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每年春節(jié)放假,我總是感覺比上班都累。
除了走親訪友之外,更多的是要應(yīng)付我的那些姑姑們,不是我這人多么薄情,而是她們做的事實在令我難以接受。
“找女朋友了嗎,準(zhǔn)備什么時候結(jié)婚啊”,“畢業(yè)這么多年還是買不起房,還不如回老家呢”……這些我都還能隨便幾句應(yīng)付過去。
我更不能接受的是,知道我是寫文章的后,“正好回家有時間了,幫你表弟(表妹)輔導(dǎo)下作文唄”,“幫我店里寫個促銷文案吧,也就你幾分鐘的事”,還有甚至連春節(jié)祝福短信都要我來編輯……
礙于親戚面子,不好直接拒絕,但一次兩次我還可以忍耐,次次如此實在是令人心生厭惡。某次和爸媽說了兩句,結(jié)果換來一句,親戚里外的,分的那么清干什么。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有過這樣的體驗:身邊總是有熱心親朋時刻關(guān)心你的狀況,還時不時要給你灌輸她們所謂的正確觀念,當(dāng)你可以利用時,又總是要你幫各種忙。
而這一切的背后,便是中國這個人情社會薄弱的邊界感所造成。
不管是上學(xué)、工作、成家等人生大事,或是打醬油、買衣服等雞毛蒜皮,總是有人來過度干涉你的生活和選擇。
02
“漿糊邏輯”與邊界感
心里學(xué)家武志紅老師講過一個名為“漿糊邏輯”的理論,中國人所處的圈子就像一團巨大的漿糊,這是一種粘稠的人際關(guān)系,這是一個巨大的網(wǎng)。
過年很多人都會去拍一張大家庭全家福,幾代人其樂融融在一起,大的家族甚至有上百人。
這張全家福就是一張網(wǎng),網(wǎng)上的所有人都與你有了關(guān)聯(lián),你要工作、結(jié)婚、生孩子、買房子,未來孩子入學(xué)等等都或多或少的要征求他們的意見,你與他人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
而到了社會,這張網(wǎng)變得更加巨大,朋友、同事、同學(xué)、幫過你的領(lǐng)導(dǎo)、喝過幾頓酒的客戶,全都成了這團漿糊。
所以中國人的生存智慧里有一句名言:難得糊涂。
因為很多人和事,已經(jīng)拎不清了,錯綜復(fù)雜湊在一起。這個時候,你只能裝一裝糊涂,非要分清楚,就會出現(xiàn)巨大的問題。
而反觀歐美的老外,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特別容易較真,對就是對錯就是錯,不跟你講關(guān)系,總之得拎清楚。
我們會把這類人定義為耿直,但耿直在中國好像并不是一個褒義詞,人們常常說某個人耿直,言下之意可能是說他“一根筋,不會轉(zhuǎn)彎”。
不過我一直都認(rèn)為“耿直”是一種好品行,因為耿直的人大多都是邊界感的人,會把很多人和事都拎清楚,我是我,你是你,我的事是我的事,你的事是你的事。
我做我自己的事,沒影響到你便無需你同意。如果沒有對你發(fā)起邀請,也請你不要干涉。
有邊界感的人全憑規(guī)則辦事,既尊重了雙方,又保護了自己的領(lǐng)域。
03
朋友間的邊界感,是尊重對方的價值
我有個很鐵的哥們,讀書的時候睡過一張床,工作以后他偶爾會要我?guī)退麑懸稽c文案,但每次都會給我發(fā)給個紅包。
朋友之間的請求,生活中比比皆是。選擇幫,自己花費了時間和精力;不幫,又被架上了道德的高位,抹不開面子,于是尷尬心煩。
這其實是冒犯邊界的一種,并不是因為你是我朋友,我的時間和精力就得為你敞開。
但如果愿意為朋友的勞動付出,看似是冷酷無情的交易,但其實是對彼此的最大尊重。
我那哥們是這樣說的,正因為你是我兄弟,所以我更不能剝削你啊,我得尊重你的價值。
這便是朋友間的邊界感,因為你是我朋友,所以我會更加尊重你,尊重你的價值。
我想要得到你的價值,那么,我交換給你相應(yīng)的價值。
而不是在“我們是兄弟”、“我們是朋友”、“我跟你,誰跟誰”的不分你我的情感幻覺下,索取你的利益與勞動。
這并不會影響我們之間的關(guān)系,因為再好的關(guān)系也不存在一味地索取。你來時我照樣請你吃星級大餐,我去你那你也還會帶我到處游玩。
只有尊重朋友的邊界,尊重朋友的價值,這樣的友誼才能走得長久。
04
愛情的邊界感,是尊重對方的空間
愛情中的邊界感,作家林語堂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林語堂負(fù)責(zé)賺錢養(yǎng)家,妻子負(fù)責(zé)料理家務(wù),生活平靜而幸福。
林語堂平時喜歡參加文人聚會,以期獲得在文壇展露頭腳的機會,他的妻子都很支持,沒有半句非議,對他的寫作也從不妄言半句。
而林語堂也懂得體諒妻子,妻子精打細(xì)算,把家里料理的井井有條,無論妻子做了什么飯菜,林語堂都吃得津津有味,絕不挑剔,飯后還會幫妻子刷碗。
因為他很少做家務(wù),所以每次在廚房笨手笨腳,打碎碗碟,她的妻子即使心驚膽戰(zhàn),為了不掃他的興致,任由林語堂在廚房里自由發(fā)揮。
他們互相欣賞,又不干涉對方,這樣的邊界感拿捏得恰到好處。
越是感情好的夫妻,越是明白尊重對方邊界感的重要性。
我在看書時你在作圖,我在臥室練瑜伽時你在客廳看球賽,相得益彰,互不打擾。
我有自己的愛好,不想被過多管制;你有你的空間,我也不會限制你的自由。
我們相互了解而又相互尊重,邊界感不會讓我們產(chǎn)生隔閡,反而會拉近我們之間的關(guān)系。
保持合適的邊界感,有分寸,才能獲得愛情的圓滿。
05
與孩子的邊界感,是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金星秀》有一期讓我印象深刻,那期的嘉賓是寧靜。
節(jié)目中聊到一個話題,是如何與孩子相處。金星問寧靜,兒子二十歲了,也談女朋友了吧,他的女朋友你還滿意嗎?
寧靜一臉詫異:我滿意有什么用?。?/p>
金星又說,我的意思是他找的女朋友你喜不喜歡呢?
寧靜被問得有點蒙圈,脫口而出:我不管的。但是如果真的有我覺得不合適的,我可能會做一些提醒,或者比較有技術(shù)的旁敲側(cè)擊,但是我不會直接制止他。因為孩子都是在跌跌撞撞中成長的。
在很多中國家庭里,父母喜歡包辦孩子的一切,小到穿衣打扮,大到上學(xué)成家。
他們總以為孩子還小,用自己的經(jīng)驗可以更好的為孩子規(guī)劃人生,每當(dāng)孩子想要反抗時,還總會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啊”。
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輕則生活能力、交際能力受到很大的影響,重則人格有缺失,長大后與父母關(guān)系也肯定有裂痕。
陶行知先生曾說: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就像前段時間很火的《旅行青蛙》,你唯一要為蛙兒子做的就是收好三葉草。至于他什么時候走、去哪里旅行、交什么樣的朋友、帶什么樣的特產(chǎn)回來,這些都由他自己決定。
真正懂得邊界感父母,在孩子成長時便會慢慢地得體地退出子女的生活,才能培養(yǎng)出獨當(dāng)一面的孩子。
而反過來講,也正是懂得放手的父母,才不會把人生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才不會為子女而活,才會擁有自己的人生。
06
如何守護邊界感?
邊界感真的很重要,那如何才能建立和守護自己的邊界感呢?
1、強化自我意識,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每個人活在世上,都應(yīng)該活出自己的人生。你是朋友的伙伴,你是孩子的爸媽,你是愛人的依靠,你是父母的希望……但你更是你自己。
你要認(rèn)可自己的重要性和價值,尊重和忠于自己的感受。你必須驕傲地告訴自己,我的時間和精力不是給別人隨意揮霍的,我的尊嚴(yán)也容不得別人隨意踐踏。
我們的精神健康狀態(tài)很大一部分就是簡單的取決于我們“開心還是不開心”。你自己狀態(tài)好了,才能扮演好我們的每一個社會角色,才會做得更好。
2、學(xué)會直接說不
你覺是覺得對方的做法讓你不舒服,但是出于禮貌或者愛心,你忍了;
你覺得對方的要求超過了你的承受能力,但是為了不讓對方失望,你接受了;
對方的玩笑,讓你覺得被冒犯了,但是“對方一句開玩笑而已了”,你把怒火壓住了。
……
很多人不愿意拒絕是因為害怕失去,害怕以后請求別人時也被拒絕,但這就掉入了思維的陷阱,你不斷地為自己已經(jīng)付出的成本而持續(xù)地買單,無休止地投入。
而跳出這種思維的方法便是,當(dāng)你感到生氣或者不情愿時,應(yīng)該明確的說出你的想法,阻止對方冒犯的行為,拒絕對方的請求。
一味地退讓只會讓對方更加緊逼,自己的邊界需要自己守護,而不是別人給予。而且,不尊重你的人,就算失去也沒什么好可惜的。
3、尊重別人的邊界
守住自己的邊界先要尊重別人的邊界。
尊重別人的私人空間,如果別人沒有得到我們的同意,或沒經(jīng)過我們的邀請,是不能強行進入的。
尊重別人的私密,或者談話中對方不愿意說下去的話題,,即使你非常好奇想聽,也需要打住。
尊重別人的時間和精力,自己能解決就不要去麻煩別人。就算需要請別人幫忙,也應(yīng)當(dāng)做一點補償。
叔本華說,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的太近,會被刺痛;彼此離得太遠(yuǎn),又會感覺寒冷。
擁有適當(dāng)?shù)倪吔绺?,守住自己的底線和原則,才能為自己帶來尊重,才能擁有舒適的人際關(guān)系。
作者:時光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