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陶以茶壺著名,造形多樣,其中又以宜鈞中高等級者至為稀有,可做宮廷用器,如各式賞器、文房等,其釉色淡雅清新,于淡藍(lán)釉中泛出若隱若現(xiàn)的深色沉著斑點,似天青色長空中飄忽的奇幻云彩。
不僅色彩純素高雅、鮮艷瑩潤,且造型端正大氣、飽滿挺立,兩岸故宮博物院中皆可見宜鈞之代表佳器,至為珍稀。
這一期,就讓我讓我們走進(jìn)“名陶名器,天下無類”的宜鈞。
壹
宜鈞到底是什么?
關(guān)于宜鈞,人們主要圍繞兩個問題:宜鈞指的是哪種器物?它究竟算陶瓷還是紫砂?
最早的有關(guān)“宜鈞”的文獻(xiàn)記載,見于明代嘉靖年間谷應(yīng)泰所寫的《博物要覽》。其中寫道:“均州窯有朱砂紅、蔥翠青,俗稱鸚哥綠者……近來新燒此窯,皆宜興砂土為骨?!?/span>
明 宜興窯月白釉出戟花觚 | 故宮博物院藏
“均”字在古代漢語中是一個通假字,通“鈞”?!短昭拧分杏涊d說:宋均之“均”通作“鈞”,以其出自鈞臺也。所以“宜鈞”,也寫作“宜均”。
由此可知,這里的“宜鈞”,非常重要的一個特征是:紫砂作胎。
清宮檔案中,對于此類紫砂胎仿鈞釉的器物,統(tǒng)一稱為“紫砂掛釉”器。
清乾隆 紫砂胎爐鈞釉茶壺
寬:16.5cm
成交價:RMB 156,800
人們把在宜興地區(qū)窯口中燒造的,以紫砂泥做胎,仿宋鈞的帶釉器物,稱作“宜鈞”。
貳
宜興均陶的歷史淵源
宜興窯,在今江蘇宜興丁蜀鎮(zhèn),故名。
燒瓷歷史悠久,秦漢時宜興地區(qū)陶窯密布;兩晉時在均山燒青瓷,唐初在歸徑等地大量燒制,至晚唐、五代成為南方民間著名青瓷窯;
宋、元時期,丁蜀與西渚一帶大規(guī)模燒造日用陶和早期紫砂。
明 宜興窯天藍(lán)釉鵝頸瓶
高24.5cm,口徑2.4cm,足徑7.6cm
宜均始創(chuàng)于明萬歷中期,由制壺名家歐之明創(chuàng)燒,發(fā)展于清雍、乾朝,釉面有仿哥窯紋片者,有仿官窯紋片者,主要是仿鈞釉。
色彩甚多,以“灰藍(lán)釉最為珍貴”,另外有“天青、天藍(lán)、月白、翠綠、烏黑”等諸色。
明石灣窯灰青釉蓮瓣式瓶
高33.5厘米,口徑26.5厘米,足徑13.8厘米
宜均釉從明末開始進(jìn)獻(xiàn)于宮廷,乾隆后較少,至清末民初又開始仿制。
宜均胎骨為紫砂,因存在時間短、制作昂貴,故留世甚少,較珍貴,現(xiàn)故宮也只有20余件藏品。
明 宜興窯仿鈞天藍(lán)釉方渣斗
高8cm,口邊長8.6cm,足邊長4.3cm
明 宜興窯桃式水注
通高11.9cm,腹徑12cm
叁
宜興均陶:名陶名器,天下無類
宜興均陶享有“名陶名器,天下無類”的贊譽。
由于其豐沛的文化積淀和藝術(shù)含量而得到過皇室宮廷的青睞,尤其是明清時期的均陶,古樸典雅,氣韻生動,歷來受到人們的珍視。
明 宜鈞天藍(lán)釉板沿匜
長:19cm
成交價:RMB 100,800
清乾隆 爐鈞釉漢方壺
高:18.5cm
成交價:RMB 598,000
宜興均陶在明代中葉被稱為“宜均”或“歐窯”,是宜興陶藝中可以與紫砂相媲美的藝術(shù)品。
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言:“歐窯一名宜均,乃明代宜興人歐子明所制。形式大半仿鈞,故曰宜均也?!?nbsp;
宜均施釉、灑釉色彩豐富,以鉛白釉與銅、鈷發(fā)色,花紋流淌變化豐富,屬雙掛釉,秀麗淡雅。
清早期 宜鈞釉連環(huán)式筆舔 (一對)
長:11cm
成交價:RMB 632,500
END
宜鈞器由于釉汁掩蓋了紫砂固有的天然肌理和質(zhì)樸古雅的藝術(shù)本色,加之工藝要求復(fù)雜,在明末清初風(fēng)行一陣后便衰落了,但它畢竟曾經(jīng)輝煌過,是宜興紫砂陶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