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道德經(jīng)解(醫(yī)醫(yī)金針)

道德經(jīng)解

《道德經(jīng)解》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可道,非常道。

可以對道進(jìn)行描述,但描述的結(jié)果都不是恒常之道。這是因為恒常之道,無形無相,至深至遠(yuǎn),無法用語言進(jìn)行描述。

 名可名,非常名。

可以對萬事萬物在認(rèn)識時對其建立名相與概念,但這些名相與概念相對于不斷變化、大無其外、小無其內(nèi)的象來說,只能說是粗略、表淺的固定描述,因為只有變化才是不變的、恒常的。

 無名天地之始。

在所有物質(zhì)被黑洞消化以后,宇宙進(jìn)入混沌與寂滅,此時無天無地,一切無極,天地由此而開始。

  有名萬物之母。

氣之初生,宇宙由無極進(jìn)入太極,萬物由此而生。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所以人要自然、無欲、清靜,才能觀察、體會自然無為的道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有欲即動,出現(xiàn)分別,故可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上述的始與母和妙與徼,雖描述不同而皆出于道,是同樣的玄妙與深遠(yuǎn)。其玄之致極,以致于無法想象與無法描述,它是宇宙天地萬物變化各種奧妙的總出處。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無為。。。。順應(yīng)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憑人們?nèi)ジ墒?。無為是不妄為,順應(yīng)自然而為。自然已足,為則敗也。)

(無為,無不為。。。。。沒有特別的感受、對象或目的,完全順應(yīng)時機(jī)去進(jìn)行當(dāng)下合乎自然法則的行為。就事論事,當(dāng)為則為;無需為時 ,則不為。)

簡單的判斷使人們很容易建立起無數(shù)的二元對立,于是人們根據(jù)自己的好惡,片面地對事物的自然運(yùn)行進(jìn)行人為的干涉。人們認(rèn)為美,并作之使之為美,這樣的自作多情就不美了。人們認(rèn)為善,并干之使之為善,這樣的一廂情愿就是不善。這就是人為即偽的道理。

其實二元對立是粗淺的,以有無來說,有變?yōu)闊o,無變?yōu)橛?,不知是無還是有?以難易說,難相對于更難,難是易;易相對于更易,易是難。難可變易,易可變難;難中有易,易中有難,不知何為易,何為難?長短也是一樣,一般尺比寸長,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知是尺長,還是寸長?山梁上的盈寸小草俯瞰著深谷中的百丈喬木。不知是小草高還是喬木高?萬籟之中,不知是一聲去和合眾音,還是眾音去和合一聲?不知何為尊卑,何為主從?行進(jìn)中前進(jìn)與后退,前面變?yōu)楹竺?,后面變?yōu)榍懊?。以退為進(jìn)的后撤與以進(jìn)為退的向前,不知何為在后向后?何為在前向前?

有“無”有“有”,沒有“無”也沒有“有”,只見相生。有難有易,沒有難也沒有易,其概念只是在一起說時才能成立。一氣周流的循環(huán)往復(fù),使人分不出長短,也辨不出高下。耳聞天籟抑揚(yáng),目睹隊伍相隨,一切都在自然而然。所以圣人處事是以順應(yīng)自然而為,以身作則以不言的方式實施教化。聽任萬物自然運(yùn)行,而不刻意加以影響。生養(yǎng)萬物而不據(jù)為己有,推動運(yùn)行而不自恃有能耐,功成業(yè)就而不自我炫耀。只有不居其功,所以功德永不泯滅。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不尚賢,使民不爭;

賢,用而勿尚,否則恩寵有加,會挑起人們追逐權(quán)位的爭斗,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物,雖稀勿貴,否則競逐占有,會使人們因貪圖財物而為盜賊。

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凡誘發(fā)貪欲而又背離自然無為,不能使之顯現(xiàn),否則會使民心擾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qiáng)其骨。

所以圣人治理之道,是使民寧靜虛懷,心志淡薄,溫飽無憂,體魄強(qiáng)健。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除了取之有道,要常使百姓不學(xué)取巧,不心生貪婪,要使奸詐狡猾之人不敢妄為。

為無為,則無不治。

達(dá)到順應(yīng)自然而為,不妄為,就天下太平。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道是運(yùn)行規(guī)律,指導(dǎo)宇宙天地萬物的運(yùn)化。無形無相,彌散六合,無窮無滿,深遠(yuǎn)廣大,萬物皆宗其指引生滅運(yùn)行。銳挫無損,紛解不勞,和光未污,同塵仍真,深廣澄澈,似無似存。不曉道從何而生,應(yīng)在天地誕生之先。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天地嚴(yán)循變化之道,對萬物當(dāng)生則生,當(dāng)滅則滅。圣人謹(jǐn)守一己之任,對百姓需捧則捧,當(dāng)踹即踹。天地之間,虛空廣大,順則安泰,動則亂生。官府政令疊出,百姓徒增窮困,不如保持虛靜。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道變化莫測,淵深微妙,宇宙天地萬物從此而生,大道永存,道是天地之根。它綿綿不絕,似有似無。即便得此心法之人,使用起來還是不能應(yīng)手。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天地長久存在。天地之所以能長久存在,是因為天地?zé)o私,不是為自己而活著,所以能夠長生。因此得道之人遇事謙恭,先人后己,反而能在眾人中領(lǐng)先;以道德為本,以己體為末,反而能夠保全自己。圣人非無私,以竭誠而無私,無私之人反成其私。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柔止浸潤,隨境為形,卑而下流為眾人惡,此為上善。水滋潤萬物生長壯老而不與其爭利,居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水的德行已近于道。水,居處選擇在眾人不要的地方,處于最下,善和萬物,心態(tài)沉靜而深不可測。與人為善,信守諾言,為政善治,處事練達(dá),行動能把握時機(jī)。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與怨尤。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

執(zhí)盈持滿,日防傾溢,不如無功無德。錘尖磨銳,務(wù)求鋒利,鋒銳不會持久。金玉滿堂,身外之物,隨時會變換主人。富貴驕奢,顯耀張揚(yáng),自種禍根。功成業(yè)就之后,應(yīng)當(dāng)適時退下。作為充分施展,而后斂收閉藏,這是自然規(guī)律。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十章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愛民治國,能無知乎?

        天門開闔,能無雌乎?

        明白四達(dá),能無為乎?

        生之,蓄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氣血載行,環(huán)抱中氣,雖坎離既濟(jì)能不發(fā)生水火分離乎?任自然之氣,致至柔之諧,能若嬰兒之無欲乎?博覽古今,滌除邪識,能無瑕疵乎?愛民治國,無為無私,能不使用智謀乎?治亂之際的天下由從,能無屈服乎? 致明事理,曉暢通達(dá),能無執(zhí)著乎?生之,生而不塞其源,則物自生,何功之有?養(yǎng)之,養(yǎng)而不禁其性,則物自濟(jì),何為之恃?繁茂起于自然,天生地長,何為之宰?有德無主,出于幽冥,是謂玄德。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三十支車輻拱湊一支車轂,因為中間是空的,所以車子才能運(yùn)轉(zhuǎn)使用。

揉合粘土做成器皿,因為中間是空的,所以器皿才能盛物使用。

開鑿門窗,起造房屋,因為中間是空的,所以房屋才能居住使用。

所以,有者,實性,例如工具,與人便利;無者,虛性,例如思維,發(fā)揮妙用。

  老子道德經(jīng)地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馳騁田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聲色亂性,物介其明,玩物喪志。五色紛雜,使人眼花繚亂。五音鼓噪,使人耳聞不聰。五味頻嘗,使人口不知味。游獵取樂,使人心性浮蕩。珍稀貴寶,使人貪婪壞行。因此有道之人充實德行,腹中可飽即已,不求聲色外物。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上、辱為下,

        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

        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本為自然,寵辱背后,或陷阱或誘餌或惡斗,所以受寵、受辱皆使人驚慌。什么是受寵、受辱皆使人驚?寵使人上,辱使人下,本為自然,或隱禍患,所以無故得之使人驚,無故失之也使人驚。這就是寵也驚,辱也驚。什么是因擔(dān)心對己不利一似大禍臨身?我之所以將寵辱看成大禍,是因為我看重自身。若我無自身,我就沒有禍患。若把貴己換為貴天下,就可把天下事交與他。若把愛己換為愛天下,就可把天下百姓托與他。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

        聽之不聞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繩繩不可名,復(fù)歸於無物。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jì)。

看它不見叫“夷”,聽它不見叫“?!?,摸它不到叫“微”。此三者無法深究細(xì)敘,故而將感覺體會混合為一。此“一”在君子不明不光,在小人不暗不昏。此“一”之于萬物綿綿不絕,難以描述,“一”引有形萬物復(fù)歸于夷、希與微。這是無形狀的狀,無物相的象,這樣恍恍惚惚。迎著它,看不見它的前面,跟著它,也看不見它的后面,似在前后左右。以此遠(yuǎn)古已彰的大道一理,來駕馭現(xiàn)今存有的萬事萬物,能識大道引領(lǐng)宇宙之初始,這就是道的綱紀(jì)。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十五章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夫唯不可識,故強(qiáng)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

        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

        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古時善于修道之人,精微、玄遠(yuǎn)、妙思、通達(dá),幽深而無法揭示。因為不了解他的為道之善,所以只能勉強(qiáng)予以描述:他小心謹(jǐn)慎,好像隆冬踩著薄冰過河。他慎懼內(nèi)斂,隨時都會禮讓四鄰。他恭敬嚴(yán)謹(jǐn),不為主人而甘為世之客人。他行動處事,干凈利落,不滯不存。他敦厚樸實,像未經(jīng)雕琢。他虛懷曠達(dá),若深寬之空谷。他寬容渾厚,像容留萬物的濁水。誰能使渾濁得靜,慢慢澄清?誰能于靜中使動,徐啟命生?持此道之人不會自滿,正因為他不自滿,所以能持古道,隱藏光芒而不翻生新的花樣。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篤。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fù)。

        夫物蕓蕓,各復(fù)歸其根,

        歸根曰靜,是謂復(fù)命。

        復(fù)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

        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王,王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

        沒身不殆。

盡力回到虛靈本心,虛其心至極,虛己、自失、空滅;篤實守護(hù)寧靜元神,守其靜至篤,堅守心靜、清寂、忘我。萬物生長壯老,競進(jìn)并茂,我得以觀察其從無到有、從生到死的過程。大千世界,蕓蕓眾生,無不返回到它的本原。返回空寂是靜,這是復(fù)其天命。復(fù)其天命是自然規(guī)律,知曉自然法則就明白通達(dá)。否則,無知妄作就會招來災(zāi)禍。知曉自然規(guī)律就會有天地宏容,有天地宏容就能大公無私。大公無私即能合於王道,王道合於天理天道,天理即是道理,有道理、道心即能長久不滅,終身沒有危害。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親而譽(yù)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貴言。

        功成、事遂,

        百姓皆謂:我自然。

大人在上,為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順自然而生息,所以其下萬眾也就僅僅知道有太上這個人而已。其次,若大人雖不能為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但能救民水火、建立功德,必然得到百姓的親近與贊揚(yáng)。其次,上威權(quán)頻施,下噤若寒蟬,百姓必然害怕他。再其次,橫征暴斂,民不聊生,必然招致百姓詈罵。大人們的誠信不足,所以百姓不信任他。治世之道貴在無為與不言之教,天下大治,百姓都說我們本來就是這樣。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十八章

        大道廢,有仁義;

        智慧出,有大偽;

        六親不和有孝慈,

        國家昏亂有忠臣。

天下有道,處處是道,豈有仁義之可言乎。大道廢弛,社會就退而求其次,舍本求末,選擇仁愛以挽頹風(fēng)。仁愛的有為推廣,帶來智巧與機(jī)變,于是欺瞞、奸詐、偽善、詭譎紛紛出籠。但若世事乖于倫常,就會出現(xiàn)反克,就像父子、兄弟、夫婦同室操戈,就會有孝子、慈父出來。國君昏庸、社會紛亂就會有忠良出現(xiàn),以進(jìn)行矯正,使家庭或社會回到大道上來。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十九章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屬。

        見素抱樸,

絕學(xué)無憂

        少私寡欲。

杜絕帝王獨(dú)裁,廢除以智治國,百姓會提高百倍利益。

杜絕吃人之仁,拋棄仁義枷鎖,百姓會恢復(fù)父慈子孝。

杜絕機(jī)巧欺詐,去除不當(dāng)名利,盜賊自然會寂滅。

以上三者只用文字說明是不夠的,要以其歸結(jié)出行動措施:那就是推舉有道之人,實行無為之治。棄絕仁義說教,解除精神枷鎖。減少個人私心,凈化名利欲望。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二十章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善之與惡,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

        我獨(dú)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

        儡儡兮若無所歸!

        眾人皆有餘,而我獨(dú)若遺。

        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獨(dú)昏昏。

        俗人察察,我獨(dú)悶悶。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

        眾人皆有以,而我獨(dú)頑且鄙。

        我獨(dú)異於人,而貴食母。

應(yīng)諾與呵斥,相差有多少?美好與丑惡,相差有多遠(yuǎn)?人們所畏懼的,不能不畏懼。這俗像從遠(yuǎn)古以來就是如此,好像沒有盡頭。眾人都熙熙攘攘、興高采烈,好像去參加盛大的宴會,如同春日里登高遠(yuǎn)望。我獨(dú)自恬然淡泊而無動于衷,渾渾沌沌,好象一個還不會笑的嬰兒。疲倦慵散地,好象無家可歸。眾人都有所剩余,唯獨(dú)我好像什么都不夠。我真的只有一顆“愚人”的真純素樸之心,一般人是那么清醒精明,唯有我如此“糊里糊涂”。一般人是那么嚴(yán)厲苛刻,唯獨(dú)我這樣淳厚質(zhì)樸。我的胸懷象無邊無際、遼闊深廣的大海;我的心靈象廣袤原野浩蕩吹拂的疾風(fēng)。世人都精明靈巧有本領(lǐng),唯獨(dú)我愚昧而笨拙。唯獨(dú)與人不同的,是我善得道的滋養(yǎng)。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廿一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

        道之為物,唯恍唯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以閱眾甫。

        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德,道的顯現(xiàn)與形象,是隨著道而變化的。道作為一種存在,其狀態(tài)是,恍惚之際,若有若無?;秀敝g有象,恍惚之中有精。精處于微不可見、幽不可測的狀態(tài),精是真實的,精的存在是可信的。從古至今,道的名字都不會消失,依據(jù)它可以觀察萬物的初始,我怎么知道萬物的本始?是從道認(rèn)識的。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廿二章

        曲則全,枉則直,

        窪則盈,敝則新,

        少則得,多則惑。

        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不自見故明,

        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矜故長。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

        誠全而歸之。

委曲反而能保全,枉屈反而會伸直,低洼反而能充盈,陳舊反而會更新,少取反而可多得,貪多反而會迷惑與失掉。所以有道之人用“道”作為觀察天下的準(zhǔn)則,不自我表露,反而能顯明。不自以為是,反而能是非清楚。不自我夸耀,所以能有功勞。不自我矜持,所以能夠長久。正因為不與人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爭得過我。古人所說“委曲反能保全”等話,哪里能是假話呢?它實實在在是全部能夠達(dá)到。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廿三章

        希言自然,

        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孰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

        德者,同於德;

        失者,同於失。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

        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

        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少發(fā)號施令、不擾民是合乎自然無為的??耧L(fēng)刮不了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是誰使它這樣的?是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長久,更何況是人呢?所以,從事于道的就行道,從事于德的就積德,表現(xiàn)為失“道”、失“德”的,也就失去了自然無為的準(zhǔn)則。與“道”相同的人,“道”樂于助他;與“德”相同的人,“德”樂于助他。失“道”、失“德”的人,就會承受失“道”、失“德”的后果。統(tǒng)治者的誠信不足,百姓就不會信任他。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廿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無功,自誇者不長。

        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踮起腳站立想高人一頭,是站不穩(wěn)的;跨大步增加步長,是不能行路的;自逞已見的反而得不到推崇;自以為是的反而得不到彰顯;自我夸耀的人,不會被認(rèn)為有功勞;自高自大的不能做眾人之長。從道的角度衡量,以上這些急躁炫耀的行為,只能說是行路之時扛著不需要的口糧。多余惹人厭惡,所以有“道”之人是不會這樣做的。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廿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獨(dú)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qiáng)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一個渾樸的東西,在天地出現(xiàn)以前就存在了。它無聲無形,單獨(dú)存在而不隨物變化,循環(huán)往復(fù)周流,經(jīng)久不衰,它是天地萬物始生的根源。我不知它的名字,所以勉強(qiáng)稱它為“道”,再勉強(qiáng)給它起個名字叫“大”。它無際無涯、運(yùn)行不息,逝向遠(yuǎn)方,又從遙遠(yuǎn)運(yùn)行而來。所以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空間有四大,人居其一,人的變化依從于地,地的變化取決于天,天的變化是根據(jù)于道,道就是自然而然。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廿六章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一件東西,較重的地方自然形成較輕一方的根本。心態(tài)寧靜是情緒躁動時的主宰。所以有道之人每日的行為都展示出穩(wěn)定、安詳。雖然生活富足,心中仍能保持超然的境界。為什么大國之君治理天下時,還會有輕率躁動呢?輕率會失去根本;急躁會失去主導(dǎo)。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廿七章

        善行無轍跡,

        善言無瑕謫,

        善數(shù)不用籌策,

        善閉無關(guān)鍵而不可開,

        善結(jié)無繩約而不可解。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是謂襲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

        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

        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順自然而行,不造不始而無轍跡。順物之性,不別不析故無瑕疵與過當(dāng)。因物之?dāng)?shù)進(jìn)行計算,而不需借物之形。善于關(guān)門不用門閂而別人打不開。善于捆綁不用繩索而不可開解。因此,有“道”之人善于做到人盡其才,所以沒有被遺棄的人。善于做到物盡其用,所以沒有被廢棄的東西。這是聰明內(nèi)藏。所以,善人可以做不善人的老師,不善人可以做善人的借鑒。不尊重自己的老師,不愛惜他的借鑒作用,雖然自以為聰明,其實是大糊涂。這就是精要玄妙。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廿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

        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fù)歸於嬰兒。

        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fù)歸於無極。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fù)歸於樸。

        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知雄能雄,卻表現(xiàn)低柔,低似天下匯流的溪谷。低為天下傾泄,永恒之德就不會離失,從而回復(fù)到嬰兒般單純。深知什么是光彩,卻安處暗淡之地,日日求光明,茍日新、日日新以求成為天下人之楷模。茍日新、日日新,永恒之德就沒有差錯,從而回歸到自然。知顯能耀,卻安守卑從之位,卑為天下之川谷。卑為天下之川,永恒之德才能充足,從而返回到自然本初的素樸。素樸渾成經(jīng)過加工、解理而成器物,有道的人拿來則成大用。所以無為的政治是不能分割的。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廿九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

        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隨,或歔或吹,

        或強(qiáng)或羸,或載或隳。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物以自然為性,可因而不可為,可通而不可執(zhí)。物有常性,造而為之,則必敗。物有往來,執(zhí)而固之,則必失。有誰想將天下占為私有,我看他辦不到。天下,無形無方以合,不可能控制,也不可能占有。想控制則必敗,想占有則必失。所以世人有人行在前,就有人跟在后。有人噓暖,就有人吹寒。有人強(qiáng)大就有人想打倒他,有人載有財寶,就有人想搶劫。所以有道之人做任何事情都不走極端,不存奢望,不好大喜功。

 

  《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qiáng)天下;其事好還。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

        大軍之後,必有兇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qiáng)。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qiáng)。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用自然大道來輔佐君王的人,就不會以兵力逞強(qiáng)于天下,使用武力這種事,很快就會引發(fā)報復(fù)。軍隊所到之處,田地荒蕪,荊棘叢生。大戰(zhàn)過后,必定是災(zāi)荒年。善于用兵的人,只要達(dá)到用兵的目的就停止,不可以過用兵力示強(qiáng)于人。達(dá)到目的而不矜持,達(dá)到目的而不夸耀,達(dá)到目的而不自以為是,達(dá)到目的卻是出于迫不得已,達(dá)到目的之后不會再行霸道。任何事物一旦逞強(qiáng),勢必衰老,這就不合自然大道的,不合于道,必然很快滅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老子《道德經(jīng)》中,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說的“天道”
王弼老子注(全本)
《道德經(jīng)》的哲學(xué)觀點(diǎn)
道德經(jīng)-老子-中國周易
《道德經(jīng)》是怎樣一部書
好文推薦:電視劇《老子傳奇》臺詞欣賞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diǎn)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