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葉嘉瑩:古詩十九首詩講錄(中)

第三節(jié)《青青河畔草》《今日良宴會》


   在《古詩十九首》中,有些詩長期以來被認為是表達了一種不十分正當?shù)母星椤H欢乙詾椋匆皇自?,切忌只看它的表面。杜甫寫過《曲江二首》,那是在安史之亂還沒有平息、肅宗剛剛回到長安時寫的,詩中說,“朝回日日典春衣,每向江頭盡醉歸”。許多人對此很不以為然,杜甫懷有“致君堯舜”和“竊比稷契”的理想抱負,何以竟在朝廷百廢待興之時寫出這種及時行樂的話來?然而如果你根據(jù)這兩首詩就說杜甫把理想抱負都放棄了,想要及時行樂了,這是你不了解杜甫!因為人性本來就有軟弱的一面,你說你從來就沒有過任何軟弱或失望的時候,你說你自己永遠是一個高大完美的形象,那是騙人!如果你總是說這種虛偽的話,形成了騙人的習慣,那么你就墮落了。如果整個社會都染上這種虛偽和說謊的風氣,那么整個社會也就都墮落了。真正偉大的詩人從不避諱說出自己的軟弱與失意。比如杜甫,他眼看著肅宗朝廷的腐敗和唐朝國力的衰落,自己不但無可奈何而且不久也就被貶出京,他怎能不產(chǎn)生失望的情緒?《曲江二首》實在是表現(xiàn)了詩人那時心中十分復雜的感情。如果大家想更詳細地了解這兩首詩,可以參考我寫的《迦陵論詩叢稿》一書中的《談杜甫七律之演進及其承先啟后之成就》。


   《古詩十九首》中有的詩也是如此。現(xiàn)在我們就來看《昭明文選》中排在第二首的《青青河畔草》。我曾說過,《古詩十九首》善用比興,這首詩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


   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

   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寫的是春天到來時的景色?!扒嗲唷保遣菽镜念伾?;“郁郁”,是草木盛多的樣子。這兩句是感發(fā)的起興,就如同《詩·關雎》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樣,也是由大自然中的生命與人類生命間相近似之處引起共鳴,因而產(chǎn)生了由物及心的聯(lián)想。春天,是花草樹木一生中最美好的季節(jié),當你看到這些美好的生命如此欣欣向榮,就會在內(nèi)心之中也產(chǎn)生一種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向往之情。我可以再舉另外的一個例子。唐朝的王昌齡有一首《閨怨》說:“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詩中這個年輕女子本來不懂人世間的憂愁,可是當她春日登樓遠望,看到路邊楊柳那青青的顏色,忽然就思念起外出求官的丈夫,心里就產(chǎn)生了憂愁。這種憂愁,是由春意的感發(fā)而引起的?!扒嗲嗪优喜荩粲魣@中柳”也是如此,這兩句寫的是樓外的景色。接下來就引出了樓里的人——“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坝笔切稳葸@個女子的儀態(tài)之美,而“皎皎”則是形容這個女子的光彩照人。另外你還要注意這“窗牖”兩個字:樓外景色如此美好,樓上女子也是如此美好,而當他寫到“當窗牖”的時候,這兩種生命的美好驀然之間就打成了一片。這就是《古詩十九首》之善用比興——把感發(fā)一點一點的引出來,然后再一下子使它們結(jié)合。下面他說,“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這個女子不但長得美,梳妝打扮也很美?!岸鸲稹?,也是美麗的樣子;“纖纖”,是說她的手指細長而潔白。而且你看,他所用的形容詞“娥娥”、“纖纖”和前兩句的“盈盈”、“皎皎”,都是疊字,因此進一步增強了那種美麗的姿態(tài)。同時你要知道:“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還不僅僅是寫美麗的姿態(tài),還有很多暗示在里邊。中國古代有一句成語叫作“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一個人的一生,總要實現(xiàn)自己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在中國的傳統(tǒng)中,男子生命的價值就是得到別人的知賞和任用,很多人終生都在追求這個理想,包括像李太白那樣不羈的天才。而女子一生一世的意義和價值在哪里?就在于得到一個男子的賞愛,所以女子的化妝修飾都是為賞愛自己的人而做的?!岸鸲鸺t粉妝,纖纖出素手”,這個女子把自己打扮得如此美麗,而這種做法也就暗示了她的心中有一種對感情的追求。


   應該指出的是,詩里邊有感發(fā)的生命,但這種生命有品質(zhì)和數(shù)量上的種種不同。下一次我要講十九首中的另一首《西北有高樓》,那首詩所寫的也是一個樓上女子,也是寫她有一種對于知己的向往與追求,但這兩個人物在品質(zhì)上就有很大的不同?!段鞅庇懈邩恰返哪莻€女子是矜持的、高潔的,她所追求的乃是一種理想;而這首詩中的女子是炫耀的、世俗的,她所追求的僅僅是一種感情。在這個世界上,有的人只追求感情上的滿足,而有的人寧可忍受感情上的孤獨寂寞,所要追求的乃是理想上的滿足。這話很難講,可事實上確實有這兩種不同類型的人。現(xiàn)在我們看詩中的這個女子,從她一出場,詩中就用了“盈盈”、“皎皎”、“娥娥”等詞語,這些詞語所表現(xiàn)的都是一種向外散發(fā)的、被大家看到的美麗和光采。尤其是“纖纖出素手”的“出”字,更是隱約含有一種不甘寂寞的暗示。對于一個有才能的男子或者美麗的女子來說,當?shù)貌坏絼e人賞識時,總會產(chǎn)生一種寂寞的感情,而這時候往往也是對品格操守的一個重要考驗的時刻。李白被請到翰林院去做待詔,那是一個很高貴的地位,但李白認為這不合乎自己的理想,因此辭官而去。杜甫在華州做司功參軍,他覺得這違背了自己的理想,因此也棄官而去。一個有才能的人必須耐得住寂寞,不能夠接受那些不正當?shù)幕虿粔蛸Y格的賞愛,這在人生中是很重要的考驗。以后我們會講到陶淵明,那也是一個耐得住寂寞的偉大詩人。他之所以耐得住寂寞,是因為內(nèi)心之中有自己真正的持守。他知道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所以不在乎那些世俗的名譽地位,不在乎別人對他說些什么,甚至也不在乎生活的貧窮潦倒。而現(xiàn)在我們所講的這首詩,在描寫這個樓中女子時用了很多美麗的、外向的詞語,所有這些詞語中都含有一種不甘寂寞和善自炫耀的暗示。為什么會這樣?原來這個女子“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所謂“倡家女”就是歌妓舞女,這樣的女子平生過慣了燈紅酒綠的生活,往往是忍受不了寂寞的,更何況她現(xiàn)在又嫁給了一個“蕩子”。所謂“蕩子”,不一定是現(xiàn)在所說的浪蕩之人,而是指那種經(jīng)常在外漫游,很少回歸故鄉(xiāng)的人,這種人一出去就再也想不起回來,把妻子一個人孤零零地拋在家里,所以是“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所謂“難獨守”,是說這個女子現(xiàn)在還是在“守”,只不過她內(nèi)心之中正在進行著守與“不守”的矛盾掙扎。


   你們看,《古詩十九首》實在是很微妙的。這首詩僅僅是寫一個倡家女心中的矛盾掙扎嗎?不是的,這“難獨守”三個字,實在是寫盡了千古以來人性的軟弱!寫盡了千古以來人生所需要經(jīng)受的考驗!僅僅是女子要經(jīng)受這個考驗嗎?也不是的,任何人生活在人類社會中都面臨這樣的考驗。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是干事業(yè)還是做學問,都需要有一種勤勤懇懇和甘于寂寞的精神。但有些人是耐不住寂寞的,為了早日取得名利地位,往往不擇手段地去表現(xiàn)自己,所謂“盡快打出一個知名度來”,而這種急功近利的行為有時候就會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結(jié)局。所以,這一首詩所寫的乃是人生失意對你的考驗,當然這也屬于人生之中的一個基本問題。很多人認為這首詩不好,或者根本就不選也不講這首詩,我以為那是不對的。


   上一次我曾講到,與“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相類似的被視為不正當?shù)母星檫€有“何不策高足,先據(jù)要路津”。這是《今日良宴會》中的兩句,現(xiàn)在我們也簡單地把這首詩看一下。


   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齊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何不策高足,先據(jù)要路津?

   無為守貧賤,撼軻長苦辛。


   這首詩本來是寫一種人生經(jīng)驗與失意不得志的哀傷,但開端幾句卻寫得意氣發(fā)揚。先寫“宴會”是“良宴會”,“歡樂”是“難具陳”。又寫“彈箏”的音樂演奏,而奏出的樂曲是“逸響”和“新聲”。“逸響”二字既表現(xiàn)了發(fā)揚之意,而所謂“新聲”者,則是還沒有在大眾之間流行,還沒有被世俗所接受的曲子。所以你看,它表面上是寫宴會上的彈箏,但實際上并非只寫彈箏,甚至也不是只寫音樂,它還含有一種很幽微的意思在里邊。然而,它又不是以一字一句爭奇斗勝的,它的每一個形象、每一個詞語和整個一首詩結(jié)合起來形成一種感發(fā)的力量。什么是“新聲妙入神”?杜甫曾說“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又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那個“神”,是寫一種造詣的境界。有的人寫詩非常死板,一個字一個字擺在那里都是死的。但有的人就不同,他寫的每一個字都是可以跳起來的,都像生龍活虎一樣。你讀他的詩,就覺得自己的心靈好像跟整個茫茫宇宙都結(jié)合起來了。有這種感發(fā)力量的,才是真正達到了那種“神”的境界的好詩。音樂也是一樣,好的音樂也可以有這樣的造詣,達到這樣的境界。


   下面的“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也是用音樂來作比喻的。“令德”這兩個字,在過去的注解中有很多種不同的說法。在《五臣注文選》中呂延濟的注解說:“令德謂妙歌者。”他的意思是,“令德”指的是那個唱歌的人。但是還有人認為,“令德”指的是人生的富貴顯達,就是說,這些人在這個宴會上所歌唱的內(nèi)容乃是追求人生的富貴顯達。具體講就是指后邊的“何不策高足,先據(jù)要路津”。我個人以為,呂延濟的注解是按一般的文法來做解釋,即動詞“唱”的前邊是施事的主語,后邊是受事的賓語。這在文章中一般是對的,但在詩歌里就不一定如此。因為詩歌里可以有倒裝的句法,可以把受事的賓語放到動詞前邊去。那么,這個“令德”就不是歌唱者而是歌唱的內(nèi)容了。在這一點上,我同意后一種解釋方法。然而后一種解釋認為“令德”的內(nèi)容就是指人生的富貴顯達,這我就不同意了。我以為,這個“令德”不是反話而正面的意思,它直接指的就是人生中一種美好的理想和德行。因為,這首詩整個所表達的是一個完整的意思,這兩句是與前邊幾句接下來的?!敖袢樟佳鐣?,歡樂難具陳。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寫得一直是意氣發(fā)揚,而且既然說是宴會,就一定不只是兩個人,一定有許多性情、理想都比較相近的朋友聚集在一起,所以才這么開心,這么歡樂。我們可以設想,這是一群有抱負、有理想的年輕人,他們聚會在一起高談闊論,意氣風發(fā),彈奏的是“新聲”,歌唱的是“令德”?!傲睢保敲篮玫囊馑?。“令德唱高言”是說,我們把我們美好的德行和理想都通過歌曲唱出來?!白R曲聽其真”是說,你就會聽得出我們彈奏這音樂、歌唱這曲子時內(nèi)心真正的感受。大家都知道俞伯牙和鐘子期的故事,俞伯牙彈琴的時候志在高山,鐘子期聽了就說:“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庇岵缽椙俚臅r候志在流水,鐘子期聽了就說: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边@就叫做“知音”,他聽音樂時不是只聽那外表聲音的美妙,而是能夠聽出彈奏者內(nèi)心志意之所在。


   那么,假如真的有一個人能夠“識曲聽其真”,能夠聽懂這些年輕人在彈奏和歌唱時心中所存的志意,則他所聽到的是什么呢?是——“齊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這句寫得真好!不過,你一定要把“令德”兩個字按我所講的這樣理解,才能夠貫通下來,才能夠看出這兩句的感發(fā)。否則,全首詩就是支離破碎的了。這些人,他們的彈箏“奮逸響”;他們的新聲“妙入神”;他們在曲子里所表現(xiàn)的是“令德”和“高言”的美好理想;他們說真正理解我們的人能懂得我們的追求。所以,從“今日良宴會”到“識曲聽其真”,這首詩一直是飛揚的、追求的。可是現(xiàn)在,他們失望了;因為他們這一群人雖然有著共同的美好愿望和理想,可是卻沒有一個人能夠完成這種理想。這真是一種典型的“衰世之音”——戰(zhàn)亂還沒有興起,生活還相對安寧,所以這些讀書人還可以有自己的理想,還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但社會正一天天走向下坡,任何美好的理想都無法實現(xiàn)。而且,不是你一個人沒有實現(xiàn),也不是我一個人沒有實現(xiàn),而是我們這些“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的人都沒有辦法實現(xiàn)那些理想。那么,這就是一個社會問題了!所以,你不要看到他寫的都是宴會、彈箏、唱歌等,就以為這首詩只寫及時行樂。其實,他寫到了社會,也寫到了人生。


   上一次我說過,《古詩十九首》所寫的感情基本上有三類:離別、失意、人生的無常。這也可以說是它的三個主題,而實際上,在一首詩里往往是結(jié)合兩個或三個主題一起來寫的。在這里,從“齊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起,就轉(zhuǎn)入了人生無常的悲哀。其實,我上一次講的《行行重行行》雖然是離別的主題,但也不是單純寫離別,也是結(jié)合了人生無常一起來寫的。“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就是寫人生無常的悲哀。然而那一首詩所寫的心理狀態(tài)卻與這一首不同。那一首說:我雖然得不到我所期待的東西,我雖然受到人生無常的威脅恐懼,可是我不放棄,也不改變。而現(xiàn)在這首詩所寫的則是另外一種心理狀態(tài),他說,“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人生世間就如同一個過客在旅店里住一晚一樣,一夜的時間是如此短暫,到明天你就該離開了。“奄忽”是非??斓臉幼樱弧帮j”是疾風。你就像一粒小小的塵土一樣,被那強勁的風一下子就吹走了。很多古人都說過類似的話。李陵對蘇武說:“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曹孟德說:“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既然人生這么短暫,是否還需要如此認真對待呢?你的那些“令德”、“高言”之類,難道就不可以改變嗎?于是他就產(chǎn)生了一個疑問,“何不策高足,先據(jù)要路津”——要不要趕著你的快馬,搶先去占據(jù)一個高官厚祿的地位?需要注意的是這乃是一個疑問,并不是一個行動。不是說他現(xiàn)在就去走那條路了,而是他在人生的三叉路口上產(chǎn)生了困惑和猶豫。人非圣賢,每個人在人生選擇的緊要關頭都難免產(chǎn)生困惑和猶豫。當然,有的人就走上了富貴顯達的那一條路,為了享受人生的快樂而犧牲了原來的理想,出賣了自己的人格。而如果堅持走你原來所選擇的那一條路呢?說不定你就會遇到很多憂患和不幸?!盁o為守貧賤,轄軻長苦辛”——為什么你不去享受人生的快樂反而要自找痛苦!不過,你們一定要注意他這幾句的口氣:“何不”是為什么不那樣做,凡是說這種話的時候,是因為你還沒有那樣做;“無為”是不要這樣做,而這也恰好證明你現(xiàn)在還正在這樣做。想一想對不對?


   所以,這首詩的結(jié)尾和《青青河畔草》那一首的結(jié)尾一樣,都不是表現(xiàn)真正的墮落而是表現(xiàn)一種在人生歧路上的徘徊。這兩首詩好就好在它們提出了人生中十分重要的一個問題:在失意的情況下,面對短暫的人生,還要不要堅持你的理想?這個問題實在是古往今來一切人都很難回避的。然而作者又沒有直截了當?shù)匕堰@個問題說出來,它所含蓄的這種幽深委婉的情意,讀者必須很仔細地去體會才可以得到。


   《古詩十九首》寫得實在很妙。有的時候,你可以對兩首詩里邊所寫的情意進行比較,它們往往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就像我剛才所說的,《青青河畔草》和《今日良宴會》所寫的主人翁截然不同,卻同樣面臨著在人生失意的情況下內(nèi)心所產(chǎn)生的矛盾;而《行行重行行》與《今日良宴會》雖然一個是寫離別,一個是寫失意,但也同時引發(fā)出在短暫的人生中是堅持理想還是放棄理想去追求富貴與享樂的問題。前者表現(xiàn)出一種堅貞的德操,而后者則表現(xiàn)出一種遲疑和困惑。下一次我還要講一首《西北有高樓》,這首詩也可以和已經(jīng)講過的幾首詩作一個比較。《西北有高樓》寫了一個始終沒有出現(xiàn)的、寂寞孤獨的女子,她和《青青河畔草》中那個急于表現(xiàn)自己的女子形成了一個對照,從而表現(xiàn)出兩種不同的品格和境界。在表現(xiàn)手法上,《青青河畔草》是直述的,《西北有高樓》是象喻的。而《西北有高樓》的象喻,又可以和《行行重行行》的那種在語意和語法上含混模棱的特色形成另一種對比。我上次曾經(jīng)講到:《行行重行行》在語意和語法上有很多地方是多義的,因此造成了后人很多不同的解釋。但比較而言,《行行重行行》的多義終歸能夠把握,你可以從文字或語言上去推求,或者引出一些古書來印證你的解釋。而《西北有高樓》則不同,它所給予讀者的乃是一種象喻的聯(lián)想,這種聯(lián)想可以是多方面的,它的好處完全在神不在貌,你根本就無法從表面的語言文字去推求。這首詩,我們下一次講。

   

第四節(jié)《西北有高樓》


   今天我們一起欣賞《古詩十九首》中的《西北有高樓》。這首詩在藝術上比前邊那幾首更富于曲折變化,而且?guī)в幸环N象喻的意味。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交疏結(jié)綺窗,阿閣三重階。

   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

   清商隨風發(fā),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嘆,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愿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


   中國舊詩有一個傳統(tǒng):它的文字本身往往就能引起人向某一個方面的聯(lián)想。上次我說過,《青青河畔草》那一首中所用的“青青”、“盈盈”、“皎皎”、“娥娥”等詞語,在詩中培養(yǎng)出一種外露的、不甘寂寞的氣氛。而這首詩與那一首不同,它的開頭第一句“西北有高樓”,就把人引向一種脫離世俗的高寒境界。因為,中國在地理形勢上是西北高東南低,西北是寒冷的,東南是溫暖的。所以在中國的舊詩里,一提到北方或西北,就給人一種高峻、寒冷的感覺。同時,高樓形象的本身,也往往代表著一種孤高并與世隔絕的環(huán)境。李商隱有一首詩說:“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霜月》)當秋雁開始從北向南飛的時候,叫了一夏天的蟬也就停止了喧嘩。詩人也許是真的聽到了雁聲,從而內(nèi)心就產(chǎn)生了一種從喧嘩到凄清,從炎熱到寒冷的感受,而這同時也就意味著一種擺脫了世俗喧囂的境界。高樓浸在如水的月光之中,不但高寒,而且晶瑩皎潔?!扒嗯笔撬瘢八囟稹奔存隙?,都是居住在高寒境界里的人物。她們不但能夠耐得住寒冷、孤獨和寂寞,而且越是寒冷、孤獨、寂寞,越是能夠顯示出她們的美麗。


   盡管我們已經(jīng)有了這么多聯(lián)想,但“西北有高樓”這幾個字畢竟還只是一個理性的說明,這是不夠的,他還要給你一個更具體的形象,那就是“上與浮云齊”?!褒R”是平的意思,那西北的高樓和天上的浮云一樣高!這真是一開口就把人的目光引向半天的高處。這里這種境界,與《青青河畔草》的那種氣氛顯然不同。古人寫詩的時候,如果是寫一個女子,往往先寫她出現(xiàn)的背景和氣氛,而這些是和人物的品格結(jié)合在一起的。李商隱寫一個女孩子說“碧城十二曲欄桿”,你想一想,居住在這樣美麗環(huán)境之中的女孩子,她的內(nèi)心應該有多么美麗、委婉!而現(xiàn)在我們這首詩中還未露面的女子,她所居住的環(huán)境不僅有“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的高寒,而且也有“交疏結(jié)綺窗,阿閣三重階”的美麗?!笆琛保小巴ā钡囊馑?,是怎樣的“通”呢?就是“刻穿之”。中國舊式房屋的窗戶都是木頭的,上邊有窗格子。講究的木窗,上面的窗格子往往雕刻出彎彎曲曲的花紋。這花紋當然是刻通的,而且互相交叉,所以叫作“交疏”?!熬_”是“文繒也”。古代的絲織品,沒有花紋的是素絹,有花紋的就叫文繒。那么“結(jié)綺”是什么意思呢?李善的注解說是“刻鏤以像之”,就是說,那木窗欞上刻出來的花紋就像絲織品上織出來的花紋一樣美麗精致。但也有人認為,這個“結(jié)綺”是指用有花紋的絲綢制做窗幃系在窗前。詩歌可以有多義,這樣講也是可以的??偠灾?,“交疏結(jié)綺窗”這五個字給人一種精致、美麗的印象,而這里邊實際上也就包含了對人物形象品格的暗示。


   “阿閣三重階”的注解比較復雜,李善引了《尚書中侯》里的一句話“鳳凰巢阿閣”,又引了《周書》里的一句話“明堂咸有四阿”。明堂是一種很高大的建筑,古代各種重大的典禮活動都在明堂中舉行,而明堂一般都是有“四阿”的。鄭玄《周禮注》說,“四阿”就是后來的“四柱”。其實,我們也可以不必做這么詳細的考證,總之凡是能夠稱為“阿閣”的,必然是那種很高大的建筑,而且不會只有一層。這個 “阿”字,就是極言其高大的意思。秦始皇曾經(jīng)蓋過一個很高大氣派的宮殿就叫作“阿房宮”,那么什么是“三重階”呢?中國古代建筑是很講究的,它不讓你筆直地一口氣走上去,而是走上一些臺階之后就有一個平臺,你可以休息一下再向上走。而且,古人說到三和九這兩個數(shù)字的時候常常不是確指,而是極言其多。“阿閣三重階”,并不一定只有三層,它可以有很多層平臺,所以這五個字給人的印象是極其高大雄偉、富麗堂皇?,F(xiàn)在你看,樓中女子還沒有出現(xiàn),她所居住的環(huán)境已經(jīng)渲染出一種背景和氣氛了。


   “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寫得非常好。那悅耳的聲音是從“上與浮云齊”的高樓上飄灑下來的,你要知道,越是那種高遠渺茫、難以得到的東西,才越容易引起人們的追求與向往。音樂,本來就是一種內(nèi)心感情的真實流露。古人常說:“聞弦歌而知雅意”,所以才有“知音”的說法?!耙繇懸缓伪保f明樓下的聽者已經(jīng)受到“弦歌聲”的感染,和樓上的歌者產(chǎn)生了共鳴,在心境上打成了一片。下邊他說:“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你要注意,這《古詩十九首》有時候?qū)懙脤嵲诤苊?,像這個地方,就發(fā)揮了一種不受拘束的想像。因為,這首詩里一共寫了兩個人物:一個歌者和一個聽者。但是——真的有這個歌者嗎?其實她完全是由聽者自己想像出來的,她的孤獨寂寞也完全是聽者自己想像出來的。事實上,是由于聽者自己感到孤獨寂寞,所以才想像高樓之上的弦歌者也是一個和他自己一樣孤獨寂寞的女子。其實他是把自己一分為二了。


   這個“杞梁妻”是什么意思?古代有一本書叫作《琴操》,相傳是東漢蔡邕所作,書中說,在琴曲里有一首曲子叫作《杞梁妻嘆》,是齊邑杞梁殖之妻所作。殖死,妻嘆曰:“上則無父,中則無夫,下則無子,將何以立吾節(jié)?亦死而已!”援琴而鼓之,曲終,遂自投淄水而死。崔豹《古今注》也記載了這件事,說法稍有不同,說是杞梁戰(zhàn)死,其妻曰:“上則無父,中則無夫,下則無子,人生之苦至矣!”乃亢聲而哭,杞都城感之而崩,遂投水死,其妹悲姊之貞操,乃作歌,名曰《杞梁妻》。后來,這件事又演化成了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民間故事??傊?,這里之所以用“杞梁妻”這個典故,是著重在“上則無父,中則無夫,下則無子”這幾句話。古代女子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總是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倘若既無父,又無夫,又無子,那就處于極端的孤獨寂寞之中了。這首詩是說聽者以為一定是這樣一個人,才可以彈出如此悲哀的曲子來。


   “清商隨風發(fā),中曲正徘徊”兩句寫得也非常美。我在講詞的時候講過,古代的音樂叫“雅樂”,南北朝時流行的音樂叫“清樂”,也叫“清商樂”,所以“清商”指的是一種曲調(diào)。但古詩中的“清商”卻不是指“清商樂”,而是泛指那種給人一種凄清哀傷之感的曲子。為什么呢?因為五音之“商”在四時里邊代表秋,而秋在中國傳統(tǒng)的“五行”里邊屬于“金”。“金”是兵象,刀槍劍戟等武器都屬于“金”,所以說,秋有一種肅殺之氣,到了秋天,蔥蘢的草木遇到這種肅殺之氣就都摧敗凋零了。因此歐陽修《秋聲賦》說:“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薄扒迳獭敝潜У?,而“清商隨風發(fā)”之所以寫得好,還不僅因為它寫出了那種凄清和悲哀,與此同時還寫出了一種美麗的姿態(tài)。難道聲音還有“姿態(tài)”嗎?這真的很難解釋清楚。大家都知道,聽音樂是不宜坐在喇叭跟前的,一定要有一個空間傳送的距離,經(jīng)過一種空氣的振蕩,那聲音才美。唐人說:“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那是一種遠遠地傳過來的聲音,因而顯得悠揚好聽。而且還不止如此,越是從很高很遠的地方傳下來的聲音,越是你不能夠看見,不能夠接觸,就越能夠激發(fā)你的想像。王國維寫過一首很好的小詞《浣溪沙》,上闋是:“山寺微茫背夕曛,鳥飛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磬定行云?!彼f:天已黑下來了,山頂上有一個寺廟在落日的一點點余輝之中看得不很清楚。那地方那么高,高得鳥兒都飛不上去,而且半山之下已經(jīng)昏暗了,你已經(jīng)沒有辦法上去了??墒菑哪莻€地方遠遠地傳來了孤獨的磬聲——磬是用玉石做的,聲音可以傳得很遠——那聲音不但對人是個誘惑,連天上的云彩都被它感動,經(jīng)過那里的時候都停下來不走了。當然,王國維這首詞接下來講的是哲理,我們且不去管它,我的意思是說,從高遠之處飄灑下來的那種聲音,總是具有一種對人誘惑和吸引的能力,它促使你想像,促使你追求。而且, “清商隨風發(fā)”就更妙。因為如果沒有風,聲音的振動就不發(fā)生變化。如果有風呢?順風的時候聲音就大,背風的時候聲音就小,你所聽到的那個聲音,隨著風的變化時遠時近、時大時小,是捉摸不定的,這就更增加了聲音的美感和對你的吸引。


   “中曲正徘徊”,徘徊者,是指曲調(diào)那種低回婉轉(zhuǎn)、抑揚頓挫的聲音在徘徊;“中曲”,就是曲子的中間,或者說中間那一段曲子。前邊我說“清商”給人一種凄清悲哀之感,而現(xiàn)在所說的“低回婉轉(zhuǎn)”,就不僅是簡單的凄清悲哀,而是在凄清悲哀之中還有一種纏綿婉曲的姿態(tài)。而且,人的內(nèi)心與音樂有很密切的關系,這一段曲子的徘徊,同時也就是人的內(nèi)心的徘徊。所以下面他說“一彈再三嘆,慷慨有余哀”。樓中那個女子,她每彈一個音符的聲音都傳達了那么多的哀嘆。我們常說 “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孔子在齊國聽到韶樂,三個月不知肉味,腦子里總是回想著那美妙的聲音。這里所謂“余哀”也是說,在音樂的聲音結(jié)束之后,仿佛還留下說不盡的悲哀,使你繼續(xù)感到激動。我們今天使用“慷慨”這個詞,一般是說某人在金錢方面很大方,但古人所說的“慷慨”不是這種意思,而是內(nèi)心感發(fā)激動的一種感覺。《史記·項羽本紀》寫到項羽在垓下和虞姬告別時說, “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這里的“慷慨”,就是指一種悲哀之中的感發(fā)激動?!安幌Ц枵呖啵珎粝 笔钦f,歌者如此投入地歌唱當然很辛苦——不但有歌唱的勞苦,而且有感情的悲苦——但那種苦算不了什么,如果聽歌的人真能夠欣賞她的歌,那么即使再辛苦也值得。但作者說,我所感到悲傷的不是她的辛苦,而是真正能夠聽懂她的歌、體會她的感情的人實在太少了。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在哪里?在于有人真正認識你的價值?!端疂G傳》里吳用到石碣村去找阮氏三兄弟,讓他們?nèi)牖锿偕骄V,阮小五和阮小七聽吳用一講,就用手拍著脖子說:“這腔熱血,只要賣與識貨的!”不要以為只有當強盜的這么說,孔子不是也說“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嗎?人們常說“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由此可見,活在世上卻沒有人理解,沒有人欣賞,那才是最悲苦的事情。


   結(jié)尾兩句“愿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有的本子不是“鴻鵠”,而是“鳴鶴”。要想分辨這兩個詞用哪一個更好,你就必須熟悉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鳴鶴”和“鴻鵠”這兩種鳥的形象含有不同的寓意,因而可以產(chǎn)生不同的意境。我們先說“鳴鶴”的含義,《易經(jīng)·中孚》的爻詞說:“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是說有一只鶴在山陰的地方嗚叫,而它的一個伴侶就在旁邊和它互相應答,這是一個大自然外在形象的比喻,代表了一種和諧的歡聚,所以下邊就聯(lián)想到,假如我有一杯好酒,我當然也要和你一同享用。因此,如果是“愿為雙鳴鶴”,其含義就是我愿意和你做一對可以互相應答的知音伴侶。聯(lián)系前邊的內(nèi)容,這個意思是可以講得通的?!傍欩]”也有出處,《史記》記載,漢高祖劉邦寵愛戚夫人,想要廢掉太子改立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張良給呂后出主意請來了商山四皓輔佐太子,劉邦看到德高望重的商山四皓不肯輔佐自己卻肯輔佐太子,就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他在同戚夫人飲酒的時候作了一首《鴻鵠歌》說:“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繒徼,尚安所施?!币馑际?,太子的翅膀已經(jīng)長成,他已經(jīng)像一只高飛的鴻鵠跨越四海,我們雖然想害他,但他已經(jīng)不是弓箭所能夠傷害的了。那么,這里如果是“愿為雙鴻鵠”,則除了成雙成對的含義之外,還含有高舉遠騖,不再受塵世傷害的意思。古代詩人經(jīng)常作這種高飛遠走的想像,李白有一篇《大鵬賦》,想像他自己變成一只大鵬,遇到了一只“稀有之鳥”,于是就“我呼爾游,爾同我翔”,兩個人有共同的理想境界,一起飛向遼闊高遠的天空,把那些塵世之間的齷齪卑鄙都拋得遠遠的。其實杜甫也有這種想法,他的《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在述說了那些“騎驢十三載,旅食京華春。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落魄失意之后,在結(jié)尾時說,“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意思是:我要變成一只白鷗,消失在那煙波浩蕩的大海上,離開這個使我失意和痛苦的塵世。杜甫是一個人飛走,李白是找一個知音兩個人飛走??傊?,遠走高飛,離開這個齷齪的、勾心斗角的塵世,這是千古以來很多讀書人共同的向往,或者說是一種共同的心態(tài)。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是一種自命清高、自視不凡的心理。其實,人在心靈和品格上是有區(qū)別的,不能一概而論。我以為,具有這種心理的人起碼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不管別人還輾轉(zhuǎn)在泥土之中,我只管自顧自地飛去。第二種是:盡管他會飛,但能抱著深厚的愛心降落下來與泥土之中那些凡俗的人們共處,而且不會沾染上那些污穢。第三種人是最了不起的:他不但自己能夠高飛,而且要教會那些輾轉(zhuǎn)在泥土中的人們,帶著他們一起飛。然而,我們怎么可能要求每一個人都這么崇高呢?一個人如果在心靈上能有一種向高處飛去的向往,那已經(jīng)是很好的了。實際上,這種想法還不僅僅存在于詩人、士大夫之中,我還可以舉出另外的例子來說明這是古往今來很多人共同的想法。大陸作家浩然是農(nóng)民出身,只受過三年小學教育,從小就參加了游擊隊,后來又參加過土改。他寫過一部小說《艷陽天》,男主角叫蕭長春,書中還有一個女孩子叫焦淑紅,她對蕭長春發(fā)生了愛慕的感情,卻又不能夠確知對方是不是也愛她,在一個有月光的夜晚,兩個人在路上一邊走一邊談話,焦淑紅就說:看到月光這么好,我真想變成一個什么飛到月亮里邊去。所以你們看,不只是詩人士大夫,即使是從事革命工作的人,當他們在工作中遇到很多挫折和煩惱的時候,也會產(chǎn)生失望的情緒,也會產(chǎn)生這種高飛遠走的想法。所以,這實在也是人類一種基本的心態(tài),我們不宜對這種心態(tài)作過分求全的責備。


   因此,“鳴鶴”的重點在于成雙成對,以此比喻人世間的幸福生活;而“鴻鵠”,則包含有一種高舉遠騖的理想境界。再者,“雙”字已經(jīng)包含了成雙成對的意思,“愿為雙鴻鵠”則不但是愿結(jié)成伴侶,而且這一對伴侶還有著共同的高遠理想。所以我個人以為,“鴻鵠”比“鳴鶴”更好。


   明朝有一位學者叫陸時雍,他說這首詩所寫的感情是“撫中徘徊,四顧無侶”?!皳帷?,是用手接觸的意思;“中”是內(nèi)心;“撫中”,就是你自己反省回顧,親自領會你內(nèi)心深處的那種感覺?!八念櫉o侶”是說,當你向四方觀望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是那么孤獨。陸時雍對這首詩還有幾句評論說:“空中送情,知向誰是,言之令人悱惻?!本褪钦f,如果你要傳達你的感情,就必須有一個對象,但這首詩里邊的對象完全是假想的,實際上并沒有這樣一個可以把感情投注進去的知音女子,可是,作者卻把這種內(nèi)心中最難傳達的感情通過一個假想的歌者和一個假想的聽者傳達出來了,寫得真是令人十分感動。所以,我以為這是《古詩十九首》里寫得很好的一首詩,它的好處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情意方面,另一個是表現(xiàn)方面?,F(xiàn)在我先談它在情意方面的好處。這首詩的主旨是對于一個知音的向往,這是干百年來人類共有的一種感情。因為人生在世總是想要追求一些完美的、能夠使自己真正滿足的東西。我的一個學生對佛學有些研究,她認識一位女法師,這位法師很年輕,還在美國念了PHD的學位,可是有一天她遇到一位佛教法師,僅僅通過很簡單的幾句問答她就覺悟了,后來就剃度皈依了佛法。我的學生和她很熟,有時候兩個人談起來,這位法師就講,她從很早的時候就總覺得自己內(nèi)心在追求向往一種什么東西,她在香港工作了很久,也在美國讀過書,那時候她的生活是浪漫多彩的,然而總覺得沒有得到一個真正的滿足,內(nèi)心總在渴望尋找一種真正完美的東西。其實,還不僅僅是信仰宗教的如此,自古以來,凡是有理想的人心中都有這種感情,就好像一種本能一樣,也許他自己并不十分清楚到底要追求什么,但總是覺得宇宙之間應該有這種最完美的東西,并且把滿腔的熱情都投注到對完美的追尋之中。從《離騷》開始,在中國的詩詞里抒寫得最多的,就是這種向往和追尋的感情。我以前寫過一本《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王國維這個人在性格上有很多特色,其中有一個特色就是對完美理想的追求。在人生社會中,什么叫作理想?有些人認為,一個年輕人努力完成他的學業(yè),然后有了自己的事業(yè),將來在事業(yè)上有所成就,這就是他的理想了。我以為,這個不是真正的理想。中國古代的儒家,教訓年輕人要“揚名聲顯父母”,主張“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這個是不是理想?我以為這也不是真正的理想。凡是你要追求一種名利上的成功或是一種現(xiàn)實的收獲,凡是你一開始就存有一種利害比較的念頭,那都不是真正的理想。真正的理想既不為功名利祿,也不為揚名聲顯父母,也不為立德立功立言,而是屬于你的一種本能,是你自己都拿它無可奈何的。例如陶淵明就說過“性剛才拙,與世多忤”,“饑凍雖切,違己交病”之類的話,那并不是為了某種道德的教條,而是他本身對某些邪惡的、污穢的、不完美的事情就有一種本能的排斥。還不是說為了某種利害的計較或為了維持一個清白的名聲,而是一旦違背了內(nèi)心這種本能,就會感到比挨凍受餓的滋味還要痛苦。一個人可以從很年輕的時候就有這種本能,就看你將來把它投注到哪里去了。它可以成為一種宗教的信仰,可以成為一種政治的理想,也可以成為一種學術的事業(yè)。而且,同樣是追求理想,又有不同的兩種類型。第一種人一定要追求完美,如果追求不到,他情愿以身殉之,即如屈原《離騷》所說的“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這種人熱情而且固執(zhí),往往成為偉大的文學家。第二種人其實也可以成為偉大的文學家,那就是像蘇東坡那樣的人。這種人對世界有一個通達的看法,知道從來就沒有所謂真正的完美無缺,任何人和事總是有美的一面也有丑的一面,有善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問題在于,你要多看人家好的那一面,鼓勵人家向好的那一面發(fā)展;對于現(xiàn)實中的不完美,你要“自其變者而觀之”,樹立一種通達的、灑脫的人生觀。有人認為,中國文學里一直存在這樣兩種類型,在早期文學作者里,屈原可以代表熱情執(zhí)著的那一類型,莊周則可以代表通達灑脫的這一類型。


   現(xiàn)在就要說回來了——如果你把你那種本能的追求和向往的感情投注給宗教、哲學或者政治,那當然很好,但這種投注是單方面的。因為你作為人是有知有情的,而對方作為一種信仰、一種哲理、一種主義,是無知無情的,你的感情不能馬上得到回答和共鳴。天下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你把你的感情投注給另一個與你有相同理想的知音,你馬上就可以得到回答,感受到一種溫暖。所以古人說人生如果能得一知己,那真是死而無憾了。所以,“愿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這種對知音、知己渴盼追求的感情,其實也是人類所共有的一種感情的基型。這也就是《西北有高樓》這首詩之所以在情意上寫得十分動人的緣故。


   這首詩之寫得好還在于它的表現(xiàn)方法。從表面上看,這首詩的句法很簡單,敘述也很直接,外表是很樸實的,但實際上它有好幾種表現(xiàn)方法用得非常好,例如背景的形象、感受和氣氛、象喻的聯(lián)想、若隱若現(xiàn)的人物等等。從“西北有高樓”到“阿閣三重階”這四句,沒有一個人物出現(xiàn),整個是寫背景,但從這些背景的形象中就渲染出一種氣氛,給你一種感受。這是很重要的,好詩和壞詩的區(qū)別往往就在這里。有的詩里所提出來的形象沒有完整統(tǒng)一的氣氛,因此也不能給人以深刻的感受。為什么會這樣?因為有些人他自己都不知道要說些什么,寫詩的時候心里并沒有什么想說的東西,只不過是拿一些漂亮的文字在那里拼拼湊湊而已。作者自己本來就沒有什么感受,又怎么能夠給讀者以氣氛和感受?一個好的詩人,他不但自己確實有深刻真切的感受,而且還能夠找到恰當?shù)男蜗蟀阉母惺軅鬟_出來?!段鞅庇懈邩恰烽_頭四句的背景形象所提供給我們的氣氛和感受是什么?剛才我說過,一個是高寒,一個是美麗,這是建筑物的形象。接下來他還有聲音的形象,從“上有弦歌聲”到“慷慨有余哀”是聲音的形象,它起了一種交往和傳達的作用。這曲調(diào)為什么如此悲哀?因為彈唱它的人是一個無依無靠的、孤獨寂寞的女子。這個女子與《青青河畔草》中那個女子顯然不同,那個女子是“皎皎當窗牖”,從一開始就是很鮮明地站在那里讓大家觀看的,而現(xiàn)在所寫的這個女子根本就沒有出現(xiàn),只是聽到了她彈奏音樂的聲音。事實上,不管建筑的形象也好,聲音的形象也好,都未必是現(xiàn)實的,作者只不過是用這些形象來傳達他的感受和氣氛,從而提供給你一種追求向往的象喻的聯(lián)想。而且他沒有到此為止, “不惜歌者苦”兩句是寫聽者與歌者的共鳴,“愿為雙鴻鵠”兩句是把聽者與歌者合一。這真是很妙的一件事,因為樓上那個女子只是詩人的想像,而所有那些建筑的美好、聲音的美好、中曲的徘徊,都是詩人自己的描寫,寫的是他自己內(nèi)心之中的境界。過去有人給《古詩十九首》作注解,考證《西北有高樓》可能是指洛陽城里的哪個樓,這實在是把這首詩講得死于句下了。作者制造的完全是一種氣氛和感受,他所寫的樓上那個女子好像是一個“對方”,其實就是他自己。建安詩人曹子建寫過一篇《洛神賦》,形容洛水中的那位女神“神光離合,乍陰乍陽”,說她身上有一種光采,一下子你就看見了,一下子又隱沒看不見了。而這首詩的妙處,也完全可以用這兩句來形容,在敘述的主體和被敘述的客體之間就是這種“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的關系。在一開始它們是分開的,到最后它們就合起來了,而實際上這種分與合是在若有若無之間,因為他在說對方那個女子的時候,其實也是在說他自己。這真是很微妙的一件事。以前我們講過的《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今日良宴會》雖然也很好,不過比較起來,這首詩的變化顯得更豐富些。


   下一次我們要講另一首變化很豐富的詩《東城高且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葉嘉瑩 古詩十九首講述
葉嘉瑩講古詩十九首(中)
古詩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行人囈語《古詩十九首》】之二十八: 浮思?語之 ——《古詩十九首》中游子的生命境遇探究
青青河畔草,古詩十九首
【古詩新裁】夢也無聲:《古詩十九首》之九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