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的是劉禪樂不思蜀的故事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后,魏帝曹奐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quán)的“安樂公”稱號,并將他遷居魏國都城洛陽居住。
司馬昭同劉禪一起歡宴,特地為劉禪演唱劉禪故國蜀地的樂音舞蹈,在旁的人們都為劉禪的亡國感到悲傷,而劉禪卻歡樂嬉笑,無動于衷。司馬昭看見這種情形就對賈充說:“想不到劉禪竟糊涂到了這種地步,即使諸葛亮活到這時,也幫不了這個昏庸的君主,何況是姜維呢!”
又一天,司馬昭問劉禪:“你很思念蜀國嗎?”劉禪說:“此間樂,不思蜀?!敝懒诉@事,隨侍劉禪的郤正就指點他說:“如果司馬昭再問起時,你應(yīng)哭泣著回答:'先人都葬在蜀地,我天天都在惦念著。’”等到后來司馬昭再次問他時,劉禪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話回答,說完并閉上眼睛,想裝出要哭的樣子。司馬昭于是說:“為何你剛才所說的話,像是郤正的語氣呢?”劉禪聽了大驚,睜眼望著司馬昭說:“確實是郤正教我這樣說的?!敝車娜硕夹α恕?/p>
隨著這句成語的流傳,世人都記住了一個名為劉禪的無能昏君,還有戲言稱之為扶不起來的阿斗。我們常常能從類似《三國演義》的名著或者影視作品中了解到有關(guān)于劉禪的各種荒唐事,樂不思蜀只是其中一件最為被后人所知的一個典故。然而劉禪真的就是一個貪圖享樂不思進(jìn)取的昏君、無能之輩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兩段史料。
首先是出自《三國志·先主傳》注引《諸葛亮集》中的一段記載,是劉備寫給后主劉禪的遺詔之一,里面這樣記載:“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于所望,審能如此,吾復(fù)何憂?勉之,勉之?!绷硗?,在《與杜微書》中,諸葛亮曾經(jīng)這樣評價劉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p>
從這兩段記載可以看出,諸葛亮對劉禪這位后輩的態(tài)度也十分明了,認(rèn)為他是有能力有資格做一國之君的,是一個擅長洞察人心、才情能力絲毫不弱的君王。除了這兩段記載之外,我們從《三國志》相關(guān)傳記的記載中也可以看出,放心將蜀漢交給諸葛亮管理,全力支持諸葛亮北伐,君臣之間并不間隙,這在當(dāng)時而言也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既然如此,為何劉禪會在司馬昭面前留下“樂不思蜀”這樣一句被后人譏諷了千余年的這句話呢?其實劉禪的這個做法相比當(dāng)年父親劉備的做法有過之而無不及。
圖劉備在許都時曾參與到了反曹的政治流派中,因擔(dān)心曹操生疑,就每天澆水種菜;曹操為了試探劉備,就用青梅煮酒,邀請劉備一起飲酒,議論天下英雄。曹操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聽后大驚,剛好遇到雷雨大作,就以怕雷為理由掩飾自己,讓曹操釋疑,并請征剿袁術(shù),借以脫身。劉禪也只是像其父親一樣,察覺到了司馬昭對自己的不信任。深知一旦自己展露出一絲一毫的心機(jī),都會招致殺身之禍。為此他選擇了“樂不思蜀”,選擇了“出賣”蜀國忠臣郤正,為自己和蜀地百姓贏得生機(jī)。
劉禪的靈機(jī)一動,終于騙過了司馬昭,自己也得以安享晚年。不過,劉禪怎么也不會想到,自己的這句話竟然被后人誤解了一千多年,甚至因此背上了昏庸、無能的罵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