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歷史上百位將領之(69)--- 成吉思汗 (蒙古帝國創(chuàng)始人)
 

 

 
                           中國歷史上百位將領之(69)--- 成吉思汗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農歷四月十六)—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意為“擁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長”。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1162年(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qū)(今蒙古國肯特省),取名鐵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后多次發(fā)動對外征服戰(zhàn)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時候去世。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為太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廟建成,制尊謚廟號,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謚號為圣武皇帝。


 

1. 人物簡介

 

    成吉思汗無疑是卓越的組織家、“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的戰(zhàn)略家。其才能絕不限于毛澤東所說的“只識彎弓射大雕”而已。他將松散的蒙古人--乃至所有的游牧民族--組織成號令統(tǒng)一、勇猛善戰(zhàn)的鐵軍。作為一個統(tǒng)帥,他不僅是勇將,而且是智將。他能從大處著眼,擬定戰(zhàn)術與戰(zhàn)略,并且善于利用間諜與外交,分化敵人。在戰(zhàn)場之外,有如格魯塞所指出,雖然成吉思汗終身為一文盲,他卻能接受來自文明世界的顧問,如塔塔統(tǒng)阿、耶律楚材及牙剌瓦赤父子等的建言,突破蒙古原有的文化局限,不僅使蒙古人由城市之破壞者轉化為保護者,而且為其征服的定居地區(qū)建立常規(guī)行政制度, 并且對不同宗教與文化皆加包容,才能將其兼含游牧民族與定居民族的廣大帝國置于穩(wěn)定的基礎之上。

    成吉思汗亦善于利用宗教力量。七世紀時,阿拉伯人的大征服主要是由伊斯蘭宗教狂熱所推動,蒙古征服的背后亦有一股類似的力量。蒙古人篤信長生天為宇宙最高之主宰。成吉思汗技巧地利用薩滿教,不僅使蒙古人相信他是受長生天的厚愛而統(tǒng)治草原,而且使他們感染宗教性的狂熱,深信蒙古民族乃是承受長生天之命,“ 倚仗長生天的氣力”而征服世界。沃爾納得斯基形容蒙古征服是一種“心靈的爆發(fā)”(psychic explosion), 而成吉思汗便是這種心靈爆發(fā)的啟迪者?!?/p>

    近日一項最新研究中,成吉思汗被稱為歷史上“最環(huán)保”的君主,理由是他在位期間多次發(fā)動對外戰(zhàn)爭,歐亞地區(qū)的人口銳減,但正因為如此,大片耕地重新變成森林,大大減少了大氣二氧化碳含量。

    據國外媒體報道,進行此項研究的是美國卡內基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他們認為,成吉思汗率領蒙古軍隊在十三和十四世紀期間多次發(fā)動對外征服戰(zhàn)爭,征服了西亞、中歐的黑海海濱等廣大區(qū)域,創(chuàng)建了遼闊的蒙古帝國。同時也因為人口的縮減,直接導致耕地變回森林,為大氣層減少了約7億噸的二氧化碳,可謂減緩全球變暖的“大功臣”。雖然成吉思汗的做法或許很難被環(huán)保主義者接受,但生態(tài)學家認為這或許是歷史上人類在抗擊全球氣候變暖的努力中獲得成功的案例。

    美國卡內基研究所全球生態(tài)部門的朱莉婭-龐格拉茨(Julia Pongratz)領導實施了這項研究。她表示:“人們普遍認為,人類對氣候的破壞始于工業(yè)時代大規(guī)模使用煤炭、石油等燃料,事實上整個人類文化發(fā)展史就是一個破壞地球生態(tài)的過程。農耕文化從幾千年前就開始破壞地球的植被,將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變成了耕地?!?/p>

    蒙古入侵造成7億噸二氧化碳被吸收,大致相當于現在全球每年使用汽油產生的二氧化碳總量。這項研究還估算了其他涉及人口大量死亡的事件對環(huán)境的影響,如歐洲黑死病,中國明朝覆滅及歐洲人對美洲的征服等。這些事件同樣起到了退耕還林的作用,但沒有一項能跟成吉思汗取得的“效果”相提并論。龐格拉茨解釋說:“在像黑死病、明朝滅亡這樣的短期事件期間,恢復生長的森林不足以吸收土壤中腐爛物質排放的二氧化碳。而蒙古人的入侵過程持久,所以有足夠的時間讓森林重新成長,吸收大量二氧化碳?!?/p>

    成吉思汗是歷史上最具有征服力量和思想的征服者之一,發(fā)動的征戰(zhàn)有助二氧化碳吸收顯然不是有意而為。龐格拉茨希望她的研究將來能改變未來歷史學家在我們對環(huán)境影響上的看法。她說:“基于過去獲取的知識,我們現正在做出土地利用的新決策減少對氣候和碳循環(huán)的影響。”

1.1雙重身份

    皇帝和大汗這兩種稱號,意思并不一樣的,一個指集權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另一個則是盟主或霸主的意思,為軍事首腦,底下各邦盟高度自理且有互相攻擊的可能,同樣的在秦以前中國并沒有皇帝,大汗則類似春秋五霸的盟主[來源請求];亦相同的情形清初對于旗民一樣有自己的旗主,后以“天無二日”廢除旗主,大清皇帝才在意思上成為旗民的皇帝,并規(guī)定稱汗不得進貢。

 

    現存的13世紀和14世紀期的眾多史料以及考古文物和摩崖石刻證明,1206年成吉思皇帝(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后,已經擁有皇帝和大汗的雙重身份,對于生活在草原地區(qū)的蒙古人等民族而言,他們用蒙古語稱呼他為“大汗”,對于生活在西北地區(qū)的突厥和其他民族而言,他們用突厥語和其他語言稱他為“汗”或者“可汗”。對于生活在漠南漢地和東北地區(qū)的契丹人、女真人、黨項人等民族而言,他們建立過擁有“皇帝”稱號的遼朝、金朝、西夏等政權,而且他們在13世紀前期的時候,大部分已經漢化,通用漢語,本民族文字基本不再使用,完全可能用非母語的漢語稱呼他為“皇帝”。至于生活在漠南漢地和東北地區(qū)的漢人臣民而言,他們則一直使用漢語“成吉思皇帝”一詞稱呼他。

    元成宗時期,元朝皇帝作為整個蒙古帝國共主的身份獲得四大汗國承認,通用于漢地的“皇帝”稱號也被四大汗國真正意義上承認,如同唐太宗被漢人用漢語稱呼為大唐皇帝,同時又被西北各族用突厥語等語言尊稱為“天可汗”,事實上是兩個職位,與歐洲神圣羅馬帝國兼任某國國王或大公相同。

    1219年農歷五月,鐵木真派劉仲祿邀請長春真人丘處機前往蒙古草原的詔書中,自稱為“朕”,將自己建國登基稱為“踐祚”。

    1220年,鐵木真第二次派曷剌邀請丘處機前往中亞草原的詔書中,仍然以“朕”自稱。

    1227年全真教道士李志常寫成的《長春真人西游記》,記錄了丘處機從1219年受邀西行直至1227年去世的事跡,書中對鐵木真的稱呼是“成吉思皇帝”。將他下的命令稱為“圣旨”。

    1221年南宋使者趙珙出使大蒙古國,回來后著有《蒙韃備錄》,書中對鐵木真的稱呼是“成吉思皇帝”。

    《蒙韃備錄》中提到,鐵木真在位時期,朝廷使用的金牌,帶兩虎相向,曰虎頭金牌,用漢字曰:“天賜成吉思皇帝圣旨,當便宜行事”。其次素金牌,曰:“天賜成吉思皇帝圣旨疾。”

    1998年,一塊“圣旨金牌”發(fā)現于河北廊坊,正面刻雙鉤漢字:“天賜成吉思皇帝圣旨疾。”和《蒙韃備錄》所記載的素金牌上漢文完全相同。背面牌心刻雙鉤契丹文,其漢語意思為:“速、走馬,或快馬”[23]。“圣旨牌”是皇帝的象征,代表皇帝,一般和圣旨同行,見圣旨牌如見皇帝,是圣旨真實的權威證明。朝廷頒發(fā)各種詔敕,包括調發(fā)軍旅,都是圣旨與“圣旨牌”一起下達的。這塊圣旨牌的發(fā)現,說明鐵木真在世時,已稱“成吉思皇帝”,這是值得重視的歷史事實。

    1232年南宋使者彭大雅隨奉使到大蒙古國,使者徐霆1235年—1236年隨奉使到大蒙古國,二人返回南宋后,彭大雅撰寫,并由徐霆作疏,合著《黑韃事略》,書中對鐵木真的稱呼是“成吉思皇帝”。

    2010年,刻有多位蒙古皇帝圣旨的全真教煉神庵摩崖石刻于山東徂徠山被發(fā)現,石刻一共四方,文字均為漢語,其中一方石刻上刻有成吉思皇帝、合罕皇帝(窩闊臺)、貴由皇帝(貴由)三位蒙古皇帝的圣旨,以及窩闊臺的孛羅真皇后、唆魯古唐妃懿旨,以及窩闊臺的昔列門、和皙兩位太子的令旨,還有一道皇帝圣旨是在乃馬真后(稱制)三年(甲辰年,1244年)頒發(fā),乃馬真后為元太宗窩闊臺的皇后,1241年窩闊臺去世后臨朝稱制,直到1246年貴由即位為止。根據石刻上的文字,該石刻刻于海迷失后(稱制)二年(庚戌年,1250年),海迷失后為元定宗貴由的皇后,1248年貴由去世后她臨朝稱制,直到1251年蒙哥即位為止。圣旨石刻中,用漢語稱鐵木真為“成吉思皇帝”,稱窩闊臺為“合罕皇帝”,稱貴由為“貴由皇帝”,這是大蒙古國時期漢地臣民稱呼鐵木真為“成吉思皇帝”的又一有力文物證據。

    至元三年(1266年)忽必烈給日本的國書中,國書開頭自稱“大蒙古國皇帝”,在后面的內容中,自稱為“朕”,此時距離他1271年改國號為“大元”,還有五年時間。“大蒙古國”這一國號首次出現于1206年,由1266年忽必烈自稱大蒙古國皇帝可推斷出1206年建國后鐵木真是皇帝身份。

    元惠宗至正五年(1345年)十一月修成的法律《至正條格》,書中對鐵木真的稱呼是“成吉思皇帝”。將他下的命令稱為“圣旨”。

   明初官修《元史》,書中只多次出現過“成吉思皇帝”一詞,從未出現過“成吉思汗”一詞。成吉思1206年建大蒙古國時,漢文稱“即皇帝位于斡難河之源,諸王群臣共上尊號曰成吉思皇帝”[29],世祖至元三年(1266年)作太廟神主,元太祖的牌位上寫的是“成吉思皇帝”。1252年成書的《元朝秘史》(《蒙古秘史》),蒙文音譯作“成吉思合罕”,旁譯“太祖皇帝”。

    至于“成吉思汗”一稱,首次見于拉施特《史集》、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等史籍,這兩位作者均為蒙古帝國伊兒汗國(位于西亞)史學家,“成吉思汗”這一稱呼為西亞后世所沿用,從清末引入中國,但卻從未見于元代漢文文獻。

    《新元史》中出現了“成吉思合罕”“成吉思可汗”等詞語,原因是《新元史》完成于民國年間(1920年),而《史集》、《世界征服者史》等外國史書在清朝末年傳入中國?!缎略贰纷髡呖论繌胍采钍芷溆绊憽?br>


 

2. 生平經歷

2.1 兒時經歷

    元太祖成吉思汗生于金世宗大定二年,后因父親被殺,所部就分散了。經不斷努力,聯合札木合以及父親的安答脫斡領勒,重組乞顏部,最后慢慢發(fā)展以至統(tǒng)一蒙古。當時,今中國北方區(qū)域處在女真金朝統(tǒng)治之下。大漠南北草原各部各自獨立,互不統(tǒng)屬。金朝對其實行“分而治之”和屠殺掠奪的“減丁”政策。

    1146年,蒙古部首領俺巴孩汗被金熙宗以“懲治叛部法”的名義釘死在木驢上。蒙古部落聯盟曾經組織了多次反抗斗爭,他們的幾代先人為此付出了鮮血與生命。在這種社會環(huán)境下出生的鐵木真,自然也將對金國的勝利看作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奮斗目標。

    他一直把這個仇恨記在心里,正是這種幾代冤仇導致了草原內外的長期征戰(zhàn),鐵木真的母親訶額侖夫人出身于弘吉剌部,同蔑兒乞人赤列都結親。1161年秋,蒙古乞顏部首領也速該在斡難河畔打獵,發(fā)現了途經蒙古部駐地的訶額侖。他在幾位兄弟的協(xié)助下,根據當時的“搶親”傳統(tǒng),打敗了蔑兒乞人,搶來了訶額侖夫人,于是訶額侖成為也速該的妻子。

    第二年,也速該生擒塔塔爾部首領鐵木真兀格,恰好這時第一個兒子降生了。為了慶祝戰(zhàn)爭的勝利,也速該給自己剛出生的長子取名“鐵木真”。鐵木真9歲時,父親被鐵木真兀格之子札鄰不合毒死。也速該死后,俺巴孩汗孫泰赤兀部的塔里忽臺乘機興風作浪,煽動蒙古部眾拋棄鐵木真母子,使其一家從部落首領的地位一下子跌入苦難的深淵。

 

2.2 十三翼之戰(zhàn)

    鐵木真18歲時,昔日仇敵蔑兒乞部的脫脫部長又搶走了他的妻子。鐵木真向蔑兒乞部開戰(zhàn),打敗了蔑兒乞人。1184年前后,鐵木真被推舉為蒙古乞顏部可汗。

    鐵木真稱汗引起了雄心勃勃的安答(結拜兄弟)札木合的忌恨,札木合結合塔塔兒、泰赤兀等13部向鐵木真發(fā)動了“十三翼之戰(zhàn)”。這是鐵木真一生所經歷60余場戰(zhàn)爭中唯一一次戰(zhàn)敗。

 

2.3 統(tǒng)一部落

    隨著自己力量的不斷強大,鐵木真開始向殺害父祖的敵人尋仇。敗主兒乞部,殺其首領,部將木華黎父子投誠。后木華黎成為鐵木真的第一名將,封太師國王,讓他獨當一面地經略中原。

    草原各部貴族害怕鐵木真的崛起,推舉札木合為“古兒汗”,即眾汗之汗,誓與鐵木真為敵。他們組建12部聯軍,向鐵木真和克烈部發(fā)動了闊亦田之戰(zhàn)。札木合率領的烏合之眾經不住鐵木真王汗聯軍的猛烈打擊,不到一天就土崩瓦解,札木合投降王汗。隨后鐵木真進攻塔塔兒部,其首領札鄰不合服毒自殺,塔塔兒部另一首領也客扯連投降。鐵木真追擊泰赤兀部,在指揮作戰(zhàn)中被泰赤兀部將射中脖頸,生命垂危。第二天清晨,泰赤兀部眾向鐵木真投降。

    泰赤兀部的覆滅,鏟除了鐵木真進一步統(tǒng)一蒙古各部的巨大障礙,而其幾員部將如神箭手哲別、納牙阿等卻成為鐵木真征服天下的得力助手和一代英雄。后來遠征西遼消滅屈出律的是他們,第一次在西征中哲別和速不臺作用最為特殊,追趕蘇丹的是他們,活捉禿兒罕太后的是他們,敗羅斯基輔大公的也是他們。

    1202年秋,鐵木真集中兵力,消滅了其宿敵塔塔兒部。1203年秋,鐵木真襲擊了一直與自己爭戰(zhàn)不休的王汗的金帳,王汗父子被打敗。1204年,鐵木真征服乃蠻部。

    王汗只身一人想投奔乃蠻部,在乃蠻邊界被邊將當作奸細殺死,其子桑昆身死異鄉(xiāng)。

    強大的克烈部被滅,鐵木真占據了水草豐美的東部草原——呼倫貝爾草原。蒙古草原上只剩下乃蠻部還有力量能夠與鐵木真對抗,敗于鐵木真之手的各部貴族先后匯集于乃蠻汗廷,企圖借助太陽汗的支持奪回自己失去的牛羊和牧場。但草原人民并不希望部落林立的局面重演,而未經戰(zhàn)陣的“太陽汗”也不堪一擊,經過納忽崖之戰(zhàn),乃蠻部被其徹底消滅。

    金世宗大定二年四月十六日(1162年5月31日),成吉思汗生于漠北草原。成吉思汗父親為其乞顏部酋長也速該。其名字“鐵木真”之由來,乃是因為在他出生時,其父也速該正好俘虜到一位屬于塔塔兒部族,名為鐵木真兀格的勇士。按當時蒙古人信仰,在抓到敵對部落勇士時,如正好有嬰兒出生,該勇士的勇氣會轉移到該嬰兒身上。成吉思汗“鐵木真”之名遂因此而來。傳說成吉思汗出生時,手中正拿著一血塊,寓意天降將掌生殺大權。

    在帶鐵木真去弘吉剌部娶親后回來的路上,在公共休息地,其父遭塔塔兒部殺害(懷疑被毒死),之后乞顏部族的泰赤烏氏首領塔里忽臺因不滿也速該生前的所作所為,在也速該死后對鐵木真一家進行報復,命令部眾們遷至他地,孤立鐵木真一家,目的為了要餓死他們,但鐵木真一家靠著毅力跟智謀艱苦的活了下來。

    就在鐵木真漸漸出落成一個魁梧英俊的少年時,有三次劫難卻意外地降臨到他的頭上。

第一次是:脫離他們家族的泰赤烏氏擔心鐵木真長大后報仇,于是就對鐵木真家進行了突襲,并且計劃將被捕的鐵木真處死。鐵木真靠著父親的舊部鎖兒罕失剌以及其子沈白、赤老溫,其女合答安的協(xié)助脫逃,才因此逃過了一劫。身為長子的他,要攜母和弟妹們走到不兒罕山區(qū),逃避泰赤烏氏追捕長達數年,自此形成他剛毅忍辱性格。

第二次是: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一幫盜賊把他家僅有的幾匹馬搶走。在與盜賊的搏斗中,鐵木真被盜賊射中喉嚨。危難之際,一個名叫博爾術的青年拔刀相助,趕跑了盜賊,奪回了馬匹,鐵木真得以幸免遇難。

第三次是:成年后,鐵木真與孛兒帖結婚時,三姓蔑兒乞部的首領脫黑脫阿,為報其弟赤列都的未婚妻訶額侖當年被鐵木真的父親也速該所搶之仇,突襲了鐵木真的營帳。在混戰(zhàn)中,鐵木真逃進了不兒罕山(今肯特山),他的妻子和異母卻當了脫黑脫阿的俘虜。

    然而,三次劫難并未擊垮鐵木真,反倒增強了他的復仇心理。他發(fā)誓要奪回家里失去的一切。鐵木真深知,要想立足,必須擁有實力。于是,他把妻子嫁妝中最珍貴的“黑貂皮”獻給了當時草原上實力最雄厚的克烈部落統(tǒng)領王汗。利用王汗的勢力,鐵木真不僅收攏了他家離散的部族,還在王汗及幼時“安答”(義兄弟)札木合的幫助下,擊敗了三姓蔑兒乞部首領脫黑脫阿、忽都父子,救出了妻子孛兒帖和異母。

    自此鐵木真和札木合兩人一起在部落共同生活。但其間鐵木真提拔一些非貴族的人為將領,引發(fā)札木合不滿,最終導致決裂。大約在1182年前后,鐵木真被推舉成為蒙古乞顏部的可汗。

    1190年,在鐵木真的領導下,蒙古乞顏部迅速發(fā)展壯大,引起札達蘭部首領札木合的不滿。札木合以其弟弟紿察兒被鐵木真部下所殺為借口,糾集了13個部落三萬余人,向鐵木真發(fā)起進攻。鐵木真也動員了部眾十三翼(即13個部落)迎擊,這就是著名的十三翼之戰(zhàn)。首戰(zhàn)鐵木真雖兵敗退至斡難河畔哲列捏狹地,但萬萬沒想到的是,獲勝的札木合卻失去了人心。戰(zhàn)后,因為札木合把落入自己手里的人全部處死,將俘虜分七十大鍋煮殺,史稱“七十鍋慘案”。這種慘不忍睹的場面,連其部下也“多苦其主非法”,甚至擔心起自己的命運來。相反,寬厚仁容的鐵木真贏得了人心,那些擔心自己命運的札木合的部下紛紛倒向鐵木真。此戰(zhàn)鐵木真敗而得眾,使其軍力得以迅速恢復和壯大。鐵木真的部眾一下子猛增了許多。

 

2.4 崛起擴張

    1206年春天,蒙古貴族們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大會,諸王和群臣為鐵木真上尊號“成吉思汗”。但晚清以前,元、明及清中前期的漢文史集中,并無上尊號”成吉思汗“的記載,元史太祖本紀記載諸王群臣為上尊號“成吉思皇帝”。同時代南宋彭大雅編《黑韃事略》記載也記載為成吉思皇帝(“其主初僣皇帝號者小名曰忒沒真僣號曰成吉思皇帝”),彭是南宋出使蒙古聯絡夾擊金朝的使臣。元代李志?!堕L春眞人西游記·卷上》也記載為“詔曰成吉思皇帝敕眞人邱師”。1998年發(fā)現的元代銀質鎏金文“鹽山圣旨牌”亦書曰“天賜,成吉思皇帝圣旨,疾”。 西方的史集中則記載為成吉思汗,并傳入中國,導致自晚清時始漢文史集中(如《海國圖志》、《蒙兀兒史記》、《蒙古紀事本末》,《新元史》等)出現兩者并用或者獨用成吉思汗的記載。正式登基成為大蒙古國皇帝(蒙古帝國大汗)這是蒙古帝國的開始。遂頒布了《成吉思汗法典》,是世界上第一套應用范圍最廣泛的成文法典,建立了一套以貴族民主為基礎的蒙古貴族共和政體制度。  

    成吉思汗立國后,勢力益盛,實行千戶制,建立護衛(wèi)軍。開始對外發(fā)動大規(guī)模征服戰(zhàn)爭。經二十余年與西夏的戰(zhàn)爭,屢創(chuàng)西夏軍主力,迫西夏國王乞降,除金朝西北屏障以順利南下攻金。六年,親率大軍伐金,開始了為時24年的蒙金戰(zhàn)爭。首戰(zhàn)烏沙堡(今河北張北西北)獲捷;再戰(zhàn)野狐嶺(今河北萬全西北)、會河堡(今懷安東南),殲滅金軍大量精銳;又戰(zhàn)懷來(今屬河北)、縉山(今北京延慶),大敗金軍十余萬;重創(chuàng)金軍于東京(今遼寧遼陽)、西京(今山西大同)、居庸關等地。后不斷改變戰(zhàn)法,分兵三路攻掠中原腹地及遼西地區(qū)。

    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三月,集兵大都(今北京)城下。料一時難以克城,遂遣使逼和,迫金朝奉獻岐國公主、金帛和馬匹,引兵退出居庸關。六月,以金朝遷都南京(今河南開封)而“違約”為藉口,乘金人心浮動及憋軍嘩變降蒙之機遣部將三摸合拔都、石抹明安率軍,會合降蒙乣(jiǔ遼、金、元時代對被征服北方諸部族人泛稱)軍進攻中都,以圍城打援和招降之策,于次年五月克城。為適應攻城需要,成吉思汗采納部將建策逐步建立炮軍,攻城以炮石為先。后來攻城作戰(zhàn),一次用炮即達數百座,迅即破城。同時,為吸取各民族的先進技術四處掠奪工匠藝人,一城即掠數萬。隨后建工匠軍,設廠冶鐵制造兵器。在通信聯絡上創(chuàng)建“箭速傳騎”,日速數百里,軍令傳遞和軍隊調遣速度增快。善于發(fā)揮騎兵之長,有“蒙古旋風”之稱。

    成吉思汗十二年(1217年),成吉思汗封木華黎為太師、國王,指揮攻金戰(zhàn)爭,自率主力返回蒙古準備西征。

  成吉思汗十三年,遣先鋒將領哲別滅西遼屈出律勢力,掃清西征障礙。

    成吉思汗十四年,以西域花剌子模國殺蒙古商人和使者為由,以軍事擴張和擄掠財物為目的,親率大軍約20萬分路西征。數年間先后攻破訛答剌(在今錫爾河中游)、布哈拉及撒馬爾罕等地。遣哲別、速不臺率軍追擊花剌子模國王摩訶末,迫其逃至寬田吉思海(今里海)中小島(后病死)。再命哲別、速不臺繼續(xù)西進,遠抵克里米亞半島;自率一軍追擊摩訶末之子札蘭丁至申河(印度河)。

 成吉思汗十九年,班師返漠北。

    二十一年,率軍10萬殲滅西夏軍主力(次年西夏滅亡)。成吉思汗正欲集中全力攻金,于二十二年七月十二日(1227年8月25日)在六盤山下清水縣(今屬甘肅)病逝,年66歲。臨終遺囑: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聯宋滅金。其子窩闊臺和拖雷遵此遺策,于窩闊臺汗六年(1234)滅金。

2.5 領戶分封

    軍隊是國家政權的主要組成部分。有兵就有權,兵強則國固。在以征服戰(zhàn)爭為職業(yè)的歷史階段尤其如此。因此,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草原后第一件事就是大封功臣、宗室,把在戰(zhàn)爭中已經實行的千戶制進一步完善和制度化,創(chuàng)立了軍政合一的千戶制,先后任命了一批千戶官、萬戶官和宗室諸王,建立了一個層層隸屬、指揮靈活、便于統(tǒng)治、能征善戰(zhàn)的軍政組織。成吉思汗把占領區(qū)的人戶編為95個千戶,分封給開國功臣和貴戚們,分別進行統(tǒng)治。    

    《史集》和《蒙古秘史》一一列舉了這些千戶官的姓名、出身、主要經歷以及各千戶的組成情況,其中包括78位功臣,10位駙馬,有3位駙馬共領有10千戶,因此當時實際分封的只有88人,這就是蒙古汗國歷史上著名的八十八功臣。千戶制的建立,標志著部落和氏族制的最后瓦解。這是一種軍事、政治、經濟三位一體的制度,是蒙古汗國統(tǒng)治體制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建立特殊功勛的那顏,還被授予種種特權,那顏階層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統(tǒng)治蒙古人民的支柱。這實際上是用戰(zhàn)爭打敗了原來各部的奴隸主和氏族貴族,又重新培植了一個新的奴隸主階層,這是以成吉思汗所在的黃金家族為主、各級功臣為輔的新的奴隸主階層。    

    福神般的怯薛軍成吉思汗分封完千戶、萬戶之后,馬上著手擴建中軍護衛(wèi)怯薛軍。由于怯薛軍分四班輪番入值,習慣上稱為四怯薛。其中的護衛(wèi)人員稱怯薛歹,偶數作怯薛丹。正在執(zhí)行任務的護衛(wèi)人員叫怯薛者,從事宮廷服役的怯薛歹稱為怯薛執(zhí)事。怯薛歹是從萬戶官、千戶官、百戶官、十戶官及自由民的兒子中挑選,這說明成吉思汗十分注意保障這支隊伍的可靠性。成吉思汗規(guī)定,怯薛軍的主要職責有三項:一是護衛(wèi)大汗的金帳;二是“戰(zhàn)時在前為勇士”,充當大汗親自統(tǒng)率的作戰(zhàn)部隊;三是分管汗廷的各種事務。因此可以說,成吉思汗建立的怯薛軍既是由大汗直接控制的常備武裝,又是一個分管中央日常事務的行政組織,它已發(fā)展成為蒙古汗國中樞龐大的統(tǒng)治機構。成吉思汗給了他們優(yōu)越的地位:怯薛者的地位高于在外的千戶官;怯薛者的從者,地位在百戶官、十戶官之上。成吉思汗建立這樣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對維護汗權、鞏固新生的統(tǒng)一國家、防止氏族貴族的復活和重新發(fā)生內戰(zhàn),是十分必要的。當然,它也是成吉思汗對外進行征服戰(zhàn)爭的有力工具。

2.6 花剌子模

    花剌子模訛答剌城的海兒汗殺死了蒙古汗國的499名和平商人,其國王摩訶末又武斷地殺死了成吉思汗派去交涉的正使。

  這成為成吉思汗西征的導火線。

   如何看待成吉思汗西征,古今中外一直有不少爭議。蒙古族是個馬上民族,他們在馬背上降生,在馬背上成長,甚至在馬背上死亡。成吉思汗是個馬上皇帝,他跨馬揮刀統(tǒng)一了蒙古草原,攻下了金朝的中都,又將馬蹄所到之處視為自己的領土,掠奪人口和財物,為自己的子孫經營一片理想的領地,這確實是成吉思汗西征的真正目的。

2.7 出師前分歧

    出師之前,成吉思汗諸子之間發(fā)生了一場察合臺關于術赤的出身與汗位繼承問題的爭吵:術赤是不是成吉思汗的親生骨肉,并非當時爭論的焦點,其關鍵在于究竟由誰繼承汗位。能否使自己的事業(yè)發(fā)揚光大,是成吉思汗考慮問題的出發(fā)點。在這場沖突中,成吉思汗確定三子窩闊臺為汗位繼承人,主要就是從政治穩(wěn)定和個人才能方面考慮的。同時它說明當時蒙古汗位的繼承還沒有實行嫡長子繼承制,而是保留了一些原始社會末期推舉制的痕跡:從嫡子的“賢者”中選拔繼位者,最后由庫里臺大會予以確認。正是這種汗位繼承制度,導致了成吉思汗死后蒙古皇族的皇位之爭。

    術赤是長子,當時關于他是不是成吉思汗親兒子的爭論,使成吉思汗不想讓術赤繼承汗位而導致同室操戈骨肉相殘。察合臺是孛兒帖生的二兒子,打起仗來不失為一個勇士,有不服輸的性格。不過他魯莽、好斗、殘忍,成吉思汗知道他不是繼承自己事業(yè)的材料。窩闊臺是老三,論戰(zhàn)功和勇敢他都不如兩個哥哥??墒撬葍蓚€哥哥聰明,能體察成吉思汗的心思,為人也隨和,不參與兄弟之間的爭斗,從不對繼承汗位表現出任何熱衷。正是這一點,使他得到成吉思汗的信賴,并把汗位傳給了他。

 


 

3. 軍事生涯

    在鐵木真努力下,其部族再次強大。1196年,塔塔兒部首領蔑兀真笑里徒反抗金朝,金朝丞相完顏襄約克烈部王汗和鐵木真聯合出兵進攻塔塔兒,塔塔兒部大敗,蔑兀真笑里徒被殺。鐵木真遂被金朝封為“札兀惕忽里”,即部落官。

    1201年,泰赤烏部、塔塔兒部、蔑兒乞部等11部推舉札達蘭部的札木合為“古兒汗”,聯兵攻打鐵木真。鐵木真聯合王汗,于闊亦田之戰(zhàn)擊敗札木合等十二部聯軍。

    1202年,殺死塔塔兒部首領札鄰不合并屠殺殘余的塔塔兒人,憶起少年時,父親也速該遭塔塔兒所害,臨命終時的遺言,遂將凡是身高超過車輪高的塔塔兒士兵、男子通通都殺光,手法殘忍震驚蒙古諸部族。

    1203年,王汗將鐵木真收為長子,導致桑昆跟鐵木真仇恨,札木合鼓動桑昆聯合王汗夾擊鐵木真。合蘭真沙陀之戰(zhàn)爆發(fā),這是鐵木真經歷的最為慘烈的一仗,他的軍隊只剩下4千6百余人。他逃到貝爾湖以東才避過一劫。并在當年秋天突襲王汗駐地,三天后完全消滅克烈部。王汗逃到鄂爾渾河畔之后被乃蠻人殺死。而其子桑昆則逃到庫車,被當地人殺死。

    1204年,鐵木真征伐蒙古草原西邊的太陽汗,于納忽崖之戰(zhàn)擊敗乃蠻大軍,太陽汗當場被殺,后乃蠻部滅亡,乃蠻部太子屈出律則逃亡西遼。

    1206年,札木合被叛變的將領送到鐵木真之手,札木合請死,鐵木真殺了他。爾后,鐵木真統(tǒng)一蒙古草原的眾部族。

    1206年春天,蒙古貴族們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大會,諸王和群臣為鐵木真上尊號“成吉思汗”,正式登基成為大蒙古國皇帝[7][8](蒙古帝國大汗),這是蒙古帝國的開始。成吉思汗遂頒布了《成吉思汗法典》,是世界上第一套應用范圍最廣泛的成文法典,建立了一套以貴族民主為基礎的蒙古貴族共和政體制度。

    1208年,成吉思汗派大將速不臺追擊三姓蔑兒乞部首領脫黑脫阿、忽都父子、乃蠻部太子屈出律,脫黑脫阿中流矢而死。

    1205年,1207年,1209年,蒙古三次侵略西夏,逼使西夏屈服。 1210年,西夏向蒙古稱臣,保證以后派軍隊支持蒙古軍事行動,此外,西夏皇帝夏襄宗獻女求和,把察合公主嫁給了成吉思汗。

  1211年春天,新疆東部的畏兀兒歸附蒙古。

    1210年,成吉思汗與金朝斷絕了朝貢關系(約從1195年開始)。 1211年二月,成吉思汗親率大軍入侵金朝,在1211年的野狐嶺會戰(zhàn)擊敗四十萬金軍,并在次年和第三年陸續(xù)攻破金朝河北、河東北路和山東各州縣,1214年三月,金宣宗遣使向蒙古求和,送上大量黃金、絲綢、馬匹,并將金衛(wèi)紹王的女兒岐國公主送給成吉思汗為妻,還有童男女五百陪嫁。成吉思汗從中都撤兵。

    在金朝的東北地區(qū),1212年,契丹人耶律留哥在遼東起兵反抗金朝,并宣布歸附蒙古,耶律留哥和蒙古聯軍打敗前來征討的六十萬金朝軍隊,1213年,耶律留哥自稱遼王,1215年春,耶律留哥攻克金朝東京(今遼寧省遼陽),并占領金朝東北大部分地區(qū)。1215年十一月耶律留哥秘密與其子耶律薛阇帶著厚禮前往漠北草原朝覲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極為高興,賜給耶律留哥金虎符,仍舊封他為遼王。

    為了遠離蒙古的威脅,1214年6月27日,金宣宗離開中都,遷都汴京,得知金朝皇帝離開,成吉思汗下令入侵中都,蒙古軍在1215年5月31日占領中都,金朝在黃河以北之地陸續(xù)失守。

    占領中都后,成吉思汗返回蒙古草原,1217年,成吉思汗任命大將木華黎為“太師國王”,讓他負責繼續(xù)入侵金朝,經過木華黎和他的兒子孛魯十年的戰(zhàn)爭,到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前夕,蒙古軍隊基本占領金朝黃河以北的所有領土,金朝的領土僅局限于河南、陜西等地(當時的黃河取道江蘇北部的淮河入海)。

    正當金朝危在旦夕時,中亞的花剌子模王國惹怒蒙古,成吉思汗性急,轉而報仇,暫時無暇顧及繼續(xù)入侵金朝。

    1218年春季,成吉思汗派遣的蒙古使團到達花剌子模王國,強迫摩訶末蘇丹簽訂與蒙古的條約。條約簽訂后,花剌子模城市訛答剌長官殺死路過此城的一支來自蒙古的由500人穆斯林組成的商隊,奪取貨物,僅有一人幸免于難逃回蒙古,成吉思汗派三個使臣前往花剌子模向摩訶末交涉,結果為首者被殺,另外二人被辱,成吉思汗更加憤怒,決定入侵花剌子模。

    1218年,成吉思汗派大將者別滅西遼,殺死西遼末代皇帝屈出律,平定西域。西征花剌子模進兵路上的障礙被掃除了。

    1219年六月,成吉思汗親率蒙古主力(大約十萬人)向西侵略,并在中途收編了5萬突厥軍,1220年底,一直被蒙古軍隊追擊的花剌子模算端摩訶末病死在寬田吉思海(今里海)中的一個名為額別思寬島(或譯為阿必思昆島,已陸沉)的小島上,并在臨死前傳位札蘭丁。蒙古軍先后取得河中地區(qū)和呼羅珊等地,1221年,蒙古軍隊消滅花剌子模王國,1221年十一月,成吉思汗率軍追擊札蘭丁一直追到申河(今印度河)岸邊,札蘭丁大敗,僅僅率少數人渡河逃走。

    當初,成吉思汗命令速不臺和者別率領二萬騎兵追擊向西逃亡的摩訶末,摩訶末逃入里海后,他們率領蒙古軍繼續(xù)向西進發(fā),征服了太和嶺(今高加索山)一帶的很多國家,然后繼續(xù)向西進入欽察草原擴張。1223年,者別與速不臺于迦勒迦河之戰(zhàn)(今烏克蘭日丹諾夫市北)中擊潰基輔羅斯諸國王公與欽察忽炭汗的聯軍,然后又攻入黑海北岸的克里木半島。

    1223年底,者別與速不臺率軍東返,經過也的里河(今伏爾加河的突厥名,又譯亦的勒),攻入此河中游的不里阿耳,遭遇頑強抵抗后,沿河南下,經由里海,咸海之北,與成吉思汗會師東歸。在東返途中,者別病逝。


 

4. 大事年表

1162年(一歲)成吉思汗降生,取名鐵木真。

1170年(九歲)與孛兒帖訂婚。父也速該被塔塔兒人毒死,部眾離散。

1180年(十九歲)與孛兒帖成婚。

1181年(二十歲)蔑兒乞人擄走孛兒帖。

1182年(二十一歲)聯合脫里汗、札木合打敗蔑兒乞部,奪回了孛兒帖,同年長子術赤降生。

1183年(二十二歲)鐵木真被推舉為蒙古乞顏部可汗。兒子察合臺降生。

1186年(二十五歲)三子窩闊臺降生。

1190年(二十九歲)爆發(fā)了“十三翼之戰(zhàn)”,鐵木真戰(zhàn)敗,但因札木合殘殺俘虜,引起部下不滿,并歸附鐵木真,反而增強了他的實力。

1196年(三十五歲)鐵木真和克烈部脫里汗協(xié)助金朝大敗塔塔兒部,金朝封脫里汗為“王”,即王汗,授鐵木真為察兀忽魯。

1199年(三十八歲)派部將協(xié)助王汗擊退乃蠻部,使王汗復位。

1200年(三十九歲)鐵木真聯合王汗擊敗泰赤烏部。

1201年(四十歲)鐵木真擊敗札木合聯軍,滅泰赤烏部。

1202年(四十一歲)鐵木真討平塔塔兒部。在闊亦田與王汗聯合擊敗不欲魯汗聯軍。

1203年(四十二歲)與王汗決裂。哈闌真沙陀之戰(zhàn)。班朱尼河之盟。滅克烈部。

1204年(四十三歲)征討乃蠻部。太陽汗之子屈曲律西逃。札木合死。

1205年(四十四歲)鐵木真首攻西夏。

1206年(四十五歲)鐵木真統(tǒng)一蒙古,建大蒙古國,被推舉為成吉思汗(意為“擁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長”)。

1207年(四十六歲)二攻西夏。

1208年(四十七歲)成吉思汗派速別闊臺追擊脫脫、屈曲律,脫脫死。屈曲律逃亡西遼。

1209年(四十八歲)三攻西夏。畏兀兒歸順。

1211年(五十歲)南下伐金。在野狐嶺大敗金兵。

1212年(五十一歲)二次南下伐金。哲別攻克東京。

1213年(五十二歲)三次南下伐金。金廷政變,立宣宗。

1214年(五十三歲)與金議和退兵。金獻歧國公主及大量金帛。復圍中都。

1215年(五十四歲)攻克中都。耶律楚材歸附。

1216年(五十五歲)成吉思汗從金國返回克魯倫河畔。

1217年(五十六歲)委任木華黎為太師、過王,主持伐金。西征西夏。

1218年(五十七歲)花剌子模國王摩訶末挑戰(zhàn)赤術軍,又殺蒙古商隊和使者。

1219年(五十八歲)親率大軍西征花剌子模。確定窩闊臺為汗位繼承人。

1220年(五十九歲)攻取訛答剌、不花剌、撒麻耳干等城。摩訶末死,其子扎蘭丁繼位。

1221年(六十歲)攻克玉龍杰赤等城。扎蘭丁逃往印度。

1222年(六十一歲)成吉思汗東歸蒙古。木華黎病死,其子孝魯繼續(xù)攻金。

1224年(六十三歲)東歸至也兒的石河駐西夏。

1225年(六十四歲)成吉思汗還至蒙古。遣使詰責西夏。

1226年(六十五歲)親征西夏,途中落馬受傷。

1227年(六十六歲)駐軍于甘肅六盤山。同年成吉思汗病逝于清水縣。元世祖忽必烈繼位,蒙古國改國號元;不久后,西夏被元朝滅亡。

1265年(至元二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廟號為太祖。

1266年(至元三年)十月,太廟建成,制尊謚廟號,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謚號為圣武皇帝。

 

5. 為政舉措

5.1 創(chuàng)建文字

    蒙古族原來沒有文字,只靠結草刻木記事。在鐵木真討伐乃蠻部的戰(zhàn)爭中,捉住一個名叫塔塔統(tǒng)阿的畏兀兒人。他是乃蠻部太陽汗的掌印官,太陽汗尊他為國傅,讓他造字
 

 5.2 蒙古文字

    掌握金印和錢谷。鐵木真讓塔塔統(tǒng)阿留在自己左右,“是后,凡有制旨,始用印章,仍命掌之”。不久,鐵木真又讓塔塔統(tǒng)阿用畏兀兒文字母拼寫蒙古語,教太子諸王學習,這就是所謂的“畏兀字書”。從此以后,蒙古汗國的文書,“行于回回者則用回回字”,“回回字只有二十一個字母,其余只就偏旁上湊成。

   行于漢人、契丹、女真諸亡國者只用漢字”。而在一個相當時期內,在蒙古本土還是“只用小木”?!盎鼗刈帧本褪侵傅摹拔坟W謺薄km然忽必烈時曾讓國師八思巴創(chuàng)制“蒙古新字”,但元朝退出中原后就基本上不用了,而“畏兀字書”經過14世紀初的改革,更趨完善,一直沿用到今天。塔塔統(tǒng)阿創(chuàng)制蒙古文字,這在蒙古汗國歷史上是一個創(chuàng)舉。正是由于有了這種文字,成吉思汗才有可能頒布成文法和青冊,而在他死后不久成書的第一部蒙古民族的古代史——《蒙古秘史》,就是用這種畏兀字書寫成的。

 

5.3 頒布文法

    在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以前,由于蒙古族還沒有文字,因此也不可能有成文法。1206年成吉思汗建國時,就命令失吉忽禿忽著手制定青冊,這是蒙古族正式頒布成文法的開端。但蒙古族的第一部成文法——《札撒大典》卻是十幾年之后,在西征花剌子模之前制定的。據《史集》記載,1219年,“成吉思汗高舉征服世界的旗幟出征花剌子?!保R出師前,“他召集了會議,舉行了忽里勒臺,在他們中間對自己的領導規(guī)則、律令和古代習慣重新做了規(guī)定”,這就是所謂《札撒大典》。志費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專門寫了一章“成吉思汗制定的律令和他興起后頒布的札撒”,其中說:“因為韃靼人沒有自己的文字,他便下令蒙古兒童習寫畏兀文,并把有關的札撒和律令記在卷帙上。

    這些卷帙,稱為'札撒大典’,保存在為首宗王的庫藏中。每逢新汗登基、大軍調動或諸王會集共商國是和朝政,他們就把這些卷帙拿出來,依照上面的話行事,并根據其中規(guī)定的方式去部署軍隊,毀滅州郡、城鎮(zhèn)”《札撒大典》已經失傳,但在中外史籍中還片斷記載了其中一部分條款。在蒙古社會中,大汗、合罕是最高統(tǒng)治者,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大汗的言論、命令就是法律,成吉思汗頒布的“大札撒”記錄的就是成吉思汗的命令。成吉思汗的“訓言”,也被稱為“大法令”。

6. 死因猜測

    成吉思汗回師后,再次入侵西夏。元太祖二十二年七月十二己丑日(1227年8月25日),在蒙古軍圍困西夏首都時,成吉思汗病逝于今寧夏南部六盤山(一說靈州),終年66歲,死后葬在不兒罕山(今肯特山)接近斡難河源頭的地方,其死因至今眾說紛紜,《元史》記載:“(1227年)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薩里川啥老徒之行宮。”

    成吉思汗去世前向兒子們交代了滅金朝的戰(zhàn)略:“假道宋境,包抄汴京。”后來窩闊臺和拖雷滅金朝,采用的就是成吉思汗的這個戰(zhàn)略。

    此前西夏末代皇帝已經答應投降,成吉思汗去世后,蒙古軍密不發(fā)喪,開城投降后,按照成吉思汗遺囑被殺,蒙古軍將領察罕努力使西夏首都中興府(今寧夏銀川)避免了屠城的命運,入城安撫城內軍民,城內的軍民得以保全。

    《元朝秘史》記載“成吉思墜馬跌傷”。羅馬天主教教廷使節(jié)約翰·普蘭諾·加賓尼在《被我們稱為韃靼的蒙古人的歷史》稱成吉思汗是可能是被雷電擊中身亡。

    在內蒙古自治區(qū)西部的鄂爾多斯高原上,有一座蒙古包式建筑宮殿,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它經過多次遷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縣的塔爾寺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北距包頭市185公里。每年的農歷三月廿一、五月十五、八月十二和十月初三,為一年的四次大祭。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忽必烈和成吉思汗是什么關系?
成吉思汗名字的由來
野狐嶺:蒙金第一戰(zhàn),時過境遷,完顏女真不堪一擊
歷史解密:鐵木真的尊號是“成吉思皇帝”,而非“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一詞的含義是什么 成吉思汗寓意解析
元朝歷代皇帝簡史和圖像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