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之后,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庇腥苏f百年孤獨的開頭是神來之筆,直到第三次看完才發(fā)現(xiàn)的確是完美的開頭。第一次讀《百年孤獨》是在大學畢業(yè)后工作閑暇中用了一周時間勉強看完,里面名字實在是亂而重復,我當時對作者想表達的孤獨完全沒理解,只能感受個人和這個家族的命運有點悲慘,可非要說刻骨銘心的孤獨確實沒有過多的感受。
第二次再讀已經(jīng)是多年以后,當時這本書被炒得沸沸揚揚、好評如潮,想想自已多年前也拜讀過,是自己太淺薄沒看出其中宏大還是因為當時人生閱歷太少,于是用了兩周時間重新慢慢細讀。這一次發(fā)現(xiàn)了開篇的過人之處,也發(fā)現(xiàn)了這本書是如此龐大。300多頁讀完后仿佛真的像過了一個世紀,不禁閉上眼去思考里面的具體某個人物,某個事件代表什么,又該如何去評價?
阿瑪蘭妲報復的也許是嫉妒和欲望,害怕的也許是虛無和失去;奧雷里亞諾抗爭的也許是憤怒和無力,逃避的也許是真相和恐懼;布恩迪亞家族上演的也許是重復的宿命,傳達的也許是集體的絕望;當我合上書時知道里面還有很多內容并沒有讀懂,可能在將來的某一天我還會再次把它翻開。
第三次翻開百年孤獨是因為去年無意讀了一本拉丁美洲的歷史,發(fā)現(xiàn)很多歷史事件和內容跟百年孤獨里提到的很相似,原以為只是一本魔幻類的小說,原來里面穿插了一段美國和英國人殖民拉丁美洲100多年的殘酷歷史。于是細讀了作者馬爾克斯的成長經(jīng)歷,重新梳理了書中的人物關系圖,再次拜讀起來。此時呈現(xiàn)在我面前的已經(jīng)不再是個人的悲歡離合或是家族的榮辱興衰,那是一段有血有肉的歷史。
從殖民者對古老文明的踐踏,到印第安人被屠殺殆盡;從反抗侵略的第一槍,到鎮(zhèn)壓起義的無數(shù)槍;從家庭的窮困潦倒,到家園的破敗不堪;從某個人坎坷的一生,到某些人悲慘的一世;從哥倫比亞到整個拉丁美洲;從很久以前到很久以后;剝削只是換了形式,壓迫只是換了說法,吶喊變得無力,而抗爭都歸于徒勞。重復的結局在這片土地輪番上演,一遍又一遍地講述著宿命是注定的,想要將其連根拔起挫骨揚灰,需要的唯有一場颶風。一場不需要審判,不需要解釋,不需要同情也不必權衡利弊的颶風。它只負責一件事,那就是盡情摧毀一切包括孤獨本身。
百年孤獨到底孤獨在哪里?是孤獨在何塞·阿爾卡蒂奧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中,還是孤獨在烏爾蘇拉辛勤的操勞中;是孤獨在阿瑪蘭妲的黑色紗巾中,還是孤獨在麗貝卡冰冷的房間中;是孤獨在蕾梅黛絲的長明燈中,還是孤獨在費爾南達的女王夢中;是孤獨在奧雷里亞諾的抗爭中,還是孤獨在梅爾吉德斯的預言中;把書讀了一遍又一遍,問題問了一個又一個,固執(zhí)地尋求那個可以醍醐灌頂?shù)臉藴蚀鸢浮?/p>
從個人的孤獨,理解到家族的孤獨,甚至感受到整個拉丁美洲的孤獨,最后卻突然發(fā)現(xiàn),孤獨的真的只有他們么,此刻的人們呢?真的存在標準答案么,標準答案又真的標準嗎?我們一生花費大量時間去尋找的究竟是什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