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選(1239-1301),宋末元初著名畫家。字舜舉,號玉潭,又號巽峰,霅川翁,別號清癯老人、川翁、習懶翁等,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景定三年鄉(xiāng)貢進士。工詩,善書畫。畫學(xué)極雜:山水師從趙令穰;人物師從李公麟;花鳥師趙昌;青綠山水師趙伯駒。人品及畫品皆稱譽當時。繼承蘇軾等人的文人畫理論,提倡士氣說,倡導(dǎo)戾家畫。他提倡繪畫中的“士氣”,在畫上題寫詩文或跋語,萌芽了詩、書、畫緊密結(jié)合的文人畫的鮮明特色。錢選與趙孟頫同鄉(xiāng)并同享盛名。與趙孟頫、王子中、牟應(yīng)龍、肖子中、陳天逸、陳仲信、姚式并稱“吳興八俊”。
宋元之變的密鑰
中國繪畫史中,由宋入元是一個畫風發(fā)生巨變的時期。這個畫風的轉(zhuǎn)變,諸如李郭山水退出了主要舞臺而董巨畫風成為主流,當下研究的解釋很多,比如材料的變化、政治的影響等等,但并沒有出現(xiàn)令人完全信服的答案。而在圖式語言上,通過宋末元初時期的錢選以及趙孟頫的山水畫的風格轉(zhuǎn)變,我們至少可以看到宋元之變的一些軌跡。
在整個元代,趙孟頫因為身份地位的關(guān)系,以及變化有序的個人風格變遷,更為美術(shù)史家們所津津樂道。而錢選在其中的轉(zhuǎn)捩之功,仍然未及重視。錢選所師法者,主要是展子虔的《游春圖》和二趙畫法,而錢選由宋入元,身上自然帶有南宋繪畫的痕跡,譬如他所采用的“一河兩岸”式圖景即是南宋的“一角”、“半邊”的延續(xù),這是即便他再倡導(dǎo)“以古為新”至晉唐也無法抹滅的。以錢選傳世不多的幾件山水作品而論,他的個體風格演變的路徑不如趙孟頫復(fù)雜,似乎無法從中看出“宋墨”“元筆”的轉(zhuǎn)變過程。但置諸于美術(shù)史,如果缺少錢選,宋代繪畫就缺少了進入元初的密鑰。如果僅從圖式上進行比較,錢選的《羲之觀鵝圖》、《山居圖》和《幽居圖》分別對比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和《雙松平遠圖》,就足以說明錢選山水畫作對趙孟頫的影響。這條線索,是自展子虔到大小李將軍到錢選再到趙孟頫,趙孟頫之后是元四家以及更廣泛的元代水墨畫風。
錢選《山居圖》(局部),紙本設(shè)色,26.5×111.6cm,元,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2.院體與文人畫的橋梁
明代之前,以院體為代表的宮廷繪畫和以文人畫為代表的民間繪畫之間是涇渭分明的。但從元代開始,這種界限也開始被打破,逐漸形成一種合流的趨勢。在這個趨勢中,錢選是一個重要的引導(dǎo)者。院體繪畫的多以工謹細麗的刻畫為主的,文人畫則“逸筆草草”、“聊寫胸中逸氣”,這是浮于表面的假象,兩者真正的分野主要還是雅俗的對立和“廟堂”與“山林”的不同。中國的文人畫家們一直有一個情結(jié),就是要去俗。
北宋黃庭堅曾說:“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醫(yī)也?!焙握邽檠??何者為俗?回答這個問題顯然見仁見智。趙佶與乾隆認為的雅,必定和下里巴人的認識是不一樣的,士夫階層或文人階層所認識的雅又有另外一種主張。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生活習俗和不同的教育背景,在認識上都會有差異。文人畫家所處的士夫或文人階層,與宮廷畫家所要服務(wù)的貴族也不一樣。廟堂和山林,則是在中國思想史任何一個時代交叉著的兩種思想,它們沒有偏頗,都是主流。院體畫所向的廟堂之氣,是指堂正端莊的風范,具備禮儀性和儀式感;文人畫所向的山林之氣,就是追求山野逸氣,指向更加自由奔放的內(nèi)心世界。這兩種矛盾,在錢選的山水畫作里有一個很特別的調(diào)和。市井的或山野生活,本來并不為文人所重,入畫很難稱雅,但錢選通過對隱士生活和“桃花源”的主題描述,經(jīng)俗而達雅。濃艷富麗的青綠設(shè)色,是廟堂的常規(guī)形態(tài),但錢選通過色彩的淡化使得青綠色調(diào)中傳達也體現(xiàn)一種文人寄情寫意的雅逸之氣。這兩種形態(tài)的銜接,錢選山水畫作在其中的橋梁作用是極其重要的。
錢選《山居圖》(局部),紙本設(shè)色,26.5×111.6cm,元,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錢選對文人的生活和審美理想在青綠山水上的的具體實踐,在稍后的趙孟頫身上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推進,影響了有元一代文人畫風的鼎盛。沒有錢選,元代山水畫的面貌或許會走上另一條途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