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啟迪】 <人生哲思錄>人 生 的 境 界
摘自周國平<人生哲思錄>
編輯;陽光思維
大學里曾流傳一句話:“男生不可不讀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讀周國平?!敝車降淖髌芬云湮牟珊驼芩稼A得了無數讀者的青睞,無論花季還是老年,都能從他的文字中收獲智慧和超然。
一.自足
1.人必須有人格上的獨立自主。你誠然不能脫離社會和他人生活,但你不能一味攀緩在社會建筑物和他人身上。你要自己在生命的土壤中扎根。你要在人生的大海上拋下自己的錨。一個人如果把自己僅僅依附于身外的事物,即使極其美好的事物,順利時也許看不出他內在的空虛,缺乏根基,一旦起了風浪,例如社會的動蕩,事業(yè)的挫折,親人亡故,失戀等等,就會一蹶不振乃至精神崩潰。
2.人在世上都離不開朋友,但是,最忠實的朋友還是自己,就看你是否善于做自己的朋友了。要能夠做自己的朋友,你就必須比那個外在的自己站地更高,看得更遠,從而能夠從人生的全景出發(fā)給他以提醒,鼓勵和指導。事實上,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除了外在的自我以外,都還有著一個內在的精神的自我。可惜的是,許多人的內在自我始終是昏睡著的甚至是發(fā)育不良的。為了使內在自我能夠健康生長,你必須給它以充足的營養(yǎng)。如果你經常讀好書,沉思,欣賞藝術等待,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你就一定會感覺到,在你身上確實還有一個更高的自我,這個自我是你人生路上的堅貞不渝的精神密友。
3.在茫茫宇宙間,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機會,都是獨一無二,不可重復的存在。名聲,財產,知識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沒有人能夠代替你感受人生。你死之后,沒有人能夠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你真正意識到這一點,你就會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來。你的人生是否有意義,衡量的標準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對人生意義的獨特領悟和堅守,從而使你的自我閃放出個性的光華。
4.一個人為了實現自我,必須先在非我的世界里漫游一番。但是,有許多人就迷失在這漫游途中了,沾沾自喜于他們在社會上的小小成功,不再回到自我。成功使他們離他們的自我愈來愈遠。終于成為隨波逐流之輩。
5.做自己的一個冷眼旁觀者和批評者,這是一種修養(yǎng),它可以使我們保持某種清醒,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者顧影自憐的可笑復可悲的境地。
6.我走在自己的路上了。成功與失敗,幸福與苦難都已經降為非常次要的東西。最重要的是這條路的本身。
二,獨處
1.獨處是人生中的美好時刻和美好體驗,雖則有些寂寞,寂寞中卻又有一種充實。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的空間,在獨處時,我們從別人和事務中抽身出來,回到了自己。這時候,我們獨自面對自己和上帝,開始了與自己的心靈以及宇宙的神秘力量的對話,一切嚴格意義上的靈魂生活都是在獨處時展開的。和別人一起談古說今,引經據典,那是閑聊和討論;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來大師們的杰作時,才會有真正的心靈感悟。和別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獨自面對蒼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時,才會真正感受到與大自然的溝通。
2.從心理學的觀點看,人之需要獨處,是為了進行內在的整合。所謂整合,就是把新的經驗放到內在的記憶中的某個恰當位置上。唯有經過這一整合的過程,外來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才能成為一個既獨立又生長著的系統(tǒng)。所以,有無獨處的能力,關系一個人能否真正形成一個相對自足的內心世界,而這又會進而影響到他與外部世界的關系。
3.當然,人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他需要與他的同類交往,需要愛和被愛,否則無法生存,世上沒有一個人能夠忍受絕對的孤獨。但是,絕對不能忍受孤獨的人卻是個靈魂空虛的人。
4.有的人只習慣與別人共處,和別人說話,自己對自己無話可說,一旦獨處就難受的要命,這樣的人終究是膚淺的。人必須學會傾聽自己的心聲,自己與自己交流,這樣才能逐漸形成一個較有深度的內心世界。
5.對于一個人來說,獨處和交往均屬必需。但是,獨處更本質,因為在獨處時,人是直接面對世界的整體,面對萬物之源的。相反,在交往時,人卻只是面對部分,面對過程的片段。人群聚集之處,只有凡人瑣事,過眼云煙,沒有上帝和永恒。也許可以說,獨處是時間性的,交往是空間性的。
6.世界是我的食物。人只用少量時間進食,大部分時間在消化。獨處就是我消化世界。心靈和胃一樣,需要休息和復原。獨處和沉思便是心靈的休養(yǎng)方式。
三.安靜
1.我們活在世上,必須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個人認清了他在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認真地做著這些事情,他就會獲得一種內在的平靜和充實。
2.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脫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
3.我并不排斥熱鬧,熱鬧也可以是有內容的。但是,熱鬧總歸是外部活動的特征,而任何外部活動倘若沒有一種精神追求為其動力,沒有一種精神價值為目標,那么,不管表面上多么轟轟烈烈,有聲有色,本質上必定是貧乏和空虛的。我對一切太喧囂的事業(yè)和一切太張揚的感情都心存懷疑,它們總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亞對生命的嘲諷:“充滿了聲音和狂熱,里面空無一物。”
4.當然,人是不能只靜不動的,即使能也不可取,如一潭死水。你的身體盡可以在世界上奔波,你的心情盡可以在紅塵中起伏,關鍵在于你的精神中一定要有一個寧靜的核心,你就能夠成為你的奔波的身體和起伏的心情的主人了。
5.無論身在城市還是身在農村,一個人都可能領悟生活的真諦,也可能毫無感受,就看你的心靜不靜。我們捧一本書,如果心不靜,再好的書也讀不進去,更不用說領會其中的妙處了。讀生活這本書也是如此。其實,只有安靜下來,人的心靈和感官才是真正開放的,從而變得敏銳,與對象處在最佳關系之中。但是。心靜又是強求不來的,它是一種境界,是世界觀導致的結果。
四.真實
1.活得真誠,獨特,瀟灑,這樣活當然很美。不過,首先要活得自在,才談得上這些。如果你太關注自己活的樣子,??偸腔罱o別人看,或者哪怕是活給自己看,那么,你愈表演得真誠,獨特,瀟灑,你實際上卻活得愈是做作,平庸,拘謹。
2.真實是最難的,為了它,一個人也許不得不舍棄許多好東西:名譽,地位,財產,家庭。但真實又是最容易的,在世界上,唯有它,一個人要愿意,總能得到和保持。
五.尊嚴
1.人活在世上,第一重要的還是做人,懂得自愛自尊,使自己有一顆坦蕩又充實的靈魂,足以承受得住命運的打擊,也配得上命運的賜予。倘能這樣,也就算得上做命運的主人了。
2.從一個人如何與人交往,尤能見出他的做人。這倒不在于人緣好不好,朋友多不多,各種人際關系是否和睦。人緣好可能是因為性格隨和,也可能是因為做人圓滑,本身不能說明問題。在與人交往上,孔子最強調一個“信”字,我認為是對的。待人是否誠實無欺,最能反映一個人的人品是否光明磊落。
3.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幸?;虿恍遥遣徽撔腋_€是不幸都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嚴;最重要的不是在世人心目中占據什么位置,和誰一起過日子,而是你自己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4.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象勤勉,誠信這樣的品行與報酬多少還有間接的聯(lián)系,有些更重要的品行,例如正直和善良,連間接的聯(lián)系也沒有,有時候甚至會給自己帶來利益的損害。可是,如果你是一個正直的人,你會企求你的正直給你牟利嗎?如果你企求這樣,你還是一個正直的人嗎?
六.智慧
1.智慧不是一種才能,而是一種人生的覺悟,一種開闊的胸懷和眼光。一個人在社會上也許成功,也許失敗,如果他是智慧的,他就不會把這些看得太重要,而能夠站在人世間一切成敗之上,以這種方式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2.智慧就好象某種分身術,要把一個精神性的自我從我這個肉身的自我中分離出來,讓它站在高處和遠處,以便看清楚這個在塵世掙扎的自己所處的位置和可能的出路,靜觀和俯視塵世的一切。
3.成熟了,卻不世故,依然一顆童心。成功了,卻不虛榮,依然一顆平常心。兼此二心者,我稱之為慧心。
4.由單純到復雜,再復歸成熟的單純,我名之智慧,由混沌到清醒,再復歸自覺的混沌,我名之徹悟。
5.對于心的境界,我所能夠給出的最高贊語就是:豐富的單純。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偉人,他們的心靈世界無不具有這個特征,其核心始終是單純的,卻又能夠包容豐富的感情,體驗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