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朝人民軍隊連續(xù)5次沉重打擊下,侵朝美軍被迫于1951年7月10日,在“三八線”的西部重要城市——開城,同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進行停戰(zhàn)談判。
1951年9月,志愿軍第六十五軍一九五師奉命開赴開城地區(qū),執(zhí)行保衛(wèi)開城、保衛(wèi)談判的任務。
談判開始,美軍和南朝鮮軍毫無誠意,并指使其部隊肆意滋擾開城中立區(qū)。
志愿軍一九五師和兄弟部隊針鋒相對,10月奉命對盤踞在開城以南、砂川河以西、漢江北岸、禮成江以東之敵予以反擊,很快將敵人全部驅(qū)逐至砂川河以東和漢江南岸。
隨后,一九五師的三個團便據(jù)守在砂川河以西沿線和漢江北岸一帶。
10月25日敵我雙方恢復停戰(zhàn)談判,地點移到開城以東的板門店。
談判桌上,美軍代表無理提出要我方后撤1500平方公里,妄圖不戰(zhàn)而取得開城地區(qū)。這一無理要求當即遭到我方嚴厲拒絕。
談判不成,南朝鮮軍隊第一師企圖攻占砂川河西岸的制高點——軍藏山、天德山等我方陣地。
為了打破敵人的進攻企圖,部隊展開了以構(gòu)筑坑道為主體的防御陣地的熱潮。
那時,構(gòu)筑坑道工事的唯一工具就是小鍬、十字鎬。
軍藏山是一座青石嶙峋的高山,石質(zhì)堅硬。戰(zhàn)士們就用這些簡單的工具,晝夜不停地挖掘。
時間不長,小鍬磨成了鐮刀,十字鎬磨成了小錘子。盡管這樣,坑道的進度十分緩慢,一天只能進展幾厘米。
五八四團工兵排長謝福林,邊挖坑道邊琢磨:敵進攻迫在眉睫,戰(zhàn)士們已使出渾身解數(shù),仍不能加快進度,怎么辦?
一天晚上,謝福林忽然想到:敵人打到我陣地上的炮彈,有些沒有爆炸,如果能取出里面的炸藥,不就可以用炸藥來炸石挖洞嗎?
天還沒有亮,他就翻身下床,跑到山坡上尋找沒有爆炸的臭炮彈,一口氣竟找到十八枚。他如獲至寶,高興得在坡上跳了起來。
對于拆炮彈,謝福林可謂得心應手,他很快把這18枚炮彈一一拆卸開,共取出炸藥100多公斤。
工兵排利用這些炸藥打眼放炮,很快挖掘了一條寬1.3米,高1.9米、長58米的坑道。
挖成一條坑道后,工兵排趁熱打鐵,要求再挖一條,可山坡上的臭炮彈沒有了。
謝福林四處打聽,戰(zhàn)友們說山凹里有一顆敵人飛機扔下來沒有爆炸的千磅炸彈。他一聽,二話沒說,趕忙跑去。
果真不假,大炸彈靜靜地躺在那里。謝福林同樣如獲至寶、欣喜若狂,他心想,如果把這龐然大物肚子剖開,東西一定不少。
他剛準備拆開炸彈,又轉(zhuǎn)念一想,這會不會是定時炸彈?萬一它“醒”了,可不是好玩的。當時,他沒有動手。
第二天他又去“探望”了一次,看到大炸彈仍躺在那里。
第三天,急不可待的謝福林卷著袖子上去了。他想還是自己去為好,萬一“光榮”了,也只有我一個。
他先卸下炸彈的引信頭,下面有個鐵盤,使盡力氣也轉(zhuǎn)不動。
無奈之下,他只好悄悄地把班長叫來,倆人合力擰,那鐵盤終于擰下來了,米黃色的炸藥也露了出來。
可炸藥是固體的,硬掏掏不出來。謝福林就騎在炸彈上,把炸藥一點點地搗碎,然后往外掏。拿回去一稱,500多公斤,工兵排的戰(zhàn)士個個樂得合不攏嘴。
有了炸藥,工兵排如虎添翼,他們用這些炸藥,又挖掘了一條長,190米長的坑道。
彈殼也沒有浪費,工兵排用來做水缸。后來,工兵排把這“水缸”獻給了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
師領導和機關推廣了五八四團工兵排的經(jīng)驗,表彰了謝福林排長的英雄事跡。
全師每個單位都組織了專門力量,搜尋敵人打過來的與飛機扔下來的那些沒有爆炸的炮彈和炸彈,從中獲取炸藥,大大加速了坑道工事的構(gòu)筑。
后來,在祖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炸藥源源不斷地運到前線,部隊開始了更大規(guī)模的坑道工事構(gòu)筑。
這樣,志愿軍的陣地變成了攻不破、炸不爛的鋼鐵防線。敵人奪取開城地區(qū)的計劃成為泡影,而志愿軍的前沿陣地卻伸向了砂川河以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