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維新最后一場內戰(zhàn),也是明治維新中,日本最大的一場戰(zhàn)爭,史稱“西南戰(zhàn)爭”,是由最早支持明治維新的薩摩藩~鹿兒島發(fā)起的反叛戰(zhàn)爭,其首領便是“明治三杰”之一的西鄉(xiāng)隆盛。
西鄉(xiāng)隆盛生于鹿兒島,鹿兒島是薩摩藩的城主島津氏所在地。
統(tǒng)治薩摩近七個世紀的島津氏,是日本最古老的武士家族,家世可以追溯到日本第一代幕府~鐮倉幕府時代。
早在公元12世紀前后,島津氏已經在日本稱霸一方了,那時候距離后來統(tǒng)治日本最長時間的德川家族的崛起,還要早400 多年。
薩摩的武士養(yǎng)成之道獨特,薩摩的劍道更是與眾不同。
“示現流”是島津家族的御用流派,不外傳。
薩摩的下級武士練習的劍道則是“藥丸自顯流”~出擊兇猛:要求出擊時,要有從對手頸部斜劈入地面的力量,一刀由敵人的頸部劈入由大腿劈出,劈入地面,,保證一擊斃命。
這種兇悍的招式,被稱為“蜻蜓”。
薩摩藩不設私塾,藩內少年由父、兄傳道授業(yè),有相撲、劍道、儒學等等,這種教育方式,使薩摩遍地都是武士~平均四個人里,就有一個武士。
……
1543年,一艘失事的西班牙商船被沖上薩摩的種子島,當時在船上的,也就是后世被大明稱作~“海盜、倭寇”的汪直,賣給了薩摩領主時堯兩支火槍,使得薩摩藩成為日最早引進了“鐵炮”~火繩槍的藩主,開啟了日本的火器時代。
這就是日本著名的“鐵炮傳來”事件。
早期的日語里,火繩槍就是種子島的同音。
六年后,1549年9月29日,傳教士法蘭西斯哥.薩比爾,受葡萄牙國王的派遣,率領東方傳教團抵達日本,第一站就是鹿兒島。
幾天后,當時的 薩摩藩主島津貴久,發(fā)布了日本第一個保護天主教布道活動的法令,允許薩摩藩人有權力、自主由選擇是否信仰天主教。
經過多年的開放口岸,和與西方接觸,引進西方技術,薩摩藩積累了大量財富、技術和軍事力量后,在1609年,薩摩藩主島津家久發(fā)兵占領了與其隔洋相望的琉球國首府那霸,迫使琉球國王向自己進貢效忠,島津氏是日本唯一的接受過外國國王宣誓效忠的大名家族。
……
1842年,薩摩藩主島津齊彬從荷蘭商人手中購入《中國鴉片戰(zhàn)爭見聞錄》,意識到西方在叩開清國大門后,下一個目標肯定是日本,作為日本最西南的藩國,首當其沖,必然會最先受到西方列國沖擊。
于是在荷蘭學者的幫助下,島津齊彬在鹿兒島組織薩摩人煉鐵、造槍炮、造船,創(chuàng)建了日本近代第一個工廠群,用以面對新世界格局的變化,用以自保和發(fā)展。
1853年,美國準將佩里訪問日本,以武力強迫日本打開國門~的“黑船事件”后,面對變局與新挑戰(zhàn),面對與美國合作的德川幕府,與幕府世代不和的薩摩人成了日本傳統(tǒng)文化的維護者:
1860 年,薩摩藩參與了刺殺德川幕府大老井伊直弼的行動,原因是井伊在兩年前,和美國、荷蘭、法國、俄羅斯簽訂了友好通商條約;
1861年,一個薩摩人殺害了美國第一任駐日領事哈里斯的秘書,他的同伙襲擊了江戶的英國公使館,砍死兩名使館官員,重傷一人;
1862年,9月,薩摩藩的實際統(tǒng)治者,島津久光從江戶(東京)到京都的路上,做為日本最有實權的大名之一,正打算去京都促使幕府和朝廷(天皇)聯(lián)合,調和幕府與天皇的關系。
在走到橫濱附近的生麥村時,四個英國游客撞上了他龐大的隨行隊伍,隨即,被他隨行的武士砍死一人,砍傷二人。
……
在當時的西方人眼里,薩摩武士就是日本版的“斯巴達人”~兇殘、自律、忠誠。
薩摩武士以島津家族600多年不斷的統(tǒng)治而自豪,薩摩武士在之前數百年一直都在堅守自己的武士精神。
但,這次事件近一年后,,1863年7月,英國艦隊為報仇,炮轟了薩摩的看巢鹿兒島。
鹿兒島上所有的炮臺、工廠被英軍夷為平地,史稱“薩英戰(zhàn)爭”。
這場戰(zhàn)爭以日本幕府拿出25000英鎊賠償英國政府,和島津久光派出使節(jié)向英國公使謝罪求和,保證懲處“生麥事件”的兇手為終結。
……
這場戰(zhàn)爭的結果,改變了島津久光對洋人的態(tài)度,島津意識到薩摩藩與英國之間實力的巨大差距,薩摩藩開始了對英國的全面學習。
1864年6月,經過近一年的籌備,島津久光在鹿兒島開辦了日本第一所西式學校~“開誠所藩校”。
1865年,4月17日,薩摩藩~島津家族,秘密(當時日本執(zhí)政的德川幕府還在閉關鎖國)向英國派出了第一代薩摩留學生15人,和4名翻譯,于當年6月21日抵達英國倫敦,入讀倫敦大學。
1867年,在鹿兒島建立起日本最早的機械紡織廠,全部引入英國管理制度和技術人員、生產線。
這時期,日本明治維新三杰中的,薩摩低級武士家庭出身的西鄉(xiāng)隆盛和大久保利通,和英國公使館的翻譯薩托,開始有了多次交流,睜眼看到了世界,開始對日本的未來有了思考和見解。
這時候, 松木弘安(寺島宗則)開始游說英國駐日大使,說,日本需要建立起一個由天皇統(tǒng)治的統(tǒng)一國家,這會符合英國當時在遠東利益~一個統(tǒng)一的日本、親英的日本。
由此,英國開始支持支持明治天皇,支持倒幕的薩摩倒幕派,而同英國對立的法國一直在支持德川幕府。
薩英戰(zhàn)爭后,日本的局面為之一變,遠東格局也隨之一變。
1866年,薩摩藩聯(lián)合實力強大的長州藩,通過戰(zhàn)爭,打敗了日本最后一個幕府~德川幕府的統(tǒng)治,恢復了天皇家族對日本統(tǒng)治的實權。
兩年后,1868年,日本開始了“明治維新”。
由明治維新時代起,薩摩人一直保持了和英國海軍的友誼。
直至二戰(zhàn)前,日本海軍一直由薩摩人統(tǒng)領,其中包括甲午和日俄戰(zhàn)爭。
題內話:日本國歌“君之代”歌詞出自薩摩琵琶歌:“吾君,千秋萬代,直致,碎石成磐石,磐石生苔蘚。”
日本國旗~“日章旗”,亦起源于薩摩藩,是薩摩藩主島津齊彬的船廠,建造了“升平丸”號進獻給幕府所掛的旗幟~用以代表整個日本,而不是掛地方大名的家旗。