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三角翼沒有一統(tǒng)天下。超聲速飛行時,機翼只要“躲”在激波錐的鋒面之后,就可以避免產(chǎn)生激波阻力。也就是說,翼展較短的機翼也同樣可以達到降阻的作用。為了盡量增加翼面積以保證提供足夠的升力,機翼的弦長可以增加,甚至把平直的后緣前掠,形成粗短的梯形翼。后掠翼靠后掠角減阻,但大后掠角帶來較大的展向分量,造成升力損失,尤其在低速的時候,大后掠角使很大一部分迎面氣流都“溜肩”損失掉了,造成低速時升力不足的問題,所以大后掠翼飛機的起飛、著陸速度一般比較高,機動性不夠好。三角翼也有同樣的問題。相比之下,梯形翼不靠后掠角減阻,所以機翼前緣的后掠角可以較小,在性質上更加接近同樣翼展下的平直翼,升力較好。不過梯形翼的翼展受到限制,所以最后結果并不一定優(yōu)于大后掠翼或者三角翼。和三角翼相比,梯形翼的使用比較少,但還是有一些忠實的信徒,尤其是諾斯羅普,F(xiàn)-5 和 F-18 都是梯形翼。洛克希德的 F-104 也是梯形翼,但 F-22 已經(jīng)超出傳統(tǒng)梯形翼,而是介于梯形翼和三角翼之間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