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粉彩 粉彩始創(chuàng)于康熙,極盛于雍正??滴醴鄄手谱鬏^粗,僅在紅花的花朵中運用胭脂紅,其他色彩仍沿用五彩的制作。到了雍正朝,無論在造型、胎釉和彩繪方面,都達到了空前的發(fā)展。
粉彩和五彩在制作工藝上大致有以下幾方面的區(qū)別:
①粉彩制作的特點之一是用“玻璃白”打底,而五彩並不使用“玻璃白”。
景德鎮(zhèn)的制瓷工人在含鉛的玻璃質中,引進“砷”元素,發(fā)明了所謂“玻璃白”,它的成分是Pbo(氧化鉛)、SiOz(氧化硅)和As2O(氧化砷)。氧化硅是形成玻璃的主要成分,氧化鉛為熔劑,而氧化砷可引起乳濁作用。玻璃白因有砷的乳濁作用而具有不透明的感覺,這一般在粉彩瓷器圖案的花朵和人物的衣服上使用。
②在繪彩的技法上,五彩用單線平涂法,粉彩則用“渲染法”。其步驟是,依照原先畫成的花朵或衣服的輪廓范圍,先填上一層玻璃白,由于它不透明,需空出所畫筆痕,等于以后,再以色料進行渲染,效果是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濃淡明暗之感。例如,雍正粉彩的花朵一般用胭脂紅著色,往往在花蕊部分保留的色料最多最厚。從花心到花瓣愈往外,紅色洗去得愈多,使色料本身就造成不同層次的立體感,這是五彩單線平涂法所無法達到的效果。
③五彩所用的是中國傳統(tǒng)的彩料,例如其紅色是用以鐵為呈色劑的“礬紅,,等等。粉彩則開始時就用進口的所為“洋彩”,如以黃金為呈色劑的胭脂紅、羌水紅。此外,還用洋綠、洋黃、洋d白、翡翠等進口色料。
④在施彩的方法上,五彩用清水或膠水著色,而粉彩以油料調色。油彩的運用是制瓷史上一大改革。
⑤五彩爐火的溫度在8000C以上,粉彩則一般在700。C以上,由于它比五彩的烘燒溫度較低,瓷器燒成后,其色彩在感覺上比五彩柔軟,因此又有“軟彩”之稱。
在上述這些特點中,粉彩所用的部分彩料是外來的和用油調彩,這兩點顯然是受西洋的影響,這在上面康熙瓷琺瑯彩小節(jié)的敘文中已經(jīng)述及。同時,也要說清楚,粉彩瓷器中並不是所有彩色都是粉彩制作,其中如樹木的綠葉及礬紅彩的部分等,仍然是五彩的工藝。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的結論是: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礎上,從琺瑯彩瓷器蛻化而來的。由于粉彩的主要彩料和施彩方法都是外來的,因此又有“洋彩”之稱。
雍正粉彩多數(shù)是在用潔白瓷質的胎及極為純凈的透明釉燒成的白瓷上進行彩繪,因此更能突出它的淡雅柔麗之感。官窯器的制作更為精細,大部盤、碗之類圓器的底足已成滾圓的“泥鰍背”。
雍正粉彩瓷已作為當時上層階層的日常生活用瓷,因此盤、碗之類的器物最多,此外,常見的有杯、碟、罐、鐔、變形的棒槌瓶、六角瓶、燈籠瓶、花觚、筆筒、懸膽瓶、提梁壺等等。
雍正粉彩瓷的圖案花紋和青花相比,稍有不同。粉彩瓷以花蝶圖為最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極為普遍。雍正青花中多見的仿宣德青花及傳統(tǒng)的纏枝花卉在粉彩中比較少見,但雍正青花中較少的人物故事圖,卻在粉彩中比較多。此外,粉彩瓷中諧音的“蝠”(福)、“鹿”(祿)圖案十分多見。當時突出的是所謂“過枝”技法,即盤、碗的圖案花紋從器身到器蓋,或從器里到器外壁連續(xù)彩繪燒成,一般的過枝大多是桃果、牡丹玉蘭等圖案。
雍正粉彩官窯器多數(shù)有“大清雍正年制”兩行六字楷書款。民窯精品有私家堂名款,也有圖案標記,以器底繪青花筆、錠和如意,諧言“必定如意”等為突出。
(2)五彩雍正彩瓷雖以粉彩為主流,但雍正初年仍有繼承康熙的五彩制作。只是在整個彩瓷中所占比例屬極少數(shù)。雍正五彩有的風格以仿成化五彩為主,但在器形上有其自己的特色。除初期的康熙風格的器物外,以葫蘆瓶、方花盆、筆筒、套杯和盤、碗類器為多見。雍正五彩的圖案多數(shù)偏于幽雅,除傳統(tǒng)的龍、鳳紋外,以人物、花草、簡筆山水和魚藻為突出。五彩中官窯器屬少數(shù),有“大清雍正年制”兩行六字楷書青花款。民窯器較多,除多數(shù)無款外,往往有“澹寧堂藏”之類的堂名款。
(3)斗彩雍正斗彩在康熙制作的基礎上,仍有所發(fā)展,從傳世實物看,他比雍正五彩的數(shù)量多得多。雍正斗彩以官窯為主,所見器物有二類:小部分是仿成化斗彩的,如天字罐、雞缸杯、馬蹄杯等,更多的是當時流行的造型,如盤、碗、杯、碟、水盂、燈座、長方花盆、蓋碗、夔足橢圓洗和各式瓶等。
雍正斗彩由于多數(shù)為官窯器,因此其圖案花紋以傳統(tǒng)的云、風、纏枝花卉、花果為主。當時突出的圖案有所謂的“八蠻進寶”及梵文、梅雀、團龍、團鳳、團花、團花壽字及九桃、暗八仙(輪、螺、傘、蓋、花、罐、魚、腸。)、蝠鹿(福祿)等。
雍正斗彩在彩繪方面有兩種類型:一是傳統(tǒng)的斗彩制作,即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結合;另一類是以釉下青花和釉上粉彩相結合,這種新型的斗彩工藝,開創(chuàng)于粉彩盛行的雍正朝??滴鯐r期沒有這一類制作。
雍正斗彩的官窯器大多有年款,一般均為“大清雍正年制”兩行六字楷書青花雙圈款,其仿成化的器物如雞缸杯等,有書雍正款的,也有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青花楷書款,書成化款有的單圈,也有的雙圈或雙方框。
雍正彩瓷除粉彩、五彩、斗彩外,還有釉上紅彩、紅綠彩、墨彩、各種色釉描金器、黃地綠彩、黃地紅彩等。
(4)琺瑯彩 和康熙琺瑯彩瓷一樣,其瓷胚或白瓷器在景德鎮(zhèn)御廠燒成,繪彩和彩燒的工藝在北京清宮內務府造辦處琺瑯作進行,因此嚴格講不屬于景德鎮(zhèn)窯的制品。
雍正琺瑯彩比康熙時期有了進一步發(fā)展,康熙時以器物外壁不上釉的半成品,進行滿器外壁色地施彩,而雍正琺瑯彩則以白地彩繪為主,他改變了康熙時期只繪花枝,有花無鳥的單純圖案,而以花卉翎毛為最多,山水次之,人物最少。這時琺瑯彩瓷的特點之一是在畫面上配以相呼應的題詩,而且書法極佳,並于題詩的引首、句后有朱文和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紅印章,其印面文字又往往與畫面及題詩內容相配合,如畫竹的用“彬然”、“君子”章;畫山水的用“山高”、“水長”章;畫梅花的用“先春”章等等。
雍正琺瑯彩瓷是結合書、詩、畫及瓷器工藝的綜合藝術品,由于他是宮廷御用的玩賞器物,所見僅碗、盤、花瓶、茶壺等少數(shù)小件器,主要收藏于臺灣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亦有少量收藏,其胎、釉及彩繪制作都是十分精致的。雍正帝特別喜愛藍彩和墨彩的瓷器,因此這時期的綠彩和墨彩琺瑯彩瓷就更為精細,其白瓷都是胎潔釉凈,潔白如雪;所繪彩料在雍正六年以前都是進口料,六年以后宮廷已能自制琺瑯彩料,但監(jiān)不能說不再使用進口料。
琺瑯彩料從其化學組成方面看,可進一步證實粉彩是由琺瑯彩演變而來:
①琺瑯彩料中含有砷,傳統(tǒng)的五彩不含砷,但粉彩亦含砷。
②琺瑯彩中的黃彩是用銻作為呈色劑,傳統(tǒng)五彩的黃色,是鐵的呈色,但粉彩的黃色則亦為銻的呈色。
③琺瑯彩中的胭脂紅是用油調施的金紅,傳統(tǒng)五彩的紅色是鐵紅,但粉彩則亦主要用金紅。
此外,有一點情況值得注意,即在琺瑯彩料中含有大量硼,而在五彩或粉彩中都不含硼。
雍正琺瑯彩瓷大多是“雍正年制”四字楷書藍料方款。
由于雍正琺瑯彩瓷十分名貴,傳世有仿品,但仿雍正器較仿乾隆琺瑯彩為少。仿品有書“大清雍正年制”款的當然較易識別,至于書藍料款的除要注意其字體規(guī)矩的程度,方欄的格式外,主要視其藍料的色澤;同時應注意凡瓷胎特別薄的,反而有后仿的可能,尤其是藍彩和墨彩的制作除了目前收藏于上述各單位的藏品外,流傳在外的要特別當心其后仿的可能性。
(5).款識
雍正官窯瓷的款,主要是用在青花和粉彩瓷上的“大清雍正年制”兩行六字楷書青花雙圈款(亦有兩行六字雙方框款主要用于斗彩器上,但屬少數(shù)),其次是三行六字篆書款,多數(shù)用于顏色釉瓷上?!坝赫曛啤彼淖肿瓡顦O少?!坝赫曛啤被颉坝赫啤彼淖挚瑫蚜峡钪挥糜诂m瑯彩瓷;“雍正年制”四字篆書刻款則多用于仿鈞、爐鈞釉或茶葉末等的制品。在特別精致的粉彩器或仿木紋釉器上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書描金款,那是更屬罕見的。凡“清”字寫成“清”的,似屬雍正初年。
雍正官古器戶的民窯器,則大多落各種堂名款,如“正誼書屋”、“浩然堂”、“澹寧堂”、“百一山房”、“望吟閣”、“千松祭用”等等。一般民窯器則有用香爐、靈芝、龍、鳳、鶴、團花等各種圖案標記的。
(6).鑒定要點
雍正瓷主要有下列各點:
①雍正時的器物,除以仿明永樂、宣德及成化瓷為最普遍外,其突出的器形有牛頭尊、貫耳瓶、四聯(lián)瓶、燈籠瓶、如意耳尊、桃洗及高圈足枇杷尊等。
②雍正瓷的普遍特征是釉面有桔皮紋。
③官窯及民窯精品碗、盤圈足均呈滾圓的“泥鰍背”,撫摸之有糯米粉般的細膩感。
④碗類有深圈足和大底足的特征,有的口徑與足徑的比例為2:1。
⑤民窯器瓶、杯、碗的底足高深而外撇,底足無釉而有明顯旋痕。
⑥仿永樂、宣德青花器有二個明顯特征:一是施青料系一筆抹涂,並無永、宣的小筆觸痕;二是用加重點料來冒充永樂、宣德的自然黑鐵斑。
⑦仿永樂甜白碗、盤之類器物,器底完全透亮。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