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治感冒、咳嗽,效驗如神:
★ 麻黃6克 杏仁10克 蘇子10克 陳皮10克 前胡10克 法夏10克 枳殼10克 木香10克 云苓10
克 桔梗10克 黃芩10克 葛根15克 竹茹15克 甘草6克
感冒見背寒,心里不舒,行動、精神恍惚,無食欲,用下方:
★ 元參10克 半夏6克 凈菊花6克 香薷(即 香茹)6克 木通10克 車前草10克 燈芯草6克 滑石10克 梔子6克 黃連3克 連翹6克 柴胡10克 黃芩10克 甘草6克
感冒見頭痛身強,燒熱,肚痛,早上流鼻血,用下方:
★ 銀花10克 川芎10克 桂枝10克 白芷10克 北辛3克 杭菊10克 鉤藤15克 羌活10克 防風(fēng)10克木通10克 滑石20克 木香10克 薄荷10克 荊芥10克 廣臺烏15克 神砂草15克 甘草6克
【頭暈】
★ 杭菊10克 鉤藤10克 川芎10克 云苓10克 防風(fēng)10克 銀花15克 桔梗10克 蔓荊子10克 甘草5克
頭暈兼右邊筋骨痛,心累,用下方:
★ 黃芪20克 桂枝10克 白芍20克 當(dāng)歸20克 大棗20克 炙甘草10克 飴糖60克引
頭暈且無記憶力,左膀痛,用下方:
★ 茯苓20克 陳皮10克 法夏12克 桂枝10克 羌活10克 枯黃芩20克
§頭暈且血壓高、暈車、清早發(fā)嘔、睡眠不足、左眼花、流淚,用下方:
★ 山藥20克 白扁豆20克 苡仁20克 茵陳20克 澤瀉10克 鹽杜仲20克 枸杞20克 連翹20克
§頭暈且頭痛眼花,左腰痛,常流淚,用下方:
★ 當(dāng)歸15克 熟地20克 棗皮(學(xué)名:山茱萸,又名:山萸肉))20克 山藥20克 黃芪20克 茯苓15克 丹皮15克 澤瀉15克
§頭暈十幾年,胃脹,上臺階時胃痛,感冒咳嗽,臉腫,用下方:
★ 茯苓15克 黨參20克 白術(shù)15克 炙甘草6克 大棗20克 陳皮10克 法夏15克 生姜一片引
§頭重腳輕
★ 山藥20克 苡仁30克 茯苓15克 黨參30克 大棗20克 陳皮10克 黃芪20克 木瓜20克 連翹20克
§頭暈且汗多,用下方:
★ 柏子仁20克 五味子10克 茯苓20克 全當(dāng)歸15克 生地20克 黨參20克 玄參15克 麥冬15克
天冬15克 遠志12克 朱砂15克 桔梗15克 棗皮(又名:山萸肉)15克
【頭痛】
§頭痛且看久了眼發(fā)花,舌發(fā)炎出血,四肢乏力,胃口不開,用下方:
★ 黃芩15克 麥冬20克 生地20克 熟地20克 赤芍15克 龍膽草3克 銀花20克 炙甘草6克
§頭痛且眼花,胃脹腰痛,手足麻、癢,用下方:
★ 黃芪20克 黨參20克 陳皮10克 柴胡10克 白芍15克 青皮6克 木香6克 茯苓15克
§終年頭痛,用下方:
★ 熟地35克 玉竹35克 棗皮(又名:山萸肉)15克 山藥10克 當(dāng)歸10克 川芎10克 玄參10克 五味子2克 寸冬7克
(服一劑后頭痛更甚,二劑其痛即止,三劑頭痛痊愈,永不再發(fā)。藥味不可加減。)
【面腫】
§左邊肚皮燒,臉腫十多年,用下方:
★ 蒼術(shù)15克 陳皮10克 黃芩10克 連翹20克 枳殼3克 川木香6克 油厚樸15克 甘草6克
§眼花和沙眼,用下方:
★ 青木香30克 夜明砂60克 白菊10克 白糖引
§少陰耳聾,用下方:
★ 泡參10克 柴胡10克 黃芩10克 白芍10克 法夏10克 通草5克 菖蒲5克 正北辛3克 大棗7克
§腎虛耳鳴、耳聾,用下方:
★ 正北辛3克 菖蒲3克 川椒1克(上藥共研成細末黃蠟、松香二藥煨熔時,以前藥作成條狀
,用砂布包, 塞耳。一日一換,三日即愈。
§鼻尖生瘤、痣、下垂,用下方:
★ 外服:火蔥、鮮夏枯草,搗爛外敷,每天1次。
內(nèi)服:昆布15克 海藻15克(二藥另包,洗去鹽) 柴胡12克 香附12克 夏枯草20克
陳皮10克 梔子10克
蒼耳子12克 辛夷10克 赤芍10克 歸尾10克 射干15克 連翹15克
【鼻炎】
★ 內(nèi)服:銀花10克 連翹10克 僵蠶10克 防風(fēng)10克 鉤藤10克 黃芩10克 白芷10克 甘草3克
車前草、蒲公英引
外治:白花蛇舌草、野油菜、斷腸草共鮮用搗汁滴鼻內(nèi)。亦可治鼻痔和鼻疳牙痛
★ 升麻10克 防風(fēng)10克 荊芥10克 生地10克 細辛5克 丹皮10克 當(dāng)歸10克 甘草3克 川椒1克引
(上門牙痛加黃連2克 寸冬2克;下門牙痛加黃柏10克 知母10克;左邊上痛加梔子15克 柴
胡15克;
★ 左邊下痛加羌活10克 龍膽草10克;右邊上痛加大黃10克 枳殼10克;右邊下痛加黃芩10克
桔梗10克;
兩邊上痛加白芷10克 川芎10克;兩邊下痛加白術(shù)10克。(上方服后,再用六味地黃丸加骨碎補35克,
牙痛永不復(fù)發(fā)。
【腮腺炎】
★ 羌活10克 獨活10克 柴胡10克 川芎10克 白芷10克 連翹10克 紅花5克 天花粉10克 大力
子10克 防風(fēng)10克 荊芥10克 歸尾10克 甘草3克 漏蘆3克引
【兩腮硬痛】
★ 青黛10克(另包)沖服 銀花10克 瓜蔞10克 貝母3克 甘草3克 (寒加麻黃10克 大力子10
克;熱加連翹10克 紫花地丁20克)
【慢性喉炎】
★ 熟地35克 棗皮(又名:山萸肉)15克 山藥15克 云苓15克 澤瀉10克 丹皮10克 當(dāng)歸15克 川
芎15克 白芍15克
★ 首烏15克 枸杞15克寸冬10克阿膠7克 人參10克 玄參10克 女貞子15克 知母10克 黃柏10
克(玄參、女貞子、知母、黃柏四味藥用鹽水炒)
※上述各藥共研成細末,煉蜜為丸,白開水送服。
★ 熟地35克 棗皮(又名:山萸肉)15克 山藥15克 云苓15克 澤瀉10克 丹皮10克 枸杞15克 首
烏15克 肉桂7克 白附片7克 人參10克
★ 凈銀花30克 連翹30克 元參25克 桔梗25克 大力子22克 板蘭根25克 馬勃15克 射干22克
薄菏葉20克 甘草10克(內(nèi)服湯藥加減普濟消毒飲,主治喉痹蛾喉、痄腮、大頭瘟癥。相當(dāng)于
西醫(yī)所言急性扁桃體
【呼吸系統(tǒng)病變】
★ 羌活10克 獨活10克 防風(fēng)10克 荊芥10克 桔梗10克 枳殼10克 云苓10克 川芎10克 杏仁10
克 菖蒲10克
蘇子10克 豆豉10克 大棗7克
★ 嗅草25克 五匹風(fēng)25克 魚腥草25克 蛇泡草25克 豬毛草25克 陳皮25克 肺經(jīng)草25克 化痰
清25克 制黃連25克 石棗子25克 蘇子25克 冰糖引
§咳喘者用下方:
★ 杏仁30克 柏子仁30克 紫蘇根30克 桑白皮30克 陳皮30克 生姜30克 蔥籽30克 神砂草30
克 黃荊子30克
§治咳喘驗方:
§咳嗽十分厲害,且鼻痛較嚴重:
★ 沙參15克 杏仁10克 蘇子10克 寸冬10克 桔梗5克 白芥10克 葶藶8克 黃芩15克 銀花10克
大腹皮10克
§咳嗽且吐血過猛,行動無力:
★ 頭方:瓜蔞10克 蘇子10克 杏仁10克 白芥6克 京夏10克 防風(fēng)10克 茯苓15克 橘絡(luò)6克 荷
葉3克 川貝6克 甘草3克 白茅根40根 天竺黃10克(天竺黃另包,研成粉末,服藥時沖服)。
尾方:白術(shù)20克 茯苓15克 白芍15克 沙參20克 吳萸10克 泡參30克 黑附片10克 甘草3克黑姜片3片
§百日咳
★ 地骨皮15克 桑白皮15克 黃芩10克 甘草3克 大米1克引
§肺氣腫
★ 元參10克 寸冬10克 生地10克 沙參20克 丹皮15克 淡竹葉3克 甘草3克
§支氣管炎兼肺氣腫:
★ 沙參15克 麥冬10克 桔梗15克 枳殼10克 黃芩15克 葶藶10克 紫蘇10克 荊芥10克 檳榔10
克 陳皮10克瓜蔞殼10克 天花粉10克 甘草5克
【胃腸病】
§吃不進食物,行動困難,用下方:
★ 臺烏10克 吳萸6克 小茴香10克 廣木香10克 黃連8克 青皮10克 桔核10克 蓽澄茄10克 佛
手片10克 甘草6克
★ 蒼術(shù)10克 厚樸花10克 建神曲10克 陳皮10克 山楂10克 檳榔10克 草果8克 草蔻8克 砂仁
10克 麥芽10克 甘草6克
§胃痛,兼見胸部有硬塊,用下方:
★ 臺烏10克 小茴香10克 廣木香10克 蓽澄茄10克 郁金15克 陳皮15克 青皮15克 佛手10克玄胡10克 丹參10克
§吃飯發(fā)噎,足抽筋,用下方:
★ 蘇梗10克 檳榔10克 木香6克 厚樸15克 甘草3克 佛手15克 木瓜15克 苡仁20克
§患膽囊炎、胰腺炎、十二指腸潰瘍、支氣管炎等病,用下方:
★黃芩20克 郁金15克 枳殼10克 柴胡10克 木香6克 茵陳20克 山楂15克 赤芍15克 陳皮10克
甘草6克 生大黃6克
§食少發(fā)吐,軟弱無力,周身不適,心跳時快時慢,用下方:
★ 羌活15克 生地20克 秦艽20克 防風(fēng)15克 茯苓20克 山藥20克 黃芩15克 蒼術(shù)15克 白術(shù)20克
§長期吃不下食物,熱重,用下方:
★ 茯苓10克 黨參15克 白術(shù)10克 山藥15克 扁豆10克 陳皮6克 連翹15克
§食后,食物上逆,用下方:
★ 頭方:苡仁30克 大棗50克 桔梗30克 甘草16克
尾方:京夏10克 黃連6克 苡仁30克 杏仁10克 白蔻10克 黃芩10克 甘草14克
§頭眩暈,脘痛,無食欲,口淡無味,四肢乏力,四五天不解大便,用下方:
★ 枳殼10克 香附10克 川芎10克 陳皮10克 木通10克 黃連3克 大黃6克 黃芩10克 芒硝9克
連翹10克 藿香9克 凈菊花10克 太子參10克 柏子仁9克 甘草3克
§冷氣痛,用下方:
★ 白附子10克 干姜10克 泡參10克 肉桂10克 丁香5克 甘草3克 野吳萸根25克 花椒根25克
香通根25克 茴香根25克 臺烏根25克 山當(dāng)歸25克 青木香25克
※ 藿香正氣散四時宜服。
§長期腹瀉,腹內(nèi)常鳴,頭痛,用下方:
★ 茯苓15克 柴胡10克 薄菏10克 白術(shù)15克 當(dāng)歸10克 白芍10克 青皮10克 佛手15克
§夏季腹痛泄瀉,用下方:
★ 香薷35克 厚樸10克(姜汁炒) 扁豆10克 黃連5克 (研末服)
§紅白痢,用下方:
★ 山楂肉35克(炒黑研成細末)紅痢,則調(diào)蜂蜜,米湯服。白痢,則調(diào)白糖,米湯服。
§肚脹痛,下方有理氣通便之用:
★ 蒼術(shù)15克 厚樸15克 陳皮10克 草蔻10克 山楂肉10克 建神曲10克 草果10克 檳榔10克 薤
白20克 麥芽10克 谷芽10克 甘草5克
【胃下垂】
良姜、均姜、陳皮(即 橙皮)、飴糖
上藥每味各半斤(市斤),先將前三味加水煎取濃汁,去渣,再加飴糖溶化。每服一小碗,
每日服三次。
【心跳煩悶】
§心跳快,耳鳴,骨冷痛,眼珠痛凸出,用下方:
★ 玄麥20克 牡蠣20克 浙貝20克 當(dāng)歸20克 大棗20克 麥冬15克 連翹20克 天花粉15克
§心跳、心慌、胸悶, 有時胸痛、頭暈、耳鳴、失眠、有怪夢、口苦干,用下方:
★ 黨參50克 茯苓50克 白術(shù)50克 遠志15克 生地30克棗仁20克 茵陳15克丹參30克 赭石40克
旋復(fù)花15克 龍膽草25克 益智仁25克 淫羊藿15克
§心跳、悶,有時頭暈、發(fā)暈時心跳十幾分鐘,跳后正常,用下方:
★ 瓜蔞殼10克 薤白10克 川芎10克 丹參30克 澤瀉15克 甘草6克
§心跳、頭暈痛、神氣不起、兼有風(fēng)濕,用下方:
★ 黃芪30克 黨參20克 桂枝10克 白芍20克 炙甘草10克 大棗20克
§心煩躁、頭痛、無精神,一身酸痛、足腿明顯。婦女經(jīng)前肚腰痛,用下方:
★ 柴胡10克 當(dāng)歸20克 茯苓15克 白術(shù)15克 白芍15克 丹皮15克 薄荷10克 桂枝15克 炙甘草
6克
【肝膽病變】
§肝腫大15年,有時頭暈痛,四肢弱痛,口膩,用下方:
★ 柴胡10克 當(dāng)歸30克 白芍20克 玄胡15克 郁金15克 薄荷10克 白術(shù)20克 茯苓15克 甘草6克
§肝腫大,用下方:
★ 柴胡10克 當(dāng)歸20克 白芍20克 郁金15克 陳皮10克 茯苓15克 青皮6克 枳實10克 山楂15
克 金錢草20克 甘草6克
§慢性肝炎
★ 白芍20克 白術(shù)20克 茯苓20克 棗仁30克 泡參20克 吳萸10克 木通20克 木香20克 大腹皮
20克
§急性肝炎,用下方:
★ 茵陳30克 梔子15克 郁金15克 當(dāng)歸15克 佛手15克 板蘭根30克 酒大黃10克 酒制白芍15克 甘草6克
★ 茵陳15克 梔子10克 白術(shù)10克 云苓10克 沉香3克 丹參7克 臺烏10克 甘草6克(過路黃、車前草)引
§肝膽炎癥,常服此方:
★ 黑茵陳30克 龍膽草30克 牛大力根30克 鐵馬鞭30克 過路黃30克 花斑竹30克 車前草30克野靛根葉30克 夏枯草30克 水案板30克 海金沙藤30克 白糖引
§肝癌,用下方:
★ 黃芪20克 百合20克 棗仁35克 白術(shù)10克 陳皮15克 瓜蔞6克 白芍20克 川貝6克 甘草30克
仙鶴草20克引
§肝腹水方:
★ 青皮15克 陳皮15克 蒼術(shù)15克 白術(shù)15克 茯苓20克 豬苓20克 澤瀉15克 茵陳20克 木通15
克 大腹皮15克
※ 后劑加入黃柏15克 知母12克 丹皮15克
§膽結(jié)石:
★ 龍膽草15克 海金沙20克 魚腥草20克 散羊草15克 夏枯草10克 布菜20克 野靛15克 引
§說明一:此方不管開刀與否均可用。還可治膽囊炎、其他肝膽炎癥均可采用。
說明二:此方所用中草藥三味,各地名稱不同,茲查明如下,以供采購時識別:1、散羊草
,又名剪刀夾、
扁竹根、豆豉葉、蝴蝶花。2、布菜,又名布葉草、齊頭蒿、布菜子。3、野靛,又名小澤
蘭。
★ 前方:龍膽草15克 銀花20克 連翹10克梔子10克廣木香10克黃芩15克當(dāng)歸15克 白芍10克
陳皮10克 青皮10克 首烏10克 臺烏10克 甘草6克
后方:龍膽草15克 銀花15克 丹皮15克 青皮10克 佛手片10克 茵陳10克 郁金10克 連翹
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yè)中醫(yī)人士參考學(xué)習(xí),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dān)由此產(chǎn)生的任何責(zé)任!
版權(quán)聲明:本文來源網(wǎng)絡(luò)。我們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此文出于學(xué)習(xí)分享、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無商業(yè)用途。若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quán)或其他問題,敬請原作者聯(lián)系我們立即處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