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fēng)。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虞美人·聽雨》
蔣捷,詞作者,南宋末年進(jìn)士,生平與我們下文的主角頗有相似之處:
生于富貴,及至弱冠,家道中落,親亡故。壯年祖國任憑異族馳騁,卻無力改變。
悲歡離合總無情,老年,僧廬下,郁郁而終。
八大山人 魚石圖
“寫意”,中國畫的靈魂。而有這樣一個人,他的繪畫,代表著中國寫意繪畫的巔峰。
他:是一位明朝皇族,卻窮困潦倒一生。是一位僧人,大部分時間卻住在道觀。是寫進(jìn)藝術(shù)史的大師,在世時卻甚少人知曉。
朱耷(dā),字個山,號雪個,晚年還俗后,號八大山人,寧王朱權(quán)九世孫。
朱耷這個名字,至今依舊頗有爭議,曾有學(xué)者考證說:朱耷出生時,便有一雙大耳,他的父親朱謀就給他起了個乳名叫“耷子”,所以叫朱耷。而啟功先生則認(rèn)為:“耷”字乃是“驢”的俗字,作畫史傳記者殆嫌驢名未雅,因變體書之”。朱耷自己也曾署名驢字:‘吾為僧矣,何可不以驢名’。眾說紛紜,對其稱呼通常以其藝術(shù)風(fēng)格最為成熟,也是使用時間最長的八大山人為主。
“八大山人”印 之一
“八大山人”印 之二
說完了名,說說字,字個山,同樣是令人費解的冷僻字眼。
僧友黃安平曾給八大山人畫過一張像,而他本人則在這張畫上題跋6處,在其中一處有一段很有趣的禪偈。
在下圖最左側(cè) 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奇怪的字 一個包含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字 ,如果你仔細(xì)觀察這個字的字形,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字的結(jié)構(gòu)就是一個“個”字之形。
之后為一偈語 :“⊙咦!個,有個而立于一二三四五之間也。個,無個而超于五四三二一之外也。個山個山,形上形下,圓中一點?!保ㄏ聢D左側(cè),這是我能找到最清楚的圖片了....)
個山小像 局部 黃安平 現(xiàn)藏于八大山人紀(jì)念館
“洪武中,明太祖以子孫蕃眾,命名慮有重復(fù),乃于東宮、親王世系,各擬二十字,字為一世。子孫初生,宗人府依世次立雙名,以上一字為據(jù),其下一字則取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為序”。
因此,這個這個由金木水火土組成的字,即是隱喻著明朝的皇室藩族。
五行字之下,還有一個⊙,這個與山似乎不搭邊。但是注意這句話:“形上形下,圓中一點。” 那么,我們回去看原圖,假如在圓中一點的中間畫一條橫線,那么,上半部分就將構(gòu)成一個不規(guī)則的個字,而下半部分,則形成一個山字。
不過,還有一種說法認(rèn)為,這個⊙,其實是一個篆書的日字。
篆書“日 ”字
題此偈之人為八大之友,減余居士蔡受。在楞嚴(yán)經(jīng)中,有“八還辨見”一說,即:世間諸變化相,各還其本所因處,凡有八種,稱為八還。而這八還之首即為:“明還日輪,無日不明,明因?qū)偃?,是故還日”, 這就是蔡受《個山小像》“圜中一點”論的出處。還有人認(rèn)為“個”即為孤,意即在明室宗親里他已經(jīng)成了一個孤家寡人,同樣是眾說紛紜。
“八還”印 朱耷
而在他眾多的名與號中,“八大山人”是最廣為熟知的,也是他還俗之后的號。對于這個號的來源,有記載說:山人固高僧,嘗持《八大人覺經(jīng)》,因以為號?!钡藭r朱耷已經(jīng)不再是佛門中人,也是并無定論。
“八大山人”款
以現(xiàn)代人的眼光來看,其實這個簽名還挺萌的...上半部分是一個 >o< ,即使是“八大”二字的連寫,下半部分為“山人”。然而這四個字連成一起后,卻成了對朱耷命運最為恰當(dāng)?shù)母爬?,這四個字,即是“哭之”,又是“笑之”。
天啟六年(1626),在這一年里,歷史書上能讀到很多事,努爾哈赤包圍寧遠(yuǎn)城,重傷而退,8月,陜西流民起義,10月,皇太極于沈陽登基。正是在這風(fēng)雨飄搖的一年里,南昌寧王府中,朱耷出生。
隔年,18歲的崇禎皇帝登基,大明朝最冷的時候到了。
此時,寧王后裔的身份尚能支撐起一家文人式的生活,朱耷的父親是一位畫家,“亦工書畫,名噪江右”,在書香門第的熏陶下,少年時的朱耷8歲即能做詩,11歲畫青綠山水。朱門內(nèi),一派衣食無憂的生活。然而朱門外,卻是一派煉獄景象:
陜西“絕糶米市,木皮石面食盡,父子夫婦相剖啖,十亡八九。河南“大旱遍及全省,禾草皆枯,洛水深不盈尺,草木獸皮蟲蠅皆食盡,人多饑死,餓殍載道,地大荒”。
崇禎二年,裁陜北驛站,平民驛站兵李自成失業(yè),滿清亦在臥榻之側(cè)虎視眈眈,連年的戰(zhàn)爭,沉重的徭役,無數(shù)的因素累加在一起,變成一句話。
嗟爾明朝,大數(shù)已終。
1644年,崇禎皇帝自縊于景山,明朝滅亡。
這一年,朱耷19歲,隔年,父去世,第四年,妻子病逝(此處妻子可能是妻與子)。
家國皆亡,歷史未免太惡意。
八大山人 安晚冊之四 京都泉屋博物館藏
在嚴(yán)歌苓老師的《陸犯焉識》里,風(fēng)度翩翩的公子哥陸焉識在被關(guān)進(jìn)農(nóng)場改造后,為了生存,從一個會多國語言的語言學(xué)博士陸焉識,變成了口吃的老幾。
少年時的朱耷:“善恢諧,喜議論,娓娓不倦,嘗傾倒四座”,何等意氣風(fēng)發(fā)。
然而在歷史的車輪下,個人的力量太過有限,從大明皇族到喪家之犬,僅僅只需要一年,異族已為刀俎,而他成為了魚肉,身份暴露,誰都可以殺了他。
于是,那個意氣風(fēng)發(fā)的朱耷不見了,成了一個口吃,并在24歲,出家為僧。
“亦暗啞,左右承事者,皆語以目,合則頷之,否則搖頭,對賓客寒喧以手。聽人言古今事,心會處,則啞然笑,如是十余年。”
書畫冊之三 私人收藏
我記得06那年,湖南衛(wèi)視有一檔欄目,為兩個小孩互換家庭,兩家庭一極窮,一富裕。對于富裕的家庭而言,生活是向下兼容的,便美其名曰憶苦思甜,然而對于窮孩子而言,這高樓大廈,這琳瑯滿目,搞不好這此生都難再見。
假如活在當(dāng)代,朱耷大概還有通過自己的奮斗,獲得改造,寫一本自傳,重新做人的機(jī)會??上?,早了323年,嘉定三屠,揚州十日尤在耳邊,對于留發(fā)不留頭的清朝而言,當(dāng)個和尚,以法號廢掉朱姓,顯然是那個最優(yōu)解。
在20歲,這一生中最美好的年華,他已經(jīng)沒有了未來,成為了一個瘋且啞的和尚。
在之后的歲月里,朱耷曾與母親居于南昌,生活清貧,常飲酒,動輒醉,便揮毫十多幅。附近的貧士、屠夫、孤兒,向其索畫,有求必應(yīng)。
“未幾病顛,初則伏地嗚咽,已而仰天大笑,笑已,忽跿跑踴躍,叫號痛哭,或鼓腹高歌,或混舞于市,一日之間,顛態(tài)百出,市人惡其擾,醉之酒,則顛止?!?/span>
八大山人花鳥
到了36歲,朱耷想“覓一個自在場頭”,便找到南昌城郊十五里的天寧觀,并改建天寧觀,更名為“青云圃”。過上了亦僧亦道的生活。五十三歲那年,臨川縣令胡亦堂因聞其名,邀請他在官舍做客近一年,這對一個不食周粟孤臣而言十分苦惱,遂裝作瘋癲,撕裂僧服,獨自走回南昌。并于隔年還俗,后返回青云圃,直到62歲,朱耷把道觀交給道徒主持,隱居于南昌,并自筑一草房,提名“寤歌草堂”,在這度過了他孤寂貧寒的晚年,80歲,郁郁而終。
終其一生,朱耷一直以遺民自居:“愧矣!微臣不死。哀哉!耐活逃生”。
并用手中的筆,來表達(dá)自己的態(tài)度。
古梅圖 朱耷
這是朱耷在57歲時的作品《古梅圖》,大致在康熙21年,在這幅畫上,朱耷自題了3首詩。從右向左,第一首為:
“分付梅花吳道人,幽幽翟翟莫相親。南山之南北山北,老得焚魚掃虜(此為空,挖去一字)塵。印:驢屋驢書?!?/span>
梅花道人即是元朝畫家吳鎮(zhèn),其字號梅花道人,幽幽即幽深之意,翟翟出自《竹竿.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籊籊竹竿,以釣于淇”。南山之南北山北,道不同不相為謀,而關(guān)鍵就在最后一句,焚魚,相傳周武王伐紂,渡河,有白魚躍入舟中,武王燒魚以祭。這里用焚魚來表示其反清的決心。掃虜塵,在這里虜字被屏蔽掉了,應(yīng)該是被藏家抹掉,以避清朝的文字獄。由畫古梅聯(lián)想到畫梅花道人知名的吳鎮(zhèn),吳鎮(zhèn)為宋元之際畫家,在那個同樣也是漢人被韃虜所奴役的元代,同為遺民的朱耷與吳鎮(zhèn),但吳鎮(zhèn)只是亡國不出仕以表示清高有節(jié)的隱士,絕非朱耷這般懷念故國并渴望復(fù)國,因此,朱耷感到他與吳鎮(zhèn)雖同畫梅花,但兩人的猶如“南北之南北山北”。
吾雖老,也要像武王伐紂一般,掃清虜塵。
那么,什么樣的人是朱耷志同道合的呢?他又在上提了第二首詩:
“得本還時末也非,曾無地瘦與天肥。梅花畫里思思肖,和尚如何如采薇?!?。
這里則有兩個典故,思肖,即為元初遺民畫家鄭思肖。鄭思肖,原名不祥,宋亡后改為思肖,思肖,指思念宋朝國姓“趙”,字憶翁,意即思念故國之意。鄭思肖極善花墨蘭,但是花葉蕭疏,從不畫根土,意即故土為敵國所奪。第二個典故,則是采薇,商朝遺民伯夷叔齊二人,隱居首陽山采薇而食,直至餓死亦恥不食周粟。
這幅朱耷的《古梅圖》,就是在以梅花自喻,生活的艱辛,生存的壓力,雖使我枝干殘破,卻不會摧垮我心,我心如梅花,依舊盛開。我想細(xì)致你的你一定發(fā)現(xiàn),這副古梅圖雖有強(qiáng)壯的根部,卻不畫土地,即是向鄭思肖的無土蘭花致敬,故國被韃虜所滅,故土被蠻夷所奪,而他這個明朝宗室,則出家為僧,決不向敵國臣服。
孔雀竹石圖
“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強(qiáng)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論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span>
何其高貴的孔雀啊,在朱耷的藝術(shù)語言中,卻另有所指。
孔雀其實是奴才,為什么呢?想想清朝的官帽,孔雀花翎,你就明白了。三耳即為臧三耳,指其除了左耳和右耳還有一個好打聽、告密,善于捕風(fēng)捉影的耳朵,在這里的孔雀,就是在影射清朝官員,皆是奴才。
坐二更,則是畫此畫時,正處于康熙第二次下江南之時,清廷上朝向來是五更(早3-5點),但是不少大臣二更(前一天晚9-11點)就開始坐等,何其諂媚也。詩畫結(jié)合,諷刺辛辣,在那個大興文字獄的年代,朱耷巧妙的用自己的智慧,記錄下來那一代丑陋清朝官員。
作為大明宗室,他一直等待著光復(fù)復(fù)明朝之日。
瓜月圖
這幅則是《瓜月圖》,原作藏于哈佛大學(xué)福格藝術(shù)館。
“己巳潤八月十五夜畫所得”,節(jié)日,永遠(yuǎn)都是有人歡喜有人愁。比如我一個失戀的人,偏偏碰到七夕,我一個沒有家的人,卻非得望著團(tuán)圓。在朱耷的那個年代,這么多痛苦累加在一起,他能做的卻只能青燈古佛的日復(fù)一日,何等的承受與隱忍。
畫上題詩曰:“眼光餅子一面,月圓西瓜上時。個個指月餅子,驢年瓜熟為期?!?/span>
這又是一個故事:傳聞在在元末時期,朱元璋欲聯(lián)合反抗力量,但元朝官兵搜查嚴(yán)密,無從傳遞消息。劉伯溫便命王昭光制造餅,將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里。再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于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yīng),一舉推翻元朝。直至現(xiàn)在,依舊有《八月十五殺韃子》的傳說。
朱耷始終在等著這一天的到來,在那個信息閉塞的年代,他只等來了一次又一次所謂的朱三太子的消息。
究竟何年能再復(fù)我大明,朱耷給出的答案是,驢年馬月,驢年馬月,佛教里謂其無期也。若是猴年馬月,尚在十二生肖里,驢年又在哪呢?
西泠印社藏 八大山水
無論對于何種藝術(shù)形式而言,情感的抒發(fā)總是令人感到驚心動魄。
就是這個生而坎坷的人,卻代表著中國寫意繪畫的巔峰。
雖然這個名字對于年輕人而言,遠(yuǎn)沒有梵高,達(dá)芬奇熟悉。
雜畫冊之二 榮寶齋藏
花鳥山水冊頁 上博藏
鳥兒孤傲,冷氣逼人,魚兒白眼示人。一如他對命運的態(tài)度,正是這種態(tài)度,這種純粹的情感抒發(fā),使他的畫中帶著一種凄涼,冷寂的獨特美感。
“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仍是舊山河。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xì)揣摹 。"
——朱耷自題
對于朱耷而言,雖然年少成名,但是因為其復(fù)雜的身份,身處的環(huán)境,使他甚少與人來往,這種刻意的避世,相關(guān)文字的缺失,讓他的一切都籠罩著一層迷霧。
然而這并不妨礙他在藝術(shù)上的偉大。
“青藤雪個遠(yuǎn)凡胎,缶老衰年別有才。我愿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轉(zhuǎn)輪來?!?/span>
——齊白石
八大山人 安晚冊
文/秦漢 摘自《芭莎藝術(shù)》新媒體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