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與學本不可離。清儒焦循嘗謂“文非學無本,學非文不宣”,此真千古名言!嘗見讀書甚多,人皆稱之為書簏者,而不能下筆為文。偶書箋啟,亦辭句艱澀,至有文理不通者,眾莫不譏訕之。而其人亦自引為終身憾事。此由少時讀文不多,無所取則,故吐辭不能自達其意也。 昔人言文章之事,不外“神、理、氣、味、格、律、聲、色”八字。后四字尚可由講求得之,至于前四字,非可以語言形容,雖在父兄,不能移其子弟,全賴誦習前人文辭,優(yōu)柔厭飫,以取揣摩之益。昔揚雄以善賦名,或問何以臻此,雄答以熟讀千首賦,則自能之矣。可知為文之功,貴在多讀。 初學誦習古人文辭,宜自近代始。由明清至唐宋,然后及乎漢魏六朝,以上溯周秦。庶乎由淺入深,自近及遠,有自得之樂。大抵唐宋以來文辭,明白宣暢,無不達之情,無難解之句,初學讀之,自可舒展其氣,以發(fā)為辭能達意之文。 古今選輯古文者甚多,初學者可采用下列諸家選本: 《古文辭類纂》七十四卷(清姚鼐選編 木刻本 商務印書館排印本) 《續(xù)古文辭類纂》三十四卷(清末王先謙選編 商務本) 姚氏纂古文辭,分為論辯、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志、雜記、箴銘、頌贊、辭賦、哀祭等十三類,選錄自周末至清初之文凡七百余篇,但有圈點,不加評定。王氏沿其體例,補選清代三十九家之文,編為《續(xù)編》。初學誦習古人文辭,可由此溯流而上。
《經(jīng)史百家雜鈔》二十六卷、《簡編》二卷(清曾國藩選 商務本)
曾氏分古文辭為十一類,與姚氏分類有分合異同,而以著述、告語、記載三門統(tǒng)之。選錄文辭,博及經(jīng)史。篇幅較姚選為富,而卷數(shù)轉少,一卷之中,所包者多耳。曾氏又別選其中精要之文四十八篇,以備朝夕吟誦,名為《經(jīng)史百家簡編》,乃守約之本也。
姚、曾兩家選本,皆不評點文法,俾讀者能自知其工妙。此是大家路數(shù),與村塾所用選本如《古文觀止》《古文析義》《古文筆法百篇》之類以推敲字句相尚者,迥然不同。二者相較,直有雅俗之分,學者宜知其高下也。
姚、曾二家選本誦習之外,可進求清代李兆洛《駢體文鈔》、梁代蕭統(tǒng)《文選》讀之,以略窺古今文辭之變。初學但求能為明白宣暢、辭能達意之文,不必規(guī)仿辭藻華麗、不切實用之文。然于古今文章流別、得失高下,不可不知。
本文節(jié)選自張舜徽《初學求書簡目》,原文收錄于張舜徽《舊學輯存》下冊,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微信文章標題為本號所擬,推送前曾據(jù)原書精心核對,轉載請注明出處為謝!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