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里區(qū)分陰陽的依據不是根據爻內所含天數、地數的比例與比值,而僅僅是根據可見與不可見。事實上,在可見的部位(爻)中,天數未必一定都達到或超過四個;在不可見的部位(爻)中,地數未必達到或超過六個。決定陰陽的內在依據是數,而不是可見與不可見,可見的部位可能是陰爻,不可見的部位也可能是陽爻。當然也不排除可見的部位正好是陽爻,不可見的部位正好是陰爻,但這只是一個特例,一種巧合。我們把依據數來決定的陰陽叫做內在的或客觀的陰陽,把依據可見與不可見來決定的陰陽叫做外在的或主觀的陰陽,內在的陰陽與人們觀察的視角沒有關系。
按照內在的陰陽對立,卦體上的八個部位并非在任何情況下,都是象先天八卦那樣,可以分為四個對立面的,例如角1為乾,這是因為前上左這三個相鄰的爻都是陽爻。假如這三個爻所包含的天數都是三個或少于三個,那么角1就不是乾而是坤了。這就是說,角1可以是乾,也可以是坤,或者是震是離,關鍵是看構成這個角的三個爻是陰是陽以及它們的排列順序。
正如一個爻位上可能是陰也可能是陽一樣,一個角上也可能是八個三爻卦中的某一個。六爻之間存在著相對與相鄰這樣兩種基本關系;八卦之間則存在著三種基本關系,這就是相對、相鄰和既不相對也不相鄰。相對也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四個對立,即乾與坤、兌與艮、離與坎、震與巽;相鄰則有乾與兌、離、巽相鄰,兌與乾、震、坎相鄰,離與乾、震、艮相鄰,震與離、兌、坤相鄰,巽與乾、坎、艮相鄰,坎與兌、巽、坤相鄰,艮與離、巽、坤相鄰,坤與震、坎、艮相鄰;既不相鄰也不相對的有:乾與震、坎、艮,兌與離、巽、坤,離與兌、巽、坤,震與乾、坎、艮,巽與兌、離、坤,坎與乾、震、艮,艮與乾、震、坎,坤與兌、離、巽。
假如我們把相鄰看作是關系密切,把相對看作是關系不密切,那么既不相鄰也不相對就是在關系上既密切又不密切?;蛘哒f是介于密切與不密切的一種中間狀態(tài)。
再假如陰陽的區(qū)分不是依據可見與不可見,而是實實在在依據爻內所包含的天數與地數的比例與比值,那么從這里我們得到了一個結論,那就是前面示意圖反映的這個卦體是不平衡的。
什么是卦體的平衡或不平衡呢?此前我們曾經討論過陰陽的平衡與不平衡問題,指出所謂陰陽的平衡就是當著爻內包含著四個天數和五個地數,并且一個天數的量相當于一點二五個地數的量,如果這兩種量的方向正好相反,那么這樣的爻就是“不陰不陽”或者是“亦陰亦陽”,這是陰與陽的一種平衡狀態(tài)。如果是一個天數的量相當于一個半地數的量,那么陰陽的平衡點就在天數三四之間,或者是地數五六之間,這是“陰陽界”,也可以說是陰陽未判的“混沌”狀態(tài)。這里需要說明的是,陰陽的平衡與卦體的平衡是兩碼事,陰陽的平衡要看爻內所包含的天數、地數的比例與比值,卦體的平衡要看支撐點是否穩(wěn)固,而支撐點是否穩(wěn)固又要看處在中層的爻或數是否對等。假定下爻是支撐點,如果前后左右這四個爻對等,那么這樣的卦體就是處在平衡狀態(tài),否則就是失衡狀態(tài)。顯然這里的對等包括前后左右四個爻都等量,或者是前后等量,左右等量。我們說上面談到的卦體不平衡,根據就是前、左兩爻為陽,后、右兩爻為陰,陽爻量大,陰爻量小,量大的方面就有取代支撐點的趨勢,這是一個常識,也是一個規(guī)律。
既然上面談到的卦體是一個失衡了的卦體,作為支撐點的下爻難以勝任,那么有什么辦法使之平衡與穩(wěn)定呢?我們說有兩種辦法,一個是調節(jié)中層各爻的量,使之對等;再一個是改變支撐點。象上面所說那樣失衡了的卦體,如果是把支撐點從下爻轉移到坤(角8)這個部位,同樣也能使這個失衡了的卦體變成平衡。
但是,這個平衡是很微妙的,原因就是支撐點的量在八個部位中最小,而它的對立面乾的量又最大,其它六個部位的量不盡相同,彼此之間又存在著相對、相鄰和既不相對又不相鄰這樣復雜的關系。這就象是豎雞蛋,雞蛋能豎起來嗎?當然能,但要豎起來又不是那么容易。《說卦傳》中的一段話就生動的描述了這八個部位在保持卦體平衡與穩(wěn)定中的作用,這就是“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zhàn)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痹O想卦體真的是一個正方體并且平置,那么兌、震、坎與坤原本都在下層的同一個水平線上,離、艮、巽與乾也在上層的同一個水平線上,由于支撐點移到坤這個部位,兩個水平線就都被打亂,乾移到了最上,其它六個部位雖然都屬中層,但又高低錯落,很難說誰前誰后,誰左誰右,更遑論東南西北,但它們彼此之間的相對、相鄰和既不相對也不相鄰的關系還是沒有變化的。
隨著坤這個部位的下移,原本處在同一水平線上的震、艮、坎都抬升起來,如果我們從震說起,這就是“帝出乎震”。
在卦體上,與震相對待的是巽,伴隨著震的提升,原本與乾處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巽卻在下降,這兩個部位雖然未必來到同一個水平線上,卻也同屬中層,這就是“齊乎巽”。
我們知道,處于對立位置上的兩個部位是彼此不能相見的,要想見就必須通過中介。震與巽處在對立位置,彼此不能相見,但如果站在離這個位置,那么就既可以見到震,也可以見到巽,因為震與離相鄰,巽與離雖不相鄰,但也不相對。這就是“相見乎離”。
支撐點的作用非同一般,因為是它承擔著來自上面的全部“壓力”,既然坤做了支撐點,所以“壓力”也就集中于此,這就是“致役乎坤”。
與坤有直接聯系的部位有震、坎、艮,但這三個部位并不在同一條線上,如果數的運行是從震向離,那么兌這個部位便置身局外,但這也不是說它在平衡卦體當中沒有作用,只是作用有限,所以是“說言乎兌”。
乾來到了最上,這是一個高屋建瓴部位,雖有破竹之勢,但從穩(wěn)定卦體的角度看,又要受中層部位的制約與影響,所以又是一個最不穩(wěn)定的部位,一個搖擺不定的部位,因此是“戰(zhàn)乎乾”。
假定數是從震向離方向運動,那么坎也同兌一樣,可以說是置身局外,但與兌不同的是,坎這個部位,既與坤相鄰,又與離相對,這就使它在平衡卦體當中,有著比兌更大的作用,因此是“勞乎坎”。
在平衡卦體上,八個部位都有作用,但程度是不一樣的,艮這個部位,原本與震、坎是一樣的,它們都與坤有直接聯系,如果數的運行走的是由震至離,那么下一站就是艮,再下一站就是坤,坤這個部位能否承擔支撐卦體的任務,最后取決于艮,這就是“成言乎艮”。
現在可以清楚地看出,《說卦傳》中的這段話,就是講的八個部位在平衡卦體當中的不同作用,這對于我們理解卦體,理解怎樣從不平衡當中找平衡,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傳統(tǒng)易學卻忽視了出、齊、相見、致役、說言、戰(zhàn)、勞、成等字辭的意義,硬是給這八個部位安排了順序,確定了方位,甚至賦予時間性質,直至“發(fā)展”出一個龐大蕪雜的“后天八卦學說”,實在是誤人甚矣!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