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水路是經(jīng)濟發(fā)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和保障,因而早在春秋末年人們就開始修建運河。在歷史的長河中,運河又多次被修建,溝通南北五大水系。
這條長度僅次于長江的京杭大運河開了世界航運史上的先河。
中國除了地上水道工程外,還有極其引以為豪的地下水道工程--坎兒井。
在荒漠的戈壁上干旱無水,人無法生存。兩千多年前人們竟可以在地下開掘5,000公里長的暗水道,使沙地變成綠洲。古人們所采取的方法卻相當簡單:利用地理環(huán)境,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
世界最古老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簡稱大運河,位于中國東部,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經(jīng)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和浙江四省二市,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
大運河河道包括通惠河、北運河、南運河、通濟渠、永濟渠、會通河、淮揚運河、江南運河、浙東運河等。
春秋末年,吳王夫差為與晉國爭雄,于公元前486年修建運河150公里,溝通長江和淮河。
隋代統(tǒng)一南北以后,陸續(xù)開挖以洛陽為航運中心,首尾相接的幾段運河,開通南北水道。
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后,為了避免繞道洛陽,修建了濟州、會通、通惠等河。新的京杭大運河比繞道洛陽的隋唐大運河縮短了九百多公里。
現(xiàn)今的京杭大運河
明成祖遷都北京后,為解決大規(guī)模南糧北運的問題,下令工部尚書宋禮征民夫16萬,疏導(dǎo)自濟寧到臨清的元代運河。
大運河的運量從元朝初年的不足10萬石,達到明朝中期最高年份的580萬石,到清代最高年達有800萬石。兩千多年來大運河對中國經(jīng)濟和文化的發(fā)展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北京通州八里橋下的通惠河及大運河遺產(chǎn)界樁
京杭大運河是僅次于長江的第二條'黃金水道,遠遠超過蘇伊士運河(190千米)和巴拿馬運河(81.3千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長的古代運河。它領(lǐng)先于世界千年,顯示中國古代航運工程技術(shù)的卓越成就。
【老崔嘮歷史,一個專注歷史事件的愛好者】
(敬請關(guān)注公眾號:老崔嘮歷史 laocuiailishi)每天推送精彩的內(nèi)容給大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zé)任編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