形寬窄、長短、粗細(xì)等各種變化,極大豐富了字勢的形態(tài)和變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