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有名?正義之師?扯淡!希望你認真閱讀本文,了解歷史真相,從此改變歷史錯誤觀念。本文將講述齊國如何乘人之危而伐燕,使得各諸侯國“群情激憤”,幾雙手同時將他的頭按在地上“群毆”。
燕王噲的“前任”是燕王易,子之是燕王易的兒子。燕王噲任其為國相。
這一年,齊國使者蘇代訪燕。噲禮節(jié)性地問道:“齊王如何”?蘇代說:“必不能稱霸”?!盀槭裁矗俊?,“因為不相信他的大臣”。燕王噲是個理想主義者,于是就特別信任之子,把國家大事任由他處理。子之以“百金”相贈蘇代。這里要特別交代一下:子之與蘇代是“兒女親家”。
“鹿毛壽”說:“堯禪讓許由,許由不接受。堯既得天下美名,又沒失去天下。大王不如把王位讓給相國,他也不敢接受。大王豈不是與堯一樣的美名了”?于是噲把國家都托付給了子之。這里又要交代一下:鹿毛壽與蘇代是“私門之黨”。
噲竟然相信了這二人的蠱惑!子之“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發(fā)”,獨斷專行,酷虐百姓。百姓多有怨言。
太子平反對父親“禪讓”。公元前314年,以將軍市被為先鋒,集結兵眾奪取政權。這場禍難持續(xù)了好幾個月。噲、平、子之都在這場戰(zhàn)亂中喪生了。
說白了,燕國內亂就是齊宣王慫恿、唆使并策劃的。齊宣王派使者聯絡上太子平:“聽說太子將要整治君臣上下的名義,顯明父子相承的地位。我齊國雖然不大,愿助你一臂之力”。
于是以“助太子平登位”的名義,趁著燕國內亂,大舉進攻燕國。差點滅了燕國。后燕王噲的次子燕王昭在趙武靈王的幫助下即位。
燕昭王即位后,勵精圖治,國力日漸強盛。他忘不了齊國趁火打劫之辱,總想著有朝一日能報仇雪恨。但他心知肚明:雖然燕國暫時恢復元氣,但國小地僻,與齊國相比,力量懸殊。若與之戰(zhàn),無異于雞蛋碰石頭。
于是他禮賢下士,廣納人才。各國有才之人紛紛投奔他。經過考察,他發(fā)現魏國使者樂毅很有才能,便任他為“亞卿”,把許多國家大事都交給他處理。
又過了幾年,燕昭王認為燕國強大起來了,而齊國的各種社會矛盾突出,危機逐漸顯露,便與樂毅商討伐齊。
樂毅認為齊國地廣人多,單憑燕國一己之力難以取勝,建議聯合其他國家共同伐齊。于是燕國分別聯系了趙、楚、魏、秦諸侯各國。
此時齊國當政的是齊宣王的兒子齊湣王。他驕橫霸道,經常欺負弱小的國家。各諸侯國都曾深受齊湣王的驕矜暴戾之苦,對他非常不滿,都愿意同燕國共同伐齊。
公元前284年,樂毅率五國聯軍進攻齊國。齊國終究不敵眾國的排山倒海之勢,大敗。齊軍遭受重創(chuàng)。
樂毅讓秦、韓軍隊回國,讓魏進攻宋國,趙進攻河間地區(qū)。自己率軍乘勝追擊,長驅直入,直搗齊都臨淄。齊湣王逃跑了。各國幾乎瓜分了齊國。齊國遭受疆土四分五裂,勢力大大削弱。
自古“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乘人之?!北緛砭蜑槭廊怂鶒u。別看他一時強大,短時得利。但團結的力量是巨大的。齊國最后陷入人民戰(zhàn)爭的汪洋大海,國土遭受分裂的命運,那是他活該!
這就是齊伐燕,卻遭各諸侯國圍毆的經過。我們現在來駁斥題主的“論點”:齊伐燕究竟是不是“正義之師”?
開始時,燕民對齊軍還是歡迎的,幫助平亂嘛!但打著打著,味道變了,賴著不走了,擄土掠財了,侵占城池了。
現在有不少人都認為齊伐燕是“正義之師”,是討伐昏庸,是吊民伐罪。這種觀點使我深感不安。如果齊助燕平亂之后,就撤軍,還政于燕,這還算“正義之師”。但齊國不是這樣,打著助燕平亂的幌子,打著自己的算盤,做著侵占他國的獸行。這還算是“正義之師”嗎?我只想說:“齊伐燕是披著羊皮的狼”。
現在是和平年代。咱們不談戰(zhàn)爭,咱往小處說吧!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有人乘人之危,乘人之困,而去施行侍強欺弱的畜行,每一個有良知的人們也不會答應。至少讓他陷入與論的漩渦,唾沫星子也要淹死他(她)!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