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終會成為什么樣的人,主要取決于他從第一個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愛的質量、陪伴和榜樣示范?!?/p>
孩子的第一位教育者是“父母”,而孩子的第一個學習場景就是發(fā)生在“家庭”之中。
曾經(jīng)看過人民日報發(fā)布的一篇文章《教育改革要從家庭教育開始》,其中提出了家長五層次論,讓我不禁思考:
“究竟,孩子想要的是什么樣的父母呢?”
第一層次
舍得為孩子花錢
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升了,越來越多的父母都舍得給孩子花錢了。
于是不惜重金給孩子報天價的補習班,并且讓孩子按照自己所規(guī)劃的去上興趣班。
甚至對孩子有求必應,可是孩子卻毫無感恩之心。
對于孩子來說,僅僅舍得給孩子花錢這個方面,是孩子最低層次的需求,也是父母最低層次的表現(xiàn)。
父母對孩子只有物質上的溺愛,本質上也是父母對教育的一種逃避。
父母在孩子成長初期的缺席,就算有再多的培訓班都彌補不了孩子內心的缺失。
唯有真正的有效陪伴,才是給孩子最值錢的禮物。
第二層次
舍得為孩子花時間
有時候大人們總覺得只要讓孩子吃飽穿暖,給予良好的物質生活就夠了。
其實,這些是遠遠不夠的。
《窮爸爸、富爸爸》一書里有一句話:“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小孩。”
對于孩子而言,精美的衣裳和昂貴的玩具都比不上爸爸媽媽的陪伴。
《奇葩說》曾經(jīng)有一個辯論題目討論的是:
“爸爸每周陪伴孩子不超過12小時就取消爸爸稱呼,你同意嗎?”
同時,節(jié)目組也對一些孩子進行了采訪。
孩子們,紛紛給出了一致的答案:“不同意。”
因為孩子們心里明白,父母工作很忙碌,所以才沒空陪伴自己,就努力讓自己變得懂事起來。
但是啊,我們能因為自己“忙碌”,因為孩子的“懂事”,就選擇忽略孩子內心真正渴求的“爸爸媽媽的陪伴”嗎?
千萬不要等孩子長大后,與我們出現(xiàn)了分歧,甚至無法交流的時候,才恍然醒悟自己錯過了孩子多少成長的重要瞬間。
就像顏如晶所說的:“連續(xù)劇你不看可以補,但是孩子的人生是無法補回來的?!?/p>
時間擠擠總是有的,錢是賺不完的,工作也是做不完的,唯獨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
而陪伴孩子,12小時并不是標準答案,只有我們真正付出了心力,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因為,父母的稱號不是應得的,而是用心贏得的。
第三層次
開始思考教育的目標問題
什么是教育的目標呢?
我相信有很多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忽略了這個重要的問題。
還記得2016年河南省語文高考作文的一幅漫畫嗎?
第一次考試:左邊的男孩得了100分,被親了一口,孩子笑容滿面;右邊的男孩考了55分,被打了一巴掌,哭喪著臉;
第二次考試:左邊的男孩只考了98分,就挨了一巴掌;右邊的男孩考了61分,就被親了一口。
父母經(jīng)常把成績作為衡量小孩的唯一標準:
成績進步了的就是“好孩子”,成績退步了的就是“壞孩子”。
而實際上,分數(shù)只是檢查孩子學習情況的一種方式,并不能衡量孩子的全部能力,也不能檢測出孩子的品性如何。
為人父母,應該學會用發(fā)展的眼光去欣賞孩子,并且期待孩子的“德智體美勞”齊驅并駕。
這才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教育目標,同時也是社會各界應該努力的目標。
第四層次
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自己
曾經(jīng)聽過這么一句話:
“家庭是復印機,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
如果復印件出了 問題,那么我們一定要回溯到原件去找問題?!?/strong>
你什么樣子,孩子就是什么樣子。
父母的一言一行,無論好壞,都在潛移默化中完成了對孩子成長初期的三觀塑造。
作者賈容韜在《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一書中記錄了自己和兒子的成長故事:
兒子是一個深度的網(wǎng)癮少年,學習成績倒數(shù)第一,多次在學校參與打架斗毆,甚至被學校勸退兩次。
身為父親的賈容韜自然也是焦急不已,于是對兒子又打又罵,甚至去學校鬧。
可兒子依然是我行我素,還故意在網(wǎng)吧過夜,完全不理睬父親苦口婆心的教育。
賈容韜本是一個企業(yè)家,看到孩子變成這樣,便義無反顧地關掉企業(yè),全心全意陪孩子讀書。
他開始惡補各種教育知識,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
把孩子身上出現(xiàn)的問題和自己的言行對應出來,分析是自己哪里沒有做好榜樣作用;
真誠地和孩子溝通、道歉,再有正確的言行去感染和影響孩子。
最后,孩子也慢慢戒掉了網(wǎng)癮,成績開始提升了,甚至考上了重點大學。
正如賈容韜所言:
“由于自己的教育觀念落后,所以要改變;
由于自己的德行不足以影響孩子,所以要改變;
由于自身素質不能適應孩子成長之需要,所以要改變。”
教育孩子,從改變自我開始。
因為,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榜樣。
第五層次
支持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都把孩子當作了自己的所有物。
于是,我們常常對孩子說:
你看看別人家的小孩;
你可以做得更完美;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啊……
我想如今的父母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不懂得如何愛孩子,錯誤的方法終將把親子之間愛的縫隙越拉越大。
關于如何評價自己的女兒多多年紀輕輕染頭發(fā)、打耳洞,黃磊是這樣回復的:
“我從未把她當成孩子,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
她不屬于我,我們之間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她”。
我想,給孩子最好的愛,莫過于:
“父母全力支持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成為真正的自己?!?/p>
世上的愛都以聚合為目的,唯有父母對子女的愛以分離為目的。
我們可以陪著孩子長大,但是卻無法陪著孩子變老。
我們可以養(yǎng)育孩子的身體,但是不能剝奪孩子的靈魂。
真正睿智的父母,從來不做孩子人生的掌控者,而是默默成為孩子背后的守護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