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非常有實力的收藏家兼古董商人,奉文堂主人陳淑貞為人低調,相比之下她的丈夫——思源堂主人何安達可能更為人熟知一些。夫婦二人同為收藏大家,他們的收藏各自獨立,各有自己的側重點,作為伉儷藏家書寫了一室兩堂的收藏史佳話。
新石器時代彩繪足形陶罐
高14.7cm
此類陶器的裝飾風格是馬家窯文化中馬家窯類型彩陶的常見紋飾。
北宋耀州窯刻花葉紋瓜棱罐
高14cm
北宋為耀州窯的極盛時期,宋初以燒制碗類為主,器多光素無紋。宋代中期以后,出現(xiàn)釉色更趨于穩(wěn)定,種類更加繁多,刻花線條更加活潑流暢,刀鋒更加犀利等特點,而此均符合以上特征,或為宋代中期以后作品。耀州窯以石灰釉作青釉,釉料黏度高,容易在刻畫凹處積存。宋代陶匠刻花時使用斜鋒落刀,因此花紋一邊為斜口,一邊則為直口。又由于青釉在凹凸處堆積深淺不一,形成恰似雙色的效果并使得紋飾更加突出。
北宋耀州窯青釉刻牡丹花雙耳瓶
高28.5cm
五代耀州窯花式碗
寬12cm
北宋耀州窯刻纏枝花卉紋盤
直徑22cm
元龍泉釉玉壺春瓶
高15cm
北宋鈞窯天青釉小碗
直徑9cm
此類小碗又被外國人稱“泡泡碗”。
北宋~金鈞窯天青釉紫斑小碗
直徑8cm
西晉越窯青釉熊形尊
高7cm
北齊青釉貼花蓮瓣蒜頭瓶
高33cm
北齊青釉貼花蓮花獸面風鳥花樽
高65cm
北朝時期青瓷胎體厚重,但少有如此精美裝飾。此花樽裝飾風格顯然受到了中亞波斯文化及宗教文化的影響。因當時佛教的盛行,并受北方石窟藝術的影響,因此出現(xiàn)將蓮瓣紋、飛天、菩提、寶相花等圖案移植到陶瓷上的現(xiàn)象。
唐~五代邢窯白釉鸚鵡杯
寬14.5cm
唐白釉褐彩鞍韉紋皮囊壺
高19.5cm
皮囊壺,其器形是仿自北方游牧民族的皮囊容器而得名。
隋~唐白釉塑貼獅紋鳳首壺
高21cm
此類把壺是薩珊、粟特銀器中流行的一種器皿,傳入中國以后這種富裝飾性的器形成為邢窯、定窯的模仿對象。
晚唐~五代白釉雙魚形穿帶瓶
高21cm
雙魚狀瓶是九世紀后期常見題材。
唐白釉長頸瓶
高21cm
北宋定窯“官”字款蓮瓣紋倒裝壺
寬15cm
把壺倒置后從底孔注酒,此孔同連接隔水管,將壺正置時,利用連通器液體等高的原理,酒從流嘴流出,但不會溢自壺底孔,故稱倒裝壺或倒流壺,盛產于宋代,是一件集合古人智能及美學之作。
定窯白釉印花龜鶴齊齡圖百褶盤
北宋~金,直徑14.5cm
此種折沿盤以十個褶曲為飾,故稱百褶盤。
定窯白釉劃花蓮塘雙鳧紋折腰盤
北宋~金,直徑21.3cm
南宋吉州窯黑釉木葉盞
黑釉木葉盞是吉州窯中的特色,是把天然樹葉貼在胎上,上釉后再入窯燒成,樹葉經高溫揮發(fā)后,留下之痕跡便成了木葉紋,是運用天然紋理成裝飾的工藝。
南宋吉州窯黑釉過墻木葉盞
直徑10.7cm
南宋吉州窯仿玳瑁釉剪紙文字盞
直徑11.7cm
此茶碗同時使用剪紙貼花及窯變兩種裝飾技法燒制,且能達到如此完美及清晰的紋飾實為難得。剪紙貼花需要使用兩種不同顏色釉料才能形成,而釉玳瑁釉為窯變釉,其原理是在胎體上使用兩種氧化鐵含量不同的釉,燃燒時產生交融及流淌的效應,如同玳瑁紋理。而如此碗能同時達到雙重裝飾效果則很不一般。
南宋吉州窯黑釉仿剔犀紋盞
直徑12.3cm
南宋吉州窯仿剔犀如意云紋梅瓶
高22.5cm
剔犀本為中國漆器中的一種裝飾工藝,因其層層環(huán)繞之紋飾酷似犀牛角斷面層肌理而得名。這種工藝多見于宋代漆器上,銀器裝飾中也見有模仿。而能在陶瓷裝飾上得到模仿,更顯出吉州窯陶匠獨具慧心的創(chuàng)意及工藝技巧,先施一種含鐵量較高的釉料,再以含鐵量不同的淺色釉料仿飾剔犀紋飾,可謂吉州窯黑釉瓷中獨樹一幟的裝飾工藝。
南宋吉州窯黑釉描金茶碗
直徑13cm
北宋磁州窯黑釉油滴白沿碗
直徑13cm
此種以白釉裝飾口沿的方法在日本被稱為“白覆輪”,曾在宋代北方地區(qū)比較盛行,打破了單一釉色的裝飾,別具一格。在磁州窯器的傳世品中,以白釉裝飾口沿并的油滴紋碗極為少見。
金磁州窯黑釉剔花卉紋玉壺春瓶
高28cm
此玉壺春瓶采用難度極高的白地黑釉剔花技法,即在胎體上先涂白色化妝土,再涂黑色化妝土,施兩層化妝土后再以刀在器身表面小心剔除花紋周圍的黑色化妝土,產生白地黑化的效果,最后在施一層透明釉。此技法多出現(xiàn)于十一至十二世紀的磁州窯上,并在之后對鄰近的瓷窯造成了廣泛的影響。
北宋磁州窯白釉剔牡丹花卉蓋罐
高14.5cm
此類采用深刀雕刻法的大畫面花朵及卷葉紋裝飾多見于北宋風格的磁州窯系器物上,如河北磁州觀臺窯出土的白釉剔花枕,其雕刻技法與此蓋罐類似。
北宋~金磁州窯白釉剔花罐
直徑13cm
在十世紀晚期的磁州窯產品中,這種以深峻刀法在白色化妝土上剔花并露出較深顏色胎骨的裝飾手法尤為突出,而因為其白色化妝土中的高嶺土成分,使得剔刻后的花紋對比更加強烈。
宋吉州窯褐彩河蝦雙魚紋梅瓶
高20.5cm
南宋~元青白釉刻花花卉臥獅壺
高17cm
南宋青白釉瓜棱壺
高20.5cm
北宋青白釉花口菊瓣碗
直徑11cm
元青白釉觀音公道杯
直徑11.5cm
杯內有一立柱式蓮蓬頭,蓮蓬頭中空,中間置小觀音,當注入酒時,利用吸虹原理,小觀音便會隨隨升起,是結合科學與藝術之作。
南宋青白釉刻花膽瓶
高26.5cm
青白釉是景德鎮(zhèn)在宋代的主要產物,因釉色白中帶青,故稱青白釉、影青或隱青。其形式或受北宋御用定窯白瓷影響,之后因元代祟白,更成為宮廷及民間重要產物之一。
南宋青白釉菊瓜棱蓋盒
高12.5cm
此類蓋盒又作粉盒,南宋時期的沉船多有發(fā)現(xiàn)各式蓋盒,可以此為對照。
南宋青白釉印纏枝蓮花筆插
直徑10.3cm
北宋青白釉褐彩胡人吹笙壺暖杯
壺高20cm
唐~五代長沙窯褐彩鳳首壺
高37cm
六朝至唐代,我國與西亞各國文化交流頻繁,波斯的一種鳥首壺傳到我國,影響所及,在唐代的青瓷、白瓷及三彩釉陶中出現(xiàn)了鳳首壺。此壺既吸取了波斯薩珊王朝金銀器造型的特點,又融入了我國傳統(tǒng)的龍鳳裝飾藝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