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中學校園有“三寶”:水杉、銀杏、法桐樹。水杉,被稱為“活化石”,是邳州的市樹;銀杏,俗稱“白果樹”、“公孫樹”是邳州特色產(chǎn)業(yè)的優(yōu)勢樹種。這“兩寶”不想過多贅述,本文只想重點說說這“第三寶”法桐樹,尤其探源揭秘它從被引進種植,到呵護發(fā)展種植至今,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
相信無論運中一屆又一屆的莘莘學子,還是運中薪火相傳一代又一代辛勤耕耘的園丁,或者邳州眾多含辛茹苦重視孩子教育與成長的學生家長,都對運河中學校園主干道兩側(cè)的法桐樹有著深刻的印象。春天,它開始吐綠發(fā)葉,努力地生長;夏天,它遮云蔽日,綠樹成蔭,是孩子們難得納涼休息的好去處;秋天,它球絨飛舞,黃葉落地,辛苦了運中值日生,一遍又一遍地打掃;冬天,它被修剪得只剩光禿主干,亦或有少許遒枝,任風霜雨雪的肆虐撕打,依然保持高昂的姿態(tài),在空中堅韌地揮舞,猶如芭蕾舞中的小天鵝,那樣優(yōu)美婀娜,又似沖鋒陷陣的戰(zhàn)士,剛毅勇猛。
法桐樹,有一個浪漫的故事,傳說當年宋美齡特別喜歡法國梧桐,蔣介石愛妻心切,便特意從法國引進兩萬棵法桐樹,從美齡宮一路種到中山北路,種成一串寶石項鏈,送給愛人做禮物。此事真?zhèn)?,還有待考證,但有網(wǎng)友最近航拍南京美齡宮,法桐樹圍成項鏈狀,倒是千真萬確。(見圖片)
其實法桐樹,原產(chǎn)地其實不是法國,之所以與法國扯上關(guān)系,是因為在近代是法國人把它從歐洲引進,栽植在法租界霞飛路兩側(cè),又因其葉子碩大,酷似梧桐樹葉子,故民間漸有“法桐樹”之名。其實它的學名叫“懸鈴木”,更確切地說它是懸鈴木的一種,原產(chǎn)地在東南歐、印度及美洲。
說到邳州法桐樹的推廣種植,我們一定要感謝一個人,他就是我們邳縣的李清溪老縣長。李老1957年調(diào)任邳縣縣長后,高度重視邳縣的綠化工作。他不僅從南京引進水杉幼苗100株,種植于縣政府院內(nèi),然后又在岔河和紅旗及邳蒼公路兩側(cè),廣為種植,于是才有了遠近聞名“天下第一水杉路”,李老也因此被人民尊稱為“邳縣水杉之父”。其實,老縣長當時推廣的樹種,不僅僅水杉,還有銀杏,和法桐。
運河中學,特別邳州人習慣稱為“老運中”現(xiàn)在的初中部,其實最初校址不在現(xiàn)在體育場的東側(cè),而在體育場西面,當時稱新民路南段(后改為邳縣人民政府第二招待所,簡稱‘二招’),即現(xiàn)在三汊河路與人民路交匯處的“江南苑”小區(qū)位置。1956年9月,運河中學在此建校,屬于邳縣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完全中學,“面積為31·5畝,校舍80間,教職工30人,高一、初一各兩個班,附設(shè)兩個速成師范班,學生290人”,“1959年7月,運河中學首屆高中畢業(yè)生110人,其中半數(shù)以上升入高校。同年秋,由于學校增班,校舍不敷使用,就遷到運師體育場東邊的原徐州地區(qū)師專校址,即現(xiàn)在老運中”(見運中退休教師楊玲老師文章《運河明珠,桃李天下——邳州名校運河中學巡禮》)。
1959年,李清溪縣長上任及推廣水杉、銀杏、法桐已經(jīng)兩年時間了?,F(xiàn)在邳州城區(qū)人民路、解放路、青年路兩側(cè),及運河中學校園內(nèi)的法桐樹,應(yīng)該就是這期間種植的。飲水思源,我們應(yīng)該感謝李老縣長,并深切緬懷他,老人家雖然已于2009年駕鶴西去,離開我們已經(jīng)10個年頭,但他老永遠活在邳州人民的心中。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作為后人不能只索取不奉獻,我們在乘涼的同時,小心呵護,并努力發(fā)展前人給我們留下的福祉恩惠,然后再蔭庇子孫,代代相傳才對。值得欣慰的是,我們運中人就是這樣做的。領(lǐng)導換了一任又一任,師生走了一茬又一茬,但是生生不息,代表傳統(tǒng)與未來的樹種,被我們無數(shù)運中人精心種下,并呵護與陪伴了幾十個春秋。
現(xiàn)在“校安工程”成果初顯,校舍全部翻新重建,并投入使用,校園里外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運河中學以嶄新的姿態(tài),昂揚的斗志,百倍的信心和干勁,站在新的起跑線上?!安亮吝\中金字招牌”,我們一直在努力,我們一直在進行。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百分耕耘必定收獲百倍的信心與希望?!斑\中夢”與偉大的“中國夢”相伴同行,披荊斬棘,披肝瀝膽,風雨兼程,風雨無阻,必定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發(fā)奮努力,共創(chuàng)未來的同時,看看這些彌足珍貴的老照片,那些與法桐樹相伴的滄桑歲月,早已如風、如云、如水悄然逝去,但溫暖與甜蜜早已根植于內(nèi)心深處,成為永恒。其實這不正是運河中學優(yōu)良的文化傳統(tǒng),與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內(nèi)涵嗎?
愛,不僅僅一棵法桐樹,還有更多,更多……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