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中“君子”一詞。其大致有兩種含義:一是指貴族,二是指情郎和丈夫。
在《國風(fēng)》中,君子大多指丈夫,是女子對愛人的敬稱。 極少數(shù)詩篇中的君子,是指貴族。
《詩經(jīng)·雄雉》中出現(xiàn)兩個不同含義的君子。其第二章有云:
雄雉于飛,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實勞我心。 此君子是指作者之丈夫,作者為愛人牽腸掛肚。
最后一章有云:
百爾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此君子是指貴族,因貴族征發(fā)丈夫,使夫妻分離。作者批之。
與《國風(fēng)》截然相反的是,《雅》中的君子大多指貴族,極少數(shù)是指丈夫。 其大致規(guī)律是,但凡涉及情感、婚姻之詩,其君子多指丈夫。凡涉及政事之詩,其君子多指貴族。
《詩經(jīng)》中的君子,沒有一處是指道德高尚之人。這與《論語》形成鮮明對比。
在《禮記》中,有時君子是指國君嫡子。小人是指國君的庶出別枝。
然后,再舉兩個類似的利益:子和衣裳。
一、子。
眾所周知,子是古代對男子的尊稱。如孔子、老子、墨子、孟子、荀子等等。其實,這并非子的本意。
子的本義是指兒女。若說某人生子,可能是兒子,也可能是女兒。正如《詩經(jīng)·碩人》所云:齊侯之子,衛(wèi)侯之妻。此處之子,便是指莊姜,即齊國國君之女。
而對男子的尊稱則是子的延伸義。除此之外,子同時也是對男子的通稱。
《左傳·宣公十年》記載:陳靈公、孔寧、仲行父三人同時與夏姬通奸。夏徵舒恥之,殺陳靈公,孔寧與仲行父出奔。傳文曰:二子奔楚。奸夫被稱為子,絕對不是對二人的尊稱,而是對男子的通稱。
此外,子亦是對女子的通稱?!对娊?jīng)》中還多次出現(xiàn)“之子與歸?!笔侵概映黾蕖?/p>
二、衣裳。
衣裳今義是指衣服。但在古代漢語中,衣與裳(發(fā)音為chang)是有區(qū)別的。衣是上衣,裳是下衣。
《綠衣》之詩有云:綠兮衣兮,綠衣黃裳。 此之謂上衣下裳。皆為本義。此外還有延伸義。
《詩經(jīng)·無衣》有云: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若將此詩之“衣”理解為上衣,就成了別人沒上衣,你卻給他褲子。這是說不通的。
此首詩中,并非其本義的上衣,而是延伸義,泛指衣服。
就如同墨子所言:使饑者有食,寒者有衣,勞者有息。墨子肯定不如此刻薄,使寒者只穿上衣,而不穿下衣。墨子所言之衣與《無衣》相同,皆是其延伸義,即衣服。此二者有別與《綠衣》之本義。
綜上所述,把君主和小人的含義延伸,是漢語發(fā)現(xiàn)之必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