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吳師道
又作吳道師、吳道古。祖籍鄴縣(今河北臨漳),字號、生卒年不詳。唐則天武后光宅二年(即垂拱元年,公元685年)乙酉科狀元及第。同榜共取進(jìn)士二十七人(先取二十二人,后又取五人,皆因圣意),考官:劉廷奇。試題為《九河銘》和《高松賦》。取狀元后入仕。至開元年間任司勛員外郎、吏部侍郎、戶部郎中等職,善作文。《文苑英華》載有他考試對策的五道全文。
崔液 [唐](生卒年不詳)
字潤甫,號不詳,乳名海子,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州市)人,唐代詩人、狀元。生卒年、生平、進(jìn)士時間均不詳,約唐玄宗景云至太極年間前后在世。
齊映
為瀛州高陽人(今屬河北?。拼蟪?。生于唐玄宗天寶八年(747),卒于唐德宗貞元十一年(795)。唐代宗大歷四年(769)己酉科狀元及第。
22歲高中狀元后,歷任監(jiān)察御史、刑部員外郎、判官等職,為人豪爽,為官清廉,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后被貶職,卒年僅48歲。
魏弘簡
巨鹿(今河北巨鹿)人。生于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卒于唐德宗貞元二十年(804)。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庚申科狀元及第。該科進(jìn)士及第二十二人??脊伲憾Y部侍郎令狐垣。取狀元后入仕,貞元元年(785)又取賢良方正、直言極諫兩科,歷官戶部侍郎等。
崔元翰
名鵬,字以行,唐博陵安平(今河北博野)人。生于唐玄宗開元十七年(729),卒于唐德宗貞元十一年(795)。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狀元及第,而且是連中三元,歷史上第一個連中三元的人。該科進(jìn)士及第十七人??脊伲憾Y部侍郎于邵。試題《白云起封中賦》等。
盧頊
范陽(今河北涿州)人。生卒年不詳,唐德宗貞元五年(789)己巳科狀元及第。該科進(jìn)士三十六人。同榜有楊巨源、斐度等??脊伲憾Y部侍郎劉太真。盧頊取狀元后入仕。唐德宗時曾為昭義留后,不久被王虔休召為掌書記,后授洺州別駕。官至澤州刺史而終。盧頊喜作文,《全唐文》存其《褥聰明山記》一篇。
賈稜 (750~815)
長樂(今河北冀縣)人。字方田號北人。唐德宗貞元八年(792)壬申科狀元及第。本科進(jìn)士二十三人。其中有韓愈、歐陽詹、崔群、庾承宣等,皆當(dāng)時才子,人稱'龍虎榜'??脊伲罕渴汤申戀棥T囶}為《明水賦》和《御溝新柳詩》。賈稜中狀元后入仕,官至大理評事。喜詩文?!度莆摹反嫫洹睹魉x》一篇。《全唐詩》存其《御溝新柳詩》一首。
李固言
河北趙郡(今河北贊皇)人。字仲樞,生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2),卒于唐懿宗大中十四年(860)。
唐憲宗元和七年(812)壬辰科狀元及第。
李固言生在農(nóng)村。敦厚老實(shí)。元和六年入京參加進(jìn)士科考試,住在表親柳氏家中,表兄弟以其憨厚嘲弄他。當(dāng)時,舉子為求登科,有'行卷'之說,即將自己的佳作呈教于達(dá)官貴人,求他們賞識,提高聲譽(yù),以便中第。柳氏兄弟特意讓李固言先拜官職低微的許孟容,許一時羞愧難當(dāng),言明情況,但見李固言性本質(zhì)樸,便默寫于心,第二年,恰值許孟容升兵部侍郎,出任主考官,即取李固言為狀元。
張又新 [唐](約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
字孔昭,深州陸澤人,張薦之子。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憲宗元和中前后在世。初應(yīng)“宏辭”第一,又為京兆解頭,元和九年,(公元八一四年)狀元及第,時號為張三頭。在三次大考中都得第一名,即“解元”、“會元”、“狀元”謂之“連中三元”,歷史上“連中三元”者連他在內(nèi)僅有17人!歷左右補(bǔ)闕、廣陵從事。諂事宰相李逢吉,名在“八關(guān)十六子”之目。逢吉領(lǐng)山南節(jié)度,表為司馬。逢吉敗,坐貶江州刺史。后附李訓(xùn),遷刑部郎中。訓(xùn)死,復(fù)貶申州刺史。終左司郎。初,又新志在得美妻,后娶楊虔州女,有德無才,殊怏怏。后過淮南李紳,筵上得一歌姬,與之偕老。又新嗜茶,著有《煎茶水記》一卷,是繼陸羽《茶經(jīng)》之后我國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并善寫詩文等,有《唐才子傳》并行于世。
崔峴
祖籍清河(今河北清河),字公升,生卒年不詳。唐武宗會昌元年(841)辛酉科狀元及第。該科進(jìn)士三十人。同榜有薛逢等人??脊伲憾Y部侍郎柳璟。其人史傳無名,事跡失考。崔峴族孫崔膠為景福二年(893)狀元。
崔昭緯
清河(今河北清河西北)人,字蘊(yùn)曜,生年無考。
卒于唐昭宗乾寧二年(895)。唐僖宗中和三年(883)癸卯科狀元及第。該科進(jìn)士三十人。考官:禮部侍郎夏侯潭。崔昭緯出身望族,登第后于昭宗大順二年(891)拜相,任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他內(nèi)結(jié)宦官,外通藩鎮(zhèn),每當(dāng)不利于己時,便使人密告強(qiáng)藩王行瑜,令其上疏反對,自己則暗地里相助,甚至借三鎮(zhèn)勢力壓于皇帝之上。昭宗深惡昭緯,于乾寧二年(895)罷相,累貶梧州司馬,后又下詔賜死。崔昭緯性情陰險,心術(shù)不正,善弄權(quán)術(shù),是晚唐奸相。
崔昭矩
清河(今河北清河西北)人。字表謀。唐昭宗大順二年(891)辛亥科狀元及第。第二天,其兄崔昭緯官拜平章事。崔昭矩待人兇狠,又得勢于其兄,常盛氣凌人。同榜中有一進(jìn)士名團(tuán)所由,一日稍有閃失即遭崔昭矩鞭笞。后其兄崔昭緯為昭宗所殺。崔昭矩官至給事中而終。
崔膠
祖籍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字壽卿。生卒年不詳。唐昭宗景福二年(893)癸丑科狀元及第。該科進(jìn)士二十八人。有張鼎等人??脊伲憾Y部侍郎楊涉。崔膠叔父崔彥昭,官至尚書右仆射。其族祖父崔峴,為會昌元年狀元。其他事跡不詳。
北宋:
李崟
大名(今屬河北)人,一說為淮水人,字元量。生卒年不詳。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庚辰科狀元。李釜出身于書香門第,家學(xué)淵博,猶崇儒學(xué)。其母妊娠之時,一日晨起釜鳴,其聲可畏,聲絕而母親分娩,其父親遂以“釜”命名。李釜少年好學(xué),即長,負(fù)才名,于省試中奪取第一。因徽宗服喪期未滿,未親試進(jìn)士,詔令以省試第一名李釜為新科進(jìn)士第一名。中狀元后,李釜?dú)v官河中通判,出知真州,因忤怒蔡京外甥,被免官,后起為中名舍人,以待制知筠州。李釜詩文極佳,《宋詩紀(jì)事》輯有其《留題王官谷》詩,詩云:“司空唐達(dá)士,寂寞臥云岑。擾擾任群態(tài),休休信此心。泉聲半山急,柳色舊庭深。仿佛登臨處,遺蹤一訪尋。”
元代:
篤列圖
揑古氏,居永豐(今屬江西)。字敬夫。燕山(今屬河北)人。生于元皇慶元年(1312),卒于元至正八年(1348)。元至順元年(133O)右榜狀元。篤列圖在天歷三年,舉進(jìn)士第一,元文宗親覽他的策對,然后說:“是必世家子弟,何以知吾家事若是之詳?!睔J點(diǎn)狀元,授集賢修撰。
同同
蒙古人,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字同初。生于元大 德六年(13O2),卒年不詳。元元統(tǒng)元年(1333)右榜狀元。同同之祖為玉速歹兒,其父為玉速帖木兒。籍貫在真定 路,出身在錄事司之侍衛(wèi)軍。屬蒙古部族那歹氏。同同在大都應(yīng)鄉(xiāng)試,得中第四名。后參加會試得第二十三名。廷試終于奪得蒙古、色目人榜第一名,時年三十二歲。官封承務(wù)郎。與漢、南人榜狀元李齊同登科?!锻蹉憺橥谱鳌芬辉妼懙溃骸按蟾叩叵隆⑷f物散珠。禮制有定,其象可模。念彼厥初,同此一善。太和坱北,庶匯萬變。山川草木,發(fā)生于春??思簭?fù)禮,天下歸仁?!?/p>
李齊
祁州蒲陰(今河北博野)人。字公平。生于元大德五年(1301),卒于元至正十三年(1353)。元元統(tǒng)元年(1333)左榜狀元。李齊年少家貧,勤奮求學(xué),工于辭章。應(yīng)試得中漢、南人榜進(jìn)士第一名后,授承務(wù)郎。歷官僉河北淮西行省廉訪司事,移知高郵府。為政有聲名。
張士堅
大名人,生卒年不詳。元至正五年(1345)左榜狀元,授翰林國史院修撰、承直郎。至正十一年任會試監(jiān)試官?!对贰返谒氖痪眄樀奂o(jì)之四中記載:“三月辛卯,帝親試進(jìn)士七十有八人。賜普顏不花、張士堅進(jìn)士及第,其余賜出身有差。”《畿輔金石志》中“至正十一年進(jìn)士題名記”中記載有張士堅以承直郎、監(jiān)察御史之職充任辛卯科會試監(jiān)試官的碑刻。張土堅官至監(jiān)察御史。
王宗哲
中山無極(今河北無極)人。字元舉。生卒年不 詳。元至正八年(1348)左榜狀元。授翰林國史院修撰。《玉芝堂談薈》第二卷第四十七頁中記載王宗哲是連中三元(解元、會元、狀元)的狀元。也就是鄉(xiāng)、會、殿三試皆為第一名。人們將王宗哲列入歷史上連中三元的狀元者之中?!囤胗鄥部肌分杏杏涊d。《元史》第四十一卷順帝紀(jì)之四中記載:“三月,癸卯,帝親試進(jìn)士七十有八人,賜阿魯輝帖木兒、王宗哲進(jìn)士及第,余出身有差。”王宗哲為該科漢人、南人榜狀元。歷官至湖廣憲僉事。
牛繼志
河北武強(qiáng)人。生卒年不詳。元至正十四年(1354)左榜狀元。授翰林國史院修撰?!痘洊|金石略》第二卷第十一頁中記載:“至正乙未翰林修撰承務(wù)郎牛繼志。繼志自為記,南安路道源書院山長黃異書丹,八分書。碑陰大字逼鋅不可視。”牛繼志中狀元后,除授翰林國史院翰林修撰,依例為承務(wù)郎。至正十五年,任承事郎、太府監(jiān)、右藏庫使三寶奴。
魏元禮
又名魏禮,字廷訓(xùn)。河北肅寧人。生卒年不詳。 元至正二十年(136O)左榜狀元,授翰林國史院修撰。《大明一統(tǒng)志》第二卷第四十五頁中記載:“魏禮,肅寧人。 篤信好學(xué),庚子廷試第一,授翰林修撰,陛禮部侍郎?!薄对贰返谒氖寰眄樀奂o(jì)之八記載:“三月……甲午,廷試進(jìn)士三十五人,賜買住、魏元禮進(jìn)士及第,其余出身有差?!睋?jù)此可知魏元禮為該科漢人、南人榜狀元。
明代:
曹鼐(1402年-1449年)
字萬鐘,謚文忠,明朝北平承宣布政使司真定府寧晉縣(今河北省邢臺市寧晉縣東王里村)人。明朝政治家,正統(tǒng)年間內(nèi)閣首輔,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癸丑科狀元,初授修撰,累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學(xué)士,正統(tǒng)十一年七月至十四年八月(1446年-1449年)任當(dāng)朝首輔。曹鼐大魁天下后,入翰林,授修撰。英宗即位后,充經(jīng)筵講官,撰成《宣宗實(shí)錄》后,進(jìn)侍講,錫三品章服。正統(tǒng)六年(1441)由宰相楊榮、楊士奇推薦,入值文淵閣,參預(yù)機(jī)務(wù)。
楊維聰(1490~1550)
字達(dá)甫,號方城,固安縣城內(nèi)(今河北固安)人。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年),其父楊和是成化年間的丙午科舉人。楊維聰是正德十四年解元,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右春坊右中允。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十二日,朱厚熜通知禮部,十六日為父母上冊文、祭告天地、宗廟、社稷,群臣嘩然。七月十五日,維聰與舒芬、楊慎等人等伏左順門哭爭,被廷杖。嘉靖九年,任河南學(xué)正。嘉靖十七年授南京實(shí)祿寺卿。翌年任太仆寺卿。卒年不詳。輯有《性理諸家解》三十四卷。
清朝:
陳德華(1696—1779)
字云倬,直隸安州人,清朝大臣。雍正二年一甲一名進(jìn)士,授修撰,再遷侍讀學(xué)士。提督廣東肇高學(xué)政,旋調(diào)廣韶學(xué)政。遭母喪歸,未終制,召充一統(tǒng)志館副總裁官。陳德華中狀元后,授翰林院修撰。雍正四年,因父親過世而丁憂。雍正七年,服喪期滿,回京,遷為詹事府贊善,充當(dāng)日講起居注官。雍正八年,陳德華提督廣東肇慶學(xué)政。雍正九年,升翰林院侍讀學(xué)士。雍正十年,調(diào)廣韻學(xué)政。陳德華累遷至侍讀學(xué)士。先后提督廣東肇慶高州、廣州韶關(guān)學(xué)政。雍正十一年,母喪回鄉(xiāng)丁憂。雍正十二年,特命陳德華來京,充任《一統(tǒng)志》館副總裁。次年,陳德華出任浙江鄉(xiāng)試正考官。乾隆元年,陳德華充任會試同考官,累遷詹事府詹事,經(jīng)筵講官,入值-房,擢任刑部右侍郎。乾隆三年,出任江南鄉(xiāng)試正考官。乾隆四年,陳德華任殿試讀卷大臣,升任戶部尚書。乾隆七年,再任殿試讀卷大臣。改為兵部尚書。
張之萬(1811-1896)
字子青,南皮南街人。四歲開始讀書,十八歲進(jìn)學(xué)。道光十九年(1837)丁西科撥貢。十九年(1839)以七品京官分刑部學(xué)習(xí)行走。二十年(1840)中庚子科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會試,以一甲一名狀元第,授翰林院修撰。
劉春霖(1872-1942)
字潤琴,河北省肅寧縣人,后曾遷居天津。青年時即以詩文、學(xué)識稱道于士林。清光緒三十年(1904)殿試奪魁,成為天津第一個金榜題名的狀元。他是天津封建文人中第一個中狀元的人。此后第二年,清政府廢除了科舉取士的制度,劉春霖便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名狀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