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開始,日軍進行罪惡的侵華行動,到1937年盧溝橋事變時,全面抗戰(zhàn)宣告爆發(fā)。而在1936年西安事變之后,國共兩黨的合作形勢有了好的苗頭,我方從大局出發(fā),決定將工農紅軍融入國民革命軍的部隊體系,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一些軍隊高級將領也獲得了國民黨軍的將官軍銜。
人民軍隊長期以來的總司令朱德,在1937年獲得了國軍“中將加上將”銜,本質上就是陸軍上將的一種。像大陸時期唯一的“黃埔生上將”胡宗南,他的軍銜實際上也是中將加上將(再往上則是陸軍二級上將)。這種軍銜,肩章上也佩戴三顆星并享受上將的待遇。1937年的朱老總是八路軍總指揮、18集團軍總司令。這一職務級別,在國民黨軍內部匹配中將或上將軍銜的情況都有,一般嫡系將領是中將,地方軍閥為上將。
當時為了宣揚全國軍隊團結抗戰(zhàn)、也展示老蔣方面的“大氣”,18集團軍總司令成了高配版的“中將加上將”。朱老總是抗戰(zhàn)時期八路軍中軍銜最高的指揮員,1955年建國后的解放軍授銜儀式上,朱德排在開國元帥的第一位,也對應了他一直以來在軍內的身份地位。
另外一位,則是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很多人對周總理的印象停留在治國理政上,但其實總理在人民軍隊里的地位一直非常高。周總理曾常年擔任過軍委副主席,1945年中共七大后,他是五大書記中排名第二的領導人,工作分工中就有協(xié)助朱老總管理軍隊事務。1949年新中國成立,治國發(fā)展經濟民生的緊迫性超過了軍事工作,他在五大書記里的排位也超過了朱老總。
其實就算只論軍事生涯,周總理也未必遜于朱老總。在生涯早期他擔任過黃埔軍校的政治部主任,紅軍長征初期的最高決策層“三人團”里面,就有周總理的位置,毛主席和朱德當時都不在三人團中。講軍內陸位,他和朱老總整體上是旗鼓相當的,1955年周總理因故沒有參加授銜儀式。若參加,開國元帥的前兩位大概率是總理和朱德,他兩人誰先誰后不好評說,但彭老總很可能從第二降到第三。
抗戰(zhàn)時期,周總理在國軍序列里的軍銜原為中將,沒有朱老總高。但因為一個特殊事件,周總理也臨時當了一回“上將”。原來1946年國內形勢復雜、戰(zhàn)和不定,美方出面調停。在國共全面戰(zhàn)爭爆發(fā)之前,出現過一個國共美三方組成的“三人組”,包括周總理、張治中以及美方代表馬歇爾將軍。
這件事牽扯到與國軍方面的談判,還涉及美方人員,所以出于談判和交際禮儀,周總理應該有一個合適的軍銜,去匹配張治中的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身份。總理當時也穿上了有三顆將星的上將軍服,投入到談判過程當中。1946年人民軍隊還沒有自己的軍銜制度,所以周總理穿的是國民革命軍軍服(三顆將星,見下圖)。就這樣,周總理和朱老總二人,成了建國之前就當了“上將”的元勛人物。
其他幾位開國元帥,像賀老總、林帥、彭老總、劉帥、葉帥等人,都在全面抗戰(zhàn)時期保有國軍中將軍銜。比較特殊的是蕭克將軍,蕭克在建國后被評為開國上將,軍銜明顯低于徐帥和聶帥。但在1937年,他(時任120師副師長)卻和彭老總等人一樣獲得了國軍中將軍銜,而當時聶帥和徐帥只是少將。這件事比較奇特,沒有特別明確的原因。
“史源歷史專欄”由中國近現代史作家運營,專注于黨史、軍史、戰(zhàn)史研究,以專業(yè)視角為您還原歷史全貌,帶來精彩歷史細節(ji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