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惱:有了忿恨后, 越想越苦惱, 身心煩躁惱熱, 心跳加速,熱血沸騰, 并以粗暴言行騷擾他人, 或疾言厲色的怒罵別人, 使他人也苦惱。
④、害:惱后就無悲愍及愛心, 常以打殺、恐嚇等侵損逼害眾生。就好像他對我不仁, 我就對他不義。
惱與害之差別:有些人“害”的煩惱少, 被人欺負(fù), 只會在那而“惱”罷了, 即使他很苦, 也不敢害人, 這種人就是有良知,有慈悲心者, 他沒能力反抗, 因?yàn)椴桓液θ?。反之有一些? 他有害的煩惱, 苦惱之后就要去對付別人,這就是由“惱”轉(zhuǎn)為“害”;有些人很殘酷, 路過見到一些貓、狗等小動物, 他都無緣無故地踢一腳, 這是沒有惱, 但是有害的心理,沒有慈悲心;看到蛇、蟑螂就一定要打死;看見蟑螂討厭是因?yàn)閻?、忿、? 所以打;但是看見青蛙也要打死,那就是害的心。這世間就是有一些沒有慈悲心的人, 經(jīng)常損害別人。
⑤、嫉:即妒忌,不能忍受他人之成就、優(yōu)勝而起嗔心。有些人妒忌別人的名譽(yù)、地位、財富等。妒忌別人比自己漂亮;別人的孩子比自己的聰明;別人做事有成就被贊嘆,而令你生起妒忌等等。此煩惱是與他人無關(guān), 沒人惹你, 是自己不能忍受別人比你優(yōu)越, 而生起妒忌的心理。
?、?、誑:虛偽的夸大, 或是以言行假裝有才德, 為求名利來欺騙他人。比如有人問一個問題, 你不會, 但為了表示你的學(xué)問淵博,你就不自量力的亂答;或是原本你無能力, 卻假裝自己有能力辦事。甚至無德之徒以種種虛假的行為表現(xiàn), 讓人家以為他有德行,此亦稱為誑。此煩惱有欺騙他人的心理。
?、?、諂:以言行隱藏過失, 并奉承他人, 以免名利有損。這是為了取信于別人, 拍馬屁也是一種諂。小孩子做錯事后,往往為了怕被打而表現(xiàn)乖, 這就是諂的心態(tài)。
?、唷⒏玻焊膊⒉皇切牡纳?、惡, 而是后悔做錯了事, 但隱藏不愿讓人知道, 恐怕?lián)p己之名利。例如犯戒后, 心想還好沒人知道,這就是覆的煩惱。諂與覆之不同:覆是隱藏自己的過失, 不愿人知, 他并沒有對他人有特別的意圖;諂是當(dāng)你知道某人能給你利益,就隱藏自己的過失, 以便對方相信你, 希望能從那兒得到好處。
?、?、驕:對自己的成就染著喜悅。漂亮的女人, 大多數(shù)都是心高氣傲:甚至有些只有幾分姿色的女人打扮的漂漂亮亮后,就高傲起來;或是有些人會縫衣、理發(fā), 事成后, 就到處夸耀, 對于自己的成就染著, 內(nèi)心歡喜, 這就是驕。
驕與慢不同, 驕?zhǔn)亲约鹤鍪掠辛顺删? 產(chǎn)生高傲的心理;慢是以自己的能力與別人相比, 自己認(rèn)為比他人高一籌, 而心高舉。
?、狻a:不欲施舍所得之物。慳就是慳吝, 是因?yàn)樨澏纬傻囊环N吝嗇, 但是慳與貪不同, “貪”是希求多;“慳”是擁有很多財物,而舍不得施與他人。
有些人有貪, 沒有慳;但慳的人一定貪, 貪的人不一定慳;因?yàn)橛行┴澏嗟娜? 有人來乞求, 他愿意施舍;慳的人貪得無厭,那兒愿意給人?所以慳的人對于自己的財物、知識、能力都不愿與人分享。慳的人最容易收藏東西, 見到有人來向他求乞時, 苦的要死,因?yàn)樗J(rèn)為自己的財物減少了。
?、妗⒅须S煩惱:與一切不善心俱起。我們心中有不善的大、小隨煩惱生起時, 因?yàn)樾闹袩o慚愧, 令其它的煩惱繼續(xù)活動。
?、佟o慚:自己沒自尊, 對自己之過失及缺點(diǎn), 不自我反省, 不自以為恥。假設(shè)偷東西的人, 經(jīng)過自我反省后, 很后悔,稱為慚。
?、?、無愧:對自己之過失及缺點(diǎn), 他人指責(zé)非議不以為恥。假設(shè)一個人要偷東西, 怕他人知道, 而放棄偷盜的念頭,則稱為愧。
大、中、小隨煩惱是以它的斷除難易來分類。在一個人的修行過程中, 小隨煩惱更難斷除, 中隨煩惱比較難, 大隨煩惱更難斷除,根本煩惱最難。一個修行者如果還有忿、恨等煩惱的話, 還有下面與修禪定有關(guān)的其它煩惱。
?、?、大隨煩惱:一共有八種, 便一切污染心。
?、?、不信:對四圣諦、三寶的實(shí)、德、能(真實(shí)、功德、自能修成), 不能信受。
既是對于真理的實(shí)、三寶的功德、自己與他人能修行解脫, 這三件事情沒有信心。
?、?、懈怠:對已做、未做之善業(yè)不努力做, 既是懶惰。對于好事, 不愿意去做;對于壞事, 也不愿去斷除。懈怠的人不愿做事,最愛休息;坐禪或念佛人往往因懈怠而去睡覺。
?、?、放逸:不警覺煩惱之生起, 不約束自心,放縱它去造業(yè)。與懈怠相似。懈怠是懶惰不做;放逸是貪、嗔、癡驅(qū)使你不做。比如現(xiàn)在叫你靜坐, 你貪愛要看明天的那場戲, 就坐在那兒想,結(jié)果因?yàn)樨澏乓荩挥秩缒汔梁弈橙? 靜坐時就想起他, 越想越氣, 因嗔而放逸,索性不靜坐了。放逸的人愛做放逸心所想做的事。
④、昏沉:于所觀境, 神志昏暗, 不能了知。既是沒有足夠的心力保持所要修的境,這樣會妨礙我們修種種的觀行。例如:有人靜坐時修數(shù)息觀, 從一數(shù)到十, 沒一下子就神志昏暗, 頻頻點(diǎn)頭, 對與剛才所做的事,什么都不知道, 好像要睡覺了, 稱為昏沉。
?、?、失念:于所觀境, 不能明記清楚。對于現(xiàn)前之念, 沒辦法掌握, 不能記得它。
如念頭專注在眉心不久, 就跑去想其它地方, 而不記得剛才心念是在眉心。
失念與昏沉之差別:失念與昏沉都是不能明記剛才所發(fā)生的境界。失念時神志清楚, 但東想西想;昏沉是神志混淆, 模模糊糊,什么都不知道。
⑥、散亂:內(nèi)心妄念紛飛, 流散雜亂。此種散亂的煩惱是因?yàn)槭疃鸬?。佛說我們的心象猴子般跳來跳去, 現(xiàn)在把它放在眉心,結(jié)果因?yàn)槭疃罴婏w, 心念流散雜亂起來。散亂不僅是對剛才的境, 不能明記, 而且心念一直在轉(zhuǎn)變, 思潮起伏, 一下子想這,一下子想那;失念則未必如此, 例如:靜坐時原本你是在念佛, 忽然間想起還有一件事沒做完, 要怎樣安排與處理等, 心念就想到那件事去了,這是失念但不散亂。
?、?、掉舉:于所觀境, 心不安定, ?;貞涍^去境。比如, 今天做了一件樂事, 在靜坐時一直回味,時不時想到它。當(dāng)一個人修到初禪后要入二禪時, 他一直會回憶初禪的境, 稱為掉舉。
?、?、不正知:對于所觀之境, 不能正確明了;對自心不知安在何處。例如靜坐時觀察呼吸, 對于出入息的進(jìn)出、粗細(xì)不能明了。
三、 總結(jié):
?、?、煩惱之生起:內(nèi)心先有煩惱業(yè)習(xí)種子為因, 現(xiàn)前種種境界為緣, 因緣會合煩惱生起, 無有煩惱者,隨緣生故無自性。
?、?、煩惱之滅除:不正見及疑在見道后即刻不生, 其余煩惱必須通過修道一分一分地除去。覺悟后常能以智慧觀照, 生起正念、正知,則煩惱業(yè)習(xí)便無緣生起;若念念正念分明, 則煩惱永不生, 既是斷煩惱。
㈢、煩惱是苦, 苦不一定有煩惱。證悟有馀涅盤的羅漢還在苦中, 在進(jìn)入無馀涅盤之前還有行苦。業(yè)種子以煩惱為助緣而加速受報,并造新殃。業(yè)種子無煩惱為助緣便不得增長, 然非斷滅。煩惱雖無自性, 空無人我, 但因果業(yè)報不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diǎn)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