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何XX,男,56歲,南江鎮(zhèn)鐘家村,2017年10月7日就診。
患者自述,昨天上午突然腰痛,伸不直,只能彎腰行走。查體:腰椎3-4部壓痛,畏寒,下肢冷,脈沉細,舌質淡,苔薄白,邊有齒印。
診為:少陰太陰合病
方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合腎著湯加味
藥用廣東一方免煎中藥顆粒:麻黃2包,附子4包,細辛3包,干姜3包,蒼術3包,茯苓2包,炙甘草3包,薏苡仁2包,川牛膝2包,骨碎補1包,狗脊1包。5付,每付泡200ml,每次服100ml,每2小時服一次。
02
2017年10月10日復診:藥后腰痛好轉,已出汗,脈沉細,舌質淡,苔薄白,舌體厚。
診為:太陰病
方用:腎著湯加味
藥用:干姜15g,蒼術10g,茯苓10g,炙甘草10g,桂枝10g,補骨脂10g,杜仲10g,薏苡仁30g,澤瀉10g,骨碎補20g,狗脊20g,赤芍10g,土鱉10g,川斷10g,附子15g。7付,每付頭煎煮沸40分鐘,水煎服,日一付。
03
分析:患者突起腰痛,不能伸直,腰椎3-4部壓痛,畏寒,診為少陰??;下肢冷,脈沉細,舌質淡,苔薄白,邊有齒印診為太陰?。还试\為少陰太陰合病,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合腎著湯加味,解少陰之表,溫中去飲,故一診就取得了好的療效。二診時用腎著湯加味,溫陽去飲,根據《傷寒論》第7條:“病有發(fā)熱惡寒者,發(fā)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fā)于陰也”,此患者腰痛,無熱惡寒是少陰表證。《金匱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病》第16條:“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身勞汗出,衣里冷濕,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甘姜苓術湯主之。”本患者下肢冷,舌淡苔薄白,邊有齒印是水飲為患,癥狀與條文非常吻合,藥后療效非常理想。
04
《傷寒論》是疾病的總論,其診療方法是“六經八綱,方證對應”,柯琴云:“豈知仲景約法,能合百病,兼駭于六經而不能逃六經之外,只有在六經上求根本,不在諸病名上尋枝葉”,腰痛涉及的疾病很多,如腎結石、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癥等等,都可根據經方理論辨證治療,醫(yī)者如果能學好《傷寒論》,用“六經八綱,方證對應”的理論,先辨病性,再辨病位,求得方證對應,在臨床中就會有好的療效,故有“六經鈐百病”之說。
作者:王倆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