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存較好的十大古私宅院(下)
博主按:本博文按保存完整,私人出款建造,年代久遠,入選世界遺產(chǎn),入選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建筑風格的獨特,精選出全國十大保存較好的私家園林、官第、民宅、莊園。(由于江蘇的精品私家園林眾多,在此只選兩個最出色的代表作品,山西大院亦同。)
江蘇蘇州拙政園——中國園林之母,堪稱中國私家園林經(jīng)典
江蘇蘇州留園——布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
浙江東陽盧宅——規(guī)模龐大完整的明清住宅建筑群體,典型的封建家族聚居點
貴州畢節(jié)大屯土司莊園——保存完好,規(guī)模最大的彝族土司莊園古代建筑
北京東城崇禮住宅——保存完好的清代典型四合院建筑貴族府邸
福建泰寧尚書第——現(xiàn)存規(guī)模很大、保存完整、布局嚴謹?shù)拿鞔窬?div style="height:15px;">
山東棲霞牟氏莊園——北方規(guī)模最大、保存完整、最具典型性的封建地主莊園
山東濰坊十笏園——北方園林袖珍式建筑,“魯東明珠”之稱
四川宜賓夕佳山民居——川南封建地主莊園,中國民間建筑活化石
山西祁縣喬家大院——宏偉、全封閉式的城堡式建筑群體
六、泰寧尚書第——現(xiàn)存規(guī)模很大、保存完整、布局嚴謹?shù)拿鞔窬?div style="height:15px;">
【古宅歷史】
尚書第俗稱“五福堂”,在福建省泰寧縣城內(nèi)勝利二街福堂巷,為明朝兵部尚書兼太子太師李春燁建于明天啟年間(1621~1627年)的府第。建筑布局嚴謹合理,是福建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1988年被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春燁是明代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尚書第里設(shè)有蠟像館、民俗館。整個府第布局嚴謹合理,宏偉壯觀。面積達四千多平方米(南北長87米,東西寬52米),主體建筑為五幢,輔房八棟,分五道門一字排列,除廳堂、天井、回廊外,有房120余間,均系磚、石、木結(jié)構(gòu)。集官宅、民居、祠堂、生產(chǎn)生活用的輔房、店面以及古街、古巷、古井、牌坊于一體,主體建筑均采用“三廳九棟”格局,門屋相連,勾心斗角,氣勢恢宏,布局嚴謹,構(gòu)思精巧,工藝精良,為中國江南地區(qū)保存最完好的明代民居群。
【古宅古跡】
1、古宅布局
尚書第建筑群呈長方形,坐西向東一字排列,前有甬道,后有花園,共有房屋120間,是按照泰寧傳統(tǒng)“三廳九棟”的建筑格式排列的,每幢都有門廳、客廳、中廳、天井、后廳,以封火墻相隔,以廊門相通,天井兩邊是檐廊和廂房,布局大同小異。尚書第庭院前的甬道分南北二門進出,北端進門設(shè)儀仗廳、接客廳。甬道設(shè)五重門樓,全宅門額都嵌有石匾,從南端起分別題刻著“尚書第”、“柱國少保”、“四世一品”、“禮門”、“義路”、“曳履星辰”、“依光日月”、“都諫”等字樣,匾額的枋檁柱頭雕刻著各種精巧圖案。在門斗的石階列一對抱鼓石,高2米,寬0.92米,鼓座雕著雙獅戲球、云龍、花卉。門墩墻基刻有荷墀托、蓮裙座、竹節(jié)襯柱等精美圖案。
主宅5幢,輔房8棟,分5道門沿甬道一字排列,除廳堂、天井、回廊外,有房120多間,全為磚石木結(jié)構(gòu)。主宅每幢均為三進,中廳堂用減柱扛梁造法,木柱粗大,直徑0.45米,柱頭挑出二抄斗拱撐托枋梁,礎(chǔ)石八角形,雕刻著麒麟、錦象、蓮瓣等圖案,柱礎(chǔ)間還墊著雕刻的扁鼓石。
院的門樓,全用條石構(gòu)筑,墻面匾額、柱梁和須彌座均精雕人物、飛鳥、卷草、團花等圖紋,并用重疊斗栱構(gòu)成。門前有一對高 2米的抱鼓石。屋面灰瓦,檐口懸吊陶質(zhì)落水漕。高挑的屋脊,用灰瓦或薄石板砌壓。廳堂、走廊地面鋪墁方磚。尚有開敞式儀仗廳,系迎賓禮儀之所。尚書第四周及各院之間筑有高大的風火墻,各廳堂均有廊門相通,布局嚴謹。
尚書第所在的勝利二街是城里唯一留存的古街,保存著大片明代住宅建筑群。
2、主廳——四世一品
第二幢,是尚書第的主廳,也是整體建筑的精華。當年李春燁就居住在這幢房子里。門樓“四世一品”是最為精致的,這幢楣額下平伸四根石花柱,周圍石柱、石梁和石枋上刻滿人物、飛禽、花草,門邊立著一對近2米高的抱鼓石,顯得富麗堂皇。四世一品,是天啟皇帝賜封給李春燁家族四代享受一品待遇的榮譽,因為是向上封(李春燁及夫人、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實際上真正能享受到此待遇的也只有李春燁夫婦。
是當時李春燁接待朝庭官員、接圣旨及辦大事的場所。再往上看“清朝師柱”這塊匾,是當時福建布政使司莫儼皋為李春燁所立。清朝”往往被人誤認為是“唐、宋、元、明、清”的清朝,其實它是指清正廉明的意思。師”指的是李春燁加封為太子太師柱就是把李春燁譽為國家的棟梁之材、中流砥柱的意思。
3、特色建筑藝術(shù)
內(nèi)部裝飾及材料:
泰寧古稱杉城,山上盛產(chǎn)杉樹。尚書第內(nèi)部的主要建筑全部采用杉木材料,柱徑粗大,排柱密集。李春燁用最好的杉木建造的大宅院,即體現(xiàn)了他的顯赫身份,又達到了堅固耐用的目的。房屋內(nèi)部裝飾更為講究,所有天井都用大塊條石拼砌,呈棋盤狀,出水洞鏤空成花鳥獸圖案,天井內(nèi)置石雕花柱、花架和石水缸。大石缸內(nèi)裝滿了水,用以養(yǎng)魚、澆花和防火。
特殊設(shè)計:
大廳地面以方磚鋪砌而成,呈菱形。廳堂條格狀的窗戶特別引人注目,類似百葉窗的這種老式窗戶夏天通風透氣,冬天糊上白紙防風又采光,既暖和也明亮。每個房間地板下還有個陰井,開啟活動板門就可傾倒污水,古代工匠的建筑設(shè)計還真叫絕。昔日的廳首、額枋、廷柱處,都懸掛著名人撰書的匾額和匾聯(lián),使整座古居更顯得莊重高雅。
紅木屏風:
在文物陳列室里,一扇十二折的紅木屏風,這是李春燁給女兒的嫁妝。屏風上方透雕蝙蝠、壽字圖案,中部雕刻八仙下凡的民間故事,下方透雕如意、刺虎紋花格,雕刻工藝異常精美。
書畫:
在名人書畫、石碑藝術(shù)展館,我們還見到了朱熹在黑硯臺上留下的春夏秋冬四季詩,這些詩詞是他晚年被打成偽學派后,隱居在泰寧城南時所寫的。
【古宅典故】
半邊府第:
據(jù)說當時李春燁在朝為官時,較少關(guān)心泰寧家鄉(xiāng)之事,百姓對他也就另眼看待。他要地皮蓋房子,鄉(xiāng)民硬是把另一半地皮賣給他舅舅及李氏家族蓋祠堂去了,反而把李春燁家的地皮占去了三尺!李春燁的兒子氣憤之余,寫信給李春燁,李春燁看后回書道:“千里來書僅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意思是爭地不便與宗祠相爭,更不敢跟娘舅爭。泰寧俗話說:“山高擋不住太陽,官大大不過舅娘”“天上有雷公,地下有舅公”。于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尚書第也只好是“半邊府第”了!
“孝恬”匾的來歷:李春燁18歲中秀才后,又經(jīng)歷了18年的寒窗苦讀才中了舉人。接著三次進京應(yīng)試,三次名落孫山。又過了10年,46歲中了進士。中進士后的李春燁,開始進入朝廷。在朝中10年,他平步青云,從擔任“工科給事中”至“兵部尚書”、“太子太師”,10年中晉升了14級。公元1627年,他56歲,在李春燁母親九十大壽那一年,正是他春風得意、官運亨通之時,卻以母親90大壽為由請求回籍終養(yǎng)老母。李春燁曾三次上請皇上,要辭官伺奉老母盡孝道。天啟皇帝一再挽留,李答:“我原一介書生,十一年晉升到如此地位,所受皇恩已很優(yōu)厚。只是我盡兒子義務(wù)的愿望尚未實現(xiàn),怎忍心忘懷當年熒熒孤燈、母子形影相伴時的情景?”皇帝被他的孝心所感動,準了他的奏本,并在一次上早朝時,當著眾大臣的面,贊揚李春燁非常有孝心,盡孝道。他希望在全國形成一種“孝恬”之風。最后由張瑞圖撰寫其匾,送給李春燁。隱退后的李春燁回到泰寧親奉老母,在尚書第的深宅大院中度過人生的最后十年。
文物保存的故事:第二幢門樓,它保存的非常完整。為什么文革時期“破四舊”沒有被破壞掉呢?這還得感謝當時住在這里的一位李氏老太太,當她知道紅衛(wèi)兵要來砸這幢門樓時,情急之下,連夜發(fā)動李氏族人用黃泥把門樓上的“四世一品”、“鏤空花”、“財神爺”、“如意神”等全部糊掉,然后涂上雪白的石灰,寫上“毛主席萬歲”。當紅衛(wèi)兵要來砸時,一看傻眼了,誰也不敢動,這幢門樓就這樣被完好無缺地保留了下來。
【民族文化風俗】
“偷南瓜”:
三明流傳的中秋“偷南瓜”的習俗。這天夜里,男女后生們把“偷”來的南瓜送到當年新婚的夫妻家里,主人必須把南瓜煮熟和大家一起吃,并拿出好酒好菜招待。送瓜者必須把帶蒂的那塊南瓜留給新娘子吃,因為南瓜蒂象征生男孩的標志。這一天被“偷”了南瓜的人反而很高興,因為這意味著他是“有福之人”。
七、棲霞牟氏莊園——北方規(guī)模最大、保存完整、最具典型性的封建地主莊園
【古宅歷史】
牟氏莊園,又稱牟二黑莊園,坐落于山東省棲霞市城北古鎮(zhèn)都村。整個莊園建筑結(jié)構(gòu)嚴謹,緊固墩實,雄偉莊重,是中國北方規(guī)模最大、全國保存最為完整、最具典型性的封建地主莊園。牟氏莊園以其恢宏的規(guī)模、深沉的內(nèi)涵,被諸多專家學者評價為“百年莊園之活化石”,“傳統(tǒng)建筑之瑰寶”,“六百年旺氣之所在”,是清代大地主牟墨林和他的后世子孫飲食起居的場所。1988年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牟氏莊園始建于清雍正元年,到民國24年(1935年)才形成至今規(guī)模。整個莊園面南背北,共分三組,包括六個院,占地2萬平方米,建有萬堂樓廂480多間??v觀重重四合院相疊,橫看條條通道相間,層次清晰,主次分明。院內(nèi)立體建筑多屬二層樓房,房舍多是雕梁畫棟、明柱花窗、浮雕圖案,栩栩如生。莊園建筑鱗次櫛比,富有特色,色彩斑斕的“虎皮墻”,用形狀各異、色澤不同的河卵石壘砌而成,“制錢蓮花圖”、“蓮生貴子”等圖案,精美絕倫,嘆為觀止。“三大怪”建筑更是耐人尋味,引人入勝。“煙囪立在山墻外”便是其中一怪,它看似一個小小樓閣,凌空聳立,別具特色。
有“中國民間小故宮”之稱的牟氏莊園系統(tǒng)地展現(xiàn)了封建地主階級產(chǎn)生、發(fā)展及其滅亡過程,是一部反映封建地主階級生活的“實物百科全書”。牟氏莊園規(guī)模恢弘,古樸壯觀,集中國歷史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之大成。
【古宅古跡】
1、莊園布局
牟氏莊園,六個大院沿南北中軸線依次建為南群房、平房、客廳、大樓、小樓、北群及東西群廂多進四合院落,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典型北方民居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群落。莊園建筑工藝獨特,雕刻砌鑿,工藝細膩精湛,明柱花窗,文采斐然,美妙絕倫,具有“三雕”、“六怪”、“九絕”之藝術(shù)特色。
牟氏莊園的石墻均平整如鏡,石縫細如線,據(jù)說,砌墻時,主人每天都會給石匠發(fā)一些銅錢和鍋鐵,用之嵌在墻縫間,使墻面平整。如若仔細觀察,經(jīng)??梢园l(fā)現(xiàn)墻縫里嵌著的銅錢。院落里有一面花墻,砌有三百八十六塊六邊型的墻石,任取其中一塊,均可與周圍石塊組成六邊型花卉圖案,總體上組成一個百花相連的連續(xù)圖案。
2、建筑細節(jié)
石鼓。在大門的兩側(cè)分設(shè)著一對石鼓,那是光緒年間的作品。據(jù)說是四個工匠歷時三年才雕琢出來的,做工之精一想便知。右邊的一只,刻畫了一個端坐垂釣的長者,神情悠然,滿臉安詳,憑直覺就會記起“姜太公釣魚”的故事。左邊的一只,雕琢了一個起舞的少年,一手掂個金蟾,一手拋灑金錢,神情慷然慨然,臉上流露出散盡家財后的超脫和快樂。這便是“劉海戲金蟾”的故事。兩則民間故事殊途同歸,一老一少在這里相會,結(jié)成了一個不離不棄的盟約,共同表達著一個以澹泊寧靜為主題的人文情懷。而這種表達方式,又把握了中國傳統(tǒng)的審美手法,那就是點到為止,決無贅言。
對聯(lián)。大門上一副描金對聯(lián),上聯(lián)為耕讀世業(yè),下聯(lián)為勤儉家風。寥寥數(shù)言給出了一個不卑不亢的答案,勾勒出一個書香盎然、春華秋實的景象,一派大家風范。
門簪。四只門簪實在是一組不可缺少的點綴。四只門簪上分別雕刻了琴、棋、書、畫四個圖案。這樣以來,生活的畫面便生動活泛起來,閨房撫琴的淑女,樹下對弈的智者,書齋揮灑的筆墨,堂間舞動的丹青,一塊兒加入進來,輕松自如地展示著自己的魅力,共同調(diào)和出一曲淡雅清麗的韻律,匯成一股沁人心脾的涓涓清流。
【古宅典故】
創(chuàng)造了華夏歷史上的五個第一:
第一個第一,財產(chǎn)最多
牟氏莊園盛時擁有房產(chǎn)五千五百多間,土地六萬畝,山嵐十二萬畝,現(xiàn)保存廳堂樓廂480多間,占地面積二萬多平方米,年收地租三百萬斤。
第二個第一,莊園面積最大
牟氏莊園占用的土地面積最大?,F(xiàn)在能向廣大游客提供的景點,按其實際情況來說是稱不上“莊園”的,它僅僅是牟氏莊園中一個小小的住宅部分。“莊”指房子,“園”指田園。要說牟氏莊園為最大,它僅在其居住地古鎮(zhèn)都村這一處田莊,就有30萬平方米,比山西王家大院最興盛的時候25萬平方米還要大出六分之一。
第三個第一,連富十代達356年
大自然對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安排都是平衡的。例如男女之分、晝夜相平,還有財主不過三代富等等。而牟墨林莊園,由奠基人牟綧開始,截止到1947年的土地改革中止,其本身就富了五代,前后共達十代,歷時356年。
第四個第一,年舍飯千石谷百年不變,活菩薩牟墨林華夏第一
牟氏莊園的大門口上,每天都在那里向天下的饑民舍施三頓救命飯,早晨與晚上舍的是大餅子,中午舍的是小米干飯,還有一勺熟菜。牟家的大餅子,每個都是四五斤重,由七成小米面和三成豆面做成的。舍飯時,將一個大餅子一切四塊,每人發(fā)放一塊,提供給那些沒有飯吃的貧寒之人以供活命。牟家每天舍飯使用去的糧食是兩石小米,折1200斤。如果再加上賑災,每年都得耗去牟氏莊園三成收入,即1000多石谷子。牟家就是這樣一天三頓,一年365天,沒有任何變動的向外舍飯,一直舍了一百多年,這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也是沒有第二家的呀?
牟墨林在臨終之前,召諸子立床前囑子曰:“吾生平無絲毫浪費,扶貧濟厄,終身無懈,爾兄弟須記我言,繼吾志者乃吾子,否則,不汝血食也。”牟墨林的這段臨終之言,在他靈魂深處就是教兒孫們扶困濟厄嗎?土地改革中,全國死了那么多人,而牟家卻沒有一個人命傷亡,這些事是不是都與牟墨林這段話有關(guān)呀?!從牟墨林的遺訓與后果中,我們應(yīng)該悟出個道理來。
第五個第一,牟氏莊園,沒有一個保安家丁,百年不招土匪。這又是牟家的一大“奇冠”
牟氏莊園這么大的財主,周邊沒有圩墻,家中也沒有專職家丁看家護院,從1812年牟墨林親主家政起,到1927年棲霞政局大亂之前,百年不招土匪,這太傳奇了。那么牟家都是用了一些什么奇招,將這個全開放式的莊園擺弄的這樣長久安寧呢?
原來,在牟墨林親主家政之后,他想要長治久安,家業(yè)永遠牢固,就要按虛無與實在的辦法去抓防范。所謂“虛無”就是要抓社會和諧,讓自己有廣闊的活動空間,就是要對饑民全面賑濟,不制造民變,緩和與各種人的矛盾。所謂“實在”即是防真土匪,牟墨林的辦法是讓長工兼保衛(wèi)。這樣做不僅讓東家節(jié)省大量工錢,又沒有矛盾。牟家的長工屋就設(shè)在大門旁側(cè),晚上還設(shè)有一人巡夜,這一夜無事則罷,若真有了盜賊,巡夜人將鑼一敲,所有長工搖身一變,立刻都變成保衛(wèi)了。
【民族文化風俗】
牟氏莊園的農(nóng)耕文化獨具特色,“學而優(yōu)則仕”是絕大多數(shù)讀書人所選擇的道路,而牟氏族人卻選擇了歸隱田園,置地農(nóng)耕。莊園正門上的“耕讀世業(yè)、勤儉家風”正是牟氏族人看淡功名、追求寧靜、積攢家業(yè)的精神寫照。
牟氏莊園民俗文化源遠流長,如花餑餑、剪紙、拋繡球、迎親娶親、發(fā)大殯、民間燈展等等,生動地反映了膠東地區(qū)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俗、家族俗、衣食住行俗、人生禮儀俗、節(jié)慶俗等古老的民俗事項,再現(xiàn)牟氏家族盛世時期的歷史文化生活。
八、濰坊十笏園——中國北方園林袖珍式建筑,“魯東明珠”之稱
【古宅歷史】
十笏園是中國北方園林袖珍式建筑。位于山東濰坊市胡家牌坊街中段,坐北向南,青磚灰瓦,主體是磚木結(jié)構(gòu),總建筑面積約2000平方米。因占地較小,喻若十個板笏之大而得其名。1988年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魯東明珠”之稱。
始建于明代,原是明朝嘉靖年間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后于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被濰縣首富丁善寶以重金購得,被稱作“丁家花園”,修葺了北部三間舊樓,題名硯香樓,開挖水池,堆疊假山,始成私人花園。十笏園是整個丁宅建筑群落的一部分,該建筑群落除“文革”中被毀的后花園外,現(xiàn)存的建筑面積一萬零四百平方米,古建筑房屋200余間,其中僅十笏園中的大小建筑就多達34處。
十笏園既是一處著名的古代園林她吸納了南北園林建筑的精髓,在此基礎(chǔ)上又有獨到的發(fā)展,這里的商人、文人既可南下蘇杭,也可北上京都。兩處各具的優(yōu)點長處在這個宅園中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十笏園面積雖小,但由于設(shè)計精巧,在有限的空間里,能呈現(xiàn)自然山水之美,含蓄曲折,引人入勝。園中樓臺亭榭,假山池塘、客房書齋、曲橋回廊等建筑無不玲瓏精美,共34處,房間67間,緊湊而不擁擠,身臨其境,如在畫中,給人一種布局嚴謹、一步一景的感覺,體現(xiàn)出北方建筑的特色。十笏園以布局新巧、匠心獨運譽冠北國小園之首,中國著名園林專家陳從周教授在他的著作《說園》中贊譽說:“濰坊十笏園、清水一池、軒榭浮波……北國小園,能饒水石之勝者,以此為最。” 整個園林疏密有致、錯落相間,集我國南北方園林建筑藝術(shù)之大成,是我國古典造園藝術(shù)中的奇葩。
【古宅古跡】
1、園林布局
十笏園西接郭家巷,東、北是宅院。全區(qū)分三跨。東西都是較為疏朗的園林式庭院。中跨是純園林。三跨并行,中跨辟園,呈現(xiàn)前園式,與江南園林的后院式、別院式還是有所差別的。
中區(qū)水池占了三分之一的面積,是園林的戲劇中心。把四照亭置于園池的中心部位,這是大園水景的處理手法,如拙政園的中島,但在小園中都是沿邊近水布局建筑,如退思園的鬧紅一舸、網(wǎng)師園的月到風來亭、獅子林的荷花廳等。四照亭,四面都是三開間,當心間大,稍間小,呈南北狹,東西窄平面,屋頂三重檐,檐檐相疊。名為亭,其實是榭,四面設(shè)美人靠,任人憑望。所謂四照,即四面可觀。東觀山亭,西觀曲廊,北賞硯香層樓,南眺十笏草堂。亭西側(cè)為入口,題額云濤,題聯(lián):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
十笏園連接四照亭的是西北角的九曲橋。但是雖用橋,卻不似江南園林的平橋,橋面平而曲,構(gòu)造立墩起拱。橋分三拱,彎曲成半圓形,平面形式較為怪異,不似江南園林的靈活輕盈。
池東假山是一佳處。全山用湖石堆成。這里的堆山湖石較為圓潤。在乳白圓潤中透出玲瓏之氣。池之東北有船舫一座,因三面著陸,一面臨水,故云:穩(wěn)如舟。池之東南角,有一亭三面臨水,曰:漪嵐亭。漪為水波動蕩,嵐為山水霧氣。表明亭攬東山之靈,凌西之韻。池西南角,有一亭名:小滄浪。亭平面方形,紅柱不經(jīng)斧斫,木瘤可見,屋頂為草頂,攢尖式,亭內(nèi)置一圓石幾,以四圍欄桿為座,甚是簡樸。池北為龍墻,中間開八角洞門,門頂硬山檐壓頂,門與墻為青磚砌成,滿墻拼磚漏窗圖案。
院內(nèi)正中硯香樓表明它的書房性質(zhì),二層,磚砌,屋頂為硬山,上樓可南望湖亭。西廂春雨樓前與廊接,二層東南開窗,可攬園中勝概。院東另成跨院,院墻為龍墻,粉墻青瓦,漏窗圓門,上題園勝和紫氣東來。入東院,北面為玻璃花暖房,院中有曲池一口,內(nèi)植蓮花,環(huán)池疊石,雜以草本箬竹,有江南園林的味道。
水池西面曲廊上開圓洞門,入門為西院,主堂在北,名深柳讀書堂,原為主人客廳,左靜如山房,右秋聲館,院落冬青植籬分出整齊庭院,南門處于墻角植紫藤,上架花架,廊墻邊植竹一叢,立湖石幾個。
穿堂入后院可見碑刻及其它文物琳瑯滿目,如春秋戰(zhàn)國時的青銅兵器,明清陶瓷、金石印章、韓愈的草書和鄭板橋的書畫等。
2、特色建筑
十笏草堂
進大門東行為前院,正廳即十笏草堂。結(jié)構(gòu)為三開間七檁,無廊硬山頂,明間雕花門,上懸清代金石學家陳介祺手書“無數(shù)青山拜草廬”匾額。堂前山石花木散點,池中荷香四溢,碧波漣漪。
四照亭
取其四面陽光普照之義,故名。亭較大,方形,為六檁卷棚式歇山頂,四周有坐凳欄桿。該亭水環(huán)四面,荷風水月,頗饒詩意,西有曲橋同回廊相連。亭中有清代狀元曹鴻勛所題“四照亭”橫匾,亭外懸有“濤音”,是清代書法家桂馥手跡。
穩(wěn)如舟亭
亭東北角筑有船形建筑名曰穩(wěn)如舟,亭臨水池如舟形,故名。此亭建筑巧妙,系六檁卷棚式頂,外形如船,恰似拋錨水中,隨時可以起錨解纜,引人遐思。穩(wěn)如舟小亭的北門,有對聯(lián)為:山亭柳月多詩興,水閣荷風入畫圖。
假山水池東臨半壁假山,山高10米,南北長30米,東西寬15米,是依東軸線上院落的房屋山墻以太湖石而建。拾級登山,山徑崎嶇,怪石嶙峋,路隨峰轉(zhuǎn),其勢巍峨。間有水池、山洞、瀑布、山門之設(shè),山間雜植松柏草木,四時常青,經(jīng)冬不凋。
蔚秀亭
建于假山之巔,取自宋朝歐陽修《醉翁亭記》,“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中“蔚”、“秀”二字而名。亭內(nèi)有揚州八怪之一金農(nóng)的白描羅漢石刻一塊,姿態(tài)嫵媚,造意新奇。旁有孤松一株,直插霄漢,有對聯(lián)為:小亭山絕頂,獨得夕陽多。
落霞亭
山南端建有落霞亭,為四檁卷棚式結(jié)構(gòu)。亭內(nèi)裝嵌有鄭板橋手跡刻石“筆墨三則”、“田游巖”和“題畫竹”各一,所懸“聊避風雨”為鄭板橋手筆。落霞亭對聯(lián)為:竹宜著雨松宜雪,花可參禪酒可仙。
此外,還有漪嵐亭、小滄浪亭、春雨樓、硯香樓、靜如山房、讀書堂、頌芬書屋、碧云齋等建筑。
【古宅典故】
十笏園的故事:
園主名丁善寶,字黻臣,號六齋,在咸豐年間因輸巨款而捐得舉人和內(nèi)閣中書之銜。他作為濰坊四大豪紳之一,能詩能文,還著有《耕云囊霞》等文集。他游歷了大江南北,并于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購得明代刑部郎中胡邦依的故居,在改建的時候辟一區(qū)宅園,這個小如笏板的園林,按園主說園太小只“十個笏板”大,故名十笏園。當時,他延請了他的文友蒯菊畦、劉子秀、于敬齋三人設(shè)計,造園只有8個月就竣工。一時名家匯集,歌詠觴事不斷,安邱的王端麟有《沁園春》一詞贊曰:“三弓隙地拓開盡,子久云林費剪裁。有方塘半畝,鏡湖瀲滟,奇峰十笏,靈壁崔嵬,曲榭留云,清泉戛至,野草閑花自栽。蕭閑甚,是看山已足,五岳歸來。”
名稱的來源:
“笏”為古時大臣上朝時拿著的狹長形手板,多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丁善寶在他的《十笏園記》中對十笏園的命名作了解釋:“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園,亦以其小而名之也。”“十笏”一詞,來自唐人所著《法苑珠林》,在此書的《感通篇》中說,印度吠舍哩國有維摩居士故宅基,唐顯慶中王玄策出使西域,過其地,以笏量宅基,只有十笏,故號方丈之室。后人即以“十笏”來形容小面積的建筑物。此園面積僅二千余平方米,確是小園,丁善寶即取此意。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丁善寶處事謹慎,恐怕樹大招風,故命名是小園而已。
【民族文化風俗】
美學文化——園小景美,兼南北建筑之秀:
園小不陋,景密不擠,方寸間各呈千秋,是十笏園的一大特色。全園景觀24處,樓堂房舍67間,諸多的景點,都巧布在僅2000平方米的場地上,把北方的廳堂建筑藝術(shù),巧妙地揉進了南方園林建筑的情趣。
九、宜賓夕佳山民居——川南封建地主莊園,中國民間建筑活化石
【古宅歷史】
夕佳山民居位于四川宜賓市江安縣城東南18公里處。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建,經(jīng)清、民國期間幾次較大的修葺,至今保存完整。民居坐南向北,南依安遠山脈,北臨層層淺丘,有“千人拱手、萬山來朝”的氣勢。1996年,夕佳山民居由國務(wù)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夕佳山民居是融中國民間建筑史、民間藝術(shù)史、民間風俗史和川南社會史于一爐的難得的藝術(shù)精華。
夕佳山民居占地6.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萬余平方米。房舍123間,為懸山穿斗式木質(zhì)結(jié)構(gòu),深院高墻、飛檐黛瓦、古木參天,掩映于修竹茂林之中,風光秀麗,景色迷人。
夕佳山民居,是一座典型的川南封建地主莊園,是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jīng)濟的產(chǎn)物和實物佐證,其歷史之悠久、保存之完好,在全國都極為罕見。民居的建筑發(fā)展史就是明末以來四川民間的一部社會史、風俗史,被譽為“中國民間建筑活化石”、“神州民間建筑精粹”,對研究中國民間建筑史、民間藝術(shù)史、民間風俗史和川南社會史都具有極高的價值。
【古宅古跡】
1、莊園布局
整個民居建筑在四個臺基之上,為四合院式,縱深三進,有11個天井。以正門、前廳、堂屋為中軸線向兩翼展開,布設(shè)有東花園、西花園、后花園。民居建筑除固若金湯的圍墻和四角的碉樓為石砌外,其余民舍均系懸山穿斗木質(zhì)結(jié)構(gòu),青瓦蓋頂而成。
前廳、天井、堂屋、客廳、廂房、戲臺、碉樓及象征家族地位的雙斗桅桿,青瓦褐木,一應(yīng)俱全。那古色古香的桌、椅、床、柜、窗等無不顯現(xiàn)裝飾細節(jié)上的考究,又體現(xiàn)出莊園主人對物質(zhì)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民居建筑工藝之考究、表現(xiàn)古代民俗風情之完善,堪稱川南的“民間建筑化石”和建筑文化史上的“活字典”。民居精湛的木雕藝術(shù),實為我國民間木雕藝術(shù)之珍品,是研究明代建筑與人居環(huán)境的重要史料。
2、特色建筑
文魁門
民居中門叫文魁門,門楣上雕刻著“文魁”二字,據(jù)傳是用來驅(qū)邪鎮(zhèn)鬼的,鬼見了“文魁”就不敢再往前走了,就被拒之門外了。另一種傳說則是“文魁”是天上的星宿,是主管人間讀書人的功名的神。他的朱筆只要點中了誰,誰就會中狀元,所以書香門第都十分敬重他,將其供奉在門楣上以示尊重。
前廳
前廳正面朱紅色的木板墻,是可以開合的“十四抹、二十八扇”雕花帶窗式木門。平時用門栓杠起來作墻,只留中門敞開,供人進出。如遇進出人流量大之時,則打開所有門扇,就形成了一個通暢的大廳。門扇上的雕刻精美、構(gòu)思巧妙、蘊含豐富、刀法簡練、色彩艷麗,充分展示了我國古代民間的木雕藝術(shù)。
大廳正前方墻壁上,掛著劉光第所贈的“龍光永榭”匾。匾下是五彩繽紛、構(gòu)思精巧的“雞冠罩”。圖案中為“百鳥朝鳳”,左右各一幅對稱的“魚躍龍門”,然后分別是“野鹿含花”和“鹿鶴通泰”。幾幅圖案,表現(xiàn)了主人希望子孫綿延不絕,一代更比一代強的愿望。
堂屋
穿過前廳,正前方即是堂屋。堂屋是祭祀、議論重大事情和舉天進行重大儀式的處所,是封建神權(quán)、族權(quán)、夫權(quán)的集中體現(xiàn)地。一般外客、閑雜人、女性特別是孕婦,是不可跨越堂屋門檻的(家中地位最高的女性和拜堂的新娘除外)。堂屋的大門,是傳統(tǒng)的“三抹六扇”雕花木門,這是“湖廣填川”家庭的標志之一。堂屋正上方設(shè)置著“神龕”,神龕上供奉著“天地君親師”牌位。
洞房
堂屋的左面明間是歷代黃老太婆吃齋拜佛的地方,次間是其臥室。當家中有人結(jié)婚時,次間是要讓出來作洞房的,新人在這里度過半年的燕爾新婚生活之后,搬到其它房間居住。因此,左次間既是地位最高的女性的居室,又是“永遠的洞房”。
中客廳
中客廳在堂屋左側(cè),這是主人接待中等客人的地方??蛷d門楣上掛著一塊“三鳳聯(lián)飛”的巨匾。廳內(nèi),裝飾華麗、陳設(shè)古雅,廳外,樹影婆娑,芙蓉含笑,透露出主人高華清雅的情趣。
戲樓
戲臺臺前立柱上有一幅對聯(lián):“移影換形儼然君臣父子,假哭真笑表達離合悲老爺房歡”,構(gòu)思精妙,立意深刻,無聲地向人昭示:這里是戲劇的天地。臺口左右華板上雕刻著《白蛇傳》中的“船舟借傘”和《西廂記中》的“鶯鶯聽琴”。人物形神畢現(xiàn),栩栩如生。臺前的落地罩精致絕倫,有關(guān)專家學者稱贊其“集中國民間傳統(tǒng)木雕之精華”,自是當之無愧,其雕刻內(nèi)容,有歷史故事,如“黃道州發(fā)兵抗清”;有戲劇故事,如“別窯從軍”;有的取材于唐詩,如“尋隱者不遇”、“清明詩”等,有民間傳說,如“羊有跪乳之恩、烏有反哺之義”;有的采用諧音、象征手法表現(xiàn)美好的意愿的傳統(tǒng)圖案,如“掛印封候”、“富貴白頭”、“路路通順”等。
上客廳
上客廳是當年主人接待上等客人的地方,由三間房屋組成,豪華雅致,富麗堂煌,坐落于花園正中。環(huán)境恬靜清幽,置身其中,會令人油然而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感。門前,左右兩株羅漢松青翠挺撥,這是主人信奉佛教的標志,因為相傳釋迦牟尼是在苦提樹和羅漢樹下成得“正果”的。
學館
上客廳右方的沁園內(nèi)建有一座學館,是黃氏家族子弟讀書的地方。館前有一株高大的黃桷蘭,花開時節(jié),滿園飄香。學館環(huán)境清清凈凈,芳菲沁人,的確是一個讀書做學問的好去處。
【古宅典故】
天然鷺鳥公園:
夕佳山民居一帶繁茂的楨楠林里聚集的鷺鷥(又稱:白鶴,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其數(shù)量眾多,聚居面積很集中,這種奇跡和壯觀,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現(xiàn)在常年在這里生活繁衍的仍有七千余只,成為當今舉世罕見的一大景觀,因而中央電視臺在此拍攝了電視專題片《中國一絕》。夕佳山民居一帶也因此素有“天然鷺鳥公園”之美稱。
【民族文化風俗】
夕佳山古民居婚俗表演,展示了川南漢民族間習俗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婚禮慶典。整個表演包括“起轎”、經(jīng)“回車馬”、“拜堂”、“入洞房”,其氣氛熱鬧、場面宏大、喜慶而不失莊重,頗具趣味性、娛樂性和參與性。
十、祁縣喬家大院——宏偉、全封閉式的城堡式建筑群體
【古宅歷史】
喬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全國著名的商業(yè)金融資本家喬貴發(fā)的宅第。是一座宏偉的建筑群體,并集中體現(xiàn)了我國清代北方民居的獨特風格。2001年被國務(wù)院命名為第五批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喬家大院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間,以后曾有兩次增修,一次擴建。從始建到建成的格局,中間經(jīng)過近兩個世紀。雖然時間跨度很大,但后來的擴建和增修都能按原先的構(gòu)思進行,使整個大院風格一致,渾然一體。經(jīng)過幾代人的不斷努力,于民國初年建成。大院為全封閉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建筑面積4175平方米,分6個大院,20個小院,313間房屋。大院三面臨街,不與周圍民居相連。外圍是封閉的磚墻,高10米有余,上層是女墻式的垛口,還有更樓,眺閣點綴其間,顯得氣勢宏偉,威嚴高大。大門坐西朝東,上有高大的頂樓,中間城門洞式的門道,大門對面是磚雕百壽圖照壁。大門以里,是一條石鋪的東西走向的甬道,甬道兩側(cè)靠墻有護墻圍臺,甬道盡頭是祖先祠堂,與大門遙遙相對,為廟堂式結(jié)構(gòu)。北面三個大院,都是蕪廊出檐大門,暗欞暗柱,三大開間,車轎出入綽綽有余,門外側(cè)有栓馬柱和上馬石,從東往西數(shù),依次為老院,西北院,書房院。所有院落都是正偏結(jié)構(gòu),正院主人居住,偏院則是客房傭人住室及灶房。在建筑上偏院較為低矮,房頂結(jié)構(gòu)也大不相同,正院都為瓦房出檐,偏院則為方磚鋪頂?shù)钠椒?,既表現(xiàn)了倫理上的尊卑有序,又顯示了建筑上層次感。大院有主樓四座,門樓,更樓,眺閣六座。各院房頂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間巡更護院。
綜觀全院布局嚴謹,設(shè)計精巧,俯視成“囍”字形,建筑考究,磚瓦磨合,精工細做,斗拱飛檐,彩飾金裝,磚石木雕,工藝精湛,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藝水平,被專家學者譽之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名揚三晉,譽滿海內(nèi)外。
【古宅古跡】
1、古宅布局
這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建筑群體,從高空俯視院落布局,很似一個象征大吉大利的雙“喜”字。整個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積3870平方米。分六個大院,內(nèi)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臨街,四周全是封閉式磚墻,高三丈有余,上邊有掩身女兒墻和了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顯得威嚴氣派。其設(shè)計之精巧,工藝之精細,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清代民居建筑的獨特風格,具有相當高的觀賞、科研和歷史價值。
進入喬家院大門是一條長80米筆直的石鋪甬道,把六個大院分為南北兩排,甬道兩側(cè)靠墻有護坡。西盡頭處是喬家祠堂,與大門遙相對應(yīng)。大院有主樓四座,門樓、更樓、眺閣六座。各院房頂上有走道相通,用于巡更護院??v觀全院,從外面看,威嚴高大,整齊端莊;進院里看,富麗堂皇,井然有序,顯示了我國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調(diào)。整個大院,布局嚴謹,建筑考究,規(guī)范而有變化,不但有整體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各有特色,即使是房頂上的140余個煙囪也都各有特異。全院亭臺樓閣,雕梁畫棟,堆金立粉,完全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建筑藝術(shù)水平,確實是不可多得的藝術(shù)珍品。
喬家大院依照傳統(tǒng)的叫法,北面三個大院,從東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書房院。南面三個大院依次為東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六個大院的稱謂,表現(xiàn)了喬家大院中各個院落的建筑順序。
從進正院門到上面正房,需連登三次臺階,它不但寓示著“連升三級”和“平步青云”的吉祥之意,也是建筑層次結(jié)構(gòu)的科學安排。南面三院為二進雙通四合斗院,硬山頂階進式門樓,西跨為正,東跨為偏。中間和其它兩院略有不同,正面為主院,主廳風道處有一旁門和側(cè)院相通。整個一排南院,正院為族人所住,偏院為花庭和傭人宿舍。南院每個主院的房頂上蓋有更樓,并配置修建有相應(yīng)的更道,把整個大院連了起來。
2、特色建筑工藝
木雕
大院迷人處就是隨處可見的精致的板繪工藝和巧奪天工的木雕藝術(shù),雕刻品個個都有其民俗寓意。每個院的正門上都雕有各種不同的人物。如一院正門為滾檁門樓,有垂柱麻葉,垂柱上月梁斗子,卡風云子,十三個頭的旱斗子,當中有柱斗子,角斗子,混斗子,還有九只烏鴉,可稱一等的好工藝。二進門和一門一樣,為菊花卡口,窗上有旱紋,中間為草龍旋板。三門的木雕卡口為葡萄百子圖。此外,柱頭上的木雕也是多種多樣。如八駿、松竹、葡萄,表示蔓長多子、挺撥、健壯;芙蓉、桂花、萬年青,表示萬年富貴;過廳的木夾扇上刻有大型浮雕“四季花卉”、“八仙獻壽”,以此組成的畫面紋樣,造形優(yōu)美,栩栩如生。全院現(xiàn)存有木雕藝術(shù)品三百余件,這里不能一一列舉。
磚雕
磚雕工藝更是到處可見,題材非常廣泛。有壁雕、脊雕、屏雕、扶欄雕。如一院大門上雕有四個獅子,即四獅(時)吐云。馬頭上雕有“和合二仙”,抬著金銀財寶??▓A上雕有蘭花。掩壁上為“龜背翰錦”,是傳統(tǒng)的裝飾紋樣,為六邊形骨架組成的連續(xù)幾何圖形。
石雕
喬家大院中的石雕工藝雖比較少見,卻是十分精細?,F(xiàn)有幾對石獅,石獅形態(tài)各異,憨態(tài)可掬。有的石獅為踱步前行狀,刀紋如新,鋒芒猶在,表現(xiàn)得機警、威武、活躍。其顧盼自豪的頭部,提起全身的神氣,表現(xiàn)獅子的雄壯、英武而不失真,給人以健康、活躍,富有生命力的感覺。
還有陰紋線刻,如五院門蹲石獅底座為“金獅白象”,中為“馬上封猴(侯)”、“燕山教子”、“輩輩封侯”。南房柱石底墊為“漁樵耕讀”、“麻姑獻壽”等。六院門蹲石獅石礎(chǔ)上有“出將入相”、“神荼郁壘”(相傳古代以神荼、郁壘為門神,可以御兇邪避鬼魅)、“得勝返朝”等線刻,圖像清晰,故事引人,線條流暢,形象逼真。
彩繪
整個大院所有房間的屋檐下部都有真金彩繪,內(nèi)容以人物故事為主,除“燕山教子”、“麻姑獻壽”、“滿床笏”、“漁樵耕讀”外,還有花草蟲鳥,以及鐵道、火車、車站、鐘表等多種多樣圖案。這些圖案,堆金立粉和三蘭五彩的繪畫各有別致。所用金箔,純度很高,雖經(jīng)長期風吹日曬,至今仍是光彩熠熠。立粉工藝十分細致,須一層干后再上一層,這樣層層堆制,直到把一件飾物逼真的浮雕制成為止,最后涂金。
3、牌匾
喬家大院各個門庭所懸的牌匾很多,內(nèi)有四塊最有價值。其中有三塊牌匾是喬家的,也是值得喬家自豪和感到榮幸的。那就是光緒四年由李鴻章親自書寫的“仁周義溥”和山西巡撫丁寶銓受慈禧太后面諭送的“福種瑯環(huán)”及民國十六年祁縣昌源河東三十六村送給喬映奎的“身備六行”。前兩塊表明喬家在某個時期對官府的捐助,又經(jīng)朝廷大員題詞推崇,因此倍加榮耀光彩。后一塊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喬家的一些善舉和對人處事的方法。另外一塊價值更高,那就是傅山親筆題寫的“丹楓閣”匾(現(xiàn)存展于喬家第四院的東房內(nèi))。
此外,還有各院的門匾,例如“彤云繞”、“慎儉德”、“書田歷世”、“讀書滋味長”、“百年樹人”等都有其一定的具體寓意??傊?,喬家大院既是建筑藝術(shù)的寶庫,也是民俗學的殿堂。
4、喬家三寶
萬人球:一個掛在天花板上的水銀玻璃球,據(jù)說為喬家從美國進購來。會按一定比例縮小所掛屋中人的影像在球上。當年喬家會客談生意時掛房上以用來監(jiān)視屋中人,可稱為世界上第一個監(jiān)視探頭。為當時極罕見之物。
犀牛望月鏡:一面直徑有一米左右的鏡子,鏡架鏡框為木質(zhì)最堅硬的珍稀樹木鐵力木所制。雕刻有祥云犀牛,祥云繚繞在圓鏡下方如彩云烘月,祥云下方的犀牛回顧上瞥,似在癡望明月。
九龍燈:昔日慈禧太后在八國聯(lián)軍侵華而逃向西安時,喬家捐贈30萬兩銀子與太后以解燃眉之急。后西太后為感其忠誠而賞賜了兩盞九龍燈。全國至今未發(fā)現(xiàn)第三盞。
【古宅典故】
喬家大院的建造發(fā)展故事:
清乾隆年間,現(xiàn)喬家大院坐落的地方,一部分正好是喬家堡村的大街與小巷交叉的十字口。喬全美和他的兩個兄長分家后,買下了十字口東北角的幾處宅地,起建樓房。主樓為硬山頂磚瓦房,磚木結(jié)構(gòu),有窗欞而無門戶,在室內(nèi)筑樓梯上樓。特點是墻壁厚,窗戶小,堅實牢固,為里五外三院。
喬致庸當家后,為光大門庭,繼續(xù)大興土木。他在老院西側(cè)隔小巷置買了一大片宅基地,又蓋了一座樓房院,也是里五外三,形成兩樓對峙,主樓為懸山頂露明柱結(jié)構(gòu)。通天欞門,門樓的卡口是南極星騎鹿和百子圖木雕。上有陽臺走廊。上得走廊,前沿有磚雕扶欄,站在陽臺上可觀全院。由于兩樓院隔小巷并列,且南北樓翹起,故叫做“雙元寶”式。
明樓竣工后,喬致庸又在與兩樓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筑了兩個橫五豎五的四合斗院,使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奠定了后來連成一體的格局。
【民族文化風俗】
晉商文化:
銘言家訓
喬家堡喬家大院內(nèi)的“十勿戒”:“勿挾私仇、勿營小利、勿謀人之財產(chǎn)、勿妒人之技能、勿淫人之婦女、勿唆人之爭訟、勿壞人之名譽、勿破人之婚姻、勿倚勢而辱良善、勿恃富豪而欺窮困。”
喬家的家規(guī)家教,明文規(guī)定有六條:一不準納妾;二不準虐仆;三不準嫖妓;四不準吸毒;五不準賭博;六不準酗酒。《朱子治家格言》是喬家兒孫們啟蒙的必讀課,并寫在屏門扇上,以作平日之鑒。喬致庸還把他自己擬定的對聯(lián)著人寫好刻就,掛在內(nèi)宅門上:“求名求利莫求人,須求己。惜衣惜食非惜財,緣惜福”,以告誡兒孫,時刻注重儉德,切莫貪圖安逸,坐享祖業(yè)。
法治文化
喬家“在中堂”制定的號章號規(guī)“十不準”:不準攜帶家屬,不準嫖妓宿娼,不準參與賭博,不準吸食鴉片,不準營私舞弊,不準假公濟私,不準私蓄放貸,不準貪污盜竊,不準懈怠號事,不準打架斗毆。如有違反者,由本人、掌柜和保人三方當面交割開除出號,永不續(xù)用,其他連莊分號也不得錄用。
點擊進入更多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