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法風(fēng)格,是鑒定書畫的主要依據(jù),但近幾年來,筆者看到了一些鑒定文章,有人主張用“觀氣”之法鑒辨書畫,甚至把它吹成書畫鑒定的靈魂。筆者認為書畫作品的氣韻是通過筆墨來體現(xiàn)的,離開了它,一切無從談起,因此不宜過分強調(diào)“氣”的作用。鑒定者必須多看實物,從研究、掌握石濤書畫的筆法、構(gòu)圖、款、印等諸多因素入手,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來。
石濤的山水畫,早期受梅清的影響,景物奇秀,用筆方折居多,皴法糾結(jié),景色蒼渾,人稱“細筆石濤”,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他39歲作《山水冊》,就是他早年的代表作。此后他又以大自然為師,先后游歷了黃山、華岳、廬山、天臺山、長江、洞庭湖、西湖等名山大川,從取之不盡的大自然中汲取營養(yǎng),豐富創(chuàng)作。此外他又泛學(xué)了諸家筆法,尤其吸收了元代倪瓚、黃公望、吳鎮(zhèn)、王蒙“四大家”,以及明代的沈周、陳洪綬等人的長處,逐漸形成豪放宏博、瀟灑狂逸、蒼莽奇異的藝術(shù)風(fēng)格而稱雄畫壇。
石濤的山水畫用筆,曲盡飛澀、徐疾、粗細、干濕之妙,如中鋒、側(cè)鋒、逆鋒、散鋒、順逢、尖筆、禿筆、枯筆、濕筆、破筆、圓筆等都有,但主要有中鋒細筆、側(cè)鋒粗筆,以及剛性、柔性用筆等。從傳世之作看粗筆多勾皴山石,細筆多勾剔蘆草、松竹之類,而剛性用筆多見于折帶皴,柔性用筆多見于披麻、解索皴。石濤的山水畫筆法,如按物象分,又有山石、叢樹、煙云、房舍、流水之別。
山石:
石濤畫的山石,或用流暢而凝重的中鋒線條,或用干毛而松柔的側(cè)鋒線條先勾出山體的輪廓和脈絡(luò),然后用不同的皴法,如披麻、解索、折帶、荷葉和拖泥帶水皴進行皴染,以表現(xiàn)山巒的凹凸和體積感。皴法雖多,但總的筆性是屬于董源、黃公望一類的柔性筆調(diào),基本不用像斧劈一類的剛勁皴法。畫遠山不用淡墨染,而用濃墨潑染,以增加前山的明亮感,這是其他畫家所沒有的。
叢林:
石濤畫樹木,多畫平頭樹,故宮所藏《石濤山水冊》中有他自題曰:“慣寫平頭樹,時時易草堂,臨流獨兀坐,知意在清湘?!睆乃姸鄠魇乐骺?,的確有許多樹木的畫法,其結(jié)頂多作“平頭”。石濤畫的松樹,得法于黃山,大致有兩種畫法:其一,是平坡之松,松干多挺直,松針較寬,短促出筆略帶圓弧形,六七筆成一組,具自然生態(tài)之趣。其二,懸崖高山之松,松干多以斜出取勢,盤曲瘦硬,松針細長剛勁,用墨干而濃,給人以蒼勁畸形之感,多得益于黃山。畫雜樹,其樹干行筆古拙,枯筆之后多用濕墨破暈,點葉墨色較重,粗闊點中往往有細勾的夾葉,“大都以寫石之法寫之”。
煙云:
石濤畫的云霧,多吸收黃山三大奇觀之一--“云?!钡木?,特別強調(diào)煙云的動感和氣勢,基本有三種筆法:1、漬云法。即利用山體、樹木本身的水墨漬出云態(tài),具有縹緲蒼茫的藝術(shù)效果,多用于大段的煙云。2、勾云法。用中鋒線條,靈活勾出煙云,具有流動的氣勢和美感,如故宮博物院藏《采石圖》。3、染云法。用淡墨濕筆烘染出云感,雖沒有具體的筆觸,卻給人以迷蒙,煙云滿紙之感,且多表現(xiàn)晨霧和煙雨之景。
流水 :
石濤畫的湖水、山泉等,具有靜止、微動、洶涌澎湃的不同姿態(tài),主要有三種表現(xiàn)技法:1、微波流動之水,多用細筆中鋒,線條流暢輕柔。2、遠處或無風(fēng)之水,多留空白,不畫水波。3、波濤洶涌之水,用略側(cè)中鋒線條,細密、起伏有致地勾出,再用淡墨烘染,以表現(xiàn)水的遠近和動勢。
石濤的山水畫構(gòu)圖新穎多樣,出奇制勝,極盡含蓄隱現(xiàn)之妙。如他畫的《云山圖》(故宮藏)打破了一層地、二層樹、三層山的“三疊式”和“景在下,山在上,云在中”的“兩段式”構(gòu)圖俗套,而是用“截取法”從中間局部取景。圖中只見彌漫的云山,不見山腳,而山頂也似露非露隱約其中,突出了煙云的氣勢。他又善于采用一水兩岸式的自然分疆法,使畫面有動有靜,虛實結(jié)合,意趣無窮。有時他也用“之”字形的全景式構(gòu)圖。從石濤的觀點看來,構(gòu)圖不光是經(jīng)營位置的形式問題,而且包含了作品意境。
石濤的山水畫,墨色很講究。用色則赭石、朱砂、花青并施。和墨則干、濕、濃、淡兼有,用濃墨濕筆畫梅、竹、荷花等,“野氣”十足。
總之,石濤的畫,筆法靈活多樣,恣肆大膽,構(gòu)圖新奇,意境深邃,體現(xiàn)出很高的藝術(shù)造詣。與此相反,偽作的石濤山水畫則運筆輕飄,筆墨粗俗,賦色污濁,間或出現(xiàn)“皮匠刀”丑態(tài),甚至把作假者的用筆習(xí)慣帶到畫中來,從而為鑒定石濤的畫提供了許多可靠依據(jù)。
書畫作品中,畫家本人的題記和署款,是書畫鑒定的重要依據(jù),款題又是假手下功夫最多的地方,因此必須慎之又慎。石濤的款題書法學(xué)誰,書史無定論。李麟《虬峰文集》說他“僧十歲……暇即臨書法貼而心尤喜顏魯公”。約50歲時,主要從北碑中取法,融隸、楷于一體,形成楷、隸相參的獨特風(fēng)格。書風(fēng)細勁渾厚,中鋒居多。而偽作的款題書法,多側(cè)鋒俏麗,無楷隸相參的韻味可言,水平也大為遜色。總計石濤的署款,共有33種之多,主要有石濤、小乘客濟、清湘濟山僧石濤、苦瓜和尚濟、清湘瞎尊者原濟、大滌子、石道人濟、清湘遺人若極大滌子、石濤濟山僧、清湘苦瓜老人濟、清湘苦瓜和尚等。所署之款,多為隸楷相參的行書,草書和楷書很少。署款的形式,多為平頭款,抬頭款十分少見;運筆以中鋒為主,側(cè)鋒次之。石濤款題還有真?zhèn)蔚膯栴}。從傳世之作看,凡真跡未見有署“道濟”款者,最初見道濟款的記載是張庚《國朝畫征錄》。它成書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凡雍正十三年以前署此款者均為偽作。至于張庚說石濤名“道濟”來自何處,無從查考,很可能是訛傳,故現(xiàn)代學(xué)者均不稱石濤為“道濟”。再者有的石濤的款題書法,字的撇捺像皮匠刀者,均為揚州假手所為,必偽無疑。
石濤的印章,共有80余方,其中絕大多數(shù)是字號印,或抒懷,表示藝術(shù)思想、身世的印章,而姓氏印則無,人名印只有原濟、若極、元濟三方。就字號而講,有石濤、老濤、大滌子極、大滌子、清湘老人、清湘陳人、清湘遺人、清湘石濤、阿長、鈍根、連環(huán)印、石道人、苦瓜和尚、瞎尊者、零丁老人、苦瓜、小乘客、枝下人、湘泉谷口人、粵山、大本堂極、釋元濟印、大本堂、清湘濟、膏盲子濟、濟山僧、半個漢、清湘石道人等。抒懷、表示藝術(shù)思想的印有:不從門入、學(xué)書、恨古人不見大滌子極、法門、前有龍瞑、夢董生、墨池飛出溟魚、得一人知己無憾、前有龍眠濟、我法、書法黃庭換白鵝、癡絕、前身應(yīng)畫師、藏之名山、眼中之人吾老矣、冰雪悟前身、苦瓜和尚極畫法、我法、何可一日無此君、法本法無法、頭白依然不識字、搜盡奇峰打草稿等。再者還有:贊之十世孫、靖江后人、善果月之子、天童忞之孫源濟之章等身世印。此外印章還有翻刻造假的問題,一般來講,真印印文大都清晰,筆筆交代清楚,篆法、刀工精細,印色鮮艷潔凈,而偽印大都印文、篆法低劣,造型多數(shù)比原印略大,或?qū)⒂∥臐q滿,或故殘充舊,無章法可言。而鑒定印章的最好辦法是對比,即把真印與假印進行對照,得出正確的結(jié)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