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昨日上午,湖南省“安全用藥月”暨“安全用藥大講壇”系列科普活動在長沙拉開序幕。省藥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李煥德教授指出,中國的公眾有個認知的誤區(qū),認為中藥和中成藥是安全無毒的,可以大劑量的、長期服用。事實上,中藥并不安全。
2、鼻炎康片
3、復方丹參片(顆粒、膠囊、滴丸)
5、清開靈顆粒(膠囊、片)
有人問中草藥會引起肝損害嗎?回答是肯定的。中藥不但可以傷肝,且可引起多種肝損害,從僅有輕度肝功能化驗異常到暴發(fā)性肝衰竭,甚至死亡。雖然目前尚不清楚中草藥引起肝損害的發(fā)病率,但在過去的70多年里,人們發(fā)現(xiàn)全世界有350多種植物含有肝臟毒性的生物堿。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國內(nèi)報道的能引起肝臟損害的單味中藥就有50種之多,還不包括中成藥及復方制劑,中草藥引起的肝損害約占藥物性肝損害的30%。由此可見,中草藥引起的肝臟損害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重視。
在《黃帝內(nèi)經(jīng)》中首次指出“毒就是藥,藥就是毒”。這里的毒,指的是藥物的偏性?!痘实蹆?nèi)經(jīng)》將藥物分為大毒、常毒、小毒、無毒。治療疾病要求“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
北京醫(yī)科大學第三醫(yī)院對1994年至1999年10月因藥源性疾病住院病例進行調(diào)查,結果發(fā)現(xiàn),在致病藥物中,中藥僅次于抗生素和解熱鎮(zhèn)痛藥,排在第三位。有關專家提醒,由于傳統(tǒng)觀念認為中藥安全無毒副作用和有些企業(yè)廣告的推波助瀾,中藥的不良反應問題往往被忽視。
大黃已有2000余年的藥用歷史,在傳統(tǒng)中藥寶庫中,是最古老、常用的藥材。但是近日以大黃為君藥的排毒養(yǎng)顏膠囊,被消費者告上法庭,原因是長期以美容為目的的服用導致了繼發(fā)性便秘。
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藥辭?!贩Q,大黃含有多量鞣質,因此服用后會呈收斂作用;停藥后,也往往會出現(xiàn)繼發(fā)性便秘。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有關專家認為,大黃的主要作用是消炎,也有一定的瀉下作用,但絕對不能長期服用,這類中藥在某種程度上像毒品一樣,會“成癮”,產(chǎn)生依賴,一旦停藥,就會出現(xiàn)繼發(fā)性便秘。
《藥物不良反應》雜志報道,含桔梗的某復方桔梗片可導致心房纖顫。上述房顫發(fā)作可能與桔梗引發(fā)迷走神經(jīng)張力增高導致竇房結功能抑制所致。
雖甘草、苦參,不可不謂之毒,久服必有偏性,氣增而久,夭之田也。調(diào)和諸藥的甘草制劑久服會導致低血鉀、高血壓和水腫等。
板藍根制劑的長期服用會損害腎臟,并能導致內(nèi)出血和對造血功能造成損傷。
2006年6月,根據(jù)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中心的通報,魚腥草注射液等7種注射劑在臨床應用中可出現(xiàn)過敏性休克、全身過敏反應、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和重癥藥疹等嚴重不良反應,甚至有引起死亡的病例報告,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作出決定,暫停使用魚腥草注射液等7種注射劑;暫停受理和審 批魚腥草注射液等7種注射劑的各類注冊申請。
廣州一位大學生因超劑量服用云南白藥中毒致死更是讓人驚心警惕,該學生因內(nèi)服扶他林片而致胃出血入住廣州某三甲醫(yī)院,主治醫(yī)生給予云南白藥內(nèi)服,每次4克,一日3次。病人從中午12時到晚上10時共服云南白藥大約11克,次日凌晨4時出現(xiàn)危象,經(jīng)搶救無效(未采取任何云南白藥中毒的解毒急救措施),病人昏迷5天后死亡。
云南白藥使用說明書標示:每次0.25~0.5克,每日3~4次。每日用量超過2~4克時可引起中毒。而主治醫(yī)生根本沒有意識到云南白藥有毒,導致超劑量給藥,在病人出現(xiàn)中毒癥狀后也沒有采取相應解毒措施,導致病人中毒身亡。
中國人為啥都知道西藥有毒副作用?這與西方人的一個“愚蠢”習慣大有關系———他們總是把可能的毒副作用印在藥瓶上,讓患者一看便知。但我們的中藥很“聰明”,極少這樣做,尤其是那些蟲草之類的,配方里可能連它們的成分都沒有注明,患者上哪里去看?有些中藥的毒副作用只寫在《中藥辭?!坊颉端幤饭芾矸ā飞?,患者更難看到。相比之下,中藥沒有毒副作用的觀念無形中又得到了加強。
感冒類:板藍根、感冒清熱沖劑等。
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藥劑科中藥房副主任醫(yī)師楊毅恒告訴記者:“中醫(yī)一般把感冒分為風熱、風寒兩種,而常用的感冒藥也分為寒性、熱性。用反了,不但對治療沒幫助,還會加重病情。
”比如感冒清熱沖劑是治療風寒感冒的,具有解表清熱的功能,但如果因風熱感冒而服用,就會加重病情。邱振文表示,很多人一感冒后就找出維C銀翹片、感冒清熱沖劑、板藍根等一大堆感冒藥混著吃,認為吃越多見效越快,但實際上這些感冒藥通常都有至少兩種以上的成分交叉重復,增大了藥物過量的風險。吳紅娟提醒,板藍根藥性苦寒,虛寒體質的患者多喝容易傷到脾胃,引起胃痛、食欲不振等癥狀。
祛火類:牛黃解毒片、牛黃上清丸等。
“上火”是我們常遇到的小毛病,不少人都喜歡吃中成藥調(diào)理,只要一牙疼、出現(xiàn)上火的癥狀就買來牛黃解毒片吃,一些女性更是利用它的泄瀉作用來通便減肥。
但北京中醫(yī)藥大學臨床中藥系教授常章富表示,牛黃解毒片、牛黃上清丸等清熱解毒產(chǎn)品,都屬苦寒藥,中醫(yī)辨證適用于實火上攻的癥狀,如果患者是由虛火或者心火引起的上火,那么服用這些藥物就會導致身體更加虧虛,癥狀更明顯。還有的患者為了能夠迅速瀉火解毒,會自行加大藥量服用,但牛黃解毒片中含有雄黃,大量服用可影響到神經(jīng)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和泌尿系統(tǒng)等,會出現(xiàn)胸悶、心悸等不良反應。此外,服用此類藥后往往會“瀉”,耗損胃氣,導致脾胃虛弱。
補益類:阿膠、六味地黃丸等。
在全民養(yǎng)生熱潮的背景下,“補”已成為再熟悉不過的字眼。常章富表示,大家在補之前要先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補,體質較強者就不宜補。只有清楚自己的體質后,才能有針對性地選擇補益藥。
比如,阿膠已成為不少女性進補的良方,雖然是婦科的上等良藥,具有補血的功效,但也并非適用于所有人。阿膠性滋膩,脾胃虛弱的女性服用后,會出現(xiàn)食欲不振、胃部飽脹等癥狀。只要腎虧就吃“六味地黃丸”的現(xiàn)象更是比比皆是,不少人將它視為“補腎秘方”長期食用,但卻感覺越補越虛,不僅原有的癥狀加重了,甚至還補出了胃腸不適的毛病。到醫(yī)院“投訴”六味地黃丸的患者,多數(shù)是自己作為補品濫用造成的。六味地黃丸有非常明確的適應癥,不能“瞎吃”,更不可像維生素一樣每日服用。
作為老百姓,怎么才能避免中藥的毒性呢?專家建議注意以下幾點。由于中藥中所含的有毒成分及總體毒性,受多種因素的制約,故影響中藥毒性的因素有:
1、藥物的品種:中藥有毒或無毒,有時受品種影響很大。
由于歷史原因,中藥中品種混亂的不少,有的就有幾個或幾十個品種,其中有的有毒,有的無毒,有的有大毒,有的有小毒。如木通有不同的科屬,馬兜鈴科的關木通已證明有明顯的腎毒性,而木通科的植物,如白木通、川木通等沒有腎損害的報道。又如防己,有廣防己、漢防己、粉防己等等。近年來,在比利時有人誤把廣防己當作粉防己用于減肥藥中,在國際上引發(fā)了中草藥腎病的軒然大波。
2. 炮制:不少中藥通過合理的炮制,可消除毒性,使“有毒”之品變?yōu)闊o毒之品。
消除毒性的炮制方法很多,傳統(tǒng)使用的方法主要有加熱法、水漂法、制霜法及加輔料法等。如生半夏有毒,有刺激咽喉導致失音的副作用,通過115~121℃ 加熱或白礬水浸泡,可消除這種“毒性”刺激;甘遂有毒,醋制可降低其毒性。相反有的藥物若炮制不當,反可能增毒,如雄黃有毒,火煅則生成砒霜,使毒性劇增。
3. 配伍:《本經(jīng)·序例》云:“若有毒宜制,當用相畏、相殺者?!闭f明藥物通過合理的配伍,可監(jiān)制其某種毒性,使“有毒”變“無毒”,使“大毒”變“小毒”。
如甘草與附子同用,可減緩附子的毒性;檳榔與常山同用,可使常山的致吐作用減輕;大黃與巴豆同用,可監(jiān)制巴豆辛熱之“毒”;蜂蜜與烏頭同用,可限制烏頭的“毒性”;等等。文獻記載,也有因配伍不當而產(chǎn)生毒性或增毒的,如十八反等。
4. 劑型:由于藥物的毒性成分及與其相制約或相對應而增毒的成分有不同的理化特性,如溶解度等,使其在不同的劑型如湯、丸、散、酊劑中,所顯示的總毒性不同。
傳統(tǒng)認為,毒藥劑型以丸散為宜,實際上并不全面。這僅僅為了便于控制毒藥服用劑量而已,而不能達到消除毒性的最終目的。因此,具體藥物各有所宜, 如使用生品烏頭類藥,用湯劑可使其毒性消除或減弱,而用散劑或酊劑則毒性不減。這是因為這類藥所含的有毒成份-烏頭堿為酯型生物堿,水煎煮時易被水解,生成毒性較弱的單酯型烏頭次堿,(毒性為烏頭堿的1/200~1/500)和毒性極小、甚至于無毒的胺醇類烏頭原堿(毒性為烏頭堿的1/2000~1/5000)。近年有因服用含烏頭的小活絡丹而致中毒的報道,原因即此。
5. 煎法:煎煮時間的長短對中藥的有毒與無毒也有影響, 如前述含烏頭堿的烏頭等藥,先下久煎,則能使其毒性大減或消除。
臨床用烏頭、附子等強調(diào)先下久煎,原因即此。若煎煮時間不夠,所含烏頭堿未被分解為毒性較小或接近無毒的烏頭次堿或烏頭原堿,即可毒害人體,甚至斃命。臨床常有報道因用大量附子與雞燉食而中毒死亡。然而,有的中藥久煎則能增加毒性,如山豆根等。
6. 服法:服藥方法的恰當與否,也直接影響藥物的有毒與無毒。
因為合理的服藥方法能有效地控制藥物的劑量。對“有毒”之藥,若按合理的方法服用,就等于從劑量上對其進行了嚴格的控制,從而消除或減少對人體的毒害,收化害為利之效。反之,即助紂為虐,造成嚴重后果。中草藥常需要自己煎制,如不按醫(yī)囑執(zhí)行可能會致命。一些患者未明白這個道理,造成慘痛教訓的也不少。在急診科常遇見這樣的病例,如一患者,因兩膝關節(jié)腫痛行走困難年余,請醫(yī)生診治,囑用馬錢子60克,黃酒500克,浸泡七天后服用,每次半酒盅(10克)。但患者不知馬錢子有劇毒,又求治心切,遂于藥酒泡好后的當晚十一時許,一次服下6酒盅(約60克),2小時后出現(xiàn)頭暈、頭痛、全身緊束、煩躁不眠等不良反應,拖到次日凌晨病情加重,四肢抽搐,牙關緊閉、不省人事,送醫(yī)院搶救無效,當日下午死亡。
7. 體質:人的體質對中藥的有毒無毒也有很大影響。
首先由于人體有高矮、胖瘦、年齡、性別及體質強弱之區(qū)別,承受藥物的最大治療量也有差別,從而對藥物毒副作用的敏感度不同。近年來,有關龍膽瀉肝丸引起急、慢性腎功能衰竭的報道越來越多。但是,我們也注意到并不是所有服用龍膽瀉肝丸的患者都發(fā)生腎功能衰竭,其中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其次,機體處于健康與病態(tài)下,肝腎等解毒器官有無病變, 對藥的耐受量也不一樣。如人參,若用與氣虛欲脫的搶救,以15~30克煎湯頻頻灌服,也不會毒害人體;若一次量用于基本健康的老年人保健,就會對人體造成毒害了,此時人參由“無毒”轉為“有毒”。
再者,有的人屬過敏體質,對常用無毒的中藥也會特別敏感,只要在所服的藥方或成藥中有這味敏感藥,即可出現(xiàn)過敏反應,導致皮疹、腹瀉、心悸等。此時這味無毒的中藥,對他來說即為有毒之品了。對此,近年臨床報道較多,涉及的藥物有丹參、百合、防風、牡蠣、芍藥等。
此外,藥材的產(chǎn)地、保管(如霉變)及農(nóng)藥或工業(yè)污染等,對中藥的有毒與無毒也有一定的影響。
在多達上千種的中成藥已經(jīng)成為家庭藥箱中的必備品之后,面對越發(fā)嚴重的濫用與錯用現(xiàn)象,多位專家給出了用好中成藥的原則。
注意中成藥中的西藥成分,避免疊加用藥。
邱振文表示,目前我國約有200多種中成藥中含有西藥成分,雖然比例不大,但很多老百姓缺少專業(yè)經(jīng)驗,不了解藥物成分,容易與西藥疊加服用,造成嚴重不良反應。比如常見的抗感冒藥中多含對乙酰氨基酚和撲爾敏,降糖藥中多含格列本脲,止咳平喘藥中多含麻黃堿等。楊毅恒告訴記者,用于治療糖尿病的消渴丸就是含有西藥格列本脲的中成藥,但有的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里面含有西藥成分,隨意與其他降糖西藥合用,甚至加大用量,就會出現(xiàn)血糖過低等嚴重不良反應。
在專業(yè)人士指導下用藥。
“雖然大部分中成藥是非處方藥,老百姓在藥房買起來很方便,但為了能夠‘因材施癥’,應盡量在專業(yè)中醫(yī)或者有過中醫(yī)培訓經(jīng)歷的藥劑師指導下,進行規(guī)范選藥、用藥。”吳紅娟告訴記者。
吃中成藥要做到“中病即止”。
楊毅恒特別提醒,除了一些治療慢性病或者補益類的中成藥可以在醫(yī)囑下吃一階段外,大部分疾病在病情好轉后,都要立即停藥,不可長期服用。有些藥的毒性雖小,但長期蓄積可致中毒?!褒埬憺a肝丸”就是典型例子,它在治療上有著很好的療效,但長期服用會導致毒素積累,會對肝腎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
讀懂藥品說明書。
拿到中成藥后,首先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了解該藥的特殊服用禁忌、飲食禁忌、對癥人群以及可能產(chǎn)生的不良癥狀,然后再根據(jù)自身情況決定是否吃藥。
避免經(jīng)驗用藥。
吳紅娟表示,很多人會憑借別人的推薦、對藥名的簡單理解以及以往的親身經(jīng)驗自己當起“醫(yī)生”,甚至私自增加用藥量。但因為體質、患病原因、具體癥狀的不同,在用藥方面要特別注意,否則會出現(xiàn)過猶不及,適得其反的效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