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潔和聯合利華,一家美國公司,一家英國公司。這兩大巨頭,早已經滲透到了咱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很多年以來,它們兩家的廣告,在咱們千家萬戶的電視上是循環(huán)播放;它們的產品,堆滿了各大商超的貨架,包括街頭便利店小賣鋪;甚至,很多長期以來,被大多數消費者視為國貨的,比如中華牙膏,也早就被這兩大巨頭收入囊中。
今天的商戰(zhàn)風云,我們一起走進寶潔和聯合利華的故事。
19世紀三四十年代,美國俄亥俄州西南部一個叫辛辛那提城市,在它的碼頭沿岸,運載生豬的船只隨處可見。這座城市每年可以屠宰10萬多頭豬,幾乎是整個美國的四分之一,人們給送了個外號,“豬都”。
屠宰生意紅紅火火,上下游產業(yè)也跟著發(fā)展得如火如荼。當時,豬油是制造蠟燭和肥皂的主要原料。所以,辛辛那提很自然地就成了蠟燭和肥皂商扎堆的地方。
無巧不成書,在這兩個競爭激烈的行業(yè)里,有兩個人陰差陽錯地娶了一對姐妹。他們分別是蠟燭制造商波克特,和肥皂制造商甘保。因為原料和工藝類似,雙方難免會展開競爭,導致這家總是充滿濃濃的火藥味。
不過,這倆家人里頭,有個明事理、能勸和的老岳父。老岳父一看兩女婿整天比來比去,火藥味十足的,這怎么行?特別是眼看著經濟形勢不景氣,他們還這樣吵來吵去,遲早會把這個家搞得四分五裂。于是老丈人出面,表示: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窩里斗是沒有前途的,不如你們倆把公司給合并了算了,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渡難關,一起把生意做大。這不好嗎?
波克特和甘保一聽,天大地大不如老丈人的面子大。聽他的。1837年8月22日,兩個人合伙成立了一個新公司,一起生產蠟燭和肥皂。新公司的logo,就取波克特名字的首字母P,還有甘保名字的首字母G,合在一起P&G。就這么著,后來影響全世界的日化巨頭,寶潔,誕生了。
合并后的寶潔,很快就駛入了發(fā)展快車道,等到九十多年后,聯合利華成立時,寶潔早就是美國首屈一指的龍頭企業(yè)了。
特別是電視被發(fā)明出來以后,美國家庭里,經常那電視機從早開到晚。電視上成天都是些一些長長的、感覺永遠也看不完的家庭劇。于是呢,寶潔就時不時,見縫插針地,在中間插播幾條廣告,向看電視劇家庭主婦推廣自己的產品。在這,科普一個小知識,咱們經常說 “肥皂劇”“肥皂劇”,就是因為寶潔老是在那些電視劇中間,插播肥皂廣告。
說完了寶潔的來源,咱再來看看聯合利華。聯合利華的創(chuàng)始之路,和寶潔很類似。也是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由兩家公司合并而來的。
1929年,在大蕭條的陰霾下,英國的利華兄弟公司和荷蘭的聯合麥淇淋公司簽訂協議,組建成了聯合利華。
不過,人家寶潔創(chuàng)始人畢竟是親姊妹親連襟,合并了之后就真的融為一體,變成一個公司了。利華兄弟和聯合麥淇淋的合并,用當下的話來形容就是:合并了,但沒完全合并。
為什么這么說呢?聯合利華采用的是雙核心架構,它在英國與荷蘭分別設立了總部,還分別上市,但共同負責業(yè)務。這種結構,很符合歐洲人分權制衡的理念。但是,作為一家公司,這結構是不是有點太松散了?遇到事情,是不是就很容易這么推諉和扯皮?而這,就為后來發(fā)生的許多事情埋下了種子。
當然了,在合并初期,這些種子還沒發(fā)芽長大,一切都順風順水,所以,聯合利華的產品一路扶搖直上,連續(xù)擊敗了多個對手。
比如在美國,聯合利華的力士香皂,俘獲了眾多消費者的芳心。它在廣告里說啊,“每10個電影明星中,就有9個用力士香皂呵護她們的肌膚”。為了增強這則廣告的說服力,畫面上甚至還有16個好萊塢女影星集體簽名的證言。16個好萊塢影星啊!這說服力,這影響力,太大了。要知道,當時的美國,還不流行名人代言,名人要出來說個啥,大家肯定都毫不懷疑。沒有任何懸念,力士香皂一炮而紅,風頭甚至蓋過了寶潔引以為傲的象牙肥皂。
就這樣,寶潔和聯合利華在美國市場龍爭虎斗,在歐洲市場龍爭虎斗,等到全球化轟轟烈烈地開始了,又到處攻城掠地,在世界各地的市場龍爭虎斗??偟膩碚f,戰(zhàn)況十分膠著,但寶潔還是要壓過聯合利華一頭。
等到20世紀70年代末,他倆已經把世界各地的日用消費品市場,給瓜分了個遍,跑馬圈地的速度,也跟著放慢了,不是不想繼續(xù)突進,而是剩下沒突破的地方不多了。
于是,這時候,在遙遠的東方,還有一片未開發(fā)的沃土,吸引著它們的目光。哪里呢?那就是剛剛改革開放的咱們中國。
打入中國市場,這項重要的戰(zhàn)略決策,幾乎同時擺在了寶潔和聯合利華的總裁辦公桌上。對于寶潔來說,這是一個可以徹底甩開聯合利華的機會;而對于聯合利華來說,抓住了中國市場,完全可以實現逆風翻盤。
1986年,聯合利華進入中國市場,在上海成立大中華區(qū)總部。兩年后,寶潔選擇廣州作為大本營,參與到神州大地的角逐中。
這對斗了幾十年的冤家,準備在中國大干一場。
寶潔登陸中國,比聯合利華晚了兩年。這并不是寶潔對中國市場不夠重視,而是它利用前期的時間,在做大量的市場調研。
孫子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寶潔為了讀懂這個神秘的東方大國,在改革開放初期就派出了兩支調研團隊。一支是科班出身的學術團隊,這些研究人員舉辦研討會,抽檢各地商店的貨品,利用專業(yè)調研方法獲取大量數據,進行各種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力圖用科學的手法搞清中國市場的現狀。另一支是接地氣的民俗觀察員,這群人的主要工作就是深入到城鎮(zhèn)鄉(xiāng)村,研究中國人的吃喝拉撒習慣。
那么,寶潔得出什么結論了呢?
首先是,中國人比較好面子。這點為寶潔提供了思路,它們引入中國市場的第一款產品是海飛絲,主打的是去屑這個概念。
寶潔為海飛絲量身打造的廣告大多和頭皮屑的困擾有關,比如說一對年輕男女在公園里約會,他們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學,越聊越投機,相談甚歡,正當氣氛越來越曖昧的時候,女生輕輕靠在了男生肩膀上,卻發(fā)現男生肩膀上有很多頭皮屑,頓時,曖昧沒了,氣氛尷尬了。
等到第二次約會的時候,男生精心準備,提前使用了海飛絲洗發(fā)水,頭皮屑沒了,人更自信了,女朋友也追到了。
這個套路,海飛絲用了幾十年,隔段時間就換一個場景、換一對演員,拍一個換湯不換藥的廣告。老實講,使用海飛絲并不能讓你找到對象,但是寶潔販賣焦慮的效果卻很好,當時一名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約100元,但一瓶300毫升的海飛絲就賣19元,幾乎可以說是輕奢消費了,但這玩意不僅成為了年輕人追求的時尚單品,還經常逢年過節(jié)被拿來送禮。
就這么,寶潔成功打開了中國市場的大門。
那么,提前兩年進入中國市場的聯合利華呢?進來的早,不表示發(fā)展得好。當寶潔海飛絲買的飛起時候,聯合利華還在苦哈哈地賣肥皂,回頭一看寶潔的海飛絲都出圈了,這才著急起來。
既然你寶潔一副很懂中國的樣子,那我聯合利華就要比你還懂。可是,怎么才能打敗寶潔搞了好幾年的調查研究呢?聯合利華思來想去,覺得自己再怎么調查也難以超越,不如使用金錢的魔力,以資本換市場,買下一個懂中國的品牌。
上世紀80年代,有一家叱咤風云的老國貨,幾乎占據了30%的牙膏市場——上海牙膏廠生產的中華牙膏。中華牙膏,這名字多響亮,根基多深厚,它陪伴了一代又一代國人的成長。
既然中國人已經這么重視頭發(fā)干不干凈、順滑不順滑,那牙齒自然也不會落下不是。這一次,聯合利華無論如何也不想再次被寶潔甩到屁股后面。
聯合利華要買,問題是,上海牙膏廠愿意賣嗎?您還別說,還真愿意。當時,中華牙膏雖然成績璀璨,但隨著民營品牌的興起,外資品牌的涌入,誰也不敢保證以后會是什么樣。所以,上海牙膏廠抱著“以市場換技術”的美好愿景,也希望能夠和聯合利華聯姻,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理念。
雙方一拍即合,1994年1月,上海牙膏廠和聯合利華合資,成立了上海聯合利華有限公司。聯合利華豪擲地1800萬美元入股,取得了控股權和中華牙膏的品牌經營權,而中華牙膏也以租賃的方式交給了聯合利華。
沒錯,協議里寫的是租賃。但是,只要聯合利華今后生產的中華牙膏銷量高于1994年,并且按約定繳納品牌使用費,那么,這個“國字號”品牌,就一直屬于聯合利華了。
果然,在取得中華牙膏的經營權之后,聯合利華一躍成為了牙膏品類中的老大,看得寶潔只能干瞪眼。
可是,聯合利華的成功來得太容易了,心態(tài)就開始飄了。嘿,征服中國消費者很簡單嘛,這才一板斧就夠了。然后,它決定干一件事,干啥呢?它覺得,中華牙膏賣得再好,說到底也只是干兒子,必須培養(yǎng)自己的親兒子才行。于是,聯合利華做了一個讓人驚掉下巴的決定:它,竟然把中華牙膏給雪藏了!換成誰呢?它自己做的品牌,潔諾牙膏。
雖然當年聯合利華在潔諾牙膏上砸了不少資源,可是,因為價格較高、定位模糊,等種種原因,咱中國老百姓就是不認可,買牙膏?還是要中華啊。就這一歪招,聯合利華在牙膏市場上的份額迅速縮水。
這一波騷操作,直接把寶潔看呆。本來它是沒有機會的,誰能想到聯合利華自毀長城???于是,寶潔迅速出擊,祭出了自己的王牌:佳潔士。
寶潔分析了一下中華牙膏成功的原因,又去翻了翻自己市場調研的小本本,認為國人有一種對中草藥的謎之崇拜,于是,就推出了中草藥配方的佳潔士,這一策略大獲成功,綠色中草藥包裝的佳潔士迅速收獲了一大批消費者的喜愛。
聯合利華這下慌了,怎么順風局也能被寶潔偷家,這潔諾鐵定是爛泥扶不上墻了,只能指望中華牙膏了。只是,雪藏了這么久的中華牙膏,品牌影響力持續(xù)下滑,哪能一下子就重回巔峰呢?
這一局,聯合利華又輸了。
如果是其他公司,恐怕已經產生寶潔PTSD了。但是,對于財大氣粗的聯合利華來說,這兩次失敗只是皮外傷,自己畢竟還擁有多芬、力士等眾多知名品牌,鹿死誰手還不好說呢。
接下來,聯合利華該如何出招呢?
撰稿人:朱雀橋邊
編輯:涼三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