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調,其人骨節(jié)疼,翕翕如有熱狀,奄然發(fā)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勝谷氣,與汗共并,脈緊則愈。
成無幾:
陽病客熱,初傳入胃,胃熱則消谷而欲食。陽明病熱為實者,則小便當數(shù),大便當硬,今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調者,熱氣散漫,不為實也。欲食,則胃中谷多,《內經》曰:食入于陰,長氣于陽。谷多則陽氣勝,熱消津液則水少。經曰:水入于經,其血乃成,水少則陰血弱?!督饏T要略》曰:陰氣不通,即骨疼。其人骨節(jié)疼者,陰氣不足也。熱甚于表者,翕翕發(fā)熱;熱甚于里者,蒸蒸發(fā)熱。此熱氣散漫,不專著于表里,故翕翕如有熱狀。奄,忽也。忽然發(fā)狂者,陰不勝陽也?!秲冉洝吩唬宏幉粍倨潢栒?,則脈流薄疾,并乃狂。陽明蘊熱為實者,須下之愈;熱氣散漫,不為實者,必待汗出而愈,故云濈然而汗出解也。水谷之等者,陰陽氣平也。水不勝谷氣,是陰不勝陽也。汗出則陽氣衰,脈緊則陰氣生。陰陽氣平,兩無偏勝則愈,故云與汗共并,脈緊則愈。
柯琴:
初欲食,則胃不虛冷。小便不利,是水氣不宣矣。大便反調,胃不實可知。骨節(jié)疼者,濕流關節(jié)也。翕翕如有熱而不甚熱者,燥化不行,而濕在皮膚也。其人胃本不虛,因水氣怫郁,郁極而發(fā),故忽狂。汗生于谷,然汗出者,水氣與谷氣并出而為汗也。脈緊者,對遲而言,非緊則為寒之謂。
黃元御:
初欲食,是有谷氣。小便不利,大便自調,骨節(jié)疼,濕流關節(jié),故疼。是土濕而水停也。谷氣勝則汗出,水氣勝則汗不出,乃翕翕如有熱狀,忽然發(fā)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谷氣欲發(fā),水氣郁熱而不能發(fā),是以躁亂發(fā)狂。究之水氣不勝谷氣,故濈然汗出,汗出而水氣亦隨汗泄,與汗共并于外,表寒與里水皆去,脈緊自愈也。
劉渡舟:
小便不利,說明還有水濕之邪,其人骨節(jié)疼,翕翕如有熱狀,不但是里有濕邪,在體表也有一些寒濕之邪,骨節(jié)疼痛是體表有邪、寒濕作疼。翕翕如有熱狀,發(fā)熱不是太厲害,言外之意,不是外感的風寒,是水濕之邪的閉郁。雖然有些陽氣怫郁,但是熱比較溫和,不太厲害。
陽明的胃氣還好,還能吃東西,大便還自調。這樣,水濕之邪也有,不是太厲害的,陽明的胃氣還比較強盛,正氣還是占據(jù)優(yōu)勢,邪氣也不太重,所以它有自解之機。奄然發(fā)狂,濈然汗出而解者,奄然就是忽然間就發(fā)狂了,精神煩躁不安??翊黻枤獾陌l(fā)動,要和水濕之邪要進行一下搏斗,反映正邪斗爭,胃陽之氣要驅邪外出的一個表現(xiàn)。等到正氣能夠把邪氣拒之于表,它就濈然汗出而解,渾身出了一身透汗,邪氣就解了,骨節(jié)疼、翕翕發(fā)熱,水濕之邪的郁閉也解了。
此水不勝谷氣,水濕之邪打不過胃中的胃陽之氣,與汗共并就是邪氣跟著出汗一起出來了。這時候,脈緊則愈。這里有爭論,有的說脈緊則愈就是看看脈跳得挺有勁的,正氣恢復了,邪氣去了,所以它脈緊。緊言其脈搏有力。也有的說脈緊去則愈,因為這個病有一些水寒、水濕之邪,可能脈有點兒緊,出汗以后,脈緊去,脈就不緊了這個病就好了??傊?,關于脈緊有兩個觀點,一個說脈緊是反映正氣恢復了,一個說脈緊是反映邪氣去了。
我個人認為,應該把兩個觀點都結合起來,因為正氣恢復,邪氣當然就虛了;邪氣去了,正氣當然也就恢復了。從病機上來說,應該是一致的,至于脈緊則愈這個脈緊是在前面還是在后面?這個不敢說,病都好了以后,脈還見緊,體會這個精神就可以了。是不是真正的脈還見緊啊,還是以前脈緊現(xiàn)在脈不緊了,這個事沒法定論。日本的學者丹波元堅氏說姑從成注。成無己的說法陰陽氣平,兩無偏盛則愈。所以這一條和上面那一條是做比較的,上邊那一條是胃中冷,水谷不別故也。下邊這一條是此水不勝谷氣,與汗共并,脈緊則愈。
胡希?。?/strong>
初欲食者,就是開始由太陽轉屬陽明,它能吃,能吃說明里頭有熱。小便反不利,有熱者小便應該自利,而反不利。大便自調,但是大便并不稀,這是里頭有熱的關系,可也不硬,這也是水谷不別造成的。
其人骨節(jié)疼,翕翕如有熱狀,這是說太陽傷寒表證未去,這是由太陽傷寒初傳入里而并發(fā)陽明病的時候,這人還能吃,但小便不利,大便還自調。說明里有熱,但它不是整個轉成陽明病,不到那樣子。所以擱個陽明病,這個是冒語,就是說明這個胃氣強的表現(xiàn),就是能吃,還在太陽階段,這個機體對這個疾病還是要從表解,要加強津氣,所以胃功能亢奮。
在這么一種情況之下,達到相當程度,就會發(fā)生瞑眩狀態(tài),就發(fā)狂,出一身汗,病也就都好了。這個道理也解釋了,此水不勝谷氣,與汗共并,脈緊則愈。脈緊則愈,不是奄然發(fā)狂,汗出而解之后,還脈緊,而是其骨節(jié)疼,翕翕如有熱狀,那時候脈就是緊的,一開始根本就是脈緊。
太陽傷寒就像傳里似的,能吃,這只能說明胃在里起亢進作用,它是胃氣強,雖然小便不利,但不會變成腹瀉,只是水谷不別,這正是人的生理機能,總是要從表解除疾病。所以里證好了,小便不利來了,就是水不勝谷氣,胃氣強,不但表解,而且小便不利致的停水,水谷不別也一起好了,所以說邪氣不勝谷氣。這里說明不是真正的陽明病,它還是太陽傷寒,也沒真正發(fā)生太陽陽明并病。
「奄然發(fā)狂,濈然汗出」這是自愈之狀。如果病程日久,也有發(fā)生瞑眩的,這個奄然發(fā)狂不是個壞現(xiàn)像,完了出一身汗就好了,這都是瞑眩狀態(tài)。病要好的時候,常要發(fā)生特殊的反應,叫瞑眩。所以表證時就要從表解除疾病,這里表證它始終不解,仍然脈緊,骨節(jié)疼痛,翕翕如有發(fā)熱,外熱不那么甚,所以說翕翕如有熱狀,不像太陽中風那種熱。
這段說明治病不能傷正,自愈是因為胃氣特別亢奮起來才能好,那么這個不是陽明病,不要用瀉法或清法,對于這種情況要慎用,不要當成陽明病,否則不能去水氣。
編輯/張旭東 校對/付曉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