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血府逐瘀湯

醫(yī)論雜談——血府逐瘀湯是治怪病之靈方

近日讀書看到吳文鵬老中醫(yī)的幾則醫(yī)案,頗有同感。吳老在談到運用血府逐瘀湯時說:“通過有關病歷的觀察,凡內科雜病治之不愈者,皆可考慮有關瘀血之凝滯,根據筆者數十年臨床經驗,確藥簡效宏,很值得探討。”

這是一個行醫(yī)五十年多年的老中醫(yī)之真言。我治醫(yī)近四十年,對運用血府逐瘀湯亦有同感。在治療各種雜病中,遇到一些疑難怪病時,在百法不靈,百方不效時,起用此湯后,常常是柳暗花明,出奇致勝。

我的心得體會是,對有些疾病,患者癥狀諸多,查無實據者(即各種理化檢查,均正常,西醫(yī)認為無病),中醫(yī)又分類不明時,就用血府逐瘀湯,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運用此湯時不一定非要有瘀血指征,可以考慮從怪瘀多瘀的理論治之。實際上此類病多是西醫(yī)上說的神經官能癥,對這個病的治療,血府逐瘀湯是很有效的,也就是說其有調整神經官能癥的作用。再強調一下,使用此方的關鍵是:1.癥狀諸多,查無實據:2.多方不效,方證不明。下面舉例示之:

案1:周某,女,36歲,石家莊橋西區(qū)市場街某廠化驗員。

【主訴】低熱延綿數月,經醫(yī)院多方檢查,已排除肺結核、風溫、尿道感染及肝疾病患者引起的低熱。同時,在治療上也用了各種方法,俱不見效,后來我所就診。

【查體】唇痿,舌青苔薄白,面容消瘦,無力,時有口干感,飲而不解,腹痛,外表正常。

仲景云:“腹不滿,其人言我滿,為有瘀血” 瘀熱內阻,氣血乖逆,故低熱,腹?jié)M,口唇舌為血華之處,唇痿、舌青是血脈瘀之證候。

【治療】血府逐瘀湯加馬鞭草,服至5劑后加生石膏,又服10劑,熱退,腹?jié)M亦消,他證悉除而告愈。

病案2:趙某,女,34歲,橋東副食廠工人。

【主訴】經來淋漓10余天才凈,二三年經量漸多且伴有全身不適,如乳房發(fā)脹,腹痛,經來有塊,色黑紫,平日潮熱。煩躁,曾用歸脾湯、柴胡疏肝飲、逍遙散等交替治療,均無效。因血海本有蓄熱,歸脾太早,則滯而不化。

【查體】患者脈緊而弦,舌紅紫,苔薄。

【治療】非王氏妙法不可奏效,故選用血府逐瘀湯,加生地黃、柴胡連服十余劑而愈。

案3:章某,女,34歲,石家莊某醫(yī)院護士?;颊咭蛎娌可爻林?,經內科檢查無明顯陽性病癥發(fā)現,而轉入我所治療。

【查體】患者臉容黧黑,如蒙灰塵,暗晦不澤,乃瘀阻竅絡所致,故證兼痛經,手心熱,口干,多夢。

【治療】。用血府逐瘀湯加水蛭粉(吞服),頗見效,臉部黑色漸退化,連續(xù)服藥20余劑痊愈。

病案4:劉某,男,35歲,省某建二處干部。

【主訴】頑固性失眠數年,每于夏季尤劇,有時徹夜不眠,初服安眠藥尚見效,日長則無效,近頭部覺有異物籠罩,思想不易集中,壓力甚大,影響工作和學習。根據以上情況,“陽氣不能下達陰血之分,故目不瞑”。

【查體】脈弦澀,舌紫。

【治療】瘀滯竅絡,夜不能睡,用安神養(yǎng)心藥治療不效,方用血府湯,原方血府逐瘀湯加遠志6克,炒棗仁25克,瓜蔞9克,茯神9克,水煎服,10劑向愈。(《五十年行醫(yī)心得》——吳文鵬編著)

古道瘦馬寫于2013.4.21

從血府逐瘀湯談起

《醫(yī)林改錯》這本書很多人都讀過,其中的《血府逐瘀湯》是最著名的,也是大家用的最多的,都知道它是活血通瘀的好方子,在這一點上好像大家都是共識,沒有異議。多年來我也是這樣認識和運用的。然而通過一篇文章的學習改變了我的認識,拓寬了我運用該方的范圍。這就是賈海忠博士的《中醫(yī)體悟.父子親傳實錄》一書中的《神經官能癥:十年一劍終開悟》一文。他突破了活血化瘀的框框,認為此方也是治療神經官能癥的好方,并在實踐中運用驗證了它的推斷的正確性。我在臨床上也運用這一法取得了成功,因病例較多就不一一舉例了。

古人說: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此說不盡然,有其正確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正確的應是:熟讀王叔和還要臨證多。臨床上解決不了的問題,要求助于書本,書本中解決不了的,要求助于實踐。兩者結合就會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技藝,促進自己的不斷前進。下面就把這篇文章轉錄一下,以便大家學習,引起共鳴。


神經官能癥:十年一劍終開悟

神經官能癥雖然對患者的生命沒有什么威脅,但患者自己感覺卻是非常痛苦,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這類疾病具有明顯的戲醫(yī)特點,那么從中醫(yī)角度如何認識?用什么方藥?。。。。。。

我常用的有四張方子,一個就是血府逐瘀湯,一個是桂枝加龍骨牡蠣湯,再一個就是甘麥大棗湯,還有一個生脈散。這四張方子往往是合起來化裁使用的,使用頻率最高的就是血府逐瘀湯,這個是治療神經官能癥、抑郁癥這些神經癥的最基本、最有效的一個方子。為什么最終集中到這個方子上?

在研究《醫(yī)林改錯》的時候我就發(fā)現這張方子是調節(jié)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一個方子,為什么這么講呢?血府逐瘀湯在《醫(yī)林改錯》里面列了以下這么多的病癥,我們來一個一個回顧。

一個是頭痛,各種各樣的頭痛,如果這個頭痛沒有表證,沒有里證,沒有氣虛,沒有痰飲,忽犯忽好,百方不效(這就說明這種頭痛具有明顯的戲醫(yī)特點),用此方一劑而愈。這證明它是一個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而且療效神奇。

再一個就是胸痛,胸痛也有好多方子,王清任說有忽然胸痛,其他方子皆不應,用此方一付即止。這個胸痛還不好說是什么胸痛,結合其他適應證,神經性胸痛可能性最大。你看適應癥還有胸不任物,什么意思呢?就是.胸部不能蓋東西,壓一點東西就睡不著,他舉了一個例子,說江西巡撫,是一個74歲的人,夜間睡覺的時候露著胸能睡,蓋上一層布都不能睡,說病了7年了,然后用此方五副痊愈,這是個什么病?是個神經功能紊亂,對不對?不可能是其他什么病。連一層布都不能蓋你說是什么???適應癥還有就是胸任重物,說一個女的22歲,夜間睡覺的時候必須讓她的侍女坐在她、胸部才能睡,2年了,也是用這個方子三副藥就好了。那么這個胸不任物。胸任重物都能治,顯然是神經功能紊亂,它可以表現成任何一種形式的,用血府逐瘀湯能治好,而且效果還很好,這些都是頑固性疾病。

還有就是天亮出汗,說醒后出汗名曰自汗,因出汗而醒名曰盜汗,治療用補氣、固表、滋陰、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卻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盜汙。用血府逐瘀湯一兩副汗已。他意思是出汗實際上就是一個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無論你是自汗還是盜汗,尤其是盜汗更是這樣,均屬于神經功能紊亂。

還有一個就是食自胸右下,就是吃東兩時食物一進咽部就覺得從胸的右邊往下咽,而不是從正中這樣往下下,那么這種情況也是一種神經功能紊亂的表現,說此方可效,痊愈難,這還是屬一個神經精神的問題。

還有一個叫心里熱,也叫燈籠病,身外涼,心里熱,內有血瘀,如果按虛熱治,就愈補愈瘀,如果認為是實火,就愈涼愈凝,使血瘀更加嚴重,所以用這個湯三兩副就可以了。那外邊涼里面熱,心里覺得熱,身上覺得涼,也是一個植物神經功能紊亂。

還有一個是瞀悶,小事不能展開,就是心眼小,什么事想都想不開,想不開更是神經功能紊亂了,用血府逐瘀湯三副就好了。  

還有急躁,這更是神經的問題,還有夜睡夢多,依然是神經功能紊亂。

還有呃逆,他說你用了那么多治呃逆的藥,什么都無效的話,速用此方,不論輕重,一副即效。這個呃逆還是一個神經性功能紊亂。

再一個就是飲水即嗆,會咽有血滯,用此方即效。飲水即嗆,腦梗的時候可以嗆,神經功能紊亂的時候還是可以嗆,所以還是一個神經系統(tǒng)的問題。

再有一個就是不眠,睡不著覺,夜不能睡,用養(yǎng)血安神藥治之不效,此方若神。

還有小兒夜啼,小孩一到夜間就哭,用此方一兩副痊愈。小孩哭也沒有別的病,還是個神經的問題。

還有就是心跳心慌,用歸脾湯等方不效,用此方百發(fā)百中。實際上這些人沒有什么疾病,就是老覺得心慌睡不著覺。

還有就是夜不安,就是夜里煩躁,重者滿床亂滾,一夜沒有安靜的時候,坐下起來,起來坐下,實際上也是神經功能紊亂。

還有一個適應癥俗言肝氣病,就是沒有什么原因就是愛生氣,也是神經功能紊亂,用此方應手而效;

還有就是干嘔、惡心,用此方嘔立止,這是神經性惡心。

還有晚發(fā)一陣熱,就是每天傍晚的時候覺得皮膚熱一陣,這還是一個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啊,重者兩副即愈。

以上所有的適應癥,全與大腦、神經密切相關,這張方子根據它的適用癥,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調節(jié)神經功能的一張方子,所以我使用這張方子的頻率很高,因為神經功能紊亂在人的疾病中占的比例太高了,這張方子的臨床效果你已經親眼看到了。我常把它作為一個基本方。 

管競環(huán):運用血府逐瘀湯要辨定位、辨歸經、辨四性!

導讀:管競環(huán)教授是我國著名的中醫(yī)腎病專家,對“血府逐瘀湯”的運用在結合中藥微量元素的基礎上強調應以辨證論治為準繩,注重辨定位、辨歸經、辨四性等3方面,還原方劑本質,提高臨床療效。

管競環(huán)教授是我國著名的中醫(yī)腎病專家,第二、三、四批全國名老中醫(yī)學術繼承指導老師,除在中醫(yī)腎病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外,在中醫(yī)藥基礎理論本質的研究中具獨特的思想,著《中醫(yī)藥理論量化與微量元素》一書,從微量元素方面研究中藥的理論的本質如四氣、五味、歸經等,取得相當的成果。

管老認為中藥有四性、五味、歸經,方劑也有四性、五味、歸經,因為方劑是中藥的放大,中藥是方劑的縮小。在方劑的學習時既要遵中醫(yī)藥基礎理論,明確方劑的作用機制、組方特點、適用病癥及范圍,又要從現代醫(yī)學觀念,研究其本質。以下是管老學習“血府逐瘀湯”的一點體會和思考。

清代名醫(yī)王清任敢于疑古,勇于創(chuàng)新,重視實踐,前后歷12年寫出了標新立異的《醫(yī)林改錯》,其立法重氣血,辨證重瘀血,治療擅活血,在氣血學說的病理機制、治療原則和組方用藥方面,突破了傳統(tǒng)理論,豐富了血瘀證的治療方法,形成了活血化瘀法臨床應用的完整體系。他創(chuàng)立著名的五逐瘀湯,即通竅活血湯、血府逐瘀湯、膈下逐瘀湯、少府逐瘀湯、身痛逐瘀湯。其中血府逐瘀湯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且作為五逐瘀湯的代表方收錄于各個版本的《方劑學》、《中醫(yī)內科學》等教材里。

管老認為在運用血府逐瘀湯時有一些值得探討之處。血府逐瘀湯由當歸、生地黃、桃仁、紅花、枳殼、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等11味中藥組成,功用活血祛瘀,行氣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證。

《醫(yī)林改錯》列出所治條目“頭痛(查患頭痛者,無表證,無里證,無氣虛痰飲等證,忽犯忽好);胸痛(胸痛在前面,用木金散可愈;后通背亦痛,用瓜蔞薤白白酒湯可愈。在傷寒,用瓜蔞、陷胸、柴胡等,皆可愈。有忽然胸痛,前方皆不應,用此方一付,疼立止);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熱(身外涼,心里熱,故名燈籠病,內有血瘀);瞀悶;急躁(平素和平,有病急躁,是血瘀);夜睡夢多;呃逆;飲水即嗆;不眠(夜不能睡,用安神養(yǎng)血藥治之不效者);小兒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肝氣病(無故愛生氣,是血府血瘀,不可以氣治);干嘔;晚發(fā)一陣熱(每晚內熱,兼皮膚熱一時)”?;虼桨祷騼赡堪岛冢噘|暗紅,或舌有瘀斑、瘀點,脈澀或弦緊。

該方主治諸癥皆為瘀血內阻胸部,氣機郁滯所致。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王氏立方用藥重視氣血:“治病之要訣,在明白氣血”。治瘀的目的是“使周身之氣通而不滯,血活而不瘀”。全方以桃仁破血行滯而潤燥,紅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為君藥。赤芍、川芎助君藥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經,祛瘀止痛,引血下行,共為臣藥。生地黃、當歸清熱活血、養(yǎng)血益陰;桔梗、枳殼,一升一降,寬胸行氣;柴胡舒肝解郁,升達清陽,與桔梗、枳殼同用,尤善理氣行滯,使氣行則血行,以上均為佐藥。桔梗并能載藥上行,甘草調和諸藥,共為使藥。其配伍特點:①活血與行氣相伍,既行血分瘀滯,又解氣分郁結;②祛瘀與養(yǎng)血同施,則活血而無耗血之慮,行氣又無傷陰之弊;③升降兼顧,既能升達清陽,又可降泄下行,使氣血和調。

管老認為應用血府逐瘀湯應注意以下三方面。

1、辨部位

王清任《醫(yī)林改錯?方序》“余不論三焦者,無其事也。在外分頭面四肢,周身血管;在內分膈膜上、下兩段,膈膜以上,心肺咽喉、左右氣門,其余之物,皆在膈膜以下。立通竅活血湯,治頭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之癥;立血府逐瘀湯,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癥;立膈下逐瘀湯,治肚腹血瘀之癥”。臨床應用血府逐瘀湯時應辨別膈膜以上,胸中血府血瘀之癥。目前血府逐瘀湯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從知網中文數據庫中檢索自1995~2009 年有關血府逐瘀湯論文967篇,其應用范圍涉及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經、精神、泌尿系統(tǒng)、骨傷科、皮膚科及五官科疾病等,大有泛濫之勢,但凡見有血瘀氣滯之證即用血府逐瘀湯治療,卻忽略辨血瘀證部位,故效果難盡人意。管老多年臨床經驗表明,將辨血瘀氣滯之證與辨部位相結合,療效顯著。

2、辨歸經

眾所周知,四性、五味、歸經是中藥的理論基礎,血府逐瘀湯所治之癥病機為瘀血內停與肝氣郁結之氣滯有關,其所選藥物多歸心、肝經,11味中藥中歸心經藥物的藥物有桃仁、紅花、生地黃、川芎、甘草、當歸等6味,歸肝經的藥有桃仁、紅花、生地黃、牛膝、川芎、赤芍、當歸、柴胡等8味,引經藥桔梗引藥上行,歸肺經。因此王清任根據疾病的發(fā)病機制,遵中藥歸經理論選藥,通過引經藥引藥直達病所,從而創(chuàng)立著名的血府逐瘀湯。但令人不解的是,在各種版本的《方劑學》教材里對血府逐瘀湯的方解中均未談及其藥物歸經?!斗絼W》方解中只分析藥物的四性、五味,很少談到歸經。以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的《方劑學》為例,統(tǒng)計方劑224首,其方解中未談到藥物歸經的有176首,占78.6%。? 識別上方二維碼,去看血府逐瘀湯的具體用法用量

藥物歸經組方在組方中的意義是否不重要?事實上,管老曾將《中醫(yī)內科學》各論中每個病證所用的主方中的藥物歸經進行統(tǒng)計分析,證實各病證的主方用藥與疾病的歸經密切相關,因為疾病與相應的經絡相關聯,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歸經,所以不同疾病用藥的歸經也就各不相同,正是這種規(guī)律為臨床選藥界定了范圍,管老將中藥中歸腎經的藥物進行總結,臨床上在中醫(yī)辨證論治的基礎上,將辨疾病歸經與藥物相結合用于治療腎臟疾病,臨床療效確實明顯提高。因此,在血府逐瘀湯的臨床實踐中應重視藥物的歸經。

3、辨四性

中藥有四性,方劑由相應的藥物組成,方劑同樣應有四性。在血府逐瘀湯主治之證中有心里熱一證?!吧硗鉀?,心里熱,故名燈籠病,內有血瘀。認為虛熱,愈補愈瘀;認為實火,愈涼愈凝。三兩付,血活熱退”。其組方中選4味寒涼藥(赤芍、枳殼、生地黃、柴胡),4味平性藥、3味溫熱藥(川芎、當歸、紅花),使其方劑四性偏涼性。在管老所著《中醫(yī)藥理論量化與微量元素》中,實驗檢測110首方劑的四性。通過測定方劑中微量元素,揭示方劑元素分布與其寒涼、溫熱性質的相關性。通過方劑組方藥物定性、方劑功用可粗略反映方劑的四性,在五逐瘀湯中惟有血府逐瘀湯的方劑四性為涼性,其它四逐瘀湯為溫性。

這也反映了王清任治療瘀血證重在溫通、行氣、補氣、活血的思想,而血府逐瘀湯所清之熱為血瘀瘀久化熱,治療的是不典型癥狀。故《方劑學》選涼性的血府逐瘀湯作為五逐瘀湯的代表欠妥。

綜上所述,管老強調運用血府逐瘀湯應以辨證論治為準繩,注重辨定位、辨歸經、辨四性,提高其臨床治療效果;在學習方劑時希望能將中醫(yī)藥基礎理論與現代科學理論相結合,明確方劑的本質,將祖國醫(yī)學發(fā)揚光大。

來源:《安徽中醫(yī)學院學報》,2009年04期,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血府逐瘀湯是治怪病之靈方 齊建民

近日讀書看到吳文鵬老中醫(yī)的幾則醫(yī)案,頗有同感。吳老在談到運用血府逐瘀湯時說:“通過有關病歷的觀察,凡內科雜病治之不愈者,皆可考慮有關瘀血之凝滯,根據筆者數十年臨床經驗,確藥簡效宏,很值得探討?!?/p>


這是一個行醫(yī)五十年多年的老中醫(yī)之真言。我對運用血府逐瘀湯亦有同感。在治療各種雜病中,遇到一些疑難怪病時,在百法不靈,百方不效時,起用此湯后,常常是柳岸花明,出奇致勝。


我的心得體會是,對有些疾病,患者癥狀諸多,查無實據者(即各種理化檢查,均正常,西醫(yī)認為無病),中醫(yī)又分類不明時,就用血府逐瘀湯,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在運用此湯時不一定非要有瘀血指征,可以考慮從怪瘀多瘀的理論治之。實際上此類病多是西醫(yī)上說的神經官能癥,對這個病的治療,血府逐瘀湯是很有效的,也就是說其有調整神經官能癥的作用。再強調一下,使用此方的關鍵是:1.癥狀諸多,查無實據:2.多方不效,方證不明。下面舉例示之:


案1:周某,女,36歲,石家莊橋西區(qū)市場街某廠化驗員。
主訴:低熱延綿數月,經醫(yī)院多方檢查,已排除肺結核、風溫、尿道感染及肝疾病患者引起的低熱。同時,在治療上也用了各種方法,俱不見效,后來我所就診。


查體:唇痿,舌青苔薄白,面容消瘦,無力,時有口干感,飲而不解,腹痛,外表正常。
仲景云:“腹不滿,其人言我滿,為有瘀血” 瘀熱內阻,氣血乖逆,故低熱,腹?jié)M,口唇舌為血華之處,唇痿、舌青是血脈瘀之證候。


治療:血府逐瘀湯加馬鞭草,服至5劑后加生石膏,又服10劑,熱退,腹?jié)M亦消,他證悉除而告愈。


病案2:趙某,女,34歲,橋東副食廠工人。
主訴:經來淋漓10余天才凈,二三年經量漸多且伴有全身不適,如乳房發(fā)脹,腹痛,經來有塊,色黑紫,平日潮熱。煩躁,曾用歸脾湯、柴胡疏肝飲、逍遙散等交替治療,均無效。因血海本有蓄熱,歸脾太早,則滯而不化。


查體:患者脈緊而弦,舌紅紫,苔薄。


治療:非王氏妙法不可奏效,故選用血府逐瘀湯,加生地黃、柴胡連服十余劑而愈。


案3:章某,女,34歲,石家莊某醫(yī)院護士?;颊咭蛎娌可爻林?,經內科檢查無明顯陽性病癥發(fā)現,而轉入我所治療。
查體:患者臉容黧黑,如蒙灰塵,暗晦不澤,乃瘀阻竅絡所致,故證兼痛經,手心熱,口干,多夢。
治療:用血府逐瘀湯加水蛭粉(吞服),頗見效,臉部黑色漸退化,連續(xù)服藥20余劑痊愈。


病案4:劉某,男,35歲,省某建二處干部。
主訴:頑固性失眠數年,每于夏季尤劇,有時徹夜不眠,初服安眠藥尚見效,日長則無效,近頭部覺有異物籠罩,思想不易集中,壓力甚大,影響工作和學習。根據以上情況,“陽氣不能下達陰血之分,故目不瞑”。


查體:脈弦澀,舌紫。


治療:瘀滯竅絡,夜不能睡,用安神養(yǎng)心藥治療不效,方用血府湯,原方血府逐瘀湯加遠志6克,炒棗仁25克,瓜蔞9克,茯神9克,水煎服,10劑向愈。(《五十年行醫(yī)心得》——吳文鵬編著)

黃煌 血府逐瘀湯可以治這些病

柴胡一錢(10g),芍藥二錢(10g),枳殼二錢(10g),甘草一錢(5g),桃仁四錢(15g),紅花三錢(5g),當歸三錢(10g),川芎一錢半(10g),生地三錢(10g),桔梗一錢半(5g),牛膝三錢(10g)。水煎服。

血府逐瘀湯是四逆散與桃紅四物湯的加味方。桃紅四物湯是活血化瘀的代表方。瘀血,是中醫(yī)學所認識的病理產物與致病因子。感染、發(fā)熱、出血、寒冷、長期的精神刺激特別是精神抑郁、外傷、久病等均能導致氣血不調,形成瘀血。瘀血證的臨床表現特點有:

1.疼痛部位多固定;

2.出血易凝固,色紫黑;

3.精神不安,煩躁,甚至發(fā)狂;

4.舌質紫暗,面色晦暗。

“柴胡體質”出現瘀血的頻度是較高的,特別是那些頑固性的失眠、頭痛、腹痛、發(fā)熱等病癥,常見血府逐瘀湯證。因此,在“柴胡體質”患者的慢性病調理中,要注意瘀血證的存在。一旦出現以上所說的瘀血證的話,可以選用血府逐瘀湯。四逆散證伴見瘀血證的話,也可以使用血府逐瘀湯。

以下一些疾患常見血府逐瘀湯證:

——頭痛類疾患。王清任說過:“查患頭痛者,無表證,無里證,無氣虛痰飲等癥,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劑而愈?!比缟窠浶灶^痛、高血壓、腦動脈硬化性頭痛、三叉神經痛、外傷性頭痛、腦震蕩后遺癥頭痛、偏頭痛、癲癇、顱腦創(chuàng)傷等。頭痛多呈慢性化、頑固化。王氏報告以本方治療兒童慢性頭痛100例,發(fā)病1月以上(除外顱腦及五官器質性疾?。?,其中神經性頭痛83例,腦血管痙攣14例,神經衰弱2例,癲癇1例。服藥4?28天后,76例治愈,20例好轉,4例無效。田氏報告用本方加味治療24例危重顱腦創(chuàng)傷,17例治愈,平均住20天。

——胸脅痛類疾患,如冠心病心絞痛、肺心病、胸膜炎、肋軟骨炎、胸部外傷、肋間神經痛、矽肺等。胸脅苦滿本是柴胡證,若疼痛不止而見舌質暗者,必用本方。有報告以本方合瓜蔞薤白半夏湯療冠心病穩(wěn)定型心絞痛53例,用藥后3天即能見效。張氏報告用本方治療非化膿性肋軟骨炎14例,結果全部治愈。

——痙攣性疾患,如呃逆、神經性嘔吐等。筆者曾用本方治多例頑固性呃逆,病程短者5天,長者1月,均經過常規(guī)處理無效,患者大多舌暗、脈弦,服藥3?5劑即愈。

——消化系統(tǒng)疾患,如粘連性腸梗阻、慢性肝炎、肝硬化、脾腫大等。有報告以加減血府逐瘀丸(柴胡、枳殼、川芎、紅參各40g,桃仁、紅花、赤芍藥、生地各60g,牛膝80g,甘草30g,當歸、丹參各150g,研末蜜丸,每丸重8g。日服3次,每次3丸)治療肝硬化腹水18例,病程2-15年?;灠椎鞍浊虻鞍妆壤怪茫偟鞍?g以下者14例,TTT、ZnTT異常者15例。結果治愈7例(癥狀消失,肝脾不同程度軟縮,肝功能正常,停藥3月未復發(fā))。

——婦產科疾患,如月經不調、痛經、盆腔炎、輸卵管不通、不孕癥、子宮外孕、閉經、更年期綜合征、流產后腰痛出血、乳腺增生癥等有瘀血指征者。辨證時除注意全身癥狀以外,月經方面的癥狀也不可忽視。如經期提前或推后、月經前乳房脹痛結塊疼痛、腰酸重墜、月經色暗或血塊等,可以幫助本方證的診斷。

——心腦血管及周圍血管疾患,如高血壓、冠心病、心律不齊、心臟瓣膜病、動脈炎、靜脈炎等。臨床見面色暗、唇暗紅、舌暗紫、脈弦澀、皮膚干燥等。

——神經精神疾患,如頑固性失眠、神經癥、夜游癥、癲癇、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癥。主訴癥狀大多重而復雜,病程亦較長,但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并不見得很差。如近代寧波名醫(yī)范文虎曾以本方治愈頑固性失眠1例?;颊邽閷幉成倘?,正值壯年,因經營操勞憂思,心神交瘁,久之釀成失眠,歷經醫(yī)治無效。來診時已三夜未睡,頭腦昏昏,衣不知熱,食不知味。范視患者面雖白,而神采飛揚,談笑自若,雙目隱隱現紅絲。脈之,兩關均弦長,舌邊有青紋。斷為瘀血內結,投血府逐瘀湯去桔梗,加參三七。1劑后即夜安然入睡。(摘自《中醫(yī)雜志》1963;7:15)筆者尚以本方治愈1例頑固性睡眠磨牙癥。病者余無所苦,據其皮膚干燥,肌肉堅緊,舌質暗紅,服用本方7劑便得到控制。推測血府逐瘀湯有較好的鎮(zhèn)靜、解痙等作用。

——頑固性皮膚病,如慢性蕁麻疹、濕疹、皮炎等見有紫斑、瘀斑、色素沉著、色素減退、疼痛、肥厚者。

——眼科疾患,如眼底出血、視網膜靜脈周圍炎、視網膜靜脈血栓形成等。


血府逐瘀湯應用范圍廣泛,臨床對出現以下情況的要注意本方證的存在:

①病程比較長,常規(guī)治療方法效果不明顯者。中醫(yī)有“久病入血”的說法,久治不愈而不見衰弱者,??紤]有瘀血。

②癥狀怪異、主訴復雜,這大多為神經癥或精神病。

③患者精神狀態(tài)尚佳,不現憔悴萎靡之態(tài),特別是久病、久痛的患者。

④患者肌肉堅緊。

⑤有瘀血證。若方證相應的話,本方??梢允盏奖容^快的效果,并無副作用。但是,非瘀血證的患者長時間使用本方,有的會出現全身虛弱感、肌肉軟而無力等癥狀。

血府逐瘀湯治療久治無效的頑固性便秘

血俯逐瘀湯(鄒桃生):治療久治無效的頑固性便秘,2~7劑即通,15~40劑可獲痊愈。當歸30g,生地黃30g,赤芍(血虛用白芍)18g,廣地龍15g,桃仁12g,枳實10g,牛膝10g,杏仁10g,紅花9g,酒大黃后下8g,甘草6g,川芎6g。血虛加阿膠紅棗;氣虛加生白術,黨參,黃芪;津傷選加玄參,白木耳,麥冬,玉竹;氣滯加麥芽,佛手;消化不良加雞內金,山楂,神曲;陽虛加肉蓯蓉,附片;濕盛去生地黃,加陳皮,法半夏。

鶴在沼:血府逐瘀湯臨床治驗匯集

1、老年性下肢無力。張某,男,76歲,離休干部,2005年3月21日初診?;茧p下肢沉重無力半年余,活動后加重伴下腹部脹痛。做頭顱CT、腹部彩超、腸鏡等檢查未見異常,曾用治療動脈硬化藥物及健脾助消化等中藥均無效,服補藥則加重。近半月加重,走約200米就要休息后方能行走,心煩易怒,腹脹痛得矢氣則稍緩,大便不爽,雙下肢無浮腫,舌質略暗,苔薄,脈沉澀。為血瘀氣滯,經絡受阻。方用血府逐瘀湯加減:當歸12克、赤芍9克、生地12克、川芎12克、桃仁12克、紅花9克、枳殼6克、柴胡6克、桔梗6克、牛膝9克、甘草3克、梔子9克、木香6克、香附6克、郁金6克、烏藥9克。五劑后上癥減半,效不更方,繼服上藥五劑,雙下肢有力,活動正常,走較長路也不乏力,腹已不痛,上癥全消,病告痊愈,半年后隨訪未復發(fā)。按:本病是由血瘀氣滯日久,血流不暢,而致經絡瘀阻引起。若單見無力,活動后加重,而誤認為是氣虛,用補益之劑則氣滯加重,血脈更加不通,勢必加重病情,用血府逐瘀湯加減,使瘀血祛,氣機暢則病愈。

2、神經性皮炎。鄧某,74歲,男,離休干部。2005年4月16日初診。患面部神經性皮炎4年余,以眼瞼、面部、耳前,皮膚瘙癢肥厚,呈席紋狀暗褐色,搔之微有脫屑,以春天及心情不愉快時加重。曾外敷、內服中西藥,時輕時重,伴胸悶、心煩易怒,睡眠差,多夢,舌暗邊有瘀點,苔薄,脈弦澀。為血瘀氣滯,肌膚失養(yǎng)。方用血府逐瘀湯加減:當歸9克、赤芍6克、生地9克、川芎9克、桃仁12克、紅花12克、枳殼6克、柴胡6克、桔梗6克、牛膝9克、甘草3克、梔子9克、香附9克、郁金9克、蟬衣9克、全蝎9克、蜈蚣3條、五味子9克,日一劑水煎服。七劑后,皮膚瘙癢略減輕,胸悶,心煩,多夢減輕,繼用上方十劑后,皮膚瘙癢減半,暗褐色亦減輕,睡眠正常,已不胸悶,心煩,上方去香附,郁金繼服半月后,皮膚色澤接近正常,有輕度色素癍,已不瘙癢,上方減梔子、蟬衣、全蝎、蜈蚣、五味子,繼服一周以鞏固療效,囑患者保持心情愉快。三月后隨訪未見復發(fā)。按:本例為風熱外邪阻滯肌膚日久,肌膚失養(yǎng),加之心情不愉快時,氣滯血瘀,經絡更加不通。《靈樞·經脈篇》曰:“血不流則髦毛不澤,故其面黑如漆柴者。”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故用活血行氣,疏通經絡之血府逐瘀湯加減,使氣行血活,脈絡通暢,肌膚得養(yǎng),病自而愈。

3、慢性頑固性泌尿系感染。郭某,女,65歲,退休工人,2004年4月26日初診?;奸g斷性尿頻、尿急、尿痛、小腹脹痛不適1年多。1年前患者無明顯誘因的出現上述癥狀,在市醫(yī)院查尿常規(guī)示:白細胞(++++),紅細胞(++++),診斷為:急性泌尿系感染。經用抗感染等治療,尿常規(guī)正常,上述癥狀減輕,但未完全治愈,又經中藥等治療,時輕時重,后又反復發(fā)作7、8次,曾做彩超、膀胱鏡等檢查均未見異常。本次又發(fā)作,經用消炎藥,尿檢已正常,但癥狀未緩解。查:患者睡眠差,多夢,心煩,有時頭痛,大便不利,舌暗有瘀點,尖略紅,苔薄膩略黃,脈沉澀。治以活血理氣,清熱利濕。方用血府逐瘀湯加減:當歸12克、生地12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甘草9克、桔梗6克、柴胡6克、烏藥9克、梔子9克、滑石12克、瞿麥12克、懷牛膝9克、桃仁12克、紅花9克。服上藥五劑后,上癥減輕,睡眠尚可,已不頭痛,大便已通暢,舌尖已不紅,繼用上方五劑,上癥已愈,唯舌質仍有少量瘀點,上方減烏藥、梔子、滑石、瞿麥,繼服五劑以鞏固療效。半年后隨訪未復發(fā),舌尖瘀點已消。按:患者為久病必瘀,血脈流暢失和,致氣機疏泄失常,又與濕熱相結,影響三焦水液的運行及氣化功能,致水道的通調受阻,使下竅不利。用血府逐瘀湯加辛開升散,疏通氣機之烏藥,破血利竅之瞿麥,配清熱利濕之滑石,共解氣血水道之瘀,使水道自調而愈。

4、咳嗽。崔某,男,3歲??人栽掠嘟恢懿⒓又?,伴有微喘,入夜尤甚,經西藥點滴半月余熱退身冷,而咳加重,現咳喘不寧,睡時易醒,易張口呼吸,面色紅潤,午后時有低熱,唇紅微暗而干,大便隔日一行,行時哭啼不安,便后漸止,小便黃而量多,舌紅苔白滑,體胖大有齒痕,舌下脈絡粗短而青紫明顯,脈澀。查:血常規(guī):WBC6.0×10/L,S0.63,L0.37。胸透:心肺未見異常。中醫(yī)診斷:咳嗽,痰瘀閉肺。治療:活血順氣,清熱化痰。方藥:柴胡5,當歸5,生地黃5,赤芍3,桃仁5,紅花2.5,枳殼2.5,牛膝5,川芎3.5,桔梗5,黃芩5,川貝母3.5,知母5,前胡3.5,茯苓5,清半夏2.5,陳皮5,生甘草2.5。2付每日1劑分5~8次溫服。二診:上癥減,夜臥安,每于白天大量活動出現咳嗽,痰多,納差,便易出而日行二次,舌紅苔潤滑,脈滑,指紋淡且微紫。方以獲薈5,陳皮2.5,前胡5,法半夏3.5,大力子5,黃苓7.5,知母5,甘草2.5,二劑每日1劑分3~5次溫服。三診:上癥減,偶爾清晨微咳,納可,二便正常,口干喜飲,舌紅苔淡白,脈細緩,指紋淡紅。方以沙參5,玉竹5,石斛5,炙杷葉3.5,桑葉5,玄參5,生地黃5,麥冬7.5,扁豆3.5,黃芩5,川貝母5,生甘草2.5。二劑每日1劑分3~5次溫服。四診:服藥后,無咳嗽,精神狀態(tài)良好,食欲可,病告愈。討論體會:王清先生提供“氣通血活”對維持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并開拓了辨“無形血瘀”從瘀血論治的新方法,他認為,久病為血瘀,它藥無效為血瘀、怪病為血瘀,在這個理論的指導下,結合痰瘀同源理論,應用本方治療小兒咳喘之日久,獲效非淺?!兜は姆ǎ人浴分^:“肺脹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挾瘀血礙氣而病?!堆C論,咳嗽》亦說:“痰飲為瘀血所阻,則益沖犯肺經,......是以倚息不得臥也?!熬科淅矶?,氣屬陽,血與水屬陰,氣血水火陰陽相互依存,相互茲生,在正常生理情況下處理平衡狀態(tài),血液、水液的正常運行都有賴于氣的作用,正是“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行水亦行”的關系。如果氣的功能失常。推動乏力,既可形成血行瘀滯,也可導致液停而痰聚,這就造成了痰濕與瘀血并存的病證。

5、利水消腫。某男,62歲,左側半身不遂1年。該患者已經在我門診治療1個月,來時需2人摻扶,現已經能自行行走,27日患者訴說自己最近幾天雙腿無力、沉重,水腫比以前加重(其雙側下肢水腫已經10余年),查其雙下肢水腫,皮色光亮,按之凹陷,良久方起,左側較右側為重,有靜脈曲張,有冠心病病史。采用血府逐瘀湯6版方劑教材原方原量,效果奇佳。1劑后,腫勢立消,3劑基本復原(指復原到患者中風前的狀態(tài))。用該方治療水腫,源之于家父服用該方的啟發(fā)。家父前段時間胸悶、心痛,服用血府逐瘀湯十數天,意外發(fā)現自己10多年的下肢水腫消失了,以往都用真武湯、五苓散等溫腎助養(yǎng)、利水消腫的方劑治療,效果尚可,但消腫均未起到這次的效果。我試著用此方治療該患者水腫,結果效果仍然很好。

6、哮喘。張某,男,71歲,1998年3月20日就診?;颊咚赜写玻玻澳?,每逢冬春或天氣變化而時有發(fā)作,自服氨茶咸、喘定等可暫緩。于就診前1周因感冒再次發(fā)作。診見:呼吸急促,張口抬肩,不能平臥,口唇色紫,咳吐白粘痰,不易咯出,舌暗苔白微膩,脈沉細澀。曾服化痰平喘藥,無明顯效果。證屬痰瘀阻絡,氣機不利,治以活血化瘀,袪痰平喘。方用血府逐瘀湯去生地黃、牛膝,加青皮10g,川貝母12g,魚腥草15g,清半夏10g。服藥3劑后咳喘減輕,呼吸平穩(wěn),痰量減少。原方繼服7劑,咳喘消失,隨訪1年未復發(fā)。

按:此息者素有喘疾20年,當屬沉痼頑疾。久病多瘀,瘀阻脈絡,而致氣機升降失常,單以化痰止咳平喘為治,則痰化瘀留,雖癥狀暫得緩解;但因脈絡不通,氣機不暢則每遇誘因復發(fā)。治療用血府逐瘀湯活血化瘀為主,方中桔梗有開肺氣,載藥上行之效,合積殼升降上焦之氣而寬胸。去生地黃、牛膝,因有涼血、引血下行之弊。臨證時加用化痰止喘之品,則瘀去痰化,氣過通暢,咳喘自愈。

7、斑禿。劉某,男,23歲,1999年11月2日就診?;颊哂诎肽昵耙蚬ぷ髟蛑虑橹疽钟?,沉默少言,后突然發(fā)現頭部毛發(fā)呈圓形脫落,大如銅錢,共6處,1個月后整個頭部毛發(fā)全部脫光,經多方治療未愈??淘\:頭部除四周生有稀少細短的黃色絨毛外,其它部位均無毛發(fā),頭皮光亮,無癢感,精神倦怠,心煩易怒,失眠多夢,頭痛頭暈,胸脅痛,舌質暗,苔薄黃,脈弦。曾口服谷維素、維生素B1、中藥及養(yǎng)血生發(fā)膠囊無效。證肛:肝氣郁結,氣滯血瘀,神失所養(yǎng)。方用血府逐瘀湯去牛膝、桔梗,加遠志15g,知母12g,服藥3劑后諸癥減輕。上方加何首烏30g,繼服14劑后,開始長出細小絨發(fā)。效不更方,原方繼服30余劑,諸癥消失,斑禿愈。按,古人云:皮內肉外血瘀,阻塞血絡,新血不能養(yǎng)發(fā),故發(fā)脫落?!贝税Y前醫(yī)養(yǎng)血生發(fā)不效,觀其有頭痛,胸脅痛,舌質暗當屬血瘀之象,故無效。因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故治療當以行氣活血化瘀為主,佐以養(yǎng)血,發(fā)得血養(yǎng),故病愈。

8、眩暈。孫某:女,38歲,1999年4月19日就診。半年前因精神刺激,郁郁寡歡,后覺如坐車船,站立不穩(wěn),繼而視物旋轉,頭目眩暈,反復發(fā)作,甚則惡心欲吐,心悸健忘,月經尚調,量一般,有瘀塊。曾在某院做頭部CT及心電圖,未發(fā)現異常,擬診為“神經官能癥”。查:舌質紅邊有瘀斑,苔薄白,脈弦細澀。證由情志失調,氣滯血瘀,清靈被阻,神失所用。予血府逐瘀湯去赤芍、枳殼,加石決明20g,磁石24g(先煎)。3劑后復診,訴眩暈較前好轉,上方繼服20劑,諸癥消失。按:古人云:“瘀滯不行,皆能眩暈”,“瘀血停蓄,上沖作逆,亦作眩暈,患者月事有瘀塊,舌有瘀斑,脈弦細澀,均為瘀血之象,治則:疏肝解郁,活血化瘀,鎮(zhèn)靜安神。以血府逐瘀湯活血化瘀,理氣解郁,加磁石、石決明以鎮(zhèn)靜安神,眩暈自愈。

9、失眠。趙某,男,52歲,1999年10月21日就診?;颊哂惺卟∈罚保坝嗄辏鯐r徹夜難眠,入睡則亂夢迭作??淘\:性情憂郁,頭暈且痛,右側偏頭痛為甚,面色黧黑,伴心悸,口干不欲飲,舌質暗,苔薄黃微膩,脈弦細。10年來間斷服用舒樂安定及中藥鎮(zhèn)靜安神之劑,效果不佳。證屬氣滯血瘀,神失所養(yǎng)。治以活血化瘀,疏肝解郁,兼以安神。方用血府逐瘀湯去生地黃,加炒棗仁25g,琥珀粉3g(沖)。服3劑后自覺精神舒暢,亦能入睡4~5h,頭痛減輕。原方繼服14劑,諸癥基本消除,亂夢亦平,又服2周,失眠告愈。按:古人云:“夜不能睡,用安神養(yǎng)血藥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案尾鼗辏魇栊?,心藏神,主血脈。若所思不遂,精神抑郁,以致肝氣不達;血氣不暢,瘀阻血脈,心神失養(yǎng),而失眠。方取四逆散理氣疏肝,桃紅四物湯活血化瘀,以桔梗引氣上升,牛膝導血下降,一升一降,以通陰陽,加琥珀、棗仁安心神,定魂魄,故病愈。

10、頑固性失眠。石某,女,39歲。因失眠7–年,加重1月余就診。訴失眠多夢,頭昏神疲,其癥狀時輕時重,有時通宵不寐。偶見胸悶,煩躁,少腹隱痛,記憶力差。飲食尚可,二便正常。月經量少,色暗夾塊。舌暗少苔,脈弦而細。長期服用鎮(zhèn)靜、安神類中、西藥物,近來效果較差,每晚僅能安睡2一3小時。見于患者失眠日久,單純性安神效差,且有胸悶煩躁、月經量少,色暗夾塊,舌暗少苔,脈弦而細等血瘀諸癥,故主以活血化瘀,理氣寬胸,輔以養(yǎng)心安神為治,方選血府逐瘀湯加味:當歸、赤芍、生地、丹參、牛膝、首烏藤各20克,川芎、桃仁、柴胡、枳殼、酸棗仁、龍骨、牡蠣、炙甘草各15克,紅花、桔梗、木香各10克。水煎服,一日1劑。患者連服5劑后,煩悶減輕,胸中暢然,每夜可安睡4一5小時。繼用5劑(隔日1劑),諸癥悉除。

11、腦挫裂傷后遺癥。吳某,男,15歲。2月前因車禍撞傷頭枕部,當時昏迷3﹢小時,頭暈頭痛,頻繁惡心、嘔吐,視物模糊,不能站立及行走,經住院治療好轉出院。但2個多月來,一直頭暈頭痛,惡心無嘔吐,視物不清,不能久立,舉步則雙腿顫抖。CT提示:腦挫裂傷,顱內血腫。舌紫暗,苔簿白,脈細澀。證屬顱內損傷,瘀阻經絡。治宜活血祛瘀、通經活絡,以促進顱內積血吸收,恢復腦功能,消除后遺癥。方選血府逐瘀湯加味:當歸、川芎、赤芍、丹參、生地各15克,地龍、桃仁、牛膝、鉤藤、柴胡各12克,地鱉蟲、全竭、澤蘭、半夏各10克,紅花、細辛各5克,甘草3克。水煎服,一日1劑?;颊哌B服5劑后,諸癥逐漸減輕,原方減地鱉蟲、全竭、半夏、細辛,二日1劑,10劑后恢復如常。CT復查,顱內血腫消失。

12、不孕證。袁某,女,25歲。結婚5年未孕。自14歲初潮起,經期少腹及腰部疼痛,拒按,尤以經后期為甚,月經量少,時淋漓不盡,色紫黑夾塊。常伴胸悶不舒,脅肋及乳房脹痛。舌紫暗,有瘀斑,脈沉澀。思患者色、脈、證皆為血瘀之象,其不孕當為原發(fā)性痛經所致,宜從經論治,以行氣化瘀,調經助孕。方選血府逐瘀湯加減:當歸、川芎、赤芍、生地各20克,桃仁、牛膝、柴胡、桔梗、玄胡索各15克,乳香、沒藥、木香、枳殼、香附各12克,紅花10克,甘草5克。水煎,經前2周開始服用,一日1劑。用后當月,疼痛明顯減輕,胸悶及乳脅脹痛消失,經量增多,顏色轉紅,瘀塊減少。效不更方,繼用原方。二診之后,諸癥消失,月經正常。次年育1女。

13、血栓性靜脈管炎。易某,男,38歲。訴雙下肢麻木、冷痛5年余,遇寒則甚,逐年加重。診其皮色片狀紫暗,脈絡彎曲青紫。舌質暗,舌下有紫紋,苔薄白,脈沉澀。本證表現于肢體,乃因寒邪反復入侵,氣血運行不暢,脈絡阻滯,肢體失于濡養(yǎng)而致。宜溫經散寒,活血通絡,以溶解血栓,擴張脈管,疏通經絡。方選血府逐瘀湯加減:黃芪30克,當歸、川芎、牛膝、雞血藤各20克,赤芍、桃仁、地龍、桂枝、柴胡、木瓜各15克,乳香、沒藥、枳殼各12克,紅花、地鱉蟲、細辛各10克,甘草5克。水煎服,二日1劑,1個月為一療程。二診時訴麻木、冷痛明顯減輕,皮溫增加。繼用原方,自第二療程起,皮膚、脈絡紫暗顏色漸減輕,共治三個療程,諸癥基本消除。

14、頑固性偏頭痛。某女,55歲,于2004年9月1日初診?;颊咦允鲎髣t頭痛時常發(fā)作近5年,每次發(fā)作時先感左則頭部麻木、隨后出現疼痛,其間有時有瞬間的如針刺樣的疼痛,發(fā)作時只能服用止痛類藥暫止一時,因此病患者在多家醫(yī)院做過檢查、診治,都很難取得較明顯的效果。來診之前患者疼痛發(fā)作逐漸頻繁,服用止痛類藥已難止痛,診見患者面色晦暗,痛苦表情,述左則頭部痛麻并存,時而痛如針刺,并時時作嘔,心煩,晚上有口苦,上脘部有發(fā)熱感;舌質淡紅,脈弦澀。辨證為瘀血阻絡。用血府逐瘀湯加味:柴胡6克,赤芍9克,枳殼9克,甘草3克,生地15克,當歸9克,紅花6克,桃仁9克,川芎15克,丹參30克,川牛膝10克,桔梗6克,地龍10克,雞血藤15克,蒲公英30克。5劑?;颊哂?005年8月23日因頭痛再作復診。訴:去年服上診藥五劑后,疼痛全好,因見病已好就未再來診,此次因傷心事再度作痛,故再來求診治。其證與前癥基本相似,再以一診方五劑。盡劑后頭痛消失,再給5劑鞏固。并抄方予患者,囑如有再發(fā),可用原方服用。近年來患者常帶其親戚或鄰居來診,訴及病有時因傷心或勞累偶爾發(fā)作,服上藥幾劑就能立效,患者因此將此方當為秘方保管。按:臨床中能用血府逐瘀湯治之病眾多,關鍵是看醫(yī)者如何辨證使用。此病例因乃頭痛故重用川芎,加丹參增強活血化瘀之力。而用該方于頭痛,臨床多年來多遵循以下癥狀:1)頭部有外傷史者;2)頭痛經多種方法治療無效;3)頭痛部位固定;4)頭痛劇烈,狀如刀割、針刺,伴有惡心、嘔吐;5)凡頭痛無明顯表證,里熱證,氣虛痰飲等病因可查者;6)頭痛時間很長,或持續(xù)性,或頭痛時作時止。

15、頭痛。①陳XX,女,68歲,遂溪縣楊柑鎮(zhèn)人。長期頭痛,已歷三年。村婦家貧,無力遠游,就近覓醫(yī),中西醫(yī)藥服食無數,終無顯效。其證日間不顯,至夜即痛甚,間中或有數日了無所苦。幾年之間,折磨頗烈,面容慘淡,瘦骨伶丁。診得脈沉緩,舌淡無苔,飲食可,二便調。出前醫(yī)方,大體川芎白芷勾藤全蝎天麻之類,西藥則隨取隨用,所服不詳。思其證經治既久,正所謂久病必瘀,久病入絡,何況入夜為甚,雖唇舌未見瘀象,瘀血必為其本。瘀血頭痛,不妨徑用血府逐瘀湯:赤芍20 桃仁10當歸15生地25甘草10紅花8枳殼12柴胡12川芎15桔梗10牛膝15  連進六劑,頭痛不再作。因其身體羼弱,囑其在經濟條件許可時,間中服用歸脾丸。后經隨訪,體已康復。此患雖痛越三年,然脈舌卻無明顯瘀象,所以徑投血府逐瘀湯者,一是因為頭痛乃本方所列主治證,其二是因其痛甚于夜;其三是病越三載,已屬久病。

②林X,男43歲,湛江市赤坎區(qū)人。此患體形健碩,筋骨隆盛,他無所苦,難言之隱即在性事。同房亦無障礙,然而每當接近高潮,將欲射精之時,即刻頭痛如劈,必須立即終止性事,屢試屢發(fā),狼狽不堪。悄以為告,即為之診,切脈沉堅,舌紫暗幾似中毒,察舌底靜脈青紫而怒張。筆者因告之,患起之因,在于平時過多食用野生動物,野味于體虛之人食即有補,于體盛之人或餐餐肥甘醇酒之身則有毒。長年累月,積毒則化火,灼傷絡脈,經遂失暢。平常自無不適。行房之際,血脈奔涌,相火竄動,火催血亂,有如鬧市火災,眾人奪路,相擁擠疊,必至壅塞,驟塞不通,必成暴痛。為今之計,首當活血,然后戒口。即處血府逐瘀湯加味:赤芍20桃仁10當歸16生地20甘草10紅花10枳殼12柴胡12川芎15桔梗6牛膝15葛根30 服三劑而性事和暢無礙。

16、燈籠熱,其病頗奇。如韋氏老太,80歲,湛江市霞山文明東路住戶。每天自言發(fā)熱發(fā)燒,兒孫為其測體溫卻常測到低于正常值的體溫。到醫(yī)院檢查亦找不到病因,認為植物神經功能紋亂。每給服谷維素,多種維生素,維腦路通等,服食無效,乃天天責罵兒孫不為其治好。延為診治,見其證與血府逐瘀湯條下所列的“心里熱”相類,即疏血府逐瘀湯原方,三服而安。

17、胸任重物。張XX,女,16歲。遂溪縣楊柑中學學生。介日頻頻撫按胸口,稍停片刻即覺不適。經年累月,以至每件衣服胸口部位均為手污。心中羞愧,但無法自制。此病雖無明顯疼痛,但患者自覺難受不適?!督饏T》有肝著之證與之相類?!拔迮K風寒積聚脈證并治”篇云“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醫(yī)林改錯》于“血府逐瘀湯”條下有“胸任重物”一證?!案沃敝白缘钙湫厣稀迸c“胸任重物”,粗看并無聯系,其實胸間不適,欲得按壓卻是一致的?!督饏T》以旋覆花湯主治,臨床驗證不盡人意。筆者從血瘀論,乃用旋覆花湯合血府逐瘀湯復方為治,半月而安。

18、胃痛。梁XX,男60歲,湛江市太平鎮(zhèn)人。胃痛已歷三年。初時自購胃藥服用可止。漸服漸重,每于后半夜四時發(fā)病,痛則難眠,乃廣訪名醫(yī)為治。無奈仍是越治越痛,后經人介紹來診。胃鏡顯示并非重證,不過淺表性胃炎,胃竇炎。出前醫(yī)方,數十方大同小異,不外香砂陳夏,柴枳蔻厚之屬。切其脈沉細,視其顏面灰暗,唇口紫黑,舌現紫氣,瘀血之候昭然若揭,即予血府逐瘀湯,稍增桃仁分量,并加鹿角霜,蒲公英。首劑即能徹夜酣睡,五劑而疼痛全消。數年之疾,自難數劑而療,奈何此君堅言病已得除,拒不再服,后亦不再復診。按:血府逐瘀湯,用時若辨準瘀血,找出其原文所述證狀,對證投方,多能響應。然臨床瘀血辨別不易。憑脈推尋,雖說澀滯為瘀,畢竟指下難明。望診之中,察舌準確度高,但有相當多患者發(fā)病之初并無瘀暗色象。所以臨證之際,問診應盡可能做到詳盡細致。病人自身的感受,往往只能是其自身才能說清楚。但有時病家并不很注意一些細節(jié),須經醫(yī)生提示,而一旦提示,病家往往就會明確道出一系列典型征象來。比如日夜間病情的微妙差異,一般醫(yī)者若不提示,病人多不會談到,而臨床中偏是這個夜間證狀或感覺,對瘀血的診斷意義重大。

19、頭痛。王某,女,38歲,頭痛時發(fā)時止1年余,發(fā)則頭痛欲裂,兼有胸悶易怒、失眠多夢,月經來潮時癥狀加劇,伴少腹脹痛,有血塊,顏面晦滯,舌紫,脈細弦。瘀血搏結腦絡,清陽難以上升,方用血府逐瘀湯煎服,另加全蝎粉1克吞服,3劑后頭痛明顯減輕,再服6劑即愈。

20、失眠。陳某,男,42歲,失眠2年余,徹夜不寐,或入睡亂夢紛紜,伴有頭暈且痛,思想不集中。面色黧黑少華,神萎,肌膚甲錯,胸背部汗斑累累,舌紫苔黃膩,脈細弦。證屬瘀滯絡脈,血不養(yǎng)神,用血府逐瘀湯加磁石30克,1劑后反而興奮難以入睡,第2劑后始見效果,14劑后已能安眠6小時,肌膚甲錯、汗斑亦消退。

21、慢性咽喉炎。丁某,咽喉灼痛,已經半年,遍用養(yǎng)陰潤燥,清熱降火,化瘀消炎諸法療效不佳,查其脈弦細,苔薄膩,證屬風燥痰熱失宣,營血受灼,久之化瘀潛絡,血府逐瘀湯內含甘桔湯,用之最佳,服藥4劑,痛去大半,繼服5劑,隨訪已愈,未再復發(fā)。

22、頑固性失眠。石某,女,39歲。因失眠7–年,加重1月余就診。訴失眠多夢,頭昏神疲,其癥狀時輕時重,有時通宵不寐。偶見胸悶,煩躁,少腹隱痛,記憶力差。飲食尚可,二便正常。月經量少,色暗夾塊。舌暗少苔,脈弦而細。長期服用鎮(zhèn)靜、安神類中、西藥物,近來效果較差,每晚僅能安睡2一3小時。見于患者失眠日久,單純性安神效差,且有胸悶煩躁、月經量少,色暗夾塊,舌暗少苔,脈弦而細等血瘀諸癥,故主以活血化瘀,理氣寬胸,輔以養(yǎng)心安神為治,方選血府逐瘀湯加味:當歸、赤芍、生地、丹參、牛膝、首烏藤各20克,川芎、桃仁、柴胡、枳殼、酸棗仁、龍骨、牡蠣、炙甘草各15克,紅花、桔梗、木香各10克。水煎服,一日1劑。患者連服5劑后,煩悶減輕,胸中暢然,每夜可安睡4一5小時。繼用5劑(隔日1劑),諸癥悉除。

23、腦挫裂傷后遺癥。吳某某,男,15歲。2月前因車禍撞傷頭枕部,當時昏迷3﹢小時,頭暈頭痛,頻繁惡心、嘔吐,視物模糊,不能站立及行走,經住院治療好轉出院。但2個多月來,一直頭暈頭痛,惡心無嘔吐,視物不清,不能久立,舉步則雙腿顫抖。CT提示:腦挫裂傷,顱內血腫。舌紫暗,苔簿白,脈細澀。證屬顱內損傷,瘀阻經絡。治宜活血祛瘀、通經活絡,以促進顱內積血吸收,恢復腦功能,消除后遺癥。方選血府逐瘀湯加味:當歸、川芎、赤芍、丹參、生地各15克,地龍、桃仁、牛膝、鉤藤、柴胡各12克,地鱉蟲、全竭、澤蘭、半夏各10克,紅花、細辛各5克,甘草3克。水煎服,一日1劑?;颊哌B服5劑后,諸癥逐漸減輕,原方減地鱉蟲、全竭、半夏、細辛,二日1劑,10劑后恢復如常。CT復查,顱內血腫消失。

24、不孕證。袁某,女,25歲。結婚5年未孕。自14歲初潮起,經期少腹及腰部疼痛,拒按,尤以經后期為甚,月經量少,時淋漓不盡,色紫黑夾塊。常伴胸悶不舒,脅肋及乳房脹痛。舌紫暗,有瘀斑,脈沉澀。思患者色、脈、證皆為血瘀之象,其不孕當為原發(fā)性痛經所致,宜從經論治,以行氣化瘀,調經助孕。方選血府逐瘀湯加減:當歸、川芎、赤芍、生地各20克,桃仁、牛膝、柴胡、桔梗、玄胡索各15克,乳香、沒藥、木香、枳殼、香附各12克,紅花10克,甘草5克。水煎,經前2周開始服用,一日1劑。用后當月,疼痛明顯減輕,胸悶及乳脅脹痛消失,經量增多,顏色轉紅,瘀塊減少。效不更方,繼用原方。二診之后,諸癥消失,月經正常。次年育1女。

25、血栓性靜脈管炎。易某某,男,38歲。訴雙下肢麻木、冷痛5年余,遇寒則甚,逐年加重。診其皮色片狀紫暗,脈絡彎曲青紫。舌質暗,舌下有紫紋,苔薄白,脈沉澀。本證表現于肢體,乃因寒邪反復入侵,氣血運行不暢,脈絡阻滯,肢體失于濡養(yǎng)而致。宜溫經散寒,活血通絡,以溶解血栓,擴張脈管,疏通經絡。方選血府逐瘀湯加減:黃芪30克,當歸、川芎、牛膝、雞血藤各20克,赤芍、桃仁、地龍、桂枝、柴胡、木瓜各15克,乳香、沒藥、枳殼各12克,紅花、地鱉蟲、細辛各10克,甘草5克。水煎服,二日1劑,1個月為一療程。二診時訴麻木、冷痛明顯減輕,皮溫增加。繼用原方,自第二療程起,皮膚、脈絡紫暗顏色漸減輕,共治三個療程,諸癥基本消除。

26、冠心病心絞痛。蔣某,男,47歲,工人,1999年3月15日就診。患者主訴心前區(qū)反復發(fā)作針刺樣疼痛,每次持續(xù)時間3~5min,每日3~4次。向左肩放射,常因勞累或情緒不暢而加重。曾口服消心痛、速效救心丸等藥物治等藥物治療,效果欠佳。近日來因所欲不遂,情志刺激,胸悶心前區(qū)刺痛又發(fā),伴有心悸、兩脅脹痛,舌紫暗,舌下靜脈怒張,脈弦。經查心電圖II、III、avF導聯ST段下稱0.1mv,T波倒置。中醫(yī)辨證為心脈瘀阻。治宜活血化瘀通絡,疏肝理氣止痛。方選血府逐瘀湯加味:當歸10g生地12g川芎10g赤芍12g桃仁12g紅花9g柴胡9g桔梗10g牛膝10g枳殼6g丹參12g甘草6g。3劑,日1劑,水煎服。服后,疼痛大減,效不更方,上方繼服10劑,癥狀基本消失,心痛未大發(fā)作。按:本案因精神受刺激而誘發(fā),氣滯血行不暢而瘀滯,瘀血阻心,心脈不通則痛。故治宜理氣行滯,活血化瘀,使經絡得通,氣血暢行,其痛自除。

27、頑固性頭痛。羅某,男,33歲,干部,2000年11月7日就診。自訴10年前因打架斗毆頭部受傷,愈后遺留頭痛,時輕時重,時發(fā)時止。甚時頭痛如刺,難以忍受,不能工作,急躁易怒兼有失眠多夢,常因情緒波動而引發(fā)。腦血流圖及腦電圖檢查正常,西醫(yī)診斷為血管神經性頭痛,曾服谷維素、維生素B1片、顱痛定等療效不明顯。查患者面色晦滯,舌質偏暗,脈沉弦。診其證屬于久病血瘀所致。治宜活血祛瘀,通絡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湯加味:桃仁15g紅花12g 當歸12g生地12g川芎9g赤芍9g柴胡10g桔梗6g牛膝12g 酸棗仁9g甘草6g,每日1劑,水煎服。3劑后癥狀明顯減輕,再服5劑而愈,為鞏固療效后又服3劑,隨訪至今未復發(fā)。按:本例患者有外傷史,屬瘀血阻絡,絡脈不通則痛,痛如針刺即為瘀血疼痛之特征,故治用血府逐瘀湯活血祛瘀,通經活絡,藥證合拍,故能速愈。

28、更年期綜合癥。王某,女,51歲,2002年5月21日就診?;颊咦栽V1年前絕經后,心煩易怒,失眠多夢,每日僅睡3小時,頭暈頭痛,心悸胸悶,曾在市級醫(yī)院檢查無明顯器質性病變,一直服用谷維素、安定等藥,效果不明顯。近半月來因生氣而起病,癥見:郁郁寡歡,煩躁易怒,失眠多夢,胸悶,委屈哭泣,舌質暗淡,邊有瘀斑,苔薄白,脈弦細。綜觀脈癥辨為氣滯血瘀,治宜疏肝活血,除煩安神,予以桃仁10g紅花10g赤芍15g當歸10g生地12g川芎10g柴胡10g枳殼12g郁金15g桔梗9g牛膝15g茯神12g甘草6g,藥進12劑后,情緒明顯好轉,睡眠改善,煩躁易怒等癥減輕,效不更方,又服9劑,諸癥悉除。按:朱丹溪曰:"血氣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郁,諸病生焉。"此例為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氣滯血瘀。治以解郁理氣為主,兼活血化瘀。方中柴胡、郁金、枳殼、桔梗疏肝理氣解郁;桃仁、紅花、當歸、川芎、赤芍、牛膝活血養(yǎng)血通脈,茯神養(yǎng)心安神為佐藥。全方配伍合理,共奏疏肝理氣解郁、活血化瘀安神之功。

29、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多動癥。據楊善棟報道,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多動癥,取得良好的效果?;純撼哂卸鄤影Y的所有特征外,有出生產傷史,且輕度窒息,舌質較暗,舌下靜脈瘀阻,脈弦澀。中醫(yī)辨證為瘀血內阻,精血不足,神智失養(yǎng)。治擬活血通絡,填精益血,安神寧志。方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桃仁、紅花、川芎、菖蒲、甘草、柴胡、生地、赤芍、枳實、當歸、益智仁、黃精、龍骨、牡蠣,上藥水煎服,日1劑。服藥1個月后,病情漸趨好轉,偶有注意力不集中,繼用上方治療3個月(隔日1劑) ,形體由消瘦變豐潤,面色萎黃轉紅潤,毛發(fā)由干枯轉潤澤,注意力較集中,學習成績有所提高。全方中以血府逐瘀湯活血化瘀,加菖蒲開竅寧神,黃精、益智仁填精益智,龍牡益智安神。瘀血去,新血生,腦海得養(yǎng),故神智則聰。

30、血府逐瘀湯在眼科應用。

例1:眼瞼外傷及各種眼瞼部手術后瘀斑、瘀腫、青紫水腫。男,51歲,1994年4月23日,患者因慢性淚管炎施行右眼淚管畢腔吻合術,術后第一天右眼瞼高度瘀腫,致眼瞼不能睜開,疼痛,予該方二劑,水煎服,術后第三天瘀腫基本消退,僅見少量瘀斑,囑熱敷處理,五天后痊愈拆線出院。

例2:外傷性前房出血:前房出血發(fā)病2-3天,見前房血液呈暗紅色或見有血凝塊,即可使用本方。男,20歲,1995年6月4日,左眼被拳擊致暴盲,發(fā)病第三天就診收住入院,查:左眼視力僅眼前手動,眼瞼青紫,前房積血>前房的2/3,血液顏色呈暗紅色,用該方加田三七粉10克,分二次沖服,連服4劑,四天后前房出血全部吸收,視力1.0,痊愈出院。

例3。眼底出血:眼底出血多見于視網膜靜脈周圍炎,視網膜靜脈阻塞,黃斑出血等多種眼底病,屬中醫(yī)氣郁閉的暴盲證型,病因雖多,但根據"異病同治"的法則,各種眼底出血積久不化者,各種慢性眼底病,西醫(yī)治療已久,但收效甚微者,有舌質黯紅,舌邊有瘀斑或舌面有瘀點,唇暗,脈澀、細弦等血瘀征指征者均可用該方,結合其他臨床癥狀,靈活加減,可以收到較好療效。

男,30歲,1991年5月3日初診,主訴:右眼突然視物不清已五天,無頭痛、眼痛等不適,伴夜寐不寧,急躁善怒。查:視力0.06,外眼無異常,角膜清亮,瞳孔圓,對光反射存在,前房(一),眼底見:視網膜靜脈周圍炎,中醫(yī)診斷:暴盲(血瘀型),用該方加白茅根30克,茜草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連服5劑,次診:視力未見提高,但眼底未見火焰狀出血擴大,說明出血已控制。上方去茅根,茜草,加田三七粉5克沖服,再10劑,三診:視力提高至0.3,出血斑顏色變清,部分已吸收,上方再進10劑,四診:視力達0.1,出血灶已吸收,改用石斛夜光丸調理,半個月后復查視力達1.0。

31、血府逐瘀湯治過敏性紫癜。筆者臨床上采用血府逐瘀湯加減對過敏性紫癜進行治療,有一定療效。藥用:生地9克,桃仁12克,紅花9克,當歸9克,赤芍6克,川芎6克,柴胡3克,枳殼6克,甘草6克,防風12克,僵蠶12克。若腹痛者加五靈脂9克,蒲黃9克,延胡索9克;關節(jié)疼者加秦艽9克,木瓜9克,桑枝9克;便血者加槐花9克,地榆12克;血尿者加白茅根12克,小薊12克;鼻齒衄者加山梔9克,藕節(jié)炭6克;尿蛋白者加土茯苓12克,益母草12克;皮膚瘙癢者加蟬脫6克,白蘚皮9克;有虛火癥狀者加丹皮12克,旱蓮草12克,女貞子12克,知母9克;氣虛者加黃芪20克,龍眼肉9克。上藥水煎服,1日1劑,連服15天。囑患者治療期間飲食應富于營養(yǎng)而易于消化,避免香燥、辛辣之物以及魚、蝦、蟹等腥味之品。

32、孫氏血管神經性頭痛。以當歸、生地、牛膝、紅花、枳殼各9g,桃仁12g,赤芍6g,川芎、桔梗各5g,柴胡、甘草各3g為主方,左側痛甚者加梔子、黃芩、羚羊角粉;右側痛甚者加獨活、細辛;痛連巔頂者加藁本、細辛;挾痰熱者加膽南星、法半夏、天竺黃;肝陽上亢者重用牛膝,加鉤藤、石決明;久病氣虛加太子參、黃芪;久病入絡者加全蝎、蜈蚣、細辛。治療103例,顯效49例,有效44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達91%。

33、冠心病。耿氏等。給治療組(30例)服用血府逐瘀湯:桃仁12g,紅花、生地黃、當歸、牛膝、赤芍、川芎、枳殼各9g,桔梗、柴胡、炙甘草各6g,4周為1個療程。較對照組(20例)常規(guī)服心痛定、消心痛,嚴重發(fā)作含服硝酸甘油為優(yōu),P<0.05。

34、冀氏腦萎縮。給治療組(58例)每次空腹口服血府逐瘀膠囊2.4g,每日2次,1個月為1個療程;對照組(60例)每次口服喜得鎮(zhèn)2mg,每日3次。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73%,對照組為43.2%。

35、徐氏高脂血癥。給治療組(32例)每次服用血府逐瘀膠囊6粒,每天2次,對照組(30例)每次服用藻酸雙酯鈉,每次50mg,每天3次。2個月為1個療程,經統(tǒng)計學處理,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

36、張氏報道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治頭汗、頑固性低熱、遺精獲良效。

37、簡氏報道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治胸痹、脅痛、胃痛、腹脹療效好。

38、岳氏頸椎骨質增生。予桃仁、紅花、川芎、柴胡、枳殼各9g,熟地黃24g,當歸、赤芍、白芍、桔梗、牛膝各12g,葛根30g,威靈仙18g,甘草3g,治療1例,效果滿意。

39、宋氏腦外傷后遺癥。以當歸、生地、赤芍、川芎、紅花、桃仁、牛膝、桔梗、柴胡為基本方,血瘀阻絡者加白芷、三七、土鱉蟲、蘇木、澤蘭、遠志、菖蒲、炒酸棗仁、乳香、沒藥;血瘀兼氣血兩虛者加丹參、首烏、黃芪、白術、枸杞、竹茹、砂仁;血瘀兼肝郁火旺者加膽草、梔子、黃芩、杭菊、生龍骨、生牡蠣、代赭石、天麻、鉤藤、葛根;血瘀兼腎氣虛損者加黃芪、黨參、升麻、枳殼,同時配服附桂地黃丸,4周為1個療程,治療72例,治愈52例,顯效14例,有效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7.8%。

40、姜氏慢性前列腺炎。用桃仁2g,紅花、當歸、生地黃、皂角刺各9g,川芎、赤芍各10g,牛膝、柴胡、枳殼各6g,甘草3g,加減:少腹會陰部或睪丸脹痛加橘核9g;尿道澀痛或有尿不盡感加木通9g,澤蘭10g;尿三杯試驗示有紅細胞加白茅根30g;尿末時有白濁滴出加貫眾10g。治療86例,痊愈26例,顯效34例,有效16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88.4%。

41、孔氏腰椎間盤切吸加膠原酶溶核術后腰痛。以當歸、生地、桃仁、赤芍各15g,川芎、枳殼、牛膝各12g,紅花、柴胡、炙甘草各8g,桔梗10g為基本方,疼痛劇烈者加延胡索12g,田七12g;瘀血明顯者加丹參15g,穿山甲15g,蜈蚣2條(去頭足);下肢麻木者加獨活15g,木瓜10g;氣虛者加黃芪30g,黨參20g,減柴胡、枳殼。7天為1個療程,治療50例,顯效41例,有效5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2%。

42、上官氏報道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坐骨神經痛、黃褐斑效果頗佳。

43、師氏等報道用血府逐瘀膠囊治乳腺增生、面部黃褐斑、慢性泌尿系感染獲顯效。

44、吳氏報道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治乳腺增生,外傷性精神病,輸尿管結石,頑固性蕁麻疹效果顯著。

45、林氏子宮內膜異位癥。以血府逐瘀湯為基本方藥并隨證加減:月經先期加黃芩;月經后期生地黃改熟地黃,加白術;月經期酌加肉桂、炮姜、小茴香、香附;月經有血塊、盆腔有包塊加三棱、莪術、丹參;腹痛甚加五靈脂、炒蒲黃、延胡索;乳房脹痛重用柴胡,加川楝子;心煩加梔子、蓮子心,20天為1個療程,治療28例,痊愈16例,顯效6例,有效4例,無效2例;有效率達92.8%。

46、鄭氏等產后缺乳。用桃仁、紅花、赤芍、當歸各10g,川芎、桔梗、柴胡、枳殼、香附、炮山甲、王不留行各8g,甘草3g,治療1例,療效極佳。

47、鮑氏等視網膜靜脈阻塞。用血府逐瘀湯為主方(桃仁、川芎、牛膝、枳殼、柴胡、桔梗各10g,紅花12g,當歸尾、生地黃、赤芍各15g,甘草6g,另三七粉5g沖服)加減:年老體虛伴頭痛頭暈、腰膝酸軟、耳鳴、五心煩熱者去枳殼、柴胡、桔梗,加熟地黃、山藥、山茱萸、知母等滋陰補腎;伴心煩易怒,口紅舌干者去枳殼、桔梗,加石決明,夏枯草、草決明等清肝瀉火;伴眼脹、心煩悶、脅脹痛者去桔梗,加郁金、澤蘭、白芍等疏肝平肝;有視網膜水腫者加澤瀉、車前子等利水消腫。治療32例,顯效17例,有效11例,無效4例;有效率為87.5%。

48、李氏等慢性喉喑。予柴胡、紅花、牛膝各12g,枳殼、生地、赤芍、木蝴蝶、桃仁各15g,浙貝、海浮石、南沙參各20g,桔梗10g,甘草6g,一般20劑后,諸癥消失。李氏等還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治耳脹耳閉,鼻窒,療效亦頗佳。

49、徐氏治療肺癌切除術后合并心房顫動1例。用藥:血府逐瘀湯注射液100ml靜脈點滴,每日2次,用藥2天后,諸癥悉減,復以參麥注射液益氣養(yǎng)陰,扶正固本調治而收功。徐氏還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頑固性眩暈,白血病合并左臀血腫收佳效。

50、哮喘。張某,男,71歲,1998年3月20日就診?;颊咚赜写?0年,每逢冬春或天氣變化而時有發(fā)作,自服氨茶堿、喘定等可暫緩。于就診前1周因感冒再次發(fā)作。診見:呼吸急促,張口抬肩,不能平臥,口唇色紫,咳吐白粘痰,不易咯出,舌暗苔白微膩,脈沉細澀。曾服化痰平喘藥,無明顯效果。證屬痰瘀阻絡,氣機不利,治以活血化瘀,祛痰平喘。方用血府逐瘀湯去生地黃、牛膝,加青皮10g,川貝母12g,魚腥草15g,清半夏10g。服藥3劑后咳喘減輕,呼吸平穩(wěn),痰量減少。原方繼服7劑,咳喘消失,隨訪1年未復發(fā)。按:此患者素有喘疾20年,當屬沉痼頑疾。久病多瘀,瘀阻脈絡,而致氣機升降失常,單以化痰止咳平喘為治,則痰化瘀留,雖癥狀暫得緩解,但因脈絡不通,氣機不暢則每遇誘因復發(fā)。治療用血府逐瘀湯活血化瘀為主,方中桔梗有開肺氣,載藥上行之效,合枳殼升降上焦之氣而寬胸。去生地黃、牛膝,因有涼血、引血下行之弊。臨證時加用化痰止喘之品,則瘀去痰化,氣道通暢,咳喘自愈。

51、斑禿。劉某,男,23歲,1999年11月2日就診。患者于半年前因工作原因致情志抑郁,沉默少言,后突然發(fā)現頭部毛發(fā)呈圓形脫落,大如銅錢,共6處,1個月后整個頭部毛發(fā)全部脫光,經多方治療未愈??淘\:頭部除四周生有稀少細短的黃色絨毛外,其它部位均無毛發(fā),頭皮光亮,無癢感,精神倦怠,心煩易怒,失眠多夢,頭痛頭暈,胸脅痛,舌質暗,苔薄黃,脈弦。曾口服谷維素、維生素B1、中藥及養(yǎng)血生發(fā)膠囊無效。證屬:肝氣郁結,氣滯血瘀,神失所養(yǎng)。方用血府逐瘀湯去牛膝、桔梗,加遠志15g,知母12g,服藥3劑后諸癥減輕。上方加何首烏30g,繼服14劑后,開始長出細小絨發(fā)。效不更方,原方繼服30余劑,諸癥消失,斑禿愈。

按:古人云:“皮內肉外血瘀,阻塞血絡,新血不能養(yǎng)發(fā),故發(fā)脫落。”此癥前醫(yī)養(yǎng)血生發(fā)不效,觀其有頭痛,胸脅痛,舌質暗當屬血瘀之象,故無效。因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故治療當以行氣活血化瘀為主,佐以養(yǎng)血,發(fā)得血養(yǎng),故病愈。

52、眩暈。孫某,女,38歲,1999年4月19日就診。半年前因精神刺激,郁郁寡歡,后覺如坐車船,站立不穩(wěn),繼而視物旋轉,頭目眩暈,反復發(fā)作,甚則惡心欲吐,心悸健忘,月經尚調,量一般,有瘀塊。曾在某院做頭部CT及心電圖,未發(fā)現異常,擬診為“神經官能癥”。查:舌質紅邊有瘀斑,苔薄白,脈弦細澀。證由情志失調,氣滯血瘀,清靈被阻,神失所用。予血府逐瘀湯去赤芍、枳殼,加石決明20g,磁石24g(先煎)。3劑后復診,訴眩暈較前好轉,上方繼服20劑,諸癥消失。

按:古人云:“瘀滯不行,皆能眩暈”,“瘀血停蓄,上沖作逆,亦作眩暈”?;颊咴率掠叙鰤K,舌有瘀斑,脈弦細澀,均為瘀血之象,治則:疏肝解郁,活血化瘀,鎮(zhèn)靜安神。以血府逐瘀湯活血化瘀,理氣解郁,加磁石、石決明以鎮(zhèn)靜安神,眩暈自愈。

53、失眠。趙某,男,52歲,1999年10月21日就診。患者有失眠病史10余年,甚時徹夜難眠,入睡則亂夢迭作??淘\:性情憂郁,頭暈且痛,右側偏頭痛為甚,面色黧黑,伴心悸,口干不欲飲,舌質暗,苔薄黃微膩,脈弦細。10年來間斷服用舒樂安定及中藥鎮(zhèn)靜安神之劑,效果不佳。證屬氣滯血瘀,神失所養(yǎng)。治以活血化瘀,疏肝解郁,兼以安神。方用血府逐瘀湯去生地黃,加炒棗仁25g,琥珀粉3g(沖)。服3劑后自覺精神舒暢,亦能入睡4~5h,頭痛減輕。原方繼服14劑,諸癥基本消除,亂夢亦平,又服2周,失眠告愈。

按:古人云:“夜不能睡,用安神養(yǎng)血藥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备尾鼗?,主疏泄,心藏神,主血脈。若所思不遂,精神抑郁,以致肝氣不達;血氣不暢,瘀阻血脈,心神失養(yǎng),而失眠。方取四逆散理氣疏肝,桃紅四物湯活血化瘀,以桔梗引氣上升,牛膝導血下降,一升一降,以通陰陽,加琥珀、棗仁安心神,定魂魄,故病愈。

54、冠心病。冠心病心絞痛屬中醫(yī)學的胸痹、真心痛范疇,其病機多為本虛標實,本虛以氣虛為主,標實則以心脈瘀阻多見。中醫(yī)認為氣虛血瘀阻絡是冠心病心絞痛的基本病機,故治以益氣活血、祛瘀通絡。血府逐瘀湯為主要方劑,具有活血化瘀而不傷血、疏肝解郁而不耗氣的特點。主方:當歸、川芎、生地、桃仁、赤芍、紅花、枳殼、柴胡、桔梗各10 g,牛膝、生甘草、三七粉(沖服)66 g,黃芪30 g。加減:伴心悸甚者加西洋參;便秘者加瓜蔞;雙下肢浮腫加車前子;心前區(qū)發(fā)作性疼痛呈針刺樣加元胡索;伴有高血壓者加決明子、夏枯草;伴室性早搏者,加苦參;伴高脂血癥者,加焦山楂。每日1劑,水煎服,15天為1療程。

55、便秘?;颊撸?,67歲。半年前因車禍傷及腦部,于杭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就診,診斷為輕度腦震蕩及腓骨骨折,治愈后出院,并無任何不適。三月前開始出現便秘,平均4-5天方一行,有便意但大便干結難出,用開塞露可暫時消除便秘之苦,一停用則大便依舊艱澀,經常頭暈目眩,自覺發(fā)熱,時感疲乏無力,稍勞累則排便更難,舌紫暗,脈微澀。處方:川苓9g 桃仁9g 紅花9g 當歸12g 生地12g 赤芍9g 田七6g 黃芪12g 牛膝12g 柴胡12g 瓜蔞實30g 大紅藤12g 仙靈脾15g。雖然患者臨床表現為便秘,但因半年前車禍導致骨折及腦震蕩,故考慮還有瘀血未消,再參舌脈,可見瘀血之象明顯,因瘀久化熱故患者有熱感,血瘀氣阻,清陽郁遏故頭暈目眩,年老氣虛而感疲乏無力。離經之血未能及時排出或消散,阻礙了新血生成及輸布全身,“津血同源”,血液生成不足必然導致津液缺乏,故不得滋潤腸胃,腸壁干燥,糞便自然難以排出,又因為患者為年老體虛之人,氣血本就兩虧,氣虧則大腸傳送無力,血虛則津枯腸道失潤,故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便秘。本方用血府逐瘀湯活血化瘀,加黃芪補氣,大紅藤、田七以加強祛瘀、活血之效,且田七還有補氣涼血功能,加瓜蔞實潤腸通便,仙靈脾以補腎納氣。經過半月兩個療程后,患者自訴大便已然能兩日一行。

56、治療產后氣虛。一產婦,27歲。4天前在人民醫(yī)院婦產科剖腹產得一女嬰,產后一直全身無力,四肢不溫,經常感到肢體麻木,給予益氣生血之劑效果不顯,故轉中醫(yī)科調治,就診時半臥于床上,聲低氣微,面色泛青,少腹部有局部青紫,全身血管脈絡青紫可見,舌暗紅,脈澀。自訴自少女時便開始痛經,經色黑暗有血塊。處方:桃仁12g 紅花12g 當歸15g 生地12g 丹參12g 牛膝12g 郁金12g 甘草6g 川芎9g 香附9g 赤芍9g 干姜9g 益母草12g 大棗5枚。從癥狀上看患者一派氣虛血虛之象,婦產科已經注意到“產后多虛”的特點,卻沒有注意到“產后多瘀” 的特點。從舌脈上看此產婦有瘀無疑,而從其剖腹產后少腹局部青紫,全身血管脈絡也青紫可見,說明“瘀”的程度還不輕。中醫(yī)有“血為氣之母”的說法,此病案中的患者自少女時起就痛經并經出瘀血,說明其本身有瘀,“產后多瘀”又加重了瘀血的程度,瘀血阻滯脈絡、臟腑、肢節(jié)等部位,就容易缺乏血的供養(yǎng)從而出現氣虛血少。這就是失去了所謂的“血能養(yǎng)氣”的功能,剖腹產必然會導致大量出血,一者離經之血未能及時消除,再者“氣隨血脫”往往導致氣機渙散不收之象?!梆觥睘榇瞬≈?,病根不除,氣虛血虛之象很難緩解。所以用血府逐瘀湯祛瘀血,加香附、益母草以活血調經,丹參、郁金以活血化瘀,消瘀化滯,干姜溫陽,大棗補益氣血。若“瘀”得去,再加以后期補養(yǎng),則氣血虛衰之象必當得愈。

57、治療風中經絡證。患者,男,74歲。昨日于自家沙發(fā)上睡著未關窗戶而出現口眼喎斜,手足麻木瘛疭。平時性情較為急躁,自65歲喪偶后逐漸出現言語多而無序,偶有妄思妄見,經常性頭疼,舌質、面色皆偏暗,少苔,脈弦細。處方:桃仁12g 當歸12g 柴胡12g 牛膝12g 熟地12g 枳殼12g 陳皮12g 川芎9g 紅花9g 白芍9g 桔梗9g 秦艽9g 羌活9g 地龍9g 獨活9g 半夏9g 膽星9g 鮮姜3片 大棗3枚 炙甘草6g。本病案中患者主要由于感受風邪,風中經絡而口眼喎斜,手足麻木瘛疭,本應用大秦艽湯或牽正散,但由于患者喪偶后氣郁日久,氣血凝滯而出現狂證,癥狀還算不很嚴重,從舌脈上看瘀血之象并不太明顯。蔡老師用了血府逐瘀湯加通絡、化痰、理氣之品以化痰祛瘀。老年患者常伴氣虛血瘀,秦艽、羌活等祛風通絡之品配合活血養(yǎng)血祛瘀之方可做到標本兼顧,而大量活血之藥讓瘀血去,新血生,其用意在于“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使血足而筋自榮,絡通則風自散。由于此例患者后未前來復診,故不知此方藥效如何。但依本人理解,此方活血之品過多而祛風之品偏少,其辨證論治對標本緩急考慮不甚周全。雖不知臨床效果怎樣,但總覺得此方欠妥,難解風邪襲絡之苦。

58、血府逐瘀湯治高血壓。病例:患者周某,男,76歲,退休醫(yī)生?;夹呐K病、高血壓20多年。時常有胸悶,不時心痛,氣不足用,坐時還好,躺下益甚,有時下肢水腫。查舌暗,有瘀斑,舌下青筋暴突,脈博弦澀,血壓190/115mmHg。

分析:證屬氣血痰濁阻滯血管,血脈不展,胸陽痹阻,胸氣不得舒展,故胸悶;血脈瘀塞,故時有心痛;氣不足用,是胸陽不能舒展,清氣不能奉養(yǎng)心脈;坐位輕,躺下重,說明病情已發(fā)展到嚴重的階段。舌暗脈博弦澀,均為血脈不通,胸陽被遏之象。治以活血化瘀,蕩滌痰濁,通陽宣痹。

方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方藥:桃仁9克,紅花9克,熟地15克,當歸10克,川芎8克,赤芍10克,枳殼10克,柴胡9克,甘草6克,桔梗9克,牛膝15克,茯苓15克,厚樸9克。水煎服,三劑,每日一劑。療效:患者服后,自覺胸悶,氣少,下肢水腫的癥狀減輕,血壓降至基本正常150/95mmHg。

59、血府逐瘀湯為主治療腦血栓形成臨床觀察

用血府逐瘀湯為主,隨證加用補氣、養(yǎng)肝腎、清肝瀉火藥治療腦血栓形成82例,并與剌五加注射液治療的81例作對照,現報道如下。主方:紅花、牛膝、當歸各9g,生地黃20g,川芎、赤芍、桔梗、柴胡、甘草各6g,枳殼、桃仁各12g.加味:氣虛,肢體軟癱乏力,舌淡者加黃芪30g;肝腎陰虛,舌嫩紅、苔少,腰膝痠軟者加熟地黃20g;心肝火盛,心煩口苦等加黃芩12g、菊花15g.每日1劑,水煎2次共600ml分2次服。治療40天后作療效統(tǒng)計。總有效率95.12%。

 

60、崩漏癥案。劉某,43歲,1996年5月10日來診。自1996年3月20日月經來潮,初時經色、質、量正常。持續(xù)1周不凈。第8d突然血量增多,并夾有血塊。在當地醫(yī)院被診斷為“月經不調”,投以人參歸脾丸、安絡血片等口服十余日不見效。又服烏雞白鳳丸等數十日,仍淋漓不斷。并伴有小腹刺痛、乏力、心煩口渴、手足心熱。來診時已經流血1個多月?;颊咭话銧顟B(tài)較差,面色、唇色白光白無華,形體消瘦,語音低微,舌質紫暗有瘀點,脈細澀無力。追問發(fā)病史,患者于月經來潮前1周曾與家人爭執(zhí),心中郁悶不舒。證屬肝氣郁結,氣滯而至血瘀,瘀阻胞絡血不得歸經,選用行氣化瘀調經法,投血府逐瘀湯加減。處方:當歸15g,生地20g,桃仁5g,紅花7.5 g,枳殼15 g,赤芍10 g,柴胡15 g,川芎5 g,牛膝10 g,牡丹皮10 g,蒲黃炭15 g,知母15 g。4劑。服第1劑時血量增多,并流下黑色血塊。家人惶恐來院詢問。囑其繼續(xù)服藥。第4劑服完后經血已停。5月6日二診:停血3d,精神狀態(tài)較前明顯好轉,面現紅潤,語音洪亮。舌仍有瘀點,脈澀。依前方去蒲黃炭加白術15g,焦三仙各15g以調理脾胃,扶正驅邪。再服5劑。半年后隨訪患者月經已恢復正常。

按:本案系情志不暢,肝氣郁結為病。因“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凝”,氣滯則血運不暢,瘀血停滯,新血不得歸經而導致崩中漏下。因失血日久傷陰,而出現口渴心煩、手足心熱。用血府逐瘀湯理氣化瘀調經,此乃“通因通用”之法,故取藥到病除之效。

61、瘀滯痛經案。林某,35歲,1998年1月4日初診。緣于1997年11月初,正值經期第3d,因驚嚇后經血驟停。之后總覺小腹不適,未予治療。至1997年12月初月經來潮前5d開始小腹痛脹,自服“止痛藥”減輕,至月經來潮時腹痛難忍,血量少,色紫黑有塊。伴有惡心、腰酸腿痛。去附近診所注射“止痛針”,又服八珍益母丸好轉。1998年元旦期間,因腹痛較前次加重來我院診治?;颊咄纯嗖∪?,舌隱青、脈沉遲,下腹拒按。此為氣亂而致血海氣機不利經血運行不暢,沖任瘀阻之痛經癥,治以行滯化瘀、安神止痛法,選血府逐瘀湯加味:當歸20g,生地20g,桃仁5g,紅花10g,枳殼15g,赤芍15g,柴胡15g,川芎5g,牛膝15g,甘草10g,益母草20g,遠志5g,茯苓20g,3劑。服第2劑時來潮,且血量較多,流下黑血塊,腹痛明顯減輕,3劑服完后血量、血色正常,腹痛消失。經血持續(xù)6d停止。1998年1月10日二診:精神振作,舌隱青,脈沉。效不更方又服5劑。于2月3日月經來潮,期、量、色、質均正常,僅有輕微腰酸,舌淡紅,脈滑數。病痊愈。

按:此痛經案為經期驚恐所致,驚則氣亂,氣不能為血帥,沖任氣血運行受阻,不通則痛。用血府逐瘀湯活血化瘀、通經止痛,引瘀血不行,則經通而痛自止。

62、血府逐瘀湯證證治 “燈籠病”。

①患者,女,64歲,于2008年1月1日來診?;颊咴诙嗄昵耙蚴軟龌贾夤苎缀?,因治療不徹底,后轉變?yōu)槁灾夤苎?,肺心病。每次發(fā)作時都要西醫(yī)輸液治療十多日方能好轉,反反復復,時好時壞,近日因用西醫(yī)治療一周無明顯好轉,來我處求治于中醫(yī)?;颊咴V近年來每日均咳嗽,伴少量粘痰,遇寒冷或季節(jié)交替時加重,走路、上樓均覺乏力,短氣頭暈,時有心悸,飲食尚可,二便正常,察之面色晦暗,舌質淡,舌邊有瘀點,脈細澀。辨為氣虛瘀阻。擬用血府逐瘀湯加減:生地15克、桃仁6克、紅花6克、當歸8克、川芎6克、、赤芍10克、柴胡3克、枳殼10克、甘草3克、桔梗10夫、牛膝10克、黃芪30克。5劑。1月7日二診,患者咳嗽明顯減少,乏力、短氣、頭暈也明顯好轉,并述之前診治從未有此次用藥后的輕松,精力倍增。效不更方,繼以原方五劑治療觀效。

②患者,男,61歲,于2008年1月7日就診?;颊咚赜锌人钥忍凳?年,曾診斷為慢支,肺氣腫。近二月來,患者逐漸出現胸中煩熱不安,特別是晚上睡臥后更明顯,入睡困難,睡后夢多;述頭痛,咳喘、有少量膿痰,飲食、大小便均正常。在這兩月內已多次以西醫(yī)抗生素治療,治療當日有效,到第二日又是一樣,來診時特要求中醫(yī)診治。察舌質暗,苔黃稍膩,脈右澀左弦。辨為血瘀胸府,痰濕阻肺。治以血府逐瘀湯合小陷胸湯加減:當歸12克、川芎6克、生地10克、赤芍10克、柴胡10克、枳殼10克、甘草5克、桔梗10夫、桃仁10克、紅花6克、半夏12克,瓜蔞殼15克、黃連6克。4劑。8月12日二診,患者訴服第一劑藥當晚,胸中煩熱大減,咳嗽氣喘也明顯好轉,四劑藥還剩一劑未服完,因覺療效甚好,再拿三劑續(xù)服。

③患者,女,70歲,于2008年1月12日就診?;颊咭蚴摺⒍鄩?,胸中燥熱不安來診。患者近十年來時頭痛,且如刺,經常失眠,而且每次都來我處診治,但都是用一些成藥或西藥治療,用后患者也只起效一時。這次來診,患者一副痛苦面容,胸中似有火燒,手足心也似火燒且置于冷處稍安,實在難受,并有頭痛、頭暈,連續(xù)幾晚未眠,覺全身乏力,動后短氣。舌質暗淡,舌下瘀點滿布,脈小弦,細澀無力。以血府逐瘀湯加減:當歸12克、川芎5克、生地10克、赤芍10克、柴胡5克、枳殼10克、甘草3克、桔梗6克、桃仁10克、紅花6克、淮牛膝10克、酸棗仁12克,茯神15克,黃芪10克。三劑。2008年1月15日來診,前癥均有減輕,情緒也大有好轉,只訴起效太慢。我細心跟患者說明病來已久,非一時就能治愈,必慢慢調治,方可治愈?;颊咂鋵嵰裁髌淅?,只是治病心切;患者例要求再予5劑,并說這此要多服幾貼,以期治愈。

    自我體會:

    以上三個病例都是本人1月份接診,均用血府逐瘀湯加味治療起效。前兩個病例之前診斷為慢支、肺氣腫所致,第三個病例我也一時難以找出個病由,雖然病不太相同,但均有血瘀之證,且病日較久,二、三例患者還顯示出了一個典型的“燈籠病”癥狀。之所以都能較好的取效,我覺得辨證為血瘀是證治之關鍵,其中三例患者舌下都有明顯的瘀點,這也是我選擇該方的重要原因之一,故我臨證時必看舌下,以察是否為血瘀所致以免四診不全而診治不到。況且,血府逐瘀湯本屬祛瘀散血之良方,妙在本方氣血并治,升降同調,全身各部凡由瘀血所致的疾病均可應用,臨床應用范圍也相當廣泛,我只要辨證為有瘀血所致的疾病,都喜用該方加減運用,效果也相當明顯。

   另外,三例患者都是在本地天氣最冷時病情加重,而且后兩例出現了典型的“燈籠病”(里熱外涼)癥狀,至于出現“燈籠病”的原因,希望各位進行交流、討論。

63、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是臨床常見的外周血管疾病,主要發(fā)于四肢,尤其以下肢中小動靜脈為主。臨床表現有下肢缺血性疼痛,間歇性跛行,皮膚色澤改變,受累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最終肢端壞死,嚴重影響病人的身體健康和勞動能力。本病屬于祖國醫(yī)學之“脫骨疽”范疇,運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此疾,取效滿意。內服藥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當歸12g,川芎9g,赤芍9g,生地15g,黃芪20g,桃仁12g,紅花10g,牛膝10g,柴胡6g,枳殼10g,丹參30g,地龍15g,地鱉蟲15g。10劑水煎服。按:本例患者素體肥胖,恣食肥膩,脾虛濕盛,陽氣不足,故畏寒怕冷;陽氣不足,寒凝氣血,氣血瘀阻,故而患肢疼痛、皮溫降低。治宜活血化瘀,補氣溫陽,通絡止痛。方中當歸、川芎、紅花、丹參、川芎、赤芍、桃仁、生地等養(yǎng)血滋陰,通經活血;牛膝引血下行,黃芪補氣溫陽,柴胡、枳殼疏肝行氣,氣行則血行;地龍、地鱉蟲助諸藥起搜刮剔除經脈中瘀血之用。諸藥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溫陽通脈之功。據有關研究發(fā)現,血府逐瘀湯有舒張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毛細血管通透性作用,故可以用本方加減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若為寒凝血瘀、經絡痹阻的血栓性脈管炎,可加用制附子10g、鹿角膠10g,以加重溫里祛寒之功,同時又能暖肝補血,起到舒筋、活血、通絡之效。本方在臨床應用中還要根據患者年齡大小、體質強弱、邪正盛衰等情況,靈活加減施治。

64、血府逐瘀湯治療瘀血頭痛。組成的用法:桃仁10克、紅花10、當歸15克、生地15克、川芎10、赤芍12、柴胡10克、枳殼10克、桔梗10克、川牛膝15克、甘草6克。冷水浸泡后煎服。功效:活血理氣,散瘀止痛。主治和應用:瘀血內停,阻塞腦絡之頑固性頭痛,經久不愈,痛有定處,痛如錐刺,舌質紫,或有瘀點,脈細澀??捎糜谥委熝苌窠浶灶^痛、頭腦外傷后遺癥頭痛、腦血管痙攣、腦血栓、腦栓塞、腦震蕩后遺癥、神經官能癥以及冠心病心絞痛、風濕性心臟病、胸挫傷、肋軟骨炎等。要根據病情加減應用。

65、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前列腺增生癥。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方藥:熟地黃20g,柴胡15g,枳殼15g,桃仁12g,紅花10g,當歸12g,赤芍15g,川芎15g,川牛膝12g,穿山甲10g,三棱10g,莪術10g。加減:伴尿頻、尿急、尿痛等下焦?jié)駸嵴呒颖庑睢d子各15g,黃柏20g;伴血尿者加白茅根15g;排尿不暢者加地龍10g;夜尿頻加覆盆子15g。每日1劑,水煎取汁300mL,上下午各服150mL,30天為1療程。總有效率94.65%。枳殼、柴胡行氣導滯,氣行則血行;當歸、桃仁、紅花、赤芍、川芎、三棱、莪術活血祛瘀;熟地黃、川牛膝補腎益精;甲珠作為引經之藥,能活血消腫,性善走竄,通經絡直達病所。中藥藥理研究表明,當歸、川芎、桃仁、紅花、赤芍、三棱、莪術活血通絡,可以改善血循環(huán)及血液流變學的性質,從而改變病灶的血液供應;川牛膝抗炎消腫及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促進炎性病變的吸收;熟地黃、穿山甲升高外周白細胞,增強免疫功能。諸藥合用,相輔相成,直達病所,所以對前列腺增生癥能收較好療效。

66、血府逐瘀湯治療失眠案。沈某某,女,56歲。初診:2005年6月1日。主訴:失眠1月余。病史:今年4月以來因家事煩惱,夜來難以入睡或早醒,病前能睡8~9小時,目前只能睡5小時。形體消瘦,面色不華,頭頸板滯,后頭痛,右脅脹痛,連及后背,納佳,二便調。舌質胖,苔薄膩,脈沉弦。處方:柴胡9,赤白芍(各)9,枳殼9,甘草3,當歸9,川芎9,紅花9,桃仁9,生地黃9,淮牛膝9,桔梗9,郁金9,香附9,葛根60,琥珀粉(吞)6,15劑。并囑檢查膽囊B超。二診:6月16日。服藥1劑,自覺通氣,2劑則睡眠正常,頭頸板滯、頭痛全除。目前唯右脅脹痛,連及后背。B超顯示:膽囊內結石。舌苔薄黃膩,脈沉弦。處方:柴胡15,郁金20,制香附9,木香9,青皮9,蒼白術(各)15,茯苓30,制半夏30,當歸15,金錢草30,海金砂(包煎)27,雞內金30,14劑。三診:6月30日。藥后右脅肋脹痛消除,舌淡紅苔薄,脈沉。守方,14劑。2005年9月沈某某友人來診時告知沈某某服藥后其病再未發(fā)作。

67、血府逐瘀湯合栝蔞薤白半夏湯加減治療冠心病心絞痛46例。筆者從1999年10月—2003年12月采用血府逐瘀湯合栝蔞薤白半夏湯加減治療冠心病心絞痛46例,方藥組成:當歸9g,川芎4.5g,赤芍6g,生地9g,桃仁12g,紅花9g,牛膝9g,柴胡3g,枳殼6g,桔梗4.5g,炙甘草3g,栝蔞12g,薤白9g,半夏12g,黃酒適量。每日1劑水煎服。加減:胸痛甚者加降香15g,郁金15g,延胡索12g;顏面口唇色紫暗重者加三七粉3g,每天3次,溫開水沖服;胸悶減輕后薤白改為6g;大便干燥當歸用至20g;食欲不振減生地加雞內金10g,神曲30g;眩暈加天麻10g。在治療期間,病人有心絞痛急性發(fā)作時含服硝酸甘油片以防萬一??傆行蕿?6.1%。冠心病心絞痛屬中醫(yī)“胸痹”、“真心痛”范疇。主要癥狀是胸部悶痛,輕者僅感胸悶如窒、呼吸欠暢,重者則有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此病的臨床表現最早見于《內經》。《靈樞·五邪》篇曾指出:“邪在心,則病心痛”?!端貑枴げ貧夥〞r論》亦說:“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鹅`樞·厥論》篇還說:“真心痛,手足青至節(jié),心痛甚,旦發(fā)夕死,夕發(fā)旦死”。這種真心痛講的就是胸痹的重證?!督饏T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篇說:“胸痹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筆者認為本病的主要病機是寒凝、氣滯、血瘀、痰阻,痹阻胸陽,阻滯心脈。本文著重討論血瘀、痰阻。治法為活血化瘀、通絡止痛、通陽泄?jié)?、豁痰開結[2]。應用血府逐瘀湯[3]合栝蔞薤白半夏湯加減治療此病可謂切中肯綮。方中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活血祛瘀,牛膝通血脈,祛瘀血,并能引瘀血下行。血的運行有賴于肺氣的敷布、肝氣的調達,即所謂“氣行則血行”,“氣有一息之不行,則血有一息之不通”,故配柴胡疏肝解郁,升達清陽;配桔梗、枳殼寬胸行氣,使氣行則血行。生地涼血清熱,配當歸又能養(yǎng)血潤燥,祛瘀血而不傷新血。甘草緩急,通百脈以調和諸藥[4]。栝蔞開胸中痰結。半夏化痰降逆。薤白辛溫通陽、豁痰下氣。西醫(yī)認為本病是由于血液粘稠度增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血流減慢,導致心肌嚴重缺血、缺氧而出現的一系列臨床癥狀和心電圖改變。血府逐瘀湯合栝蔞薤白半夏湯加減有效地擴張動脈,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狀態(tài),并對損害的心臟有保護和治療作用,從而緩解和治愈冠心病心絞痛病人的胸悶、脹痛、憋氣、心慌等臨床癥狀。本文46例病人應用此方案10天后,病人的心絞痛次數較用藥前明顯減少,繼續(xù)服藥其他臨床癥狀也隨之減輕或消失。這表明血府逐瘀湯合栝蔞薤白半夏湯加減不僅能減少病人心絞痛的次數,而且能減少心肌缺血的范圍和程度,所有病人在治療期間均無不良反應。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68、活血祛瘀消癥瘕。李某, 女, 31 歲, 教師。12 歲信水初潮, 每月應期而至, 25 歲結婚, 兩年后生一女嬰。嗣后月經紊亂, 或錯前五、七日, 或愆期十余天, 進而經水量大, 甚則淋漓不斷, 其色深黑,伴見血塊, 不時少腹隱痛。曾屢服安絡血、維生素K3 等, 唯可取效于一時, 繼而依然。1990 年6 月18 日就診: 面色萎黃不華, 氣短乏力, 舌質暗, 苔薄而少, 脈沉細而澀。少腹部可觸及一核桃大之硬塊, 壓痛明顯, 系癥瘕無疑。復以B 超印證: 子宮內有一3. 8×2. 6cm 之肌瘤。病理活檢為良性腫物。冰凍三尺, 非一日之寒。急攻之則勞而傷財, 緩圖之則事半而功倍, 故以活血祛瘀, 消癥散結為法。方擬: 黃芪30g, 當歸、赤芍、川芎、五靈脂、蒲黃、玄參、川牛膝各15g, 生地12g, 柴胡、桃仁、紅花各10g, 桂枝6g, 甘草5g。長流水煎服, 每次250m l,日3 服, 連投60 劑。同年10 月21 日再診: 面色紅潤, 氣平音和, 舌質略紅、苔薄白, 脈緩有力。觸按少腹未見腫塊。B 超復查: 宮內未見異常?;颊咦允? 九月迄今, 經行二次, 應期而至, 食欲有增, 體態(tài)豐盈, 諸癥悉除。按: 桃紅四物湯活血瘀而獨領風騷; 肝藏血而主疏泄, 柴胡乃治肝之要藥, 既可疏肝理氣以暢氣機, 又可開郁通道而為血之運行推波助瀾; 五靈脂、蒲黃活血以止痛, 散結以消癥, 因其功效卓奇而有“失笑散”之美名; 津血同源, 血病日久必累及陰津, 故以善治惡瘡之元參滋液而化堅; 桂枝溫經通陽而入血分, 為大軍之輕騎, 雖不事聲張而有斬關奪隘之能; 川牛膝不僅壯腰健腎而補先天, 且引藥下行直達血海, 使諸藥并力攻邪以搗敵穴; 甘草, 味甘可助黃芪以補元氣, 性平, 可調和諸藥, 使峻歷者無傷正之弊, 平和者無緩滯之憂; 陰血既虧, 正氣亦虛, 于大隊活血祛瘀之品中加黃芪以扶正, 猶如重兵壓境, 兩軍對壘, 糧草充足者自無后顧之憂而能一鼓作氣, 決戰(zhàn)決勝也; 取長流水者,在于借其歷經坎坷, 劈山造路, 來勢峻猛而銳不可擋之意也。

69、軟堅散結化乳癖。王某, 女, 41 歲, 干部。3 年前沐浴時不經意間發(fā)現兩側乳房之右下方均有一腫物, 似有觸痛。曾就醫(yī)于市內某醫(yī)院婦科,以乳腺小葉增生名之, 中西藥物交替使用而無顯效, 漸次于勞累、情志不舒或經前即感脹痛, 觸之尤甚。1998 年5 月7 日延余診視: 舌質暗, 邊尖有瘀點, 苔薄稍黃, 脈沉弦。左右乳房分別有一1. 9×1. 7cm , 2. 3×2. 1cm 之硬結物推之可移, 皮色無異常。脈癥合參, 顯系乳癖。治宜疏肝解郁, 化痰散結之劑。柴胡13g, 當歸、川芎、三棱、莪術、醋香附、皂刺各15g, 醋白芍30g, 大貝母、生地各12g,昆布、海藻各25g, 桃仁、紅花、桔梗、青皮各10g,煅牡蠣20g。囑其每日1 劑, 水煎, 日3 服。藥后,以白酒10m l, 呷之。連盡45 劑。按: 肝之經脈布胸脅, 抵少腹, 繞陰器, 故以柴胡疏肝解郁為君; 桃紅四物湯活血通經, 祛瘀柔肝為臣; 昆布、海藻消痰軟堅, 散結行水; 三棱、莪術破瘀通經, 行氣消積; 煅牡蠣收澀軟堅而消硬腫,協(xié)昆布、海藻以揚軍威, 助三棱、文術以壯行色; 大貝母清熱化痰而軟堅, 滋陰行水而散結; 皂刺辛溫, 活血消腫, 青皮辛溫, 破氣散結, 二味相伍均具辛者可散, 溫者可行之功, 如此則一活一破, 即可無堅不摧, 無關不克; 醋香附乃氣病之總司, 婦科之主帥, 郁證之良友, 調經之妙劑, 在此可周旋于諸藥之間, 使氣通血活, 經暢脈順也; 桔梗為藥中之舟楫, 載諸藥以上行; 白酒者溫經活血, 其所用之法非飲非服, 而言呷者, 乃小口慢下, 以求藥力之持續(xù)不斷而見“滴水穿石”之功也。同年8 月21 日再觸其乳房, 左右之腫塊均未查及,B 超所示亦無異常可見。

70、行氣解郁治經閉、吳某, 女, 21 歲, 農民。1992 年1 月就診。14 歲初見經水, 一年后經行無定期, 且血量極少, 一日即止。1989 年2 月迄今,月經停潮, 形體日胖, 郁郁寡歡, 煩躁易怒。3 年內體重由50kg 增至75kg, 且腹部隆起, 兩乳高突,昔日所穿之衣物盡顯瘦小而不能著身。曾以黃體酮治之, 不為所動, 復求治于省會某大醫(yī)院, 診為多囊卵巢綜合征, 遂告其母: 待字閨中, 適時行手術治療。家人甚為憂慮, 其女亦“自慚形穢”而羞于見人。詳察其候: 舌質紫暗、苔薄白, 脈弦澀, 乳暈色素頗深?!秲冉洝吩?“心主血脈”,“肝藏血”,“脾統(tǒng)血”??梢娧C總以心、肝、脾三臟為主, 而于血證之屬實者則明言“血實宜決之”。故以行氣解郁,活血通經為治也。柴胡、當歸、生地、川芎、丹皮、醋香附、瞿麥、川牛膝各15g, 醋白芍、水蛭各18g, 桃仁、紅花、桔梗各10g, 茯苓20g, 土白術、穿山甲、郁金各12g。水煎, 日3 夜1 服。10 劑后, 腹部平平, 乳房不隆, 體重降至60kg, 連投12 劑, 乳暈色素正常, 侃侃而談, 喜形于色。遵上方, 加黃芪30g, 以3 劑量, 末之, 日3 服, 每次4~ 5g, 開水送下。一月后, 經水至, 色如墨汁, 雜見血塊, 歷四日而止。半年后隨訪, 體重52kg, 經行正常。按:肝為剛臟, 性喜條達而惡抑郁。柴胡、香附疏肝理氣而暢氣機; 郁金行氣活血而利通道; 四物湯養(yǎng)血滋陰而固沖任; 桃仁、紅花、穿山甲活血祛瘀而為諸藥之前鋒; 水蛭乃血肉之軀, 且嗜血成性, 為血藥中之剽悍勇猛之將, 四力并行, 則攻城掠地而戰(zhàn)無不勝也; 脾為后天之本, 生血之源, 土白術、茯苓甘緩以補中, 淡滲以除濕, 意在顧護中州之土也; 血不利則為水, 瞿麥入心腎, 破血而通經, 且有清熱利尿作用, 血瘀而久必有郁熱, 熱邪從膀胱而出, 亦《內經》“潔凈府”之義也; 桂枝辛溫, 化陽而通經脈, 丹皮苦寒, 破血而消癥結, 一辛一苦, 一溫一寒, 相輔而力增, 相成而功卓; 川牛膝一則壯腰健腎而培先天, 一則引藥下行而達卵巢,一身而二任焉?!秾O子兵法》曰:“勝者之戰(zhàn)民也, 若決積水于千仞之溪者, 形也?!闭\哉斯言。醫(yī)者自當于孫子之言悟出辨證論治之真諦也。

71、通經益血療骨折。劉某某, 男, 41 歲, 工程師。2000 年4 月19 日就診。7d 前上班途中被人撞倒于地, 而致左脅疼痛, 輾轉困難, 深呼吸時其痛加重。X 光拍片示: 左四、五肋骨骨折。詳察形候, 舌質淡、苔少, 脈細數, 左脅下紅腫灼熱。遂以寬紗布帶環(huán)胸圍裹以固定之, 復以通經益血, 療筋續(xù)骨之法而治之。生地、赤芍、川芎、土元各15g、當歸18g、柴胡、乳香、沒藥、三七、桃仁、紅花各10g、自然銅5g (另沖)、補骨脂、骨碎劑各20g、麻黃3g、川續(xù)斷30g。以新汲井水煎之, 日3 服。濾過之藥渣以細布包之, 每晚熱敷患部30m in。10 劑盡, 紅退腫消, 疼痛漸止。宗法守方, 以原量之四倍, 共為細末, 日3 服, 每次4g, 溫開水調下。一月后可緩步行走。3 個月后靈活自如。X 光拍片復查: 骨折愈合良好。按: 四物湯涼血活血以為方中之主帥; 桃仁、紅花、土元活血祛瘀以散結聚; 三七、自然銅散瘀止痛而接筋續(xù)骨; 腎主骨而藏精, 補骨脂、骨碎補、川續(xù)斷壯腰健腎而生精血, 乃安內攘外之良相也;氣為血之帥, 血為氣之海, 乳香、沒藥活血祛瘀, 止痛生肌, 乳香以其芳香辛散而為血中之氣藥, 于活血之中而行氣, 使血行而氣通, 氣通而血行, 相得益彰, 并行而不悖也; 麻黃辛溫, 有宣肺達表之功,肺主皮毛, 邪熱從汗孔而出, 則紅腫自去, 疼痛立減, 蕩積滯而止痛, 行瘀血而消腫, 為四物湯揮師攻堅之內應; 肝主筋脈, 以柴胡疏肝氣, 條肝郁, 而實則伸筋脈, 通血液之法, 猶如大禹治水, 以疏導為上也; 井水清洌, 除熱邪而安神明, 散瘀血而止疼痛。

72、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為常見心血管病之一,其臨床表現復雜多樣,病程長短不一,遷延難愈,反復發(fā)作,常遺留不同程度的后遺癥,且易轉化為心肌病。近年來,其發(fā)病率有逐漸增多趨勢,嚴重威脅青少年健康。西醫(yī)目前對此病無特效療法,主要是對癥治療,中醫(yī)中藥在防治本病方面有一定優(yōu)勢。目前中醫(yī)對本病的發(fā)病及其病機轉化過程取得了比較一致的認識,即本病為本虛標實之證,氣陰虧虛,邪毒犯心,心神失養(yǎng)是其重要病理機轉。急性期多因感受外邪引起,治療當以祛邪為主;恢復期邪氣始退,正氣已傷,治療以扶正為主,兼祛余邪;慢性期邪毒傷正,臨床常見氣陰兩虛,并有絡脈運行受阻,治療以益氣養(yǎng)陰,佐以活血通絡為治療大法。其中氣陰兩虛證不僅是病毒性心肌炎發(fā)病的內因,還是病變的必然結果,存在于疾病發(fā)展過程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因此,生脈飲、炙甘草湯為臨床上的常用方劑。但是,筆者在多年長期臨床實踐中發(fā)現,有一些病人表現出血瘀胸中為主的證候,對此類患者筆者主以活血化瘀為主,用血府逐瘀湯為主治療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案1:患者丁××,女,38歲,工人,2000年11月4日初診,陣發(fā)性胸悶、心悸8個月。8個月前感冒后出現胸悶、心悸,當時作心電圖示:Ⅰ、aVL、V3、V4、V5導聯ST段壓低,T波低平,心肌酶譜升高,診為病毒性心肌炎,即住院治療,經用極化液、輔酶Q10治療一個月后,心電圖已基本恢復正常,但仍感胸悶、心悸,后又住院治療3個月,癥狀不見好轉而來診??淘\:陣發(fā)性胸悶、心悸,伴有頭暈,全身乏力,胸悶在陰雨天加重,善太息以吸入為快,月經后期,量少,色淡,失眠多夢,飲食可,口唇淡暗,舌質淡紅,舌尖有紅點,脈沉細。證屬氣陰不足,兼有熱毒瘀阻,擬方生脈飲加清熱解毒活血之品。處方:西洋參、麥冬、五味子、生百合、生地、生黃芪、丹參、炒棗仁、柏子仁、連翹、虎杖、炙甘草。服藥5劑,覺心悸稍有好轉,但連續(xù)服用24劑,癥狀不見減輕,遂改用血府逐瘀湯加減:當歸、川牛膝15 g,生地、桃仁、紅花、枳殼、赤芍、柴胡、川芎、瓜蔞皮12 g,桔梗、薤白10 g,桂枝6g,每日一劑,水煎服,服上方7劑,覺胸悶、心悸、頭暈基本消失,又加減化裁服藥30余劑,諸證消失,隨訪半年未復發(fā)。

案2:患者陳××,女,28歲,營業(yè)員,于2001年4月12日初診,心悸、胸悶、胸痛、氣短已3個月,作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緩兼竇性心律不齊,在某醫(yī)院診為病毒性心肌炎,曾住院治療20余日,用生脈飲、黃芪注射液及輔酶Q10等治療未見明顯好轉而來院求診,體檢:心率:50次/分,心律不齊,各瓣膜聽診區(qū)未聞及病理性雜音,陣發(fā)性胸悶,心悸,胸痛,惡心,倦怠乏力,全身困重,嗜睡,舌質暗紅,苔薄白,脈遲澀,診為胸痹,證屬血瘀胸中,兼有痰濕阻滯,擬血府逐瘀湯合二陳湯化裁,當歸、川牛膝、茯苓15 g,桃仁、紅花、枳殼、赤芍、柴胡、川芎、桔梗、竹茹、陳皮、半夏、白蔻仁12 g,生薏仁30 g,生地10 g,甘草6 g。每日1劑,水煎服,服上方7劑,惡心、全身乏力、嗜睡已明顯減輕,但胸悶如前,上方加瓜蔞皮15g繼服,全方共加減服藥80余劑,諸證消失,復查心電圖已在正常范圍,后服健脾養(yǎng)心之劑以善后。

體會:《難經·三十七難》說:“邪在五臟則陽脈不和,陰脈不和則留之?!毙闹餮},循環(huán)不息,一旦外邪入侵,脈絡失暢,或氣陰、氣陽不足,推動無力,營陰滯澀,均可致瘀血內停。病毒性心肌炎的發(fā)生多由感受溫熱或濕熱毒邪或風寒侵襲人體,釀成熱毒,深入心包脈絡,耗損心之氣陰而發(fā)。熱毒之邪,既傷心體又傷心用,使心氣不足,鼓動血行無力,血流不暢而形成瘀血。瘀血即成,阻滯脈絡,進一步使氣血澀滯不暢,加重病情,即所謂虛可致瘀,瘀亦可致虛。所以瘀血不僅是病毒性心肌炎病程中的病理產物,同時亦是致病、加重病情的重要因素,故活血化瘀是治療中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瘀血存在于本病發(fā)展過程中的各個時期,中后期由于正氣虧虛明顯,瘀血征象也就相應突出,但早期瘀血現象不典型者,也有瘀血的存在?!夺t(yī)林改錯》血府逐瘀湯所治證下,有“胸痛,在傷寒用瓜蔞陷胸、柴胡等皆可愈,有忽然胸痛,前方皆不應,用此方一服,痛立止;心跳心忙用歸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打百中?!比绨l(fā)現患者舌質淡紅或淡白,用益氣、養(yǎng)血、溫陽等法不效,常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而收效,說明中醫(yī)癥狀、脈象等雖未顯示出血瘀之象,并非活血為其禁用之法,考慮為有微觀之血瘀之存在。案1病人,初見心悸,全身乏力,善太息以吸入為快,月經量少,色淡,舌尖有紅點,明顯屬于氣陰兩虛,但主以生脈飲為主不效,改用血府逐瘀湯而顯功,說明血瘀在此病證中占主要矛盾,藥屬中的故效捷;案2屬于血瘀兼有痰濕,阻滯心脈,心脈不暢故見脈率不整,脈搏遲緩,治以活血通脈,兼祛痰濕,后以補健之劑治本收功。從以上兩案可以看出,在病毒性心肌炎治療中,并不能墨守益氣養(yǎng)陰之成法,應權衡標本輕重緩急,有時徑從活血入手而收佳效,這也印證了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張從正的“邪去病自安”的理論。

73、血府逐瘀湯加減方治頸椎病痙證。

①軟柴胡9g 全當歸9g 單桃仁9g 藏紅花9g 川牛膝9g 玉桔梗9克 炒枳殼9g 炒黃芩9g 潞黨參12g 紫丹參12g 大生地12g 京三棱15g 蓬莪術15g 赤芍、白芍(各)12g 豬苓、茯苓(各)9g 生川大黃6g 炙甘草5g。功效:活血祛瘀,解痙通督。主治:頸椎病痙證。癥見項背強痛,肢僵難舒,軀體裹束感,腹脹便秘,尿閉肢腫,咽喉紅腫,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陣攣出現,舌質暗紫,脈弦滑等。方解:本方以桃紅四物湯活血祛瘀,養(yǎng)血生新;并用丹參、三棱、莪術加強活血通督之功;并以白芍解痙;柴胡、枳殼寬胸利氣,佐以桔梗辛開苦降,以解軀體裹束感;用黃芩、桔梗清熱利咽;加豬苓茯苓利尿滲濕;生大黃、枳殼通腑行氣;川牛膝引下通達;生地、當歸增液潤腸,使腑實從腸而出,瘀血內化而活,痙癥解也。

②血府逐瘀湯加味方。荮物組成桃仁10g紅花10g川芎10g當歸12g生地12g赤、白芍各10g柴胡10g枳殼10g桔梗10g牛膝10g甘草10g。制劑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加減變化:有外傷史加三七、乳香、沒藥;因情緒變化疼痛加重者加郁金、元胡、香附;疼痛因天氣變化加重或得熱痛減者加細辛、川烏;氣虛者加黨參、黃芪。

74、血府逐瘀湯加減方治適應病證肋軟骨炎。病案舉隅肖某,男,37歲,汽車駕駛員。右胸痛3個月,稍累疼痛加重,曾多方治療,效果不滿意。檢查:右前第2胸肋關節(jié)處局部凸起,腫脹堅實,直徑2cmX2.5cm,按之疼痛,皮膚不紅不熱,舌暗淡有瘀斑,苔白,脈弦緊澀。胸片及胸部CT均未見異常。診斷為肋軟骨炎,辨證屬氣滯血瘀、脈絡閉阻。予本方加減:桃仁、紅花各10g,川芎10g,當歸12g,赤白芍各10g,柴胡10g,枳殼10g,降香10g,郁金10g,元胡10g,太子參15g,細辛3g,乳香10g,沒藥10g,甘草10g。服2劑即感痛減,繼服藥。1周后復診:局部腫脹漸消,繼循前方加三棱10g、莪術10g,治療3周,腫痛全消病愈。

75、胸痹心痛案(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劉某,女,55歲,因反復發(fā)作性胸悶,心前區(qū)疼痛3天收院,患者胸悶、胸痛每日發(fā)作1~2次,每次持續(xù)3~5分鐘,自服丹參片等不能緩解。心電圖:胸前導聯V4~V5ST段壓低,T波雙向,低平,倒置。血流變學檢查:全血粘度增高。診斷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入院后給予吸氧,臥床休息,靜脈點滴硝酸甘油,丹參注射液,極化液,口服阿司林等治療3天,癥狀未能緩解,查其形體偏胖,口唇紫暗,舌苔白,舌質暗紅,脈弦而澀,此氣滯血瘀之候,隨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當歸20g、川芎20、生地30g、赤白芍各15g、柴胡12g、枳殼15g、牛膝15g、桃仁10g、紅花10g、水蛭6g、葛根30g,水煎服日1劑,患者服3劑后胸悶、胸痛癥狀緩解,前后共用15劑,復查心電圖,ST段及T波缺血性改變基本恢復正常。

76、脈痹肢腫案(血栓性靜脈炎)。于某,男,48歲,因左下肢反復腫脹半年加重3天就診。半年前因勞累、受涼等因素引起左下肢腫脹,到醫(yī)院就診,經彩超診斷,提示為血栓性靜脈炎,給予低分子右旋糖酐、脈絡寧、低分予肝素、抗生素等治療1月,癥狀緩解。近3天,腫脹又作,其舌苔薄黃,舌質瘀暗,脈沉澀,屬中醫(yī)脈痹,氣滯血瘀,給予活血化瘀,理氣化濕冶療,用血府逐瘀湯加減:當歸30g、川芎30g、赤芍30g、紅花10g、生地15g、牛膝15g、柴胡12g、枳殼10g、桃仁10g、澤蘭15g、水蛭6g、黃芪30g,上方連服30劑,癥狀消失,彩超復查:靜脈部分再通,側支循環(huán)良好。

按:血栓性靜脈炎,屬中醫(yī)的脈痹,是導致單側下肢水腫的常見原因,急性期常用抗菌、抗炎、抗凝等治療,但常反復發(fā)作,難于根治,筆者根據中醫(yī)“瘀血化水”的理論,運用血府逐瘀湯治療該病多例,均取得了良效。

77、李靜治面部黃褐斑。面部黃褐斑,女性多見。常用血府逐瘀湯加桑葉,天冬,肝虛加山萸肉、枸杞。風重加蟬退、僵蠶,重者再加全蝎、蜈蚣,假以時日,當可治愈。惟愈后當視其體質所偏,仍需糾正之,方可不至復發(fā)也。方用血府逐瘀湯疏通氣血為主方,此病多因肝血不足,肝氣郁結,久而化火,故需加桑葉,天冬以滋陰潤燥,加蟲類藥以活血消風,化瘀散結。氣通血順,則斑自消也。多年來治此病甚多,多以此方加減出入,一般月余效顯,續(xù)服則愈矣。惟臨證需辨證,其舌苔薄光者,多為陰血內燥生風則面部色斑出,故需加滋陰養(yǎng)血之品。如舌淡暗紫者,則為氣血瘀滯血燥生風面部色斑出也,當用血府逐瘀湯重用生地加蟲類藥以化瘀散結方可。虛者可加山萸肉。貴在辨證施治。方用衡通潤燥熄風湯:當歸10克,川芎10克,枳殼10克,川牛膝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赤芍10克,柴胡10克,甘草10克,桔梗10克,山甲10克,生地30克,山萸肉30克,桑葉30克,枸杞30克,天冬20克,炒僵蠶10克,三七末6克藥汁送服,水煎服,三十劑為一療程,每日一劑。

78、血府逐瘀湯治療慢性子宮出血。方藥:血府逐瘀湯加減:柴胡10g,桔梗10g,桃仁10g,紅花10g,赤芍10g,枳殼10g,香附15g,牛膝15g,益母草15g,陳皮10g,黨參30g,黃芪30g,當歸15g,大棗15枚(搗爛)。每日1劑水煎服?;颊呙客碛门鼰岱笮「共浚龠M化瘀之效。服用3劑,諸癥減輕,繼服3劑后,間斷出血,全身有力,可服人參歸脾丸補養(yǎng)氣血以固療效。《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審清濁而知部分,視喘息,聽聲音而知所苦,觀權衡規(guī)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觀浮沉滑澀而知病所生,以治無過,以診則不失矣”,《景岳全書?婦人規(guī)》曰“崩淋之病,未有不由憂思郁怒,先損脾胃,次及沖任而然者”,祖國醫(yī)學稱此病為“崩漏”。忽然暴下謂之崩中;非時而下,淋漓不斷,謂之漏下,兩者可以互相轉化,故崩漏并稱。治療原則,本著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采用塞流、澄源、復舊固本三法,根據情況,分別施治。其出血量不多,則重在澄源,瘀者行之,通因通用法治之,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中醫(yī)治病,重在辨證,分清陰陽、表里、寒熱、虛實。

79、李文亮治神經性耳聾(外傷性)。組成;生地9克,當歸9克,枳殼9克,赤芍9克,川芎9克,桔梗6克,柴胡6克,甘草6克,桃仁6克,紅花6克,懷牛膝20克,絲瓜絡20克,路路通10克,石菖蒲15克。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耳司聽覺,位于頭面兩側,是清陽之氣上通之處,屬清竅之一。其功能須依賴氣血陰陽調和而發(fā)生作用。《醫(yī)林繩墨》耳部中有“然陽主乎聲,陰主乎聽,如寂然而聽,聲必應之,此陰陽相合,氣之和也”。《靈樞·口問篇》有“耳者,宗脈之所聚也”。由于全身各大脈絡會聚于耳,使耳于臟腑相連接,臟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常循經反映于耳。此因外傷導致氣血凝滯,壅結耳竅,陰陽氣血失調,呈現耳聾等癥。故選用清代《醫(yī)林改錯》血府逐瘀湯加味治之。方用血府逐瘀湯活血化瘀,理氣止痛;加之絲瓜絡,路路通、石菖蒲以助通絡開竅。多年應用,效果甚佳。一般服藥20劑左右可愈。

80、震同性呃逆。姜某.男,7歲.1993年11月4日診.患頑固性呃逆20余年.于20年前與人口角,心中郁悶而起,每因情緒波動或飲食不慎而弓發(fā).每次發(fā)作需經反復服藥,打針輸液等方可緩解.經多方檢查.除有"淺表性胃炎"外,余無異常.此次病發(fā)于感冒后,呃聲連續(xù),氣壯有力,胸脘痞悶,大便干結舌質黯紅,邊有瘀斑,苔厚微黃乏津,脈弦澀。此乃癀血阻滯,胃氣失降,上逆動膈而致。血府逐瘀湯加味:柴胡6,梗殼9,當歸20,生地15,桃仁18,紅花9,川芎9.桔梗6,牛膝15,赤芍,炒棗仁30,大黃15(后人),炒萊菔子,生姜3片3劑

服首劑藥后,便下黯黑色牯液量多,中有硬塊,臭穢難聞,小有腹痛,頓感脘胸舒暢,呃少食增此后一連3天均解同樣大便,每日1—3次,量漸減少,呃逆漸平。上方減去柴胡,改大黃,炒萊菔子各6,當歸15,加杏仁9,廣術香.5劑后呃止便暢,余無所苦,隨訪2年,未曾再發(fā)。按:呃逆乃胃氣上逆所致,輕者不治自愈.然本倒反復發(fā)作20余年.頗為頑纏.筆者據其病史,脈癥,舌等表現.辨為癜血阻滯,胃氣失降,上逆動膈而致.以血府逐瘀湯加炒棗仁以鎮(zhèn)靜安神:大黃,萊菔子降氣通便,使腑氣下行,不得上逆動膈,同寸大黃又有破血逐瘀之功,協(xié)助主方發(fā)揮活血行瘀作用;廣木香理氣和胃止痛.因藥證臺拍,故應手而效

81、痹證。孫某,女,42歲。1992年4月10日初診?;碱愶L濕性關節(jié)炎2年,四肢肘膝以下關節(jié)腫痛反復發(fā)作,尤以雙手腕,指關節(jié)為著,每逢刮風下雨及天氣寒冷而加劇,甚則夜間痛如虎咬",有時自覺關節(jié)發(fā)熱,但捫之不熱,亦不紅.怯磚倍于常人,平隸乏力嗜睡。觀以往所治,追嘗烏附麻桂姜辛等辛溫藥物及蟲類搜劇絡道之品,或效或不效,但終不能持久;常借強的松,消炎痛或感冒通以暫時緩解劇痛??淘\:關節(jié)腫痛.面色晦黯,形瘦盜汗,四肢酸困無力。舌紫黯,邊有瘀點,苔厚膩,脈細澀。先以化痰祛濕為治,其中半夏南星各用至6,薏苡仁12,投之數十劑,毫無寸效,苔膩如故。因思久病入絡。此乃痰瘀膠著于關節(jié)筋絡,宜痰瘀并治.遂改擬血府逐瘀湯加減.處方:當歸,紅花20,桃仁12,柴胡%,枳殼9,赤芍9,川芎6,劉寄奴30,蘇術,白芥子,制山甲,炙僵蠶,甘草6,乳香15。另以草烏30煎湯代水。服上藥5劑后疼痛明顯減輕,腫勢見緩,余癥亦略有好轉,惟苔膩如故。上方擊柴胡,乳香,加姜半夏制南星各60,防風,仍以草烏30煎湯代水。續(xù)服10劑后,腫消痛止,苔轉薄白。已不盜汗,但仍感怯拎及四肢酸困。用二診方去赤芍、半夏,南星、紅花、桃仁分別改為5,合桂枝附子瀝,清水煎服10劑,病告痊愈。囑服益腎蠲痹丸繼續(xù)鞏固2月,后隨訪1年,腫痛未作。

從血府逐瘀湯的運用談中醫(yī)的辨證思路

這是一篇令人恍然大悟、拍案叫絕的長文。對于血府逐瘀湯,小編也曾困惑了多年,一張活血化瘀的方子怎么就能治療那么多種疾病呢?難道這些疾病真的都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血瘀證”嗎?直到讀了邢斌老師這篇文章,方才如夢初醒!原來今天的“血瘀證”與王清任時代的“血瘀證”已完全不同。事實上,很多妙如血府逐瘀湯的名方,也都存在這樣的問題。變化了的不是疾病,而是我們頭腦中的認知體系?;蛟S邢斌老師的思路可以給我們學習古方一點新的啟示吧。
我用血府逐瘀湯

血府逐瘀湯是清代醫(yī)家王清任的名方,臨床喜用此方者不在少數,很多醫(yī)家都有運用此方的心得,也時常能見到有關此方的醫(yī)案醫(yī)話和臨床報道。我臨床也喜用血府逐瘀湯,這與受顏德馨先生的影響有關。但我的用法與顏老又不盡相同,或許與一般醫(yī)家也有所不同。這跟我受劉渡舟先生的影響有關。

我學醫(yī)之初,即讀顏老的《活血化瘀療法臨床實踐》,讀后還覺不過癮,希望能看到顏老更多的臨床經驗。所以,當在書店看到《顏德馨診治疑難病秘笈》時,我心情是很激動的。我還清楚地記得我是在淮海中路的新華書店(后歸屬于上海書城)買的這本書。

顏老書中有很多運用王清任化瘀諸方(特別是血府逐瘀湯)的醫(yī)案醫(yī)話,效果都非常好。這就引起我閱讀《醫(yī)林改錯》的興趣。

《醫(yī)林改錯》中有關血府逐瘀湯的記載,主要集中于“血府逐瘀湯所治之癥目”。王清任沒有解釋血府逐瘀湯的組方思路,統(tǒng)論此方時,曾提到此方“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癥”。在談到具體病癥時曾說此方針對的是血瘀,有時只說血瘀,有時則說是血府血瘀,或是會厭有血滯,但多數病癥未嘗提及病因病機。

“血府逐瘀湯所治之癥目”共有19條,即頭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熱(名曰燈籠病)、暓悶、急躁、夜睡夢多、呃逆(俗名打咯忒)、飲水即嗆、不眠、小兒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氣病、干嘔、晚發(fā)一陣熱。

何以這13個病癥都是血瘀,甚至是“胸中血府血瘀?”科班出身者,受教科書影響,再看王清任原文,可能多不理解。我覺得人們在對血府逐瘀湯主治的認識上存在兩個問題。

首先,是對“胸中”和“血府”四字怎么看?

按照《方劑學》教材的說法,血府逐瘀湯的功用是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證?!靶刂小倍址旁凇把鲎C”前。顯系承襲《醫(yī)林改錯》原文而來,但教材的作者真正要說的還是“血瘀證”。這其實也代表了人們的一般認識。

如《中醫(yī)藥學高級叢書·方劑學》認為此方證的“病機關鍵在于血瘀,兼見氣滯,故治療當以活血化瘀為主,輔以疏肝理氣”。又說王清任對“血府”部位的認識是錯誤的,但是血瘀是客觀存在的,“所以血府逐瘀湯能廣泛治療人體瘀血所致的許多疾病”。

換句話說,就是對“血府”不必當真,關鍵是血瘀(或氣滯血瘀);既然對“血府”不必當真,那么對修飾“血府”的“胸中”二字更不必當真了。

但另一方面,“血瘀證”之前放“胸中”二字也有好處,就是可以方便地與王清任其余幾首逐瘀湯作鑒別了。這樣,人們就在血府逐瘀湯能廣泛治療血瘀所致的疾病(或理解為氣滯血瘀證)與血府逐瘀湯主要是治療胸中血瘀證之間搖擺不定了。

這當然得由王清任擔責任。誰讓他多以部位來命名逐瘀湯呢?而且他的確說過血府逐瘀湯治療“胸中血府血瘀”。但另一方面,血府逐瘀湯所治癥目又太多,有此很難以“胸中血府血瘀”來解釋。不過教材真是難得,竟然能用“胸中血府血瘀”來解釋很多癥狀,當然牽強是在所難免的。而且,血府逐瘀湯的確是一首不同凡響的方劑,后人多有應用,似乎的確很難用“胸中”來限制它。這是在對血府逐瘀湯主治認識上的第一個問題。

拋開了“胸中”二字、拋開了“血府”的概念,還剩下“血瘀”。這好像是扔不掉的,不管是王清任,還是后世醫(yī)家,都不否認血府逐瘀湯主治血瘀所致病癥。但問題在于,我們現在所認識的血瘀證的臨床表現,與王清任“血府逐瘀湯所治癥目”實在相差太遠。這是在對血府逐瘀湯主治認識上的第二個問題。

《中醫(yī)診斷學》教材指出:“血瘀證主要有疼痛、腫塊、出血、色脈改變等表現。其疼痛狀如針刺刀割,痛處不移而固定,常在夜間加重。腫塊在體表者,常呈青紫色包塊;在腹內者,可觸及較堅硬而推之不移的腫塊(稱為癥積)。出血色紫暗或夾有血塊,或大便色黑如柏油狀??梢娒嫔蠛?,或唇甲青紫,或皮下紫斑,或肌膚甲錯,或腹部青筋顯露,或皮膚出現絲狀紅縷(皮膚顯露紅色脈絡)。婦女可見經閉,成為血崩、漏下。舌質紫暗或見紫斑、紫點,或舌下脈絡曲張,或舌邊有青紫色條狀線。脈象多細澀,或結、代,或無脈?!?/span>

第2屆全國活血化瘀研究學術會議(1986年廣州)修訂的“血瘀證診斷標準”,其中主要依據有8項:①舌質紫暗或舌體瘀斑、瘀點,舌下靜脈曲張瘀血;②固定性疼痛或絞痛,或腹痛拒按;③病理性腫塊,包括內臟腫大、新生物、炎性或非炎性包塊、組織增生;④血管異常,人體各部位的靜脈曲張,毛細血管擴張,血管痙攣,唇及肢端紫紺,血栓形成,血管阻塞;⑤血不循經而停滯及出血后引起的瘀血、黑糞、皮下瘀斑等,或血性腹水;⑥月經紊亂、經期腹痛、色黑有血塊、少腹急結等;⑦面部、唇、齒齦及眼周紫黑者;⑧脈澀,或結代,或無脈。其他依據有4項:①肌膚甲錯(皮膚粗糙、肥厚、鱗屑增多);②肢體麻木或偏癱;③精神狂躁;④腭黏膜征陽性(血管曲張、色調紫暗)。此外,還有實驗室依據,此處不論。凡具有主要依據2項;或具有主要依據1項、加實驗室依據2項或其他依據2項;或具有其他依據2項以上,加實驗室依據1項,可診斷為血瘀證。

不難發(fā)現,《中醫(yī)診斷學》教材與“血瘀證診斷標準”兩者的內容還是相當接近的,后者不過是增加了一些現代研究的內容。而無論是教材的作者,還是診斷標準的制定者,按理說都應該是中醫(yī)界(包括中西醫(yī)結合)的權威學者。而教材與診斷標準,無疑是給最廣大的中醫(yī)醫(yī)學生和中醫(yī)師使用的。所以可以這么說,上述對于血瘀證臨床表現的認識,反映了近幾十年來中醫(yī)界的一般認識。而這與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湯所治癥目”相去甚遠。

那么,我們是該按現代對于血瘀證的認識去用血府逐瘀湯,還是按王清任“血府逐瘀湯所治癥目”去用血府逐瘀湯呢?

王清任曾經說過:“古人立方之本,效與不效,原有兩途。其方效者,必是親治其癥,屢驗之方;其不效者,多半病由議論。方從揣度?!蓖跚迦蔚膶嵶C精神令人贊嘆!但細細一想,其實王氏的說法也不無可議之處。“其方效者,必是親治其癥,屢驗之方”,這自然不錯,但這句話等于是同義重復,人們還是不明白此方由何而創(chuàng);“其不效者,多半病由議論,方從揣度,”那有效之方就不經議論,不經揣度了嗎?

我以為有效之方的由來,一是無意中發(fā)現的,二是有意識地去創(chuàng)制。后者在創(chuàng)制過程中,往往不是一帆風順的,可能會經歷不斷創(chuàng)制、不斷失敗的過程,經過反復實踐,最后可能創(chuàng)制出一首有效之方,但也有可能以失敗告終。無意中發(fā)現,得靠運氣;有意識地創(chuàng)制,才是常態(tài)。議論與揣度,多半不可少,但實踐才是關鍵。顯然王清任是為強調“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故而才有這番議論的。

血府逐瘀湯是如何創(chuàng)制出來的已無法考證。但我以為此方不可能是無意中發(fā)現的。因為,血府逐瘀湯由四逆散與桃紅四物湯合方加減而來,其創(chuàng)方的意圖是很明顯的。雖然具體的想法我們無法確切知道,但從方來推測病機,自不難推導出此方是為血瘀證(或氣滯血瘀證)而創(chuàng)。

現代方劑學教材也是這么說的,應該說不無道理。所以,血府逐瘀湯的創(chuàng)制是離不開議論與揣度的,這是可以肯定的。同時我們知道,王清任自己有血府逐瘀湯治“胸中血府血瘀”的說法,而現在已知人體本無血府這么個解剖部位,此全因王氏用錯誤的觀察方法而得來。從這個角度來看,更未嘗不能說血府逐瘀湯初由議論與揣度而來。

雖然如此,但王清任“親治其癥”,血府逐瘀湯遂成為“屢驗之方”,所治癥目診條皆由實踐得來。毫無疑問,比起議論與揣度,王清任更重視的是實證。所以不必提血府逐瘀湯之所由來,但敘述屢驗之事即可。

王清任還曾說過:“若血瘀,有血瘀之癥可查,后有五十種血瘀癥相互參考”。這“血瘀之癥”或“血瘀癥”五十種,顯然不是我們今天所認識的血瘀證,而是包括血府逐瘀湯在內的諸逐瘀湯所治之病癥。再結合王清任曾提及的“參芪之癥”、“參附之癥”,可知王清任有藥證、方證的概念。所以,“血瘀之癥”、“血瘀癥”,其實就是血府逐瘀湯證,以及其他逐瘀湯證。

總之,王清任講的血府逐痛湯所主治的“胸中血府血瘀之癥”(或血瘀,或血府血瘀,或會厭有血滯),其實用方證的概念講,就是血府逐瘀湯證,也可以等同為“血府逐瘀湯所治癥目”。

如果我們先接受了現代人的血瘀證概念,再來看《醫(yī)林改錯》,若不加分析,很可能會先入為主地把王清任的血瘀證等同于現代人的血瘀證,而不甚重視19條“所治癥目”,那么血府逐瘀湯必將淪為一首普通的活血化瘀之方,“屢驗之方”這個“驗”字將得不到體現。

文章一開頭,我曾說自己受劉渡舟先生的影響。寫到這里,可以談一談了。

我學醫(yī)之初喜讀《名老中醫(yī)之路》。各位名老中醫(yī)的成長經歷可謂豐富多彩,而我對其中鉆研《傷寒論》、擅用經方的老中醫(yī)尤具好感。當時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劉渡舟先生,當然這跟劉老著述多而易得、臨床經驗豐富且無保留地公之于眾、經方醫(yī)案尤多等都有關系。特別是當時在《北京中醫(yī)學院學報》上發(fā)表的《方證相對論》,引發(fā)我的很多思考,對形成我自己的臨證思路,以及后來撰寫《方劑學新思維》都有很大啟迪。

中醫(yī)院校的教育體系里面是沒有“方劑辨證”這一說的。當年大概還沒有中醫(yī)網站吧,“方證相對論”和“方劑辨證”知者甚少。當時黃煌先生雖有精彩的著作,但醫(yī)案尚未公布。胡希恕先生、陳慎吾先生是因為讀劉老的書而知其名,僅僅讀過他們少量的短文或醫(yī)案,他們的著作暢銷于世,還是好幾年之后的事。所以,劉老對我的影響是很大的,我非常感激他。

什么是方證?方證,就是用方的指征和證據,是以方命名的一種特殊的證候。什么是方劑辨證?就是通過辨析方劑主治之方證而進行的辨證方法,辨證之后,直接運用該方(根據實際情況或用原方,或適當加減)。這種辨證方法的優(yōu)點是:若方證相應,則效如桴鼓。顯然這與常規(guī)的辨證方法不同。后者需辨析病因病機,然后確立治法,再選擇處方和藥物。環(huán)節(jié)眾多,一有不當,療效便會受到影響。

按現代血瘀證的概念,把患者辨為血瘀證(或氣滯血瘀證),確立活血(或理氣活血)的治法,然后選用相應的方劑,可以選血府逐瘀湯,其實也可以選其他方劑,甚至自擬一方治療,這是常規(guī)的辨證論治方法。而先熟悉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湯所治癥目”,然后在臨床上判別患者是否符合血府逐瘀湯證,若符合則運用血府逐瘀湯治療,這屬于方劑辨證。

《醫(yī)林改錯》雖沒有明確提出方劑辨證的概念,但實際上,我認為完全可以認為王清任有方劑辨證的思想。經上面這番辨析,我相信讀者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

那么,我在臨床上是如何運用血府逐瘀湯的呢?毫無疑問,我首先按方劑辨證的思路來運用血府逐瘀湯。但同時,不廢一般辨證論治的方法。也就是說,逆向思維與正向思維相結合。

如前所述,按方劑辨證的思路來運用血府逐瘀湯,首先當然是要歸納出血府逐瘀湯證來。而要歸納出血府逐瘀湯證,當然離不開對王清任“血府逐瘀湯所治癥目”的琢磨。此外,還要借鑒后世醫(yī)家的運用經驗,包括自己在臨床上的實踐經驗。

我個人認為,血府逐瘀湯證最主要的表現是心理問題(暓悶、急躁、俗言肝氣病)和睡眠障礙(夜睡夢多、不眠、夜不安、小兒夜啼),其次是頭痛、胸部不適(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心跳心忙)。

此外,當參考王清任的治驗,如天亮出汗、食自胸右下、心里熱、呃逆、飲水即嗆、干嘔、晚發(fā)一陣熱等。脈并不重要,未必有典型的澀脈,更不用說是結、代脈或無脈了,常見的倒是弦脈、沉脈。舌也不甚重要,見舌紫、有瘀點瘀斑,當然把握更大,但舌色淡紅,也并不降低用血府逐瘀湯的把握。

與舌脈相比,如果是女性患者,我認為面色是更為重要的體征。患者多面色不華,且多有黃褐斑,這一點跟顏老的實踐經驗有關。而我在生活與臨床中多有觀察,并把它上升為運用血府逐瘀湯的一個重要指征。

另外,女性與月經有關的一此癥狀,如月經后期甚至閉經、月經色暗、有血塊、痛經、經前乳房脹痛等,雖并非必須具備,但若有的話,運用血府逐瘀湯的把握更大。

下面舉一些案例加以說明。

案例一:

黃某,女,35歲。1999年12月16日初診。

主訴:人流后未轉經41天。

病史:11月5日行人流術,惡露一周凈,經阻41天。目前入睡困難,夜寐夢多,頭脹痛,面部發(fā)痤瘡,口干,胸悶,納差,少腹隱痛,大便秘結三日一行,四肢欠溫,平素心情抑郁。無腰酸乳脹。月經史:14歲初潮,月經周期短則35天,長則50天,常用黃體酮才能轉經,經期2天。量少色暗。舌質暗有瘀斑,脈細。

處方:柴胡9g,赤白芍各15g,當歸30g,枳殼實各9g,桃紅各10g,牛膝12g,桔梗6g,川芎20g,生地15g,炙甘草6g,玫瑰花6g,生麥芽30g,雞金30g,生山楂30g,生黃芪30g,蓯蓉20g,郁李仁15g,6劑。

另予琥珀片1瓶,每晚口服5粒。

患者服本方1劑即能酣睡。第三天起停用琥珀片,單用湯方。12月23日轉經,量少,色暗,2天凈。少腹與頭已不痛,情緒好轉。此后守血府逐瘀湯加減,服至2000年1月24日止。經2月1日電話隨訪:1月24日轉經,量少,2天凈。3月4日電話隨訪:2月25日轉經,量少。諸癥俱安。

按:這大概是我用血府逐瘀湯的第一例了,時間是在1999年,當時我大學6年級,在某醫(yī)院的婦科實習。因為帶教老師的信任,給我很多機會用中藥來治療婦科患者。當時我還為這則醫(yī)案寫了按語,現在一字不易地錄于下:

“患者12月9口曾請某老中醫(yī)診治,辨為沖任失調、寒瘀胞宮、氣滯血瘀、絡脈不和,治擬行氣活血通絡。方用桃紅四物湯合二仙湯加減,七劑無效,故來我處求治。余斷為血府逐瘀湯證,即用此方加味。前醫(yī)之辨證和用藥與余有相似之處,療效卻大相徑庭,值得我們深思。

余臨證除循四診一辨證一立法一施方一選藥這一常規(guī)的辨證論治診療模式外,每喜“倒行逆施”審方論治。眾所周知,運用經方講究方證相合,如劉渡舟教授提倡方證相對論,經方方證的研究也頗有成績。一些學者倡導湯方辨證,認為它是辨證論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上В麄儧]有明確提出審方論治這一新概念,并將它提高到與辨證論治同等地位的診療模式這樣的高度。

此外,方證相對、湯方辨證之“方”也往往局限于經方。而余之審方論治囊括時方,尤其是一些制方巧妙、療效可靠的時方。血府逐瘀湯就是這樣一張典型的方劑。此方制作之精妙,方劑學書籍旱已闡明。余不再贅述。至于其主治病癥,已由王清任發(fā)明在先,《醫(yī)林改錯·血府逐病湯所治之癥目》載本方治頭痛、暓悶、急躁、俗言肝氣病、夜睡夢多、不眠等;而顏德馨教授昌明其學尤多發(fā)揮,《顏德馨診治疑難病秘笈》用本方加減治療多種頑癥痼疾,其中包括頭痛、失眠和情志病。先賢與時賢的經驗均為余審方論治之金鑒。

當時四診完畢,余見其停經、失眠、頭與少腹作痛、性情素郁、舌暗有瘀斑,心中暗道:此血府逐瘀湯證也,遂方與證同時而出。(這就是審方論治的診療模式:四診一方證一根據具體病情對處方稍作修改)可見本案收效頗佳全在于審方論治、方證吻合,而前醫(yī)之所以無效在于識證而不識方,心目中無“審方論治”這一模式,故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至于本案用生麥芽、雞內金、生山楂各30g,除能開胃消食以治其納差外,尤具深意。張錫純謂生麥芽“善疏肝氣”,雞內金“通經閉”,生山楂“消瘀血”,施諸本案可謂切中病機?!?/span>

這幾段按語,現在回頭去看,還真有點不知天高地厚的味道;自稱不用“我”,而用“余”也多少有點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F在看,確實有點不好意思。但是,不必悔少作。這則醫(yī)案的確效果不錯,而且反映了我的臨床思維,也道出了我用血府逐瘀湯的淵源。

此案當然有不足之處,比如藥物多了些,不夠簡練。特別是初用血府逐瘀湯,心里底氣不足。如王清任說此方治夜睡夢多、不眠、夜不安,但方中沒有一味安神藥,真有這樣的效果嗎?顏老用此方治失眠,常加磁朱丸等藥物,所以還是有點懷疑,給患者加了琥珀。沒想到患者反映此方對睡眠效果極佳,當晚即酣睡,所以琥珀也沒有吃多少。在后來的實踐中,用血府逐瘀湯治療失眠屢屢獲效,也就有信心敢于精簡藥物,不加任何安神藥,只用血府逐瘀湯原方。這樣的例子很多。姑舉數例。

案例二:

董某,女,50歲。2007年5月10日初診。

主訴:失眠加重兩月余。

病史:過去一直睡眠質量不佳,最近兩月更差。入睡尚可,晚上九十點入睡,12點即醒,需很長時間方能再入睡,總共約睡4~5小時。有時心情郁悶,納可,大便偏干,口干喜溫飲,口略苦,乏力,早上腰酸。有時頭暈突然發(fā)作,持續(xù)幾分鐘,后背出汗而緩解。月經周期、經期尚正常,但血塊多。眼周色素沉著,舌胖有齒印,脈細弦。

處方:柴胡9g,赤芍9g,枳殼9g,甘草6g,桃仁9g,紅花9g,當歸15g,生地12g,牛膝9g,桔梗6g,川芎9g,7劑。

2007年5月18日二診:服第一劑藥,當晚睡眠即改善,能睡到3~4點,而且睡眠質量較深,大便通暢,口干苦已減,左腰酸。舌胖有齒印,脈細弦。

處方:守方,改桔梗9g,加僵蠶9g,7劑。

2007年5月25日三診:睡眠已安,晚上九十點入睡,早上四五點醒,睡眠較深,乏力減,早上口干苦,有烘熱汗出,但較少,大便一天1次,不成形,面色轉華。舌胖苔薄白膩,有齒印,脈沉。

處方:守上方,加桑葉15g, 14劑。

2007年6月7日診:睡眠已安,眼周色素沉著已明顯減退,但烘熱汗出。舌淡紅,脈沉。(患者因為聽旁人在說煎煮中藥的事,無意中說出自己之前的中藥都只煎了一次)

處方:守上方,加仙靈脾15g,仙茅9g,知柏各9g,巴戟天9g;改當歸24g,14劑。

2007年6月22日五診:睡眠安,眼周色素沉著較前兩周又減輕。6月17日轉經,量中,較暢,無血決,3天凈。大便日解,正常。心情較好,烘熱汗出已除,但仍有自汗。舌淡紅苔薄,脈沉。

處方:守上方(當歸缺貨),改生地15g,桔梗6g,14劑。

按:按現代人的理解,本案患者并無明顯的血瘀表現,最多就是月經血塊較多而已,而且舌胖有齒印,不紫,無瘀點瘀斑,脈也不澀。但抓住失眠、郁悶、眼周色素沉著三點,用血府逐瘀湯原方,當晚睡眠即改善。而且事后得知?;颊呒逯笾兴幹患辶祟^煎,等于是半劑中藥即見顯效。略事加減,繼續(xù)服藥,諸癥都消失或明顯減輕。

案例三:

劉某,女,36歲。2007年6月15日初診。

主訴:失眠5~6年。

病史:近5~6年失眠,入睡難,大約要1個半小時才能入睡,睡3~4小時即醒,醒后要1~2小時才能再入睡,甚或睡不著。心煩,易怒,頭項強痛,納可,大便干結,一二天一行。月經周期33~34天,經期3天,量可,色暗,有血塊,無痛經,經前無乳脹。白帶多,色黃。曾患過甲肝,面部有黃褐斑,舌淡紅,苔薄,脈細。

處方:柴胡9g,赤芍9g,枳殼9g,甘草6g,當歸24g,牛膝9g,桔梗6g,生地15g,川芎9g。桃仁9g,紅花9g,7劑。

2007年6月22日二診:上方當歸缺貨。服藥一二劑后,睡眠明顯改善。能馬上入睡,睡眠較深,睡眠時間延長?,F12點睡,早上6~7點才醒。大便仍較干。舌淡紅,苔薄,脈細。

處方:守方(當歸缺貨),改生地30g,桃仁15g, 7劑。

按:本案患者的瘀血表現也不顯著,唯月經方面略見瘀象。與前一案一樣,抓住失眠、心煩易怒、黃褐斑,用血府逐瘀湯原方,不過一二劑藥,睡眠即明顯改善。當時藥房當歸缺貨,卻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說明治療失眠,血府逐瘀湯可以不用當歸。

案例四:

張某,女,51歲。2009年1月7日初診。

主訴:失眠十年。

病史:入睡困難,早醒,多夢。睡一二小時即醒,然后看電視看書,要很長時間,感到累后再睡。脾氣急躁,納可,食后胃脹,二便尚調,有時怕冷,無口干苦。一年前患重感冒,此后側睡時有鼻塞,但無流涕。有頸椎病多年,左手麻木,并有甲狀腺多發(fā)性結節(jié)史。面部色素沉著,舌質淡紅,邊有齒印,中有裂紋,苔薄白,脈沉弱。

處方:柴胡9g,赤芍9g,枳殼9g,甘草3g,當歸9g,牛膝9g,桔梗6g,生地l2g,川芎9g,桃仁9g,紅花9g。7劑。

2009年12月14日二診:服藥當晚9點多即感到睡意,就上床睡覺,能很快入睡,睡2小時醒來,能馬上再次入睡。因為睡眠時間延長,睡眠質量較好,早上6點半起床時覺得精神很好。過去早上醒了,還很疲倦,賴在床上,還要睡,到7點半起床。面色轉華,鼻塞感已不明顯。上方因為浸藥時加水太多,1劑藥分2天服,總共只服了約4劑。舌質淡紅,邊有齒印,中有裂紋,苔薄白,脈沉弱。

處方:守方,加雞血藤30g, 7劑。

按:此案也是半劑血府逐瘀湯即獲明顯療效者?;颊叩纳嗯c脈,均與一般人心目中的血瘀概念迥然不同。

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印象中2007年還曾治一位男子,服2~3粒安眠藥,而且睡前要喝酒后才能入睡。用血府逐瘀湯原方,停安眠藥、不喝酒,當晚睡眠就明顯改善??梢娧痧鰷男Я?。抄方的學生當時應該記錄下來了,但由于沒有及時整理歸檔,現在已找不到了。失眠的醫(yī)案就講到這里,下面再舉治療黃褐斑、胸痹、手心熱、噯氣、頭痛等幾則醫(yī)案。

案例五

楊某,女,51歲。2006年8月9日初診。

主訴:面部滿布褐色色素斑一年余。

病史:近四五年來心情不舒,三年前檢查出子宮肌瘤,近一年多來面部褐色色素斑滿布。乏力,心悸,戴胸罩會覺得胸口很悶,喝水容易泛酸,口干,目糊,大便軟但不暢。無腰酸,納可,睡眠一般。舌偏紫,脈沉。

處方:柴胡9g,赤芍9g,枳殼9g,甘草3g,當歸30g,生地12g,川芎9g,桃仁9g,紅花9g,懷牛膝9g,桔梗6g,桑葉30g,茯苓30g。7劑。

2006年8月16日二診:藥后面部色素斑已大大減輕,大便暢通,心悸、口干大減,精神振作,戴胸罩時胸口不適感大減,唯仍有泛酸,目糊(但眼屎已無),舌偏紅,脈沉。

處方:守方,加白術9g,7劑。

2006年8月23日三診:面部色素斑進一步減退,近2天大便不暢,余癥均除。

處方:守二診方,改桃仁12g,生地20g;加僵蠶9g,7劑。

2006年8月30日四診:面部色素斑進一步減退,大便不成形,仍欠暢,排便費力,余癥均除。舌紫苔薄白,脈沉。

處方:守初診方,加生白術30g,僵蠶9g, 7劑。

2006年9月6日五診:大便已成形,仍不暢,昨晨起口黏有痰,余癥均除。舌紫苔薄,脈沉。

處方:守初診方,加制半復9g,川樸9g,蘇梗9g,7劑。

2006年9月14日六診:諸癥均安。舌淡紅,苔薄,脈沉細。

處方:守上方,加桑白皮15g,改川芎6g, 7劑。

按:患者自述戴胸罩時會覺得胸口很悶,可以理解為王清任血府逐瘀湯所治癥目中的“胸不任物”,再結合心情不舒、面部黃褐斑滿布、心悸、舌偏紫等脈證,可以確定為血府逐瘀湯證。按此方劑辨證的思路辨治,確實效果顯著。至于患者的大便癥狀,軟而不暢,實與其氣血不暢,痰濕內生有關。初行氣化瘀,自然有益于大便之排泄,但后雖增加桃仁、生地等通便藥劑量,卻無助于大便之暢通,可見尚未完全切中病機。白術健脾而治本,用于本案患者自無不妥。但短期內難見顯效,最后取半夏厚樸湯意,取半夏、川樸、蘇梗行氣化痰,藥中病機,故使排便暢通。

案例六:

顧某,女,31歲。2009年6月18日初診。

主訴:左胸悶痛兩周。

病史:勞累引起左胸悶,甚則胸口痛,有時有針刺感。工作壓力大,乏力,近兩年來容易掉頭發(fā),自覺舌體大。納可,眠安,便調。月經周期37天,經期3天,量少,色偏暗,有時血塊較多。體檢發(fā)現甲狀腺腫大。舌偏紫,脈沉細。

處方:柴胡9g,枳殼9g,赤芍9g,當歸9g,生地12g,川芎9g,桃仁9g,紅花9g,牛膝9g,桔梗6g,甘草3g。7劑。

因工作忙,請不出假。2009年8月27日方才復診,告知藥后左胸悶痛即除。再未發(fā)生。要求治其脫發(fā)。

按:患者以胸悶痛為主訴,結合月經后期、量少、色偏暗、有時血塊多,舌偏紫,斷為血府逐瘀湯證。藥后胸悶痛即除。

案例七:

陳某,女,48歲。2008年10月6日初診。

主訴:手心發(fā)熱五年。

病史:近五年來手心發(fā)熱,今年尤甚,不管冬夏,手心要放在玻璃上才舒服,發(fā)脾氣時尤甚。平素易怒,經常腰酸,口干喜飲,近來頭暈,勞累后胸口隱痛,便秘,每天服決明子后大便一天1次,但不能食辣,否則便秘嚴重,睡眠可。月經周期22天,經期3~4天,量中,色暗,有血塊。有小葉增生史。面部色素沉著,舌淡紅,有裂紋,脈弦。

處方:柴胡9g,赤芍9g,枳殼9g,甘草3g,當歸9g,生地12g,川芎9g,桃仁9g,紅花9g,牛膝9g,桔梗9g。7劑。

2008年11月20日二診:手心發(fā)熱大減,過去手心不出汗,現在會出汗,近來便秘。舌脈如前。

處方:守方,改當歸30g,生地15g,桃仁15g,14劑。

2008年12月4日三診:服藥后手心發(fā)熱已除,大便通暢。11月20日晚上月經來潮,3天而凈,經來較暢,血塊減少。舌淡紅,有裂紋,脈弦。

處方:守二診方,7劑。

按:王清任用血府逐瘀湯治療心里熱、晚發(fā)一陣熱,患者手心熱,有近似之處,而且發(fā)脾氣時尤甚,再結合易怒、胸痛、面部色素沉著,以及月經情況,故斷為血府逐瘀湯證,用原方治療效果甚好。

案例八:

孫某,女,51歲。2009年6月29日初診。

主訴:噯氣一月余。

病史:患者2004年因丈夫去世而心情不佳,2005年2月患腸梗阻,同年因子宮肌瘤行子宮切除術,有糖尿病史。脾氣急,易發(fā)怒,經常中腹、小腹不適,脹滿,便結,納呆,口淡無味,烘熱汗出,盜汗,乏力,近一月余頻頻噯氣,眠安。面色晦滯,黑眼圈,唇舌皆紫,苔薄白膩,脈沉細。

處方:柴胡9g,枳殼9g,赤芍9g,當歸9g,生地12g,川芎9g,桃仁9g,紅花9g,牛膝9g,桔梗6g,甘草3g,蘇子30g,枇杷葉(包煎)30g,降香3g,大黃(后下)6g,白芍15g。7劑。

2009年7月6日二診:服藥4劑,中腹、小腹不適及脹痛大減,噯氣除,納開,精神振,盜汗減,大便通暢。舌紫苔薄白膩,脈弦。

處方:守方,加玫瑰花6g,7劑。

2009年7月13日三診:諸癥均大減,舌紫苔薄白,脈弦。

處方:守初診方,去大黃,加虎杖30g,14劑。

2009年7月27日四診:最近小腹脹,噯氣則舒,余均安。面部色素沉著減輕。舌紫,脈弦。

處方:守初診方,去大黃、降香;加陳皮15g,烏藥9g,7劑。

2009年8月3日五診:小腹脹大減,脾氣好轉,面部色素沉著進一步減退。舌紫減,脈弦。

處方仍以血府逐瘀湯加減調理。

按:患者以噯氣為主訴,而王清任用血府逐瘀湯治療呃逆、飲水即嗆、干嘔等病癥,從病機上講都屬氣機上逆。而且患者的心理問題、面色晦滯、黑眼圈也很明顯:從這二點講,可以判斷為血府逐瘀湯證。但用血府逐瘀湯原方是否有效?說實話,心里沒底。而從一般的辨證方法來思考,患者因丈夫去世而心情不佳,脾氣急,易發(fā)怒,曾患腸梗阻。中腹、小腹不適、及脹滿,便結,納呆,頻頻噯氣,均屬氣滯;因子宮肌瘤動過手術,面色晦滯,黑眼圈,唇舌皆紫,皆為血瘀。氣滯血瘀不難判斷。用何方呢?血府逐瘀湯理氣活血自屬首先,但恐怕力量還不夠,故合用通腑法和繆希雍的降氣法,效果頗佳。此案屬逆向思維與正向思維相結合者。

案例九:

鐘某,女,40歲。2010年5月13日初診。

主訴:失眠三四年。(按:患者初診時提出要解決4個問題,就是失眠、頭痛、頭暈、干嘔。但按病史書寫的規(guī)范,主訴只能寫一個。這與實際情況不符,特別是與中醫(yī)的診療實際不符,值得同仁議一議。)

病史:患者失眠,難入睡,早醒,大概一晚只能睡1~3小時,已三四年。并經常頭病,痛處主要在前額,要敲打才舒服些,且頭暈,甚則視物旋轉,如此已有三十幾年。近幾年還常嘔吐,與頭暈無關,平躺時明顯,聞到汽油味或刷牙時會干嘔。平素性急易怒,目脹,易腹瀉,易過敏,身體怕冷。月經紊亂,或提前或延后,經期4~5天,色暗,量少,有時有血塊,經前乳脹,月經來潮時腰酸、背痛、小腹痛。舌淡紅,脈細弦。2000年患卵巢良性腫瘤,已手術,哥哥有精神分裂癥。

處方:柴胡9g,赤芍9g,枳殼9g,甘草3g,桃仁9g,紅花9g,懷牛膝9g,桔梗9g,當歸9g,川芍9g,生地12g,全蝎15g,白芷30g,葛根30g,干姜3g,制半夏9g。7劑。

2010年5月20日二診:服上方二三劑后,睡眠即明顯好轉,能睡5~6小時,余如前。舌淡紅,脈沉細弦。

處方:守方,加蜈蚣3條,天麻30g,白蒺藜30g,7劑。

另外,生姜3片,每天含服。

2010年5月27日三診:睡眠安,頭痛已減三四成。5月14日月經來潮,5天凈,量多,色較前鮮紅。舌脈如前。

處方:守5月20日方,改制半夏30g,白蒺藜50g,14劑。

另外,含服生姜如前。

2010年6月10日四診:患者將回湖南老家,特來告別??偨Y服藥情況:睡眠恢復正常,頭痛頭暈十去其七,嘔吐已減四成。昨天月經來潮,量可,色暗。舌淡紅齒印,脈細弦。

處方:守5月27日方,加黨參15g, l4劑。

按:本案按方劑辨證的思路,斷為血府逐瘀湯證,相信讀者已無疑問。從一般辨證的方法看,辨為氣滯血瘀證也不難。但按我經驗,如用血府逐瘀湯原方,治失眠會有效,對頭痛頭暈則效未必佳(對王清任的原主治,固然要絕對重視,但仍需在臨床上加以檢驗),故加全蝎、蜈蚣、葛根、白芷、天麻、白蒺藜祛風止痛、搜剔脈絡、平肝潛陽之品。多年頑疾,一個月內已去大半。

最后還要提及的是,血府逐瘀湯在兒科也有運用的機會。王清任用本方治療小兒夜啼。我用血府逐瘀湯于小兒,與患兒的情緒有關。

一三歲男孩,平時非常調皮搗蛋。但怕上幼兒園,到了幼兒園也不跟同齡小孩一起玩耍,常躲在一邊哭泣。用血府逐瘀湯口服液,每天一支,幾天后上幼兒園就不再成為問題。

又一三歲男孩,參加葬禮之后,情緒發(fā)生改變,變得脾氣很大,晚上難以入睡,夜間還會驚叫。服血府逐瘀湯4劑后,心情大好,夜間驚叫消失。而且她媽媽補充說,過去有恐高現象,服藥后這一情況也消除。

這兩個小男孩,都很難說存在我們現在常說的血瘀證吧。我用的還是方劑辨證的思路。

總之,血府逐瘀湯是一首療效卓著的好方子,但前提是要按照方劑辨證的思路來用它。這時候,可能不需要加味,甚至還可以減味。而對一般的辨證論治方法,也不必排斥,不少時候自有其應用的價值。因為這提供了更多的拓展血府逐瘀湯運用范圍和靈活加減變化的機會。而這些經驗若能得到反復驗證,也會有可能被充實到方劑辨證中去。轉自:http://www.chysg.com/thread-162814-1-1.html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隔下逐瘀湯、血府逐瘀湯、通竅活血湯治證
中醫(yī):嘴唇烏暗、血瘀?一張方子,活血化瘀,能化掉身體各處瘀血
活血化瘀百年名方,瘀血去則百病消,對多種疑難病古方子可了解下
活血祛瘀劑之血府逐瘀湯
血府逐瘀湯是王清任化瘀第一方,見到這3條癥狀就可以用血府逐瘀湯(上)
長壽秘訣--活血化淤膏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