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壽康,江蘇宜興屺亭鎮(zhèn)人,中國現(xiàn)代畫家、美術教育家,中國現(xiàn)代美術的奠基者,與張書旗、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杰”。
徐悲鴻是解放前老一代藝術家里面在解放后獲得特殊聲望的少有幾個人之一。這是特殊時代使然,與藝術關系不大。能使徐悲鴻獲得特殊聲望的因素,藝術占據了很重要的一部分。
作為康有為的入室弟子,他不僅在繪畫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而且在書法上也頗有建樹,成績卓然。徐悲鴻的書法從它的理念來源、審美內涵,精神取向,價值意義等多方面分析,對于我們今天的書家都是很有啟迪意義的。
徐悲鴻的書法風格來自于康有為書法。徐悲鴻的書法對聯(lián)“十載考墳典,秋華臨夜空”和康有為書法對比,有幾分神似。在書法的法度上,少了幾分相似,但更多的是逍散的氣度。比起康有為某些書法作品里嶙峋的氣象,徐悲鴻的書法更顯得舒展。結合石門銘碑帖的比較,徐悲鴻的書法繼承了石門銘里結體寬博,飄逸的結字方式,繼承了石門銘里疏朗的章法。但和棱角分明的魏碑書法相比,徐悲鴻書法里多出了帖學書法的圓潤,平和,自然,可以說是碑學書法和貼學書法的結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