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位于長江中游洞庭湖之南,西起東經(jīng) 108°50′,東至東經(jīng)114°15′, 南起北緯24°40′北至北緯30°05′。東鄰江西,南界廣東、廣西,西 連四川、貴州,北與湖北接壤。全省總面積21.18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 積2.2%,居11位),大體是"七山一水二分田",山地 1333.3萬公頃,河湖水面135.4萬公頃,耕地面積333.3萬公頃左右。
全省山丘平湖齊備,三面環(huán)山,由南向北逐漸傾斜 呈馬蹄形盆地。東有羅霄山脈,南有五嶺(萌渚、都龐、大瘦、騎田、越城)和諸廣山、八面山、陽明山組成的南嶺山脈,西有武陵山、雪峰山脈,它們大多在海拔1000米左右;中部大都為丘陵與盆地相間,海拔200-500米;北部有成帶連片的濱湖平原(以洞庭湖為中心)和河谷平原及外圍低山,海拔多在50米以下。全省山區(qū)面積約占64.6%,丘陵區(qū)約占28.7%,湖區(qū)占6.7%。
湖南地勢屬于云貴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嶺山地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湘西有海拔在1000—1500米 之間山勢雄偉的武陵山、雪峰山盤踞,是湖南省東西交通的屏障。雪峰山從城步苗族自治縣至益陽縣境是資水和沅水的分水嶺,是湖南省東、西自然條件的分界線。湘南有南嶺山脈,峰頂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向東西方向延伸,是長江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山間盆地較多,谷地為交通要道。湘東有幕阜、連云、九嶺 、武功、萬洋、諸廣等山,海拔一般為500—1000米,均為東北—西南走向。湘中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臺地廣布。這些盆地多為河谷溝通,并有河流沖積平地。湘北為洞庭湖及湘、資、沅、澧四水尾閭的河湖沖積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全省東、西、南三面山地環(huán)繞,逐漸向中部及東北部傾斜,形成向東北開口不對稱的馬蹄形。省內(nèi)大于海拔2000米高點的分布與地勢總特點基本一致,集中分布在東、南、西三面的山地之中。湘東最高點是炎陵縣的斗笠頂,峰頂海拔2052米。東南部有桂東縣的八面山,峰頂海拔2042米。湘南有道縣的韭菜嶺,峰頂海拔2009米。西南部有城步縣的二寶鼎,峰頂海拔2024米。西北部有石門縣的壺瓶山,峰頂海拔2099米,是省內(nèi)最高點。全省地勢的最低點,是臨湘縣的黃蓋湖西岸,海拔只有24米,與省內(nèi)最高點相差2000米左右。
地貌按成因可分為:以流水地貌為主,占全省總面的64.76%,巖溶地貌次之,占25.97%;湖成地貌最小,僅占2.88%,水面積占6.39%。按組成物質(zhì)(不含水域)分沉積巖(包括砂質(zhì)巖、碳酸鹽巖、紅巖、第四紀(jì)松散堆積物)地貌為主,占全總總面積的57.75%;變質(zhì)巖類地貌次之,占24.99%;巖漿巖類地貌 ,僅占8.87%。按海拔高度(含水域)分,以300米以下地貌為主,占全省總面積44.27%;300米到500米地貌次之,占22.58%;500—800米地貌占18.43%;800米以上地貌占11.72%。按形態(tài)分,山地(含山原)占全省總面積51.22%,丘陵占15.40%,崗地占13.87%,平原占13.11%,水面占6.39%。全省以山地和丘陵地貌為主,合占總面積的66.62%。全省可劃分為六個地貌區(qū):湘西北山原山地區(qū)、湘西山地區(qū)、湘南丘山區(qū)、湘東山丘區(qū)、湘中丘陵區(qū)、湘北平原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