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脈為綱診法
一、浮脈(見四脈為綱,略);
二、沉脈(見四脈為綱,略);
三、遲脈(見四脈為綱,略);
四、數脈(見四脈為綱,略);
五、滑脈(見六脈為綱,略);
六、澀脈(見六脈為綱,略);
七、大脈(見八脈為綱,略);
柯琴著《傷寒來蘇集》說:脈有陰陽,何謂也?答曰:凡脈浮、大、滑、動、數。此名陽脈也。凡沉、弱、澀、弦、微遲脈,此名陰脈也。
脈有十種,陰陽兩分,即俱五法。浮沉是脈體;大弱是脈勢;滑澀是脈氣;動弦是脈形;遲數是脈息。都是病脈而非平脈也。
陽脈有:浮大滑動數;
陰脈有:沉弱澀弦微(含遲);
凡四脈為綱、六脈為綱、八脈為綱中,已有解的脈象,此皆略。
八、動脈
1、脈象與分析:
主要是堅緊有力,呈豆圓形地,無頭無尾地,突出一點,躍然指下。舊說動脈,只限于,在關部出現,其實寸、關、尺三部,都可以見到。出現動脈,多因陰陽兩氣相互搏擊所致。陰陽兩氣搏擊,勝的一方,脈氣安靜,虛的一方,便表現出,堅緊有力,如豆大搖動的動脈。這就是脈書所謂“陽虛則陽動,陰虛則陰動”的道理。
動脈,可以說是數脈的一種;也就是數而兼緊、兼滑、兼短的脈象。所以叫做動,是因為動脈搏動時,鼓擊有力,無頭無尾地,像豆粒般大一點,隴然高起,而搖動不休。動脈決不是僅見于關部,寸尺兩部,也可以出現,所以說“見于關上下”。
2、主?。?/span>
動脈可見精神受到驚恐;如見于暴發(fā)性疼痛,為氣郁血滯;如動而弦大,多為驚恐;如動而郁澀,多因郁結;
大凡寒勝于陽的疼痛,氣亂竄擾的驚悸,陽不勝陰的自汗,陰不勝陽的發(fā)熱,脾胃不和,寒熱雜處的腹瀉,臟腑傳化失職、氣血相干的痢疾,陰寒邪盛、經氣受傷的經脈拘攣,陰虛陽盛的男子失精,女子血崩等,都可以見到。總括來說這些疾病,出現動脈,不外乎陰和陽,相互搏擊,有所偏盛偏衰的結果。
3、病位:
左寸動 :驚悸、恐懼不安;左關動:驚悸、攣急;左尺動:驚恐、拘攣、亡精、失血;
右寸動:自汗氣促;右關動:胃痛吐逆;右尺動:相火熾盛、亡精、失血。
4、按語:
陰陽氣相互搏擊,陽勝陰虛,陰氣便搏擊而堅緊;陰勝陽虛,陽氣也搏擊,而堅緊,出現動脈。搏擊在某一部,動脈便出現在某一部。舊說,動脈只能出現在關部,這是錯誤的,不現實的。
九、弦脈
1、脈象分析:
弦脈端直而長,如張弓弦。弦脈來時搏指弦長,一般脈象,搏指呈弧圓形。而弦脈搏指弦長如按琴之弦。
熱證:弦而兼數,為肝熱恣張;弦而兼長,內有積滯;弦而兼沉,為氣郁不舒;
寒證:弦而兼遲,為痼(難愈)冷積滯;弦而兼小,為寒邪冷痞。
2、主?。?/span>
弦脈為痛、為瘧疾、拘急、寒熱、寒凝氣結。臨床常見,弦脈為氣血不和,肝氣郁滯,故在躁急憤怒之后,常會出現。肝炎病,脈象多弦,而以左關較為突出。瘟熱痙病(腦膜炎),亦多弦脈。另有停食痰飲,癥瘕積聚,脈亦多弦。
一般屬邪盛脈弦者,十常二三。正虛脈弦者,十常六七。于其它脈中兼見弦象者,尤為不少。在傷寒表邪,全盛之時,脈中如有,一部見弦的,或兼遲兼澀的,便是夾陰之候。客邪雖盛,急需溫散,汗下猛劑,均非所宜。
3、部位:
左寸弦:心悸、頭痛、盜汗;左關弦:脅滿痛、冷熱癥瘕;左尺弦:少腹痛、腰膝疼。
右寸弦:胸滿、痰咳氣短;右關弦:胃寒、腹痛;右尺弦:寒疝、腳攣急。
4、按語:
脈來長而挺直和張力較大的,便是弦脈。凡肝病、痛癥、飲癥,多見到這樣脈象,是臨常最常見的脈象之一,多為寒熱邪氣夾雜而成,尤其是屬寒的最多。
十、弱脈
1、脈象分析:
弱脈極軟而沉細,輕按如無,稍用力輕按不見,重按欲絕。弱脈細軟,便有
些像快要斷的細絲一樣,這時脈的搏動,雖然極其細弱,只是隱隱約約的,在指下可以摸到,似有似無,模糊難辨;并不曾斷絕。這個“長”字,決不同于長脈。似有似無的。弱脈偏沉。所謂“細而稍長”,是說微脈。
如陽氣不足,又不能滋養(yǎng)筋膜,便病筋痿(筋急攣縮);如營血不足,不能養(yǎng)心安神,病便驚悸;如衛(wèi)氣不足,不能充膚固表,便病自汗;如脾胃虛損,中氣不振,便病精神困乏。
如下焦陽氣陷而不振,則精氣不足,不能滋養(yǎng)骨髓,病骨痿,足痿軟,不能起立行動。
這種氣血兩虛的脈象,見之白頭老人,猶可理解;若見之于青少年,便當引起重視,查出原因。
《脈經》云:“浮以候陽氣之盛衰”,弱為陽氣不足,正由于營氣衛(wèi)氣都不
足,所以最容易感受外邪的侵襲,而見惡寒發(fā)熱。雖惡寒發(fā)熱,,脈也不浮而弱。陽氣陰精,久久不得恢復,更會發(fā)生多種疾病。
凡此種種,都有出現弱脈的可能,都只能用補益陽氣、調養(yǎng)營血的方法,進
行治療。
臨床亦見,凡細弱之脈,凡見舌質淡白,宜補氣健脾,不宜養(yǎng)陰益精,(陰虛舌質紅)。
所謂寸關尺三部皆微,即輕取之微,重按之微,皆屬氣虛。諸癥在上,則為胸陽之不足,胸陽包括心肺之陽、胸中大氣之陽;微見于下,則為腎陽衰微,;微見于關部,則為脾陽之不振。總由于陽氣之衰微,而與血無涉。
如肺氣不足而喘促,心陽不斂,多驚悸的病變,兩手寸部常見弱脈;脾胃虛
損,不能運化,而脹滿時,兩手關部常多見微脈;陰精虧乏至極的,兩手尺脈多見弱。
如腎中元陽虧損,腰腿痠痛,遺精少泄,失眠,而身寒腹痛,精血虛竭,而病消渴等,兩手尺部,常多見微脈。
2、主?。?/span>弱脈主氣血衰弱之疾:
寸脈弱,為心肺氣虛,心悸氣短,胸悶自汗,失眠多夢等;
關脈弱,脾虛肝弱,脘滿腹脹,食少納呆,肢冷便溏等;
尺脈弱,腰酸腿疼,遺精早泄,月食不調,失眠多夢。
3、病位:
左寸弱:心氣虛、驚悸自汗、胸滿氣短)氣促、頭眩失眠多夢等;
左關弱:脅脹、心煩、喜怒、氣郁不舒、胃滿食少等;
左尺弱:頭眩耳鳴、腰酸遺精、腎元虛、小便數;
右寸弱:氣虛身冷、胸滿氣短等;身倦無力等。
右關弱:脾胃虛弱、脘滿腹脹、食少納呆、消化遲鈍等;
右尺弱:少腹冷痛、大便溏泄、食欲不振等。
4、按語:
脈在沉部出現,極細而軟弱無力,這便是弱脈。它主要反映,陰精陽氣虛損
的病變,尤其是陽氣衰微時,更容易見到。
十一、微脈
1、脈象與分析:
微脈極細而軟,或欲絕,若有若無,輕按不見,重按如欲絕。不似弱脈的小
弱分明,不似細脈的纖細有力。微為陽氣衰微之脈。
微脈與細脈的區(qū)別:
微脈在指下似有似無,模糊難辨;微脈是由于陽氣的衰竭;
細脈則稍為大一些,顯而易見;細脈是由于營血的虛少。
2、主?。?/span>
微為氣血不足,陽氣衰微之象。癥見惡寒肢冷、多汗、心悸氣短、胸滿頭眩
等 上氣不足,胸陽不振之證。有腰痛腿痠,遺精少泄,失眠,脫泄不食,神疲身倦。經言:“寸口諸微亡陽。”言諸微者,謂不論寸關尺,三部脈皆微,即輕取之微,重按之微,皆屬氣虛。
故癥見于上,則為胸陽之不足,胸陽包括心肺之陽,和胸中大氣而言;癥見于下,則為腎陽衰微;癥見于關脈,則為脾陽之不振。總為陽氣之衰微,而與血無關。
3、部位:
左寸微:心氣不足,肺虛氣弱;左關微:脹滿、肢寒、手足拘急;左尺微:
男子傷精、女子崩漏。
右寸微:胸寒痞痛、冷痰凝結;右關微:脾虛腹脹、食少腹痛、倦怠無力;右尺微:少腹脹滿、臍下冷痛。
4、按語:
微脈纖細柔弱,無力之極,按之不絕如縷,這叫做微。凡見微脈,總是氣血
兩虛,尤其是氣虛病變的反映。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