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又稱跟痛癥,多發(fā)生于40~60歲的中老年人,體型肥胖婦女尤為多見,60歲以后的老人少見。由跟骨底面急性損傷或慢性勞損引起,急性損傷者多有外傷史,如行走時足部突然踩到硬物或下樓時足跟著地過猛、長途跋涉等病史;慢性損傷者多見于40歲以上,女性較男性多發(fā),起病緩慢,可有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病史。可引起足跟痛的疾病有多種,主要包括:足跟墊萎縮、足底筋膜炎、巴克斯特神經卡壓綜合癥、跟骨壓縮性骨折和踝管綜合癥。壓痛點和定位如圖所示:
而在中醫(yī)看來,足跟痛與人體腎陰、腎陽的虛損密切相關,為腎虛與寒濕凝聚相互作用的結果。
足跟墊為跟骨下方富含脂肪的一塊組織??梢蛩?、膠原的流失導致彈性喪失,造成足跟墊的萎縮。疼痛多呈深部痛,無放射性,集中于跟骨結節(jié)中央承重部位。赤腳走路或路面堅硬時易出現(xiàn),休息時緩解。置備舒適的鞋是有效的緩解方法。
足底筋膜炎為退行性病變,肥胖、過度負重、年齡偏大、鞋不適、過度訓練、高足弓、扁平足等都是重要的誘發(fā)原因。表現(xiàn)為晨起或者長時間休息后邁出第一步時疼痛明顯,行走數(shù)步后有所緩解,但隨著步行時間增長或站立時間增加,疼痛又加劇。疼痛呈銳性疼痛而沒有放射性。足部休息、減肥、拉伸訓練是較有效的緩解方法。
疼痛多位于跟骨前4-5cm,或在跟骨結節(jié)遠端,多為熾熱痛,并沿足底外側放射。多與足底筋膜炎共存。
此外,跟骨應力性骨折多見于運動員,軍人,以及骨質疏松的老年人,引發(fā)的足跟痛非常劇烈,彌散沿著跟骨內外側分布?;顒蛹柏撝貢r加重,休息時也不減輕,需到醫(yī)院治療。踝管綜合征相對少見,疼痛部位模糊,除疼痛外,還有麻木感,多發(fā)生于踝關節(jié)與跟部內后方,多放射于足底。久站及活動時加劇。
從中醫(yī)角度來看,則可分為:
1.勞損瘀血證:足跟部疼痛,站立或步行過久疼痛較重,休息后減輕或緩解。癥狀嚴重者局部出現(xiàn)腫脹,可觸及捻發(fā)音。足跟局部??捎|及到壓痛。
2.風寒侵襲證:足跟部疼痛、腫脹、壓痛,癥狀受寒加重,得熱則減。
3.腎氣虛損證:雙側足跟部酸痛,步行過長后癥狀加重,足跟部無明顯壓痛。伴有腰部酸痛、腿膝無力、畏寒肢冷等癥狀。
方案:
1.舒筋活血片+布洛芬緩釋片+金匱腎氣丸+遠紅外消痛貼
2.雙氯芬酸鈉腸溶片+補腎益腦膠囊+蝎王活血止痛膏+紅外磁波按摩器
3.尼美舒利分散片+通絡骨質寧膏+紅花伸筋草雞血藤(泡腳)
要注意的是,在運動后出現(xiàn)的損傷,不應馬上貼敷中藥貼劑或磁療貼、自熱帖,而應及時冷敷,48小時后可進行熱敷,使用貼劑和按摩器。
拉伸訓練對于足部的慢性疼痛緩解非常有效,因此,藥店可向顧客傳授簡單的訓練方法,在緩解顧客病痛的同時,提升顧客的體驗感、門店專業(yè)服務的口碑,提升顧客的依從性:
(1)拉腳前掌:坐位,將腿伸直,用一條毛巾環(huán)繞患側足底,雙手握住毛巾對腳踝進行牽拉訓練。
(2)站樓梯:前腳掌踩在臺階邊緣,患側腳后跟緩緩向下落,直至感到腳底和跟腱產生牽拉感。
(3)按摩牽拉:坐位,將疼痛的腳放到對側的膝關節(jié)上方。先進行小腿肌肉的放松按摩,再用手握住腳趾掌側,往背側牽拉。
(4)弓步:雙腳呈弓箭步姿勢,雙手扶在大腿上。后腳整個腳掌需要完全著地,讓足底部有完全伸展的感覺。
以上動作可每天練習3組,每組做10下。要提醒顧客堅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