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吳門顧松園(靖遠(yuǎn))私淑繆仲淳之學(xué),在虛勞證治上頗具特色。我在這里要介紹他的三首方子,供臨床者參考。
保陰煎:熟地10~30g,生地、天冬、麥冬各6~10g,玉竹、茯苓、懷牛膝各6~10g,龜板、鱉甲各12~15g。用于慢性久病,真陰虛損,相火熾盛而見骨蒸,五心常熱,唇紅,顴赤,口苦,舌干,耳鳴目眩,腰膝酸軟,四肢無力,倦怠嗜臥,小便黃赤,六脈弦數(shù)或虛數(shù)無力者。尋其立方之義,大率以大劑熟地配以生地滋腎填精,培其根本,二冬清肺降火,全其母氣(金生水),茯苓、山藥、玉竹,甘平補(bǔ)脾以健中宮,滋化源,牛膝、茯苓導(dǎo)火下行。治療陰虛火旺而不犯一點苦寒,是這首滋陰降火方的特色。
顧氏此方的藍(lán)本,是《先醒齋醫(yī)學(xué)廣筆記》的集靈方(人參、熟地、天冬、麥冬、枸杞子、牛膝)。用玉竹代人參,是怕人參性熱,“肺熱還肺”。但他在方后注中說:肺經(jīng)無熱,肺脈按之無力者,量加人參。集靈方所用枸杞子,亦見于方后注中。
與顧同時的蘇州醫(yī)人汪纘功(顧氏曾用大劑白虎湯治好他的熱?。?,將顧氏著作中的“虛勞篇”更名為“虛勞論”,收在他的《醫(yī)要》中(此書未刊行)。其后,汪的孫子汪正希將此文節(jié)錄,發(fā)表在唐大烈主編的《吳醫(yī)匯講》卷十。無獨有偶的是,同在一個時期的江南名醫(yī)何炫(嗣宗)亦將其竊為己有,更名為“虛勞心傳”或“何氏心傳”??梢?,剽竊他人成果的事,在古代也是屢有發(fā)生的。但由此亦可證此方及顧氏的虛勞篇的價值了。
回生丸:紫河車、熟地、萸肉、枸杞子、懷牛膝、菟絲子、山藥、茯苓、蓮子、天冬、麥冬、黃牛肉膏、五味子、酸棗仁、桂圓肉、蓮須、玄參、地骨皮、女貞子、龜板、鱉甲、魚鰾膠。適應(yīng)證與方義與保陰煎相近,而用藥則有所擴(kuò)充,清熱不犯苦寒,以免戕伐生氣,敗胃損脾;五臟兼補(bǔ),而以脾腎先后天為重點,更加入血肉有情之品以充養(yǎng)形質(zhì),是本方的特點所在。顧氏自許此方對陰虛勞損,功在六味、左歸之上(原書未載分量)。
長春廣嗣丹:生地250g、砂仁30g拌蒸,萸肉、枸杞子、麥冬、天冬、菟絲子、牛膝、杜仲、山藥、茯苓、肉蓯蓉、人參、五味子、柏子仁、當(dāng)歸、補(bǔ)骨脂、巴戟天、蓮須、覆盆子、沙苑子各120g,鹿角膠、龜甲膠各500g,虎骨膠250g,魚鰾膠500g,豬脊髓40條,黃牛肉、精羊肉、黑狗肉各5000g煎膏,各加砂仁30g、紫河車10具、雄晚蠶蛾(炒,去足翅)120g。此方系顧氏采自民間者。原方中有狗、驢鞭,顧氏認(rèn)為不用亦可。
細(xì)繹此方,藥味雖多而不雜亂,竟包括了多首古昔名方,如王肯堂的河車丸(紫河車、人參、山藥、茯苓)、張介賓的左歸丸(熟地、萸肉、山藥、枸杞子、菟絲子、牛膝、龜膠、鹿膠)、《醫(yī)方考》的龜鹿二仙膠(人參、枸杞子、龜膠、鹿膠)、韓飛霞的異類有情丸(鹿茸、鹿角霜、龜板、虎脛骨、豬脊髓)、繆仲淳的集靈方(已見前)、楊氏家藏方的還少丹(熟地、山萸、枸杞子、肉蓯蓉、巴戟天、茯苓、山藥、杜仲、懷牛膝、五味子、大棗、石菖蒲、遠(yuǎn)志、楮實、小茴香)、《局方》青娥丸(補(bǔ)骨脂、胡桃肉、杜仲、大蒜)等。此方采諸方之精華,其特點是:①補(bǔ)腎陽、助命門火而無桂附之燥烈,瀉相火而無知柏之苦寒,峻補(bǔ)其腎,五臟兼調(diào),溫而不熱,滋而不膩。②多用、重用血肉有情之品,以栽培精血,俾精旺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凡丈夫中年,覺陽衰精薄,便可服餌(語氣頗似韓飛霞)。”③顧氏謂此非虛勞正方,宜用于陽事短小,易痿易泄,精寒、精薄而無子嗣者。以藥測證,應(yīng)當(dāng)還有頭暈耳鳴、懶于動作、腰酸、夜尿頻多等癥。相火易動及陰虛內(nèi)熱者則當(dāng)用前二方,此方非其所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