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龍 是蜥腳下目泰坦巨龍類的一個屬,是種草食性恐龍,可能是地球上曾經(jīng)生活過的體型最巨大的陸地動物。
它們在勞亞古陸侏羅紀的近親(如迷惑龍)滅絕后,才于白堊紀中期的南美洲出現(xiàn),即距今約1億年前。
勞亞古陸(英文名:Laurasia) 又譯勞亞大陸,為地質史古陸之一,存在于侏羅紀到白堊紀。勞亞大陸包含現(xiàn)今北半球大部分陸地。由勞倫大陸、波羅地大陸、西伯利亞大陸、哈薩克大陸、華北陸塊、華南陸塊構成,在侏羅紀中期由盤古大陸北端分裂而成,然后在白堊紀分裂成今天的歐亞大陸和北美大陸。
其名稱是由勞倫大陸(Laurentia)與歐亞大陸(Eurasia)組成。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蜥形綱 Sauropsida
目:蜥臀目 Saurischia
科:南極龍科 Antarctosauridae
屬:阿根廷龍屬 Argentinosaurus
阿根廷龍的模式種是
烏因庫爾阿根廷龍
Argentinosaurus huinculensis
烏因庫爾阿根廷龍是由阿根廷古生物學家約瑟·波拿巴(José F. Bonaparte)及羅多爾夫·科里亞(Rodolfo Coria)于1993年發(fā)表及命名的。它是屬于白堊紀阿爾布階至森諾曼階,距今約112.2-93.5百萬年前。發(fā)現(xiàn)化石的地點是位于阿根廷內烏肯省的利邁河地層。
沒有太多阿根廷龍的化石被發(fā)現(xiàn)。
正模標本(編號PVPH-1)包含:
三節(jié)前段背椎、三節(jié)后段背椎、有第1到5節(jié)薦椎(都只有椎體的腹側)、數(shù)個破碎的背肋、一個右側薦肋、右脛骨。第一背椎的高度(神經(jīng)棘頂端到椎體腹側)是1.59米,而脛骨約為1.55米長。
另外,一根不完整的股骨(編號MLP-DP 46-VIII-21-3)也被歸類于阿根廷龍,是一節(jié)不完整的股骨干,長1.18米。
阿根廷龍與人、非洲象
的比例參考
在1990年代,葛瑞格利·保羅(Gregory S. Paul)、T. Appenzeller曾多次提出阿根廷龍的身長、體重估計值,身長估計值約35米、體重估計值多介于90到100噸之間。但當時缺乏較完整的泰坦巨龍類化石可供比較。
近年來,有較為完整的泰坦巨龍類化石發(fā)現(xiàn),例如薩爾塔龍、后凹尾龍、掠食龍,使科學家可以估計出泰坦巨龍類的較準確體型。
在2006年,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 Carpenter)的一份雙腔龍與其他巨型蜥腳類恐龍的研究中,估計阿根廷龍的身長是30米。
在湯瑪斯·霍爾茲的2008年版恐龍列表里,則將阿根廷龍的身長記為36.6米。
2004年,佩爾·克里斯坦森等人的南美洲白堊紀恐龍研究里,參照其他13種蜥腳類恐龍的骨頭密度,計算出阿根廷龍的骨頭密度介于60到88噸,最有可能是73噸。
薩爾塔龍屬 Saltasaurus 生存于晚白堊紀。名字取自于阿根廷西北部的薩爾塔省,也是首次發(fā)現(xiàn)它們化石的地點。
在1980年首次敘述、命名,它們被估計身長為12米,體重有7噸。
后凹尾龍屬 Opisthocoelicaudia 身長12米,生存于晚白堊紀?;窃?965年發(fā)現(xiàn),由一個波蘭與蒙古科學家共組的挖掘團隊在戈壁沙漠中發(fā)現(xiàn)。在白堊紀時期,蒙古并非全是沙漠,該地擁有繁盛的叢林與濕地,后凹尾龍可能從中涉水而行。
掠食龍屬 Rapetosaurus 它們的身長被估計可達15米,生存于白堊紀末的馬達加斯加,約70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
迷惑龍 Apatosaurus 生活于侏羅紀的啟莫里階到提通階之間,約1億5000萬年前。它們是陸地上存在的最大型動物之一,身長約26米,體重介于24到32噸。
組裝上最大的模型
阿根廷龍在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的羊齒植物自然生態(tài)博物館內展出。這個展覽描繪出一個阿根廷龍與肉食性恐龍南方巨獸龍的假想戰(zhàn)斗。
阿根廷龍重組的骨骼共有37米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