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30家地方重點新聞網(wǎng)站負責人及采編人員參觀了沈陽故宮。沈陽故宮以其完整、璀璨、濃郁的滿族特色和獨特的歷史地位而迥異于北京故宮。不僅是現(xiàn)沈陽最重要的游覽點,也是我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筑群之一。
沈陽故宮里開得正艷的牡丹 |
沈陽故宮建于1625年,占地6萬多平方米,始建于1625年(后金天命十年),建成于1636年(清崇德元年)。全部建筑90余所,300余間,宮內建筑物保存完好。是清朝入關前設在沈陽的皇宮。清朝遷都北京后,這座皇宮被稱作“陪都宮殿”、“留都宮殿”,后來就稱之為沈陽故宮,它的規(guī)模比占地72萬平方米的北京故宮要小得多。
宮里宮外兩個世界 |
沈陽故宮是清太祖努爾哈赤與清太宗皇太極修建的宮殿。清世祖福臨在此即位稱帝。努爾哈赤死后,第二代汗皇太極繼續(xù)修建成功。沈陽故宮的建筑布局可以分為三路。東路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中路為清太宗皇太極時期續(xù)建的大中闕,包括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以及清寧宮、關睢宮、衍慶宮、啟福宮等。西路則是乾隆時期增建的文溯閣、嘉蔭堂和仰熙齋等。乾隆時皇宮已在北京,但他有時也“東巡”回沈陽看看。
大政殿 |
沈陽故宮的東路很有特色。大政殿居中,兩旁分列十個亭子,稱為十王亭。大政殿俗稱八角殿,始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營建的重要宮殿,是盛京皇宮內最莊嚴最神圣的地方。初稱大衙門,1636定名篤恭殿,后改大政殿。八角重檐攢尖式,八面出廊,其下為須彌座臺基。殿頂滿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中相輪火焰珠頂,寶頂周圍有八條鐵鏈各與力士相連。殿前兩明柱各有金龍盤柱,殿內為梵文天花和降龍藻井。殿內設有寶座、屏風及熏爐、香亭、鶴式燭臺等。此殿為清太宗皇太極舉行重大典禮及重要政治活動的場所。1644年(順治元年)皇帝福臨在此登基繼位。
大政殿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