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的文化蘊涵
皇天后土,德者居之。天壇是歷代人神交通的地方。古代天子“奉天承運”,以德化民,
禮敬天威造就了五千文明。
作者:
智
真
古人認為,天是世界萬物的創(chuàng)造者,把“天”視為至高無上的神和最高主宰,人必須按照“天道”行事,如《孟子正義·盡心上》中所說:“法天即所以事天也”。據(jù)史料記載,幾千年來,無論帝王將相或是黎民百姓,全都信天、敬天、畏天,他們以各種方式祭祀天神,祈求天神的佑護,祭天成為國家的第一大禮,是中國古代最莊嚴的儀式。尤其當(dāng)皇帝親率文武百官執(zhí)行,可謂代表整個民族在虔誠祈禱,率民以事天:感恩上天,祈禱風(fēng)調(diào)雨順和國泰民安。天壇,就是皇帝用來祭天、祈谷的地方。
天壇起源
王屋山主峰天壇山(又稱瓊林臺),是中華民族祖先軒轅黃帝設(shè)壇祭天之所,世稱“太行之脊”、“擎天地柱”?!?font color="#6F3198">黃帝于此告天,遂感九天玄女、西王母降授《九鼎神丹經(jīng)》、《陰符策》,遂乃克伏蚩尤之黨,自此天壇之始也”(《黃帝內(nèi)傳》)。黃帝打敗蚩尤后于當(dāng)年七月又來祭天,感謝上帝幫助之恩。三年后八月第三次祭天,感恩上帝使國家強盛,四海清平。自黃帝始,歷代皇帝均來此祭天或在國都建壇祭天。后來在國都建壇的有著名的唐代“西安天壇”、明清“北京天壇”等。
敬天文化的歷史傳承
《詩經(jīng)·周頌·我將》中說:“我其夙夜,畏天之威”,言必敬天之威,于是乃得安;《春秋繁露·順命》中說:“天者,萬物之祖,萬物非天不生”,指出君主治理天下必須遵循天定法則;《禮記·表記》中說:“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禮尚施”,認為上帝“唯德是輔”,由此提出了“以德配天”、“敬天保民”、“明德”等道德理念和人文精神。
西周以禮治國,而禮之設(shè)就是法天而來,形成了以“禮莫大于敬天,儀莫大于郊祀”的一整套敬天的禮儀,為后來的中國歷朝歷代帝王所奉行。除祭拜天地之外,人們也祭拜比較重要的社稷神等。按照成規(guī),皇帝每年要兩次親臨天壇祭天:孟春正月上旬于此舉行祈谷禮,為百谷求雨,敬祈上天賜福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在冬至日要來祭天,拜謝上天。遇天災(zāi)人禍,更要祭天敬天,施行仁政。每次在中和韶樂的演奏聲中大典開始,史載“乃奏黃鐘,歌大呂,舞云門,以祀天神……”,祭祀時,鐘聲停止,場面莊嚴肅穆,皇帝率領(lǐng)文武百官虔誠跪拜禱告,表達對上蒼的敬畏和感恩。待大祭禮畢之后,那悠遠的鐘聲再次響起,久久回蕩在天際。
天壇建筑特點
作為皇帝進行祭天活動的禮儀建筑,天壇的建筑按照“敬天禮神”的思想設(shè)計,建筑技藝和環(huán)境的營造都強烈的表現(xiàn)出古人對“天”的崇敬。
以明清北京天壇為例:北京天壇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在繼承了我國古代歷朝祭天建筑的基礎(chǔ)上營建,是明、清兩朝歷代皇帝祭天之地。天壇整個面積比紫禁城還大四倍,有兩重垣墻,形成內(nèi)外壇,形似“回”字。天壇辟有六座天門,主要建筑圜丘壇、皇穹宇、祈年殿等用一座丹陛橋連接。
丹陛橋,又叫神道或海墁大道,它長三百六十米,寬二十九米,南端高一米,由南向北逐漸升至三米,象征著此道與天宮相接。天壇主體建筑俱為圓形,象征天圓;各主要殿頂一色藍琉璃瓦,象征藍色青天。
圜丘壇是皇帝舉行祀天大典的地方。圜丘為三層,每層九個臺階,從各層臺面到登壇石階,石欄板和望柱等數(shù)目均采取九或九的倍數(shù),因九是“陽數(shù)之極”,通過對“九”字的反復(fù)應(yīng)用,以強調(diào)天的至高無上地位。站在圜丘高壇上,四野開闊,使人似乎手可觸天,腳可離地,仿佛在天上行走。站在圜丘壇的天心石上說話,雖然只用了很小的聲音,卻可以產(chǎn)生很大的回音,使人感受到“人間私語,天若聞雷”。
祈年殿是舉行祈谷大典的地方。采用上屋下壇的構(gòu)造形式,這座三重檐逐層向上收束成傘狀的圓形宮殿,金碧彩繪,高三十八米,直徑三十二米,雄偉壯觀,給人一種拔地擎天的氣勢。由于其整個深藍的琉璃瓦頂和淺藍的天空形成色彩上深淺的對比,更顯示出天的澄清、明朗;而天的澄清、明朗,又使得祈年殿的外輪廓虛實相生,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仰望祈年殿,都會使人感到盡善盡美。
在天壇建筑的形式美感之下,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天人合一”的深邃背景。天壇從選位、規(guī)劃、建筑的設(shè)計以及祭祀禮儀和祭祀樂舞,無不依據(jù)中國古代《周易》陰陽、五行等學(xué)說,集古代哲學(xué)、歷史、數(shù)學(xué)、力學(xué)、美學(xué)、生態(tài)學(xué)于一爐,表達出“天人合一”的宇宙觀。
天壇以寧靜深遠而著稱,其意境美主要體現(xiàn)在高、圓、清等幾個方面。
高,即崇高,表現(xiàn)天空的遼闊高遠,表現(xiàn)“天”的至高無上,以感受到上天的偉大和自身的渺小。
圓,不僅指外形的圓,更是一種祥和的象征,蘊含著宇宙萬物,循環(huán)往復(fù),周而復(fù)始,體現(xiàn)了一種“天行健”的精神。不僅位于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筑都是圓形,每一個建筑又形成很多同心圓,使建筑中圓的擴展與穹隆形的天空成為一個圓容整體。
清,是一種高清的境界,為清新、清真、清妙、清遠、激濁揚清等。如天壇的基本色調(diào)整體是青色,與蔚藍的天空相協(xié)調(diào),樹木和大面積的植被枝葉蔥蘢,生意盎然。
古代人們信神敬天,感恩知報,懂得人生在世善惡有報的因果關(guān)系,這才使得中國成為禮義之邦、文化之邦。
(汗青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