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語言文字學(1995—2008)


民族語言學論綱劉寶俊
“字”和漢語研究的方法論徐通鏘
周易古經(jīng)韻考韻讀楊端志
音轉研究述要孫雍長
談古今漢語偏義復詞的不同特點鄧細南
古漢語復音虛詞①結構模式分析藍鷹
近十年對詞類活用的研究李廷安
上古漢語中“以A為B”式變換結構及相關問題劉川民
論比況短語王宗聯(lián)
從泛義動詞討論“見”字本不表示被動劉瑞明
間接問句及其相關句類比較邵敬敏
“把”字句的情狀類型及其語法特征①王政紅
試談句型研究中的幾個問題陳昌來
漢語配價語法論略①周國光
漢語方言研究的理論斷想王士元
臺港和大陸詞語差異的原因、模式及其對策蘇金智
《詩》訓零補呂朋林
試論辭格運用的優(yōu)化李少丹
文字與文字改革陳永舜/陳宏閣
漢字形體的演變及其對字源的否定蕭甫春
日本女真語文研究50年述評和希格
在古音類的基礎上用定量分析法區(qū)劃漢語方言薛才德 1995年第02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李方桂先生談語言研究*王啟龍/鄧小詠/....
從漢藏語系的角度論輔音三級分類法的一種新模式馮蒸
近代文化引進與漢語表述系統(tǒng)的更新馬懷榮
“兒化”性質新探李立成
訓詁學性質研究述評張月明
數(shù)詞有限制的數(shù)量結構*吳雅慧
釋“盩”施謝捷
從遭受類動詞所帶賓語的情況看遭受類動詞的特點王一平
漢語短語的分類問題張云秋
漢語語法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胡裕樹
試論短語自主成句所應具備的若干語法范疇*黃南松
論語義的國俗性與國俗詞語的可譯性毛華奮
論聚合短語的分類①熊文華
略談形近字王火
方言與文化的宏觀研究李如龍
漢語方言語法研究大有可為詹伯慧
四川方言研究述評崔榮昌
吳語在歷史上的擴散運動*張光宇
漢字文化與對外漢語教學余志鴻 1995年第03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語法研究中的“兩個三角”和“三個平面”*眸子
方光燾與我國的理論語言學邊興昌
從上古同源看上古漢語四聲別義孫玉文
敦煌變文中的選擇疑問句式劉子瑜
王念孫的句式類比分析法孫良明
“與”有“帶領”義楊明甲
漢語詞類歸屬的理據(jù)*James D.....
/A里AB/新論黎良軍
主觀量問題初探陳小荷
論動后趨向動詞的性質陳昌來
“N+在+處所+v”句式語義特征分析齊滬揚
親屬稱詞的自稱用法芻議大西智之
數(shù)量份額詞語的語義分析陳月明
詞義引申和修辭借代羅正堅
春秋發(fā)微言 戰(zhàn)國饒辯士劉竹
漢字形義關系的疏離與彌合黃德寬/常森
漢字構形的主體思維及其人文精神申小龍
當代漢語模糊修辭探尋吳家珍
關于方言差異的一點認識俞正貽
《說文解字》訂補孫雍長
廣東揭西縣方音研究林倫倫 1995年第04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語言本質的再認識王希杰
后現(xiàn)代話語錯位與知識分子價值選擇王岳川
語言學研究的統(tǒng)計分析宮齊
本報記者袁祥、實習生吳燕評述“普通話”之一 “粵語時髦”短暫的語言文化現(xiàn)象
本報記者袁祥、實習生吳燕評述“普通話”之二 普及共同語抵擋不了的潮流
本報記者袁祥 實習生吳燕評述“普通話”之三 普通話中國何時能普及
再論語言誘導功能馬嘯
普通話韻母的分類王洪君
《爾雅音圖》音注所反映的宋初非敷奉三母合流馮蒸
《黃帝內(nèi)經(jīng)》復合詞同義聚合關系初探黃哲
多重復句分析漫議李漢威
漢語詞的理據(jù)及其基本類型許光烈
對《語法提要》的一些改進意見常楓
古漢語中詞類活用的修辭審美效果張振弼
中綴說略祝克懿
“使”的詞類歸屬王勵
動詞單獨作謂語的主謂句考察張登岐
評胡適標點論岳方遂
連接號的用法高東升
歧義類型研究柳廣民
言語交際中的語碼轉換略探張榕
從單字詞的靈活性談到舊體詩的修辭問題啟功
西夏語能愿詞之研究馬忠建
滿語和蒙古語從比格詞綴比較哈斯巴特爾
英語形合傳統(tǒng)觀照下的漢語意合傳統(tǒng)劉英凱
維漢親屬稱謂對比研究顏秀萍
英語中“口”、“鼻”、“舌”、“齒”的習語用法何蓮珍 1995年第05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批評語言學述評陳中竺
宋本《楚辭章句》考證李大明
論佛教詞語對漢語詞匯寶庫的擴充梁曉虹
現(xiàn)代漢語語法元理論研究述要楊成凱
定心結構與動賓結構的變換方式和意義曾采今
詞類范疇的家族相似性*袁毓林
時間的一維性對介詞衍生的影響石毓智
漢語詞類研究述評朱林清/王建軍
談述賓短語帶賓語的幾個問題陳垂民
南味“好”字句*邢福義
重疊的特殊句法作用華玉明
話語分析二十年*徐赳赳
論母語方言對共同語學習的影響沙平
《說文》與現(xiàn)代漢字李義琳
蘇州方言的聲調(diào)系統(tǒng)*汪平
湖南方言分區(qū)述評及再分區(qū)李藍 1995年第06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少數(shù)民族語言馬提亞斯·布倫金....
對漢字表音現(xiàn)象的再認識孟廣道
為“文字游戲”正名 批判地繼承漢字文化孫也平
中國古代“文化”一詞的本義宋永培
淺議新外來詞及其規(guī)范問題楊華/蔣可心
古代漢語虛詞研究的重大突破陳克炯
主謂謂語句的范圍邢欣
《史記·封禪、河渠、平準書》標點舉誤張家英
清代滿族語言文字在東北的興廢與影響張杰
數(shù)量詞在名詞短語移位結構中的作用與特點沈陽
現(xiàn)代漢語的“即使”假言句*梅立崇
反意疑問句與準反意疑問句辨異劉平理
《孟子》的“而”俞正貽
論歧義的制約*李峰
把語言放在交際中來觀察和教學蕭國政
營銷技巧中的語言運用邵慶春
論語感的認識性品格伊道恩/李中立
談談漢字研究中的統(tǒng)計方法費榮昌
原型與漢字葉舒憲
漢藏語聲調(diào)探源陳其光
云南的契丹族后裔和契丹字遺存陳乃雄
漢英詞語文化上的不對應張德鑫
第27屆國際漢藏語會議述評禹巖
圣書字和漢字的“六書”比較周有光 1995年第07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焦點、焦點的分布和焦點化劉鑫民
’94中國安陽甲骨文發(fā)現(xiàn)95周年國際學術紀念會概述《殷都學刊》記者....
談文字的改革與規(guī)范化問題李新華/王喜奎
試論《爾雅》在注釋學上的地位和作用林久貴
《公羊傳》正文訓詁新探鄧軍
試論古代白話詞匯研究的幾個問題盧蕓生
動詞“給”的詞匯意義和語法意義的發(fā)展周國光
海峽兩岸同形異義詞研究蘇金智
釋“陳橋鞋兒”潘榮生
關于“效尤”一詞用法之管見申傳祥
說使賓動詞句的相關句式彭利貞
論“是”字句陳天福
語義問題說略丁金國
現(xiàn)代漢語語義場分析初探郭伏良
論口語交際的社會功能及其特征姚錫遠
話語意義的推斷萬茂林
比喻性量詞的藝術美唐雪凝
現(xiàn)代漢語:90年代的風格鄒玉華
論詩詞語言的改革丁芒
談演講辭的新穎性孫更新
漢字的優(yōu)越性及其發(fā)展前途余知真
試論漢字表意字素的意義變異劉志基
談俗形義學李萬福
從英漢發(fā)音比較看漢語拼音的缺憾王仁元
全民共同語與方言的形成和發(fā)展胡瑞昌
“三個平面”的結合與漢語語法教學謝榮
民族語言與市場經(jīng)濟互動探略肖麗萍/劉應捷
關于當代英語語法劉呈燁
日語語言文化特點初探祝大鳴
機器翻譯:發(fā)展與展望白錫嘉 1995年第08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我們需要怎樣的語言觀?劉大為
中西文化差異與語義歧義馬生倉
四十年來的普通話語音規(guī)范徐世榮
論中國語言學的現(xiàn)代化申小龍
語言變革與中國近百年文化啟蒙運動肖同慶
應用語體本質特征辨析孫桂芬
論漢語的大音節(jié)結構石毓智
漢語音高系統(tǒng)的有聲性和區(qū)別性沈炯
訓詁學的現(xiàn)代觀念楊光榮
近古注家和成語的發(fā)展盧卓群
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新加坡漢語詞匯方面若干差異舉例湯志祥
開放改革以來漢語詞匯的新發(fā)展及其社會心理原因張維耿
全國術語標準化委員會民族語特別分會成立趙川東
關于新時期漢語詞匯發(fā)展現(xiàn)象的掃描與分析李嫻霞
漢語語法體系的嬗變藺璜
大同方言的重讀變調(diào)馬文忠
古漢語語法研究中的“變換”問題*唐鈺明
“助詞”的出處及原指子朗
語素和詞義吳仁甫
關于漢語句法組合的制約因素張世年
語義在次范疇確定中的自足價值吳長安
理解·表達·文化王鐘華
世紀之交的學科發(fā)展與修辭學研究的三大原則姚亞平
港澳回歸與雙語問題潘家懿
關于北方話詞匯調(diào)查、整理、編纂的幾個問題陳章太/李行健
漢字文化學緒論劉國恩
中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與漢語修辭江南
湖南衡山方言音系毛秉生 1995年第09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普遍語法與人類認知規(guī)律傅潔/謝祖全
索緒爾的語言符號任意性原則是正確的索振羽
哲學語言與日常語言魏博輝
語言的社會功能潘德榮
論華夏漢語混成發(fā)生的考古文化與歷史傳說背景李葆嘉
重視語言應用和理論研究結合徐思益
成功與挑戰(zhàn):中國人怎樣對待自己的語言文字黃光成
’94中國安陽甲骨文發(fā)現(xiàn)95周年國際學術紀念會概述郭旭東
“規(guī)范口語”特色新論高有祥/牟治媛
“望洋興嘆”并非“仰望而嘆”胡建人
普通話的碼值和語碼轉換周國光
試論以形說義陳殿璽
孔穎達的語辭說孫良明
論誘發(fā)漢語詞匯語法化的若干因素劉堅/曹廣順/吳....
漢語復音詞結構特征的文化透視王作新
漢語詞匯的思維特征管窺*陳月明
試論體態(tài)成語董世福/劉永發(fā)
同形詞概說周世烈
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中張介明
語法的定義及其他崔應賢
簡論“無標點語句”存在的價值及其運用藝術蒲喜明
主謂謂語句研究綜述汪洪瀾
試論標點的兩大分野孫光貴
21世紀的學科結構與中國修辭學的發(fā)展問題姚亞平
義素分析略說劉桂芳
廣告語言的藝術特征沈國清
漢字是審美型文字管然榮
漢語方言“祖父”“外祖父”稱謂的地理分布巖田禮 1995年第10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語言控制論與語言哲學雷友梧
論漢字與漢語的原始關系朱炳祥
“新時期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筆談許嘉璐/胡明揚/....
文化的傳承與文字的斷裂汪堂家
中國現(xiàn)代語文規(guī)范化的理論和實踐論析戴昭銘
漢語的規(guī)范化問題和語言的自我調(diào)節(jié)功能王希杰
漢語規(guī)范化問題斷想黃佑源
當代中國理論語言學的世紀變革申小龍
中國語言對比研究的發(fā)展趙永新
論傳統(tǒng)訓詁學的現(xiàn)代化李亞明
《詩經(jīng)》研究的三個問題夏傳才
“旮旯”議梁特猷
《漢語大詞典》書證商榷吳金華
《詩經(jīng)》實詞的特殊用法何慎怡
呂叔湘、王力、高名凱早期句型理論比較研究成志剛
漢語造句方式李臨定
也說省年號于思湘
語義優(yōu)先還是語用優(yōu)先劉丹青
語境別義論吳嶠
略論修辭學的基本概念王希杰
淺談修辭的藝術性吳守鳳/李玉梅
關于文學語言粗俗化問題張炯
試論口語的求美特色耿紅巖
關于中國修辭學發(fā)展的歷史分期問題吳禮權
六書新論李恩江
“漢字需要再認識”劉光裕
文字改革 不妨暫停江楓
漢字·改革·國力歐遠方
溧水境內(nèi)吳方言與江淮方言的分界郭駿 1995年第11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轉域和張力史有為
符號意義研究的開放性與適切性齊效斌
從《論語》、《孟子》談古代漢語詞類活用的幾個問題張永勝
句子的分析與理解及其相關問題卞覺非
新時期說老話題:繼續(xù)為祖國語言的純潔健康而斗爭許嘉璐
文化闡釋:中國古代語言學之源申小龍
《漢書·藝文志》所載小學著作研究陳黎明
《老子》用韻研究喻遂生
《詩經(jīng)》通韻合韻說疑釋周長楫
怎樣借助古音韻知識進行聲母辨正胡力文
“義訓”質疑饒尚寬
談《馬氏文通》對《經(jīng)傳釋詞》的批評郝維平
從《金瓶梅詞話》的一種動賓結構式劉繼超
從“打”字的語義分析看語義結構的層次關系張慧晶
試論實詞虛化與句法結構的關系李潤
幾種新擬設立的漢語復合詞結構類型彭迎喜
從海南黃流話的“一、二、三”看現(xiàn)代漢語數(shù)詞系統(tǒng)[*]邢福義
漢語基本句型及其思維形式辛菊/衛(wèi)齊
淺談《馬氏文通》中的單、復句康健
也談多項定語的順序問題鐘志平
一種特殊的主謂短語谷定珍
“非……不……”名式初探黃永健
析“卻”景士俊
“河圖洛書”與漢字起源李立新
維漢語翻譯學論綱[*]高樹春
無固定格式的緊縮句李運熹 1995年第12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中古三等韻介音的前移和保留黃笑山
漢語代詞所指研究的新設想王蘇儀
普通話語音的統(tǒng)計分析湯云航
《古陶文字征》訂補陳偉武
領屬范疇及領屬性名詞短語的句法作用沈陽
施事后周遍性受事的句法性質高順全
從“所”字詞義誤增論詞義研究方法劉瑞明
隱性義素蘇瑞
《說文》來、麥之釋及其學術與文獻價值李裕
古文“夏”字考曹定云
山西方言“子尾”研究*喬全生
“V他(個)R”與“V得(個)R”結構的深層比較力量/莊義友
山西晉語區(qū)的助詞“的”*田希誠/吳建生
滿文的讀音和轉寫法清格爾泰
關于語言及其類別與漢語言學發(fā)展走向若干問題的思考陳功煥
女真語與滿語之比較研究穆鴻利
奈達理論與跨文化翻譯曹青
漢維短語比較張淑芳 1996年第01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人類語言的大趨勢李春
論語言的詩化基因余松
語用學研究與交際能力培養(yǎng)李延福
論漢語實詞的多功能性與中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意會特點之關系陳立中
海外的中國古音研究李葆嘉/馮蒸
論漢字繁簡與書同文孫劍藝
中古漢語魚韻的音值平山久雄
中國古音學傳統(tǒng)的理論嬗變申小龍
詞的用韻類型周崇謙
近十年的古漢語“雙賓語”研究述評戴長江
古漢語主謂易位句及其相關問題陳琪宏
現(xiàn)代漢語詞類問題考察[*]胡明揚
同源詞研究與歧訓的抉擇劉鈞杰
雙音節(jié)形容詞作狀語情況考察[*]山田留里子
論《說文解字》的文化意義龐子朝
論假借義同化羅積勇
語境對詞義的影響侯維東
否定形式和語境對否定度量的規(guī)約[*]邢福義
楷體和宋體的筆畫差異徐光烈
試論《說文》中的“聲兼義”現(xiàn)象黃宇鴻
漢語官話方言入聲消失的成因賀巍
雙方言現(xiàn)象的一般認識莊初升
現(xiàn)代維吾爾語共時音系生成規(guī)律研究張洋 1996年第02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語言與文化關系問題研究評述劉發(fā)中
現(xiàn)代漢語詞匯規(guī)范的標準問題劉叔新
類比釋義的語義關系及類比的原則與范疇任勝國
許國璋漢語漢字思想研究申小龍
《夢溪筆談》中的漢字文化安作相
說“應用”張志公/王本華
關于“所字結構”源流的思考白平
近代漢語中“被+施事+謂語”式“被”字句刁晏斌
漢語自動分詞研究中的若干理論問題孫茂松/鄒嘉彥
修辭結構的層次性與修辭解構的層次性吳禮權
兩漢時代中國修辭哲學論略吳禮權
語言藝術的間接性特征研究評析詠楓
漢字與漢語語法的關系林華東
說《說文》中“個”字“宋”字陸忠發(fā)
通假管見戴云云
《別字》即《方言》考束景南
漢語編插句式研究彭占清
《詩經(jīng)》古詞在內(nèi)蒙古西部方言里的孑遺盧蕓生
閩、粵、客方言共同的方言詞考略林立芳/鄺永輝/....
古典詩歌教學與語言修辭研究的相濟互補譚汝為
作為外語的漢語口語教材《樸通事》和《樸通事諺解》吳淮南
從核心詞分布看漢語和侗臺語的語源關系陳保亞
文物研究馮廣宏
蘇南地區(qū)的河南方言島群郭熙 1996年第03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馬克思恩格斯有關語言學的論述和對當代語言研究的意義[*]伍鐵平
論語言融合周耀文
北美印第安文字對文字源泉研究的啟發(fā)意義王元鹿
語言學是一門領先的科學吳世雄
“語言隨社會發(fā)展而發(fā)展”質疑劉英軍
我國的術語規(guī)范化工作馮志偉
論漢語史研究的理論模式李葆嘉
關于漢語詞匯史研究的一點思考張永言/汪維輝
重建漢語中古音系的一些想法[*]丁邦新
大都劇韻所見《中原音韻》兩韻并收字鄧興鋒
新時期語體研究評述紀永祥
類義系統(tǒng)的文化觀照[*]王作新
釋卜辭中的范圍副詞“率”詹鄞鑫
合流詞管窺[*]秦炯靈
小句中樞說邢福義
語境是評定言語表達效果的唯一條件嗎?蔣有經(jīng)
關于中國古文字產(chǎn)生的討論靳維柏
卓資發(fā)現(xiàn)罕見戰(zhàn)國文字
略論“”紋源流安旭
關于非王卜辭的一些問題[*]黃天樹
試論通假字的畛域李傳書
從北京話“V著”與西北方言“V的”的平行現(xiàn)象徐丹 1996年第04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索緒爾研究的新發(fā)現(xiàn)戚雨村
《說文解字》中的“夸父”意象臧克和
兩廣粵方言與壯語的種種關系歐陽覺亞
客家方言與民系形成的時間和地點吳金夫
《利簋》銘文新釋吳孫權
論漢語言文字的三維性特點朱炳祥
論漢藏語言的虛詞瞿靄堂
語言研究所四十五年張伯江
敦煌文書類化字研究張涌泉
中國語法學之萌芽任遠
盲從WBD導致《英漢大詞典》的諸多失誤陳忠誠
王引之《經(jīng)傳釋詞》的學術價值吳禮權
近代漢語上限問題討論綜述張玉萍
《蜀語》所反映的明代四川方音的兩個特征黃尚軍
中國百年一詞的嬗變——“百科全書”定義問題鐘少華
可重疊為AABB式的形容詞的范圍崔建新
有關介詞“給”的支配成分省略的問題*齊滬揚
現(xiàn)代漢語后綴語助詞的數(shù)排式儲澤祥
日本近十年間關于甲骨文的研究伊藤道治
語序重要吳為章
桂南平話的歷史來源、代表方言及其歷史層次李連進
新疆地區(qū)滿語文使用情況考略胡增益
洋涇浜語及克里奧語研究的歷史和現(xiàn)狀石定栩 1996年第05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語言和文字的同一性問題姚孝遂
互構語言學中的三元結構模式辜正坤
對語言類型變化的一些看法梁敏
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與語言文字研究許嘉璐
跨文化交際中的言談規(guī)約問題探討許力生
自然?使然?皮亞杰與喬姆斯基的一場辯論吳道平
言簡意賅的傳統(tǒng)訓詁學小結劉世俊
漢語中同義詞詞匯化的問題A·A·謝米納斯....
趙元任早年的語言學研究及其影響[*]袁毓林
《離騷》題義及其語言的音樂美何國治
話語中結構復現(xiàn)時的音節(jié)遞增和擴展現(xiàn)象李勝梅
近體詩虛詞的運用及其審美效應韓曉光
論漢語的“韻律詞”馮勝利
非謂形容詞的詞類地位李宇明
漢語謂詞性成分名詞化的原因及規(guī)律[*]姚振武
古代標點符號理論初探管錫華
新中國標點符號規(guī)范述略蘇培成
辭書與書證王光漢
文學語言審美信息層次論羅昕如
國外辭格研究評介張會森
漢字形體的審美特質吳本清
紅巖古文字研究王正賢
漢語方言研究中的新收獲錢乃榮
論閩方言的形成張光宇
中文應用文在香港雙語社會的體制問題陳榮石 1996年第06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語言影響文化精神的兩種方式陳保亞
簡述美國當代理論語言學的特征及研究方法寧春巖
語言自指與語法悖論柳廣民
自然語言處理中的岐義消解方法*馮志偉
論從認知角度研究模糊語言的重要意義吳世雄
語義的相對獨立性問題宋振華
漢語功能詞類說陳光磊
功能與解釋的交會金立鑫/黃錦章/....
《增修互注禮部韻略》研究*寧繼福
古壯字中的“古無輕唇音”遺跡及其成因鄭作廣
論訓詁學術語及其規(guī)范劉世俊
古詩文名句訓詁研究程瑞君
古代漢語兼詞嬗變論析姜寶琦
“動·之·名”式新探楊合鳴/周秀霞
關于量詞“個化”論的思考孫汝建
句法散議李臨定
論詞語重疊的意義李宇明
“英文為準”與“中文為準”*姚德懷
我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詞序類型黃行
繼往開來 把漢藏語系比較研究引向深入禹巖 1996年第07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語言的認知研究和計算分析袁毓林
試論現(xiàn)代隱喻學的研究目標、方法和任務束定芳
反對在學術著作中弄虛作假伍鐵平
從漢語看漢民族的傳統(tǒng)時間觀劉澤民
論“語義指向”沈開木
詞的義層洪成玉
離合詞的確定與離合詞的性質*趙淑華/張寶林
漢語句法結構中名詞短語部分成分移位現(xiàn)象初探*沈陽
把/被結構與動詞重復結構的互補分布現(xiàn)象*黃月圓
漢語的成句過程和時間概念的表述竟成
“著”的語義分布及其語法意義*張黎
敘述文中直接引語分析*徐赳赳
瞄準學科前沿,多角度地開展語義層面的研究劉煥輝
《馬氏文通》對漢語詞類研究的貢獻劉永耕
試論漢語俗字研究的意義張涌泉
我國東南各省方言梗攝字的元音*李榮 1996年第08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試論漢語方言島莊初升
官話和臺灣話問句否定詞的比較研究*李英哲
從《方言應用雜字》看乾隆時代的晉中方言潘家懿
論藏緬語的語法形式孫宏開
認識與語言的對應結構李樹琦
語言類型學與漢語的SVO和SOV之爭曹聰孫
新時期漢語語法特點研究:現(xiàn)狀·角度·反思*陳昌來
動量詞的語義分析及其與動詞的選擇關系*邵敬敏
“1997與香港中國語文”研討會述評詹伯慧
試論’97后普通話在香港的地位侯精一
廣州方言區(qū)“推普”可考慮引入“Z”聲母譚海生
再論香港地區(qū)的語言文字規(guī)范問題田小琳
從“尸”的考辨論部首字三系合一的考辨方法*鄧明
應注意開發(fā)利用澳門社會的語言資源陶原珂
先秦有四聲新證張博
上古諧聲和音系趙誠
我國語音學與音系學研究現(xiàn)狀和發(fā)展方向史寶輝
“姑蘇”新解與上古見章系互諧王玨
車王府曲本中的清代漢語若干語法成分陳偉武
論修辭學中的基本概念:顯性和潛性王希杰
歷史性:漢字闡釋的原則黃德寬/常森
論唐代敦煌寫本中的俗字郝茂
經(jīng)濟轉軌后對民族語文工作的思考蒙元耀 1996年第09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語言研究與語言研究方法張紹杰
略論語言預測學王希杰
漢語語序研究要略張宜生/張愛民
疊架形式和語言規(guī)范戴昭銘
修辭與漢語規(guī)范化張煉強
王力古音學淺探——紀念王力先生逝世10周年耿振生/趙慶國
反切源于合音新證傅定淼
論普通話兒化韻及兒化音位李延瑞
部首改革三題劉蘊璇
古漢語副詞的來源[*]黃珊
段氏注《說文》重韻不重聲朱聲琦
說“您們”邢福義
副詞修飾含“不/沒有”的否定性結構情況考察鄭劍平
修辭學句子研究的視野必須拓寬——兼及拓寬研究視野的兩點嘗試張登岐
漢字結構的發(fā)展方向張玉金
論漢字形聲字的義符系統(tǒng)李國英
現(xiàn)代漢字部件探究[*]費錦昌
甲骨文反義詞研究[*]陳偉武
對族氏符號和短銘的理解[*]張振林
論漢語方言的類型學研究李如龍
古漢語異讀字的成因及其分類蔣彰明
論語言的深層結構和對外漢語教學邢公畹 1996年第10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人類文字演化階段和演化規(guī)律新論何丹
普通話詞匯規(guī)范問題*陳章太
語音學有資格作為語言科學嗎?*Klaus.Ko....
美國大學近十年關于漢語句法的部分博士論文簡介*顧鋼
普通話兩音節(jié)間FO過渡及其感知林茂燦
城市流行詞語及其社會文化分析孫曼均
縮略語使用的層級性特點及其規(guī)范問題侯敏
出土文獻所見古漢語標點符號探討*譚步云
現(xiàn)代漢語兒化詞規(guī)范問題史定國
漢語的提升動詞曹逢甫
形容詞重疊式作狀語與作其它成分的比較張愛民
相對關系“對”字句系統(tǒng)研究鄧文彬
21世紀的漢語修辭學向何處發(fā)展?宗廷虎
論古漢語比較修辭學傅惠鈞
《穆天子傳》疑難字句研究*陳煒湛
論甲骨金文中的“賓”字及相關問題張玉金
簡論雙語和雙方言陳恩泉
漢語方言形成的歷史原因林存柱
上海音系*朱曉農(nóng)
漢藏語言的語音屈折構詞現(xiàn)象*徐世璇
關于漢藏語系語言的分類問題戴慶廈/傅愛蘭 1996年第11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由“V+有”構成的存在句*孫宏林
漢藏語系研究的理論和方法問題*馬學良
古代漢語反賓為主的句法及外動詞的被動用法謝質彬
論先秦漢語的“有(無)+VP”結構張文國/張文強
話題化及相關的語法過程袁毓林
六書“形聲”異說周同科
《金瓶梅》詞語訓釋和俗字辨識張鴻魁
《馬氏文通》詞類理論再研究陳興偉
表示靜態(tài)位置的一種零動詞句齊滬揚
釋東、南、西、北與中——兼說子、午周曉陸
《說文解字》“讀若”作用類考馮玉濤
中國傳統(tǒng)語文學緣起、發(fā)展的學術邏輯和歷史邏輯楊啟光
古漢語語法易混現(xiàn)象的辨析方法薛儒章
聯(lián)綿詞成因追溯賈齊華/董性茂
詞義類型與句義結構模式岑運強
布龍菲爾德語法理論的貢獻石安石
《說文》與《釋名》聲訓之比較研究黃宇鴻
漢藏語系研究和中國考古學邢公畹
有關建立漢藏語系的幾個認識問題羅美珍 1996年第12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六書有普遍適用性周有光
試論象事造字法的構形特點馬海江
段玉裁的系統(tǒng)方法論李傳書
論陸宗達、王寧的《說文》意義之學*宋永培
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第九個五年計劃期間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計劃
關于語言研究的要求與學風的思考吳繼光
臺灣五十年來語文規(guī)范化述略仇志群
《說文》所見古代動物圖騰事象趙小剛
《周易》古經(jīng)句法探析牛占珩
議論性文體的論證系統(tǒng)趙書勤
李光地與《音學五書》張民權
從漢語詞匯史角度論“為”與“搞”徐流
“大數(shù)冠小數(shù)”約數(shù)表示法源流略考*駱曉平
漢語中的主位與子主位胡建華
時代呼喚著“中文信息處理用拼音文字”國家標準的出臺胡瑞昌
《爾雅》分卷與分類的再認識許嘉璐
《五方元音》韻部研究王平
漢語兒童習得述賓結構狀況的考察*周國光
“暗中更換主語”的本質蒲喜明
從籀文到篆文的變化看漢字改革陳楓
藏語時間詞探源胡坦 1997年第01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聲轉述評周玉秀
借代發(fā)展史略于廣元
關于語文教育研究顧黃初
論今文《尚書》復合詞的特點和成因錢宗武
語法隱喻胡壯麟
論語言的三品格與語言學必然走向認知型雷友梧
漢語規(guī)范化典型個例觀察與思考何偉漁
不要張冠李戴、斷章取義、顛倒黑白!伍鐵平
語文界為何風波驟起劉文良
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本刊評論員
論漢藏語言的音系學瞿靄堂
中國語言系屬研究述評游汝杰
何萱《韻史》及其音韻學思想研究顧黔
連語之研究劉宜善
“貞卜辭”再探討吳孫權
簡化與同形字張書巖
是非問句三題胡光斌
“什么”表否定和貶斥的用法李一平
論類語言成分嘆詞的交際作用李一平
先秦分數(shù)表示法及其發(fā)展胡長青
“別V了”的意義是什么王紅旗
《顏氏家訓·音辭》新論王啟濤
“同素異序”成語辨倪寶元/姚鵬慈
漢語源流設想陳其光 1997年第02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評文史研究中的古音偽證李葆嘉
談黃廖本《現(xiàn)代漢語》增訂版語音部分的修改張文軒/汪洪瀾
試談訓詁中的文化反映王建莉
模糊語言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陳治安/文旭
語言運用能力與語言審析能力的分析與驗證[*]王培光
論語言文明陳汝東
形聲化——漢字結構方式的簡化萬業(yè)馨
跨學科時代的語言學研究衛(wèi)志強/何元建
諧數(shù)與修辭郭攀
簡化漢字出現(xiàn)的年代與漢字發(fā)展嬗變的關系王劉純
隱實示虛:論證俗語方言詞的奇巧修辭方法劉瑞明
論漢字的有理性及其實踐意義軍軍
漢語詞匯之演變與中國文字李榮奎
辭書編寫中有關義項處理的幾個新問題趙大明
現(xiàn)代漢語句群研究概述梅漢成
蒙古語/r/輔音的聲學分析[*]呼和
論現(xiàn)代公關言語運用準則哈森
淺談講話稿的語言特點王海平
領屬關系與雙賓句分析[*]李宇明
漢語中的似矛盾句[*]衛(wèi)志強/黃月圓/....
近代漢語“和”類虛詞的歷史考察[*]于江
“語義價”、“句法向”及其相互關系[*]邵敬敏
《書》“女(汝)、爾、乃、而”研究錢宗武
單向動詞辨異[*]周國光/張國憲
論方言相關度、相似度、溝通度指標問題陳海倫
廣州話的稱呼語陳慧英 1997年第03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漢語并非沒有時制語法范疇張濟卿
“做格”與蘇美爾語拱玉書
漢語中結構話題的語用解釋和關系化陳平
漢語人名規(guī)范化說略侯一麟/李寧
古透定紐擦音化現(xiàn)象與百越民族陳立中
關中人辨識古入聲字方法論略胡安順
趙蔭棠音韻學藏書臺北目睹記馮蒸
《五方元音》與《元韻譜》龍莊偉
用“本校法”看《漢語大詞典》所存在的問題[1]郭康松
新觀念——關于網(wǎng)絡詞典的思考俞劍
早期處置式的表現(xiàn)形式及其底蘊杜敏
現(xiàn)代漢語中“句子”的定義及其地位屈承熹
細說“不是A,就是B”格式[1]王弘宇
變換分析法在漢語中的運用彭蘭玉
論漢語的潛語義陳恩泉
空間位移中主觀參照“來/去”的語用含義齊滬揚
古代學者論作品修改馬光
漢字創(chuàng)造中的思維嵇山
粵音與古音李新魁
說“結構”邵龍青
關于壯語語法若干問題的商榷王曉 1997年第04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間接言語行為的類型及其語里的推求李昌年
90年代以來我國外語界語言學研究:熱點與走向束定芳
略論《方言箋疏》中的“聲轉”和“語轉”劉川民
話語風格上的性別差異研究許力生
21世紀前夕縱談中國的語言和文字班弨
《古代漢語》(修訂版)詮解辨正吳親群
現(xiàn)代修辭觀念的嬗變和修辭學體系的建立趙家新
話語基調(diào)的含義與主要內(nèi)容朱永生
廣告語言的文化批判周憲
“義反音亦反”辨議陳偉武
《呂氏春秋》“捷于肌膚”之“捷”字新解楊軍
“買東西”考陳江
《義府續(xù)貂》增訂蔣禮鴻/李亞明
古漢語某些狀語的語義指向研究湯建軍/廖振佑
二十世紀漢字問題的爭論與跨世紀的漢字研究王寧
論漢字的文化學價值孔刃非
清代漢語選擇疑問句系統(tǒng)徐正考
對《說文段注》有關“引申規(guī)律”論述的整理研究宋永培
方言對共同語學習的影響及其對策沙平
語音的變化是區(qū)分漢語方言的重要標準李如龍
黃河長江流域的古代文明與漢藏語的淵源吳安其
八思巴字蒙文碑石譯存蔡美彪 1997年第05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彝語義諾話顏色詞的語義分析曲木鐵西
關于方言分區(qū)的幾個問題梁金榮/高然/鐘....
錫伯文正字問題及《正字詞典》佟加·慶夫
什么是意合語法?張黎
伍鐵平與近年來關于語言和文化等問題的討論楊宗兵
中國民間秘密語(隱語行話)研究概說曲彥斌
《文選》李善注引用《通俗文》評述段書偉
《漢語大詞典》瑣議朱城
漢語的結構特點和語用語法高萬云
古漢語“何……為”句式新探張軍/王述峰
“動+結果賓語”及相關句式譚景春
“VO的N”轉化為同義粘合式偏正短語的規(guī)則陳滿華
試論人口遷移流動對廣東語言的影響張振江
說“上下”周言
《文選》聯(lián)綿字李善易讀音切考辨徐之明
普通話雙音子和三音子結構系統(tǒng)代表語料集曹劍芬
談現(xiàn)象句與雙賓語句的認知特點古川裕
現(xiàn)代漢語“形+動態(tài)助詞”考察李泉
論修辭的社會心理原則陳汝東
漢字偏旁部位系統(tǒng)的形成與完善李蓬勃
談詞義引申中的義素遺傳和突破張福德
從語言研究的制約因素看漢語方言學阮詠梅
考本字甘苦李榮 1997年第06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論疑問語氣詞“嗎”的形成與發(fā)展鐘兆華
論漢語體標記誕生的機制李訥/石毓智
漢字的部件拆分蘇培成
漢語修辭學發(fā)展中的幾個問題王希杰
漢字構形理據(jù)與現(xiàn)代漢字部件拆分王寧
論中國修辭學研究今后所應依循的三個基本方向吳禮權
論母語戴慶廈/何俊芳
洛陽市現(xiàn)代語言形態(tài)的產(chǎn)生原因和理論意義楊晉毅/孫永慶/....
語言文字應用規(guī)范之辯證楊啟光
言語行為的社會道德評價陳汝東
厚積而薄發(fā)周寶宏
《說文解字》中的符號學思想初探RQ收稿日期:1996年7月5日高樂田
兒化韻的特征架構王志潔
奠定語文現(xiàn)代化的第一塊基石程達
關于語料語言學陳建生
濁上變?nèi)ヒ娪谀纤慰紕⒕]鑫
音系的非線性結構原理和語音史的研究徐通鏘
從“VP-neg”式反復問句的分化談語氣詞“麼”的產(chǎn)生吳福祥
成分分析法與句型分析法比較研究黃德玉
漢語搭配定量分析初探孫茂松/黃昌寧/....
原始藏緬語動詞后綴[*,]-S的遺跡黃布凡 1997年第07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中國古文字產(chǎn)生于母系氏族時期淺說倉林忠
配價語法理論和對外漢語教學陸儉明
歷代聯(lián)綿字研究述評劉福根
漢語音節(jié)的原始模仿性黃榮志
試論入聲的性質及其演變楊信川
彝語社會語言學研究概況述略普忠良
一種似乎要流行開來的可疑句式邢公畹
補語“上”的意義和用法關鍵
編插句式的解析與古代文獻的解讀彭占清
漢語語法“本位”論評李宇明
漢語確數(shù)詞的系統(tǒng)構成、使用特點和歷史演進蕭國政/李英哲
關于當前語言文字學界幾個問題的思考伍鐵平
《現(xiàn)代漢語詞典》(修訂本)評析(上)本刊記者/韓敬體....
《現(xiàn)代漢語詞典》(修訂本)評析(下)陸儉明/李行健/....
走向21世紀的語言科學張公瑾
含義分類標準評析熊學亮
《說文解字》概論周祖謨 1997年第08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商業(yè)交際語言學的獨立性、綜合性和應用性肖沛雄
歧義現(xiàn)象和語言的不確定性邢凱
英語對香港語言使用的影響蘇金智
香港詞匯研究初探田小琳
香港的漢語漢字研究單周堯
清代語言學繁榮發(fā)展原因之探討吳禮權
馬王堆帛書《刑德》乙本文字釋讀商榷黃文杰
說“乾”趙建偉
篇章與句子間的作用力及語法場類型胡正微
“者”的語法功能及其歷史演變袁毓林
《史記》中的程度副詞“頗”洪成玉
小說中標點符號的變異運用及其功能意義周建民
新聞標題的引號用法楊曉紅
論修辭學的學科對象及其發(fā)展童山東
略論方言與共同語的關系曾毅平
漢語方言代詞研究張惠英
試論晉語的特點與歸屬溫端政
“河口英語”的崛起左飚 1997年第09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漢藏語歷史比較的擇詞吳安其
現(xiàn)代漢語的“體”概念左思民
現(xiàn)代漢字筆畫規(guī)范芻議費錦昌
語言學研究中“語言能力”的界定問題戴曼純
比喻“多邊”及比喻思維的開拓劉英凱
意義的角度與轉類龔群虎
堅決貫徹執(zhí)行國家的語文政策蘇培成
堅持漢字簡化的方向蘇培成
漢字“規(guī)范”的幾個原則問題王開揚
贛語止攝開口韻知章組字今讀的歷史層次陳昌儀
論比喻的重新分類孫光貴
殷墟甲骨拾遺焦智勤
對外漢語教材創(chuàng)新略論趙金銘
篳路藍縷  以啟山林劉興均
論言語規(guī)范及其多體性鄭遠漢
“詞義成分——模式”分析(表性狀的詞)符淮青
斷而不斷 不斷而斷凌乙
發(fā)掘語言事實的一種思路崔永華
論雙語社會香港的語言問題王德春
清至民國時期政府行為在成就新疆雙語中的作用劉平
大型字典編纂中與俗字相關的若干問題張涌泉
介詞的語法性質和介詞研究的系統(tǒng)方法*周小兵 1997年第10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古全濁音聲母“演變”說質疑蕭泰芳
蘊涵與句義分析陳翼浦
修辭中的語流義變和情境義變駱小所
試釋黃侃論辭書訓詁與文義訓詁的區(qū)別王慶元
核心字和漢語的語義構辭法徐通鏘
關于“外來概念詞”和“外來影響詞”的思考[*]吳世雄
形容詞句法功能的標記模式沈家煊
讀《甲骨文斷代研究例》小記[*]陳煒湛
《紅樓夢》姨類稱謂的語義類型研究[*]劉丹青
論形聲結構的組合關系、特點和性質黃德寬
面向二十一世紀,全面推進語言文字工作葉之青
語言與思維關系的再探討崔建郎
追尋索緒爾語言學思想王克非
人類文字第一成熟期述要何丹
漢語與南方少數(shù)民族語言在語法類型學上的部分共性特征〔(1)〕丁崇明/榮晶
英語詞匯的最新發(fā)展[*]汪榕培
《重編廣韻》考崔樞華
論音義相生李如龍
吳語中的“來”和“來”字結構錢乃榮
古代標點符號發(fā)展史論綱管錫華 1997年第11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論我國的語言制度李作南
文化語言學札記二則芮道榮
論藝術語言學的學術體系陳丹妮
歷史比較法是建立語言史的有效工具邢凱
克拉申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述評李莉
語義和語法——祝賀《漢語學習》出版100期胡明揚
普遍唯理語法和《馬氏文通》陳國華
試說音切材料的校勘范新干
訓詁學與語法學蔣紹愚
漢語動詞拷貝結構的演化過程李訥/石毓智
漢語連詞發(fā)展過程中的若干特點李英哲/盧卓群
古典詩詞的特殊句法結構——兼談特殊結構詩句的表達效果史錫堯
戰(zhàn)國文字“地域特點”質疑李運富
論《馬王堆漢墓帛書》(肆)的聲符替代現(xiàn)象徐莉莉
新派蘇州方言聲母系統(tǒng)的演變李小凡
漢語教學中技能訓練的系統(tǒng)性問題呂必松
論文字理論的發(fā)展與民族文字實踐工作的調(diào)整鄧衛(wèi)榮
同符合體字探微陳偉武
翻譯的語言學情結袁筱一 1997年第12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回顧與展望——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筆談(上)許長安
回顧與展望--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筆談(上)黃德寬
回顧與展望--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筆談(上)姚亞平
回顧與展望--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筆談(上)詹伯慧
回顧與展望--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筆談(上)吳積才
回顧與展望——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筆談(下)胡明揚
回顧與展望——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筆談(下)董琨
回顧與展望--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筆談(下)蘇培成
回顧與展望--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筆談(下)高更生
評語言共性論中的幾種不同的觀點方立/程工
生成音系學的音節(jié)理論李智強
帛書《老子》三段另釋郭世銘
詞匯的跨域使用與詞義的衍生王玨
中文雙字詞的表征與加工(上)[1]彭聃齡/丁國盛
中文雙字詞的表征與加工(下)彭聃齡/丁國盛
純凈學風文風維護語言科學的健康王寧/劉利
《漢語大詞典》近代漢語條目訂補李申/王文暉
漢語語法結構的兼容性和趨簡性邢福義
漢語歷時句法中的競爭演變和語言折衷李英哲
大型漢語辭書注音一議周長楫
“語素”說、“詞素”說理由評析宗世海
“V來/去”與現(xiàn)代漢語動詞的主觀范疇馬慶株
《史記》的語義復現(xiàn)形式王卯根
關于編纂《英漢大詞典補編》的設想于海江/高永偉/....
話語分析在中國*徐赳赳
劉勰修辭理論的現(xiàn)代價值甘玉龍
殷墟甲骨文研究百年回顧與展望曹定云
秦文字釋讀訂補(八篇)王輝
吳語舟山方言的語音內(nèi)部差異及其歷史成因徐波
《方言校箋》拾補華學誠
《方言校箋》拾補(續(xù))華學誠 1998年第01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關于語言體系的幾個問題胡裕樹/卞覺非/....
論蓋士達的潛預設理論楊先順
從認知心理學看凱普倫的比較修辭理論沈黎
言有盡,意無窮王抒/賈永雄
語法范疇和漢語語法研究陳昌來
朝鮮翻譯韻書中所反映的近代漢語金基石
也談“樂歲終身飽(苦)”的釋義問題方有國
《太平廣記》語詞札記黃靈庚
“是……的”句質疑楊石泉
名詞短語的多重移位形式及把字句的構造過程與語義解釋*沈陽
初讀《敦煌音義匯考》魯國堯
“把”字句的句法、語義、語境特征*金立鑫
“英雄出少年”與“少年出英雄”:語法、語意、篇章、語用之交集屈承熹
談“V下+賓語”中賓語的類、動詞的類和“下”的意義*邱廣君
說車字中的“居”音時建國
景頗語詞的雙音節(jié)化對語法的影響*戴慶廈
《漢清文鑒》簡論崔宰宇
關于蒙古語復合詞的界說賈睎儒
語言學科“九五”重大課題啟動本刊記者
中文信息處理專題研究:語法研究俞士汶
語法知識在語言信息處理研究中的作用*俞士汶
現(xiàn)代漢語五萬詞語歸類的實踐*朱學鋒/俞士汶/....
關于自然語言理解的理解周錫令
面向自然語言處理的現(xiàn)代漢語詞組本位語法體系*詹衛(wèi)東
淺談漢語分詞的標準*孫宏林
關于分詞規(guī)范和規(guī)范詞表的若干意見袁毓林
關于分詞規(guī)范和規(guī)范詞表的若干意見袁毓林 1998年第02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人類學研究對語言學家的啟示阮詠梅
論漢語、漢字的特點*申小龍
從方言詞語看地域文化陳建民
描寫語法研究與普遍語法研究的“接口”在哪里?徐杰
論“雙語學”戴慶廈/何俊芳
漢語東北方言中的滿語影響*黃錫惠
喀什地區(qū)漢語的變異胡開蘭
《莊子·大宗師》篇羼雜文字辨王鍾陵
中古漢語詞匯通釋兩則何亞南
漢語口語詞釋例施光亨
詞組的研究*馬慶株
常用詞語尋源 (按揭、大班、干邑、提子、腰果、開心果、留學、周日、闌尾)俞忠鑫
漢語評判動詞的語義類王健慈
V為雙音節(jié)的“V在了N”格式邢福義
三個平面理論的歷史發(fā)展與深化*高順全
委婉辭格的異議鄭紅明
弘揚陳望道修辭理論,開展言語接受研究宗廷虎/趙毅
重讀《中國語言地圖集》張振興
上海方言形容詞重疊式研究*徐烈炯/邵敬敏
北京、香港、臺灣口語里的同形詞比較朱永鍇
原始漢藏人的住所和火的使用邢公畹
關于漢藏語分類的思考*戴慶廈
臺灣故宮藏幾方元八思巴字印文字譯釋*照那斯圖 1998年第03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試論“人—機對話”中的漢語語音學吳宗濟
荷蘭功能語法研究近況曹其軍
空語類理論與漢語空位賓語*韓景泉
做好語言文字工作為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李嵐清
漢語語調(diào)群組合規(guī)律吳潔敏
敦煌遺書《字寶》與唐口語詞張金泉
訓詁學與漢語雙音詞的結構和意義王寧
《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所見的語法成分武振玉
副詞的重疊形式與基礎形式張誼生
漢語語序的多面考察(上)張煉強
漢語語序的多面考察(下)張煉強
“很淑女”之類說法語言文化背景的思考邢福義
動詞的題元結構與動詞短語的同構分析*沈陽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的理論建設問題戴曼純
《翻譯老乞大·樸通事》所反映的漢語聲調(diào)調(diào)值李鐘九
藏語書面語和各方言的關系OO新術語的大量增加,雖然豐富了藏語書面語,適應了社會發(fā)展,但也出現(xiàn)了運用上的混亂,影響了不同方言區(qū)的人的交際。為此人們編著了大型詞典《漢藏對照詞典》試圖鞏固新術語的規(guī)范工作。但是由于地理條件、交通等的原故,現(xiàn)代藏語還未形成共同的標準口音之前藏語書面和各方言的關系仍需慎重對待。SS藏語/書面語/方言/關系南嘉才讓
漢藏語使動和完成體前綴的殘存與同源的動詞詞根*OO漢語的內(nèi)部構擬和漢藏語的比較表明,漢、藏緬、侗臺和苗瑤語中分布有古老的使動前綴* s-、* k-、* p-(* b-)和完成體前綴* b-和*g-(* G-), 這些語言中與這些前綴結合的一些詞根有同源關系。吳安其 1998年第04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近五十年來語言學的發(fā)展*(上)周流溪
近五十年來語言學的發(fā)展(中)周流溪
近五十年來語言學的發(fā)展(下)周流溪
Chomsky最簡方案形成的理論動因程工
普遍語法可及性三假說戴曼純
一部抄襲篡改他人學術成果的“專著”楊榮祥
《訓民正音》與漢語復輔音聲母再論金泰完
古代漢語詞義變化的幾個問題張聯(lián)榮
《三國志》雙音詞研究唐子恒
后置詞“行”考辨江藍生
漢語存在句的歷時性考察儲澤祥/劉精盛/....
兼語一般句式和把字句式的語義特征程琪龍/王宗炎
試論“通感生義”*王锳
甲骨學一百年的回顧與前瞻李學勤
古璽印文字叢考(十篇)施謝捷
甲骨文中的冉與冉饒宗頤
吳語中的NPS句和SOV句錢乃榮
藏語db-音類的演化過程及時間層次*江荻
西夏文《雜字》研究(之一)王靜如/李范文
西夏文《雜字》研究(之二)王靜如/李范文
西夏文《雜字》研究(之三)王靜如/李范文
江河不擇細流周有光
江河不擇細流周有光 1998年第05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漢字型文字的綜合觀察周有光
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近況胡壯麟
中俄跨文化交際中的邊緣語榮潔
語料庫語言學的發(fā)展及研究現(xiàn)狀*丁信善
幾個大的語料庫評介王伯浩
聲母語音特征的變化和聲調(diào)的起源*徐通鏘
索引軟件:語料庫語言學的有力工具王建新
開拓語言文字工作新局面,為把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全面推向許嘉璐
論意域項的贅舉、偏舉與復舉李運富
論《釋名》含聲訓字復音詞*陳煥良/王君霞
俄藏宋刻《廣韻》殘本述略聶鴻音
敦煌文書詞語考釋董志翹
呂叔湘、朱德熙先生在香山語法會議上的講話
《爾雅·釋親》札記張清常
新加坡學生繁體字辨認測查吳英成
略論句法位置對同現(xiàn)關系的制約張國憲
古典戲劇中的方言口語詞匯王永炳
從聲調(diào)調(diào)值演變史的觀點論山東方言的輕聲前變調(diào)*平山久雄
關于客家話和贛方言的分合問題王福堂
關于言語能力的實質與結構的探討*伍新春
十五世紀以前朝鮮語敬語表現(xiàn)形式的考察廉光虎 1998年第06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中文信息處理專題研究張家騄
語音學與信息技術張家騄
生成音系學的歷程和特點王嘉齡
實現(xiàn)語音數(shù)據(jù)庫科學性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祖漪清
連續(xù)話語語音特性及其信息處理曹劍芬
漢語語調(diào)分類和標記方法試說沈炯
韻律研究和韻律標音李智強
國際音標和計算機編碼鮑懷翹
亟需解決的一個問題曉東
傣族人名的等級結構與社會功能周慶生
韶關市郊石陂村語言生活的調(diào)查鄺永輝/林立芳/....
“基本元音系統(tǒng)”問題爭論述評楊清
梵漢對音與中古音研究儲泰松
傳統(tǒng)訓詁學釋義紕繆舉隅趙方輝
《墨經(jīng)》選詁楊俊光
說“朱殷”文正義
介詞“以”的起源和發(fā)展郭錫良
論漢語的“自然音步”馮勝利
從話語角度論證語氣詞“的”李訥/安珊笛/張....
動詞重疊的若干句法問題李宇明
自動和使動徐通鏘
越王州句復合劍銘文及其所反映的歷史李家浩
回鶻式蒙古文只必帖木兒大王令旨釋讀道布/照那斯圖/.... 1998年第07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語境、語體與修辭張志公
祝賀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召開(之一)文煉/汪成為/白....
祝賀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召開(之二)江藍生/桂詩春/....
言語調(diào)節(jié)理論的形成及其應用*馬麗
《現(xiàn)代漢語通用詞》選詞原則國家語委語用所《....
服虔、應劭音切所反映的漢末語音裴宰奭
“調(diào)素”論及普通話連讀變調(diào)林華
說“亂”李國正
《世說新語》疑難詞句雜說蔣宗許
《顏氏家訓》中反映魏晉南北朝時代色彩的新詞王小莘
五十年漢語同義詞研究焦點概述池昌海
漢語小句中樞語法系統(tǒng)論略邢福義
現(xiàn)代漢語動作類二價動詞探索*戴耀晶
連動式中“了、著、過”的單用和連用李鐵根
關于“NP+的+VP”偏正結構*詹衛(wèi)東
“P+NP[,1]+的+NP[,2]”結構的分化處理侯敏
“趁勢”辭格釋例梁臨川
瑞查茲及其修辭研究(上)陳汝東
瑞查茲及其修辭研究(下)陳汝東
漢字、漢語和漢字文化圈及其修辭王希杰/加藤阿幸....
維護母語,發(fā)展歷史文化(注:本文系1994年提交“臺灣南島民族母語研討會”的論文。)馬學良
論羌語聲調(diào)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劉光坤
漢英詞序對比研究金積令 1998年第08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中文信息處理專題研究:語義研究張普
中文信息處理專題研究:語義研究陳小荷
中文信息處理專題研究:語義研究靳光瑾/陸汝占
中文信息處理專題研究:語義研究魯川
中文信息處理專題研究:語義研究劉志文/莊璆/....
中文信息處理專題研究:語義研究陳群秀
中文信息處理專題研究:語義研究張衛(wèi)國
語言的系統(tǒng)狀態(tài)和語言類型黃行
生成語法中的漢語研究:課題與問題程工
漢譯佛經(jīng)與后漢詞語例釋何亞南
漢語歷史語言學的新方法羅杰瑞
量詞“枚”的產(chǎn)生及其歷史演變張萬起
《“買東西”考》獻疑徐時儀
現(xiàn)代漢語的空間系統(tǒng)齊滬揚
八十年代以來動結式研究綜述藺璜
結構、語義、表達研究瑣議(注:本文原題為《語義功能語法芻義》,曾在中國語言學會第九屆年會(廬山)、第30屆國際漢藏語言學會議(北京)宣讀,在現(xiàn)代語言學研討班(南開大學)報告。本文根據(jù)袁明軍記錄稿刪節(jié)而成,修改時采納了徐樞先生提出的寶貴意見。特此一并致謝。)馬慶株
詛楚文“亞駝”考裘錫圭
王國維的修辭理論宗廷虎
秦漢時期形聲字音近聲符換用例析(注:本文1998年3月5日收到)黃文杰
關于漢藏語分類研究的回顧與存在問題(注:本文曾于1997年8月24日在第30屆國際漢藏語言及語言學會議的《漢藏語分類問題專題學術討論會》上宣讀,發(fā)表前根據(jù)部分同行的意見,作了一定的修改和補充。)孫宏開
論漢語語音對越南語語音的影響譚志詞
阿難答秦王八思巴字蒙古語馬年令旨照那斯圖/道布/....
黔東南苗語侗語對漢語語音的影響金美 1998年第09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論符號語言學的基本觀點孟華
語言研究的歷史分期丁金國
澳門的歷史失語癥與跨世紀的文化整合劉月蓮/黃曉峰
港人對廣東話及普通話態(tài)度的定量與定質研究龍惠珠
《說文解字注》中的語義學王維賢
論漢語節(jié)奏規(guī)律吳潔敏
試論《洛陽伽藍記》在中古漢語詞匯史研究上的語料價值董志翹
從契丹文推測漢語“爺”的來源劉鳳翥
“所以”在六本古籍中的演變考察魏達純
禪宗典籍中“子”的用法梁曉虹
先秦漢語句尾語氣詞的組合及組合層次朱承平
基于語素數(shù)據(jù)庫的漢語語素及構詞研究(注:本文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苑春法/黃昌寧
HSK(高等)挑錯題的編制楊翼
焦點與背景、話題及漢語“連”字句(注:本文為香港研究經(jīng)費撥款委員會項目“漢語三種方言廣東話、上海話和普通話的參數(shù)變化”成果的一部分,其基本思路及部分材料在徐劉(1998)文中已有提及。本文初稿曾在國際話語分析研討會(澳門1997,10)上宣讀,羅仁地博士(Dr.R.LaPolla)、白梅麗教授(Prof.M-C.Paris)、H-D Gasde 博士和由潘海華博士組織的香港城市大學焦點問題研讀組都對本文提過,有益的意見,謹此致謝。)劉丹表/徐烈炯
近二十年來的漢語歧義研究肖國萍
歧義結構分析方法述評林新年
“動賓式動詞+賓語”的搭配規(guī)律高更生
“有”字句研究綜述張豫峰
述補帶賓句式中的韻律制約董秀芳
論語境分析在語義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諶華玉
模糊修辭學研究綜述韓慶玲
中國詩歌押韻的起源周錫 
宋代福建詩人用韻所反映的十到十三世紀的閩方言若干特點(之一)劉曉南
宋代福建詩人用韻所反映的十到十三世紀的閩方言若干特點(之二)劉曉南 1998年第10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二十世紀的中國普通語言學石安石
二十世紀的中國普通語言學(續(xù))石安石
蘇聯(lián)功能修辭學四十年武璦華
中文信息界的語義研究譚要林杏光
中間語言機器翻譯的有關問題熊文新
語言測驗和喬姆斯基理論張凱
說“字”徐通鏘
《漢語拼音方案》的制訂過程周有光
普通話應該有一個嚴格的語音標準王福堂
論《詩經(jīng)》語言的性質向熹
揚雄《方言》里面的外來詞越振鐸/黃峰
詞義單位的劃分符淮青
《醒世姻緣傳》里的句末語氣詞“可”李立成
現(xiàn)代漢語時體研究述評金昌吉/張小蔭
“了[,2]”句句型場試析武果/呂文華
臺灣官話敘事體中韻律單位的語法構成及其規(guī)律初探陳佩玲/陶紅印
論中山三器銘文的修辭藝術胡性初
論“半邊字”的作用和價值祝鴻熹
上海城市方言中心的形成錢乃榮
不用媒介語從事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探討梁寧輝 1998年第11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漢藏語系上古音之支脂魚四部同源字考邢公畹
于根元等《語言哲學對話》序許嘉璐
非洲英語的形成、特征與功能黃和斌/戴秀華
從計算語言學角度看語義角色問題易綿竹
題元理論與漢語配價問題(之一)徐烈炯/沈陽 
題元理論與漢語配價問題(之二)徐烈炯/沈陽
試論《釋名》中的流俗詞源劉興均
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評議失誤研究施春宏
《馬氏文通》研究百年綜說王海棻
說“兒”王云路
隋唐五代量詞的語義特征陳玉冬
《韻法橫圖》與明末南京方音邵榮芬
《馬氏文通》所揭示的古漢語語法規(guī)律廖序東
動詞重疊式的語法意義朱景松
新加坡的推廣華語運動盧紹昌
面向新世紀挑戰(zhàn)的瑞典漢學羅多弼 1998年第12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后哥本哈根語言學派的發(fā)展綜論丁信善
漢語長距離反身代詞化的句法研究胡建華
從對歧義句的分析看20世紀的句法學程工
二十世紀以前歐洲漢語語法學研究狀況貝羅貝
從官話、國語到普通話林燾
漢語史上音的產(chǎn)生年代金有景
普通話和現(xiàn)代化周有光
近代漢語詞語的羨余現(xiàn)象李申
20世紀中國現(xiàn)代語法學史的分期問題馬慶株
《古尊宿語要》的近指代詞盧烈紅
語義指向分析芻議周剛
非對比性的方言語法研究徐烈炯
論詞組結構功能的虛化徐時儀
從語義、語用看語法形式的實質陸丙甫
名形詞類轉變的語義基礎及相關問題譚景春
辭格的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劉永凱
釋古文字“盟”與古文化“盟”向光忠
日月又戠李學勤
臺灣話的特點及其與內(nèi)陸的差異刁晏斌
《方言》里的秦晉隴冀梁益方言趙振鐸/黃峰
含有母語基因的非母語教學李方
論漢藏語言的共性和類型瞿靄堂/勁松 1999年第01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漢藏語系上古音侵談兩部同源字考邢公畹
劉復《中國文法通論》讀后胡明揚
新加坡華語中的語碼夾雜現(xiàn)象陳美玲
試論近代南方官話的形成及其地位張衛(wèi)東
《洪武正韻》支微齊灰分并考忌浮
中原官話與北方官話的區(qū)別及《中原音韻》的語言基礎劉勛寧
漢語比較句嬗變的動因李訥/石毓智
《義府續(xù)貂》增訂蔣禮鴻/李亞明
從與自由短語的類比看“打拳”、“養(yǎng)傷”的內(nèi)部結構王洪君
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的體及形態(tài)化歷程張國憲
漢語發(fā)展史上結構助詞的興替石毓智/李訥
動詞研究遐想?yún)菫檎?/div>
再談馬建忠和《馬氏文通》郭錫良
賓組卜辭的分類與斷代黃天樹
論古今字的內(nèi)涵楊潤陸
關于HSK等值的試驗研究謝小慶
重談“動+了+賓”格式的來源和完成體助詞“了”的產(chǎn)生吳福祥
我國民族語言研究事業(yè)的繁榮與發(fā)展黃行
西夏語言文字研究的回顧與展望韓小忙 1999年第02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漢語語法研究所面臨的挑戰(zhàn)陸儉明/郭銳
隱喻的兩種解釋楊信彰
巴赫金言談理論闡析王加興
關于結構效度張凱
跨世紀的中國語法學岳方遂
中國的語言政策和語言規(guī)劃道布
現(xiàn)代語言學給我們的啟迪黃昌寧/陸鏡光
現(xiàn)代漢語辭書呼喚訓詁學祝鴻熹
謙詞、敬詞、婉詞概說洪成玉
“這不”解李榮
《馬氏文通》的指稱理論劉永耕
《馬氏文通》虛字學說中的幾個問題陳月明
現(xiàn)代漢語不及物動詞的配價考察陳昌來
論現(xiàn)代漢語表“難事實現(xiàn)”的被動句杉村博文
論常規(guī)含意、標準含意和一般含意高衛(wèi)東
關于漢字發(fā)展史的幾個問題(上)劉又辛
關于漢字發(fā)展史的幾個問題(下)劉又辛
二十世紀中國學者的青銅銘文研究董蓮池
景頗語的結構助詞“的”戴慶廈
漢藏語系上古音歌侯幽宵四部同源字考邢公畹 1999年第03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漢語功能語法芻議(之一)屈承熹
漢語功能語法芻議(之二)屈承熹
標準通用置標語言SGML及其在自然語言處理中的應用馮志偉
二十世紀的中國應用語言學研究于根元
話語表現(xiàn)理論述評鄒崇理
語文辭書利用訓詁材料應避免的問題王彥坤
《爾雅》和《爾雅詁林》趙振鐸
中古音研究的回顧與展望黃笑山
訓詁學回顧與展望趙誠
近十年間近代漢語研究的回顧與前瞻蔣紹愚
《孟子》對漢語文學語言詞匯的影響胡繼明
常用詞歷時更替札記汪維輝
從《兒女英雄傳》看“把”字詞組的變遷汪大昌
關系詞“一邊”的配對與單用邢福義
論漢語格分類的標準陳立民
《金瓶梅》歇后語七則解詁隋文昭
世紀之交看修辭學:回眸和前瞻(上)張會森
世紀之交看修辭學:回眸和前瞻(下)張會森
20世紀中國修辭學研究的幾個問題胡范鑄
論印第安諸語和滿—通古斯諸語中共有的宗教稱謂朝克 1999年第04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三價動作動詞形成的基干句模范曉/朱曉亞
理論、模式、操作程琪龍
國外認知語言學研究綜觀文旭
論漢語空間方位參照認知過程中的基本策略方經(jīng)民
地方語言的特征、功能和社會意義李明
委婉語——社會文化域的語言映射彭文釗
從職業(yè)背境看語言態(tài)度的分層龍惠珠
澳門言語社會在語際交流中的語碼轉換黃翊
計算機輔助教學專題研究何克抗
一項影響深遠的重要教改試驗何克抗/李克東/....
用科學的理論作指導探索“四結合”識字教學新模式田雨時
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提高閱讀教學效果沈利鳳
淺談小學語文“四結合”試驗“自主學習,由仿到創(chuàng)”的作文訓練周崇波
普通語義學留給我們的幾點啟示尹鐵超
句子的語義解釋袁彩云
關于語言文字規(guī)范問題的若干思考許嘉璐
詞義和詞的分布符淮青
試論漢語句式特色與語法分析薛鳳生
出土文獻之于古漢語研究十年回眸陳偉武
疑問句探詢功能的遷移徐盛桓
二十年來臺灣社會語言學的研究曹逢甫
寢孳方鼎和肆簋李學勤
《國語》《國策》中的疑問句祝敏徹
談對外漢語教學歷史的研究魯健驥
外語教學研究的發(fā)展趨勢劉潤清 1999年第05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字”和漢語語義句法的生成機制徐通鏘
社會語言學變異研究的若干問題張邁曾/鄭榮萱
關于大規(guī)模真實文本語料庫的幾點理論思考張普
文字發(fā)展規(guī)律的新探索周有光
《昭雪漢字百年冤案陳煒湛
關于“輕聲詞”的若干疑難問題邵敬敏
《現(xiàn)漢》修訂本的異體詞整理高更生
梵漢對音與上古音研究儲泰松
先秦漢語受事主語句系統(tǒng)姚振武
論“在+處所”的語義功能和語序制約原則俞詠梅
修辭學研究的歷史經(jīng)驗和21世紀發(fā)展前瞻宗廷虎
甲骨綴合續(xù)補常玉芝
《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的詞匯量問題李清華
信息處理中漢語動名語義關系分析的不同層次沈陽
東南方言關系綜論張光宇
加強漢語方言的詞匯研究許寶華
西方語言文化教學的演變與發(fā)展陳申
蒙古語中的逆構形方法道布
對外漢語專業(yè)教育中語言知識課的定位問題孫德金 1999年第06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談“主要從文獻研究漢語語音史”魯國堯
“在”字句和“給”字句沈家煊
新加坡華人的語言態(tài)度及其對語言能力和語言使用的影響陳松岑
《信息處理用現(xiàn)代漢語詞匯研究》課題研討會會議紀要國家語委科研辦
關于漢語詞匯層的研究徐國慶
兩漢的經(jīng)學和語言學趙振鐸
上古音研究十年回顧與展望(一)鄭張尚芳
上古音研究十年回顧與展望(二)鄭張尚芳
從回鶻文《玄奘傳》看西北方言入聲的演化黃艾榕/張盛如
二十世紀訓詁學研究的得失周光慶
反思與前瞻胡壯麟
處所詞的領格用法與結構助詞“底”的由來江藍生
二價動作動詞形成的基干句模朱曉亞/范曉
論漢語方音異讀李如龍
廣西平話概論梁敏/張均如
論緬彝語李永燧
民族語對中古漢語濁聲母演變的影響陳其光
漢藏語系上古音陽東冬耕四部同源字考邢公畹 1999年第07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晉語入聲韻母的區(qū)別性特征與晉語區(qū)的分立侯精一
傣、泰語地名結構分析及地圖上的音譯漢字羅美珍
從藏緬語同源詞看藏緬族群的史前文化黃布凡
語言學史的空間錢軍
考據(jù)學與科學語言學姚小平
中、西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發(fā)展趨勢高一虹/李莉春/....
專書語法研究的幾點體會何樂士
釋“去”王學奇
對漢語同義詞研究重要分歧的再認識池昌海
從量變看朱熹反切中的濁上變?nèi)ダ栊碌?/div>
《入唐求法巡禮行記》的詞匯特點及其在中古漢語詞匯史研究上的價值董志翹
說“上[,2]、下[,2]……起來[,2]”劉廣和
動詞前成分“一”的探討殷志平
表示靜態(tài)位置的狀態(tài)“在”字句齊滬揚
仿造詞的形式及其規(guī)范化王振昆
對漢語口語課的反思王若江
隱語與諧音周日安/廉潔
甲骨文研究的歷史、現(xiàn)狀與未來展望范毓周
甲骨文研究的歷史、現(xiàn)狀與未來展望(續(xù))范毓周
漢字教學:教什么?怎么教?卞覺非
云南方言的形成李兆同
獨龍語動詞趨向范疇研究楊將領 1999年第08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阿V”及其相關疑問句式比較研究徐烈炯/邵敬敏
語言社群類型與臺灣的外來詞史有為
轉指和轉喻沈家煊
辭書與語言規(guī)范化問題陳原
西方社會語言學面面觀周慶生
論民族語、母語和第一語言李永燧
也論我國民族的語言轉用問題何俊芳
組合同化:詞義衍生的一種途徑張博
晉南、關中的“全濁送氣”與唐宋西北方音李如龍/辛世彪
兩種保留賓語句式及相關句法理論問題徐杰
現(xiàn)代漢語中“體”的研究左思民
定語順序的認知解釋及其理論蘊涵袁毓林
現(xiàn)代漢語的雙及物結構式張伯江
從非賓格動詞現(xiàn)象看語義與句法結構之間的關系楊素英
漢字在傳播中的變異研究趙麗明 1999年第09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語法研究的分析和綜合沈家煊
語言學中的形式主義與功能主義侯萬春
《漢文經(jīng)緯》與《馬氏文通》姚小平
中國大陸近三年(1996—1998)漢語音韻研究述評馮蒸
甲骨文中的“男”為爵稱說楊升南
漢語“自己”一詞的性質程工
“打碎了他四個杯子”與約束原則徐杰
近代漢語唇音合口問題與朝鮮對音文獻的諺文注音金基石
漢藏語言系屬分類之爭及其源流孫宏開/江荻
近代漢語副詞簡論楊榮祥
說“個”趙日新
“這是……”和“這個是……”陸儉明
漢語類比造詞初探凌云
語境研究的變化和發(fā)展仇鑫奕
古漢字結構的取象類型原始移情考略臧克和
苗瑤語方言親疏關系的計量分析黃行
漢藏語系上古音真文元三部同源字考邢公畹
蒙古文和八思巴字元音字母的字素分析照那斯圖 1999年第10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從語言滲透看漢語比擬式的發(fā)展江藍生
關于語感與流通度的思考張普
限制性句法:句法反對稱理論胡建華
主題提升理論評介牛保義
亞里士多德的語義理論研究周建設
漢字的繁衍與詞的同一性張聯(lián)榮
系聯(lián)、分離法在詞義研究中的意義鐘如雄
重音理論和漢語的詞長選擇端木三
澳門博彩隱語研究邵朝陽
劃分與切分文煉
《合集》32921和甲骨分期李學勤
論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李如龍
從開口一等重韻的現(xiàn)代反映形式看漢語方言的歷史關系王洪君
客家話跟苗瑤壯侗語的關系問題鄧曉華
藏語漢借詞的特點薛才德
越南拉哈語與仡央諸語言的初步比較李錦芳
三種壯文的比較研究Margaret.... 1999年第11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同異之爭:語言社會學和社會語言學(上)劉援朝
同異之爭:語言社會學和社會語言學(下)劉援朝
“漢語方言聲調(diào)資料庫”的設計及其理論基礎蔣平
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雙語制的量化分析班弨
生成音系學的聲調(diào)表征理論馬秋武
華語特有詞語:新加坡社會寫真汪惠迪
雙字組合與詞典收條周薦
漢語的內(nèi)部屈折及相關的語言理論問題溫鎖林
試論朝鮮朝的對譯漢音與中國官話方言之關系蔡瑛純
漢語魚名命名理據(jù)考李海霞
《元曲選》中的把字句蔣紹愚
大馬哈魚一詞的語源胡增益
說“詞語”胡明揚
試談“飛上?!钡炔患拔飫釉~帶賓語現(xiàn)象郭繼懋
西周金文“履”字探源江林昌
甲骨學研究一百年(之一)王宇信
甲骨學研究一百年(之二)王宇信
重讀《臨川音系》謝留文
漢藏語言聲調(diào)起源研究中的幾個理論問題瞿靄堂 1999年第12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使用者話語的語言學地位綜述顧曰國
關于網(wǎng)絡時代語言規(guī)劃的思考張普
九十年代漢語詞匯地域分布的定量研究陳瑞端/湯志祥
新加坡華社雙語調(diào)查徐大明
現(xiàn)代漢語語素庫的開發(fā)及應用俞士汶/朱學鋒/....
基于超文本環(huán)境的《說文解字》知識庫的建立宋繼華/王寧
中國歷史比較語言學的實踐和貢獻王遠新
漢語語素組合關系與辭書釋義蘇寶榮
古漢語同形詞與詞書條目的分合王锳
對1976年修訂《新華字典》方案(草案)的意見魏建功
漢語復句理論辨流謝奇勇
試論上古音幽宵兩部與侵緝談盍四部的通轉施向東
俄藏宋刻《廣韻》殘卷的版本問題余乃永
《賓退錄》射字詩的音韻分析將邑劍平/平山久....
說炕——附釋建州周建奇
我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語法大綱竟成
句踐“維甲”令中之古越語的解讀鄭張尚芳
漢藏語言的派生構詞方式分析徐世璇
德國的功能派翻譯理論仲偉合/鐘鈺 2000年第01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漢藏語言系屬研究的文化人類學方法綜論江荻
科學理論新發(fā)現(xiàn)與語言學新思維胡壯麟
試論加拿大雙語制的歷史成因和現(xiàn)狀楊士虎
語義格與語義配價郭聿楷
漢語與南方民族語言關系研究方法探析丁崇明/榮晶
兩次分類蔣紹愚
“背”音說疑史有為
漢語兒化音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季永海
朝鮮對音文獻淺論金基石
《金瓶梅》復音形容詞結構特征初探程娟
“動賓結構+賓語”的條件及發(fā)展趨勢張博
語義特征研究概觀袁明軍/張慧晶
五十年來的漢語修辭學宗廷虎
中國古文字學研究五十年馮時
中國古代銘刻與文書研究五十年趙超
客贛方言史簡論劉綸鑫
韓國的滿語研究概況成百仁/高東昊
漢藏語系上古音葉緝物質月五部同源字考邢公畹
“著(·zhe)”字補議陸儉明 2000年第02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漢語的特點和語言共性的研究徐通鏘
“實用”觀念中的20世紀中國語言學蘇新春
試論語體分類的語法學意義陶紅印
鏈語法述評馮志偉
同源詞義素分析法同源詞意義分析與比較的方法之一黃易青
復句研究與修辭結構理論徐赳赳
新時期語言學應用研究概述董琨
中古詩歌附加式雙音詞舉例王云路
《佛本行集經(jīng)》中的“許”和“者”曹廣順
延續(xù)性形容詞的續(xù)段結構及其體表現(xiàn)張國憲
現(xiàn)代漢語物質過程小句的及物性系統(tǒng)周曉康
戰(zhàn)國兵器銘文選釋何琳儀
詞義發(fā)展研究的一些問題洪成玉
廣東地區(qū)方言群問題初探陳運飄
對外漢語教學學科理論建設的現(xiàn)狀和面臨的問題呂必松
中國漢語水平考試(基礎)的設計原則和試卷結構姜德梧
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對外漢語教學的改革仲哲明
阿爾泰語系諸語四季名稱來源初探哈斯巴特爾 2000年第03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語篇連貫研究縱橫談張德祿
哲學軌道上的語言研究錢冠連
論語法中的梯度現(xiàn)象及其研究宋志平
說“兄弟”和“弟兄”邢福義
澳門語言現(xiàn)狀與語言規(guī)劃盛炎
現(xiàn)當代漢語他動詞的增長及其在香港社會中的表現(xiàn)黃大方
澤存堂本《廣韻》之版本問題余乃永
《論語》新詁黃金貴/郭海文
今文《尚書》判斷句研究錢宗武/劉彥杰
大型字詞典魚類詞條補正李海霞
漢語民間秘密語語源探析曲彥斌
句型主體論李芳杰
山西方言韻母一二等的區(qū)別沈明
相似性的“N[,1]似的N[,2]”格式儲澤祥
近20年來甲骨文研究的主要成就陳煒湛
粵語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詹伯慧
元朝宣政院頒給柏林寺的八思巴字禁約榜照那斯圖/哈斯額....
同義語碼市場價值調(diào)查分析熊金才
論翻譯學的基礎研究林璋
閩粵方言的不同文化特征李如龍 2000年第04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新中國語言學50年陸儉明
框架核心分析法黃伯榮
略說句系學范曉
主題發(fā)展與銜接彭宣維
“千年蟲”與“零年蟲”金有景
《集韻》研究概說(之一)張渭毅
《集韻》研究概說(之二)張渭毅
《集韻》研究概說(之三)張渭毅
抽象原則和臨摹原則在漢語語法史中的體現(xiàn)蔣紹愚
《馬氏文通》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廖序東
漢藏語系上古音覺鐸屋職錫五部同源字考邢公畹
現(xiàn)代漢語“了”研究中“語義第一動力”的局限金立鑫
疑問范疇與疑問句式徐杰
《六書故》所引唐本《說文解字》考黨懷興
論《爾雅》方言詞的詞匯特點華學誠
螳螂異名的理據(jù)黎良軍
語音對應規(guī)律的計量研究方法黃行
原始漢藏語的復輔音問題孫宏開
論景頗語在藏緬語中的地位戴慶廈
國外阿爾泰語言學研究述要孟達來
蘇聯(lián)解體后俄語詞匯的發(fā)展變化潘廣云 2000年第05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基本句式和變式胡明揚
人類語言學:基本研究課題林書武
20世紀應用語言學評述桂詩春
美國翻譯研討班和龐德翻譯思想郭建中
少數(shù)民族兒童漢字認知的實驗研究傅金芝/符明弘
管轄音系學:一種以制約為基礎的音系學理論馬秋武
音系學百年回顧王嘉齡
詞的意義、結構的意義與詞典釋義譚景春
敦煌文獻語詞校釋叢札施謝捷
澳門歷史語言文化探述劉月蓮
敦煌文書詞語瑣記董志翹
近代漢語的“V出+N外”格式儲澤祥/徐朝暉/....
體詞及其次類的劃分邢福義/曾常年
數(shù)量詞語與主觀量李宇明
晉語“分立”與漢語方言分區(qū)問題溫端政
從“實心饅頭”到“淡面包”再到“淡包”王福堂/王洪君
朝鮮語的功能漢字趙新建/馬會霞
蒙古文-八思巴字《五守護神大乘經(jīng)·守護大千國土經(jīng)》元代印本殘片考釋照那斯圖/牛汝極....
契丹小字《耶律迪烈墓志銘》考釋盧迎紅/周峰
英、漢語中的主賓不對稱現(xiàn)象李汝亞
喀什地區(qū)塔吉克人雙語現(xiàn)象研究安潘明Pam A....
中韓同形詞正負遷移初探奇化龍 2000年第06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最”義級層的多個體涵量邢福義
國家的雙語化與地區(qū)的單語化:比利時官方語言政策研究斯欽朝克圖
漢語詞語重疊結構統(tǒng)計分析邢紅兵
藏緬語的分類和白語的歸屬吳安其
漢語語音史學科的形成和發(fā)展張鴻魁
《信息處理用現(xiàn)代漢語詞匯研究》課題中期成果匯報
《信息處理用現(xiàn)代漢語詞匯研究》課題中期成果匯報(之一)
《信息處理用現(xiàn)代漢語詞匯研究》課題中期成果匯報(之二)
迎接新世紀:語法研究的百年反思史有為
《老乞大》四種版本從句句尾助詞研究李泰洙
二十世紀的古漢語語法研究宋紹年/郭錫良
二十世紀的古漢語語法研究宋紹年/郭錫良
漢語量詞系統(tǒng)的建立與復數(shù)標記“們”的發(fā)展李艷惠/石毓智
錢鐘書的理解修辭理論宗廷虎
系統(tǒng)論與漢字構形學的創(chuàng)建王寧
《合》33208號卜辭的文字學解釋吳振武
論周金文中“肇”字的字義朱鳳瀚
語內(nèi)翻譯與語際翻譯的比較蔡新樂 2000年第07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語言研究中的觀念變化:回顧和展望趙世開
柏拉圖以來詞義說的新審視張志毅/張慶云
概念結構對語義原子論和語義場理論的整合郎天萬/蔣勇
韓禮德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40年發(fā)展述評黃國文
《詩經(jīng)》注音雜說向熹
20世紀《中原音韻》音系研究進程與方法回顧黎新第
西方漢學家關于古代漢語與中國古代哲學的關系研究述評劉連朋/穆子
古文獻施受句謂語體詞間之“于”考向光忠
論與漢語副詞相關的虛化機制張誼生
近代漢語中類同副詞“亦”的衰落與“也”的興起楊榮祥
簡述漢文佛典對梵文語法介紹及其對中國古代語法學發(fā)展的影響(上)孫良明
簡述漢文佛典對梵文語法的介紹及其對中國古代語法學發(fā)展的影響(下)孫良明
修辭學通史應如何評論修辭思想張煉強
說“凡有疾”裘錫圭
二十世紀湖南方言研究概述鮑厚星/陳立中/....
甲骨文同辭同字異構例李學勤
閩語及其周邊方言張振興
論我國民族雜居區(qū)的語言使用特點王遠新
羌語的體范疇黃布凡 2000年第08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中國模糊語言學的理論研究述評吳世雄/陳維振
信息處理用語言知識動態(tài)更新的總體思考張普
西方學者對詞匯學研究現(xiàn)狀的綜述汪榕培
連續(xù)話語語料庫的語音切分和標記陳肖霞
評語法隱喻的韓禮德模式胡壯麟
《漢語方言大詞典》:取舍之間見功力詹伯慧
《漢語方言大詞典》簡評謝自立
《漢語方言大詞典》編后許寶華
漢語語言學與語文教學王寧
同義詞研究的幾個問題符淮青
論同系聲母內(nèi)部可以互轉(上)朱聲琦
論同系聲母內(nèi)部可以互轉(下)朱聲琦
先秦漢語名詞、動詞、形容詞的發(fā)展郭錫良
先秦“負面心理動詞”的述謂功能析微陳克炯
結合語義表達的語法研究馬慶株
修辭學論著寫作中的例子問題王希杰
論殷墟卜辭的新星李學勤
英語與香港書面漢語石定栩/朱志瑜
從詞匯看客家方言與贛方言的關系練春招
高等HSK命題、評分過程再解析任筱萌
周原甲骨文“囟”字釋義張玉金
生殖器名稱與自然崇拜斯欽朝克圖
關于漢語和侗臺語的介音問題邢凱 2000年第09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基于短語結構語法的自動句法分析方法馮志偉
歷史回眸:早期的中介語理論研究王建勤
中日兩國關于句子“主題”問題的爭論施建軍/姚燈鎮(zhèn)
80年代以來漢語信息處理研究述評詹衛(wèi)東
關于語料庫的建立約翰·辛克萊
詞義場·語義場·語義框架張建理
朝鮮對音文獻中的微母字金基石
《四講》與《新著》的幾點比較高更生
從《史記》看上古幾組同義詞的發(fā)展演變管錫華
情態(tài)動詞“能”在交際過程中的義項呈現(xiàn)王偉
人稱代詞“他”的照應功能研究王燦龍
調(diào)值的輕聲和調(diào)類的輕聲魏鋼強
苗瑤語詞匯發(fā)展的一種方式陳其光
景頗語重疊式的特點及其成因戴慶廈
納西族雙語地區(qū)的漢語中介語研究蓋興之
作者本意和本文本意謝天振 2000年第10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漢藏語言研究的理論和方法(之一)瞿靄堂/勁松
漢藏語言研究的理論和方法(之二)瞿靄堂/勁松
論語言學中轉換規(guī)則的必要性陳保亞
20世紀的歷史語言學江荻
古印度、古希臘與中國古代語言學比較吳大偉
《漢語大詞典》近代漢語條目再訂補李申/張?zhí)?田照....
近年來國內(nèi)敦煌語詞校釋研究專著四種述評方一新
語義的先決性·句法的強制性·語用的選定性魯川
介紹一份19世紀末的漢朝對音資料李得春
二十世紀漢語輕聲研究述評蔣宗霞
“吐蕃”考朱文旭
《世說新語》詞語考辨汪維輝
漢語配價語法研究的新動向王偉麗
論“把”字句的句式語義張伯江
從《翻譯老乞大·樸通事》左側音看近代漢語入聲朱星一
歷代漢語對偶形態(tài)分類列析(之一)童山東
抓緊甲骨文的基礎整理工作王蘊智
新見曶簋銘文對金文研究的意義張光裕
敦煌莫高窟北區(qū)洞窟所出多種民族文字文獻和回鶻文木活字綜述彭金章/王建軍
我國90年代漢外語言對比研究述略許高渝
論“信達雅”的歷史發(fā)展軌跡劉期家 2000年第11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詞類劃分中的幾個問題文煉/胡附
言語的語言學的界定、內(nèi)容及其研究的方法岑運強
淺層句法分析方法概述孫宏林/俞士汶
漢語雙音節(jié)同音詞詞匯歧義消解過程的研究舒華/唐映紅/張....
語言能力及其分化于根元/夏中華
《現(xiàn)代漢語方言大詞典》編纂后記張振興
從漢語方言看漢語聲調(diào)的發(fā)展錢曾怡
事實勝雄辯劉重德
“了、呢、的”變韻說郭小武
《郭店楚墓竹簡·緇衣》初探劉曉東
論同義詞之“同”黃金貴
上古漢語疑問代詞的發(fā)展與演變(之一)貝羅貝/吳福祥
上古漢語疑問代詞的發(fā)展與演變(之二)貝羅貝/吳福祥
藝術語言:活的形象駱小所/匡錦
從先秦時期“介詞+場所”在句中不合規(guī)律分布的用例看漢語的詞序張赪
70年代以來的秦漢簡帛文字研究陸錫興
《說文解字注》中的“引申假借”呂朋林
論漢語方言中“中心語—修飾語”的反常詞序問題丁邦新
對外漢語報刊語言的長句教學探索葉長蔭
從妙齊提碑文溯緬語聲調(diào)之源曾曉渝/陳平 2000年第12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曾運乾之古音學陳新雄
語義韻研究:對象、方法及應用紀玉華/吳建平
沃爾夫假說的“言外行為”與“言后行為”高一虹
現(xiàn)代北京話的輕音和兒化音溯源李思敬
角色參照語法述評潘永樑
語言研究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工程陳章太
普通話水平的語言表征與相應的測試等級宋欣橋
西而不化與西而化之徐學
漢語語法的基本單位與研究策略王洪君
《老乞大》語序研究李泰洙/江藍生
體助詞“著”不表示“進行”意義錢乃榮
句式和配價沈家煊
香港方言外來詞比較研究邵敬敏
共同緬彝語韻類芻論李永燧
阿儂語概況孫宏開
漢臺內(nèi)核關系詞相對有階分析陳保亞 2001年第01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論族群互動中的語言接觸羅美珍
北京話一種兒化變調(diào)的成因平山久雄
語言學研究的三個取向徐盛桓
論索緒爾語言學理論中的社會觀趙蓉暉
兒童習得副詞的偏向性特點周國光
基于神經(jīng)語言學的中文大腦詞庫初探楊亦鳴/曹明
詞義排歧的一種語言模型黃昌寧/李涓子
論徐復教授的訓詁學說柳花松/盛林/李....
計算機技術和漢語史研究尉遲治平
言語規(guī)范三層次鄭遠漢
美國雙語教育研究之評介翁燕珩
關于《漢語方言大詞典》的通用口語詞石汝杰/魯國堯
重讀《離騷》饒宗頤
古南方漢語的特征鄧曉華
建國50年來的《說文解字》研究班吉慶
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的典型特征張國憲
論漢語方言比較研究(上)李如龍
論漢語方言比較研究(下)李如龍
邵陽(南路)話的漢壯合璧詞黎良軍
關于滿-通古斯諸語的分類朝克 2001年第02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為非功利的語言理論辯護錢冠連
歷史語言的若干研究方法評議劉廣和
研究隱喻的主要學科李福印
關于印歐語系的起源問題龔纓晏
《失落的范式——M. Kruszewski的語言學理論》評介Joanna R....
論語言文字的地位規(guī)劃和本體規(guī)劃(之一)馮志偉
論語言文字的地位規(guī)劃和本體規(guī)劃(之二)馮志偉
古籍整理通用系統(tǒng)及其中字典的編纂朱小健
漢語的同源詞和構詞法郭錫良
語法研究中“兩個三角”的驗證邢福義
試論結構助詞“的”和“之”的前置張誼生
釋“小臣”周言
近20年中國語法學研究概述林玉山
釋“巴”王學奇
“龍蟲并雕”和“語”的研究溫端政/沈慧云
甲骨文語序問題札記二則喻遂生
吳語中的虛詞“咾”錢乃榮
談鄂東方言的“V得得”陳淑梅
哈尼語的“來、去”戴慶廈/李澤然
20世紀的中外西部裕固語研究鐘進文
黎語古音構擬吳安其
原始突厥語輔音的構擬吳宏偉 2001年第03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邏輯判斷基本類型及其在語言中的反映沈園
試論現(xiàn)代俄語中的表述吳貽翼
自然語言的詞序和短語結構理論鄧思穎
韓國語語法語境素張光軍
葉斯柏森語法理論體系研析任紹曾
認知語言學研究綜述(一)趙艷芳
認知語言學研究綜述(二)趙艷芳
從結構主義看藍靛瑤親屬稱謂的特點納日碧力戈
涼山彝族非血緣親屬稱謂試析巴且日火
μ學派的辭格理論和辭格系統(tǒng)張秀國
“首、道——得老”與上古復聲母胡雙寶
當前西方修辭學研究的趨勢艾倫·葛絡斯(A....
現(xiàn)狀和設想許嘉璐
跨入新世紀后我國漢語應用研究的三個主要方面陸儉明
單項對比分析法胡明揚
《世說新語》的語言特色何樂士
小句中樞說的方言實證邢福義
二十年來漢語方言研究述評詹伯慧
當代藏語語法研究的歷史與現(xiàn)狀周煒
試論維吾爾語中的漢語借詞閻新紅/歐陽偉 2001年第04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漢藏系語言研究法的檢討丁邦新
管轄音系學的基本理論及最新發(fā)展馬秋武
藝術語言與藝術語言學駱小所
“水至清則無魚”張德鑫
“水至清則無魚”張德鑫
對象介詞“將”的產(chǎn)生馬貝加
翻譯過程論石高玉
對翻譯等值理論的再思考華莉
“《十三經(jīng)詞語索引》系統(tǒng)”的設計和建立甘銳
《十三經(jīng)辭典》編寫的緣由、原則及特點遲鐸
《十三經(jīng)辭典》詞性標注問題白玉林
《十三經(jīng)辭典》字形、字體的處理王明倉
說沚與及沚饒宗頤
二十世紀中國學者的戰(zhàn)國文字研究董蓮池
中古譯經(jīng)中的處置式曹廣順/遇笑容
簡析古今漢語的定數(shù)量詞陳紱
關于真福寺本《禮部韻略》水谷誠
指稱與析句問題文煉
漢語詞組及其整體性洪成玉/洪忻
交易類四價動詞及漢語謂詞配價的分類系統(tǒng)(之一)魯川/緱瑞隆/劉....
交易類四價動詞及漢語謂詞配價的分類系統(tǒng)(之二)魯川/緱瑞隆/劉....
歧義度的調(diào)查與分析尤慶學
語素的計量分析與識別方法黃行
西夏語言文字研究的回顧與展望韓小忙 2001年第05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江永的音韻學與歷史語言學唐作藩
網(wǎng)絡時代的語言競爭:文化生態(tài)學的思考黃長著
中國模糊語言學:回顧與前瞻吳世雄/陳維振
計算心理語言學簡介崔剛
《語言文字應用研究叢書》評介王均
《語言文字應用研究叢書》評介(續(xù))王均
中文文本自動校對張磊/周明/黃昌....
中西方譯學構想比較張美芳
現(xiàn)代吳語和“支脂魚虞,共為不韻”梅祖麟
清代鴻臚寺正音考平田昌司
秦骃玉版文字初探曾憲通/楊澤生/....
“所到之處”句式源流考吳金華/王文暉
從韻律看漢語“詞”“語”分流之大界馮勝利
當代翻譯學建構理路略論辜正坤
動詞性短語與動詞的功能比較齊滬揚/連蜀
漢語語法研究的歷史、現(xiàn)狀和展望范曉
賽德克語概況陳康
漢文史籍中的西羌語和黨項語聶鴻音
偽科學的來源和學者的辨?zhèn)问姑鯇?鄒曉麗/王....
偽科學必須反真權威不可無伍鐵平 2001年第06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瀕危語言研究中定性定位問題的初步思考戴慶廈/鄧佑玲
動物觀念的實現(xiàn)方式與普遍性問題馬清華
描寫語篇理解的交互模式林文治
關于句處理中所要考慮的語義問題陸儉明
二語習得定性研究方法述評龐繼賢/王敏
甲骨文句型的轉換和衍生劉青
試析“行為集團”在性別語言研究中的應用武繼紅
反切行為與反切原則潘悟云
漢語合成復合詞的構造過程顧陽/沈陽
關于漢語詞源研究的幾個問題*王寧
專書詞類研究原則與方法的可貴探索何樂士
《世說新語》、《齊民要術》、《洛陽伽藍記》、《賢愚經(jīng)》、《百喻經(jīng)》中的“已”、“竟”、“訖”、“畢”蔣紹愚
釋甲骨文中的張玉金
二十世紀漢語方言學的經(jīng)驗值得總結李如龍
讀《儋州村話》李藍
原始漢藏人的宗教與原始漢藏語邢公畹
原始漢藏語輔音系統(tǒng)中的一些問題孫宏開
動詞重疊研究概述于江
藏文前加字*薛才德 2001年第07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拉波夫和社會語言學胡明揚
社會語言學創(chuàng)始人拉波夫本刊特約記者
第三人稱代詞在深層回指中的應用分析秦洪武
多變的語序、統(tǒng)一的詞組結構李亞非
詞項語法評介Richard ....
索緒爾符號觀再評價盧德平
漢語自動分詞研究評述孫茂松/鄒嘉彥
專書詞典與訓詁向熹
關于普通話文白異讀的答問曹先擢
編碼機制的調(diào)整和漢語語匯系統(tǒng)的發(fā)展徐通鏘
漢語復合動詞'X加’的內(nèi)部結構與外部功能湯廷池
表達正誤與三性原則邢福義
尖團音問題與朝鮮文獻的對音金基石
《呂氏春秋》句子的界定殷國光
《山遠公話》新校項楚
現(xiàn)代漢語介詞詞組“在L”與動詞賓語的詞序規(guī)律的形成張赪
從語言文字的角度看敦煌文獻的價值張涌泉 2001年第08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語言的起源及建模仿真初探王士元/柯津云
近年來國內(nèi)模糊語義學研究概述姚鴻琨
功能語言學對文體分析的貢獻朱永生
元音和諧的類型學問題李兵
知網(wǎng)和漢語研究董振東/董強
感嘆詞如何體現(xiàn)話語基調(diào)高彥梅
論江永上古韻元部陰陽入之分配及其古韻學說李開
上古漢語的韻尾和聲調(diào)的起源吳安其
北京話入聲字文白異讀的歷史層次高曉虹
處所賓語“把”字句中動詞補語的制約機制岳中奇
名詞的描述性語義特征與副名組合的可能性施春宏
形容詞性短語與形容詞的功能比較齊滬揚/王愛紅
從動補結構的形成看語義對句法結構的影響徐丹
聊齋俚曲的一些方言詞音問題馮春田
努力發(fā)掘漢語語法的系統(tǒng)性寧聿
壯語漢借詞的詞義和語法意義變異李錦芳
認知性辭格與表達性辭格劉大為 2001年第09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話語連續(xù)性的圖式分解研究熊學亮
普遍語法與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研究王文斌
讀喬姆斯基《語言與思維研究中的進展》程工
后SPE音系學理論的發(fā)展取向馬秋武
語言制度的基本性質及其研究價值姚亞平
句法、語義、語用之間的互參互動關系陳忠/范曉
言語適應理論研究述評劉正光
閩南方言的結構助詞李如龍
平話、湘南土話和粵北土話的歸屬王福堂
廣西“平話”問題芻議詹伯慧
說“句管控”邢福義
“於菟”之“菟”的同族詞及其同源詞周及徐
"N"+“們”的選擇限制與“N們”的表義功用張誼生
語法化中的更新、強化與疊加劉丹青
漢語奇偶句調(diào)型的組合模式吳潔敏/朱宏達
從景寧畬話古全濁聲母的今讀看畬話的性質傅根清
二等韻介音研究綜述張建民
金文的“者”趙誠
南方漢語古古越語底層問題新探龔群虎 2001年第10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語言學研究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袁毓林
癡呆癥的語言研究羅倩/彭聃齡
可及性理論與前指現(xiàn)象周平
自然語言語碼轉換研究的若干方面李剛
小句中樞說的方言續(xù)證邢福義
工具主語和工具賓語異議陳昌來
確立語義范疇的原則及語義范疇的相對性詹衛(wèi)東
“關系化”對“話題化”的影響李大勤
體詞性的“X[,1]的X[,2]”的時體問題杭麗濱
試釋李唐皇室以“哥”稱父的原因及“哥”、“姐”等詞與阿爾泰諸語言的關系陳宗振
粘合補語和組合補語表達差異的認知分析郭繼懋/王紅旗
《集韻》重紐的特點張渭毅
從《唐五代語言詞典》看附加式構詞法在中近古漢語中的地位王云路
從普通話里跟“得”有關的幾個格式去探討方言類型學柯理思
南昌縣(蔣巷)方言的輕重音與變調(diào)蔣平/謝留文
壯語中古漢語借詞及漢越語與平話的關系藍慶元 2001年第11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沈家煊
定量對比研究的方法問題許余龍
范疇語法馮志偉
詞序的擬象性探索文旭
漢語詞的概率語法屬性描述俞士汶/段慧明/....
試論基礎表述的組配研究與對外漢語教材編寫徐昌火
動詞的配價與漢語的把字句范曉
沃爾夫論隱性范疇黃國文/丁建新
漢語的主語與話題之辨石毓智
現(xiàn)代漢語AABB重疊式詞構成基礎的統(tǒng)計分析任海波
現(xiàn)代漢語個體量詞語法特點的認知解釋范偉
再論英語借詞對現(xiàn)代漢語詞法的影響吳東英
秦簡字詞考釋四則王貴元
梅祖麟教授訪談錄曹志耘
商代文字來源缺失環(huán)節(jié)的域外覓蹤何崝
確定漢藏語同源詞的幾個原則黃行
《突厥語詞典》語言被動態(tài)及其被動結構研究趙明鳴
探索普通話自然連續(xù)語音之規(guī)律 2001年第12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計算語言學的理論方法和研究取向袁毓林
中介語的認知發(fā)生基礎戴煒棟/蔡龍權
用函數(shù)研究聲調(diào)孫銳欣/盛金標
漢語給予類雙及物結構的類型學考察劉丹青
漢語方言里一種帶虛詞的特殊雙賓句式陳淑梅
名詞短語分裂移位與非直接論元句首成分沈陽
詞頻與詞的功能的相關性郭銳
漢語動詞詞匯語法鄭定歐
漢語史上疑問形式的類型學轉變及其機制石毓智/徐杰
漢語歧義研究綜述尤慶學
古代漢語極高頻字探索郭小武
叔矢方鼎銘文考釋李伯謙
彝語動詞的體貌范疇胡素華
關于通古斯諸語和愛斯基摩語共有名詞朝克
獨龍語動詞的使動范疇楊將領 2002年第01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解釋二語習得,連接論優(yōu)于普遍語法王初明/WANG....
詞匯習得與第二語言能力研究*鹿士義
人稱指示視點的選擇及其語用原則*陳輝/陳國華
語言轉述現(xiàn)象的認知語用分析彭建武
對外漢語研究的基本框架趙金銘
淺談西方翻譯語料庫研究丁樹德/DING....
表加強否定語氣的副詞“并”和“又”*馬真
上古漢語復輔音聲母探源黃樹先
“及物性”特征與相關的四類動詞徐杰/Xu Ji....
漢語態(tài)制中“復合態(tài)”的生成楊國文
80年代以來的漢語語序研究劉鑫民
論漢語“詞”的多維性*馮勝利
“組合同化”說獻疑徐之明/XU Z....
甲金文“朕”字構形的歷史取象游順釗/YAU ....
鄂溫克語形態(tài)類型的對比分析黃行/HUANG.... 2002年第02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聲調(diào)起源研究方法論問題再議徐通鏘
認知語法的特點及與生成語法之比較龔放
國外大腦詞庫研究概觀*楊亦鳴/曹明/沈....
研究范式與中國譯學廖七一
跟副詞“還”有關的兩個句式沈家煊
從可譯性到可移性*周保國
關于漢語的語序問題(一)范曉
“這”、“那”研究述評徐默凡
論漢字的性質張玉金
漢語方言詞典收詞小議詹伯慧
20世紀成都話音變研究周及徐
論今文《尚書》的句法特點錢宗武
《楚辭》特殊語句像苗語曹翠云
藏緬語人稱代詞和名詞的“數(shù)”李大勤 2002年第03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語言的意義及其獲取趙元任
長子、中子和別子李學勤
現(xiàn)代漢語單音詞通達的復雜性徐彩華/張必隱
普通話韻律詞重音知覺仲曉波/王蓓/楊....
通泰方言研究史脞述魯國堯
官話方言后起的特征詞李如龍/吳云霞
“只是”與“只+是”的用法及分野陳偉琳
二十年來蘇州方言研究綜述謝自立
被字句和把字句的對稱與不對稱張伯江
制約奪事成分句位實現(xiàn)的語義因素張國憲
主賓可換位動結式述語結構分析任鷹
專書語法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何樂士
漢語處置式探源何亞南
藏緬語的述賓結構戴慶廈/傅愛蘭
原始漢藏語中的介音問題孫宏開 2002年第04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從賓語標記的分布看語言類型學的功能分析陸丙甫
語言的經(jīng)濟學分析汪丁丁
語義比較法和漢藏語言歷史比較研究①薛才德
語言功能的大腦定位及其與認知關系研究述評劉振前
對比和漢語語法研究的方法論徐通鏘
論清儒古音研究中考古與審音二者的相互推動王寧/黃易青
朱熹反切音系中已有舌尖前高元音說質疑蔣冀騁
關于漢語的語序問題(二)范曉
漢語詞類劃分的論證郭銳
釋“合情合理”與“偏聽偏信”的對立周國光
吳語的句法類型特點劉丹青
南方方言幾個狀態(tài)補語標記的來源(一)吳福祥
西藏現(xiàn)代化過程中語言使用模式的分析和討論周煒 2002年第05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論語言的基本語序對其語法系統(tǒng)的影響石毓智
從全球的瀕危語言現(xiàn)象看我國民族語言文化生態(tài)的保護和利用問題普忠良
應用語言學的基本理論于根元
統(tǒng)計語言模型能做什么?黃昌寧
從殷墟卜辭的“王占曰”說到上古漢語的宵談對轉裘錫圭
普通話異讀詞審音曹先擢
漢語輔音韻尾對韻腹的穩(wěn)定作用胡安順
中古二等韻介音和《切韻》元音數(shù)量黃笑山
漢語物質過程中“范圍”成分與“目標”成分的區(qū)別楊國文
“呢”的意義分析和歷史演變齊滬揚
元代白話碑文中方位詞的格標記作用祖生利
二十世紀甲骨文語法研究的回顧暨展望張玉金
“深層對應”獻疑聶鴻音
哈尼語中漢語借詞的歷史層次沙加爾/徐世璇
核心詞原則和澳越語的譜系樹分類陳保亞/何方 2002年第06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法律語言學的研究方法吳偉平
圖示隱喻與語義互補模式謝之君
“把…HVP”的計算分析陳小荷
1949年以來語言風格定義研究述評黎運漢
山東地區(qū)的龍山文化與山東方言分區(qū)錢曾怡/蔡鳳書
南方方言幾個狀態(tài)補語標記的來源(二)吳福祥
概念結構與非自主性語法:漢語語法概念系統(tǒng)初探戴浩一
優(yōu)選論與漢語主語的確認潘海華/梁昊
漢語“被”字式在不同種類的過程中的使用情況考察楊國文
詞尾“了”的時體意義及其句法條件金立鑫
對外漢語研究的跨學科探索——漢語學習與認知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述要陳前瑞
古漢語中的“自”和“己”——現(xiàn)代漢語“自己”的特殊性的來源董秀芳
出土文獻“是是”句新解梁冬青
商代甲骨文金文詞匯與《詩·商頌》的比較陳煒湛
關于漢藏語語法比較研究的一些理論方法問題戴慶廈 2002年第07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動詞后趨向補語和賓語的位置問題陸儉明
論漢語的結構意義和詞匯標記之關系石毓智
“給予”動詞的語義和語用研究徐峰
漢語特殊疑問詞的非疑問用法研究伍雅清
謂詞性向心結構向非向心結構變換的考察殷國光
結構助詞“得”的來源與“V得C”述補結構的形成趙長才
說“界”和“壇”施春宏
從來源與演變看“裹足”的釋義汪少華
六朝語詞考釋漫記方一新
《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一)·孔子詩論》釋文補正黃德寬/徐在國
異形詞規(guī)范的三個基本性原則蘇新春
民族對音比較法與漢語音韻學研究方環(huán)海
兒童語言中方位詞的習得及相關問題孔令達/王祥榮
認知語義學王寅
對外漢語教學的語用觀呂俞輝
舌根后縮元音和諧系統(tǒng)中性元音的可透性李兵 2002年第08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起去”的普方古檢視邢福義
三價形容詞的配價分析與方法思考張國憲
漢語句子語塊序列的認知研究和交際研究魯川/緱瑞隆/劉....
NP顯著性的計算與漢語反身代詞“自己”的指稱胡建華/潘海華
漢語同族復合詞的構成規(guī)律及特點劉又辛/張博
中古佛經(jīng)借詞略說顏洽茂
談“摒擋”及其相關詞語的附加式構詞特點王云路
秦簡新構字論析郝茂
試評《西周金文語法研究》張青松
20世紀漢語方言研究述評金有景/金欣欣
浙江義烏話的[n]尾韻及其音變侍建國
論現(xiàn)代漢語語氣系統(tǒng)的建立齊滬揚
陳述音系學概述馬秋武
語境研究的多元化胡壯麟
為NLP創(chuàng)立模式,用HNC研究漢語林杏光
語料庫建設與詞典編纂錢厚生
功能語言學分析對翻譯研究的啟示黃國文 2002年第09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介音問題的梵漢對音研究劉廣和
古音研究中的審音方法耿振生
黃侃的古音學:古本聲十九紐和古本韻二十八部李開
漢語聲調(diào)與語調(diào)的關系曹劍芬
“通用拼音方案”評析王理嘉
數(shù)量結構合音詞“倆”、“仨”的幾個問題馮春田
《論衡》詞語札記胡敕瑞
形容詞能動意義的確定和提取朱景松
說“X式”張誼生
漢語時間詞謂語句的限制條件鄧思穎
甲骨文單個祭祀動詞句的轉換和衍生喻遂生
研制《規(guī)范漢字表》的設想《規(guī)范漢字表》課....
語言研究的哲學視野周建設
語義獲得的特征理論及其實驗研究新進展曹中平/楊秀華
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的三個里程碑黃昌寧/張小鳳
關于漢語信息處理的認識及其研究方略俞士汶/朱學鋒
應用音頻編輯軟件研究句法分析與語義分析倪寧/任旭林/傅....
信息傳達的性質與語言的本質和語言的發(fā)展羅仁地/潘露莉 2002年第10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聲調(diào)起源研究的論證方法瞿靄堂
論批評話語分析吳建剛
基于語料庫和語料庫驅動的詞語搭配研究衛(wèi)乃興
新詞新語的規(guī)范問題述評
漢英S+V+O[,1]+O[,2]句式對比及漢語教學全裕慧
漢語的雙施力結構式項開喜
“把”字句位移圖式心理現(xiàn)實性的實驗研究高立群
漢語“動詞+時量短語”結構的情狀類型和界性分析秦洪武
“V[,雙]N[,1]的N[,2]”格式轉化為粘合式偏正結構的制約因素劉云/李晉霞
漢語語法化研究中應重視的若干問題儲澤祥/謝曉明
句子的停延和句法結構的關系周明強
清中葉以來使役“給”的歷時考察與分析李煒
復合詞的深層結構和表層結構及其理據(jù)性王希杰
漢語詞綴新論韓陳其
鼎、鬲、釜、鑊、鍋的演變遞嬗考探徐時儀
論《說文》的方言研究華學誠
釋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中的“詩論”文字臧克和 2002年第11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時間詞“時”和“後”的語法化江藍生
漢語的“語位”魯川
數(shù)目短語李艷惠/陸丙甫
論成事及其相關動詞陳昌來
現(xiàn)代漢語的工具成分隨利芳
單語詞典釋義的性質與訓詁釋義方式的繼承王寧
《經(jīng)典釋文》“某某之某”研究萬獻初
從“港”的詞義演變和地域分布看古吳語的北界李小凡/陳寶賢
20世紀漢語輕聲研究綜述劉俐李
釋“(鹱)”程邦雄
上博簡《緇衣》引《詩》中的“又共惪行,四或川之”王平
走近構式語法董燕萍/梁君英
皮爾士符號學說再評價盧德平
約翰·甘柏茲的學術思想徐大明
關于“網(wǎng)絡語言”鄭遠漢
漢字構形學說與對外漢字教學朱志平
意象理論與對外漢語教學緱瑞隆 2002年第12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再談“吃了他三個蘋果”一類結構的性質陸儉明
漢語結合非漢語研究的一些理論問題戴慶廈
指示詞“這”和“那”在北京話中的語法化方梅
論漢語使役句何元建/王玲玲
論字典義項誤設李國英
中古漢語語法研究概述董志翹/王東
古漢語中“殺”的語義特征和功能特征楊榮祥
從宋代邵武文士用韻看歷史上邵武方言的特點及其歸屬劉曉南
認知語言學:研究范圍和研究方法崔希亮
話題之功能短語分析李梅/趙嬋
關于語境的構成與分類王建華
漢語“字/詞”公眾語感的測量王立
理論語法與教學語法的銜接問題郭熙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研究思路述評祖人植 2003年第01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中國語言學21世紀展望胡明揚
語言習得的聯(lián)結主義模式李平
兒童漢語中的限制焦點楊小璐
九十年代語用學研究的新視野王欣
漢英論說文語篇的修辭模式對比許力生/李廣才
如何處置“處置式”?沈家煊
差比句語義指向類型比較研究趙金銘
“是不是VP”問句的肯定性傾向及其類型學意義邵敬敏/朱彥
現(xiàn)代漢語句尾“了”的語法意義及其解說劉勛寧
從出土古車馬看訓詁與考古的關系滕志賢
梵漢對音與古漢語的語流音變問題施向東
徽州方言曉組合口一二等字的聲母今讀劉祥柏
雷州方言與雷州文化詹伯慧/甘于恩
郭店簡古文二考何琳儀
《說文》收字釋義文獻用例補缺張顯成 2003年第02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漢語詞匯衍生的方式及其流變李如龍
關于成語慣用語問題的答問錄劉叔新
漢語是話語概念結構化語言嗎?徐烈炯
“離合”說析疑沈懷興
中古漢語詞義求證法論略方一新
從《紅樓夢》《兒女英雄傳》看“給”對“與”的取代李煒
《兒女英雄傳》中“兒”尾的使用情況及相關問題汪大昌
文獻解讀的聲韻學方法論錢宗武
藏文*-r、*-l韻尾與上古漢語若干韻尾的對應薛才德
晉語的兒尾變調(diào)和兒化變調(diào)蔣平/沈明
景寧畬話尖團音分混現(xiàn)象研究傅根清
讀威妥瑪著《語言自邇集》胡雙寶
模糊邏輯模型與交股模型的解析與重組汪福祥/蔣志森
兒童語言障礙的語言學研究崔剛/張岳
建構科學的對外漢字教學傳播體系杜敏
業(yè)隆話動詞的時、體系統(tǒng)尹蔚彬
雅江“倒話”的混合特征意西微薩·阿錯 2003年第03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顏之推謎題”及其半解(上)魯國堯
普通話元音的再分析石鋒
現(xiàn)代漢語兼語句的句法和語義特征游汝杰
漢語認知語法研究動態(tài)周紅
現(xiàn)代漢語回聲拷貝結構分析王燦龍
析特提式聯(lián)合短語“A特別是B”吳凌云/范開泰
中古漢語中的“VP不”式疑問句
“背”音變構詞所反映出的原始詞和滋生詞音義關系的兩種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孫玉文
有關漢字文化研究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王立軍
漢藏語言的若干語序類型學課題劉丹青
語言哲學的文本解釋與結構解釋陳保亞
語音學與音系學的若干接面Peter La....
自然語言處理開放資源平臺劉群/張浩/白碩....
面向計算機的“V[,雙]+N[,雙]”李晉霞
漢語第二語言教學語法的特點周小兵
對外漢語教材語法項目排序的原則及策略呂文華 2003年第04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從焦點理論看句尾“的”的句法語義功能袁毓林
語氣副詞的語用功能分析齊滬揚
句嵌式遞歸與動詞的控制功能劉大為
關于取消“介詞省略”說以及“于”字的用法問題孫良明
論中古的四等韻尉遲治平
漢語音韻研究中難以回避的論爭潘文國
吳徽語入聲演變的方式曹志耘
《西儒耳目資》中的“u次”為舌尖前高無音說質疑蔣冀騁
《昭通方言疏證》與近代詞語考釋王锳
湖北黃梅話的指示代詞盧烈紅
膠州方言中“著”的特殊用法周翠英
“動性”與“動態(tài)”的區(qū)別:漢語與英語的狀態(tài)動詞比較陳重瑜
體驗哲學和認知語言學對句法成因的解釋王寅/李弘
藏緬語的形修名語序戴慶廈/傅愛蘭
原始蒙古語輔音構擬的基礎孟和寶音
阿爾泰語言構形成分的句法層次問題力提甫·托乎提
苗瑤語核心詞的詞源關系吳安其 2003年第05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讀《廣雅疏證》札記蔣紹愚
漢語否定詞考源潘悟云
漢語伴隨介詞語法化的類型學研究吳福祥
語法化機制探賾孫錫信
雙音動詞作定語時“的”隱顯的制約條件李晉霞
方位語素地理名詞造詞的內(nèi)在手段和外在因素徐天云
《說文》今音討論崔樞華
中古音分期綜述張渭毅
吳語五地詞匯相關度的計量研究楊蓓
寧夏同心話的選擇性問句張安生
試論字形文化研究的意義韓偉
新世紀的澳門語言策略程祥徽
家庭語言交際格局的動態(tài)研究伍巍
中國符號學研究20年王銘玉/宋堯
機器翻譯中漢語動結式生成的過程和困難傅愛平 2003年第06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歷史音韻學研究中的幾個問題郭錫良
比較方法在中國,1926~1998梅祖麟
“顏之推謎題”及其半解(下)魯國堯
《圓音正考》與《音韻逢源》所記尖團音分合之比較研究楊亦鳴/王為民
從《語言自邇集·異讀字音表》看百年來北京音的演變張衛(wèi)東
《莊子》札記何九盈
“的”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陸丙甫
“S了”的時體意義及其句法條件金立鑫
可換位摹物狀語的句位實現(xiàn)及功能分析盧建
出土楚文獻文字研究綜述李守奎
語法化研究的若干問題胡壯麟
潛伏語義分析的理論及其應用桂詩春
論壯傣侗水語古漢語借詞的調(diào)類對應*曾曉渝
西藏農(nóng)村居民的語言能力及語言使用周煒 2003年第07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新詞新語規(guī)范基本原則國家語委新詞新語....
當代漢語新詞的多元化趨向和地區(qū)競爭鄒嘉彥/游汝杰
當代新詞“零X”詞族探微張誼生
評《說文段注》的“辨通別”黃金貴
漢語與親屬語言比較的方法問題鄭張尚芳
番漢對音和上古漢語聶鴻音
論“做”字的音李藍
語氣副詞的范圍、類別和共現(xiàn)順序史金生
句尾語氣詞“嗎”的語法化過程楊永龍
近代漢語幾種句式結構成分的變化及其句法后果張美蘭
近代漢語副詞“可煞”的演變規(guī)律唐賢清
方位詞研究五十年陳瑤
論傳統(tǒng)“六書”之本原意義白兆麟
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緇衣》所引《尚書》文字考臧克和
心理語言學的發(fā)展與未來展望汪福祥
漢臺語關系研究述評班弨 2003年第08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論20世紀普通文字學研究領域的建樹和缺失何丹
白馬語是藏語的一個方言或土語嗎?孫宏開
水語里漢語借詞層次分析方法例釋曾曉渝
說“生、死”與“前”的組合邢福義
復句三域“行、知、言”沈家煊
帶受事成分的不及物動詞的考察陳昌來/胡建鋒
概數(shù)的性質及語義解釋張衛(wèi)國/梁社會
“界變”論張黎
“不”與所修飾的中心詞的粘合現(xiàn)象董秀芳
梵漢對音中的一個特殊現(xiàn)象王珊珊
鄂東方言的“數(shù)+量+O”的結構陳淑梅
苗瑤語族語言親緣關系的計量研究鄧曉華/王士元
自然會話中的打斷現(xiàn)象分析李悅娥/申智奇
認知語言學與語篇分析王寅
Chomsky句法理論的最新動向石定栩 2003年第09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漢語方言語音中的層次王福堂
惠州話詞內(nèi)屈折變化形式芻議劉若云
從群母論濁聲和摩擦朱曉農(nóng)
20世紀漢語聲調(diào)演變研究綜述劉俐李
形容詞的數(shù)量特征及其對句法行為的影響石毓智
漢語的根字和字族魯川
顏色詞的收詞、釋義和詞性標注李紅印
臺灣新詞語及其研究特點蘇新春
中古漢語詞匯研究綜述王云路
對焦點敏感的結構及焦點的語義解釋(上)李寶倫/潘海華/....
英語母語學習者趨向補語的習得順序楊德峰
從日語的角度看漢語被動句的特點杉村博文
近20多年來漢語風格學研究的成就和發(fā)展趨勢黎運漢 2003年第10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中國音韻學的性質與目的薛鳳生
黃侃先生古本音說中的聲韻“相挾而變”理論王寧/黃易青
文白異讀與語音層次劉勛寧
古漢語判斷句中的系詞馮勝利
“的”字句的句式語義及“的”字的功能擴展木村英樹
現(xiàn)代漢語“這”、“那”的語法分布丁啟陣
“不”、“沒(有)”的用法及其所受的時間制約李鐵根
現(xiàn)代漢語的量詞短語與量詞式結構盛林
漢語語法化問題的研究馬清華
對焦點敏感的結構及焦點的語義解釋(下)李寶倫/潘海華/....
第二語言習得關鍵期假說研究評述劉振前
機器翻譯與語言研究詹衛(wèi)東/常寶寶/....
瀕危語言的語言狀態(tài)戴慶廈/田靜 2003年第11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對“NP+的+VP”結構的重新認識陸儉明
形容詞重疊式的語法意義朱景松
詞義的召喚性與訓詁的創(chuàng)造性周光慶
漢語詞匯中的非理復合詞俞理明
聲訓與先秦名學思想趙中方
漢語方言“達成”貌的類型學考察史有為
南方方言能性述補結構“V得/不C”帶賓語的語序類型吳福祥
明清官話語音及其基礎方音的定性與檢測黎新第
中古以來的南北方言試說劉曉南
從方言比較再探粵語濁上字演化的模式劉鎮(zhèn)發(fā)
蘭州話的“V+給”句王森/王毅
音節(jié)的音義關聯(lián)和漢語的變音徐通鏘
圖形-背景的現(xiàn)實化匡芳濤/文旭
漢語語用研究概述王道英
藏緬語族語言的數(shù)理分類及其分析鄧曉華/王士元 2003年第12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現(xiàn)代漢語“動補結構”的類型學考察沈家煊
復合趨向補語與非處所賓語的位置問題補議郭春貴
影響予奪不明雙賓句語義理解的因素盧建
詞語和論域王希杰
漢語時間系統(tǒng)中的“前”、“后”認知和表達張建理
論諧聲原則耿振生
林州方言“子”尾讀音研究陳衛(wèi)恒
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緇衣》引《詩》異文考王平
張亞初金文考釋方法商榷師玉梅
瀕危語言的語言活力戴慶廈/田靜
中心語驅動短語結構語法評介方立/吳平
HPSG框架及詞匯語義蘊涵結構高明樂
西方語言哲學研究的現(xiàn)狀與前景涂紀亮
關于修訂《(漢語水平)詞匯等級大綱》的若干意見趙金銘/張博/程.... 2004年第01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語法知識在語言問題思辨中的應用邢福義
漢語的定中關系動-名復合詞石定栩
概念整合的層級性與動賓結構的熟語化張云秋/王馥芳
當代漢語外來單音語素的形成與提取蘇新春
試論現(xiàn)代漢語“誰”的匹配用法王仁法
從量詞到助詞張誼生
近代漢語動詞前綴“打-”演變探析祝建軍
實詞虛化的兩個平面錢宗武/湯莉莉
論殷墟甲骨刻辭中不能肯定存在連詞楊逢彬
漢語字詞本義研究的誤區(qū)祝鴻熹/芮東莉
上古漢語意義系統(tǒng)中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黃易青
包山遣冊考釋(四篇)李家浩
莫斯科語義學派的配價觀張家驊
信疑假設牛保義
聯(lián)結主義心理語言學——心理語言學研究的新方法李志雪
兒童空間維度形容詞發(fā)展順序的理論解釋胡德明 2004年第02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語言接觸與元明時期的特殊判斷句江藍生
漢語動詞語法化的機制邢志群
漢語動詞后時量、動量、名量成分不同現(xiàn)情況考察姚雙云/儲澤祥
對動補結構產(chǎn)生于六朝說之獻疑杜純梓
口語結構“NP+時量短語+了”語義分析賈紅霞
從語法研究角度看《現(xiàn)代漢語方言大詞典》綜合本汪國勝
方言本字考證說略王福堂
從湖南、江西、粵北等方言中的“咖”看湘語、贛語的關系李冬香
張家山漢簡字詞釋讀考辨王貴元
比喻義的生成基礎及理解策略施春宏
網(wǎng)絡新聞的語用學分析黃敏/李旻蘭
間接回指的確認與語義網(wǎng)絡激活擴散王軍
漢語信息處理中單字的構詞方式與合成詞的識別和理解傅愛平
論百年來與時俱進的漢語修辭學研究方法宗廷虎 2004年第03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作為一條語言共性的“距離-標記對應律”陸丙甫
進行體、持續(xù)體的否定及相關問題高順全
現(xiàn)代漢語中無標記轉指的認知闡釋王海峰
北京話里的“差點兒沒VP”句式周一民
論定中詞匯化的制約因素李晉霞/劉云
語義指向分析的發(fā)展歷程與研究展望稅昌錫
訓詁學與現(xiàn)代詞匯學在詞匯詞義研究方面的差異與互補楊端志
《詩經(jīng)》中的物量詞研究陳紱
論異形詞整理的原則晁繼周
漢語歷史音韻研究中若干問題之我見麥耘
論朱熹詩騷葉音的語音根據(jù)及其價值劉曉南
《經(jīng)典釋文》音切類目研究的基本結論萬獻初
語言類型學與漢語研究劉丹青
從功能語言學角度看語碼轉換呂黛蓉/黃國文/....
論語言的接觸性衰變徐世璇 2004年第04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構擬與詮釋:漢語音韻史研究的兩種對立觀點薛鳳生
翻譯佛經(jīng)語料年代的語言學考察方一新
漢語“河”詞源考張洪明
“直接統(tǒng)制”與“他”的句內(nèi)所指規(guī)則沈陽/董紅源
漢語的詞語搭配和義征的提取辨析李葆嘉
漢語內(nèi)部視點體的聚焦度與主觀性陳前瑞
情狀副詞的類別和共現(xiàn)順序史金生
過去完成體標記“的”在對話語體中的使用條件王光全
單個動詞作主語的語義語法考察樸重奎
字化與漢語限定關系字組的編碼機制宋作艷
“兒化”的語素形位學研究勁松
思維方式與語法研究的方法論徐通鏘
以概率為基礎的語言研究桂詩春
第二語言詞匯習得中詞匯知識的研究孫藍
近年來語法化研究的進展吳福祥 2004年第05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語言研究呼喚理解和寬容胡明揚
架橋式語用推理的認知研究李勇忠
從閩語的“汝”和“你”說開去李如龍
漢語方言同源詞的判別原則游汝杰
關于若干語法理論問題的思考馬慶株/王紅旗
“語義語法”說略邵敬敏
漢語介詞衍生的語義機制張旺熹
說“否”周生亞
重疊與歸一曹廣順
漢譯佛經(jīng)中表疑問的語氣詞“那”蔣冀騁/龍國富
論《詩經(jīng)》的“中+名詞”結構徐剛
論江永的審音方法及其在古韻分部中的應用李開
蔣藏本《唐韻》異常音切考察徐朝東
“甩”“摔”和“蟀”的讀音問題張鴻魁
詞的多義與兼類現(xiàn)象探微馬乃田
論輕聲詞界定的必要性、一致性原則陳小燕
基于語音對應規(guī)律性程度的侗臺語遠近關系測度陳海倫 2004年第06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詞語句法、語義的多功能性:對“構式語法”理論的解釋陸儉明
人類進化中的“缺失環(huán)節(jié)”和語言的起源李訥
聯(lián)接理論的發(fā)展與現(xiàn)狀高明樂
中心語理論和漢語的DeP司富珍
制約優(yōu)先理解方式的因素李晉霞
漢語時間表達中的“前后式”與“來去式”史佩信
副詞“幸虧”的語義、語用分析楊亦鳴/徐以中
語義圖式、語義空位、語義提取王紅斌
現(xiàn)代漢語方言持續(xù)標記的類型羅自群
古漢語定語后置問題的再探討王锳
漢語語法史中的語言接觸與語法變化遇笑容
試論外族文化對中古漢語詞匯的影響王云路
談音義關聯(lián)的平行詞系比較法鄭張尚芳
論上古喉牙音向齒頭音的演變及古明母音質黃易青
二十世紀漢語聲調(diào)理論的研究綜述劉俐李
從共時差異看語言瀕危戴慶廈/田靜 2004年第07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動賓倒置與韻律構詞法馮勝利
論元結構與句式變換詹衛(wèi)東
“外人”模式與“人家”的語義特點郭繼懋/沈紅丹
一個語法層次演變的實例錢乃榮
試論漢語的節(jié)奏類型——松緊型王洪君
漢語義位“吃”普方古比較研究解海江/李如龍
從常用詞看魏晉南北朝文與漢文佛典語言的差異陳秀蘭
框架及其在語言表達中的作用王紅旗
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新發(fā)展張德祿
論“對外漢語”的學科性潘文國
對外漢語文化教材研究張英
中國藏族語言文字研究五十年瞿靄堂
從漢臺語言的數(shù)詞是否同源說起梁敏/張均如
漢藏語的使役動詞后綴*-d金理新 2004年第08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論漢字規(guī)范的社會性與科學性王寧
關于《規(guī)范漢字表》的研制王鐵琨
漢語否定句的語義確定性戴耀晶
語義指向結構模式的多維考察稅昌錫
昆明話的“著”字及其語法化過程中的歷時擇一與共時制衡問題榮晶/丁崇明
再論現(xiàn)代漢語動結式的句法核心宋文輝
從復合詞的“異序”論漢語的類型學特征林華東
從秦始皇陵出土銅車看“綏”的部位與形制汪少華
秦晉之交南部方言宕攝舒聲字白讀音的層次張維佳
人工智能中的“聯(lián)結主義”和語法理論沈家煊
基于統(tǒng)計的語言處理模型的局限性袁毓林
言語社區(qū)理論徐大明
過渡語變異研究的理論框架:繼承與發(fā)展蔡金亭/朱立霞
中國神經(jīng)語言學的回顧與前瞻梁丹丹 2004年第09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詞的具體意義對句子意思理解的影響陸儉明
容器隱喻、套件隱喻及相關的語法現(xiàn)象袁毓林
語義上的同指關系與句法上的雙賓語句式徐杰
現(xiàn)代漢語中的弱斷言謂詞“我想”郭昭軍
比喻相異點的句法實現(xiàn)陳青松
《歧路燈》結構助詞“哩”的用法及其形成馮春田
異形詞定義的學術思考余志鴻
《切韻》的性質和古音研究楊劍橋
近代音的熱點問題與漢朝對音文獻的價值金基石
中原官話知系字讀唇齒音聲母的形成與分布張世方
龍宇純教授著《中上古漢語音韻論文集》評介馮蒸
論典籍注釋對語言傳意研究的拓展杜敏
人口行為對語言保持的影響周慶生
跨越與會通趙金銘
涼山彝語的話題結構胡素華
研究多民族國家語言政策的最新成果普忠良 2004年第10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語用原則、語用推理和語義演變沈家煊
無意義句的評價等級馬清華
語用學在中國20年綜述高航/嚴辰松
也談古吳方言覃談寒桓四韻的關系王洪君
古韻之幽交涉與今方言子變韻現(xiàn)象音變原理的一致性陳衛(wèi)恒
從術語學論“韻”和“韻部”的定義王開揚
現(xiàn)代漢語方位成分的分化和語法化方經(jīng)民
普通名詞的時間性研究劉順
“過”引申用法的認知分析吳云
“把”字句的致使性解釋葉向陽
現(xiàn)代漢語同形同音詞與多義詞的區(qū)分原則和方法張博
近代漢語強化否定的“白”“再”“更”“通”張誼生
也論殷墟甲骨刻辭中“暨”的詞性張玉金
第二語言習得難度的預測及教學策略朱永平
“理解后聽”教學模式探討譚春健 2004年第11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研究觀測點的一種選擇邢福義
說“VP之前”與“沒(有)VP之前”王燦龍
漢語存現(xiàn)句及相關并列緊縮結構的認知功能語法分析胡文澤
動結式在幾個句式中的分布宋文輝
漢語元音的高頂出位朱曉農(nóng)
釋廈門、蘇州、慶元(竹口)方言的聲調(diào)變異李小凡
蘇州話的“唔篤”(你們)和漢代的“若屬”梅祖麟
從言語到言語行為李明
從“·V·之”看古漢語語義結構分析問題袁本良
《音韻逢源》氐畢胃三母的性質王為民/楊亦鳴
戰(zhàn)國文字中的鹽字及相關問題研究趙平安
詞義結構的神經(jīng)心理學基礎郝斌
近50年來“言語行為”理論研究的發(fā)展與反思鐘守滿/姚明發(fā)
黎語方言聲調(diào)的對應問題劉援朝
獨龍語的情態(tài)范疇楊將領
赫哲語使用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與分析何日莫奇/吳寶柱.... 2004年第12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方言研究中的幾種辯證關系錢曾怡
閩語特征詞舉例張振興
從“聞”“見”的音變構詞看上古漢語有被動構詞孫玉文
湖南沅陵鄉(xiāng)話詞綴“立”[li]的來源蔣冀騁
音韻學中統(tǒng)計法的比較鄭林嘯
中土佛教文獻詞語零札董志翹
共時材料中的歷時分析俞理明/譚代龍
略論漢文佛典異譯在漢語詞匯研究上的價值胡敕瑞
論“偏義復詞”杜純梓
回環(huán)理論與漢語構詞法何元建
現(xiàn)代漢語第三人稱代詞指稱及其語境制約方經(jīng)民
論中動句的層次結構和語法關系曹宏
成事“把”字句的句法形式及語義岳中奇
論語義成分的溢出與隱入彭利貞
新格賴斯理論與社會語用學K.Turner....
國外主流語言學派對名詞化的研究劉國輝/陸建茹
中國隱喻研究十年綜述張全生 2005年第01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跨層非短語結構“的話”的詞匯化江藍生
漢語雙項名詞句與話題-陳述結構陳平
“甚至”的篇章銜接功能和語法化歷程周靜
由比喻造詞形成的語素義楊潤陸
處所角色賓語的判定及其典型性問題儲澤祥
論現(xiàn)代漢語句末情態(tài)虛詞及其英譯屈承熹/李彬
也談蘭州及周邊方言的“”莫超
羌漢語言接觸形成的一組同源漢字趙小剛
張家山漢簡字義札記孟蓬生
說楚簡帛文字中的“宀”及其相關字劉志基
意向動詞、言說動詞與篇章的視域劉大為
突顯理論與漢英時體范疇的類型學差異尚新
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研究的現(xiàn)狀與前瞻錢玉蓮
《今日認知語言學》述評盧植
基于大規(guī)模真實語料漢語詞匯聯(lián)想意義網(wǎng)絡的構建黃國營
“從小”語義指向的計算機識別赫琳
修辭話語建構雙重運作:陌生化和熟知化譚學純 2005年第02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漢字學元點理論及相關問題李玲璞
論元結構和句式結構互動的動因、機制和條件袁毓林
談“有人”“有的人”和“有些人”蔡維天
地點域/方位域對立和漢語句法分析方經(jīng)民
漢語零形回指解析王德亮
漢語時間系統(tǒng)習得狀況的考察周國光
“給”字句表處置的來源王健
《紅樓夢》雙項VP句研究馬貝加/趙麗丹
古入聲在贛、客方言中的演變蔣平/謝留文
以學派意識看漢語研究錢冠連
語音演變的理論和類型瞿靄堂
LFG中從詞匯結構到功能結構的轉換馮志偉
語義壓制的轉喻理據(jù)李勇忠
言語行為與語用類型丁金國
當代生態(tài)語言學的研究現(xiàn)狀艾爾文·菲爾 2005年第03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語法研究的目標沈家煊
帶處所賓語的“把”字句中V后格標的脫落齊滬揚/唐依力
“起去”的語法化未完成及其認知動因王燦龍
“個”標記賓語的功能石毓智/雷玉梅
古漢語賓語前置和焦點理論路廣
東漢佛經(jīng)疑問句語氣助詞初探高列過
論音轉的制約機制吳澤順
宋本玉篇的今音標注問題蔡夢麒
《國語·季桓子穿井》辨釋尚振乾
漢語南方方言的特征及其人文背景潘悟云
蘇州方言的話題結構汪平
鄱陽湖八縣方言動詞的完成體和已然體肖萍
試論《齊民要術》的語料價值汪維輝
第二語言獲得的年齡和熟練程度對雙語表征的影響楊靜/王立新/彭....
兒童語音習得中的語音處理策略鄧湘君
語言經(jīng)濟學的政策分析及其借鑒宋金芳/林勇
《動態(tài)句法學》述評劉乃實/張韌弦
藏緬語的述補結構戴慶廈/黎意 2005年第04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輕動詞移位與古今漢語的動賓關系馮勝利
漢語關系從句標記類型初探劉丹青
形動構造奇偶組配的語義·句法理據(jù)張國憲
句尾“了”將來時間用法的發(fā)展陳前瑞
漢語詞綴的定義、范圍、特點和識別朱宏一
功能主義與漢語語法研究邵敬敏/羅曉英
八十年代以來語言學界“動賓式動詞+賓語”現(xiàn)象研究述論楊文全/王剛
從東漢以前的文獻看“者”介入定中之間的過程
論詞匯靜態(tài)、動態(tài)形式的結合研究葛本儀
“嘍啰”考徐時儀
社會建構主義的語言哲學基礎成曉光
語法原型與及物性劉正光/崔剛
語境的形式化研究楊平
《生物語言學》述評L.Jenkin....
對外漢語學習詞典學芻議鄭定歐
對外漢語學習理論研究二十年徐子亮 2005年第05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漢語歷史音韻學研究要尊重歷史尊重事實尊重科學王寧/黃易青
漢語音韻史與漢藏語的歷史比較耿振生
論“A里AB”重疊形式的歷史來源石鋟
漢語“江”詞源考張洪明
古代地名的復音化進程嚴軍
“小句中樞說”在句法研究上的重要意義李英哲
從生成語法學觀點看“小句中樞說”鄧思穎
從非句化角度看漢語的小句整合高增霞
“和”“與”“并”“而”連接謂詞性成分時的區(qū)別吳云芳
動物、身體兩義場單字及兩字組轉義模式比較王洪君
再論平行周遍原則和不規(guī)則字組的判定陳保亞
陜北晉語沿河方言的指示代詞及其來源邢向東
江西境內(nèi)贛方言人稱代詞單數(shù)的“格”之考察肖萍/陳昌儀
漢語方言中的[pf][pf']聲母吳永煥
從詞匯擴散理論看平頂山新派方言古入聲字語音的變異段納
喬姆斯基“普遍語法”假說的反證石毓智
語言的體驗性王寅
語言非范疇化理論的意義劉正光/劉潤清 2005年第06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基于隸屬度的漢語詞類的模糊劃分袁毓林
性狀的語義指向規(guī)則及句法異位的語用動機張國憲
漢語語法化研究的當前課題吳福祥
一個中原官話中曾經(jīng)存在過的語音層次劉勛寧
古漢語詞義衍生途徑新說綜論宋亞云
漢語俗字新考張涌泉
省略與成分缺失李艷惠
論元的句法實現(xiàn)熊仲儒
生態(tài)語言學研究述評范俊軍
略論對外漢語詞匯教學的兩個原則李如龍/吳茗
比較句語法項目的選取和排序陳珺/周小兵
面向中文信息處理的現(xiàn)代漢語“v + v”結構歧義問題研究楊泉/馮志偉
漢語動賓搭配自動識別研究王霞
論語言表達形式與信息熵、冗余度的關系葉南 2005年第07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語言學科發(fā)展三互補邢福義
框架理論對語境動態(tài)研究的啟示朱永生
功能解釋與認知句法的根本目標張韌
論元結構:認知模型向句法結構投射的中介劉辰誕
概念隱喻理論與概念整合理論的對比研究王勤玲
論作為語法化反例的詞匯化李健雪
祈使句語法構式的轉喻闡釋李勇忠
結構助詞“底”來源之辨察蔣冀騁
語義特征分析在語法史研究中的作用楊榮祥
試論跟明母諧聲的曉母字的語音演變(一)孫玉文
元音大轉移和元音高化鏈移朱曉農(nóng)
日本學者對“聲明”與漢字音聲調(diào)關系的考訂李無未/陳珊珊
晉方言輕唇音聲母的演變喬全生
語言接觸導致漢語方言分化的兩種模式陳保亞
典型特點與變異特點甘于恩/周洪濤
連字句的序位框架及其對條件成分的映現(xiàn)張旺熹
定語位置上名詞的句法表現(xiàn)及其語義特征藺璜
西周金文中的同位語結構及其語序潘玉坤
竹書《易》、帛書《易》與傳世本《易》語言文字研究中的問題楊端志
與介馬考辨汪少華 2005年第08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關于構建漢語語法體系問題范曉
以“計算”的眼光看漢語語法研究的“本位”問題詹衛(wèi)東
動—名結構歧義的產(chǎn)生與消除石定栩
現(xiàn)代漢語數(shù)名結構的篇章功能丁加勇
論動詞重疊的語法意義陳立民
動詞“給”語法化過程的義素傳承及相關問題劉永耕
句末語氣助詞“也”的意義及其流變孟子敏
漢語量詞“片”及其自相似性表現(xiàn)儲澤祥/魏紅
語義場的結構和類型周國光
海安話輕聲前字連讀變調(diào)的制約條件和優(yōu)選論分析宮齊/范俊軍
上古音研究中的“內(nèi)部比較法”趙彤
胡漢對音和古代北方漢語孫伯君
論“以音考字”楊寶忠
詞典編纂“規(guī)范觀”的更新沈家煊
當代理論詞典學主要流派曹杰旺/羅思明
中國語用學研究狀況與發(fā)展方向劉根輝/李德華
宋詞陽聲韻的數(shù)理統(tǒng)計分析魏慧斌/李紅 2005年第09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漢語史研究中的假設與證明麥耘
動結式的早期形式及其判定標準胡敕瑞
狀態(tài)形容詞的可及性等級及連用順序李勁榮/范開泰
語義創(chuàng)新與方言的親緣關系汪鋒/王士元
復合詞語義的曲折性及其與短語的劃分朱彥
漢語聲調(diào)的曲拱特征和降勢音高劉俐李
論湘語、吳語及周邊方言蟹假果遇攝字主要元音的連鎖變化現(xiàn)象陳立中
話語中體的意義和設景功能秦洪武
連動結構的隱喻層面高增霞
當代形式語義學的爭鳴與進展彭家法
自然語言處理中的概率語法馮志偉
南島語族起源研究中的四個誤區(qū)吳春明/曹峻 2005年第10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都”的語義功能和關聯(lián)方向新解袁毓林
遞及比較句的語義理解及制約因素劉長征
漢語歷史語法研究的目標吳福祥
動結式述補結構帶賓語功能的歷時考察劉子瑜
ABB式形容詞語在宋代的演變石鋟
語序和信息結構:對粵語易位句的語用分析梁源
閩語果攝的歷史層次及演變戴黎剛
論出土文本字詞關系的考證與表述李運富
音韻學與簡帛文獻研究黃耀堃
日本學者漢滿(女真)對音譯音研究李無未
喬姆斯基語言學的哲學基礎及其缺陷石毓智
語言接觸與語言區(qū)域性特征黃行
語言接觸與語言演變戴慶廈/楊再彪/....
藏緬語數(shù)量短語的演變機制楊將領
新疆哈薩克族人名的社會特征黃中祥 2005年第11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漢語介詞“于”起源于漢藏語說商榷郭錫良
談“破”——漢語某些動詞的類型轉變徐丹
敦煌變文“一”字的通假與變調(diào)的序列王新華
當今古漢語語法分析質疑孫良明
當今古漢語語法分析質疑孫良明
詞組與小句之間的差異及其蘊含的理論意義(之一)徐杰
詞組與小句之間的差異及其蘊含的理論意義(之二)徐杰
現(xiàn)代漢語“把+個+NP+VC”句式探微張誼生
從功能主義的角度論現(xiàn)代漢語的話題化杉村博文
北京話的輕音和語法化周一民
閩方言中的來母字和早期漢語羅杰瑞
臨高話聲調(diào)里隱含的歷史層次符其武
甲骨文中的“之”和助詞“之”的來源張玉金
名化、級差轉移、原型范疇及名化研究框架體系的思考劉國輝/汪興富
句子語義的稱名學研究李勤/錢琴
空間參照框架:語言與認知研究的新理論馬林/李潔紅
抑制機制與隱喻理解楊小虎/鄭樹棠
情態(tài)的表達與意識形態(tài)的體現(xiàn)李杰
格賴斯循環(huán)及其解決方略董成如
漢藏民族語言聲調(diào)的分合類型黃行 2005年第12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字的重新分析和漢語語義語法的研究徐通鏘
從穩(wěn)緊義形容詞到持續(xù)體助詞楊永龍
漢語真假復合詞何元建/王玲玲
連續(xù)量詞和離散量詞郭銳
“VP的好”句式的兩個來源江藍生
漢語中從句位置的配置要求及其作用徐默凡
臺灣閩南語的ka[7]與賓語的前置曹逢甫
荔浦方言的輕重音與連讀變調(diào)蔣平
海南閩語送氣音的消失及其相關問題(之一)辛世彪
海南閩語送氣音的消失及其相關問題(之二)辛世彪
梵漢本《法華經(jīng)》語詞札記朱冠明/段晴
漢語“者”字合成復合詞及其對普遍語法的啟示程工
論語法轉喻對語言結構的影響李勇忠
語類結構對語境的詮釋徐玉臣/李民權
國外語言規(guī)劃理論流派和思想周慶生 2006年第01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詞匯化二例王燦龍
漢語體標記“了、著”為什么不能強制性使用吳福祥
試論現(xiàn)代漢語的類詞綴王洪君/富麗
顯性非賓格動詞結構的句法研究潘海華/韓景泉
功能語法與漢語研究張伯江
處所動詞、處所介詞和未完成體標記高增霞
試論現(xiàn)代漢語重動句的語法等級劉雪芹
《西游記》中的“起去”與相關問題思辨邢福義
考求詞語古義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張博
動詞義位中內(nèi)化的概念角色在詞典釋義中的體現(xiàn)于屏方
《三國志》古寫本殘卷中值得注意的異文吳金華/蕭瑜
謂元·語義結構·概念框架程琪龍
音樂智能與英語聽說能力相關性的實證研究裴正薇
主位化及相關的認知解釋余光武
當代國外有關模糊語言學的主要研究簡評朱小美/張明 2006年第02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關于東南方言的“底層”研究(之一)李如龍
關于東南方言的“底層”研究(之二)李如龍
漢語方言中的指示嘆詞陸鏡光
隆回湘語被動句主語的語義角色丁加勇
北京話的輕聲和輕音及普通話漢語拼音的注音(之一)魏鋼強
北京話的輕聲和輕音及普通話漢語拼音的注音(之二)魏鋼強
從X-階標理論對小句的分析看小句中樞說邢欣
“副+名”組合與語義指向新品種邵敬敏/吳立紅
篇章語法與漢語篇章語法研究方梅
從隱含到呈現(xiàn)(上)胡敕瑞
從隱含到呈現(xiàn)(上)胡敕瑞
論喬姆斯基語法理論的人文精神李開/薛遴
索緒爾的語義觀與結構語義學研究模式駱峰
語言學的元語言及其研究現(xiàn)狀封宗信
認知語義學的基本原理、研究目標與方法(之一)束定芳
認知語義學的基本原理、研究目標與方法(之二)束定芳
中心理論和回指解析計算法劉禮進 2006年第03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再論漢語非漢語研究相結合的必要性戴慶廈
形容詞和形容詞短語的研究框架劉丹青
動詞的“指稱”功能和“陳述”功能石定栩
肯定、否定與時量成分在動詞前后的位置儲澤祥
論典型性對定中“V[,雙]+N[,雙]”結構構成的影響李晉霞
“蒙”字句(之一)袁賓
“蒙”字句(之二)袁賓
“要不”的語法化史金生
揚雄《方言》與中古、近代漢語詞語溯源二例董志翹
“屋漏”探源孫景濤
現(xiàn)代方言中“喝類詞”的演變層次呂傳峰
漢語方言分區(qū)方法再認識李小凡
日本漢字音的時間層次及其確認的證據(jù)和方法李無未
論本體名詞姚振武
試析語義蘊涵的基本特征王躍平
語言學——結合人文關懷與科技應用的學科鄭錦全
語言相對論近期實證研究綜述楊朝春
機用現(xiàn)代漢語“n+n”結構歧義研究楊泉/馮志偉 2006年第04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漢藏語研究中的一些問題孫宏開
我看流派朱曉農(nóng)
動、名詞的認知及其腦機制陳新葵/張積家/....
失語癥語法障礙的表現(xiàn)與研究楊亦鳴/周統(tǒng)權
失語癥語法障礙的表現(xiàn)與研究楊亦鳴/周統(tǒng)權
Nostratic和Eurasiatic朱琳
關于語言符號的任意性和非任意性李二占
“教”族詞的形成發(fā)展及其文化意蘊周光慶
試論一種特殊的詞義成分——源義素譚宏姣
從“教化”到“告花子”俞理明
并列成分中心語語義相似性考察吳云芳
近代漢語“們”綴研究綜述祖生利
現(xiàn)代漢語頻率副詞的層級和語義研究吳春相/丁淑娟
要重視特征的研究與描寫陸儉明
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的分類及相關問題錢玉蓮
對外漢語的詞典與詞法周上之
拉珈語漢借詞層次分析藍慶元
生成語法框架內(nèi)的維吾爾語句法力提甫·托乎提 2006年第05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論母語與母語安全王寧/孫煒
語法學基礎散論楊成凱
論意義的兩個來源和語言哲學的任務陳保亞
英漢第三人稱代詞照應的單向性及其相關問題王燦龍
洪堡特“精神力量”的特性及其與民族和語言的關系吳波
語言理解中的抑制機制研究綜述楊小虎
約束B原則與代詞的句內(nèi)指稱胡建華/石定栩
非指稱成分產(chǎn)生的原因和基礎①王紅旗
“起來”的句法變換條件及其理據(jù)陳忠
普通話中“你看”變體的多角度考察王媛媛
談“S+T+沒(有)+V+(O)+了”句式孟艷麗
現(xiàn)代漢語連詞聯(lián)系項的多能性劉賢俊
郭店楚簡《老子》乙組“閉其門”章新解趙彤
宋代結構助詞“底”的新興用法及其來源劉敏芝
玄奘譯經(jīng)的語言學考察王繼紅
音段延長的不同類型及其韻律價值曹劍芬
漢字的理據(jù)缺失與重構齊元濤/符渝
漢語學現(xiàn)代轉型的前提批判俞詠梅
西南地區(qū)雙語類型及其歷史轉換李錦芳 2006年第06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中西話語權勢關系的語言哲學探源吳宗杰
交往行為理論視野中的普遍語用學韓紅
“現(xiàn)代漢語語義詞典”的結構及應用王惠/詹衛(wèi)東/俞....
基于HNC句類體系的句子語義研究苗傳江
從歷史層次論吳閩關系丁邦新
上海話在吳語分區(qū)上的地位游汝杰
漢語的音節(jié)描寫潘悟云
《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guī)則》解讀與成語注音問題研究馬志偉/喬永
《詞匯化:漢語雙音詞的衍生和發(fā)展》評介汪維輝
古漢語中后置關系從句的成因與功能石毓智/江軼
試論比字句的形成及其與先秦兩漢有關句式的淵源關系史佩信/楊玉玲/....
“制止”與“防止”:“別+VP”格式的句式語義項開喜
試論主觀量標記“沒”、“不”、“好”張誼生
概念框架及其漢語證據(jù)程琪龍
話語標記“你看”、“我看”與現(xiàn)實情態(tài)陳振宇/樸珉秀
“頌”字本義新考段立超
關于“要”類詞的認知解釋古川裕
卑南語中綴和后綴的語義石德富
黃金鎮(zhèn)仫佬語中古精章組漢借詞的讀音岳靜 2006年第07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中心語理論和“布龍菲爾德難題”司富珍
極性詞語的梯級模型及補充蔣勇/龔衛(wèi)東
名詞化、動詞化與語法隱喻朱永生
音系與句法互動關系研究綜述周韌
中國洋涇浜英語研究述評與探索張振江
性質形容詞重論張國憲
漢語成分共用現(xiàn)象的語法性質與相關理論蕭國政
漢語雙賓結構與約束理論田鵬
近代漢語使役動詞及其相關的句法、語義結構張美蘭
現(xiàn)代漢語DV結構的興起及發(fā)展與印歐語言的影響賀陽
論西周漢語中有無真正的第三人稱代詞張玉金
漢語量詞短語的詞匯化劉曉然
客家話古日母字的今讀項夢冰
北京話及周邊方言的陰平與陽平張世方 2006年第08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論語言學研究中的分析與綜合李亞非
從接觸看瀕危方言、瀕危特征和瀕危機制陳保亞
回到索緒爾:論語言的本質及語言與文字的關系顧兆祿
語法化輪回的研究曹逢甫
被字句謂語動詞的語義特征范曉
關于語義范疇的理論思考邵敬敏/趙春利
容納句的數(shù)量關系、句法特征及認知解釋丁加勇
動詞后數(shù)量短語的句法地位石定栩
現(xiàn)代漢語動態(tài)話題鏈的組織規(guī)律王靜
粵語疑問句末“先”字的句法特點鄧思穎
經(jīng)籍假借字間詁孟蓬生
略論文獻異文考證在漢語史研究中的作用徐時儀
《左傳》語言研究的新成就何樂士
苗瑤語的非分析形態(tài)及其類型學意義李云兵
漢藏語的數(shù)詞吳安其 2006年第09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句法語義接口問題陸儉明
大腦中的基本語言單位張珊珊/趙侖/劉....
從格語法到框架網(wǎng)絡馮志偉
論對外漢語詞匯教學過程中的“有度放射”策略焉德才
文白異讀中讀書音的幾個問題王福堂
說“們”的位置:從句法-韻律的界面談起蔡維天/馮勝利
漢語信息焦點結構的韻律解釋周韌
現(xiàn)代漢語口語中自然焦點標記詞“給”溫鎖林/范群
與雙賓句相關的兩個問題張寶勝
論趨向補語和賓語的位置楊凱榮
動賓倒置的生成楊永忠
現(xiàn)代漢語歧義句式“X不比Y·Z”的語義類型謝仁友
《莊子·秋水》“望洋”新詁黃金貴
略論甲骨文字、詞、義位的關系王曉鵬
“字本位”理論的哲學思考潘文國
也談漢語的基本結構單位趙大明 2006年第10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試論語義指向分析的原則和方法周國光
語言活力與語言瀕危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
莫斯科語義學派的義素分析語言張家驊
二語詞匯習得研究:十年回溯與展望張萍
“王冕死了父親”的生成方式沈家煊
核心成分、別義成分與動作語素義分析朱彥
中古全濁聲母字閩方言今讀的歷史層次李如龍/鄧享璋
南方方言性別標記的虛化現(xiàn)象研究伍巍/王媛媛
“A見Vt”結構中的“見”彭小琴/俞理明
試說翻譯佛經(jīng)新詞新義的產(chǎn)生理據(jù)王云路
論“語境”的三個層面蘇寶榮
論形聲字的形成過程蔡永貴
從藏緬語族語言反觀漢語的被動向戴慶廈/李潔
試論清濁音變?nèi)χ鞎赞r(nóng)/寸熙 2006年第11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論自然語言在語言哲學中的元語言地位陳保亞
共同保留、共同創(chuàng)新與共同脫軌張光宇
語法=用法?張翼
談石毓智(2005)一文中的問題王強
對喬姆斯基語言學科學性的質疑石毓智
試論漢語國際推廣的國家策略和學科策略金立鑫
《說文解字》中描述性知識的知識表示建模宋繼華/李國玉/....
結果補語小句分析和小句的內(nèi)部結構Rint Syb....
動結式的配價層級及其歧價現(xiàn)象施春宏
普方古視角下的研究史冠新
現(xiàn)代漢語詞綴新探陳偉琳
唐宋時期的平比句張赪
當代漢語詞匯中的“返祖”現(xiàn)象刁晏斌
吳閩語進行體和持續(xù)體的語法化序列分析蔡國妹
從吳方言看聲母-聲調(diào)的相互關系張吉生
漢藏兩語韻母的異常對應鄭張尚芳
近年來海內(nèi)外漢語介音歸屬研究綜述楊春生 2006年第12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句子的中心與助動詞占據(jù)的謂頭語法位置徐杰
指稱不確定性產(chǎn)生的條件王紅旗
篇章與回指姜望琪
語言相對論對當代認知語言學的影響盧植
言語學還是言語的語言學岑運強/程玉合
當前自然語言處理發(fā)展的幾個特點馮志偉
古文字自動識別過程及其程序實現(xiàn)張霄軍/陳小荷
歸總性數(shù)量框架與雙賓語邢福義
關于“索取類雙賓語”張伯江
漢語“數(shù)+量+名”格式的來源吳福祥/馮勝利/....
甲骨文“何”“此”用為代詞考論陳年福
甌語介詞“代”的功能及其來源馬貝加/陳伊娜
從晉方言看古見系字在細音前腭化的歷史喬全生
山西及其周邊方言濁聲母清化類型及歷史層次韓沛玲
滬上校園新詞語的構成、來源及結構方式齊滬揚/邵洪亮
“這本書的出版”與向心結構理論難題吳長安 2007年第01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普遍語法可及性新說常輝/陳永捷
漢語詞義和詞匯系統(tǒng)的歷史演變初探蔣紹愚
《古“登”字有憑義——兼談“登軾而望之”商榷汪少華
“搶占前沿”和“新二重證據(jù)法”、“結合論”魯國堯
從阿漢對音看《中原音韻》的入聲蔣冀騁
《莊子》一價動詞及其相關句式的考察殷國光
聯(lián)系項居中原則與N1VN2(NP)結構陳玉潔
動結式的論元實現(xiàn)熊仲儒/劉麗萍
也談漢語中的同音刪略現(xiàn)象柯航
烏魯木齊方言的體貌標記“底”的語法功用周磊
嘉善方言的氣流分調(diào)徐越
三江侗語中古漢語借詞曾曉渝
嘉戎語動詞的派生形態(tài)孫天心
論點摘編 2007年第02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語言是一個復雜適應系統(tǒng)王士元
原則與參數(shù)理論與二語習得研究程星華
漢英雙語者漢語口語中的英語化特征研究吳一安/蔣素華
“A跟B(不)一樣(X)”中“X”的隱現(xiàn)及其教學肖奚強/鄭巧斐
利用漢語語料庫研究詞語搭配田宏梅
再論漢字規(guī)范的科學性與社會性王寧
古譯名勘原辨訛五例鄭張尚芳
重新認識宋人葉音劉曉南
兩漢至明清漢語的音變構詞例證孫玉文
“去”之“往/至”義的產(chǎn)生過程胡敕瑞
江蘇通州方言的過渡特征研究顧黔
從漢語方言“雞公”“公雞”看動物名詞雌雄南北異序的成因羅自群
漢語焦點重音和語義重音分布的初步實驗研究王韞佳/初敏/賀....
動量名結構蘊含句的生成機制及語義岳中奇
現(xiàn)代漢語連動式研究概觀方環(huán)海/甘露
論點摘編 2007年第03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語言接觸研究必須處理好的幾個問題戴慶廈/羅自群
藏、漢語言在“倒話”中的混合及語言深度接觸研究(論文摘要)意西微薩·阿錯
極向性表達的認知研究及思考龔衛(wèi)東
關于21世紀語言生態(tài)和語言主題的思考丁信善
詮釋與修辭劉亞猛
“{H1R315.JPG}”的功能、用法及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對策略周士宏/申莉
歷史音系學的新視野朱曉農(nóng)
《切韻》咸、蟹二攝一二等重韻中覃咍韻系構擬的一處商榷馮蒸
傳統(tǒng)古音研究中的概率統(tǒng)計法與漸變觀黃易青
沅陵鄉(xiāng)話z聲母的形成及其所反映的語音歷史層次蔣冀騁
遼代北方漢語方言的語音特征沈鐘偉
山西方言宕江兩攝的白讀沈明
共性與個性下的漢語動賓飾名復合詞研究周韌
現(xiàn)代漢語兩類雙及物動結式的配位方式宋文輝
“看起來”與“看上去”張誼生
論燕國文字中的所謂“都”當為“{H1R3198.JPG}”(縣)字趙平安
論點摘編 2007年第04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不同學派的“核心”概念之比較陸丙甫
多義詞心理表征之爭趙翠蓮/李紹山
等級含義的語用研究綜述項成東
近年大學生流行語與校園文化風尚黃濤
語言規(guī)范與文藝語言鄭遠漢
關于成語用變和演變的思考施春宏
“糅合”和“截搭”沈家煊
“不是……就/便是”與“語用數(shù)”陳振宇/劉承峰
漢語語序問題研究綜述安玉霞
輕聲:北京話聲調(diào)的空調(diào)類侍建國
古漢語“否”字用法的再認識袁本良
宋代四川詩人陽聲韻及異調(diào)通押中的方音現(xiàn)象劉曉南/羅雪梅
六朝唐宋方言研究綜述柳玉宏
論點摘編 2007年第05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操作語體中動詞論元結構的實現(xiàn)及語用原則陶紅印
外語磨蝕的本質屬性倪傳斌
形義匹配種種田朝霞
Jackendoff《語言基礎》述評程琪龍
四歲前兒童否定結構類型及誤用的認知分析張云秋/王忠玲/....
談談音類和音值問題錢曾怡
論次清聲母在漢語上古音系里的音類地位曾曉渝
漢語方言受事話題句類型的參數(shù)分析鄧思穎
論吳語衢州片方言齊韻的今韻母讀音層次陳忠敏
梵漢對勘與中古譯經(jīng)語法研究遇笑容
反詰疑問代詞“那”的形成問題馮春田
代用與省略胡敕瑞
副詞“互相”、“相互”的演變及其原因分析唐賢清
英漢雙賓語句認知對比研究張建理
從漢字研究到漢字教學萬業(yè)馨
論點摘編 2007年第06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人類文字的歷史分期和發(fā)展規(guī)律周有光
論分離式領有名詞與隸屬名詞之間的句法和語義關系程杰
關系化——一種識別句子主觀性語言實現(xiàn)的形式手段楊彩梅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存現(xiàn)句習得研究楊素英/黃月圓/....
從助動詞“解”、“會”、“識”的形成看語義的演變蔣紹愚
從詞匯化的角度看粘合式動補結構的性質董秀芳
漢語完成貌句式和佛經(jīng)翻譯龍國富
《中原音韻》知莊章聲母的分合及其在山西方言中的演變王洪君
論“深攝結構”及相關問題張光宇
否定,焦點與轄域胡建華
平話的分布、內(nèi)部分區(qū)及系屬問題李連進
“被發(fā)”考辨賈齊華
論苗瑤語名詞范疇化手段的類型李云兵
論點摘編 2007年第07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指稱意義與句法變化劉正光/曹志希
歷史層次分析法——理論、方法及其存在的問題戴黎剛
第二語言詞匯習得形式姜孟
生成語法中的提升與控制研究綜觀李京廉/劉娟
字族化與漢語未登錄詞的自動提取宋作艷
建立高質量的釋義元語言李爾鋼
國家語委“通用語料庫·核心庫”的詞表提取及詞匯構成分析蘇新春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疑問句早期習得的個案研究丁雪歡
近代早期閩南話分析型致使結構的歷史探討曹茜蕾/貝羅貝
西夏譯經(jīng)的梵漢對音與漢語西北方音孫伯君
東漢訓詁材料與漢語動結式研究宋亞云
幾個含“死”義動詞的虛化軌跡李宗江
研究漢語單復句劃分應當明了的問題孫良明
殷墟甲骨文之前的商代文字黃德寬
試說平山戰(zhàn)國中山王墓銅器銘文中的{H1R7161.JPG}字吳振武
論點摘編 2007年第08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認知語言學”思考姚振武
空語類理論和漢語空語類的辨識與指稱研究李艷惠
關于語言接觸引發(fā)的演變吳福祥
語素時空層次與有階分析陳保亞
概念框架:一個有新意的小句概念語義模式程琪龍
兒童對普通話中否定詞的早期獲得范莉
初級階段非漢字圈留學生漢字學習策略的個案研究馬明艷
論漢語音韻學的研究方法和我的“結合論”魯國堯
重溫“為什么問怎么樣,怎么樣問為什么”蔡維天
漢語句法的主觀結構和主觀量度張黎
論漢字結構的演變李運富
??痹诖笮妥值渚幾胫械淖饔美審堄咳?/div>
論點摘編 2007年第09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生成和理解過程中的詞匯語義選擇金立鑫
概率性優(yōu)選論楊軍
自然語言處理的概率配價模式理論劉海濤/馮志偉
語言表達的缺位與補位周靜/楊海明
北京話兒化的形態(tài)句法功能方梅
“OV蘊含TV”的功能解釋陸丙甫/羅天華
信息量原則與漢語句法組合的韻律模式周韌
從義素傳承看“差(一)點兒VP”、“差(一)點兒沒VP”的語法化劉永耕
情態(tài)確認型“是”字構式中“是”的語義功能張和友
“會”與非現(xiàn)實性王曉凌
上海話“儕”與普通話“都”的異同徐烈炯
《世說新語》疑難詞語考索董志翹
義凈譯經(jīng)臥睡概念場詞匯系統(tǒng)及其演變研究譚代龍
論點摘編 2007年第10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語法學術語的象似性及其利弊劉丹青
對外漢語教學詞匯主導法芻議趙世舉
述謂結構和漢語的基本句式徐通鏘
論“都”的隱性否定和極項允準功能袁毓林
指賓狀語句的功能透視李勁榮
“給予”類三價動詞構成的句式及其論元缺省的認知解釋陳昌來
人類文字的歷史分期和發(fā)展規(guī)律周有光
韻律語法理論與漢語研究馮勝利
動詞上致使標記的產(chǎn)生及其對分析型致使結構的影響朱順心
西寧回民話的引語標記“說著”、“說”張安生
關于深化漢語方言詞匯研究的思考邢向東
孔廣森古韻冬部獨立與《郭店楚簡》韻例評析李開
論點摘編 2007年第11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語言的外部影響與內(nèi)部機制戴慶廈/田靜
簡論漢語兒童語音習得研究的理論探索時秀娟
認知科學與機器翻譯研究武斌/易綿竹
疊置原理在形容詞修飾語研究中的運用和發(fā)展李學寧/陸汝占
漢語動詞的題元結構與其句法表現(xiàn)黃正德
時態(tài)、時制理論與漢語時間參照顧陽
動詞詞義在結構中的游移與實現(xiàn)任鷹
“不”和“沒(有)”的認知語義分析王欣
論常用動詞虛化程度的等級性白云
離合字組與音節(jié)變動周上之
再說廣州話“聽日”和“琴日”及詞匯音變李如龍
說句末助詞“在”黃曉雪
外來詞義的移植:現(xiàn)代漢語非派生式新義探源鄭燕萍/曹煒
論點摘編 2007年第12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同義詞、近義詞、易混淆詞:從漢語到中介語的視角轉移張博
動態(tài)句法:以漢語主題句復指代詞的隱現(xiàn)為例劉偉
語用學研究的新取向——實驗語用學研究周榕/冉永平
國內(nèi)語言學研究動態(tài)綜述殷國光/鄭路/劉....
兼類詞的多性項與多義詞的多義項之關系試說周薦
電子詞典編纂中的語義網(wǎng)與義鏈研究王東海/張志毅/....
上海話疑問成分“”的語義及句法地位石定栩
“有定居后”與現(xiàn)實性的無定NP主語句魏紅/儲澤祥
描述性狀中結構作謂語的自然焦點玄玥
“化”尾動詞構成的致使語態(tài)句分析張豫峰/宋桔
江蘇境內(nèi)長江兩岸江淮官話與吳語邊界的同言線顧黔/史皓元/石....
《經(jīng)典釋文》重紐反切的統(tǒng)計及結構特點黃笑山/李秀芹
論點摘編 2008年第01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通過親屬語言、方言的比較了解語言的歷史發(fā)展羅仁地/楊將領
重音、信息和語言的分類端木三
漢語與周邊語言的接觸類型研究洪波/意西微薩·....
漢語里的名詞和動詞沈家煊
限制性“X的”結構及其指代功能的實現(xiàn)嚴辰松
OV式與漢語的一種指稱性語法手段肖婭曼
也論測度疑問副詞“莫”的來源李宇鳳
山東方言語音特征的擴散方向和歷史層次張樹錚
上博藏戰(zhàn)國楚竹書《易經(jīng)》異文的類型和語言學價值韓軍
重新審視“聲符”黨懷興
我國漢藏民族語言的語法類型黃行
蒙古語動詞“態(tài)”語綴探析道布
論點摘編 2008年第02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再論語言對比基礎的類型許余龍
同謂雙小句的省縮與句法創(chuàng)新江藍生
關于“VP不”式疑問句中“不”的虛化朱冠明
聯(lián)系項原則與“里”的定語標記作用陳玉潔
基于語料庫的關聯(lián)詞搭配研究張文賢/邱立坤
閩語“與、“浴”兩字陽調(diào)h-聲母的來源梅祖麟
普通話四音節(jié)韻律詞的時長分析鄧丹/石鋒/呂士....
運用語法訓釋甲骨文字詞義的幾點心得楊逢彬
《論語》故訓疑誤舉例徐剛
漢語量范疇研究的若干問題李勁榮
壯侗語族語言的數(shù)理分類及其時間深度鄧曉華/王士元
羌語關系子句的類型黃成龍/余文生
當代壯族群體使用漢字、古壯字情況調(diào)查與分析黃南津/唐未平
論點摘編 2008年第03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論連動式中的語序—時序對應李亞非
生成語法的“語類”與傳統(tǒng)語法的“詞類”比較研究徐杰
語言的底層理論與底層分析方法陳忠敏
“不”與“沒有”的母語習得曾濤
語言經(jīng)濟學與語言政策評估研究張忻
當代詞匯化研究綜合考察羅思明/徐海/王....
基于簡繁漢字轉換的平行詞語庫建設原則王寧
漢語水平考試(HSK)的科學本質孫德金
漢語方所詞語“後”的語義演變吳福祥
“這/那”不對稱的功能解釋張振亞
論古知莊章三組聲母在《徐州十三韻》中的讀音分合劉淑學/燕憲俊
湖北陽新三溪贛語人稱代詞的變音王功平
非王卜辭中的“天”字研究董蓮池
論黃侃“語言文字之系統(tǒng)與根源”葉斌
論點摘編 2008年第04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重新分析的無標化解釋劉丹青
從結構觀到建構觀:語言與認同研究綜觀高一虹/李玉霞/....
框架語義學——格語法的第三階段陶明忠/馬玉蕾
漢語外來詞雜談張永言
中國音韻學的切韻圖與西洋音系學(Phonolo)的“最小析異對”(minimal pair)魯國堯
從《詩經(jīng)》“之子于歸”看原始漢語的主格助詞“于”將冀騁
從《戰(zhàn)國縱橫家書》看古漢語第一人稱代詞徐丹
漢語非典型持續(xù)體標記“中”和“間”的形成和發(fā)展張誼生
從蘇皖方言體助詞“著”的表現(xiàn)看方言接觸的后果和機制王健
重新分析與漢字的發(fā)展齊元濤
我國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方言劃分黃行
漢藏語“冰雪”類詞的音變及關系溯源江荻
論點摘編 2008年第05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語言民族主義:歐洲與中國陳平
心理空間與概念整合:理論發(fā)展及其應用張輝/楊波
類型學及其理論框架下的語言比較李韌之
構式語言學述評劉曉林/王文斌
面向信息檢索系統(tǒng)的語義資源規(guī)劃袁毓林
基于樹庫的現(xiàn)代漢語短語分布考察陳鋒/陳小荷
論處置結構的新發(fā)展石毓智
動補結構“語義差”標準例說肖賢彬
句末“也”體貌用法的演變陳前瑞
制約“想NV”格式成立的若干因素儲澤祥/程書秋
從語言接觸看漢語方言“噠”類持續(xù)標記的來源羅自群
說“櫓”孟蓬生
“文”、“皇”考辨張再興
黃侃古本音觀念研究(無正文)喬永
論點摘編 2008年第06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構式語法理論的價值與局限陸儉明
直系成分分析法陸丙甫
我國語言資源建設及應用問題研究(筆談)李宇明
我國語言資源建設及應用問題研究(筆談)陳章太
我國語言資源建設及應用問題研究(筆談)李如龍
我國語言資源建設及應用問題研究(筆談)徐大明
是“原則之爭”還是“中西之爭”高永安
構式等級降低與辭格生成王玨/譚靜/陳麗....
基于語料庫的基本名詞短語研究徐艷華
漢語雙音合成詞結構的非句法特征王寧
試論詞匯語義對語法的決定作用趙世舉
情態(tài)表達與時體表達的互相滲透徐晶凝
語詞的潛在及其運動王繼如
廉江市粵客詞匯相似度的計量分析邵慧君/秦綠葉
南方語言正反問句的來源吳福祥
邵武話動態(tài)助詞“度”的來源郭必之
論反切起源問題張渭毅
論點摘編 2008年第07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音變研究的回顧和前瞻陳忠敏
隱喻的語用解讀斯波伯/威爾遜
主位概念的嬗變姜望琪
漢語新詞與流行語的采錄和界定鄒嘉彥/游汝杰
語義綜合與詞義演變及動詞的賓語譚景春
“動詞部分拷貝句”的定義與分析陳明舒
反預期、遞進關系和語用尺度的類型袁毓林
“非VP不可”句式中“不可”的隱現(xiàn)王燦龍
上古漢語的音節(jié)與聲母的構成鄭張尚芳
從歷史文獻看宋代四川方言劉曉南
漢藏比較研究和上古漢語詞彙史梅祖麟
春秋時代第一人稱代詞研究張玉金
漢語外來詞雜談(補訂稿)張永言
論點摘編 2008年第08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關于“施事”范曉
試論“VP的”的范疇化楊德峰
知情狀態(tài)與直陳語氣詞“嘛”強星娜
詞·語素·漢字教學初探施正宇
《漢語“數(shù)+量+名”格式的來源》讀后姚振武
“是”的真正身份——論述記號周國正
從“容”、“許”、“?!钡葎釉~看一類情態(tài)詞的形成李明
“打”字的語義分別再補徐時儀
甲骨文里的幾個復輔音聲母梅祖麟
簡帛文獻用字研究王貴元
漢語方言的分區(qū)熊正輝/張振興
閩南方言連讀變調(diào)新探陳寶賢/李小凡M....
江蘇鹽城話的疑問語氣詞蔡華祥
論點摘編 2008年第09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評構式語法的理論取向與局限趙彥春/王娟
“臨界環(huán)境-語法化項”關系芻議彭睿
藏緬語與漢語連動結構比較研究戴慶廈/邱月
用同義表達形式來擴充信息檢索的查詢語句例證研究袁毓林
漢語學習動機的激發(fā)與漢語國際傳播賀陽
兒童視覺加工能力與其語音意識的相關性李榮寶/陳素梅/....
談《規(guī)范漢字表》的制定與應用王寧
詞匯歷史研究中的宏觀認識俞理明
五味之名及其引申義蔣紹愚
形容詞定語的語義指向與判定方法蔣靜忠
從“他的老師當?shù)煤谩闭勂瘘S正德
關于黃組祊祭卜辭性質的考察王蘊智/門藝
讀《五年琱生尊》銘文札記羅衛(wèi)東
論點摘編 2008年第10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因果結構語義關系解析薛恩奎
特殊句式作格化的強弱及其類型學意義劉曉林
語義類型相配論與多種語言形名結構之研究黃師哲
由背景化觸發(fā)的兩種句法結構方梅
漢語詞匯直接學習與間接學習效果比較張金橋
從名詞性小句看漢語的“不定式”結構方環(huán)海/趙曉敏
漢語復合詞的論元結構鄧思穎
論詞義的透明度李晉霞/李宇明
論語體轉換對詞義的影響張小艷
《堯典》與甲骨卜辭的嘆詞“俞”李學勤
周秦漢語“”的可及性及相關問題洪波
漢魏晉人對謂詞結構中名動語義關系的分析孫良明
相因生義的條件周俊勛/吳娟
入聲演化三途朱曉農(nóng)/焦磊/嚴....
論點摘編 2008年第11期目錄語言文字學(本期未收錄正文)

行走在語法和詞匯之間王勇
基于詞庫與詞法的分詞不一致研究董宇/陳小荷
現(xiàn)代漢語把字句習得的個案研究楊小璐/肖丹
文化傳播與翻譯研究羅選民
中西口譯研究的差異分析張威
中國的語言熊正輝/張振興/....
多功能副詞“才”表短時義的相關問題考察沈敏/范開泰
“連A也/都B”框式結構及其框式化特點邵敬敏 CCSh....
“我等得你心急”類“V得”句的識解楊子/熊學亮
秦兵器刻銘零釋施謝捷
利用古文字資料的上古音分期分域研究述評劉釗/葉玉英
知、照組聲母合一與知二莊、知三章對立桑宇紅
漢語方言處置式的代詞回指現(xiàn)象及其歷史來源石毓智/劉春卉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各民族語言間的相互影響鄧玉榮
論點摘編 2008年第12期目錄語言文字學

話題結構在漢語日常談話中的類型及交際功能陶紅印
形名組合的意義建構:概念整合和物性結構的雜合分析模式張輝/范瑞萍
美國教育語言學的學科發(fā)展及對我國的啟示張東輝
《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新理念對漢語教學的啟示與推動白樂桑/張麗
重構翻譯研究的認知圖景 開創(chuàng)翻譯研究的“認知轉向劉軍平
2007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述要李宇明
語言接觸的一個案例蔣紹愚
“移位”還是“移情”?沈家煊
“(N)不V”祈使句的柔勸功能宛新政
漢語的人稱代詞復數(shù)表示法李藍
維吾爾語名詞化短語的一些句法特征木再帕爾·阿布都....
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語言生活、語言規(guī)劃與語言保護郭龍生
語言文化遺產(chǎn)的特性、價值與保護策略黃濤
多語言、多方言社區(qū)和諧的語言生活王遠新
美國大學生漢語“請求”言語行為能力研究孫曉曦/張東波
語言的變異性與言語社區(qū)的一致性徐大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