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光(1932年12月—),首屆“國醫(yī)大師”,成都中醫(yī)藥大學(xué)教授,郭子光教授還是我國著名的傷寒學(xué)家,理論造詣深厚,臨床經(jīng)驗豐富。
郭子光內(nèi)科方
1.郭子光過敏方
【處方】防風(fēng)15~20g、蟬蛻15g、丹皮15g、地骨皮20~30克、白鮮皮15~20g、生地15~20g、白蒺藜15g、銀花20g、連翹15g、甘草5~10g。
【主治】各種原因引起的過敏性蕁麻疹、皮膚劃痕癥、過敏性皮炎、鼻炎等。
【加減】過敏性鼻炎,風(fēng)多于熱者,可去銀翹,酌加桂枝、白芍;自汗則加黃芪、五味子;治各種過敏性皮炎、蕁麻疹,尤須保持大便通暢若大便結(jié)燥者,加大黃10克另泡服,便通后停服。
2.三陰固本方
【處方】蛤蚧2對(去眼珠),冬蟲夏草20~40g,煅紫石英、紫皮胡桃各60g,上等沉香、川貝母各30g,五味子、山茱萸、枸杞子、白術(shù)、巴戟天、熟地黃、甜杏仁、茯苓、炒炒白果仁、京半夏、人參各50g,黃芪、桑白皮、山藥各100g,炙甘草40g。
【用法】共研極細,煉蜜為丸,每日3次,每次服含生藥8~10g的丸藥,上藥一料為40天量。
【加減】陽虛甚加肉桂40g,熟附片30g
【主治】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
3.眩暈方
【處方】石決明30克、赭石30克、夏枯草30克、半夏15克、前仁15克、澤瀉20克、茯苓15克。前二味先煎15分鐘,后下其余諸藥再煎20分鐘即成。
【用法】1日1劑,分3~4次服。
【主治】本方對內(nèi)耳性眩暈(美尼爾氏?。?、迷路炎、前庭神經(jīng)元炎等,以及腦性眩暈,如腦動脈硬化、高血壓病等,多種內(nèi)傷實證之眩暈,均有迅速中止的顯著療效。
【加減】
(1)眩暈重者,加天麻15克。
(2)嘔吐頻繁者,加生姜15克、竹茹12克,先少量頻服以和胃止嘔,嘔止則分次給服。頭痛者加羌活15克,血壓高者加鉤藤30克。
(3)大便秘結(jié)者,大黃10克另泡服,解便停后服。
4.失眠方
【處方】煅紫石英20靈磁石20石決明20生龍骨20生牡蠣20(前五味先煎15分鐘),黃連10肉桂5茯苓15麥冬20五味子10枸杞子15百合15生地15合歡皮30柏子仁15酸棗仁25~30夜交藤50。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服。
【主治】心腎不交、水火不濟、神不安舍而虛亢所致失眠
5.外感發(fā)熱方
【處方】柴胡20葛根20羌活15防風(fēng)15銀花30連翹15大青葉20板藍根20黃芩20生石膏40知母15甘草5谷芽30。
【主治】外感發(fā)熱多寒溫合邪、三陽合病,此方通治也。
【加減】若服用2劑后高熱不退,加服紫雪丹1粒、熊膽0.5~1g或麝香0.2g,共溶化沖服。本方對病毒感染性疾病之發(fā)熱有良效。
6.肺部感染方
【處方】葦莖30薏苡仁30桃仁15冬瓜仁15瓜蔞殼20法半夏15黃芩20桔梗12魚腥草30白花蛇舌草30.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服。
【主治】用于急、慢性支氣管炎或肺部感染,尤其是老年人肺下部感染,
【加減】若初起體溫略高兼表證者酌加柴胡20、防風(fēng)15;胸緊氣喘者,酌加麻黃5~10(如有冠心病、高血壓者,改用薤白20代之)。
7.三仙湯
【處方】仙靈脾30克, 仙茅10克, 仙鶴草50克,冰糖50克, 大棗10枚。
【主治】亞健康狀態(tài)的體困疲乏,精神萎靡
8.涵陽入寐飲
【處方】生地、夜交藤、磁石、珍珠母、石決明、龍牡各30g,制首烏、酸棗仁、柏子仁各15 g,黃連5g。
【用法】水煎,于午后及睡前1小時服用,連服10天,每日1劑。
【功效】順時調(diào)陰陽。
【主治】頑固性失眠癥。
9.頭痛方
【處方】全蝎10克,地龍10克,僵蠶10克,川芎10克,荊芥10克,防風(fēng)10克,細辛3克,白芷15克,薄荷15克,羌活10克。
【功效】搜風(fēng)通絡(luò),逐瘀止痛。
【主治】頭痛
10.口炎方
【處方】麥冬30克、天冬15g、生地20g、黃芩15g、枳殼15g、茵陳20g、石斛15g、玄參15g、丹皮15g、連翹20g、枇杷葉20g、前仁15~20g、生甘草5~10g。
【主治】口腔炎、舌炎。
【加減】
(1)大便干燥或秘結(jié)者,加大黃10g(另泡服),解便停后服,務(wù)必保持大便通暢。
(2)口腔粘膜潰瘍多,痛甚,口臭甚者,用銀花30克、連翹20g、黃連10~15g、蒲公英30克、煎湯待溫,含漱。用靛玉紅撒布潰瘍面,更妙。
11.貝蔞化痰方
【處方】浙貝母、瓜蔞皮、天竺黃、竹瀝。
[主治]熱痰,色黃、黏稠、難咯、腥臭。
12.夏蒼苓角藥方
[處方]半夏、蒼術(shù)、茯苓。
[主治]濕痰,痰稀量多,滑而易出。
13.心絞痛方
【處方】黃芪50克、川芎20克、葛根30克、丹參30克、何首烏20克、薤白20克、法夏15克、全瓜蔞15克、水蛭5-10克、元胡20克、郁金15克、香櫞15克
【用法】每日1劑,濃煎2次,混合分3次服,其中1次晚間睡前服。
【功效】益氣活血。
【主治】心絞痛。
14.芪葛基本方
【處方】黃芪30-50g、制首烏20-30g、丹參20-30g、葛根20-30g、川芎15-20g
【功效】益氣補虛,活血化瘀
【主治】冠心病心絞痛
【加減】
(一)單純型(除氣虛血瘀引起心前區(qū)疼痛外,不存在其他臟腑與心痛相關(guān)的病癥)
(1)氣虛偏心陽不振者,加桂枝甘草湯溫通心陽,陽虛重者,再加制附片15-20g;
(2)偏氣陰虛、虛陽浮亢者,去黃芪加太子參、麥冬??鄥ⅰⅫS連;
(3)血瘀夾氣郁者,加延胡索、香櫞、郁金;
(4)大便干結(jié),腑氣不通,加瓜蔞仁30g;
(5)夾濕者,加薤白、全瓜蔞、法半夏;
(6)睡眠不佳,更損氣陰,酌加合歡皮、酸棗仁;
(7)經(jīng)加減服藥3劑其心痛不能緩解者,為瘀滯甚,加失笑散、延胡索、降香,仍不緩解者為心絡(luò)瘀阻太甚,當搜剔絡(luò)脈,酌加水蛭、血竭、三七粉之類。
(二)胃心不和型(指心痛的同時伴有胃脘疲滿或疼痛,多有慢性胃炎等)
(1)若胃癥狀不重者,治心為主兼治胃,在單純型治法方藥中,偏濕熱者加黃連、法半夏、檳榔、煅瓦楞子;偏濕盛者酌加藿香、法半夏、厚樸、白豆蔻、茯苓、神曲。
(2)如胃癥狀偏重者,治胃為主兼治心,偏濕熱盛者黃連溫膽湯加丹參、延胡索、般瓦子郁金;偏濕盛者,藿、蔻、夏、苓加丹參、菖蒲、郁金、延胡索、神曲。胃癥狀緩解則改成治心為主。
(三)肝心同病型(指心痛的同時伴有肝陽上亢,多有高血壓)
(1)若陽熱盛者可暫去黃芪,酌加石決明、黃芩、梔子、菊花地龍 赤芍、丹皮、川牛膝之類;
(2)失眠者酌加合歡皮、酸棗仁;
(3)便秘者,酌加瓜要仁、決明子。
(四)膽心不和型(指心痛的同時伴有膽氣郁滯所致脅痛,多有膽炎膽結(jié)石)
(1)膽癥狀輕者,治心為主兼治膽,在單純型治法方藥中加黃芩、郁金、茵陳、延胡索即可;
(2)如膽癥狀重者,暫停治心藥而治膽。濕熱偏盛者,用黃連溫湯加黃芩、郁金、茵陳、延胡索氣郁偏盛,腑氣郁滯,大便秘結(jié)者,大柴胡湯加金錢草、延胡索。
(五)肺心同病型(指心的同時伴有痰飲咳喘,多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若肺系癥狀不重者,治心為主兼治肺,用單純型治法方藥,偏蓼濕者,加二陳湯、矮地茶;偏痰熱者,暫去黃芪,加小陷胸湯、浙貝母、魚腥草;
(2)若肺癥狀突出者當治肺為主,兼治心,偏痰熱盛者,用千金葦莖湯合小陷胸湯加浙貝母、魚腥草、薤白、丹參、葛根、赤芍;偏痰濕盛者,用小青龍湯合二陳湯去麻黃(因麻黃升散耗氣,心痛各型皆忌用,酌加薤白、丹參、葛根、當歸。肺系癥狀緩解即轉(zhuǎn)入治心為主。
15.涵陽入寐飲
【處方】生地、夜交藤、磁石、珍珠母、石決明、龍牡各 30g,制首烏、酸棗仁、柏子仁各 15 g,黃連 5g。
【用法】水煎,于午后及睡前 1 小時服用,連服 10 天,每日 1 劑。
【功效】順時調(diào)陰陽。
【主治】頑固性失眠癥。
【按語】茶葉雖為苦寒之性,卻有升陽之功,一般飲茶后精神倍增,神思清爽,則是證明。上午飲用,助陽升發(fā),使清陽布上竅,而頭腦清醒,耳聰目明;衛(wèi)氣實四肢,則可改善怠惰嗜臥等癥狀,助衛(wèi)出陰,減少逗留,就是保其正常入陰。方中以生地、首烏養(yǎng)陰血,酸棗仁、夜交藤、柏子仁、黃連清心養(yǎng)神,育肝安魂,以磁石、珍珠母、石決明、龍牡鎮(zhèn)潛陽氣。陰血既充,陽氣得涵藏之所,衛(wèi)氣循行復(fù)其常律,故其療效較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