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1.0
成功的投資者需要一定的智力為基礎(chǔ),但成功的投資不與智力成正比,巴菲特一直強調(diào):“大多數(shù)人在別人也感興趣的時候買入,實際上最好的買入時機是別人不感興趣的時候。買熱門股不會有好成績的。投資不需要高智商。投資不是智商160的人戰(zhàn)勝智商130的人的游戲。理性是最重要的?!?/p>
后來,巴菲特對其接班人公開了三項要求原則:“獨立思考、情緒穩(wěn)定、對人性和機構(gòu)的行為特點有敏銳的洞察力?!?/p>
也就是說投資成功更需要的是理性,首先要提高的是你的自控能力。投資歷史上的案例也許會讓你對此有所領(lǐng)悟:
壹
從智商角度,應(yīng)該少有人能超過牛頓,但在1720年2月,牛頓將部分積蓄買入南海公司股票,3個月后,牛頓持有的股票價格上漲了3倍,他將股票賣掉了。如果事情就此結(jié)束,一切會很完美。但那時牛頓無法從南海公司抽身了。他不安的看著那些仍然持有南海公司股票的朋友們越來越富有。7月,牛頓無法再忍受誘惑,重回股市,用700英鎊的價格再次買入之前用300英鎊賣出的股票。這次他不是投入了一部分資產(chǎn)—而是他所有資產(chǎn)的一大半。
11月,一切都結(jié)束了?!澳虾E菽逼屏?。就像經(jīng)過了一場高燒,南海公司投的投機來得快,去得也快。牛頓倉促賣掉了股票,最終每股股票只剩下100英鎊了。最終牛頓虧損了20000英鎊(大約相當于現(xiàn)在貨幣的300萬美元)。對此,這個可能是地球上最聰明之一的人只能感慨:“我可以計算出天體的運動,卻無法揣摩人類的瘋狂?!?/p>
可惜那時候牛頓沒看到查爾斯·麥基(Charles Mackay)的《大癲狂: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群眾性癲狂》(Extraordia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the Crowds),這本大眾心理學杰作在120年后才出版。
終于,腐敗像洶涌的洪水
淹沒一切;貪婪徐徐卷來,
像陰霾的霧靄彌漫,遮蔽日光。
政客和民族斗士紛紛沉溺于股市,
貴族夫人和仆役領(lǐng)班一樣分得紅利,
法官當上了掮客,主教啃食起庶民,
君主為了幾個便士玩弄手中的紙牌;
不列顛帝國陷入錢幣的污穢之中。
這是大詩人蒲柏譏諷、批判將整個英國卷入其中的“南海泡沫”的詩句。
貳
1942年,12歲的巴菲特為姐姐買了3股城市服務(wù)公司。之后股價從38.25美元一路下跌了30%到27美元。從此在每天上學的路上巴菲特都會受到姐姐的“提醒”,顯然這讓年少的巴菲特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和煩躁。 因此當股票終于回升到40美元的時候他立刻賣出,以此結(jié)束這段痛苦的投資。
然而,就在他賣出之后城市服務(wù)公司的股價很快就漲到了202美元,由此可見,即使是少年時期的股神也會受到壓力的困擾而失去自控。 這段經(jīng)歷讓巴菲特領(lǐng)悟到一生都受益無窮的三個教訓:第一,不要過分關(guān)注股票的買入成本;第二,不要不動大腦地急于抓住蠅頭小利;第三,不要輕易對其他任何人的資金負責。
除了巴菲特,這種外部環(huán)境,市場噪音對情緒的負面影響對于成名后的其他投資大師們也構(gòu)成一定的煩惱,難怪連逆向投資大師鄧普頓也說自從熱鬧的華爾街搬到清靜的拿騷以后,他的業(yè)績表現(xiàn)就越來越好了。再想想巴菲特為何一直將伯克希爾的總部定格在遠離華爾街的美國中部內(nèi)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
紅標為奧馬哈市
以上兩個案例有個共同點,無論高智商的牛頓,還是身具投資天賦的巴菲特都經(jīng)歷過賣出股票獲取蠅頭小利后,其賣出的股票開始大漲,相信中國投資者也都經(jīng)歷過這樣的經(jīng)理。而之后的對待方式區(qū)別開了二者,牛頓無法忍受別人的持續(xù)獲利而在高位再一次接盤;而巴菲特卻沒有在追回城市服務(wù)公司。強大的自控能力促成了股神的誕生。
叁
而說到自控能力,有一個人堪稱巴菲特的老師的老師,因為格雷厄姆常常與其交流并高度重視其意見,在《格雷厄姆-華爾街教父回憶錄》中,格雷厄姆這樣敘述:
1929年上半年的情況還是令人激動的;甚至下半年的大動蕩也沒有給我造成太大的損失,真正的麻煩是在隨后的的3年里發(fā)生的。這個時候我與伯納德·巴魯克出人意料的交往上了。大約一年前我認識了這偉大人物,并且在投資方面向他提了些建議(這些投資都是“格雷厄姆式”的)。
巴魯克屈尊聽了我的分析,同意我的看法,買進大量上述股票,從他的觀點來看,他認同我的建議這件事本身無疑就是對我的努力的豐厚回報?!汪斂搜埼页蔀樨攧?wù)合伙人,如果我當時不考慮其他人就接受他的條件的話,我隨后7年的遭遇就會完全不一樣了,就會好過的多了。
接下來,巴菲特的老師在1929-1932年間基金損失了70%。而巴魯克在這場迄今為止的人類最慘證券投資史來臨前成功逃頂,全身而退。
伯納德·巴魯克(Bernard M. Baruch)生于1870年,比巴菲特大60歲,比格雷厄姆大24歲。他19歲進入華爾街,不到35歲便成了百萬富翁(相當于現(xiàn)在半個億萬富翁)。之后也曾經(jīng)瀕臨破產(chǎn)卻又能東山再起,到了1910年,他已經(jīng)和摩根等一起成為華爾街局指可數(shù)的大亨。在他無數(shù)傳奇經(jīng)歷中,最為人晶晶樂道的就是他在1929年股市大崩盤來臨前成功逃頂。
所以,免費薦書(微信還不邀請我插入圖書,只好截圖)
貪婪與恐懼是投資失敗的原罪,巴菲特說:“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边@一理念與實踐的統(tǒng)一需要強大的自控能力。
此文正值2018年歲末,市場就這樣凄凄慘慘地過了一年,日本“失落的二十年”在前面恐嚇著每一個投人,展望來年,讓我們以巴魯克在這本自傳中提到的一次他給大學生的演講言錄來結(jié)束此文:
“戰(zhàn)爭與和平、繁榮與衰退、奴役與自由的周期性交替循環(huán)是人類歷史的一大特征。每次大破壞之后,總會出現(xiàn)重建,而重建也總是讓人類成就提升到新的高度——至少從物質(zhì)標準來看是如此。然而,今天我們懷疑我們的文明是否經(jīng)得起另一次周期性大破壞。我們不希望由來已久的崩潰和重建循環(huán)再次重現(xiàn),我們渴望建立某種持續(xù)進步的體系。我相信,這正是我們這個時代居于主導地位的強烈意愿。要打破這種破壞和建設(shè)的循環(huán)周期,我們必須讓自己擺脫從一個極端擺向另一個極端的傾向。我們必須找到一條自我約束的理性之路,以避免啞然的屈從和盲目的反抗?!?/p>
“我之所以相信理性,并非由于人類過往的歷史所展現(xiàn)的智慧,而是因為理性依然是人類進行自我治理的最佳工具。每當某種瘋狂席卷社會,理性首先淪為犧牲品的可能性并非微乎其微。無論是完美還是烏托邦,都不在人類掌握之中。但是,如果說過度狂熱的希望永遠無法實現(xiàn),我們也可以避免陷入過度恐慌的絕望——如果我們學會全面思考問題,學會認清我們最珍視的事物,并且學會作為個人和一個國家來組織自己以便務(wù)必做到凡事應(yīng)有輕重緩急?!?/p>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