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漏,又稱胞漏或漏胎,是指妊娠期間,陰道少量出血,時下時止,或淋漓不盡,而無腰酸腹痛者。若出現(xiàn)腰酸腹痛,胎動下墜,則為胎動不安。
亦有連續(xù)墮胎、小產數(shù)次或多次者,稱為滑胎,即習慣性流產。
【組成】黨參15g,茯苓10g,白術10g,甘草6g,黃芩10g,竹茹10g,麥冬10g。
【功效】健脾益氣,清熱安胎。
【主治】胎漏,胎動不安,證屬胞宮熱蘊者。癥見已懷孕,腹痛,陰道有流血,形體肥胖,曾有多次流產,精神倦怠,舌質淡而全無苔,脈來呈滑象,沉取無力偏數(shù)。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經(jīng)驗】李老指出,證屬胞宮熱蘊,宜四君子湯去人參改用黨參,加沙參、五味子、麥冬、黃芩、竹茹煎服。若妊婦瘦弱骨蒸,面色少華,精神不沛,脈來弦細而滑,舌質絳無苔,為血熱耗津。宜四君子湯去人參改用黨參,加石斛、胡連、知母、青蒿、竹茹、烏梅、黑芝麻煎服。若妊婦惡阻腹脹,面色憔悴,脈來緊而兼滑,舌質淡,苔白膩,病在胃脘,寒郁停滯,宜四君子湯加紫蘇葉、厚樸、木香、砂仁煎服。若妊婦胎動下血,宜四物加生地黃炭服之。若妊婦偶受扭挫外傷,胎動腹痛腰酸,宜四君子湯加杜仲、川續(xù)斷、羌活煎服,慎防流血。
李老認為,本病之起因,多由如下數(shù)條所致:①沖任不固,胞宮熱蘊;②淫欲失度,沖刺陰庭;③扭挫傷胞;④憂傷心脾;⑤遺傳。主張從氣治而不從血治。在治療法則上重視四要,即:①要補脾胃,不宜溫腎陽。因為胃乃后天之本,此腑可化生水谷之精微,得胃氣則雨沛他臟,所謂腎氣不足者由胃氣而含蘊之,不必直接補腎,須知補腎益動精血,屢屢不利胞胎之生長。
②要治在氣分,不宜治在血分,助氣比直接補血為好。實踐證明,大凡半產之患者,并非皆由血虧而促成。因血隨氣行,若元氣不足,血當匱乏,一旦元氣得固,血當充盈。醫(yī)家一見到半產之為病,首先考慮血虧,又想到四物之類,每見胎漏一滴血,便愛用膠艾四物湯。此法此方,經(jīng)愚之手而用之,其效果往往又不顯著。后經(jīng)臨床實踐,重視四君子屬保胎,每奏奇效,即從調補元氣著手。
③胎漏要涼血理脾,不宜滋補腎氣。投四君子湯加生地黃炭25~75g,蓮房炭50g,則可止血安胎。當生地黃炭化之后,它原有的消瘀通絡之作用已被炭化所減弱,因具有涼血作用,故能佐四君子湯而達涼血止血之效。醫(yī)者應認識到,不能一見胎動下血便沿襲古法,投之以補血、止血,施以峻補固澀之品。應當看到芍、歸、地、膠、艾之類,其中藥味重在和血,補中兼化,炭固溫經(jīng)開竅,芳香化濁之味未減,臨證用之,不但難以止血,反易引血下注,不但不能保胎,反而易促胎動。按半產之因,每多咎于胎動而下血,非下血而導致胎動。今直接止血,而血瘀蓄于胞宮,從而迫使胎之下墜,少腹脹痛,小溲頻數(shù),使血暴注下迫,胎隨之而墮者屢見不鮮。故亦主張補益元氣助以攝血,不予直接觸動營血者也。
④補以輕浮,不宜重濁。保胎之道,忌防濁補通絡,如保產無憂散之類。但孕婦有虛寒征象,當隨證治之,貴在臨證審因求治,并非拘于句下守于方下,仲景謂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同時,李老還指出安胎隨證治療法則。一月補脾:受胎之后,多出現(xiàn)少食納呆,脾氣不和,治宜酸甘,宜四君子湯加五味子、蓮子心、大棗,助其脾氣,增進食欲。二月清肝溫膽:妊娠45~60天,多見口苦舌燥,出現(xiàn)肝膽郁熱征象,脅痛干嘔,甚有往來寒熱癥狀,宜四君子湯加柴胡、黃芩、竹茹、石斛、紫蘇葉治之。
三月養(yǎng)心益氣:妊娠至三月,多出現(xiàn)煩躁少寐,宜四君子湯加蓮子心、遠志、石菖蒲、五味子治之。四月健中固本:癥見氣弱腰酸,倦怠無力,按精不足補之以味的原則,宜四君子湯加桑椹、枸杞子、大棗、杜仲治之。五月疏肝理氣:胎胞蘊長,使肝氣不得疏泄,癥見子氣病象,宜四君子湯去參,加木香、砂仁、竹茹治之。他總結出一套保育方略,即:二月宜養(yǎng)——養(yǎng)胎;三月宜安——保胎,四月益助氣——安胎;五月宜疏肝——培胎。
內容來源:國醫(yī)大師專科專病用方經(jīng)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